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谁说张爱玲后半生潦倒?

谁说张爱玲后半生潦倒?

谁说张爱玲后半生潦倒?后来她有爱,有钱,还有最好的作品 ||女性观
https://mp.weixin.qq.com/s/uNxdlAn-G7i8HmQCXOvpUA

谁说张爱玲后半生潦倒?后来她有爱,有钱,还有最好的作品 ||女性观
原创: 侯虹斌  侯虹斌客厅  昨天
记得点击上方蓝字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这是一篇关于张爱玲的比较长的文章。希望你看到最后,可能会刷新你的许多固有的成见。



原文首发于“喜马拉雅”APP的“古今女子图鉴”,是喜马拉雅收听率最高的节目之一,播出一个多月,收听过千万。由明星刘敏涛倾情演绎,我担任文学总监。写的是中国历史从古到今的50位奇女子的故事。你会看到许多熟悉的故事,却又陌生的角度。







而张爱玲,由于我的偏爱,做成了两期节目。



对了,张爱玲最好的作品是什么?文章里没提,但1995年9月16日,也就是张爱玲去世一周后,《洛杉矶时报》发表了张爱玲的讣闻,上面写,“她最受欢迎的长篇为《秧歌》(1954年)和《赤地之恋》(1956年)”“张爱玲女士非比寻常,如果不是生逢国共政治分裂之际,必然已经赢得诺贝尔奖”。



是的,我认为张爱玲最好的小说就是《秧歌》。









张爱玲,清末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家族显贵。她的恋情,和她的作品,不断地被改写成影视剧。而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张爱玲是中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没有之一。



点击查看源网页



1/6



虽然出身名门,但张爱玲的童年和少女时期并不幸福。父母离异,父亲是个顽劣子弟,而且有暴力倾向,甚至还扬言要杀死她。



那是在张爱玲中学毕业的时候,父亲娶了新妻子,后妈因为一点小事要打要骂,张爱玲本能地想要还手,结果后妈哭闹着一路喊:“她打我!她打我!”。张爱玲的父亲从楼上冲下来,不问青红皂白,对着张爱玲就说:“我今天非打死你不可!”。



张爱玲趴在地上,过了好久,才站起来想出门报警,可她伤得太重了,根本出不了门。父亲知道张爱玲竟然还想去报警,拿起大花瓶掷过去,屋子里飞了一地的碎瓷片。





张爱玲父亲(右)与其兄妹的合影。



张爱玲的姑姑赶来说情,结果父亲把她也打伤,进了医院。父亲把张爱玲囚禁在房间里,继续扬言要用手枪打死她。张爱玲病了半年,几乎死掉。最后,终于从家里偷逃出来,投奔自己的母亲。



但是,张爱玲的母亲日子过得也不容易,她忙于出国和谋生,对女儿也很冷淡。如此情形之下 ,张爱玲虽然考到了英国伦敦大学,但是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只能退求其次,去香港大学念书。可惜,珍珠港事件的发生,导致港大也停课了。1942年,女大学生张爱玲不得不回到了上海,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接下来,《沉香屑·第二炉香》《心经》《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这些名篇,源源不断地出炉。



很快,张爱玲走红了,那时她才24岁。





张爱玲与姑姑在公寓楼顶阳台的合影。



独白:





等我的书出版了,

我要走到每一个报摊上去看看;

我要问报贩,装出不相干的样子:

“销路还好吗?

太贵了,这么贵,还有人买吗?”

呵,出名要趁早啊,

来得太晚的话,

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了。

所以更要催,快,快,

迟了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

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我见过战争,

见过汽油弹坠落在身边的死亡,

见过一切坚硬的东西,可以瞬间败坏。


可我还是急需要钱,

我想好好挣够学费,还能回去念书,

我想面包上的奶油厚一点,

我想买一幅喜欢的布。

父亲的家,我是不会再回去了,

母亲送我上学的钱,

我一分一厘都算清楚,我要还钱。

总之,生命是残酷的,

看到我们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

我总觉得有无限的惨伤。

仿佛有一阵悲风,

隔着十万八千里从时代的深处吹出来,

吹得眼睛都睁不开。

点击查看源网页

张爱玲与弟弟张子静



2/6



年轻的张爱玲,在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遇到了胡兰成。



那时,胡兰成是汪精卫政府宣传部的部政务次长,后来经苏青介绍,他对张爱玲的文章大为赞叹,并亲自登门拜访,第一次张爱玲果然不见,胡兰成只好从门洞里递进去一张字条。隔了一天,张爱玲才打来了电话,说来看胡兰成。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就在胡兰成的客厅聊了五个小时,甜蜜的种子火花四溅。



第二天,胡兰成去张爱玲家见她;回到家后,胡兰成写了第一封信给张爱玲,张爱玲回信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半生缘》



胡兰成真是一个懂女人的男人,很能体恤女人的美和好。他在《杂志》月刊上发表文章《评张爱玲》,写道:



“是这样一种青春的美,读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



“她的心喜悦而烦恼,仿佛是一只鸽子时时想要冲破这美丽的山川,飞到无际的天空,那远远的,远远的去处,或者坠落到海水的极深去处,而在那里诉说她的秘密。”



在《今生今世》里还说,“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每一句都熨贴着张爱玲的心。



胡兰成声称自己离开张爱玲的时间不能超过2天,两个人如胶似漆,话总是说不完。他们在一起坐看《诗经》,谈中国诗词、聊西洋油画……



一次,胡兰成说起,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过张爱玲的一张相片,张爱玲第二天便取出给他,并题字:“她见了他,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在上海沦陷区,张爱玲得到了一段短暂而美好的生活,但两人相识的时候,胡兰成其实还有一段婚姻在身。第二年,胡兰成才与他的第二任妻子离婚,娶了张爱玲。两人写婚书为定:“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胡兰成、张爱玲



问题是,身为汪伪政府官员的胡兰成,随着日本兵败,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已到,于是四处奔走,颇为仓惶。张爱玲知道胡兰成自恃风流文人,一直都喜欢拈花惹草,把这视为自己的魅力,但没想到两人结婚后胡兰成也丝毫没有收敛。逃亡路上,他先是与17岁的护士小周同居,又再与范秀美同居。胡兰成曾对张爱玲说过的百般赞美和情话,全都不打折扣地赠送给了小周和小范。



开始时,张爱玲并不知情,只是女人的直觉告诉她,胡兰成有了别的女人,他们的感情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了。一次,张爱玲特意从上海赶到温州看胡兰成,临别时,张爱玲对胡兰成说:“倘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不会去寻短见,也不会爱别人,我将只是自我萎谢了。”此时的张爱玲已经在慢慢下着分手的决心。



1947年6月10日,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寄给他的最后一封信。他内心知道这是为什么。张爱玲写道:“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了。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也是不看的了。”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故事,在这里似乎已结束,他们不复相见。





张爱玲上世纪40年代的住所——上海常德公寓的客厅



3/6



在传统的审美里,总是刻意缅怀和营造一种“我只是枯萎了”“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以及“一个苍凉的手势”的凄美失意。把张爱玲假想为饱读诗文,只知道谈情说爱的林黛玉,这其实是低估了张爱玲。



殊不知,一个贵族少女,17岁就离家出走,18岁考了整个远东区第一名、一人孤身就读香港大学,22岁就凭写作暴得大名,26岁离婚,只身离开中国大陆,远赴美国求生。可以说,张爱玲的每一步都在跟坏运气作斗争,而且赢了,这样的人,能活得差到哪里呢?



胡兰成,算是张爱玲的一道疤,她知道胡兰成的不忠,试图挽回过,还去乡下找他;但一旦明确了这个人不值得爱,张爱玲会抽身而退,也不栈恋。



就在胡兰成另有新欢、张爱玲在诀别信中提出离婚的时候,她还在信里还了胡兰成30万,只因为胡兰成曾给过她钱,这在当时是很大一笔钱了。虽然那时候的女性普遍不工作,丈夫给妻子的钱天经地义,但张爱玲为了能跟胡兰成彻底分开、从心理上斩断对他的任何疚歉,咬牙还了钱。



张爱玲对胡兰成的鄙薄,是显而易见的。






以张爱玲和胡兰成为原型的电影《滚滚红尘》中,秦汉饰章能才(胡兰成)&林青霞饰沈韶华(张爱玲)



独白:




大众的窥私癖,

仅仅对可供猎奇的作品感兴趣,

总是喜欢把女作家的文本

放在感情的坐标上衡量;

不管写出什么东西,总被以为,

她是因为情感受到刺激或伤害才写的吗?

似乎除了闺阁与私情,

她们就没有别的空间了。

是的,

以前的女性只能活在闺阁当中,

不允许她们进入雄性主宰的世界里

抛头露面;

即便有文字才华,

眼界狭窄在所难免。


然而,我生逢中国的大时代,

一个“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

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的时代,

一个百姓们流失离所、随时天上飞来炸弹,

不知道生在哪里死在哪里的时代;

而我,

一颗不安的心跌跌撞撞地寻找出路,

辗转于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

亲身经历了战乱,

被当作“汉奸妻”被视为全民公敌,

在美国的无数个城市中奔波,

旁观了中国与美国的多次政治运动,

结交着上世纪最杰出的一批中美学者

——这是多大的惊涛骇浪和人生奇遇啊。


我的写作光谱,

是时代,是战争,是乱世,

是人心,是幽深得不见底的人心,

是浩瀚的心灵宇宙。

你们津津乐道的只有几十年前的一个前夫,

一段狗血情,岂不是笑话?





《色,戒》



1952年,张爱玲去了香港;3年后,又辗转去了美国,从事专职的写作工作,并与美国学者赖雅结婚。这是一种明智。也许是在与胡兰成的短暂婚恋过程中,让她进一步看清楚了政治,离开了是非之地吧。



张爱玲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才二十多岁时,就已经是中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了;虽然婚姻不幸,但她主动决断,胡兰成还曾写信想撩拨她,张爱玲干脆连信都不回,断得干干净净。而如今,多少号称独立的现代女性,还拖泥带水地浑不吝呢!



当然,对于张爱玲这样的才女,她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4/6



1981年的一天,61岁的张爱玲写信给宋淇,信中说:



“《大成》与平鑫涛两封信都在我生日那天同时寄到,同时得到七千美元和胡兰成的死讯,难免觉得是生日礼物。”





1977年10月31日,张爱玲致信宋淇,谈到《往事知多少》(即《相见欢》)的来源。



你看,胡兰成的死讯对她来说,是一份好的生日礼物。这时,他们已经离婚34年了。这段话果然很张爱玲啊。对于前夫,绝情绝然,不黏滞、不怀旧,连惆怅也无。



大家都知道,张爱玲是一位非常杰出的作家;也知道,她曾经与胡兰成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但恐怕,很多人并不了解,她离开中国在美国之后的故事,而且,有过很多误解。我认为,张爱玲真正感情深厚的,是她的第二任丈夫,美国学者赖雅。



新中国成立后,张爱玲曾经受邀参加过上海文代会,以“梁京”为笔名,在报纸上连载小说《十八春》,这部描述城市中上层旧家庭的小说引起巨大轰动。1952年,她以继续在香港大学未完的学业为由去了香港。三年后,又去了美国,拿到了一个文艺营的补助,继续进行写作。



1432298753562289.jpg1951年11月,张爱玲的《十八春》(即《半生缘》)单行本由上海《亦报》出版,署名梁京。



1956年3月,也就是到美国半年后,36岁的张爱玲,遇见了65岁的剧作家甫南德·赖雅。赖雅是哈佛大学文艺硕士,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曾与著名女权运动家结婚,并和著名文学大师庞德、乔伊斯、福特、康拉德、刘易斯、布莱希特都是文友。



他们相遇不久,就开始热烈地交谈,在大厅中共享复活节晚餐,接着,开始互相到对方的工作室里做客。而且,张爱玲还把自己的小说《秧歌》和《粉泪》,给赖雅看,让对方给她提意见,两人一见如故。



2个月后,张爱玲与赖雅已正式交往了,两人虽然有短暂的分别,但经常通信。



又过了两个月,赖雅正式向张爱玲求婚。





张爱玲与赖雅



独白:

我为什么会和赖雅在一起?

比我大29岁,身体差,穷;

也没有写出过什么有影响力的作品,

我要忙着要赚钱,

两人只好经常分居。

赖雅,持续地在中风-好转-中风-好转当中,

我就生活在这种崩溃里。

我们在一起,生活只有颠沛流离。

但是我依然爱他。

在我拮据的生活中,

有他在的地方,

就像夜明珠一样,闪烁着温润的光。

他给我看稿,改稿,

他是我的作品最好的读者,

有他在,我就心里有了底。

他是不是我的佳偶有什么关系呢,

在这里,

我们互相取暖,互相慰籍。

人生也不过如此。

我的灵魂在彼处,

在我的笔下的人物那里,

在那些深不见底的文字里。

躯壳,安放着就好了。



彼得堡松树街25号   张和赖雅租住的公寓



张爱玲在不停地写作,用中文写,用英文写。她非常勤奋,作品非常多,而且,还有大量的作品,还像宝藏一样,没有被读者看到过。



张爱玲就是靠着这一笔笔的收入,支付她和赖雅的生活开支,以及赖雅的医疗费用,还时不时在美国-香港,以及美国不同城市往返。难免有点捉襟见肘。



但这又怎么样呢,两人在一起的时候,生活轻盈而安宁。饭通常是赖雅做的,张爱玲帮手,做些赖雅喜欢吃的中国菜。两人一起到电影院去看电影,一起笑出了眼泪;然后在秋夜步行回家。他们常搭顺风车到市区,张爱玲还常去比华利山的时髦公司去,看橱窗;他们买了一台电视,多半待在家里看电视,还养了一只叫雪尔维亚的猫。



张爱玲写给赖雅的信也很甜,她会说:



“想到我们的家就觉得安慰。”



“快乐些,甜心,试着吃得好,注重健康。高兴你觉得温暖。我仍然可以看见你在旧的暖炉面前,坐在地板上,像只巨大的玩具熊。我全心的爱。”





《海上花》



爱情不好说,但在艰难时世里,两人互相需要、互相取暖。当然,赖雅需要张爱玲、甚于张爱玲需要赖雅,只是,这种“被需要感”,本身也是感情的一种。



只是,赖雅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经过几次中风,又摔倒过一次,终于导致瘫痪和大小便失禁。这给张爱玲增添了很大的压力。她每天除了辛勤写作,赚取家用之外,还要承担起看护赖雅的重任。



张爱玲每天睡在起居室的行军床上,悉心照顾赖雅,毫无怨言。虽然她已经很尽力了,但仍然觉得自己做得很差劲,一种力不从心的内疚感深深困扰着她。



两人昔日的爱巢里也少了温馨和快乐,取而代之的则是阴郁与沉默。赖雅变得越来越寡言,看着心爱的女人为自己如此受累,他感到深深地内疚。



最终,在两人一起生活了十一年之后,赖雅去世了。





《红玫瑰与白玫瑰》



5/6



独白:

在这不可靠的世界里,

要想抓住一点熟悉可靠的东西,

那还是自己人。

时代就是那么沉重,

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

这些年来,

人类到底也这么生活了下来。

可见疯狂是疯狂,

还是有分寸的。

所以在我的小说里,

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

他们不是英雄,

他们可是这个时代广大的负荷者。

因为他们虽然不彻底,

但究竟是认真的。

他们没有悲壮,只有苍凉。

悲壮是一种完成,

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

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

我们坐在车上,

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衢,

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

就可惜,

我们只顾忙着在一瞥即逝的店铺橱窗里

找寻我们自己的影子

——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

我们的自私与空虚,

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

谁都像我们一样,

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





《倾城之恋》



赖雅去世后,张爱玲又是一个人了。看起来,她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一直在写作。想必以张爱玲的理性,她不会一直沉缅在伤恸当中,但那种怅然若失一直在干扰着她,哀伤变成一种日常。她至死都以赖雅为自己的姓,以赖雅夫人的身份自居。



张爱玲在香港的朋友有宋淇与邝文美夫妇,一直在帮她打理各种各样的中文稿约和出版的经纪,为帮助她而全身心付出。也是因为他们俩,张爱玲的小说得以出版,编剧的电影得以在台湾或香港上映,而且还成了超级畅销国语片。张爱玲的生活,他们也隔着远洋在照顾。他们早已如亲人一般。



此外,张爱玲还有很多长期通信的朋友,夏济安、庄信正、林式同、苏伟贞、司马新、平鑫涛……她并不孤单。



点击查看源网页

1961年10月15日摄于花莲。(左起)王祯和母亲、张爱玲女士、王祯和先生。



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一间小公寓里去世,被发现时,已去世一周了。坊间一直有一种声音说:



“张爱玲多可怜,虽然这么有名,不还是很孤独吗?”



“张爱玲后半生非常潦倒。”



这当然不是事实。况且,什么叫“过得糟糕”?只有那种“嫁为富家媳、子孙满堂”才是完美的收稍吗?这种思维惯性,应该被否认才对。她并不穷,尤其在赖雅去世之后。



张爱玲的遗产执行人是宋淇的儿子宋以朗,在他的《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这本书里透露,张爱玲不仅在美国户口有28107.71美元,而且还有外币存款约为32万美元。此外,遗物也不少。这在九十年代中期,美元还没有贬值的时候,真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其实,八十年代之后,张爱玲稿费源源不绝,收入颇丰。只不过,她上了年纪,特别怕跳蚤,非常敏感,所以她不断地搬家。她住在洛杉矶期间因为恰逢1984年奥运会,旅馆价格很贵,她最后还是找了一条小街上最贵的公寓,准备长期居住。后来又一再搬家,房租从300多美元,530多美元,到最后临终时住的房子,房租为900美元,在1995年,可以算是相当昂贵了,但她支付得起。大家都知道,张爱玲是那条街上的“贵族”。

洛杉矶罗契斯特街公寓,张在世的最后住所



当时,还曾经发生过一件事:



不断有记者骚扰张爱玲、窥探张爱玲。有位台湾记者来到美国,还住到了张爱玲公寓隔壁一个月,试图采访她未遂,于是,这位记者去翻张爱玲的垃圾,从垃圾中了解张爱玲的生活习惯,并把这些内容发表了。张爱玲当然感觉恶心,就更不愿意跟人来往了。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被发现于公寓中去世。5天之后,《纽约时报》就刊登了张爱玲去世的消息,而《洛杉矶时报》更是详细报道,里面写:



“张女士非比寻常,如果不是生逢国共政治分裂之际,必然已经赢得诺贝尔奖。”





张爱玲用报道金日成逝世头条的报纸合照,来证明自己的现状。



张爱玲是幸运的,她这么孤僻的人,却得到了不少倾心相助的好友,她不缺钱,也不缺爱。其实,那些人怎么敢对着一位写出过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小说的作家说“你活得潦倒”呢?那只是世人不懂得而已。



6/6



张爱玲公认最好的小说之一《金锁记》,是在她23岁时写的,里面洞悉人性,令人惊叹,可算是代表了她的文学成就。





电视剧《金锁记》剧照



印象最深的是这段:



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

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咖。

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

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

她婆家的人恨她,

她娘家的人恨她。

她模索着腕上的翠玉镯子,

徐徐将那镯子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

一直推到腋下。

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她年青的时候有过滚圆的胳膊。

七巧挪了挪头底下的荷叶边小洋枕,

凑上脸去揉擦了一下。

那一面的一滴眼泪她就懒怠去揩拭,

由她挂在腮上,渐渐自己干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