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苏茜:与司布真肩并肩的女人

苏茜:与司布真肩并肩的女人

苏茜:与司布真肩并肩的女人
https://mp.weixin.qq.com/s/5I8rLbvzMr4sSCFFvGojcw

情人节特稿 | 苏茜:与司布真肩并肩的女人
原创: 境界君  ijingjie  今天


点击上方「ijingjie」可快速关注我们

《境界》独立出品【情人节特稿】

文 | 橡溪

播音 | 秋菡

苏茜:与司布真肩并肩的女人
来自ijingjie
00:0029:52

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订阅“境界电台”,有全部音频节目更新。



初次见面,她觉得司布真的头发、西装、言谈举止和讲道都令人讨厌!后来她却回忆说:“把我们拉在一起的完美爱情从未减弱过。我现在明白了,我是多么不配做上帝尊贵仆人的终身伴侣,但我知道司布真并不这样想,他把妻子看作上帝在尘世中给他的最好礼物。”



很少有人知道苏茜(Susie,全名:Susannah Thompson)是谁。许多人都知道司布真(Charles Haddon Spurgeon),这位英国著名牧师被称为“讲道王子”,他的讲章、写作和传记被广为传阅。



司布真的传记作家理查德(Richard Ellsworth Day)写道,如果苏茜没有选择委身司布真和他的牧师生涯,她自己的写作很可能达到著名女诗人勃朗宁(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的水平。



苏茜学识渊博,是五本书的作者。但我们很少了解她。事实上,当司布真身受抑郁之苦时,苏茜安慰他、鼓励他;当司布真离家在外时,苏茜为他恳切祷告;当司布真身处患难时,苏茜与他同哭。可以说,如果没有苏茜的付出,司布真很难胜任他的牧师工作并留下丰富多产的作品。



正是上帝的恩典,让苏茜成为一个敬虔、有忍耐的女人,成为丈夫深爱的人,成为上帝国度里被重用的人。







我正盯着将成为我一生挚爱的人

苏茜出生于1832年1月15日,从小就跟父母去教会。和许多中上层的年轻女士一样,苏茜精通文学、音乐、艺术和语言,并花了大量时间在巴黎求学。当时的英国正逢新技术的大发展,电灯、电话、铁路相继普及。19世纪50年代,随着轮船横渡大西洋的速度加快,一种更加国际化的文化在英国发展起来。最引人注目的便是1851年5月在伦敦海德公园开幕、一直持续到同年10月的世博会。



1853年的一天,在伦敦以北61英里的剑桥锡安教堂,19岁的司布真在主日学周年聚会上讲道。一位叫乔治·古尔德的人听了他热情的讲道后,禁不住想象这样的讲道会在城市里引起怎样的轰动。一回到伦敦,古尔德就去见新公园街教会(New Park Street)的执事托马斯·奥尔尼(Thomas Olney),敦促他赶紧邀请司布真来讲道。



1853年12月18日星期天,司布真第一次登上这座历史悠久的教堂讲台;而22岁的苏茜刚好去拜访奥尔尼一家,她第一次亲眼目睹了司布真的讲道。她觉得司布真的头发、西装、言谈举止和他那具有挑战性的讲道方式,都令人讨厌!



带着乡下土气的司布真,违背了她以为的维多利亚时代一个有礼貌的年轻传道人应该有的样子。后来,苏茜在一封信中回忆他们的初次相遇:“那时,我没有想到,我的眼睛正盯着那将要成为我一生挚爱的人;我做梦也没想到上帝在不久的将来会赐给我这样的荣耀!我们的生命不是留下给我们计划的,乃是父为我们选择的,这是怜悯。否则,我们有时可能会把祂准备赐给我们的最好、最可爱的礼物丢在一旁。”



神的道藉着司布真释放出力量,为新公园街教会重新燃起了希望。司布真留下来服事,教会复兴,信徒的数量和灵性日渐增长。由于司布真和苏茜都是执事奥尔尼家的常客,他们得以有机会见面。



针对苏茜当时的灵命状况,司布真将自己最喜爱的《天路历程》推荐给她。司布真六岁时第一次读到班扬(John Bunyen)的这本寓言,一生读了不下百遍。他相信这本书会积极帮助苏茜这个新的归信者消除对信仰的不确定性。司布真对灵魂的关心给苏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班扬的寓言深深扎根她的内心,并最终影响了她。这本书帮助他们打开了早期的交往之门。







上帝在尘世赐下的最好礼物


世博会展览结束后,其中心建筑水晶宫被拆除,并于1854年6月在伦敦南部重新开放。开幕典礼的当天,苏茜和司布真与教会的弟兄姐妹一起前往观看。正当人们热切期待着水晶宫的开幕典礼时,司布真递给苏茜一本马丁·塔珀(Martin Tupper )的书,并指给她看标题为“婚姻”的章节:“你要从神那里寻找一个贤惠的妻子,因为她是神的恩赐,但不要冒昧地求祂所没有应许的。你不晓得祂的美意,所以你的祈求要向祂俯伏。你将这事交托祂,祂必施恩与你。”



苏茜看着司布真。司布真在她耳边轻声说:“你为他祈祷吗?谁将成为你的丈夫?”苏茜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她急促的心跳让她的脸颊涨得通红。她不敢正视司布真的目光,此刻,这一场光彩夺目的盛会已无法与她心中涌动着的情感相比。



二人悄悄离开座位,来到了附近的湖边。他们在湖边看到了已灭绝的恐龙模型。更重要的是,上帝在司布真和苏茜之间创造了一条连接终生的爱情纽带。1892年司布真离世后,苏茜描述了6月那天晚上散步的情景:“在那次散步中,在那值得纪念的6月的一天,我相信上帝将我们永远地连在了一起。从那时起,我们的友谊迅速发展,并迅速成熟为最深的爱。”在苏茜眼中,水晶宫是他们最喜欢的旅游胜地。



两个月后,司布真于1854年8月2日在苏茜祖父的花园里向她求婚。司布真对苏茜的爱是显而易见的,但直到求婚那一刻,他才说出那三个强有力的字——“我爱你”。苏茜高兴得说不出话来。她被震撼到了,觉得自己必须立即在祈祷中寻求上帝。她迅速走出花园,退到祖父家楼上的一间房间。在那里,她跪在上帝面前,留下幸福的泪水,并赞美上帝给了她这样一位丈夫。



苏茜后来承认,当时她并不完全了解司布真的伟大。如果她完全明白身为司布真夫人的职责,她可能会不知所措的。在她对自己与司布真订婚和结婚的多次思考中,苏西说是上帝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把我们拉在一起的那种完美的爱情从来没有减弱或动摇过。虽然我现在明白了,我是多么不配做上帝如此尊贵的仆人的终身伴侣,但我知道司布真并没有这样想,而是把他的妻子看作是上帝在尘世中给他的最好的礼物。”



永远不妨碍他完成服事


司布真深爱着苏茜,苏茜在他的照顾下得到了很好的对待,然而,他也毫不妥协地致力于他的工作。苏茜虽然对自己的环境感到满意,但有时还是感到孤独。有时,司布真太专注于他的事工了,以至于当苏茜星期天在教堂向他走来的时候,他甚至认不出她。



但有一次,苏茜的确因为丈夫对她的疏忽而生气了。在肯宁顿社区,有一个叫做喇叭的会议大厅,偶尔用作布道场所。一天下午,司布真准备在那里服事。他所到之处,有成群结队的人来听他讲道。司布真从别处乘车到达讲道地点后,扶着苏茜下了车。苏茜试图留在他身边,以免在拥挤的人群中迷路。然而,司布真太专注于即将开始的福音布道,以至于忘记了苏茜,在人群里无意中走散了。



苏茜跑回家,回到妈妈身边,气得满脸通红,泪水夺眶而出。妈妈聚精会神地听着女儿的叙述,然后试图安抚她的情绪。苏茜回忆说,妈妈很明智地认为,我所选择的丈夫不是一个普通人,他的一生完全奉献给了上帝,我永远、永远不能因为试图把自己放在他心里的第一位而妨碍他的服事。苏茜意识到自己很傻很任性,便平静下来。这时司布真冲进屋里,大声喊道:“苏茜,苏茜!”他非常激动地告诉苏茜的妈妈,他到处找苏茜,都没找到。



苏茜回忆说:“妈妈走到他身旁,把他拉到一边,告诉他所有的真相;我想,妈妈也得安慰他,因为他从心底里是无辜的,没有冒犯过我……最后,妈妈来接我到他那里,我下了楼。他平静地让我告诉他,我是多么气愤,然后他向我保证他对我的爱是真切的。”



1856年1月8日,司布真与苏茜步入婚姻。婚后,司布真意识到苏茜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他视她为自己的妻子、朋友和牧师助理。苏茜决心,“永远不妨碍他为主作工,永远不妨碍他完成服事,永远不以我身体不好为借口,叫他留在家里陪我”。司布真在一封信里对妻子说:“我为你那甜蜜的陪伴,大大服事了主,从未减少过。”尽管司布真把他的福音事工看得如此重要,但他们的婚姻表明,司布真既没有忽视自己的牧师职责,也确保家庭得到了照顾。



1856年9月,苏茜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查尔斯和托马斯。他们不仅是兄弟,还是虔诚的基督徒。查尔斯以商人的身份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托马斯起初是做木材雕刻师。他们各自在职业中获得了成功。最后,两人都蒙召奉献,成为牧师。



司布真认为,一个家应该是一个伯特利。“如果我没有家,世界对我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监狱。”对于他们来说,从婚姻一开始,家庭圣经阅读和祈祷就是他们的首要任务,也是他们养育孩子的核心。



苏茜记得,无论他们是住在山上某个简陋的小旅馆里,还是住在城里旅馆的豪华房间,他们都没有忘记一起读经祈祷。即使儿子已经成年,苏茜仍继续向他们传授圣经中的智慧。她和托马斯之间的许多书信,一直被保存至今。







当风暴带来灵魂的黑夜


在苏茜和司布真结婚一周年之前,他们遭遇到一个可能毁掉他们婚姻的挑战。这也是仇敌对神所重用的仆人发起的攻击。



当时新公园街教堂的圣所里挤满了来听司布真布道的人。这促使教会扩建公园街的新堂,并租用设施提供足够的空间供数千人参加。但扩建工程完工后,仍不足以满足需要。最终,教会购买土地建造了一座新的建筑,也就是后来的都城会幕(Metropolitan Tabernacle)。



建造期间,教会临时的聚会点之一是萨里花园音乐厅。1856年10月19日星期日晚上,大厅里坐满了一万二千人,还有一万人涌进了外面的花园和街道。在仪式开始的时候,被邪恶念头驱使的人进入大厅并高声大喊:“着火了!这地方要塌了!”



虽然根本没有发生火灾,建筑结构也没有损坏,但恐慌却在人群中迅速蔓延,最终7人被踩踏致死、28人重伤住院。一位执事跑到司布真家,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苏茜。执事一离开,苏西就向上帝祷告。那是一个悲伤的夜晚,充满了哭泣和哀号。



第二天早上,伦敦的报纸上满是这场悲剧的新闻。一位目击者讲述了一位女士如何不小心闷死了自己的妹妹。如果不是有那么多人冲进过道、楼梯和门口,伤亡是可以避免的。司布真伤心欲绝。尽管苏茜生下孩子后身体还很虚弱,但她忠实地照顾孩子,同时安慰丈夫。



谣传那天晚上司布真死了。他回答说:“感谢上帝,我没有死,但旁观者很可能以为是可怕的电击杀死了我。”虽然那天晚上司布真没有死,但这起事件却影响着他的余生。教会历史学家马克·霍普金斯(Mark Hopkins)写道,音乐厅悲剧“在司布真的精神体验中,其重要性仅次于归信”。



媒体猛烈抨击司布真,指责是他造成了痛苦和死亡。这场悲剧很有可能使司布真的牧师生涯毁于一旦,扼杀教会开始不久的复兴。



休息了两星期之后,司布真于再次回到讲台。讲道时,司布真宣告赦免那些虚报火警、制造事端的人。然而这个可怕的夜晚如乌云笼罩不去,给司布真的一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开启了往后数十年的内心焦虑争战。从那天起,司布真一直苦于深度忧郁症的反复发作,直到离世才得以解脱。



苏茜对丈夫的爱激发了她去服事丈夫。司布真的心事重重,苏茜尽力安慰他。祈祷和为他读经,是苏茜服事丈夫的方式,助他从绝望的深渊中走出来,让他的内心重新充满喜悦。她用古英语的大字体印下《马太福音》5章11至12节的经文,“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并把它装在一个漂亮的相框里。苏茜写道:“这段文字被挂在我们自己的房间里,每天早上这位亲爱的牧师都会把它念一遍。”



苏茜在与司布真的婚姻中经受的这场早期考验,为苏茜在即将到来的暴风雨中忍受苦难奠定了基础。虽然司布真从未完全摆脱音乐厅事件的影响,但他相信上帝不会让他的脚滑进最终的灾难。司布真不断和沮丧甚至自杀的念头作战,他称自己所面对的是“灵魂的黑夜”,他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苏西既要忍受司布真的痛苦,还要忍受自己常年的病痛。然而,他们都不满足于生活在悲伤的泪水里,他们彼此扶持,竭力多结果子,勇敢前行。







两个朝圣者


苏茜和司布真常常不得不“厉行节约”,因为司布真希望帮助更多的年轻传道人。他创办了牧师学院。苏茜欣然支持司布真培养牧师的热情,并以家庭预算资助这项事工。他们奉献金钱带来的一个积极结果是,他们自己进一步学会了如何依靠上帝满足所有的需要。



司布真曾经问过:如果牧者们的思想被饿死了,那么牧者会变成什么样子?空空的书架会让牧者和会众付出巨大的代价。1875年,苏茜创立了图书基金。他们通过属灵书籍帮助装备贫困的牧者。苏茜知道投资一位牧者就等于投资教会、福音和上帝国度的拓展。她认为,对于那些收入不足、殷勤做工的牧师来说,书籍并不是奢侈品,而是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1889年,她清晰描述了她对向牧者提供信仰健全的书籍的承诺:“不是为了帮助他们找到‘新神学’,而是为了使他们更好地传扬古旧的‘上帝恩典的福音’,这是我赠予他们图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没有一本书的作者敢篡改神的神圣真理,或自称比众先知和使徒知道得更多,看得更深,理解得更清楚!”



作家苏珊·巴克(Susan Barker)写到,在苏茜负责图书基金的28年里,近20万本书被被发送到世界各地,并交到超过2.5万名牧者手中。收到包裹的国家,包括印度和中国。



随着苏茜对牧者家庭需求的严重性越来越了解,她让图书基金衍生出了其他辅助项目,比如牧者救助基金。通过救助基金,苏茜把钱和衣服分发给有需要的牧者家庭。有一次,苏茜收到了六个牧师的来信,他们都没有衣服穿。苏茜很快地分发了衣物。一位牧师给苏西写信说:“我妻子和两个女儿每个人只有一件衣服可以穿,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周日。我们没有一个人有一双以上的靴子,而且这些靴子都是坏的。”



苏茜很生气,因为牧者的会众没有找到一种方法来确保牧者和他的家人得到适当的供养。她很快寄给这位牧者五英镑和一个装满衣服的包裹。苏茜说:“你们要谨慎,恐怕牧者地上的忧虑重压在他身上,而你们自己心里的重担,必因他从天上来的教训解除。”



1892年1月31日星期日晚上,司布真息了在地上的劳苦离世。苏茜的心碎了。她在司布真死后流下了许多眼泪,但她并没有在悲伤中沉溺,而是再次投身于图书基金及其附属机构的服事,一直到去世。



司布真担任牧师38年,每周讲道10次,周间带领各类福音活动,与会友协谈,创办传道人学院,支持一个孤儿院、一个基督教出版社、几个贫民收容所,以及许多福音性质的社会工作。他的著作超过一百四十本,每主日编辑并出版自己的讲道,编辑《剑与铲》(Sword and Trowel)月刊,每周回信超过五百封。



这样的服事,出自一个饱受忧郁症、痛风、肾病之苦的人。汤姆·纳透斯(Tom Nettles)在2013年出版的《司布真传记》中,称之为“活生生的苦难神学”。这一切之中,都可以看到苏茜的身影融入其中。



苏茜在自己后来所写的五本书中都强调上帝的恩典在苦难中的主题。苏茜鼓励道:“亲爱的朋友,请记住,你所爱的上帝、你所侍奉的主人,决不会对你的悲痛无动于衷,也决不会不愿听你的哭声。”



苏茜把自己和司布真的人生之旅,描述为“两个朝圣者携手并肩、心连心地走在人生的这条大道上”。她说,虽然他们的一生充满挑战,但他们的拯救者从来没有失败过。1903年10月22日苏茜离世,被安葬在她深爱的丈夫身边。



(本文参考了Ray Rhodes Jr.牧师的《Susie:The Life and Legacy of Susannah Spurgeon,wife of Charles H. Spurgeon》、福音联盟等资源)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