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我从心里生出了你”——三个中国收养家庭的故事

“我从心里生出了你”——三个中国收养家庭的故事

“我从心里生出了你”——三个中国收养家庭的故事

https://mp.weixin.qq.com/s/USP4DpoK-V6VzP4-avOY0A

“我从心里生出了你”——三个中国收养家庭的故事
原创: 境界君  ijingjie  4天前


点击上方「ijingjie」可快速关注我们

《境界》独立出品【人间】

受访者 | 玫、洁、依

采访丨周怡

播音 | Lois

三个中国收养家庭的故事
来自ijingjie
00:0048:10

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订阅“境界电台”,有全部音频节目更新。

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
“你不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你是从妈妈心里生出来的。主耶稣把很多很多爱放在妈妈心里时,他就让我从心里生出你了。”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眼眶里顿时蓄满泪水,“妈妈,谢谢你不嫌弃我有病。”他们就这样抱着,不知该哭还是笑,眼泪流在一起。



一头黄黄的头发,眼神单纯得有些梦幻,一对梨涡嵌在白皙的小脸上。4岁的小雅不时偷偷来张望下谈话的妈妈,然后又安安静静地回到自己的角落里做起了手工。突然,她抛开了手中的剪纸,奔向通往教室的楼梯,高兴地叫着放学下楼的哥哥。大她3岁的哥哥一把抱起她转了个圈。
        
这个家庭好像是这个二胎时代的最佳代言。其实,小雅出生不久就因为患先天性心脏病加肺炎被亲生父母遗弃,快要满月的时候被收养成为这个四口之家最新的一员。

中国存在着数量庞大的孤儿群体,根据民政部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全国有71.2万孤儿。其中62.2万名孤儿散居在民间,约9万名生活在孤儿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和前些年不同的是,近两年随着生育政策的变更,被弃女婴减少,孤儿中绝大部分是有残疾或先天性疾病的。

对于收养这个话题,许多中国人会露出一脸的尴尬。一方面是因为庞杂的手续和高昂的费用带来诸多限制,另一方面多数家庭纠结在自己的孩子抚养上。但在这个二胎时代里,却悄然出现了一群“另类”的父母,收养这些被亲生父母撇下的孤儿。其中三位母亲对《境界》讲述了她们的故事。



“看见小雅,如同看见上帝的印记”



小雅的母亲玫,单身的时候就常去福利院做义工。但当她来到这所基督徒办的孤儿院,里面的孩子看到陌生人时完全没有通常的羞怯和防卫,他们一致地伸出双手,要一个拥抱。这让玫的心急切地伸向这些向她张开双臂的孩子。她渐渐明白这些孩子要的不是志愿者定期的探访,不是好心人慷慨地刷下信用卡,而是一个家。
         
让自己的家成为接纳孤儿的所在,成了玫不变的祷告。她也暗暗祈求上帝为她预备的另一半有同样的心志,并且不是出于勉强,不是因为对她的爱,而是出于自己对孤儿的爱。
         
几年后,玫结婚了。神带给他的弟兄早在几年前就在不同的孤儿院参与怜悯事工。甫一结婚,他们就和父母分享收养孩子的想法,传统的亲族血缘观念让老人不同意。他们决定等等,结果等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奇妙的是,当爷爷在医院抱起自己的孙子时,释怀地说:“我有了孙子,满意了。你们可以收养了。”神悄悄打开的这扇窗,让玫夫妇兴奋不已。
         
3年后,两人30岁,满足了中国收养法夫妇俩须年满30岁才能收养孩子的规定。玫立刻联系了常年做孤儿事工的姐妹,得知正巧有一个女婴几日前送到了他们那里。这个孩子就是小雅,当时还没满月,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加肺炎,情况非常不乐观。
         
孩子被送到了上海的儿童医院中心诊治,玫夫妇特意陪孩子做了详细的检查。医生做完手术,看着孩子的检查报告告诉他们,孩子的心脏问题在同类型中是轻度的,虽然不确定以后是否能够自愈,但定期检查就已足够。玫欣喜地抱起了这个女儿。
         
小雅进入这个家庭的时候并非万事俱备,相反还有一些事情没有理顺。玫却简单地相信,让小雅有爸有妈比什么都重要。有不少收养家庭,手续问题起码要等上三、四年,而当玫看见这个孩子的时候,她就决定不要让手续、医疗保险卡住她们爱的连接。
         
当时没有户口的小雅无法打疫苗。询问了自费接种的价码后,玫心里充满了焦虑。一针一万元的进口疫苗,对并不富裕的他们形同天价。就在这时,一位在私立医院工作的基督徒姐妹来她们家做客,谈到小雅的情况时问起她现在属于收养还是寄养,玫告知因为手续上的问题只能算寄养,这位护士姐妹马上说他们医院有为寄养儿童设立的专项基金,如果申请成功,就可以得到免费的疫苗接种服务。很快小雅不花一分钱打全了所有进口疫苗。阿玫由此相信,神赐下小雅给他们,也持续地供应孩子一切的需要。小雅首先是上帝的孩子。

小雅的心脏没有出过大问题,但她的各项发育却比普通孩子都晚。两岁才出第一颗牙,刚能坐稳不倒下。三岁才走得像样,四岁才开口说话。她那时很怕带小雅出门,因为总有人因为她的举止询问她是不是生病了。好在每一次去检查,医生都耐心地告诉她,孩子没问题,有她自己成长的时间。玫原来很纠结,像大部分的父母一样对孩子的成长充满焦虑,但小雅的情况让她重新面对自己心里对下一代的错误期待。她说:“过去我一直觉得父母期待孩子有成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从来没意识到这会控制和影响我和孩子的关系。”

小雅没法像哥哥那样在两岁半学会简单的算术,不能像哥哥那样说话表达自己,但她绝不缺少对人的爱。她用一种近乎特殊的直觉辨认每个来到家中做客的孩子的东西,当他们和她再见时,她会主动地递上小玩伴的鞋子,从来不会搞错。她几乎天然有照顾孩子的恩赐,静静地陪在婴儿的边上,主动接过替换下的尿布扔在垃圾桶里。这个四岁的孩子从来没有被教过怎样去爱人,却先把神的爱带给了这个家和她周围的人。

玫因此学会放下中国式父母的攀比和焦虑,耐心地跟随小雅成长的脚步。“当我看见小雅在房间里的时候,我就如同看到上帝的印记。在她的成长中,我好像是个旁观者,根本不需要担心。我们里面的血气会让我们着急、吼她,但情况只是更糟糕。上帝给她预备的实在太好,她将来的一切都在上帝的手里。因着她,我也得以正确地看待我的儿子。我的儿子没有任何发育上的迟缓,但从我的女儿身上,我看到儿子的一切也在上帝的手里,我们做父母的能给他的就是教会他怎么爱。这对我来说是特别大的祝福。我知道这是上帝放在我们家的信息,随时提醒我,不要靠着自己,要靠着神。”玫说。



神带来了上百个孩子和每日的饮食



洁第一次见到她儿子时,他正躺在医院过道的纸板箱里。他的背上有个大大的鼓包,浑身上下布满了红肿的包,她凑近看时真的被吓到了。孩子在纸箱里已有30多个钟头,医院和福利机构因为周末无人作主就只好任凭这个孩子躺着。
        
洁心疼地抱起哭闹的孩子,发现那些红肿都是蚊子咬的。她想如果等到周一,这个孩子即便不饿死,也要被蚊子吃了。她决定先抱回家养着,这一抱就是18年。孩子得的是先天性脊膜膨出,俗称脊柱裂。脊椎上有裂缝,里面的神经没有完全发育好,就在后腰上鼓了出来,外面只有薄薄一层膜覆盖着。洁立刻去医院给孩子做了手术,医生当时就告诉她,这病百分之百下肢会瘫痪,因为主管下肢的神经发育不良。但洁却说,“你只管做医生的事好了,哪怕他就是下肢瘫痪了,上帝也看他是宝贵的。”当时信主不久的她,就像孩子一样单纯地相信。
         
孩子一岁半会走路了,但正如医生所言,到四、五岁的时候开始有一只脚走路不稳。八岁的时候,洁又带孩子做过一次手术。行走稍有不便还在其次,主要影响孩子生活的是他的大小便问题。因为对于这类病症来说,神经受损是不可逆的,而孩子大小便失禁更是世界难题。十四岁前他一直不得不使用纸尿裤,年岁越长越觉得不好意思。裤子虽然不会湿,但总有些味道,他又爱运动,所以和同学在一起总有点难为情。
        

洁和大儿子

有一次,一位弟兄说,“孩子们,你们信的这位神,不仅是你爸爸妈妈的神,也是你们自己的。我们的神和我们个人有关系。”洁的孩子在那一刻突然就听进去,并且听明白了。他回家后就和洁说,“我们老师说,神不光是爸爸妈妈的,我有事情不是说妈妈你为我祷告吧,神就听,我自己也可以和他祷告。我要自己和神祷告,不要用纸尿裤。”随后,他在祷告后就告诉妈妈说:“我已经和神祷告,不用纸尿裤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他的裤子竟然一点都没湿,他就特别有信心,从此再没用过纸尿裤。洁在儿子的身上看到神奇妙的作为,确信神在他身上的计划不会错误。如今这个十八岁的帅小伙虽然脚型不太好看,但轮滑、打球,各项运动都得心应手。
         
自从洁收养了第一个孩子后,神就不断把被遗弃的孩子带到她面前,每个都患有先天性疾病,好像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的人,却被神亲自抱了回来,因此就带着神爱的印记。在过去的18年里,她和她的伙伴们帮助了180个孩子,几乎都是从命若游丝的小婴儿开始,其中70个左右被不同的家庭收养,而她自己则又收养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但这条路并不平坦。在收养第一个孩子前,因为科研经费被削减、待业在家很久的她心里很憋屈,堂堂大学生却没有合适的出路。所以当她收养大儿子时,教会里响起了不少反对的声音。有人说:“你那么年轻,怎么不好好出来服侍,却在家看孩子。”洁当时就特别小心:“主啊,求你让我知道我做这事是不是合你心意?”后来她在祷告中看到上帝在十字架上看着孩子,好像在说:“我的血为你流,也为这些孩子流。”她就说:“如果你要用我照顾这些孩子,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神垂听了她的祷告。在这些年间她没有出门找过一个孩子,也没有开口向任何一个机构或个人要过一分赞助或一份承诺,神带来了上百个孩子和每日的饮食。“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收养照顾孤儿的资金用量很大,常常账面上的金额撑不过一个月,但神带他们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有很多朴实的农村弟兄姐妹家庭专程来收养这些孩子,他们都不是因为钱来的,只是希望给孩子一个家。


洁全家福左起小女儿、小儿子、洁、丈夫、大女儿、大儿子

“祂使孤独的有家”



小聪八岁了,他已经一连换了好几个寄养家庭。当依一家决定收养他的时候,院长却告诉他们,已经有家庭捷足先登了。依的心里既失望又有些如释重负:一方面她们很想收养一个孩子,另一方面又觉得有太多的问题要担心了——能不能对他一视同仁?能不能教养好他?他跟儿子能不能好好相处?经历这么多家庭,他肯定会有很多心理问题、行为问题等等。但是当依和先生说起这些忧虑时,先生就责备她,告诉她既然一开始表达了收养的意愿,就不要后悔退缩。
        
神却没有停止为孩子寻找一个合适的家。不久后,福利院的科长再次联系依,问他们是否还愿意先寄养小聪。依的心里就浮现起神的话语,“神叫孤独的有家”,“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这些话不断鼓励着心中胆怯的依,照着神的心意去行。
        
她所在教会的师母告诉她,如果自己还年轻,绝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依担心过自己会不会爱不够、忍耐不够、智慧不够……但是圣经上说神就是爱,神是爱的泉源,只要依靠神,爱就会源源不断地给我们,所以不用担心我们的爱不够或者被分掉了。
        
收养了大儿子小聪的依,虽然和孩子相处不久,却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通过他们的家庭,让聪的人生完全改变。以前他是一个孤儿,受尽创伤的孤儿,但是因着他们,能够遇见耶稣、得到父母兄弟的爱、身心灵都被主医治和翻转。
      
“耶稣能够为了一个撒玛利亚妇人取道那条路,为了那个住在坟墓里的人绕道格拉森,我们如果能够被神使用,让聪聪的人生改变,就是一件值得的事。”



要不要将收养的真相告诉孩子?



收养的孩子当然不会个个都是天使,他们也带着天然的罪性来到新的家庭中。有些家庭看到孩子出现问题,就把问题归结为孩子是收养的。周围的声音,无论是赞美还是人言人语,都对家庭造成压力和影响。
        
洁在摸索中有过忧伤,神也给她新的看见。洁亲生的女儿从小就和家里有许多冲突,洁一直认为是遗传了爸爸的脾气。当她收养了孩子后,才发觉其实不是血缘的影响。这些收养的孩子们个性都不相同,却反而都非常好管理。于是她明白女儿因为是第一个孩子,没有经验,没有靠着神来管理她。现在这些孩子她则清楚知道是神赐的,就非常小心地经营这些产业。洁说第一个孩子就像实验品,好在神让她们学会了彼此饶恕,如今女儿和她是母女又好似姐妹。
         
收养家庭对孩子总想多满足,唯恐亏欠他们。其实他们需要的不是满足,而是由父母将对的事情告诉她们,用对的方法来教养她们,才能使他们一生行在正道上。
         
要不要将收养的真相告诉孩子们?什么时候才是合适的时机?这些问题常常横亘在收养家庭的心中,有的避而不谈,有的直言不讳却伤了孩子的心。洁从没有打算隐瞒孩子的身世,她不想用任何善意的谎言掩盖事实,因为她知道孩子早晚会在蛛丝马迹中发现真相。她花许多时间在神面前求智慧,让她晓得在怎样的时机、用怎样的方式告诉孩子他们的故事。

就在他们收养了老二、老三后,已经八岁的老大间或多次询问妈妈自己是怎么来的。洁没有胡乱搪塞,而是郑重对他说:“你不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你是从妈妈心里生出来的。主耶稣把很多很多爱放在妈妈心里时,他就让我从心里生出你了。”她搂着孩子娓娓讲述她第一眼看见一个孩子的情景,这个孩子如何被带回家,如何给他们家带来喜乐和祝福。敏感的孩子猜出了自己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他问妈妈:“你不是在说我吧?”洁给了肯定的回答。孩子的眼眶里顿时蓄满泪水,他扭转头,不停地抹着眼泪。阿洁从来没想过是这样的场面,她紧紧地搂着孩子,孩子也转过头搂着妈妈,说:“妈妈,谢谢你,不嫌弃我有病。”他们就这样抱着,脸贴脸,不知该哭还是笑,眼泪流在了一起。

儿子对从未谋面的亲生父母有许多的猜测和疑问,他幼小的内心被前所未有的复杂情绪充满着。他想亲口问,但又充满了鄙夷。洁安慰孩子,“生你的妈妈也很爱你,但他们可能看到你有病没有钱治,他们可能有别的原因没有办法照顾你。但不管怎样,我要谢谢他们给了我照顾你的机会,让我有了爱你的可能。”

“作为收养家庭,真的要心胸宽一点,孩子总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他们的身世。所以我们要准备好告诉他们。如果这么大一个秘密藏在心里彼此不说的话,对我们的人生会有很大伤害。不是因为我们藏着不告诉他,我们就会更亲密。反而当我告诉他了,我们的关系就更亲密。后来我们又收养了两个孩子。我从小就告诉他们自己的故事,我说不管我们是不是有血缘,神爱我们永不止息,我对你们的爱也不会止息。每个孩子的性格如此不同,上帝给我们的实在太丰富。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千万不能说‘要不是我们收养你,你还不一定到哪去了’,而要感谢神把这么多的产业赐给我们,让我们有机会能爱他们。告诉孩子身世越早越好,只要我们有预备,不以欺骗和玩笑的手段对待这事,神就一定会负责到底。当我们用郑重的方式告诉他们时,身世就不再可怕。因为我们将尊重给了他们。”

孤儿的身世好像一块永远跟随他们又难以丢弃的遮羞布。洁却让我们看到生命脆弱不堪的背后,有神创造的尊贵和护理。祂没有因为人的失责而断绝在这些孩子身上的恩慈。洁的儿子曾提起如果有机会和亲生父母相认该如何应对,洁鼓励他能够在世上多一个母亲、一个父亲将是好得无比的事,他就得了双份的爱,他同时就要肩负起把福音传给他们的使命。
   
这三位母亲、三个家庭和她们收养的孩子,让人感受到一种陌生的荣耀流淌在当中。她们带着各自不同的初衷,在不同的人生际遇中把自己的心敞开。其实我们原本都是一群遗失在罪中的孤儿,先被神所收养,如今就来邀请更多的孩子来进入天父的家。


(本文涉及人物均为化名)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