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3个人次参与评价】

[数学] 小学数学题难倒同济大学生,小奥有否必要?一起来讨论!

清除一些随意发挥出来的垃圾帖子的恶劣影响,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但愿其他网友能够从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首先批驳348#的一些谬误。除了350#提到的连“猜想”和“认为”都混淆不清这种低级错误之外(写帖子的人真该回去重读初中——但愿348#是jyuntoku转贴的,这样就没有人来指责我搞人身攻击了),该文还有一些明显的错误。以下称348#为“谬文”,没办法,质量实在太低劣,又不知道是不是转贴的。

第一,谬文称“需要丈量被上涨的河水淹没的土地的面积这是一个‘and they said that’(听他们说)传闻事实。”,这是对所引英文的误读。“他们说”的不过是国王的种种规定和做法,历史学家对一种说法予以采信,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至于土地是不是经常被淹没,是不是经常需要重新丈量,今天的人们自然有种种手段予以证实。迄今并没有看到有谁对此提出疑义。因此今天的人对希罗多德的说法的采信,也并非毫无根据。

第二,谬文称“这样丈量土地导致几何学的产生则是一个‘I think that’(我猜想)的观点。”谬文作者的英文水平这里不再评论。针对原文“and I think that thus the art of geometry was found out and afterwards came into Hellas also”,诸位,根据史料表达一个观点,难道不是历史学家的天然权利吗?我不是说希罗多德的观点就完全没有值得质疑的地方,但是谬文作者自己错误地把书里面的观点当作猜想,然后再拿这点来批评希罗多德,不是很滑稽吗?

第三,谬文称“我们应该可以认为古埃及的数学知识曾经传播到古希腊,对古希腊人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但是,很可能真正意义上的几何学是在古希腊发展起来的”,这话孤立地看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后面谬文又称“(古希腊人)把所有的数学的起源归功于古埃及”,这就有问题了。谬文作者明显把“起源于”和所谓的“真正意义上的几何学”的发展混为一谈。这种错误出自“猜想”和“认为”不分的人,也实在没有什么好惊讶的。

然后再来正面讨论“尼罗河经常泛滥造就了几何学的发展”。虽然这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观点,几乎可以当作一个事实(史实),但是我们在这里暂且还是当作一个观点来看待。

现在大家都知道希罗多德说过什么话了(假设引文无误):and I think that thus the art of geometry was found out and afterwards came into Hellas also ——于是我认为几何学由此萌生,并随后传入希腊。

英文用的词是find out,即经由研究、观察、搜寻等手段而获知(某项知识)。在这里是在假设前称种种丈量土地的做法确实可信的基础上,提出几何学的起源。

所以这里就有两个关键的问题,一则这些土地是否确实常常被丈量,二则是不是在这些丈量活动基础上就会形成几何学。

关于第一点,我承认我对历史并不了解。不过这确实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观点,而且如果它是错误的,被驳倒也不难。从其被接受的广泛程度,可以认为这是可信的。

关于第二点就难说了。其实谬文本身承认那个时代的数学不能脱离于现实活动(“埃及人的数学知识包括了对圆的面积和金字塔的体积的近似计算”)。很好。那么如果第一点确实没有什么疑问,则它影响到几何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就像中国古代也有勾股定理,也有精确度非常高的圆周率计算一样。一项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活动,影响到相关领域的发展,这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么。

结论是:希罗多德提出一个观点,我们认可。

P.S. 再次推荐《古今数学思想》,这是一部很好的数学史著作。关于埃及的数学历史在第一册第二章有介绍,里面也提到埃及人用数学来解决哪些问题。特别地,里面提到希罗多德的上述观点,并指出“巴比伦人并无这种需要却也在几何上作出同样多的贡献”。——这不应该被认为是对希罗多德的观点的否定,因为巴比伦人通过其它方式发展出几何学,不能用来否认埃及人发展几何学的方式。

[ 本帖最后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2-26 00:11 编辑 ].

TOP

  火车老师,俺们文科毕业生给别人上奥数课,本来就勉为其难,出些差错在所难免,请多多指教啊!.

TOP

回复 352#hxy007 的帖子

客气了,你不是一直讲得很好么。我对你的文采一直仰慕得紧。.

TOP

关于“运算”和“函数”之我的观点

讨论“运算”和“函数”的起因
要从以下帖子说起: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617120
如果大家觉得不知所谓可以看看上贴。

数学概念自有其含义,不可图方便随意替换
在上贴中曾有网友言道:现在从教科书开始就在搞数学概念下放,可是我们担心小朋友理解不了函数,而运算是现成的,所以讲运算,避免了函数的复杂性。
个人以为,概念不可以混淆,运算在英文里边是Operator,函数在英文里边是Function,2个数学里边的概念以相差如此之大的词语呈现出来,可能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知道数学之美,其中之一就是简练,没有多余的概念(或者说尽量)。至于为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也许是数学家的脑子太快,有限的供氧无法控制语言的部分提供更多的氧气;也许是数学家过于沉迷数学,外语不好。反正谁是谁知道。
换句话说,如果运算和函数之间可以相互替代,那其中之一必然失去生存条件。

加减乘除以外的运算
我第一次接触到加减乘除以外的运算,是集合的运算。如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等。
并集我们可以用类似”加“的方式去考虑,如集合A是2的倍数,集合B是3的倍数,A和B的并集显然不等于2个集合的算术和,因为2个集合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子集,即6的倍数。
大家还记得我们高中学习集合的时候,研究了集合的那些特性吗?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其它一些律,这跟我们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对加减乘除所研究的内容是一致的,当然结果会有所不同。

试想,我们在某某奥数杯赛里边把”运算“用掉了,讲”集合“的老师如何自处?

如果我们用运算来理解函数,那么
f(x)=x
该如何解释,或者说
f(x)=0
又该如何解释。

”函数“就在我们身边,在小朋友随手随时可及之处
人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你这个人是赞成概念下放的,可是又对别人苦心孤诣设计的从运算角度看函数,百般挑剔,你还让老师活不活?”
破而不立,实非君子之道也。下面我就从就以小二的眼光来看看,函数是个什米东东。

因为咱现在是小二,所以就以小二的眼光来看。1-3位数的加减乘除,咱们都很熟悉了吧?除此之外,大家见过这样一道题吗?
1个苹果 + 1个梨 = ?
没有小朋友会答成2个苹果或者2个梨,聪明的小朋友会写成2个水果。小朋友会说:”苹果和梨是不能加在一起的,除非把他们都算成水果。“
这道题已经表明了数和数所代表的实物是密切相关的,离开了实物我们很可能被老师”扁“的--考试扣分啦,老师喜欢我们,怎么会真”扁“呢?

可是,小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既然我们不管如何加减乘除都不能改变这个苹果和梨,那数学家怎么研究苹果泥、苹果酱?如何来研究我们吃了苹果以后拉出来的便便呢?“
老师:”首先要纠正小明一个问题,乘法和除法是会改变单位的,注意到了吗?“
小明:”是的,厘米 X 厘米就是平方厘米,可是,老师,这变的还是很有限啊。你不是常说,数学家要研究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吗?可是这个便便的问题,我看他们就不好研究,反正四则运算肯定不行的。“
老师:”小明同学说的很对,四则运算确实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先做一个实验吧。“

老师拿出了随身携带的1根火柴,另外撕下了一张小纸条,划燃了火柴,点着了纸条,同学们看见纸条变成灰烬,在老师身边飘啊飘。
然后,老师说道:”请小明同学把这个过程写下来。“
小明走上黑板写到:”燃烧1根火柴,1张纸条变成灰烬。“
老师:”同学们,请看,燃烧的英文是Fire,数学家都很懒的,他们会写成一个f 1,1 = N,N我们知道的吧,就是N片灰烬,除非有人数清楚有多少片灰烬?”
小明:“f 1, 1的意思我知道,第一个1是火柴,第二个1是纸片。老师,如果我们烧掉2张纸片,是不是写成 f 1,2?”
老师:“是的。可是,有的数学家认为 f 1,1 不清楚,要是打字的时候忘了打空格,或者写的时候距离短,可能看不清楚,于是,这些科学家建议写成 f(1,1),同学们以为如何?”
同学们有的喜欢 f 1,1 有的喜欢 f(1,1),不过大部分同学都认为 f(1,1) 更好。
老师:“小明能把你从苹果变成便便的公式写出来吗?”
小明在黑板上写到:“S(2) = 1”,怕同学们不清楚,解释到:“S就是Shit,2就是2个苹果,结果里的1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说了。”

老师:“好了,关于小明的那个问题我们暂时放一放。下面我按照数学书的内容,给你们讲讲这个 f(1,1) 到底叫什么?从哪里来的?至于数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它,大家通过前面的实验已经知道了。”
、、、
这一天,老师的作业题目是:“说说你身边的函数?”
同学们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例如:
1、我们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过程就是函数。F(好多饭)=我
2、电视是函数。F(信号)=图像
3、收音机是函数。F(电波)=声音
4、烧煤气煮开水是函数。F(煤气,水,水壶)=1壶开水
5、妈妈做菜的过程就是函数。F(肉、酱油)=红烧肉
6、爸爸打屁股也是函数。F(爸爸打屁股)=我很痛,备注:那时候我光痛了,忘了数是几下?
、、、
小明的回答是什么?嘿嘿,全班同学都知道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2-26 09:39 编辑 ].

TOP

再谈“源于现实”

前面的一些讨论似乎混淆了“源于现实”和“研究现实”的界限。这也难怪,数学研究到一定程度就会为了自身的逻辑内洽而作出种种抽象,这在大众眼中或许已经严重脱离现实,变成“纯数学”研究了。

抽象是必要的,数学的威力之一就在于其高度抽象性,只需要很少的假设和定义就可以导出种种庄严壮美的结构。但是我们不应该因此认为数学的全部就是一些公理、定义和证明。关于这点,前面我已经特意全文附上陈省身的讲话,特别提请大家留意关于“好数学”的那些观点。.

TOP

几位高人都来了,仰慕仰慕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龙宝娘 于 2009-2-25 23:05 发表
几位高人都来了,仰慕仰慕啊
  火车老师是,ccpaging兄台是,但俺不是!经龙宝他娘一说,俺羞愧得紧。那堂模拟奥数课,把数学恶心到这等地步,罪过啊!俺得深刻反思和检讨。一直以来,hxy007冒充数学大师,招摇WW,教化芸芸众生,实在有点厚颜。 火车老师越是宽容,俺越是羞愧啊!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2-25 23:20 编辑 ].

TOP

2006年菲尔兹奖获得者之一,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的获奖贡献是证明了“庞加莱猜想”,据说这对我们理解宇宙空间的性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我也不懂 ).

TOP

回复 351#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首先,这篇文章是我写的,我负全部责任。
你不熟悉史学语言的用法(说你不懂英文里面I think包含什么样的意思,你可能接受不了)所以会有这样的评论。
另外,你不懂得词汇含义的历史变迁的规律,希罗多德文中的geometry并没有依据说那指的就是几何学,只能说指的是量地术。
最后,你所谓的“自然而然”只是附和希罗多德的说法而已,我看不到有任何新的见解。事实上,亚里士多德一路的观点不但在历史上曾远远大于希罗多德的观点的影响,甚至在现在也是和希罗多德一路的观点,分庭抗礼的。
你既然对批判性思维感兴趣,我建议不妨就这个问题做一个练习。.

TOP

回复 359#jyuntoku 的帖子

think什么意思,查查辞典就出来了,350#已经给出链接。这里就不纠缠了。

批判性思维不是说什么东西拿过来都乱批一通。准确理解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而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到现在还在混淆“起源”和“成熟”,不理解“find out”的确切含义,胡扯什么“历史变迁”,我无话可说了。

[ 本帖最后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2-26 10:36 编辑 ].

TOP

回复 360#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按你的说法,亚里士多德就是谬种流传的祸根啊。

I think 在英语中表示肯定的语气是强还是弱,你可以去翻翻书。

“在这里是在假设前称种种丈量土地的做法确实可信的基础上,提出几何学的起源。”可见你也承认希罗多德的这句话是提出一个命题(姑且认为他说的是几何学而不是测地法吧。)。我希望你能把希罗多德作出这个命题的理由找出来。我敢肯定你在原文里找不到!一个不附带证明理由的命题,这就是我用“猜想”的原因所在。正式考虑到你这种对于I think的误解,我才避免用“我认为”“我想”这样含混的表述。

我在文章中并没有否认希罗多德的观点被广泛接受这一事实。我只是指出,希罗多德只不过提出了一个命题(也就是猜想),实际上没有什么理由。事实上对于同一个问题,还有其他很多完全不同但也被广泛接受的观点存在。

你所崇尚的批判性思维告诉你一个没有理由的、并且假设前提是基于道听途说(当然道听途说来也不一定不是事实)的命题只要“被广泛接受”你就可以接受了吗?好好想想吧。

[ 本帖最后由 jyuntoku 于 2009-2-26 12:21 编辑 ].

TOP

I think that you are not thinking about what he thinks..

TOP

hxy007 传令兵以跟行进中的队伍一样的速度,从排尾跑至排头,又跑回排尾。

一样的速度,传令兵怎么能追上排头?.

TOP

回复 362#hxy007 的帖子

I think that he is not thinking at all, not even reading.

[ 本帖最后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2-26 13:26 编辑 ].

TOP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s rely upon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and the good communications upon being considerate of each other.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2-26 13:43 编辑 ].

TOP

希罗多德的《历史》一直是我想读的,这次借这个机会去趟书店。

这里再提一点:即348#所引用的只是部分文字。“他们说”到底是谁说的,是道听途说吗?不然。否则希罗多德也当不起“历史学之父”的荣誉了。

在引文前面,希罗多德明确指出是“祭司们”告诉他这些事情的。希罗多德游历过很多地方,包括埃及。在提出那个关于土地丈量的观点之前,他在书中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考证尼罗河的种种特性。里面还提到:

“祭司们告诉我说,米恩是埃及的第一位国王,他第一个修筑了一道堤坝把孟斐斯和尼罗河隔了开来。……在他的后面有三百三十个国王,祭司们从一卷纸草把他们的名字念给我听。”

可见祭司们也不是空口无凭乱讲的。

P.S. 做学问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在一个领域乱讲的人,不能指望他换一个领域就会谦虚谨慎。这个话题,我到此为止。下面还是回来谈论数学好了。.

TOP

终于有可能回到数学了

大家看看354#写的对不,如果行,我还准备写“换了一个新的数学老师”和“小胖的痛苦曲线”,尝试从笛卡尔杀到函数呢。.

TOP

你第一次接触到四则运算以外的运算,是集合的运算。这正说明,我们原来的教材体系中对于运算概念讲得太少了。
况且,讲“集合”不等于讲“运算”,所以你说的“在某某奥数杯赛里边把”运算“用掉了,讲”集合“的老师如何自处?”也不成立。(补充一句,从一些回帖来看,定义新运算应该是教学大纲内的内容。)
“如果我们用运算来理解函数,那么f(x)=x该如何解释?”,首先这可以看作是对一个元素的恒等运算。其次,我再重复一遍我不主张用运算的概念来代替函数,要运算不要函数;反之我也反对用函数的概念来代替运算,要函数不要运算。

其实,学生很早就会接触新的运算,早在涉及集合之前。我举一个例子:分数的四则运算。教学实践证明,这对学生来说是和之前学过的加减乘除很不一样的运算。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2-25 22:55 发表
我第一次接触到加减乘除以外的运算,是集合的运算。如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等。
并集我们可以用类似”加“的方式去考虑,如集合A是2的倍数,集合B是3的倍数,A和B的并集显然不等于2个集合的算术和,因为2个集合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子集,即6的倍数。
大家还记得我们高中学习集合的时候,研究了集合的那些特性吗?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其它一些律,这跟我们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对加减乘除所研究的内容是一致的,当然结果会有所不同。

试想,我们在某某奥数杯赛里边把”运算“用掉了,讲”集合“的老师如何自处?

如果我们用运算来理解函数,那么
f(x)=x
该如何解释,或者说
f(x)=0
又该如何解释。
.

TOP

经查,定义新运算只出现在某一特定杯赛中,具有历史性,每次重复出现。其它杯赛则无。
教学大纲亦无,貌似只出现在徐汇区。.

TOP

  热烈祝贺本帖回归主题!
引用:
原帖由 jyuntoku 于 2009-2-26 14:13 发表
补充一句,从一些回帖来看,定义新运算应该是教学大纲内的内容。
  这个判断,至少在小一到小三肯定不成立,不知道会不会在小四或小五数学教学大纲(现在叫课程标准)或教材里出现。
  即使在高年级出现了,那也可能是上海一地折腾出来的新数学体系,正如007以前的恶俗理解:a△b=2a-24÷b,就是a和b按照2a-24÷b的规则进行折腾,简称“a和b相互折腾”。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2-22 00:40 发表
  无论哪种表述,放在小学都是他妈的伤天害理。小学数学是启蒙数学,变态到如此地步,不让孩子上学的心都有了。俺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整傻,整得恨数学,谁胆敢让俺孩子做这种题,俺就操她姥姥。
  翻遍小三的两册数学课本和老师的教参,并没有找到有虐待狂迫害孩子的证据,稍感安慰。看来,教材编写者心里还有点谱。咱就照着教材学习吧。
.

TOP

不鼓励提前学习

写“函数就在我们身边,在小朋友随手随时可及之处”主要基于以下目的:
1、如果我们的孩子像聪明的小明一样提出了这个问题,怎么办?
2、破之后应该立。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2-26 14:40 编辑 ].

TOP

现在的题目就是搞脑子。.

TOP

引用:
原帖由 nm9988 于 2009-2-26 14:37 发表
现在的题目就是搞脑子。
而且是搞BBMM的脑子,冷不丁地就着了道。.

TOP

回复 369#ccpaging 的帖子

一直呼吁数学教学不要抛开教材另搞一套。要尊重孩子的认知能力的成长规律,要怀有对教材编写者的起码尊重。如果认为某些东西应该教给孩子,最好先去跟教材编委提建议,通过正式的渠道来操作。.

TOP

引用:
原帖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2-26 14:56 发表
一直呼吁数学教学不要抛开教材另搞一套。要尊重孩子的认知能力的成长规律,要怀有对教材编写者的起码尊重。如果认为某些东西应该教给孩子,最好先去跟教材编委提建议,通过正式的渠道来操作。
所言极是,我托大了。

可是,如果别人用"我不能理解的概念"来洗我儿子的脑,我也只好急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2-26 14:59 编辑 ].

TOP

回复 375#ccpaging 的帖子

等我家孩子上学了,估计我也得跟你一样着急。.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2-26 14:58 发表
可是,如果别人用"我不能理解的概念"来洗我儿子的脑,我也只好急了。

咱不带急眼儿,不待急眼滴,蒿~~
是共勉,蒿~~.

TOP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如果在语言上故意设置障碍来考查学生,那就会事与愿违。数学语言尤其要严谨。自己定义运算符号在家玩玩是可以的,可是要拿出去考别人就要思量一下了,起码要交代清楚这里定义了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呀。否则人家没上过培训班的岂不是两眼一抹黑,不知所谓了?不过这也许是某杯赛赚钱的法宝。.

TOP

下面两位同志的帖子我看了很多了,老是一唱一和地讽刺人家,唉,我就不说什么了。。。。。
另外,要指出一点:你们也好去查查think的用法了(否定句是要前置的啦)。还说别人没读好初中英语,唉,我也不说什么了。。。。。
~~~~~~~~~~~~~~~~~~~~~~~~~~~~~~~~~~~~~~~~~~~~~~~~~~~~~~~~~~~~~~~~~~~~~~~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2-26 12:41 发表
I think that you are not thinking about what he thinks.
~~~~~~~~~~~~~~~~~~~~~~~~~~~~~~~~~~~~~~~~~~~~~~~~~~~~~~~~~~~~~~~~~~~~~~~
火车是运茶的  (挖新坑了) 发表于 2009-2-26 13:21  只看该作者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备注  
回复 362#hxy007 的帖子
I think that he is not thinking at all, not even reading.

[ 本帖最后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2-26 13:26 编辑 ]
~~~~~~~~~~~~~~~~~~~~~~~~~~~~~~~~~~~~~~~~~~~~~~~~~~~~~~.

TOP

引用:
原帖由 Oriole 于 2009-2-26 16:13 发表
下面两位同志的帖子我看了很多了,老是一唱一和地讽刺人家,唉,我就不说什么了。。。。。
另外,要指出一点:你们也好去查查think的用法了(否定句是要前置的啦)。还说别人没读好初中英语,唉,我也不说什么了。。 ...
  是开玩笑。但玩笑过头了,就成了讽刺,就不厚道。俺接受批评,同时请您谅解,hxy007是想劝解,停止偏离楼主所开帖子主题的争论,并无恶意。
  007的英语是不地道,初中英语是在70年代末的山乡学来的,是没有学好。感谢指正错误!007并不认为自己是英语老师,意思约等于“007认为自己并不是英语老师”,所以恳请让学生改正错误。如您教导,严格按照英语语法,否定句中的否定词应该前置。但在具体的语境中,“I think that you are not thinking about what he thinks”和“I do not think that you are thinking about what he thinks”,意思上有微妙的差别。所以,在英文文献中也可以看到前一种表述方式。学生在狡辩了。请老师进一步批评!为了不再次引起偏题的讨论,请老师短我。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2-26 16:56 编辑 ].

TOP

我有罪!一个巴掌拍不响,帖子搅偏了,我也有责任。以后一定管住自己。.

TOP

回复 381#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也不算偏啦,只不过把小学当成大学上了,上得累死。
数学系男生历来如此,为一些在我们眼里毫无意义的话题争得脸红脖子粗,有时候还吵起来。
我们上食堂打饭去了,你要啥,我给你带,等会儿吵完了你帮我打开水,别忘了去教室占座位.

TOP

回复 382#Jupiter 的帖子

J姐,你家小五生也常常遭遇这种题目吗?做外公的怎么说?

//今天偷个懒,泡面,看新下载的电影,就不上自习了,提前过周末。.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2-26 16:36 发表

  是开玩笑。但玩笑过头了,就成了讽刺,就不厚道。俺接受批评,同时请您谅解,hxy007是想劝解,停止偏离楼主所开帖子主题的争论,并无恶意。
  007的英语是不地道,初中英语是在70年代末的山乡学来的,是没有 ...
不要这么谦虚嘛。大家是来这里交流的,没有老师与学生之分,大家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各位爸爸妈妈都是有自己判断能力的人,在这里没有谁误导谁,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接受某一个人的观点。我想,创造一个能表达观点的平台,让来这里的爸爸妈妈接触新的信息、新的观念而有所启发,应该是旺旺存在的意义之一吧。如果是这样,求同存异才能让更多的人受益,所以开玩笑、讽刺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人就不太好了。

另外,我知道在少数情况下”think“的否定放在从句里面,那么,你在这里把否定放在后面,想表达什么微妙的意思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Jupiter 于 2009-2-26 17:21 发表
也不算偏啦,只不过把小学当成大学上了,上得累死。
数学系男生历来如此,为一些在我们眼里毫无意义的话题争得脸红脖子粗,有时候还吵起来。
我们上食堂打饭去了,你要啥,我给你带,等会儿吵完了你帮我打 ...
哦,我看出来了,原来两位还是同学,还在学校啊.

TOP

回复 385#Oriole 的帖子

是的,老年大学,操练奥数防止老年痴呆。.

TOP

回复 383#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据老7的理论,小五基本上是场依存型占多数的学生了,因为他每天的时间非常紧,从小就是,训练要占近三个小时,练琴的时间也一再压缩,所以没有办法实现老7他们的愉快教育法,抓住机会就填鸭。
外公这个人,一面抱怨现在的学习难度大数量大,但却是最热衷穷追猛打的,一二年级的时候,只要他在我家,早晨起床就拿着语文或英语书追到马桶上的小五身边去检验背诵。数学呢,他们也讨论的,但是小五想不出来的时候,教授就开讲了,效果也不错,思维很灵活。反正学校的数学基本上没任何问题,奥数类的外公花的时间和力气多一些,但是因为不是一直在一起,一年最多能辅导半年左右。基础打好的话,是有惯性的,目前看来是在可持续性发展。
你不用紧张的,学校的正式语数英课程难度都比较正常,奥数是点心,可以随意。.

TOP

  老师教训得对。我也不知道用这个错误的表述想传达什么微妙的意思。既然如此,我凭什么不遵守普通语法规则呢?是我错了,老师对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Jupiter 于 2009-2-26 17:45 发表
据老7的理论,小五基本上是场依存型占多数的学生了,因为他每天的时间非常紧,从小就是,训练要占近三个小时,练琴的时间也一再压缩,所以没有办法实现老7他们的愉快教育法,抓住机会就填鸭。
外公这个人,一面抱怨 ...
  不是俺的理论,学生一个哪敢理论。好像是心理学中的动机-归因理论。.

TOP

回复 386#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我见过太多精神紧张的老娘,孩子读书,家长要淡定,家长的紧张情绪绝对是副作用。不会的就教会他,成绩不好就多花点时间加把劲,不要孩子并没有觉得困难辛苦,家长就先吓个半死,那非得死定。.

TOP

回复 389#hxy007 的帖子

这还用解释,你当我傻啊,从你这听来的就算是你的理论嘛。
你太认真了,网络上不要太较真。.

TOP

引用:
原帖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2-26 17:43 发表
是的,老年大学,操练奥数防止老年痴呆。
小心操练奥数变成老年痴呆呀 .

TOP

回复 391#Jupiter 的帖子

  这让我很为难耶!我不较真,就会搞笑。我一搞笑,就容易失去厚道。这有违我妈的一惯教导!.

TOP

回复 392#Oriole 的帖子

管不了那么多了,拉动内需要紧。.

TOP

引用:
原帖由 Jupiter 于 2009-2-26 17:53 发表
这还用解释,你当我傻啊,从你这听来的就算是你的理论嘛。
你太认真了,网络上不要太较真。
太较真,所以会导致吵得面红耳赤 .

TOP

回复 393#hxy007 的帖子

乖乖,一把年纪了还老妈,我们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不就是为了可以冲破爹妈的管教牢笼吗?
对不起,记得你说过家母已经往生,别介意。
我喜欢搞笑,为什么搞笑就会不厚道?不懂.

TOP

回复 396#Jupiter 的帖子

  没有关系。
  不但我妈这么教导。我的大学老师也这么教导,他讲到鲁迅杂文说过:幽默是不仅是一种智慧,而且是一种美德。说它是美德,就是因为它不失厚道。
  007一直想具备这种美德。可惜,画虎不成反类犬,只养成一身搞笑的习惯。受不了的人,就会觉得受到了伤害。比如,007在这个帖子里搞了个奥数模拟课堂,一些BBMM都参与进来了。最后知道结果时,就可能有两种反应。一种表示理解,明白我是想用现身说法,说明小奥的恶心变态;一种就会十分反感,以为我在捉弄大家。你不能说后一种理解就是误解,因为007确实是带着玩的心态去做这么严肃的事情。这个时候,007就会被人家暗骂,甚至受到公开的指责。这不算冤,007能够理解,也会辩解,设法让人家明白007本无恶意。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2-26 23:25 编辑 ].

TOP

能搞笑很好,平时的神经已经太紧张,在这里能搞搞脑子搞搞笑,我很欢迎滴 .

TOP

  楼主啊,侬哪能介样子?宁家在侬楼里厢吵得一踏糊涂,作啥勿吭气?脾气介好。现在侬自家来主持,好伐?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2-26 23:23 编辑 ].

TOP

回复 399#hxy007 的帖子

我做东,请侬007老师来主持,老实讲,我倒勿会勿开心,我额楼,有价多朋友来讨论讨论,哪怕张张吵吵,吖是一种调节神经额办法,网络搞头额东西,吵过张过就过特了,大家开开玩笑搞搞,我感觉蛮好额,老古话讲:勿打勿相识,我勿要忒欢迎侬007帮茶叶老师,还有ccpaging,还有来百家争鸣额其他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哉!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