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123
发新话题
打印【有160个人次参与评价】

行走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钢丝之上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行走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钢丝之上

很久没有写比较长的文章,思维都碎片化了。在几年前的行文中,多写的是教育的框架,也就是最初的构建的设想。相信会给人以“理想很丰满”的感觉,也相信我会碰到“现实很骨感”的情况。的确如此,任何构想和理论,只有在实践中行走一遭,才知道它是否有其现实意义。随着孩子的成长,我第一次和升学的现实狭路相逢。结局虽不出意料,但整个过程倍感煎熬。因为必须要对现实做出妥协,什么时候开始妥协、妥协多长时间、妥协到什么程度、如何减少后遗症等等,都是在跟现实的斗争中取得一个勉强可以接受的平衡点。这是一个激烈争斗的过程。

通过对自身的成长的总结,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素质教育持续到一定程度,是能够超越应试教育的,也就是能够涵盖阶段性应试目标的。但这有个前提:需要足够量的时间的积累,让孩子充分地发育。但是幼升小是给予孩子积累的时间太少,小升初也存在这个问题。但幼升小是最明显的,在这个阶段,即使是学习很主动的孩子,没有应试的一些经验的积累,仍旧是难以胜出。

对于幼升小,我认为有两点是难以考察的:第一、学习的热诚;第二、长时间的自律能力。恰恰这是一个人能否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自始至终,我都认为无论我的孩子参与这次应试结果是否理想,这种考察都是很片面的。这种考察,最多能够看出孩子的学前阶段某些方面知识的积累是否达到一定的量。

不过既然生在这样的环境,既然进行了一次争斗,有得有失,值得总结。在这个过程中,长期的素质教育的要求跟短期的应试目标是剧烈冲突的——很简单,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长、短期目标之间分配时间是一个难题。但是,我也能感受到即使前期积累的素质教育虽然还不够,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临时抱佛脚”的短期应试提供了支撑。两者之间的冲突和支撑,如同行走在钢丝之上。本文就是总结走钢丝的体验。.

TOP

回复 2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会有不断的实践总结,但我可以预见幼升小是我最难过的一关。.

TOP

回复 9楼大唐家 的帖子

因为幼升小的面试形式,因为孩子的年龄段,即使你的素质教育很全面,不确定性很大。加上我认为应试的训练应该到更高年龄进行,在幼儿阶段进行,这个过程我非常抵触。确切地说,我的孩子喜欢考来考去,但我不喜欢,我的心很累。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钻研精神的孩子会自我激励、自我积累,从而消除不确定性。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2-5-19 23:58 编辑 ].

TOP

先谈谈我的孩子。我一直避免以她作为例子,是因为我认为父母有保护好孩子隐私的义务。因此在这里,孩子具体的学校,我将避开不谈。但是一些具体的事例和安排,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孩子的自身素质和特点。离开这些特点,具体的安排将失去其现实意义。

我的孩子,她的特点是思维清晰,对有规律的东西极其敏感,善于总结,计算能力薄弱,语言天赋有限。这是她的智力上面的特点。她的性格方面的特点是执着并有超越年龄的自我控制能力。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以及我对教育的认知,在幼儿时期的教育,在时间分配上对于人文方面的时间分配是压倒式的倾斜。孩子在大班之前,我在中文阅读、英文阅读以及绘画方面的时间分配是3:1:1。数学在大班之前的学前教育中,一直是自生自灭的处境,连口头练习都没有。

但是众所周知,中国的考察,数学是重中之重,即使是升小学也是如此。我并不是轻视数学这门学科,它是理工科之母。对于我这样理科和工科都学过的人而言,它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不言而喻。但是我认为数学的开窍,应该是自然而然的,在青春期还有一次机会。从孩子本身而言,我认为她的逻辑能力没有问题。计算问题,我认为是应该上小学一年级、二年级解决的。加上我对于目前国内人文教育的忧虑以及我对理工科人才知识结构不足的认识,使得我将99%的学前文化教育时间都分配给人文。

在中班升大班的暑假,有朋友拉我去给孩子报一个班,一个幼小衔接班。其中包括英文星级考的内容,我的朋友当时这么说的:“以你女儿的水平,去拿个二星证书应该很轻松的。”
当时我自身的事情比较忙,想打发她出去好不要影响我工作。我在朋友的劝告下就去报名了。报名之后拿到了二星的教材,我看了一遍教材之后如梦初醒。这个跟我的教育完全不对路子。一个礼拜之后,即使扣掉百分之六十预付学费,我还是选择退学了。女儿是不肯的,她被老师的小星星吸引,挣星星是她热衷的事情。这是我第一次否决她热衷的事情。然后她就在家里闲着,我就塞点中文书让她打发时间。这个时候,另外一个朋友提醒我数学要奥起来了。这个我很抗拒。我认为这个时候奥起来,到小学去学什么?所以,我拿了一些零星的逻辑题口头问问女儿,她的回答能够让我满意之后,我继续我对数学不闻不问的态度。女儿就过了一个她并不领情的逍遥的暑假。

我的自鸣得意在大班开始一个多月之后就画上了句号。.

TOP

回复 13楼大唐家 的帖子

以我的幼升小参与感受,我认为如果孩子识字量不到500、数学计算不熟练、英文没有足够的听力积累,任是你是个聪明绝顶的孩子,也不会通过这一关的。条子生另说。

以我们家为例,以我小时候的水平去考,大概补补英文,就可以所向披靡。以我先生小时候的水平去考,这个七周岁半才会数数的大字不识一个的男孩,什么学校都不可能通过。但是他最终是一个超越我的优秀的理工科人。所以,尽管我参与,友情参合一把,结果也并不意外,但我不认可这种考试的合理性。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2-5-20 00:26 编辑 ].

TOP

回复 19楼meia 的帖子

这个要求对于我们这个地段升学已经是最低要求了。这是在孩子能够超常发挥的情况下,同时自身逻辑思维很清晰的情况下,升学道路上必须具备的东西。

就像我说的,学习最终胜出的决定性因素是学习的热诚,有什么设计能够在半小时、一小时之内考察出一个孩子的学习热诚嘛?做不到,然后考察的就是已经积累的东西。.

TOP

回复 21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多谢鼓励,等晚上回来写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12-5-20 11:20 发表

有时想,象你老公那个年龄段或之前的男孩子还是幸运的,因为不管天赋如何,他们还是比较按照自己天性发展.而你老公假如在今天,七岁半才会数数那不是弱智吗?
是啊,所以我并不认为这种考核是有道理的呀。我先生后来开窍了,就小升初考了一次,后面一直到研究生,都是一路的保送,大二就把保研资格搞定了并且可以全校任意挑专业。但是放在今天,他不可能升入任何一家需要考试才能入学的小学。

但是学校没有办法。归根结底,在一定层面上的教育资源太少,造成过早竞争的场面。如果政府在前几年热火朝天盖房子的时候,就想到要均衡地提高公办学校教师的素质,今天的局面可能会缓解一些。就像前几天这个版面看到的教育局局长的一句话:老师不是萝卜白菜,不想要的时候就缩编。老师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

但愿能够持之以恒地对教师队伍的素质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否则后面几届的孩子人数还要多,这个过早竟争的局面一时半会缓解不了。.

TOP

回复 26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考爸,是这样的。现在即使开始着手培养师资队伍,也是需要时间的。上海城市人口大扩容,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但是相应的前瞻性配套没有跟上。不得不说,即使是有识之士在做这样一件事情,它还是没有形成一种潮流。直到现在矛盾激烈了,才开始。但是就跟教育局局长说得那样,造楼容易,找老师难。.

TOP

回复 29楼悠优 的帖子

以十年为考量期限,素质跟应试不冲突。但短期考量,是冲突的。这种冲突在幼儿阶段是最为明显的。一个孩子刚刚开始积累,要求TA涵盖应试的考察模式,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到高中,这是没有问题的事情。

另外,你太小看现在的孩子了。现在的最大问题是应试的氛围在孩子中间的影响力很大。在我身边,不止一个孩子,当然都比我女儿大两三岁,主动要求去奥。因为不奥的话,在孩子中间也有压力。即使在幼儿班,孩子们之间有时也会谈论。我的女儿刚上大班时就受到了这种压力。

所以,怎么协调这种外部压力和长远目标之间的关系,就是摆在我们这个年代家长之间的课题。在整个过程中,我感受到挑战,我也感受到素质教育对应试的强大支撑,这是这个过程中的喜悦和收获。这些痛苦和喜悦,都会一一道来,跟和我有同样心路的家长分享。.

TOP

回复 30楼pp_dream 的帖子

这个问题也是我在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会把我的看法在后续过程中一一写出来。

希望我们一起探讨。.

TOP

回复 33楼不不园 的帖子

啥是聪明,以千字和乘除来考量的话,如果这是一条金科玉律,我相信一半的孩子可以通过填鸭达到“绝顶”的水平。

如果有一半人可以达到这种状态,那还叫“绝顶”嘛?最多算平平吧。

我认为孩子是否聪明,主要看他有否有自身的兴趣点,能否沉静于自身的兴趣点,能否有持续的努力的动力。我认为传统意义上的聪明一般是指反应快、记忆力好,但这个涵盖的范围太浅。我认为一个孩子能够沉浸在一个领域,比如我家楼下的男孩,在三岁左右可以一个人搭乐高超过一个半小时,四岁脱离图纸自己设计飞机,这个状态就涵盖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我认为他是聪明的。但是他是不能很好地通过升小学的考试。因为他的语言发育很晚。但是如果给这个孩子足够的空间,比如他现在三年级了,我看他在语言方面通过发育也很正常,并不像小时候那么晚。.

TOP

回复 27楼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从就近入学的角度来考量,我也得考。只能说当初房子选得太巧了吧。.

TOP

回复 41楼Moonfollower 的帖子

其实在三月底之后就没有什么压力了,但是在全力地刷洗幼升小过程中的后遗症。现在基本回到以前的轨道上来。之所以心累,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不能以全然应试的方法去做,因为孩子还非常小,思维的发端和思维的热情的维护很重要。但是时间又不允许你慢慢地积累。这就要求我做到基本满足应试要求之后,不能用力过猛。还有的就是我在做每一步的时候,我都清楚其中可能会包含什么副作用。所以呢,这个路走得格外心累。但是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在某些方面把应试的目标跟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TOP

回复 42楼rainbow123 的帖子

真高兴你到达这个程度。.

TOP

回复 43楼洁妈 的帖子

是,一般情况下,家长的定力可以帮助孩子脱离迷惘。但是如果孩子不是迷惘,而是进行思考不够全面的选择呢?如果孩子坚定地要按自己选择的路走呢?我就遇到这种情况,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我的定力的问题,而是要全力以赴如同和成人辩论一样去打持久战了。.

TOP

我是一个比较固执的人,即使经历了大班开学的家长会,仍然没有大的改变。在家长会上老师说我女儿是少数几个不会写自己名字的孩子了。那天晚上,我让我女儿把她独创的名字写法画了整整一张纸作为纪念,然后告诉她正确的写法。除此之外,别的仍旧没有改变。

但是我女儿感受到了压力。首先,她没有星级证书,其次,她没有做过一定量的数学的笔头练习。她的计算能力太弱,让她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很好地发挥她的逻辑能力。有那么几天,她告诉我在学校里做练习,她都没有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有的是做不完,有的是做错了。我就嘱咐她认真对待就可以了,犯错谁都会,犯了错再弄清楚,这就是学习的过程。过了一段时间,她很高兴地告诉我她得到五角星了,全对。我说了点恭喜的话。后来她很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有些题是同学告诉她的。我说同学告诉你的也很好啊,这样你从同学那里学到了东西啊。我还没意识到女儿暑假里对数学的回避已经让她在账面成绩上很落后了,我更没意识到女儿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高的孩子。又过了一点时间,女儿很失落地跟我说同学不肯告诉她题目怎么做了。我说这也没什么,你可以去问老师啊。

有一天,女儿拿了一张纸,是图形拼接游戏。老师希望他们找出最多的拼法,老师很高兴地告诉我女儿八种拼法全部做出来了。我有些意外,我认为在规定时间内,她难以做到。回家后,我问她你怎么这么神勇啊,弄了八种做法?女儿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我只弄出来四种。另外四种是作弊的。”我一听,很惊讶,问她怎么个“作弊”法?她说她做完四种,看到老师有一张纸放在一边,她看了一眼,觉得那是答案,然后她按照答案的提示,把后四种给做出来了。我让她演示八种拼法给我看,她做得正确无误。我说:“这不叫作弊呀。你们才开始玩这种游戏,弄出四种已经很好了。在老师没有讲解的情况下自己发现了答案,并弄懂了,这就是学习呀。你还是小娃娃啦,小娃娃嘛,就是从不懂到懂啊。上来什么都全对,还用上学嘛?”

再过了一些日子,已经十月底了,有一次孩子发烧,我跟老师请假。在电话里,老师说你的孩子记忆力很好,但是逻辑思维不出挑。我立马本能地反驳道:“不可能,她的逻辑思维是她身上最突出的潜质。”老师说反正我没看出来。我估摸着女儿的在班上的成绩并不好。我让女儿在家多休息几天,看看书什么的。她有点急的,说再不去又有东西不会啦。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决定仔细看看她平时做的那些纸头。.

TOP

回复 56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他们这一代孩子,比你的孩子,更多幸运,也更多焦虑。

大的幸运来自于网络,大大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大的焦虑也来自于网络。.

TOP

回复 58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教育的改革,发端于人们认识的进步。而互联网是这一时期一个主要推动力量。.

TOP

回复 53楼Moonfollower 的帖子

对的,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强大的物种,成长期一般比较长。也就是说,学习期长。大器晚成、厚积薄发都是讲的这个现象。.

TOP

我把她做的纸头拿来看了一下,分析的结果有如下几点:1、计算的薄弱使得她的逻辑能力不能发挥,这是最关键的一点;2、孩子不习惯于笔头答题,视觉吸收力还不够,如果这些题目是我口头报出来的,她的准确率会高很多;3、数学方面的发育不够均衡,某些方面比较强,但某些方面还没有自我发育出来。

我意识到我必须面对这样的环境,必须打乱我以前的步骤,要把数学的启蒙提前了。对于数学的启蒙,本来我想得特美。我认为数学的启蒙,等孩子一年级运算过关,我开始进行非系统的启蒙。就是先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美,然后再激发她自己主动地学习。但是目前看来,环境不允许。既然如此,那就启蒙和应试一起来。我一旦决定一起来的时候,说实话,我没有必胜的把握。因为时间是太仓促了,太不够四平八稳了。

在这个坛子上混的网友,都知道小学版007和ccpaging一唱一和的那个著名的数学启蒙帖子。这是循循善诱的优秀典范。但是由于我的固执,一直认为孩子还应该有另一条开窍的路,那就是自己想,所以我一直没有给我的孩子那样的耐心去引导她。我一直在等她方方面面发育均衡了,然后扔给她一堆问题去冲击她、敲打她、激发她。这个时候,后悔没有各方面均衡地循循善诱虽不算晚,但是对付应试是不现实的。

时间就这么多,下午放学到睡觉,一共5个小时。这5个小时,我要保证一小时户外运动、一小时自由时间,另外吃饭洗漱怎么地也要一小时甚至再多一点,也就是说我只有两小时不到的时间支配。而这两小时不到的时间,我又不能全部分配给数学。在这里,就能体会到我走钢丝的感觉了。户外运动,不能废止,否则孩子将萎靡。自由时间,不能废止,全部填满的结果就是孩子没有思考的空间,对数学的启蒙有百害而无一利。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中英文阅读要坚持。这是一个痛苦的抉择。当时我的女儿靠着听故事积累的语感在暑假里已经较快地突破了生字的平台,已经可以磕磕绊绊地读纯文字的中文儿童小说。这是一个上台阶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不说要增加阅读时间,反正是决不能削减阅读时间。如果在这个时候削减阅读时间,她向章节书过渡的这个过程将功亏一篑。如果我立马愿意主动教她数学,那是用不了多少时间,但这违背我的教育理念。我认为数学的启蒙,激发其思考是最重要的,决不能让她轻松地得到我讲述的知识,否则将给后面的可怕的思维惰性埋下伏笔。那么培养她自我思考,是需要时间的。权衡再三,考虑到英文的积累还在一个过程中,还没到突破点,我忍痛削减了英文的阅读时间。虽然只有四个月,但是代价还是蛮大的。这当另表。.

TOP

在这里,就可以看出幼儿阶段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冲突。当时孩子中文的水平,已经涵盖了应试的目标,但是由于长远发展的考虑,即使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仍然不能选择削减中文的时间。我很清楚在突破节点之前打断孩子的进程是什么样的结果。孩子各种能力的发育有其先后,有的能力即使能够涵盖应试,但不能停止。有的能力虽不能涵盖应试,但可以缓一缓再培养,从长远看,无大碍,更从容。但是环境不允许,逼着你改变节奏。.

TOP

回复 64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但这不应该在幼儿期。

幼儿期很多是启蒙阶段,启蒙要允许有先后,不能苛求孩子各方面齐头并进,那是小学乃至中学的任务。这个冲突,是无法回避的。难道放弃四个月的英文阅读积累,不是代价吗?

当四月份我重新捡起这些英文绘本的时候,我对于孩子语感的流失是痛心疾首。好在前面积累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大剂量地复习才能较快地恢复。有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2-5-20 23:03 编辑 ].

TOP

回复 66楼花间 的帖子

是啊,但是我希望通过努力,通过对孩子特质的了解,最佳程度地利用她的特质,做最小程度的妥协。.

TOP

回复 67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其实这个过程最大的得,是让孩子自主地思考数学的问题,虽然过程有点别扭。我终于破了戒,河东狮吼了,当然,主要是对她爹吼。这个,明天再说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不园 于 2012-5-20 23:10 发表


这是在向她自由生长的童年做一个告别吧。

你真了解我的心,那晚,她画完她的名字,在教她正确写法之前,我都想哭。

是,在跟一段时光告别。.

TOP

回复 84楼pp_dream 的帖子

在阅读这个概念上,我赞同你的意见。

兴趣固然重要,在幼年时期的引导也很重要。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做的,就是一半对一半。有一半是我选择的读本,不是孩子选择的。当然我会结合孩子的兴趣点和接受能力选择读本。这种读本一般是相对于孩子的年龄有深度的,需要她放在心里反复琢磨才可能把握结构的。这种读本的目的是确立孩子阅读的品味,作为一把尖刀,拓展孩子的理解力,为下一个平台自主阅读做一个突破。另外一半,是在我设定的比较宽泛的范围内自由选择。只要不是太出格的东西,我都能接受,这类读本的作用是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兴趣。

这两者的配比,一半对一半,是理想状态。有些时候是会有倾斜的。比如在孩子大班的时候,我考虑到这一年她要学会自主阅读章节书,所以向第二类读本倾斜比较多,基本上不考虑阅读的深度。但是目前这个台阶孩子自己迈上去了,我在下一个阶段,将侧重于第一类读本。

这样两条腿走路,不断地上台阶。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2-5-21 10:00 编辑 ].

TOP

回复 79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

TOP

回复 97楼aochuanhui 的帖子

英文的教育,跟我家的素质教育方向、时间没有冲突,也就是说,家里长期积累的语感,可以涵盖一些应试。

但是数学有比较大的冲突。.

TOP

下面谈谈我的数学另类启蒙。这里我要谈一点,我对这个帖子http://ww123.net/thread-4564875-1-1.html有着强烈的尊敬之情。这是几个热心的家长长期努力的结晶,对于大多数孩子数学的启蒙有着堪称经典的示范作用。我的启蒙可能只对某一些孩子有点借鉴作用。

在谈这个另类启蒙的前头,我再谈一下我为什么要到外界环境倒逼、摒不牢了才开始。首先她婴童期的表现令我大跌眼镜。一个女孩,到三岁才勉强开口,妈妈都喊不清。但是这个哑巴在两周岁不到的时候就知道数和真实事物的对应。一旦可以说含糊的话之后,就很难缠,跟我抠逻辑。我说中午睡觉前不可以吃饼干,这个胖子说那么晚上睡觉前可以吃饼干。一定程度上,斗智斗勇中,她优化了我的语言逻辑。

我很清楚如果我顺着她的优势去做的话是什么后果。我家已经有两个早期数学比较好的孩子,一个是我,另一个是我大表弟。大表弟的数学敏感性还要光彩夺目。因为我们早期数学好,所以被轻易地冠之以“聪明”的名号,这给我们的自我认识设置了极大的阻碍。一个孩子数学好到一定程度,在老师眼里可以不受约束的,所谓一白遮百丑。这对孩子的情商发育,对孩子的自我约束力的形成,都不是一件好事。我在父亲的逼迫下还积累了一定量的人文知识,姨夫对大表弟更为宠爱,没有逼他读任何人文方面的课外书。因为大表弟凭借他的数理化在省重点中学已经横行天下了。但是我认为我们的童年,如果不很早被扣上“聪明”的帽子,可能会对自己更早地有更好地认知,就是“人贵有自知之明”。有了自知之明,才能谈得上自我教育。我不希望女儿重蹈我们覆辙。所以我父母发现我女儿数的对应时,他们很欣喜地告诉我,我就决定听之任之,希望她自然成长,同时把重点放在在引导她的语言。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2-5-21 14:24 编辑 ].

TOP

回复 110楼Moonfollower 的帖子

对的。在我自身成长过程中,数学好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自认为自己挺聪明的,看不上努力。这个一直到大学高年级才转变。我在读研的时候,我的二师兄,被公认为是聪明的人。他的体验跟我一样,他说他真讨厌别人说他聪明,他被“聪明”二字耽误很多。他说如果不是他那么早被发现“聪明”,他会努力很多,他的发展也会更加全面。

这真的是成长的代价,是切肤之痛。所以,在处理女儿这件事上我是非常小心的。我现在更加强调孩子的努力和求知欲。.

TOP

我在着手做数学启蒙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解放她已有的逻辑能力。我很清楚计算的薄弱对逻辑的羁绊。一个孩子,逻辑再好,计算不行,出来的答案也是错的。最关键的是,计算不行的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题目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事到临头,我选择在一定程度内提高她的计算能力。由于她对规律很敏感,我从这里入手。先是凑十,然后是凑二十,最后是凑百。我小时候的凑整的体验还记忆犹新。当可以凑整时,那种感觉就像舌尖从果冻上划过,就像手从大理石光滑表面上滑过一样。这种感觉,我一直不知道怎么称呼它,也许这就是最初数学带来的愉快吧。如我所愿,女儿很快能体会到这种愉悦。当凑整没有问题之后,计算基本没有大问题。虽然速度还是不够快,让我妈摇头,但是我觉得不妨碍她逻辑的发挥了,就这样了,进一步的练习留给小学吧。

在解放了她已有的逻辑能力之后,她基本上就能混进班级中上水平了,下一步就是提升她的视觉吸收力。视觉吸收力,中文的阅读在做,是一个很好的协同作用。但是孩子的发育是很有意思的,即使每个字她都认识,她都可能理解有偏差。如果这个题目是我念出来的,她的准确率就高很多。我很清楚这是必由之路,原来我想这应该是小学一二年级提升的能力,但是现在要做,那就做吧。

我从邻居那里拿了一些她们在外面学习的题目,让女儿自己做。至少三分之一的题目存在视觉理解有问题。女儿一般会来问我这个题目什么意思。在一开始,我会给她解释。过了两个礼拜,我不再解释,让她猜。小朋友会很苦恼地说:“妈妈,我猜不出。”我说猜不出也要猜。她说怎么猜也猜不出。几个回合之后,我说你念给我听。她会念的,没有一个字不认识。念完说:“妈妈,啥意思啊?”我说还不懂是吧,再念一遍,大声点。第二遍,还是不行,我说不行就接着念,再来一遍,再大声点。有的题会这么念五遍。一小部分题会在反复念中她理解了题意,一大部分题还是做不到理解题意。我就问她哪个词你不理解?我解释一下。解释个别词语之后她还是不能理解,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我说:“算了,就这样吧。”女儿被我弄得很困惑,有时会气得跳脚说:“妈妈大坏蛋。妈妈就是不想告诉我。”我说:“对,我就是不想告诉你。我告诉了你,你是记住的还是想通的呢?有本事就自己想,不要求妈妈。”她有时被我气得哭,我妈也批评我,说我不是在教小孩,是在作弄小孩。她爹也说:“人家在问你问题,不是在问你要钱。”.

TOP

我这么做有我的考虑。第一,以她的记忆力,读三到五遍,即使这道题她一时不理解,想不出,这道题是刻在她脑子里了,她可以随时想起;第二,以她的性格,那道没搞清楚的题目在她心里就跟鞋里的一粒沙一样,总会让她硌得慌。孩子毕竟是孩子,某些题她花挺多时间弄不清,她的内心也会沉睡。这个时候,我会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提醒她还有题没搞清呢。这对她来说是蛮折磨的。困知勉行,这是我信奉的主动求知的过程。困顿了,才会去求知。所以先给予折磨,让她困顿了,同时她能够随时想起,这就给她一个随时思考的环境。虽然我对她是否会随时思考没有特别大的把握,但是我必须这么做,我祈求上天能够把我的安排酿成果实。

折磨之下,她爹不满了。这位同学忘记了自己是怎么困知勉行的。就跟困苦的老爹挣了足够的钱,想着自己孩子不要受苦,决定给多给孩子钱一样。我说你是知识暴发户吗?然后她爹跟着她一起骂:“妈妈大坏蛋。”有时这两人愤而出走,到小区里去遛弯。我说你们在背后怎么说我都行,就是不许教。她爹还算是有理智,虽然气得要死,还是忍住了。我后来背地里跟他谈就算最后这道题她真的做不出,我们必须得教,我也得先要让她有思考的过程,有困顿的感受,然后再教,起码她有豁然开朗的体会,这种体会是很珍贵的。另外,你自己也是学理工的,也是讲究感觉的。一门学科的感觉哪里来,不就是比别人多做错,比别人多走冤枉路吗?冤枉路走多了,拿到一个新问题,自然会知道哪些路更接近于正确的道路。.

TOP

回复 120楼aochuanhui 的帖子

是否能大器晚成,要看天意,看她自身的资质,看她的造化。

但是我绝不会加速她少年得志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aochuanhui 于 2012-5-21 15:22 发表

我也认为,不经过训练就被名校挑中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天才也不行。
我也是这么认为。因为即使是天才,很会分析,面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题型,也是需要时间去思考的。而幼升小的考试中,不会有思考的时间。.

TOP

回复 128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这不是她无法理解的题目,如果这个题目是我念出来的,她多半会理解
她自己念,就有问题。有问题,当然要多念几遍。多念几遍,之后自己在平时随时想起,有一小部分是会自我贯通的。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但这是自我贯通的体会。另外的,我在后面也会说到,一定时间内,真的不会的,我会讲解的。

而且,我说过,我的做法不是普适的。可能只会给一小部分孩子一点借鉴。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2-5-21 16:02 编辑 ].

TOP

有过自学体会的人,应该知道自我贯通的感觉是多么美妙,是多么珍贵。这种感觉会驱使你进一步去自学。而且这种体会多了,你在学新的东西的时候,你会有感觉,你知道你已经到了哪一步,离贯通有多远,还需做哪些努力,你都会有感觉。.

TOP

回复 136楼Moonfollower 的帖子

我这个我特同意你的意见。孩子不可能不受老师和孩子的影响。这种问题我遇到了,还很麻烦的。我反正是动用了监护人的否决权,现在回想,还是觉得那段时间很难熬。.

TOP

引用:
原帖由 悠优 于 2012-5-21 19:06 发表

这种过程也是反反复复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雨过天晴的。
当然。孩子有孩子的贯通,成人有成人的贯通,在不同的层次的贯通。.

TOP

回复 139楼悠优 的帖子

很赞同你的感受。但在我的观察中,有的时候,孩子的贯通有点爆发式的,突然性的。我有时能感受到孩子阶跃式的思维,不仅仅是我的孩子。不过我知道前期应该方方面面的因素应该有些具备。我把这种阶跃式的贯通称为sparkle。理想状态的成长,就是让孩子不断积累,不断发育,然后开始有一个、两个sparkle,再等sparkles,等到这种sparkle越来越多,这个人就是在飞速地成长,他就成了一个不仅仅是学习的人,还是一个有创新思维的人。

即使我明白这个道理,在这段应试中,因为时间有限,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一直等下去。我发现孩子接触某方面的知识,如果给多一点时间,让这些知识发酵(虽然我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发酵的),她会在某个时间段就有贯通。但是我没有那么多时间等,我只能让她在比较浅的层面贯通。

但即使是很浅的层面,我也要让她有这个体验。因为这个美好体验,是孩子能够有兴趣自发探索的动力。后来我的孩子做了一件事,还是让我欣慰的。这个慢慢说。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2-5-21 20:39 编辑 ].

TOP

回复 102楼小土豆07 的帖子

你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中文的视觉阅读跟听力阅读脱节,书一到孩子手里就开始内容大串联,这是因为她不是在看书,她是在想书;另一个是英文的辨音的问题。

后一个问题,我推荐你去询问不二周助。我的孩子0-3岁也没有听英文,没觉得有什么大问题。要说每一个音要发准,这个,中文她还做不到呢。我还在随时随地纠正她“灯”、“等”、“冷”、“顶”等等这些有后鼻音的发音。

前一个问题,我感同身受。我的孩子也存在中文的视觉阅读跟听力阅读脱节。所以我打算这个问题坚决不能在英文上重演。这个脱节很要命的。当我发现这个问题很严重的时候,我哄她认了大概两百个字。但是认识又怎么样呢?遇到每一个字都认识的路牌,我哄她念给我听,她说:“我不认识。”

但是我不能妥协,如果妥协,她的视觉阅读就成大问题。能看的书太浅,没胃口看;想看的书,生字又太多,没能力看。我在孩子中班第一学期中间,断然中断了持续了两年多的读中文故事,除了后来为了奖励她认字认得好,我重又读了一点书,这种以前每天必做的功课就这么断掉了。当时很心痛啊。我知道如果我读下去,她的理解力还会提高,但是我不能继续制造这种脱节了。她是这么犟的一个人,她不肯屈服的,仍旧不肯认字。以前她根本不要她爹读书,嫌平铺直叙,太难听。后来有段时间,她很讨好她爹,让她爹读。最后把她爹也折腾得受不了,也拒绝了她。她又犟了大概一两个月,饥渴难耐。这个时候,班上有些小朋友认挺多字了,她不想落后的心理帮助了她,终于开始认字了。

前后大概一年的时间,从我中断讲故事,到她自己能地读故事。.

TOP

引用:
原帖由 pp_dream 于 2012-5-21 20:12 发表
孩她爹责怪我替孩子思维了。

我总会忍不住地替她完成她需要的思维过程。这么做非常糟糕,我心里明白的,就是摒不牢。
眼泪水都要出来了~~~~~总算有人知道我不是折腾孩子了。其实摒牢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情啊。她是我亲生的孩子,又不是仇人,顺顺当当地教难道不好吗?我看她想半天想不出,我也急啊。我也想这么顺汤顺水地教,以她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我们家会太平很多。我左憋右憋,差点把自己憋出内伤来。我又不是神仙,平凡父母的情怀也是有的。女儿拿回来的纸上有五角星我也会开心。明知道我推一把,她就有一大把五角星,可是我不能去做啊。这个感觉怎么形容呢?就跟爱一个人却不能言语一样。

不能随便教啊。我自己深有体会。我总结过思维惰性的来源。对于开窍晚的孩子,思维惰性的来源大多来自于大量的重复性练习,就是过度做题,老师唯恐你掌握得不好,做题!对于开窍早的孩子,父母和老师一般认为孩子接受力强,就会大量地教,太主动地教是思维惰性的另外一个来源。在我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我的接受能力又强,记忆力也不错,当时老师夸我胃口大。但是有一段时间,我对新的数学知识就等着老师教。反正教了我就会嘛,不教我自己也懒得想。到初中,我的数学老师说我虽然聪明,但是很懒,脑子懒。后来有一段时间,我蛮堕落的,表说主动思考,连作业也不交。慢慢地,老师觉得女孩吧,到中学可能就会不行了。就不大关注我了,课外小组也没让我参加。这个时候,我的思维反倒活跃起来了,数学重新给我快乐。老师说你怎么一会儿升天一会儿入地?我当时也想不通。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2-5-21 21:43 编辑 ].

TOP

回复 148楼Moonfollower 的帖子

还是有一点不一样。

摒牢之后,孩子的思考过程对孩子自身能力的成长至关重要。即使那道题,我到最后不得不讲,但是有这么个过程,孩子对题目本身是很熟悉了,一些错误的的、不够彻底的想法也在脑子里走过一遍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对我的话的理解就很轻松,而且容易上高度,拓展。.

TOP

引用:
原帖由 kathyzhang0703 于 2012-5-21 16:09 发表
我可能体会到自我贯通的感觉是我到了高中以后,可能我当年的方法不对,可能其他原因,我不知道多大的孩子能够有这样的体会,所以我现在的做法就是放任孩子自己去琢磨,我完全不干预他的学习,除了英文阅读以为。
自我贯通,在幼年的时候会有的。只是孩子未必自己知道这就是贯通,这还是懵懂状态,不能形成清醒的意识。

放任孩子自己琢磨,这是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佳的学习状态。.

TOP

正常而言,应该给她更多的困知勉行的时间,一道题想不出,边提示边想搞一两个月也是可以的。但是应试面对的时间有限,所以我折中一下,以半个月为期限。半个月内,我会给予一定的提示,半个月之后如果提示还没有打通关节,我会讲解。但是孩子毕竟是左冲右突思考过的,这个时候讲解,很容易上升高度。按理,和她的其他学科相配合,这个时候也是培养她自我总结的时候,但是时间实在是太紧,在最初的两个月里,总结这个步骤我帮她做了。

一晃快到寒假了,老师打电话来很高兴地跟我说女儿果然后劲很大,她最欣赏她的一点是孩子一道题没弄清一定要问清楚,而且在讲解新的知识点的时候,女儿吸收很快。我心的话那是当然,在我这里她太痛苦了,好不容易家外头有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她还不是倍加珍惜嘛?

幼升小关于逻辑的东西,比如什么排队、图形找规律、端点问题、逆对应等等这些都是有筋可寻的,对于一个逻辑强的孩子,弄通不是一件难事。我当时心烦的是关于图形。邻居一再提醒我图形考得多,但是图形的变化很难归纳,比如图形的分割、图形的叠加、图形的延展、图形的旋转等等等等。当时好心的邻居给我搜罗了一些图形题,真的是形态各异。可能她搜罗的有一定的难度,我觉得这个题目给我的感觉是面很广,散得很,有的还有点妖,带点脑筋急转弯的性质。如果要按照正常的教学,要覆盖这种图形题,那还不得开讲平面几何啊。难不成让幼儿班的去学初中的东西啊?我在家里把这些个图形题骂了十八遍,然后转念一想,她爹一直很逍遥,看人挑担不吃力,这次分派个任务给他。

她爹一看我要分图形给他,立马叫唤,说这个无边无际的,从哪里开始啊?我说你就从七巧板开始。我们小时候都没有玩过七巧板,她爹一入手,说这个这个,对她可能太难咧。我揶揄他说:“有什么难的?你拼一遍,让她看一遍,记住不就行了?以她的背功,小菜!”人都是这样,轮到自己干了,知道这不是个事儿。记住算什么涅?图形稍稍一变化,就完蛋鸟~~~。她爹急得抓耳挠腮,想不出这个怎么能教?如果教,这个就是术语也很难懂啊。如果带着拼一遍,不算学会啊。.

TOP

回复 162楼ccpaging 的帖子

俺是不够,俺女儿够。.

TOP

以她爹的教学水平,上下折腾他下不了手,循循善诱他口齿不清。我就在房里听见他一会儿跟女儿说这个你转一下,转一下,不对,往左边转,左边,嗯,对了;一会儿跟女儿说你左右颠倒一下,是这块,不是那块,颠倒一下,左右,不是上下!说着说着,他的喉咙不由自主地会响起来。

后来他实在搞不下去,从来好脾气的他也不耐烦了。最后他跟女儿说算了,我们看谁先拼出来吧。他拿了一个图形,然后跟女儿分头拼。女儿说:“你这么大的人,跟我比,羞。”他说我让你,只要你能拼出来,无论花多少时间,都算你赢。结果有一次,他都拼好之后都在沙发上睡着了,女儿还没有搞定。等他醒过来说:“哎呀,你这方面没开窍啊。”我说:“等着你帮她开窍啊。”他说:“搞不来。”然后他说了一句歪打正着的话:“宝宝,你拼图比爸爸强,你轮滑比爸爸强,七巧板你是真不如我啊,你完全没感觉。你要赶上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估计他是不打算孩子弄通七巧板了,这个“七巧板你不如我”的话他经常说。这个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孩子极不肯服输的特质。

有两天,女儿在琢磨七巧板,我看时间不早了,就拖她去睡觉。她说她还没有画画呢。我说我给你自由一小时,你拿它来玩七巧板了,就没有时间画画了。要画画,明天再找时间吧。这位同学排戏、画画都是不肯放的。她就自己定闹钟,每天早晨比我们早起半个小时,一个人黑灯瞎火地摆弄七巧板。冬天,天很冷,有时阴雨天,天都没亮。她经常把裤子前后穿反、毛衣里外穿反。我起来后要帮她重新穿,她拒绝的。每一部分时间她都算好要做什么,阅读她不放,学校要早去参加自由活动。

我以为她只是一两天负气,坚持一个礼拜最多了。但是每天她都这样,一个多月过去了,她在数九寒天坚持下来。这个时候我有些吃惊了,我开始对她刮目相看,她的坚韧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有一天,她爹跟她一起玩,直呼“刮目相看”,然后还跟她解释“刮目相看”这个词的来源。她爹又有兴趣跟她一起玩了,那是真正的PK,是水平相近的比赛。但是两个人一起玩了两个礼拜,她爹干不过她了。毕竟他用早晨这半个小时跟我一起赖床,而女儿是用来琢磨。她的图形的感觉,就是我极其强调的感觉,没法教授的感觉,就在这些寒冷的冬天的早晨自己建立了。

她爹跟我说我是真干不过她了,不是让着她。我想测试一下她的感觉到底有多好,她的思维到底有多深。她整个的探索过程我都在赖床,我完全不知道她的具体过程,但是我要检验一下。有一天,我拿起七巧板中的最小的一块三角形,问她:“宝宝,你说如果用这个三角形来填整个七巧板的这个底座方框,要多少个能填满?”她捣鼓了一段时间,告诉了我正确的答案。当时我的内心极其激动,同时也充满了感激。我感激曾经的信念没有辜负我,感激造物的安排使得我的信念能够结出果实。这是我幼升小过程中最最激动人心的一件事。虽然是以糊弄考试为目的,但是孩子自己完成了素质的积累。

不过烦恼接踵而至。.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2-5-22 11:25 发表


如何能让儿女超越家长,不因家长的局限而局限呢?
培养思维的主动性。多折腾。

如果性格不是很强的孩子,折腾和诱导要搀和着来。诱导出了热情,热情足够,就开始折腾。.

TOP

回复 160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我的观点也好,霍特的观点也好,一点都不新鲜。156楼的筒子就说了,孔子两千多年前就讲过的。。。.

TOP

回复 171楼ccpaging 的帖子

特赞同你的多角度贯通的理念。.

TOP

 135 123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