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尼古拉·特斯拉:被阴谋论、CCTV和马斯克捧红的超级偶像

尼古拉·特斯拉:被阴谋论、CCTV和马斯克捧红的超级偶像

尼古拉·特斯拉:被阴谋论、CCTV和马斯克捧红的超级偶像
https://mp.weixin.qq.com/s/m8J642rGfy9BtLKJvkQJAQ

尼古拉·特斯拉:被阴谋论、CCTV和马斯克捧红的超级偶像

原创: 吃素的老衲  老衲说说  今天



在进行科普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年来爆红于各种传媒的“科技大神”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有着怎样的丰功伟绩: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尼古拉·特斯拉

打开百度搜索,输入尼古拉·特斯拉(为避免搜到美国电动汽车,请输入全名)你会看到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物。一个具有特异功能的超人,有人怀疑他是来自外星球的高等生物,还有人认为地球上发生的许多神秘事件都与他的研究有关,他能完爆爱因斯坦、霍金等科学家,他与达尔文、藏獒一起被认为是完全有能力秒杀宇宙的人。

那么真实的特斯拉究竟有多NB?本文试图为大家讲述一个真实的尼古拉·特斯拉,和粉碎有关他的一些谣言。

有人会说,如果没有爱迪生,也许人类还只能用烛光照亮黑夜。但也有人会说,如果没有爱迪生,还有特斯拉呢!特斯拉才是上帝派给人类的普罗米修斯、电气电子之神!历史没有“如果”。在无线电通信和电力系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有爱迪生,又有特斯拉,上帝给人类派来了两位伟大的发明家。

出生在塞尔维亚,从小就对电有强烈好奇心的本帖主人公带这他的美国梦,慕名投靠了他的偶像——当时已经成名的爱迪生。爱迪生称他为“我们的巴黎小伙子”。爱迪生立刻发现这个塞尔维亚裔的年轻古怪工程师是个很有用的人才,便委以重任,让他去改良很不完善的直流供电设备,并口头承诺5万美元的奖赏。特斯拉兢兢业业地工作,不到一年就设计出了24种不同的机器来取代旧机器。但是当他向爱迪生提到承诺的奖金时,得到的却是爱迪生轻飘飘的一句话:“啊,你太不懂我们美国式的幽默了!”

更令特斯拉不快的是,爱迪生的公司里,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他关于交流电的看法和建议。特斯拉早在学生时代,就在脑海中完成了有关交流感应发电机的构想,他是带着他的“交流之梦”来找爱迪生的。但是,技术的发展并不只与技术本身有关,市场的走向、商业的运作、公司的发展、投资者的利益,诸多的因素掺杂其中。历史总是有相似之处,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上演了一场互联网大战,而在100多年前,特斯拉和爱迪生之间则有过一场“电流大战”。

爱迪生当然不会接受特斯拉有关交流电的突发奇想,那时正是他的直流供电系统蒸蒸日上的时期,爱迪生本人也已经因此而腰缠万贯,变成了一位商界名流。

在爱迪生的公司里,特斯拉实现不了他的交流电之梦,又被爱迪生不遵守承诺而激怒。因此,特斯拉一气之下便辞职离开了爱迪生公司。当然,为自己鲁莽仓促的决定,特斯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辞职之后一两年内的生活全靠体力劳动支撑。后来,连特斯拉的工头都发现,这个塞尔维亚年轻人不是一个普通的、认真干活的工人,起码能算是一个有经验的工程师,甚至是一位电学专家。因此,工头把他介绍给自己认识的大人物。终于有一天,特斯拉有了重圆电气梦的机会,他在自由街87号有了第一个电气实验室,他开始研发早就在脑海里完成多次的整套交流电供电设备。

从用旋转磁场的方法改进马达而发明交流感应电动机、发电机,到创造第一台无线电遥控机,发明推广交流电体系,发明特斯拉线圈,制造人工闪电,研究全球无线供电系统,特斯拉的大部分发明专利都与电有关,他不愧为是电气化领域的先驱,是为电而生的天才。

20世纪30年代,在接近生命的尾声阶段,特斯拉变得深居简出,举止怪异。1943年1月7日,终生未娶的特斯拉在纽约一家酒店因心脏衰竭逝世,享年87岁。

以上的种种事迹与网络上那个无所不能的特斯拉相去甚远,那么那个随手就能制造通古斯大爆炸的特斯拉,那个创造了反重力、时空穿越等等高大上理论的特斯拉是如何出现的呢?

答案显而易见——阴谋论者。

在阴谋论者口中,特斯拉变成了一个广受打压与迫害,怀才不遇的旷世奇才,他们感慨如果他的理论不被埋没,那么人类早已实现了很多现在还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内容。打压特斯拉的人包括:爱迪生、爱因斯坦、美国财团、FBI、美国政府等。而特斯拉的研究对象很广,包括了电磁理论(X射线、激光、死光等),引力理论(秒杀广义相对论的NB理论),穿越时空理论(具体不详),高压交流电无线传输理论(据说通古斯大爆炸就是他在做相关实验时弄出来的)等等。

接下来为大家一一粉碎这些谣言。

1、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交流发电机。

当发现了电磁感应后,产生交流电流的方法则被发现。早期的成品由麦可·法拉第与波利特·皮克西等人开发出来。其中,波利特·皮克西于1832年基于法拉第的原理制造了第一台交流电机。

而现代社会的基石是三相交流发电机,发明者是现代交流电之父多布罗沃利斯基。

另外,就算是特斯拉发明了三相交流发电机,也不存在“如果我们还在用交流电,都要感谢特斯拉”的奇怪逻辑,这明显缺乏对科学技术史的足够了解。

三相电机得以出现,是整个电磁学和应用技术进步的结果,这之前还有无数值得铭记的名字。

这里要说明的是,1891年,尼古拉·特斯拉取得了“高频率”(15000赫兹)交流发电机的专利。

2、特斯拉一生多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比较多的说法是11次,还有种说法是在1912年为了鼓励爱迪生和特斯拉在电气方面的贡献,被同时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二人由于他们之间的恩怨都拒绝领奖)。

特斯拉是伟大的工程师,然而在理论物理学方面他只是一位门外汉。在当时的国际物理学界,量子物理与相对论互相呼应,这两个理论都用到了极其复杂的数学语言,然而特斯拉的理论知识非常不扎实,太缺乏相应的理论功底,牛顿的积分、莱布尼茨的微分和麦克斯韦的场论在他的理论中都没有怎么涉及,他用的是古希腊力学的简单数学。

而广为流传的,所谓1912年的诺奖传言,其实也只是传言。

1912年爱迪生和特斯拉根本连提名都没有。获得提名的包括爱因斯坦、洛伦兹、普朗克、马赫、庞加莱等牛人,比爱迪生特斯拉都更有资格获奖(好几位后来也的确获了奖),但1912年物理奖颁给了达伦。因为这位获奖的理论实在是不敢恭维,原因竟然是他“发明了自动调节器和聚气装置联合用于灯塔和浮标照明”。有了这个装置,能让灯塔和照明浮标在天黑时自动点亮,天亮时自动熄灭,可以无人看管运行一年以上且大大减少了燃料消耗量,这样的水平连媒体都看不下去了,于是说这个理论如果能获奖,那么开罐头的勺子也能获奖。更有甚者说诺奖还不如颁发给爱迪生和特斯拉,这个梗传来传去就变成了特斯拉获奖的谣传。

3、特斯拉的理论秒杀爱因斯坦、霍金等科学家(这种谣言甚至变成了爱因斯坦打压特斯拉,特斯拉与爱因斯坦成为一生的敌人,甚至是美国政府为了打压特斯拉,树立了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形象等多个版本)

至于特斯拉的理论,可以参考上一条,不要说他与爱因斯坦过招,在当时,他的理论连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都不如。而他与爱因斯坦之间的恩怨,更是子虚乌有。特斯拉与爱因斯坦基本是同时代的人,但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集。

4、通古斯大爆炸是特斯拉在做相关实验(沃登克里弗塔)时制造的。

2009年6月,央视10套科教频道《人物》栏目曾推出两集纪录片——《科学超人尼古拉特斯拉》。全片围绕俄国著名的通古斯大爆炸展开,认为特斯拉“要对这场通古斯大灾难负全部责任。”虽然片中充斥着“专家”的访谈,但是大部分的内容并没有科学依据,甚至可以说是伪科学,将通古斯大爆炸和特斯拉联系起来,更多的是生拉硬拽。

5、特斯拉备受打压,其研究理论被雪藏。

这是阴谋论者普遍的一种观点,实际上在其他领域,阴谋论者都讲各种神秘事件与美国政府联系起来,而美国政府也一再的充当着阻碍人类发展的反面角色。而在特斯拉的相关传言中,FBI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那个罪魁祸首,特斯拉一生的研究成果,装满了80箱的资料,全部被FBI查抄(也有传言说特斯拉的大部分科研成果丧失在一次大火之中),而这些资料至今仍然在美国政府的严密把控之下,不能公开。

事实上,1943年1月,尼古拉·特斯拉在纽约市去世后,美国法庭将其财产的保管权判给了特斯拉最小妹妹马里卡的儿子萨瓦·科萨诺维奇。在尼古拉·特斯拉去世后,他的整个财产被打包封存并移交给美国外侨资产管理局。在萨瓦·科萨诺维奇的倡议下,1951年9月,尼古拉·特斯拉的所有个人财产和著作都被装在60个包、手提箱、金属箱和桶中,运至贝尔格莱德,存放于贝尔格莱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1952年6月,这些资料被从学院转移到贝尔格莱德的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馆。

而物理学界对于特斯拉更不存在所谓的打压,实际上在1960年巴黎召开的国际计量大会上,特斯拉被命名为磁通量密度或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用来纪念他在电气工程上做出的巨大贡献。

6、特斯拉发现了X射线,发明了无线电通信技术,还有激光技术、死光等黑科技。

这个谣言不知道从何而起,更有甚者说特斯拉发现并拍摄下了第一张X射线照片,并把它邮寄给了当时的伦琴,伦琴看过后对特斯拉赞赏有加,而特斯拉本人认为X射线是一种危险的射线,而拒绝继续研究,所以X射线的所有成果都归功于伦琴。

关于无线电通信技术,特斯拉固执地用电弧放电而不是谐振电路来产生通信所用的电磁波;而马可尼借助他自己的方法率先实现了越洋通信,却遭到了特斯拉的人身攻击。

至于死光等黑科技,据说特斯拉发明了一种超强射线,威力巨大,秒杀核武器,并把它提供给了当时的美国军方,而军方以看不懂为理由没有了下文,这种程度的谣言,大家当笑话看看就好。

7、英国科学家瓦特发明雷达,雷达的点子特斯拉早就想出来了,但是被爱迪生打压而没有使用。

雷达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出,最终经历了众多人的推动。

1922年:马可尼提出一个新概念:在能见度极低时,可发射无线电波而凭“回声”(实为反射波)探测船只。

1922年:美国泰勒和杨建议在两艘军舰上装备高频发射机和接收机以搜索敌舰。

1924年:英国阿普利顿和巴尼特通过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测量赛层的高度。美国布莱尔和杜夫用脉冲波来测量亥维塞层。

1931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利用拍频原理研制雷达,开始让发射机发射连续波,三年后改用脉冲波。

1935年:A.L.Samuel最早研制出多腔磁控管的模型。同年法国Gutton用磁控管产生16厘米波长,11月29日德国人H.E.Hollmann注册了一项更为出色的多腔磁控管专利。

1939年:H.A.H.布特和J.T.兰道尔制成了完全达到实用标准的多腔磁控管,从而使得大战中美国的分米级别雷达技术突飞猛进。雷达作为夜间和雾天的海上探测式工具开始进行和平利用。

1936年1月:英国W.瓦特在索夫克海岸架起了英国第一个雷达站。英国空军又增设了五个,它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个雷达站是瓦特架起的,只能说特斯拉也有如此的想法,但是想法和做出来还是不一样。

8、特斯拉建立第一个水力发电站。

应该是说特斯拉的交流电技术使用在了第一个水力发电站上。

尼亚加拉大瀑布将要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水力发电站,交流电系统由于其经济实惠和便于制造而被选中了。威斯汀豪斯将设计制造任务交给了苏格兰工程师乔治·福布斯。后者制造出的一套设备使用了3个特斯拉的交流发电机,每台的功率为110千瓦。

9、特斯拉在实验室制造出球形闪电。

关于这个传言可能是出自下面这个图片:



画面后面那个神秘人就是特斯拉,而前面这个目光专注的人是马克·吐温。

当然,显而易见的是,我们从照片中看到马克·吐温手中的东西,不就是个灯泡吗?

要知道,灯泡可是特斯拉的死敌——爱迪生发明的。所以,为了让这个图片看起来更加神秘,特斯拉的粉丝们杜撰出了球形闪电这个东西。

实际上,球形闪电这东西,即使是放在今天的实验室条件下,也是很难制造的,很难想像在毫无电子元件基础的那个年代,特斯拉凭借一己之力和微薄的财力能够制造出来,而且可以在手中自由把玩而不伤人。



科学超人是如何被“神棍化”的

作者:曹天元
原载于2011年《东方早报》


随着这两年尼古拉·特斯拉在国内突然走红,无论网络还是纸媒,正越来越多地出现这位发明家的名字。

然而,特斯拉到底是谁,其科学贡献究竟如何?这却是一个极有趣的问题。若有人在三年前问起,我大概会说,在国内,这是最被低估的科技界人物之一,应该更多地宣传他的事迹。但谁能料到,仅仅三年之后,特斯拉竟已咸鱼翻身,风头可谓一时无两。如今,至少在网络上,对其的评价早已是矫枉过正。按照目前的趋势下去,不用多久,这位出生于塞尔维亚的发明家便要从“国内最被低估”变成“国内最被高估”的科学形象了,而且大概“没有之一”。这不免叫人有些哭笑不得。

当然,必须承认,即使在今天,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特斯拉仍然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比起家喻户晓的发明大王爱迪生,特斯拉作为那个时代的另一位伟大发明家,其名气显然还是要远远逊于前者。很少有人知道,两人之间曾经进行过一场“电流大战”,而最终特斯拉的交流电战胜了爱迪生的直流电,成了如今电力供应的主流方式。除此之外,特斯拉还在无线电、X射线、遥控机械等领域都有过不小的成就,是电气工程历史上一位堪称伟大的人物。为了表彰特斯拉在电磁领域的成就,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宣布把他的名字作为磁感应强度的基本单位(T)。

但另一方面,关于特斯拉的种种神奇故事也开始流传得越来越广,越来越玄。由于这位发明家的生平极富传奇,而他的一些设想确实天马行空,又笼罩着许多神秘的色彩,再加上各种媒体和一些传记作者的胡乱吹嘘,种种因素合在一起,便使得特斯拉成了各种科幻小说、传奇漫画、悬疑电影最喜爱的题材。1995年,一位英国作家在其小说《致命魔术》中提到了特斯拉,描写其发明的机器能把一位魔术师复制成两个人,从而完成“瞬移”的魔术。2006年,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将其翻拍为同名电影,上映后取得了很高的评价,至今仍排在IMDB网站上的前一百位之中。

这些“神话”若仅仅是娱乐起见,其实也无伤大雅。但不可避免的是,随着特斯拉名气的提升,各种现代巫师、阴谋论者、伪科学家、外星人爱好者、东方神秘主义大师、特异功能分子等也都随之纷纷而来,人人都想将特斯拉作为宣传工具,这就使得其本来面目被搅得更加乱七八糟,几乎无从辨识了。

2007年,一位俄国自由作家兼编导维塔利·普拉夫迪夫切夫拍摄了一部“纪录片”,片名叫《特斯拉:世界之王》。这部影片的内容可谓以上旁门左道学说之集大成者,其中心思想是:特斯拉有神奇的特异功能,不但能“内视”,还能预见未来。他发现宇宙是个“智能的有机生命体”,当与其中某个平行宇宙发生“共振”的时候,就能接收到其中“信息库”的信息。由此,他发明了各种先进的武器,如遥控鱼雷、悬浮飞碟、导航飞弹、星球防御系统等等,因为这些武器的威力太过强大,一旦拥有后根本就“打不起来”,于是他想将其卖给美、英、德、苏各国,从根本上“消除战争”。其中,最神奇的一种武器是所谓的“死光”,当特斯拉将他的装置开动进行实验时,竟导致了半个地球之外的毁灭,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通古斯大爆炸”。这一发明的先进程度,直到今天我们都望尘莫及,但可惜因为FBI在其死后抄走了他的许多手稿资料,个中详情我们如今已经无法知晓……

凭良心说,普氏的想像力也算是相当丰富,但只要稍具科学头脑的人就该明白,这究竟是什么类型的片子。再看看此人其他作品,其中包括《第三帝国的飞碟》(内容一望可知)、《三大洋之谜》(讲述海底鬼怪的故事)、《月球秘密区》(讲述阿波罗登月后发现外星人的故事),等等。而拍完《特斯拉》一片后,去年此人又就该题材拍了一部姊妹篇《通古斯入侵一百年》,其中说法却又变成了特斯拉拯救地球。至于今年,这位普大叔又隆重推出新作,叫做《小心镜子》,讲述的则是从镜子中看到过去未来多个世界的事情……

不问可知,此人显然对特异功能、外星生命、历史之谜、阴谋论等话题特别感兴趣。放在国内,估计也就是个《奥秘》、《飞碟探索》杂志的忠实读者,若放到欧美专攻写作,说不定倒能像丹尼肯、汉考克之流一样,写出几本《众神之车》、《上帝的指纹》来,做个“另类科学读物”的畅销作家,也不算屈才。

估计这位大叔本来也就是自娱自乐一番,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其作品于2007年在俄罗斯电视上放映后,很快被人翻译并放到了视频网站上,结果不知被央视的哪位编导瞧见了,而且想必对其中的“历史真相”颇有“恍然大悟”之感。结果这位编导一拍脑袋,便决定将其原封不动地编译过来,放到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如此一来,这部“巨作”竟然就此走出俄罗斯的国门,堂而皇之地在央视十套上演了。这便是2009年6月《人物》栏目播出的两集纪录片《科学超人尼古拉·特斯拉》(因为原片不够长,为凑够上下两集的时间,编导还在其中插入了不少由PBS制作的另一个特斯拉纪录片,不过篇幅仅占30%左右)。



几乎可以肯定,如今国内的“特斯拉热”,至少有80%都要归功于这部荒诞不经的“纪录片”。以其播放时间2009年6月为分水岭,在此之前,“特斯拉”作为关键词,在百度指数图上数据几乎全部为零,而之后,则顿时成为关注热点,搜索率节节攀升。同样,在此之前,百度特斯拉贴吧帖子不到十个,如今已经快要接近两千个。而在所有包含“特斯拉”字样的四万多个贴吧帖子中,至少有90%是在这个时间之后出现的。

此片播出后不久,2009年7月10日,正逢特斯拉生日,Google应景地将其主页改成了特斯拉线圈和闪电的样子,这也多少助长了一些特斯拉的人气。但毫无疑问,很大程度上,正是央视的这个纪录片,使特斯拉突然从默默无闻变成了许多中国人的“偶像”。此片内容之离奇,几乎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恐怕也正因如此,它才受到如此巨大的关注吧?

想想也是,任何人如果打开堂堂的央视科教频道,听见“专家”信誓旦旦地宣称学界已经公认,一个人可以“进入其他的空间和时代旅行”、“可以运用脑力改变数千公里外水的物理性质”、“大脑能改变电子的行为”、“宇宙空间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数据库”、“每个电磁粒子都是带有智能的生命”的时候,有谁会不惊讶呢?再好奇地看下去,原来特斯拉还能随意地制造球形闪电,能够制造地震,甚至把地球劈成两半。他还预言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准确预言了一战和二战的时间,制造了通古斯大爆炸……不难理解,为何从那时起,特斯拉突然变成了许多人崇拜的“大神”和“教主”,他不但被神化,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被“神棍化”了。

其实,同样是“揭秘”,相比丹尼肯等人的“严肃认真”,这位普大叔的创作态度真是远远不如。前者在论证远古外星人、史前文明之类命题时,虽然联想不免丰富、逻辑不免松垮,但不管怎么样,好歹基本论据是真实存在、大致靠谱的(误信、轻信者另说)。至少能做到在“公认的事实”上努力自圆其说。而普大叔的系列作品最让人丧气的地方,就在于他压根不肯费心研究一下史实,除了照抄就是生编。实际上,所谓“特斯拉引爆通古斯”的想法,本来是一个叫做奥利弗·尼克尔森的人提出的,是一篇纯假设性的文章。很容易发现,普大叔只是从此文中简单地抄了一些数据和概念(还抄了一幅图),再让那些“专家”们在片中照稿读出。而在原作者没有写到的地方,普大叔为了宣扬自己的观点,就不惜凭空生造历史事实,信口胡吹。

在《特斯拉》一片中,这种“伪证据”随处可见。比如他说奥本海默曾秘密造访苏联两个月,并下榻于贝利亚的别墅,而这一轰动新闻不久前已被“公之于众”,这纯粹属于睁眼说瞎话。任何人只要稍微查证一下,就能轻易戳穿。连这种破绽百出的谎都敢随便乱编,其水平和态度可见一斑。

然而,尼古拉·特斯拉正是凭借这样一部片子,在国内“翻身崛起”的,这也不知是他的幸运还是悲哀。自那时起,近两年来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了无数吹捧特斯拉的文章,内容无所不用其极。看来“重新认识特斯拉”倒真的成为当务之急了。

可惜的是,从科技角度来说,至今还没有人写出非常好的特斯拉传记。虽然到今天为止,关于特斯拉的传记已经出版了不下二十种(仅就英文而言,而这个数量已经远远地超出大部分著名科学家了),但其中大部分在科学、专利、技术方面都是存在描述缺陷的。要想了解一些具体的争议,如今最好的办法还是只能查论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对那些想要了解特斯拉真实生平的读者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可能还是玛格丽特·切尼的《被埋没的天才》一书。虽然不免有些过时,但在众多英语特斯拉传记中,这仍然算是比较有名的一本,而后来PBS的纪录片《闪电的主人》主要也是根据作者的另一本著作来拍摄的。1985年,科学普及出版社曾经出版过这本传记,而去年,随着特斯拉的走红,重庆出版社又再次出版了这本书。

切尼版传记的优点,在于她运用大量的资料,在记叙特斯拉生平的同时,也详尽地展现了那个年代社交场合上的一举一动,描绘了他与当时周围许多重要人物的关系,并突出了社会风貌,整本书主要都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然而,这同时也成了它突出的缺点:因为作者对物理和工程方面懂得不是很深入(尤其是那个年代的物理与工程),因此从科学角度上的叙述就比较欠缺。在她的笔下,特斯拉似乎就是一位只要坐在实验室中,灵感就会凭空源源不断而来的天才人物,而对其科学思想轨迹的发展、实验的设计思路等等几乎毫无涉及,甚至在一些实验和物理史的描述上存在着诸多基本错误。在这点上,不但各种书评,甚至连旧版的翻译者也已经注意到了(在前言中有提及)。

另外,考虑到时下的不良风气,我在这里还要补充的是,因为作者的重点并不在于科学方面,而在于突出传主的个人天才形象(作者似乎在感情上比较偏向特斯拉),这使得她往往对于特斯拉的某些成就略有夸大。典型的例子就是,她很容易就牵强地把某个原始概念硬说成是后来的“某某之父”,或“开创了某某”,这和如今吹捧特斯拉的手法如出一辙(比如央视的“纪录片”仅仅因为特斯拉提出过要实现全球通讯,就把他吹成是“互联网的先驱”)。但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什么有意义的说法,至少本人很难认同特斯拉是什么低温工程或者自动化的“创始人之一”。

其次,作者在涉及理论和专利的优先权之争时,很少对其中的概念做出清楚、严格的定义,而这一点往往是最重要的。如果要想更好地理解“无线电之争”等问题,光凭作者书中的描述是无法弄清其中实质的。

最后,这位作者不知是否受到特斯拉的影响,还时常有一些神秘主义的倾向。任何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读者,如果读到“……现代电气工程界认为,特斯拉的超灵敏真空管可以……探测……其他所谓超自然现象,包括通常称为鬼魂的生命体”(第九章)这样的句子时,恐怕都会惊出一身冷汗的。至少,本人确实不知道到底哪个国家的“电气工程界”曾经认可过,说真空管可以探测到所谓“鬼魂”的存在。读者也应该时时留意这一点。

不过有趣的是,这个新版封面上对特斯拉的介绍,几乎都是从央视“纪录片”中原封抄来的可笑资料。而在对译者的介绍中,又一再强调其人曾在某个冥想中心学习过“声与光的冥想”,并获导师“灌顶”,实在不知用意何处。或许该书所面向的读者,其实就是冲着这些内容而来的吧?如果这样,那也只能无奈了。

另外,去年法律出版社也翻译出版了特斯拉生前的一些信件,即《被世界遗忘的天才:特斯拉回忆录》。虽然不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但读者或许也可以从特斯拉本人的文字中一窥其内心世界。顺便说一句,这本书封面上对特斯拉的介绍,同样受到了央视“纪录片”的影响。

将来也许还会出版更多的特斯拉传记,我个人建议翻译一下Seifer的Wizard:The Life and Times of Nicola Tesla。这本书运用的材料更多更新,也可以澄清许多关于FBI“抄没文件”的传言。不过作者主要还是从特斯拉的心理发展方面去描述的,而在技术描写方面仍旧有所欠缺。或许将来会有人写出一本更好的特斯拉传,为这位发明家在纯粹的科技史上寻找一个更好的定位。



不入世的天才:尼古拉·特斯拉

作者:李一峰


位于美加边境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在美国那边有一个雕像,上面刻着“尼古拉·特斯拉”的名字。如果你从来没听说过,不用担心,全世界除了南斯拉夫,知道他的人并不多。

我也是前几年朋友送我一本叫《被埋没的天才》的书,才第一次听说这个人。确切地说,是第二次。中学学过物理的同学也许还记得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正是特斯拉。

世界上第一个水电发电站就是特斯拉在尼亚加拉瀑布设计完成的。另外,你可能已经猜到,他是南斯拉夫人。南斯拉夫国际机场都是以他命名的。

那特斯拉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成就?听上去像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但为何中外教科书上都从未提起过他呢?

把时间退回到2009年7月10号。谷歌首页的涂鸦是以纪念特斯拉为主题,这天刚好是特斯拉生日。那天之后,搜索特斯拉的人数开始有上涨趋势。

话说,谷歌创始人怎么突然想到要纪念默默无闻的特斯拉呢?有什么目的?

后来特斯拉真正火起来,是因为漫画网站Oatmeal的作者发表了一组名为《为什么说尼古拉·特斯拉是极品技术宅》的漫画。漫画作者把特斯拉和爱迪生做了对比,把特斯拉捧成了神,把爱迪生贬成了另一个极端。

虽然漫画内容有点偏激,但还是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造神运动算是取得了初步成功。

从漫画不难看出,特斯拉是爱迪生一生的敌人。要知道,教科书是把爱迪生当作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示人的,其中最有名的要属发明电灯泡了。

差距太大的两个人也许可以成为朋友,但永远无法成为敌人。作为爱迪生一生的敌人,不知是他的荣幸还是不幸。

马斯克是乔布斯去世之后,科技界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马斯克从来桀骜不驯,不把和任何人放在眼里,却将自己创建的电动车公司,以他的名字来命名。马斯克是否已经认可特斯拉是电力领域最重要的人物呢?

特斯拉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

特斯拉身高两米,长得英俊,文质彬彬,很有教养,穿着考究。他热情好客,懂八种语言,在音乐和诗歌上都有很深造诣。他语言,诗歌和辩论方面的才能吸引了很多女性,然而他本人却不擅长跟女人打交道。他终身未婚,和他一样终身未婚的还有牛顿。

特斯拉曾经为爱迪生打工,汽车大王福特也曾经为爱迪生打工。当年特斯拉去美国投靠爱迪生,拿着这样一封推荐信:“我认识两个伟大的人,其中一个是你,另一个就是这位年轻人!”

作为一个新移民,特斯拉利用尽量挤出的零星时间,学习历史,文学,以及美国风俗,享受着新友情。他的英语说得不错,甚至听得懂美式幽默。现在我们很多留学生都做不到这一点,把自己局限于华人圈子,融不进主流社会。这一点上特斯拉的经历值得我们学习。

特斯拉有什么样的成就?有人说特斯拉是唯一堪比达芬奇,超越爱因斯坦的科学家。

说到他最重要的成就,就不得不提那场轰轰烈烈的电流之争。他是那场战争的最终胜利者。事实上,如果他没有主动放弃交流电的专利权,他将毫无疑问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现在我们都知道,交流电已成为了电力输送的标准,但那个时代并非如此。爱迪生所代表的通用电气支持直流电,特斯拉所代表的西屋电气支持交流电。为了诋毁特斯拉,打压交流电,爱迪生不惜做出了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比如为了证明交流电的危害,电死猫猫狗狗。又比如发明了电椅。

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上,关于直流电和交流电的“电流大战”达到了高潮。直流电一方是“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和新组建的通用电气公司,交流电一方是初露头角的塞尔维亚移民科学家特斯拉和实力强大的威斯汀豪斯公司(即西屋电气的前身)。

那场世博会照明权的争夺异常激烈,通用公司狠心将报价从最初每盏灯18.49美元一直降到5.95美元,导致整体报价总额从170万美元下降到不足45万美元,这或许已经到了爱迪生的底线,此后他便再不让步。

而另一方的威斯汀豪斯公司则孤注一掷,断然以低于40万美元的报价赢得了世博会的照明权。合同于1892年5月23日正式签订,也就是从这一天起,直流电结束了一家独大的历史。

芝加哥世博会的作用不仅仅在于造就了一家新的交流公司,而在于从此改变了美国工业发展的道路,直流电在全美的霸主地位从此一去不复返,随即,交流电开始了对全球长达百年的统治。是特斯拉,把人类带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特斯拉还有什么成就?太多了。无线电、雷达、X射线的发明发现都与特斯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好多远远超前于时代的发明与构想。这么厉害的一个人物,但为何被世界所忘记呢?

一个人是否妇孺皆知,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人本身的贡献,二是他的贡献是否与日常生活有直接关联。爱迪生发明了灯泡,大家日常都用;特斯拉的主要贡献是交流输电,属于工业界的范畴,是普通百姓根本不关心的问题。

又比如提到大名鼎鼎的IBM,大家第一个也是唯一能想到的也许只是它的个人电脑产品,而它的核心业务是提供企业级的产品与服务。普通百姓根本就不跟企业级的东西直接打交道,自然也不去关心它。

另外,一个人是否会被世界所熟知,与他在贡献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有很大关系。同为苹果创始人,知道沃兹的人远不如知道乔布斯的人。具有技术属性的人总归不如具有商业属性的人。爱迪生讨厌特斯拉书呆子气,懂理论,富有教养,一如乔布斯讨厌沃兹。

最后,特斯拉的默默无闻与一些政治,军事和商业因素也密不可分。爱迪生虽然知道交流电是趋势,但舍不得割弃直流电,因为他已经拥有很多不愿意抛弃的东西,而且还手握一些优势。诺基亚和黑莓这两家红极一时的公司也曾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

由于巨大利益驱使和对资本家利益的维护,爱迪生做了他该做的事情,就是打压企图跟自己分享利益甚至颠覆取代自己的特斯拉。

现在马斯克的特斯拉公司会对传统石油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就像当初特斯拉的交流电对爱迪生的直流电产生巨大的冲击一样。这种革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马斯克本人也意识到了,于是给公司取名特斯拉。

除了爱迪生,金融寡头摩根也积极地打压特斯拉。摩根曾经支持特斯拉建设沃登克里弗塔,但他只是希望特斯拉将这座塔建成以让他进行无线电通讯而已,他看中的是商机,不是科学。意大利人马可尼抢先做到了跨大西洋无线电通讯,无线电的专利也被错判给马可尼,这使得摩根很生气,他停止了对特斯拉的资助,使沃登克里弗塔只建成了一半就成了烂尾楼,同时使特斯拉负债累累,成为当时媒体嘲弄的对象。

但摩根仍不满足,他利用自己在政经界的巨大影响力,让美国所有课本都删除了特斯拉的名字和事迹,这一举动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最后连美国政府也对特斯拉直接打压。特斯拉晚年参与了秘密武器的研究而被加密,这里不详述了。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在谷歌首页纪念特斯拉,是为了警醒自己和人们,要学爱迪生而不是特斯拉。一个只懂得发明,而不懂得保护自己产权的人,注定会穷苦潦倒;一个只懂得验证某个点子,而不懂得把这个点子商业化从而造福人类的人,终将被世界所遗忘。就比如人们都知道乔布斯,却很少人听过沃兹的名字。

这本是很公平的结果。没有乔布斯,仅仅依靠极客和发明家沃兹,我们现在能使用廉价的个人电脑吗?福特虽然没有发明汽车,但是如果没有他把生产流水线引入,使汽车平民化,我们普通老百姓出行还会这么方便吗?

我们现在熟知的很多东西,也不是爱迪生自己发明的,他只是凭借自己的商业头脑把这些东西带入了千家万户,让文明的脚步加快了。乔布斯的偶像是爱迪生和福特,两者的主要属性都是商人和企业家,都是被世界铭记的人,这难道是巧合?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