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推荐阅读书目的帖子很多,如:
(1)
http://ww123.net/baby/thread-4574273-1-1.html
(2)
http://ww123.net/baby/thread-4573347-1-1.html
后者比较正规正统,是从成年人的角度,进行推荐;前者比较民间,而且是BBMM们推荐的现在的孩子们自己喜爱的读物。
但我觉得,自由阅读是兴趣使然,不必受他人的影响。因此,在培养阅读兴趣的初期,应该是孩子爱读什么就让她读什么,她对什么最感兴趣就推荐她读相应的书。有了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阅读面就会越来越宽。这个时候父母和老师可以作更多的引导,引导孩子读有意义和有品位的书。但在这之前,不必这么要求和期待。重要的是,孩子在读,孩子喜爱读书。
千万不要逼迫孩子读书,这会加剧孩子对阅读的厌恶和恐惧。千万不能像应试阅读那样要求孩子读课外书,自由阅读完全是另外一回事。那些帮助孩子应试的读本,仅对考试有意义,对真正的阅读可以说是一种误导。没有哪个人(专业研究者除外)在平时阅读时,吃饱了撑的,像语文考卷要求的样子,去解读文本,折磨自己。
人只要衣食无忧,就会有精神追求。满足精神需求的方式很多,现在最常见的就是看电视、上网玩游戏之类。如果能够控制这些渠道,孩子就会为自己的精神满足和释放寻找其它渠道(如阅读)。她会在阅读中学会排遣,学会抚慰自己的灵魂,在阅读中逐渐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样一来,阅读就会成为一生的习惯。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空,就会拿出一本书,一张报纸,坐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享受阅读的乐趣。就是说,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永远有时间。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榜样很重要。如果BBMM要求孩子多读书,自己闲下来却不看书,把孩子关在房间里读书,自己却在客厅里看电视,或者打牌、上网、聊天,那是很难培养孩子喜爱读书的习惯的。
最好是和孩子一起读同样的书,或轮流朗读,或各自阅读之后,共同交流,分享阅读的心得和乐趣。亲子阅读不应该仅仅是幼儿阶段的事,有研究报告说,亲子阅读应该坚持到小学毕业。我个人认为,这个判断太保守了。据说,靠近北极的国家一直有家庭阅读的传统。北国之冬,天寒地冻。在中国居民猫冬做孩子时,俄罗斯、挪威、丹麦家家户户(穷人家也是如此)各自围着火炉听人朗读各种文学作品,以打发漫长的冬季。这就是这些民族喜爱阅读、文学素养高的原因,也是这些国家盛产童话和作家的原因,也是像安徒生、高尔基这样的穷孩子能够识文断字最终成为文学家的原因。
最近重读《傅雷家书》,感慨万千。傅老爷子以及他家老婆子给傅聪的信,富有思想,充满深情,文采极佳,知识渊博。中文信、法文信、英文信,样样都有,令人羡煞!傳雷除了不停地教导儿子为人处世,更多的是谈艺术人生。他似乎比儿子更懂音乐和艺术,谈得深,谈得专。他给儿子推荐各种提高修养的书籍,这是许多有文化的父母都做得到的。其可贵而令人敬佩、值得学习的地方是,推荐给儿子的书,他自己读过。非但读过,还把自己的阅读心得毫无保留地写在信中,告诉儿子,并和儿子切磋交流。从信中还可以得知,傅聪巡回演出到哪个地方,傅雷夫妇就研究到哪个地方。傅聪在读什么书,傅雷也会跟着读什么书,以便亲子交流。我相信,如果傅雷不屈死,傅家的亲子阅读可以持续到他善终。
傅雷是个大翻译家,傅聪是个世界知名的钢琴演奏家。hxy007父子都是平常人,难以与之同日而语。但是,007愿意向傅雷学习,和孩子共同阅读到老。就是不知道有没有这个福份,说不定孩子大了就不愿意让老爸老妈知道他在读什么想什么。一想到有这种可能,007就忍不住地想在孩子还小翅膀还没有硬时,和孩子多一些共同的活动,共同的爱好,共同的阅读,以营造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5-12 14:5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