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两个教皇

两个教皇

https://mp.weixin.qq.com/s/eGt20BOmQ5as33L-31qx5g

题材敏感,有一百种可能会拍砸,但这部却出奇的好!
原创 踽踽前行的李大虾  六百击  昨天





正文共计5800字左右

预计阅读时间8min

转载请在后台回复“授权”




最近的《两个教皇》让人眼目一亮,更新了很多人对天主教的看法。



目前豆瓣8.5分,虽然评价已经很高了,但是我觉得还是打低了。







这部电影非常难拍,因为涉及天主教两代教宗,题材非常敏感,有一百种可能会拍砸。







但结果却是拍的出奇的好,甚至一改以往宗教作品的沉重,风格既轻松幽默又不失严肃,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



这主要归功于巴西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他曾因执导《上帝之城》而蜚声国际,擅长利用快节奏剪辑和手持摄影来讲述故事。







这种风格延续到了《两代教皇》,相比传统宗教作品四平八稳的运镜风格,增加了很多生气和变化。



再加上巴西人特有的乐观和烟火气,大大地拉近了教宗与大众的距离,得以让观众有机会近距离窥见宗教领袖隐秘的内心世界。







更值得夸赞的是,本片的两位老戏骨安东尼·霍普金斯和乔纳森·普雷斯同台飙戏,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对话都了无痕迹地再现了宗教领袖内心的挣扎和戏剧本身的张力。



这样的制作阵容,这样深刻丰富又幽默活泼的作品,是我近两年看过最棒的宗教作品。



所以一定要推荐给大家!



-01- 两代教宗



虽然作品已经呈现的相当完整,但是要真正体会到电影里的张力,我们需要先花一点篇幅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有些内容可能我自己了解的有限,有误的地方欢迎大家留言指出。



1、教宗:通俗来理解,就是天主教最高宗教领袖,中国大陆也比较习惯叫教皇。



2、教宗选举:教宗是选举产生的,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目前教宗是由枢机主教团选举产生。







枢机主教即红衣主教,是天主教教会设立的一种职务,是重要教区的行政负责人,是天主教最高级别主教,他们也是教宗的助手。



枢机主教是从司铎中任命的,而司铎即是我们通俗理解的神父。



枢机主教团会在西斯廷教堂进行封闭民主选举,要当选教宗,选票必须要高于三分之二多数+1票。



也就是说,如果有90名枢机主教,要当选教宗,选票必须要达到61票。



选举过程非常神圣庄重,大家要在上帝面前本着诚实无伪的良心进行投票。



选举结果会通过烟囱向外界宣布。



如果冒的是黑烟,表示还没能选出新教宗,还需要继续选举。







如果冒的是白烟,表示新教宗诞生。



这部电影中就再现了选举的场景,整个过程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3、教宗名号:当教宗诞生后,教宗往往会选择一个圣徒名字作为自己的名号,以表达自己的信仰追求。



因此,我们从名号上可以判断教宗的风格。



比如此前我们介绍过波兰作品《永远的教皇,若望保禄二世》,他是波兰人,本名叫卡罗尔·约泽夫·沃伊蒂瓦。









1978年,卡罗尔被选为教宗,名号为若望保禄二世。



若望即指使徒约翰,约翰的书信里有大量关于慈爱的教导,所以若望是慈爱的代名词。



同时,因此前的若望二十三世为改革的教宗,因此若望一般也代表革新、开放。



而保禄即是使徒保罗,代表着卑微和以福音为使命。



因此,光看若望保禄二世这个名号,我们大体可以猜到这位教宗的风格。



4、两代教宗



有了前面的铺垫,我们回到电影的主角。



一个是本笃十六世,他是若望保禄二世之后的教宗。



本笃是德国人,本名若瑟·拉辛格,他是典型的学院派,是非常厉害的神学家,曾在多所高校执教,并创作了76本著作。



本笃非常喜欢音乐,还出过音乐专辑。



2005年,拉辛格被选为教宗,他的名号为本笃十六世。







他的风格从“本笃”这个名号便可以窥见,圣本笃是天主教修道院鼻祖,他远离喧嚣的世俗社会,在深山中克己私欲,过着隐世般的生活。



圣本笃严格践行教条,对自己对别人要求很严格,以至于曾招致同工下毒。



所以本笃十六世的是典型的保守主义者,他主张与世俗划清界限,反对同性恋、堕胎、避孕,反对女性及已婚男性进行神权授权,他反对相对主义,坚持永恒真理的绝对性。



这里我需要强调一下,保守主义在中文语境下看上去是个贬义词,实际上,保守主义一般是相对激进而言的,而不是相对进步而言的,保守主义并不反对改革和进步。



2013年,本笃十六世宣布因身体原因而辞去教宗一职,这令其成为600多年来首位主动退位的教宗。



他的下一代教宗便为方济各。



他是阿根廷人,本名为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格里奥。



贝尔格里奥大学学的是化学工程,曾做过研究员,之后蒙召成为一名神父。



他性格乐观,为人简朴,热爱探戈和足球。







他也经历了阿根廷近半个世纪混乱、动荡、恐怖的社会,见证了无数现实的悲惨和无奈,所以主张教会改革,要走入世界,影响世界。



贝尔格里奥的名号缘自圣方济各,圣方济各本是富裕家庭,却因为信仰放弃财产和家庭,过着清贫的日子。







所以贝尔格里奥效法圣方济各,特别关注穷人和弱势群体,猛烈地批评西方不公正的经济体制。



同时,贝尔格里奥也是本笃十六世的反对者,常常批判本笃的保守和不作为。



贝尔格里奥2013年当选为教宗,成为第一位耶稣会教皇,也是第一位拉丁美洲教宗。









-02- 神学难题



本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2012年。



当时,拉辛格和贝尔格里奥都面临着各自的困境。



对于拉辛格,天主教性丑闻让他心力交瘁。









对于贝尔格里奥,教会的走向让他失望,他决心要退休。







但作为一个枢机主教,要退休必须要得到教宗同意。



所以,他给拉辛格写了一封信,请求教宗同意自己离去。



但信寄出去却迟迟等不到答复。



不得已,贝尔格里奥只能动身亲自去梵蒂冈“辞职”。



巧合的是,就在他买好机票不久后,拉辛格也恰好要召见他。



而到了梵蒂冈后,让贝尔格里奥更加郁闷的是,拉辛格一边吊着自己,一边却迟迟不肯签字同意自己退休。


就这样,两人的碰撞和交流从夏宫持续到梵蒂冈,从神学扩展到个人生命,从针锋相对到彼此认罪。



最终,拉辛格终于告诉贝尔格里奥自己的想法。



原来拉辛格根本不可能同意贝尔格里奥退休,因为拉辛格决定自己要退位让贤,不再担任教宗,而贝尔格里奥正是自己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



即使,贝尔格里奥已经做了自己十多年的死对头!







这让贝尔格里奥诚惶诚恐,他一时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摆在两人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神学难题:



贝尔格里奥想退休,就要拉辛格同意,但是拉辛格不同意。



而拉辛格想要退位让贤,这必须要贝尔格里奥接受,可贝尔格里奥却早已心生退意。



天主教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03-  纷争



拉辛格和贝尔格里奥的僵局只是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



在一般人看来,两人之间的分歧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实际上,这条暗涌一直是基督教最有张力和挑战的难题之一。



这个难题就是,基督徒(广义意义)既要积极进入世俗社会做光做盐,但同时不能贪爱这个世界,更不能被这个世界同化走向世俗化。



这是一个很清楚的道理,但要做到却是非常难的。







这个世界有太多眼泪、太多诱惑,太多我们穷尽一生都难以明白和理解的东西。



比如大家都明白不要去拜偶像,但如果你真的一头扎入生活,一辈子你可能都看不清金牛犊的真面目,甚至汗流浃背也只能吃土。



而金牛犊只是众多偶像中的一座,如果你自觉自己没有能力去挑战世界,而选择清修和知识,那你又难以真正理解别人。



而没有理解,又何谈对世界真实的影响。



走的太近容易迷失,走的太远又像是个围墙里的外星人,这也是拉辛格和贝尔格里奥面对的难题。







二人在夏宫时,便是剑拔弩张,一阵短兵相接。



拉辛格首先对贝尔格里奥提出拷问:教会正在遭到各方攻击,而你为什么要放弃教会,让它被敌人吞噬呢?狼出现时牧羊人会逃走么!







贝尔格里奥向拉辛格解释,自己虽然退休,但还是会服侍教会。



拉辛格对贝尔格里奥的说辞感到不满,他认为贝尔格里奥的辞职是对教会的一个抗议。



所以拉辛格直截了当:向我展示你真实的愤怒,你认为教会在走向失败么?



贝尔格里奥也没有回避,他告诉拉辛格:当时代需要我们有所行动时,我们却止步不前,在我看来, 我们不再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我们不属于这个世界,我们与世界脱节了!







拉辛格并不赞同他的观点,他认为这不是教会的错,而是西方相对主义或者纵容主义的错,是这个“百无禁忌”罪恶时代带来的灾难。



拉辛格还强调,如果教会选择与本时代的精神联姻,那他会在下个时代守寡!



拉辛格进一步指出,贝尔格里奥曾经也像自己一样,也曾对时代的罪恶进行批判,为什么现在前后不一。



贝尔格里奥真诚地告诉拉辛格,“我变了”。







拉辛格却告诉他,“不,不是改变,是妥协了”。







贝尔格里奥坚持,“是改变,这是两码事”。



拉辛格起身离开,嘴里念叨着“改变就是妥协!”。



接着他们又在圣礼、神职人员资格、神父禁欲等问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论。



最后,贝尔格里奥向拉辛格发出挑战:



尽管我们的地球正在被摧毁,不平等现象像癌症一样成倍增长,而我们担心的却是是否可以用拉丁语做弥撒,是否应该允许女性侍奉上帝。



我们在自己周围建满了围墙 ,而一直以来真正的危险是在围墙里面,在我们内部!



拉辛格听出了贝尔格里奥话中有话,问他你在说什么。



贝尔格里奥说,你知道我说什么,为什么我们在得知有些神父在性侵儿童的情况下,还毫无举措!








拉辛格告诉贝尔格里奥:我们正在解决, 我们听了他们的忏悔。







贝尔格里奥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神父性侵儿童是一个严重的罪过,是一个伤口,他并不是一个污点,不是自以为洗干净就可以。



既然是伤口就需要治疗和处理,光是给予原谅是不够的,需要解除神父的神职,对他们立即开展审判。



而这才是对受害者最大的安慰,也才是信仰里的诚实和严肃。



贝尔格里奥的话让拉辛格很生气,他转身离开,抛下一句“我不同意你的每一句话!”









-04- 他的声音



这场对话对两个人来说都很煎熬,意见相左带来的碰撞会让人很痛苦。







所幸,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



贝尔格里奥虽对拉辛格的做法有诸多不满,但他私下里总是在为他祈祷。







而拉辛格虽然对贝尔格里奥的观点和辞职信表现出了十足的愤怒,但他并未对贝尔格里奥紧闭心门,也从未漠视贝尔格里奥那些让自己冒火的话和行为。







拉辛格一直将这些碰撞和内心的挣扎带到上帝面前祈祷。



一个夜晚,拉辛格告诉贝尔格里奥,让我们暂时放下争端,像弟兄一样相处。







接着他们谈论音乐,谈论甲壳虫乐队,谈论艾比路录音室(很多著名乐队在此录音)和《黄色潜水艇》(披头士乐队代表作品),谈论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和影星。









最后,拉辛格将自己的软弱告诉贝尔格里奥,对于他自己而言,最难的就是聆听,在教会这样的处境中听到主的声音。







他相信此时上帝就在这里,但他从没听到过他的笑声。



很多时候,拉辛格作为一个教宗也很孤单。



电影通过很特别的方式呈现拉辛格的内心世界。



拉辛格为贝尔格里奥演奏了一首摇篮曲,这首作品是捷克作曲家贝德里赫·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的作品。







而贝德里赫·斯美塔那最后的结局很悲惨,作为一个音乐家他在艺术生命的巅峰却不幸耳聋。



之后他一边饱受病患折磨,一边仍然坚持创作。



最后也因此得了精神病,在一个精神病院悲惨死去。



这不就是拉辛格么,他就是那个耳聋的艺术家,上帝的声音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希望,但他却听不到。



这种痛苦让他绝望。



所以当他弹起贝德里赫·斯美塔那的摇篮曲时,安静优美的旋律下流淌着难言的孤独和苦楚。



拉辛格的音乐深深地打动了贝尔格里奥。







拉辛格还提到一首甲壳虫乐队的《Eleanor Rigby》,如果你了解了这首歌,就会更加明白拉辛格心底的悲伤。



《Eleanor Rigby》是一首孤独之歌,这首歌的画面感非常强,讲述了两个人的故事。



第一个段落是Eleanor Rigby,她是个孤独的女人,她渴望爱情却始终孑然一身,教堂中新人的婚礼已经完毕,空荡荡的教堂中只有Eleanor Rigby一个人。



幸福属于别人,她只能捡起一粒粒留在地上的米粒(西方国家的习俗,婚礼的宾客是要向新人洒米以示祝福)。



第二段出场的是神父McKenzie。



他一个人伏案写着没有人要听的讲章,这个时代已经不再需要他,没有人再愿意听他讲道。



第三段,两个孤独的人相遇,Eleanor Rigby死了,而神父McKenzie是她葬礼的主持人。



不得不说,安东尼·霍普金斯演的太好了,拉辛格心底里那种孤独、柔软和挣扎全都写在他的每一个表情、动作和言语上。





-05-  忏悔



这部电影的主角虽是贝尔格里奥,但拉辛格最触动我。



从收到贝尔格里奥的辞职信开始,拉辛格就一直在向上帝祈求,希望能够得到上帝的答案。



但是他一直没有听到上帝的声音,直到贝尔格里奥的到来。



几天的碰撞和坦诚相见后,拉辛格告诉贝尔格里奥,自己已经很长时间听不到上帝的声音,但直到最近,他再一次听到了上帝的声音。



他坚信是上帝借着贝尔格里奥向他说话。







接着,拉辛格不仅从教宗的高位上走下来,他还向贝尔格里奥忏悔:



我缺乏体验生活滋味的勇气,相反,我躲在了书本和研究之中,这种做法,让我缺乏对这个世界(教会)的了解。







而贝尔格里奥也诚惶诚恐,在他的灵魂深处,他也一样对信仰充满了疑惑和挣扎。







他向拉辛格忏悔,讲述了自己在肮脏战争时期里的软弱。



在那个国家恐怖主义时期,他不仅没有保护好同工的生命,他的行为还让很多同工跌倒,有些人至今无法原谅他。(关于阿根廷肮脏战争,之前介绍过相关电影,大家可在文末观看相关内容)







两人在相互忏悔中向上帝祈祷,那个场景实在让人震撼。



这部电影将高处不胜寒的教宗拉回地面,原来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罪人。



他们也会有真实的软弱,他们也会喜欢喝芬达,喜欢探戈,还可能是某支球队的粉丝。









电影最后,两个意见相左的宗教领袖一起跳探戈,一起看足球比赛,这些场景真是太温暖了。







这部作品会带给人很大鼓舞,教会纷争并不是没有出路的,往往会在信仰下实现最终的合一。



这就是基督教的丰富,信仰很多时候是处境性的,不同的处境下,不同信仰群体会有不同的侧重。



在世俗化社会里,教会会特别强调分别为圣,在充满不公和压迫的社会里,教会会强调与哀哭者同哭。



在没有走近对方的情况下,教会之间不应该妄加批评和互相筑墙。



我们应该怀着信心去欣赏教会的多面性和丰富性,欣赏不同信仰群体的美丽。



同时,信仰也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变化的。



就像贝尔格里奥所说的那样,上帝不是静止在那里,等着我们去研究发现他。



上帝是动态的,他在主动向我们走来,会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与我们相遇。



所以,当我们负重前行,当我们聆听内心却依旧迷茫时,我们头顶的星空总会给我们生命的信号和指引。





-END-




精选留言
写留言


Dream

其实我还是挺尊敬本笃十六世的,当年他辞职的行为确实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特别是在天主教会最有争议之时。在梵蒂冈见到过他,很亲切的一个教宗,当年在他面前喊过过China,然后他回头看了看,对我们笑了笑

作者
他写给中国的两份信函也是满满的关怀

Desperado

电影拍得再好,改变不了现任教宗与魔鬼共谋,出卖真正的圣徒的事实。

作者
要有多么深的了解 才能给出这样的结论啊

黄学斌

这两句台词直击我心
It is our weakness that calls forth the grace of God
You show your weakness,He gives us strength

作者
这一处很感人

费可可

我是一个基督徒,但我一点也不了解天主教的教宗,不过这篇文章写的真好,指出我们心中最大的困惑:如何在信仰和生活中保持平衡,而不是偏左或偏右……不明白,怎么会有基督徒说出这样的话:“对于我们这些基督徒来说,这就是一部垃圾”作为基督徒却这样狭隘的留意,真让人悲哀!不要轻易下结论,不看随意评判自己不了解的人和事……

作者
喜欢你的态度

姜波

不得不说,一直觉得Jonathan Pryce和方济各教宗真的很像,没想到老爷子真的扮演了教宗。

作者
演的真好 那个红红的眼眶饱含深情

起初,

哪里能看?

作者
http://www.wuhaozhan.net/movie/1005762

爱的拉比

对于我们这些基督徒来说,这就是一部垃圾

作者
看完再说

Alice Chu~轻轻

感谢你的深入文字!没有想到你会写这个。彼此为营,各为己营,从孩童开始,人类便只为自己阵营虚长志气,像钉子一样只见对方弱点和错误。事实上,家家都有一本混乱账!谁也不比谁好

作者
是啊 以前不懂事时 总会先入为主 总感随便下结论 慢慢才发现 我那种苛求不仅骄傲 还很无知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