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为了在影院看到这部9.2分神作,我们等了21年

为了在影院看到这部9.2分神作,我们等了21年

为了在影院看到这部9.2分神作,我们等了21年
https://mp.weixin.qq.com/s/JcGdN1yNfnG51nv8uLvjJw

为了在影院看到这部9.2分神作,我们等了21年

原创: V姐  场库  昨天


这 是 场 库 的 第 2278 部 每 日 一 片

今年11月的院线太热闹了。
《天气之子》《终结者》《霹雳娇娃》为首的一众外来片扎堆引进,
《六欲天》《受益人》《两只老虎》等一系列国产片也不甘示弱。
在拥挤的电影档期中,有一部“重映片”却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

豆瓣评分9.2,在Top250榜单中位列第15,90多万人给予评价,过半数人给了5星……
它太特别了,以至于时间横跨21年,魅力却有增无减。

海上钢琴师
The Legend of 1900

听说它的4k修复版要在大陆上映后,人们说了四个字:
有生之年。


来之不易的传奇


1998年,电影《海上钢琴师》在意大利公映,
它改编自亚历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当时长达近3小时的片长令许多发行方头疼。
只上映了5天,影院便不再排挡,因为观众都不买单。

柏林电影节发来邀约,请导演删掉至少15分钟才能参展,也被固执地拒绝了。
可以想象最初影片票房的惨淡,尤其在美国,只收获了30万美金的票房。
可是,好的电影会像美酒一样越陈越香,
渐渐地,它收获了世界各地影迷们的赞誉,也获得了属于它的美名——将金球奖、欧洲电影奖在内的22项国际大奖揽入怀中。

连一向严苛的媒体也对它不吝赞美,美国最老牌、最具国际威望的报刊《华盛顿邮报》力荐:
这是一部迷人、惊奇而美丽的海上史诗。
影响力紧随其后的美国第三大报《洛杉矶时报》称其:
从一开始就用诱人的精心构建,来引起我们对它的兴趣。

影片的导演,是意大利国宝级导演兼编剧吉赛贝·托纳多雷(Giuseppe Tornatore),
他出生在天堂般的西西里岛上,诗人口中“人间最美的城市”,
这里的迷人风光和文艺气息,或许是日后托纳多雷电影里无尽诗意的源头。

虽然不算高产导演,但托纳多雷几乎没有失手,且个人风格清晰独特,
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被奉为一生必看经典的“时空三部曲”,分别为《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天堂电影院》,以及《海上钢琴师》。

据导演回忆,《海上钢琴师》的制作实属不易,整个剧组有超过百名职业演员和工作人员,10000名群众演员,准备了2500套服装。
为了完成拍摄,他们还花重金建造了1:40的弗吉尼亚号,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高难度的邮轮拍摄,
整个拍摄周期足足长达110天。

此次重映的,是通过4K技术修复后的电影版本。
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将多年磨损的影像与声音恢复到本来的面貌,还保留了当时的胶片质感。
黄海操刀为其设计了中国版的海报

黑色的底色中,有一扇看向邮轮外的窗户,窗里是1900扔下的那只帽子——
他选择与邮轮一起,永远留在海上。


坠落凡间的天使



《海上钢琴师》讲了一个被取名为1900的弃婴,和一艘远洋巨轮的故事。

1900在轮船上出生,在这里经历成长、相遇与离别,
也在这里找到命中的钢琴并成为传世奇才,最终与邮轮一起沉入海底。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看这部电影,还不懂其中的深意,只为结尾这位钢琴天才沉入大海的选择感到不解与惋惜。
长大后重看,却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尤其对其中的一些经典片段印象深刻。
要说最震撼场景,当属两位钢琴师斗琴,
斗琴片段



因为无师自通的1900扬名海外后,爵士大师Jelly Roll Morton上船踢馆,要与1900一较高下。
斗琴总共进行了三个回合。
第一回合,Jelly以一首《Big Fat Ham》先发制人,用一支点燃后放在钢琴侧沿的香烟,展示了他完美的演奏和精准的控制。

1900听完大受感动,以一首对方擅长的爵士乐回敬,惹恼了Jelly。

第二回合,Jelly拿出了自己的原创爵士乐《The Crave》,听到动情之处1900人不住落泪,而从Jelly的笑中足以看出他放松的状态。

可他对服务生的轻视,让1900明白对方并不是为交流音乐而来,随即将刚刚Jelly那首原创曲重弹了一遍。
周围听众不以为意,只有原创本人开始明白1900的惊人实力。

高潮出现在第三回合,也就是1900向伙伴借烟的那一节,
Jelly紧张得拿出全部实力,弹得眉头紧皱、额头冒汗;而1900亦全力应战,肉眼跟不上他指尖的变幻,放在琴上的香烟却纹丝不动。

比赛的结局,1900拿起香烟轻触琴弦,烟被点燃了,
胜负无需多言。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前来挑战的Jelly,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
他的原型就叫做Jelly Roll Morton,是1890年出生的美国爵士乐钢琴家、作曲家。

虽然作为爵士乐历史上最早的巨人之一,他给爵士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由于他本人总喜欢夸大其词,甚至声张自己在1902年发明了爵士乐,为世人所诟病。
而为了拍好这段戏,不会弹琴的主演蒂姆·罗斯(1900)在拍摄前接受了半年的魔鬼特训,

从弹琴基础姿势、手法调整开始练习,
半年的挥汗如雨,只为传神地演绎出1900在钢琴世界里的陶醉。
据说片子里弹琴的手部特写都是他自己的手,

而幕后真正的“神弹手”,是意大利著名女钢琴家吉达·布塔。

她的“黄金搭档”——意大利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亲自为电影配乐,
他在2017年捧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小金人,上面这一段斗琴可以说是他配乐生涯的巅峰之作。
除了斗琴,影片中还有许多情节堪称经典,
比如透过窗口,1900初次邂逅命中女孩的片段


她年轻,美丽,纯洁,聚集了世间一切的美好,像天使坠入凡间。

而他也是一位不沾染一丝世俗尘埃的天使。


梦想与现实交织



许多人看完电影,试图从中理出一个中心思想。
可有些电影偏偏找不到,就像我们千头万绪的生活。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比起说它是一个大起大落、有始有终的故事,
更像是一首梦想与现实交织的诗歌。
因为它要讲的太多,
关于1900和小号手Max的坚固友谊,在1900离开后,Max如何继续为世人讲述这个传奇般的故事。

关于1900和甲板上女孩的纯洁爱情,虽是远远邂逅,却足以波动他不轻易为外界所乱的心弦。

还有所谓成功的定义,假如1900当初下了船会怎样?
很有可能因为那支曲子一炮而红,成为坐拥无数财富和名誉的钢琴大师,

可他放弃了这近在咫尺的成名机会,又回到那架属于他的钢琴旁
……
是的,1900一生从未下船,生于船上,死于船上。
20年来,人们都在为此争论不休:
他为什么永不上岸?

有人说,是因为他害怕,他懦弱,不敢面对未知的世界。
“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



有人说,是因为他勇敢,无畏。
有时与世事浮沉、顺流逆流比起来,能守得住初心,纹丝不动的人才需要更大的勇气。
“陆地,对我来说是太大的船,这支曲子我不知道从何弹起,我永远不离开这条船。不过我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反正对别人来说我也不存在。”



有人说,他天生孤独,不愿自己沾染上复杂世界的尘土,也不愿活在世俗的标准中。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而我并不羡慕。”



也有人说,人生来本就孤独迷茫,而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安定和幸福,
当生命最后一刻还陶醉在自己演奏出的旋律里,他已经人琴合一了,实现了自己的圆满。

就像那句话说的,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
所以不同人看《海上钢琴师》,甚至一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来观看,都会有不一样的领悟吧。
也许,我们都是1900。
而当你找到自己生命中那架钢琴时,你的人生也就有了意义。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