陆长根老师 对当代美术教学中一些问题的看法
当前热心儿童美术教育的人不少,许多老师都在辛勤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能力作出贡献。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倾向。
其一,是片面追求程式化,急功近利。大大地扼杀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这种阻碍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做法是很危险的。
作为教师,应时时刻刻防止在教学中将自己在绘画方面的不良习惯、概念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因学生求知欲强,模仿性也强,如果学生一味地模仿他们所羡慕的老师所用的方法,就使他们丧失自己的直觉,阻碍他们个性和创造才能的发展。
其二,在儿童画教学中,某些教师由于受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竭力主张儿童作品中变形、夸张,把一些极其混乱粗糙“作品”视为精品.当然儿童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夸张,变形的成分,是特定年龄阶段的产物,也是正常现象,这样的作品往往都是儿童自己直觉经验的体现,如果一味地让儿童脱离实际,凭空想象,这是违背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
其三,目前美术教学中不大注意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从儿童早期绘画中,我看到的是天真烂漫,在他们的幼稚的作品中,我们既看不到细节,也看不到透视变形,儿童运动控制系统不成熟,画出的线条呈现出一种飘忽不定的状态,不能准确地到达应有的位置,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还是能够用线条体现出他们想象表现的那些物体的样子来,可以看儿童的内心世界所追求的美——童趣。
在儿童画中,能显示出三度空间的构图是在比较晚的阶段才出现,目前我们所见到的部分儿童作品都只有两度的平面。他们都是用与画面垂直的那一度去表现物体的上部和下部,用水平方向的那一度来表示物体的左部和右部.所取得的是一种正视的“竖式空间”和“水平空间”。在其表现多面体时,各个面的空间定向还不能区别出来。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到了少年期儿童由于抽象思维的发展,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也随之得到发展。他们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还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特征,从而更加全面而深刻地感知事物。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部分机能在不断成熟,接触到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在吸引着他们,必然会产生表现的愿望。此时,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培养和引导,以及在绘画技能方面适的加强训练,那么学生的表现能力只能维持原状。由于“眼高手低”致使绘画兴趣大减,心理上出现了一种压抑状态。这种压抑状态一直可能延续到成年,即使到了成年的人,如果没有过专门培养,在绘画的表现方面肯定还是幼稚得令人可笑。这里必须指出,儿童年龄与儿童各阶段之间并没有一种对应的关系,正如同龄儿童的所谓智力年龄或智力商数也都不一样。他们相同的年龄所达到的表现水平也各不相同,这就是说,他们创造的式样的成熟性,只能通他们具体画的每张画去衡量,而不是通过他们的年龄去衡量。不同的儿童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能与特定的形式发展阶段相一致。在个别情况下,他们也可能跳过某些阶段而进入另一阶段。儿童的个性和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样看来,不论是片面程式化的老方法,还是那些“新式”的现代教学方法,不论是味向学生灌输一种高级专业技巧,还是任其自由发展——所谓的“创造性”,甚至是主张概念摹仿的教法,都是不可取的。作为教师,首先不能忘记自己的主要任务,即重在通过基础训练,教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去体验生活,观察事物的特征,描绘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能,努力培养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与环境。在教学中,适当的模仿是必不可少的,但更应注意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引导他们运用已掌握的表现技去表现生活。为了早出人才出好人才,我认为提早在小学中高年级的绘画教学中,根据不同龄不同层次的少年儿童搞一些写生基础练习,特别是几何形体一类的物体,‘是很适应儿童初次观察、描绘的,因其形象单纯明确,可以帮助儿童理解物体结构、光线变化。我想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由平面到立体的一系列写生训练,可使儿童尽早地改变低级阶段的思维和表现能力,也可克服小学中年级就开始的压抑型学生的出现。
[
本帖最后由 happy妈咪 于 2009-4-22 19:3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