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你如何处理工作中的挣扎和困惑?

你如何处理工作中的挣扎和困惑?

你如何处理工作中的挣扎和困惑?
https://mp.weixin.qq.com/s/AxrXqX8uguWlaWAlo5WWDA

你如何处理工作中的挣扎和困惑?| 三位职场基督徒的经验分享(一)
原创 2018-04-27 多人 橡树文字工作室

橡树出版之【职场经验分享现场】
编者按

oaktreepublishing
“五一国际劳动节”小假期,我们恰好可以暂停手中的工作,跳出工作圈来安静思考工作这件事。这是橡树文字工作室围绕提摩太·凯勒牧师《工作的意义》一书,组织的一次分享会,与会嘉宾与观众畅所欲言,碰撞出无数精彩的火花。今天,趁着“劳动节”,我们特别推出关于工作探讨的系列专辑,此为首篇。

关于《工作的意义》及作者:凯勒是美国的一位神学家、护教学家,还是纽约救赎主长老教会的牧师,他的著作《为何是他》,《一掷千金的上帝》都荣登过《纽约时报》畅销书的排行榜,其他的书包括《婚姻的意义》,《诸神的面具》,《慷慨的正义》,还有橡树正在编辑的《城市之光》、《祷告:从义务到惊喜》和《走过苦难》。他今年7月1日就要正式离开救赎主长老教会,不再担任主任牧师的职分,由三个年轻人接替他的工作。凯勒生于1950年,是戈登的道硕,威敏的牧养学博士。他的三个儿子和妻子都在纽约救赎主长老教会,其中一个儿子会接手他的一个堂点。


主持人

我们现在请嘉宾们简述一下对这本书的综合感受。

利未:我先抛个砖出来,对凯勒的关注我几年前就开始了,最早读他的《工作的意义》还是英文版,包括《婚姻的意义》,因为刚好参加过植堂训练,用的大部分资料是凯勒他们机构的材料。

一直以来,我觉得他给我的印象就是很难得的一位改革宗的牧者,有那么宽广的视野和那么强的综合能力。凯勒说他自己没有发明任何新的东西,他所传讲的其实就是一直以来那个古老的福音。这一点我想当代很少有神学家或牧者像他做得这么出色,就是把古老的福音在这个时代传讲得如此出色,吸引众多的慕道友愿意去教会。

我看过他在Google 公司的几次讲座,他在Google介绍了一些他写的书,有一个Topic,大概1个小时的时间,吸引到很多Google的工程师听课和讨论。

我本身也拜访过两次他们的教会,参加过他们教会的主日崇拜。给我很深印象的是,在纽约这个非常世俗化的城市里面,他们教会好像挺另类的,能够吸引到那么多的年轻人、有识之士,非常多的专业人士愿意来到他们教会。






这是我对作者的一个印象,所以当我去读《工作的意义》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抱着很大期待的。《婚姻的意义》这本书在座应该不少人读过,他的角度跟你以前读的任何的讲婚姻辅导的书全都不一样,因为他把任何事情都连于基督,连于基督的十字架,连于耶稣基督所传讲的亘古不变的福音。这是一个非常崭新的视角,但却是一个让你感觉非常合适的视角,同时带给你一个全新的对于婚姻的理解,对于苦难的理解,对于在婚姻当中出现冲突,出现问题的理解,以及对婚姻存有荣耀的盼望的理解。

同样,他以福音神学来构建关于工作的看法和见解,他把工作放在一个架构里面,这本书里有非常典型的“三点论”。这其实跟他一贯的讲道类似,他讲道就常讲三点,有一次他说“你们今天可能要大跌眼镜,因为今天我要讲第四点。”

这三个部分你恰好能看到整个救赎历史的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从创造的角度,他追溯工作的源头。工作的起源究竟是什么?工作意味着什么?工作的尊严是什么?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从本体的角度,从起源的角度来论述。

第二个阶段,他讲到堕落后的世界,在一个堕落后的世界里面,工作的咒诅是怎么回事?在工作中的叹息是怎么回事?工作中的这些偶像是怎么回事?在工作中有那么多的眼泪和叹息又是怎么回事?他让我们把它放到救赎历史的视角去看,你会发现工作不是简单的事情,而是从一个崭新的视角,透过上帝的眼光,透过历史的眼光,透过圣经的眼光,透过基督的眼光来看待。

他很自然地带出了第三个部分,在福音中的盼望。既然如此,工作原来是那样的神圣,那样的尊贵,那样的美好,但是堕落之后却带出了那么多的问题,那么多的咒诅也好,痛苦也好,眼泪也好,挣扎也好。透过耶稣基督的福音,透过他所成就的救赎,他不止是影响到我们将来的生命,他更是影响到今天,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透过这个,我们生活中最精华的部分其实是在工作上,职场上,大部分的时间其实是耗费在这里。

透过这个,我们重新来看一个在基督里,在福音中被更新的人,他如何在不同的行业中,透过福音带出祝福,他甚至举了很多具体的例子,或者说让我们在过程中重新体会到工作的美好。另一方面,哪怕是在不太容易的处境下,因为那个张力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始终是在这样的张力的情况下,依然是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荣耀的盼望。他其实是用一个比较典型的方式来论述这本书。

我也知道他本身大部分的书应该都是他的讲道稿,他后面有一个编辑团队,把他的这些系列讲道稿编成书。他每次讲道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讲一个系列,而他的编辑团队也做得非常好。


主持人

谢谢利未,他抓住了三点论:创造,堕落,救赎。凯勒是在这样的脉络中讲工作。

马浩宇:关注凯勒的时间比较长了,对于如何将职场和信仰结合的话题,我也是“久病成医”,因为我对于职场的事一直特别较劲。我一直是在职场,在信主之后,职场的挑战和信仰的张力比较大,也比较挣扎。

刚信主的时候,因为要换工作,就去问我们的牧师。我说:“我有A工作机会,B工作机会,C工作机会,我很迷茫,不知道该去哪里?”那是很多年前,他说:“我也不知道你该去哪里,改变人类灵魂是最高尚、最有意义的,你应该去做这方面的事”。他的意思就是做传道人,他的回答一下子就上升到特别高的地方,没有直接解答我的问题,当然他的回答现在看上去也没错,非常好。但当时我很郁闷,因为没有解决我现实中的问题。

我想有很多人跟我有同样的挣扎和困惑,后来我自己去探索。那是十几年前,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书,在网上也搜不到相关的东西。后来参与了一些职场团契的服侍,就是一些工商团契,职场团契,有很多企业家和职场专业人士,我在中间做一些策划、组织和外联的工作,举办一些大型的论坛。在这过程中,我就去学习一些跟职场相关的东西,但也发现很多有害的成功神学的东西,和一些不符合《圣经》价值观的内容,直到凯勒这本书出现了,我就感觉好像终于见到了一个光。 读他的书觉得特别好,既能往上触摸到信仰神学的根基,也能往下,就是接地气。凯勒牧师和他的教会在具体和微观的方面,也帮助职场的人,比如帮助他们找到呼召,让他们在职场中做得更好。

看他的书的时候,我一直对照我们中国的情况。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和纽约的情况非常相似,充满欲望、竞争和机会。凯勒其实不是一个企业家,严格地说他不是一个纯职场人,他没有在企业里干过或做过商业管理,他是一个学者型的牧者。你看他的讲道,就是温文尔雅的那种,不像有些人激情澎湃,特别有感召力。他就是那种文人,他一个文人到了曼哈顿这种物欲横流世俗化非常严重的地方,慢慢做了一个五千人的教会,现在他也在扶持和帮助全世界有200多个教会在城市植堂。


凯勒书目
《为何是他》
一本围绕信仰解疑答惑的书。
《慷慨的正义》
一本教导基督徒行公义的书。
《诸神的面具》
一本帮助基督徒破碎偶像的书。


他为什么能在曼哈顿成功地牧会并且积极地影响了这个城市?他肯定是做对了什么。我也在研究,大都市的人肯定是非常难牧养的,就我们现在的教会来看,也是职场上的人是非常难牧养的,因为职场的信徒遭受着各个方面非常大的压力。我今天上午在宋庄,宋庄一位牧者告诉我教会里的艺术家特别难牧养,那些艺术家很有个性。而凯勒牧师,他不是职场领域的人,怎么能够把职场人牧养得井井有条?他肯定是做对了一些事情。当然肯定有很多的因素,比如有真理的教导,教会的治理,都非常好。我注意到其中一个因素,那就是对于职场上的人,凯勒知道怎么去牧养他们,知道怎么能帮助他们去面对职场上的一些问题。

例如,他教会里也有好多艺术家,除了艺术家,还有那些曼哈顿搞金融的,投资的,做IT和互联网的,还有新进入职场大学刚毕业的,还有些华人的弟兄姐妹在纽约上大学,亚裔特别多。他们都能在那里迅速地找到归属感,我觉得凯勒很大胆地做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也值得我们的牧者去学习和研究。

我举个例子,比如他做的那个团契,有点类似于企业家团契。他会帮助一些企业家,例如,里面有几个人正在创业,正在经历创业的痛苦,团契里的人会互相扶持,大家坐在一起讨论。不论在美国还是中国,创业的热情和浪潮都席卷着大量年轻人和职场人士,而我们的一些牧者比较避讳谈创业,或者不知该如何以成熟和全备的福音思想来应对这些话题。

但凯勒的团队不避讳这个,他们并不是去迎合创业者,而是迎头而上去回应这个时代的脉动,鼓励会众在福音的框架和呼召中思考你的创业,不要去盲目的创业,不要仅仅为了赚钱和成功去创业等等。他们也会提供实际的帮助,比如请一些有神学装备、又经营过企业的高管,去跟要创业的人协谈,辅导他们,帮助他们。比如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文化,如何更好地体现信仰的价值观,如何更好地服务这个城市或改变社区等。他们做了很多这方面的事情。在书中,我们只是看到他抽离出来的一些框架性的东西,但其实里面有很多的细节,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和很棒的创意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有机会的话,我们还是应该好好去实际看看,感受一下。


主持人

我回应马弟兄提到的一点,他说凯勒一定是哪一点做得特别好,才导致他一方面讲古老的福音,另一方面在纽约这么物质化的各方面人很杂的一个环境中能够吸引那么多人来教会聚会。我个人的感觉是他把古老的福音处境化地运用到纽约的环境,这方面做得特别的好。

你刚才提到的第二作者阿尔斯多夫,也在序言中提到,他去凯勒的教会就感受到和他去别的教会不一样。

刘光宇:这本书的名字橡树把它翻译成《工作的意义》,这不是英文书名的直译。我觉得中文书名还是起得很准的。这里的工作不是广义上的,广义上来说,在家里带孩子也是工作,这本书里讲的更多是职场的工作。

我是1998年开始工作,2002年生了孩子,在怀孕4个月的时候,我认为从上帝那里得到一个“感动”,就是不要工作,要做全职主妇,然后再生一个孩子。现在我们家儿子已经15岁了,过去十几年,我就一直为这两件事和我先生在“摔跤”。

从狭义的工作来说,我一直以来的观念是认为,已婚女性的第一个呼召和身份应该是妻子和母亲,因此她不应该在职场工作。我至今仍然认为职场对女性来说是格外不容易的。但是跟我先生摔跤这么多年,其实我也是在跟上帝摔跤。如果神给我的呼召真的是在家里面做全职妈妈,而且教会里面那么多妈妈都可以做全职妈妈,那么多妈妈都可以有好几个孩子,我为什么不行?后来我意识到是上帝说不行。虽然我认为女性不应该在社会上工作,但是上帝就非要我在社会上工作。所以后来不再和我先生拔河了,因为我明白了他背后还有一只更大的手。

刚才利未弟兄总结得特别好,他特别提到一个张力。从我个人来说,我一直觉得有这个张力。我还特别翻译过一篇文章,讲圣经里面贤德的妇人应该怎样,首先就是要在家里敬重丈夫,照顾家庭等等。其实那篇文章主要是为我先生翻译的,翻译好了,让他看,结果他根本无动于衷,没有动摇他的观念。这个对我个人来说是个张力。

狭义的工作有什么意义,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给自己找了很多支持我的观点的论据,但是发现上帝已经告诉我:无论什么原因,我还是要你呆在职场里。我一开始觉得,对我个人而言,我不敢在教会里这样说,因为打击面太大可能会犯错误,但是我内心深处还是认为“敬虔的已婚姊妹不应该工作”。不过,这是过去式,现在不这样想了。我觉得这是我个人神学上的一个张力。

这本书开篇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们教会有一个妈妈灵修群,师母会定期带着大家读书,最近在读班扬的《天路历程》。《工作的意义》这本书是去年刚出版不久我们开始读的,当时有姊妹问我是怎么想的,我说我不愿读这本书,我就不想拿起来读。因为我的感觉是还能有什么新的吗?还有什么道理是我们不知道的吗?圣经里面关于工作的教导、工作的原则我觉得我都知道了,但是我还是这样,还能如何呢?我忘了什么原因让我拿起来读,一读就觉得真的是一本好书。于是就在妈妈群里分享了不少感想。

很难说这本书哪一点特别吸引我或说感动我。我读了两遍,最近要参加这个读书会,我就又读了一遍,我一般读书的时候都要把它划出来或者记一些笔记。我觉得这本书至少半年应该读一回,这本书属于每半年就应该读一回的经典。

总结来说,这本书从神学上解决了一直存在于我里面的那个张力。它开篇举了托尔金的那篇文章《尼格尔的叶子》为例。这个故事以前没有读过,读了之后感觉好激动。 读了这本书后,我搜到了描述这个故事的一幅画,一个人在画一棵树。这幅画以视觉的方式提醒我,我现在在做的可能是画一片小叶子,但它的意义在未来的天上。托尔金的这个故事,对我是很大的激励。


主持人

光宇的分享让我想到阿尔斯多夫在序言中提到他也想着被神呼召,做一些神圣的工作,甚至宣教士的工作,但是神没有把他带到第三世界,却把他带到了商界。后来神也使用他过去的经历,在救赎主教会负责这样的事工。他在职场上的经验,结合福音和信仰,可以帮助处在挣扎中的其他弟兄姐妹。
关于嘉宾
刘光宇:在出版社工作,做过两年编辑,此外就是一直做版权工作。有一个孩子,今年初二了。

马浩宇:主业是做咨询和企业顾问,就属于狗头军师吧,偏重于品牌传播和市场营销,之前在外企也做相关的工作。最近的副业就是业余时间做“爱筵”公众号,比较关注信仰、职场和生活的结合。我非常喜欢橡树出版的书,这本《工作的意义》我也仔细地看了一遍中英文版,所以,今天专门过来跟大家探讨一下咱们职场上的“那些事儿”。

利未:在做微读圣经APP的开发。曾经从事IT业,从1999年至今,一直在IT互联网领域。2012年本来要去读神学,然后回来牧会,因为一直兼职在牧养一个小型教会。但是因为神特别的带领,那一年没有读成神学,然后就开始做微读圣经事工。我越来越看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工领域,有很多的可能性,可以服务这个时代,服务众教会和弟兄姊妹。

TOP

https://mp.weixin.qq.com/s/Xn9kOuDLzWfaxeynPwCt5w
你该不该跳槽?该不该离开职场全时间服事?| 三位职场基督徒的经验分享(二)

原创 2018-04-28 橡树文字工作室 橡树文字工作室

橡树出版之【职场经验分享现场】
编者按

oaktreepublishing
“五一国际劳动节”小假期,我们恰好可以暂停手中的工作,跳出工作圈来安静思考工作这件事。这是橡树文字工作室围绕提摩太·凯勒牧师《工作的意义》一书,组织的一次分享会,与会嘉宾与观众畅所欲言,碰撞出无数精彩的火花。今天,趁着“劳动节”,我们特别推出关于工作探讨的系列专辑,此为第二篇。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一个正式的话题,先让嘉宾来分享如何看待工作。可以结合书的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自己工作中的一些感受,来谈下你如何看待工作。嘉宾之后,弟兄姊妹也可以谈一下感言或者提问。

利未:刚才说得比较概要,下面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来聊聊。我出生在一个基督徒的家庭,我父亲是我们老家农村的传道人。因为从小就在教会中成长,所以我很羡慕圣工,希望能成为一名牧师,认为在教会里面服侍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所以从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天,我就在想我什么时候可以全职。现在已经十七八年了,我还没有全职。可想而知,我中间有很多挣扎,我是做IT的,前几年做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事情没意思,还是在教会有意思。又过了几年,有段时间,我在一些知名外企工作,那是大家都羡慕的工作,钱多,活少,离家近。在外面出去的时候,大家很尊敬你,因为你是IT专家,大家都觉得你是大牛。可是我心里面没有办法得到满足。晚上回家后,我妻子知道我常常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所以我在思考:是不是只有做教会的事情的时候才会让我觉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只有拯救人的灵魂才是唯一有意义的事情?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看了很多的书,凯勒这本书因为是新出的,在它之前,看过一些别的讲工作的书,比如保罗·斯蒂文斯的书。他经历丰富,做过木匠,做过工厂,做过牧师,在神学院做过老师,教授灵修神学。我有一本台湾校园出的《上帝的企管学》,讲论世俗工作的意义,那本书给我蛮多启发的。当我读凯勒这本书的时候,他一下子给了我一个连贯的图画。斯蒂文斯的这本书比较多是灵修式的,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启发。凯勒的书会给你树立一个整全的,一致性的,跟我们的救赎连在一起的画面。






当我读凯勒这本书的时候,读到某些地方我都有想要站起来,跳起来,拍桌子的感觉。类似的观点在斯蒂文斯的书中也有提到过,但是没有像凯勒讲得这么清晰,追溯到本源的感觉。

当他讲到工作,上帝创造人的时候,那个工作其实和你其他的需求是一样的。它是一个一开始就有的请求,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咒诅之后才出现的,而是在人堕落之前就有的。然后他讲到上帝就一直工作,当我们说上帝是圣洁的,上帝是荣耀的,上帝是一直在做工的上帝,我们其实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在模仿上帝。上帝创造我们的时候,把他的形象放在我们里面,我们很自然地参与到上帝的创造之工里面。

他特别引用了马丁.路德,路德对凯勒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他经常引用路德。他引用路德说的:”你看邻村挤牛奶的姑娘的手,上帝透过她的手指来养活你。”背后的圣经根据是诗篇145:16,里面特别提到上帝养活所有人。那他如何养活呢?就是通过隔壁村挤牛奶女工的双手来养活你。诗篇127篇1节: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凯勒说,其实是上帝透过人来看守,人就在做上帝要他做的工作,他提到”上帝的面具”这个词语。在某个层面上,你是用这样的方式参与到上帝的护理之工,而且工作本身充满了尊严。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以前从来没想到这些。以前觉得只有跟灵魂相关的才有意义,你不会觉得股票交易有意义,你不会觉得卖菜有意义,它不会触及到人的灵魂,大部分的工作都不会直接触及到人的灵魂。或者说我要在工作中传福音才有意义,这是传统的观念。在教会里面有一种说法,所有的工作和职业都是你的第二职业,你的第一职业是传福音,你要透过职场传福音。作者序言里面特别提到这个,问题是传福音也不是我的恩赐,我不是一个擅长和人沟通的人,那我工作的意义在哪里呢?透过这本书的另一个作者,他的反思带出了很多人的困惑。

我觉得第一个部分是特别精彩的,凯勒从本体上讨论工作,提到上帝的属性,甚至提到工作是我们人被造的一部分,这部分跟我们对食物的需求,对性的需求,对所有的需求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工作,甚至可以说是我们人之为人那个本质的属性之一。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提升,看待工作的眼光完全不一样了。我这里讲得差不多了,我就讲让我最激动的部分吧,大家能够感受到我的激动。你看到这些,不只是被启发,而且是深深地被激励。


主持人

我在这里稍微插一句。我们的一位译者后来给我发信息说:“凯勒是不是把世俗工作抬得太高了?怎么读完之后觉得世俗工作那么有意义!那么神圣!”

马浩宇:顺着你刚刚讲的那个,那个姐妹觉得是不是太抬高世俗工作的意义了。其实一点不高,而是我们今天抬得根本不够高。今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搞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我就参与了一个整理这方面资料的一个活动,我发现从职场的角度,宗教改革500周年,不管是马丁.路德也好,加尔文也好,这些伟大的改教家,神学家,都把世俗工作的意义抬得非常高。原来天主教认为圣俗二分,在改教家那个时候已经把工作的意义往上抬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又下去了,特别是在国内,我们现在一谈起工作就很痛苦。

这本书谈到的工作和我过去理解的工作还是不一样,因为书中对工作的理解很属灵,工作也是敬拜,抬得非常属灵。这本书讲到你在工作中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地做一个领袖,或者说做传福音的大事,或者是一个很公益拯救地球的事情,你很可能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文员,但你就在你的岗位上做好就行了,甚至你都不需要可以传任何福音,就守在那个地方。

后来我发现在纽约生活成本非常高,有很多“纽漂”甚至可能比在中国生活更辛苦,因为一些在纽约工作的人是住在新泽西,开车15-30分钟到停车场,坐一个小时的火车到纽约,再坐30分钟到一个小时的地铁,才能到公司。纽约的房价跟北京一样,在美国是很昂贵的。凯勒教会有好多大学刚毕业的年青人,跟咱们“北漂”差不多,所以他们不可能去买房子,他们工作的流动性非常大。


凯勒书目
《为何是他》
一本围绕信仰解疑答惑的书。
《慷慨的正义》
一本教导基督徒行公义的书。
《诸神的面具》
一本帮助基督徒破碎偶像的书。


凯勒牧师在一次论坛上说:“我过去只知道如何让人们从工作的世界中脱离出来,进入到教会中来培训他们做教会的工作。但是如果你身处一个城市教会之中,你不能这样做,你必须帮助他们去把信仰实践到他们的工作中。”

凯勒牧师经常强调为主赢得城市的重要性,凯勒鼓励弟兄姐妹尽量不要离开工作岗位,尽量不要离开城市,通俗地说,就是“占领职场”。职场的特征就是换工作很频繁的,像我们教会的大学生团契,一到毕业或第二年换工作的时候,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哗”的一下全没了。凯勒说你尽量留在那个位置上,别撤,那个位置你撤了可能别人就占了,就是一个阵地。各行各业每个岗位最好都有基督徒在那里做光做盐。包括企业家和公司老板也是,不要觉得公司难做或压力大,就马上把公司关了或转行,想办法坚持在那里寻求上帝的旨意。

他这个观念给我一个很大的冲击,因为我们都是想着“逃离”。凯勒所倡导的工作,有点类似于一个桥头堡。做光做盐,盐要撒在肉上,浸润在其中,肉才不会腐烂。现在我身边有很多弟兄姐妹,大家可能觉得我在工作中压力很大,试探挺多的,就辞职吧,或者城市生活压力大,比如逃离北上广等,或者到教会全职服事等。而凯勒是反过来的,他不鼓励“逃离”,他鼓励“坚守”。除非因为特殊原因,比如身体原因,或者迫不得已的原因,否则的话,尽量坚守在那儿。除了我们刚才说的工作的意义外,这个意义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带来很多新的启发,值得我们关注。我们要守住工作这个阵地,为主赢得更多的灵魂。

当然,凯勒牧师的很多观点和做法也有争议,但他给我们提供了他的视角和很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当我们在学习凯勒和他团队的做法时,也要考虑在中国的处境下我们也该有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刘光宇:刚才利未弟兄谈到他读了之后那种兴奋的感觉,我也有类似体会。我也在想,那我读这本书之前都白干了吗?那些苦白受了吗?白挣扎?时间白浪费了?上帝为什么不让我们早15年读到这本书呢?我想,这些都是有意义的,神是在时间当中工作。我们并不是懂得一个道理,生命就改变了,有时候必须去经历,去熬,等你熬得差不多了上帝就点石成金了。这本书一来,一下就豁然开朗了,但是没有之前的积累就很难豁然开朗。

我也在想观念有多重要。圣经里也说人心怎样思量,为人就怎样。罗马书也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乃要心意更新而变化。一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我们可能马上就会去想我要怎么做一个好人,做什么好事,但是圣经中首先是讲到心意更新而变化,然后我们的生命自然地会改变。

这本书有很多的观念,我也举一个例子。之前我跟一个朋友在QQ上聊,我说:“你知道我现在理想是什么吗?”我说就是退休。她说:“阿姨,你知道我的理想是什么?”她说:“我小学时候的理想就是退休。”但是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就发现观念有多重要,神学有多重要。刚才利未弟兄从根源上讲了。我真的是以前不知道,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工作是我们的需要。我活着就要工作,就跟我们吃饭穿衣一样的。我退了休,还是要工作。这是对我观念的一个颠覆。

还有就是我意识到,其实提摩太·凯勒另外一本书我也特别喜欢,也是至少看了两遍。就是《诸神的面具》,讲到偶像的问题。这本书里也提到了那本书的一些观点。我看了这本书之后深深地觉得恐惧,他说人心是一座偶像的工厂。我发现我的偶像太多了,偶像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偶像,是一个组合。关于工作也是,我觉得我有很多的偶像,包括之前的全职家庭主妇,这个也是我的一个偶像;包括我们做神职工作,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偶像,“只有我做了这个工作,才能如何如何”,一旦有这种情节的时候,我们就要特别的小心。

看了这本书后,我再看工作,就觉得是横切面一样,上帝用工作把你的人生,把你的思想切了一刀,用工作来看一下你的全人是什么样。而且这是非常锋利的一把刀。可能我们躲在基督教的机构里,躲在教会里,躲在家庭里,有的时候对我来说就没有那么大的张力。但是用工作一切,马上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你的为人处世,你在教会是什么样,你在不信主的人面前是什么样,全部都显露出来了。


主持人

凯勒说过,工作可以暴露心中的偶像。下边我们有两个名额可以提问。

听众A:我提一个问题,刚才说尽量不要换工作,保证持守我们的阵地。我想提的问题是这样的:我现在的工作也是500强公司,之前也经历过一些基督徒的公司,然后再到这个500强公司,公司很好。我想提的是在看到这个工作和基督信仰不太符合时,我们还要去持守吗?我在公司也做了差不多5年,从职场上来说我觉得还是一个蛮稳定的状态,之所以来参加这个活动,是因为我正在考虑换工作。

因为觉得公司的文化和各方面,我还是不太适应。我是做销售,接触过很多公司,有些公司在各个部门都有基督徒团契。但是在我的公司,一个500强的公司,将近几万人的公司,全公司5000个销售,居然找不到超过一双手的基督徒。这也是我最困惑的问题,我不知该向谁去请教销售工作中的问题。

曾经我会比较关注于销售工作的个人能力,个人魅力,影响力,也关注一些顶级的销售,甚至我很佩服的人,但一次私下的沟通中,别人说在职场中做大生意犯大罪,小生意犯小罪。听到这个的时候,其实对我内心价值观是崩塌的。别人都知道销售很难,压力很大,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你在职场中表现出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他会认为你是有问题的。

之前在基督徒公司做过销售,有一些费用需要跟客户沟通,或是客户提出一些桌子底下的需求,基督徒公司的老总会说,我们可以考虑做还是不做。你到大型公司的话,老板会问你怎么确保生意会落到你的袋子里面?你怎么确保你的关系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好?最核心的一点是告诉他我们的利益,一些大的公司会有一些很标准的流程。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真的感受到文化不同,对我挑战很大,是不是要考虑换工作?


五一特别荐书



工作的意义
书中远非讲的是工作,而是透过工作这样一项人人离不开的事情讲生命。

马浩宇:我刚才讲的是工作不是不能换,但是别离开工作,就是不要脱离工作岗位。

但如果这个试探非常大的话,是可以离开的。因为这种张力无处不在,基本上中国大多数的基督徒都会面临这种张力,公司的价值观或公司某些业务的操守,执行方式都会和我们的信仰价值观有冲突。当然也要仔细明辨,有些不是价值观冲突,是别的方面的冲突,有些纯是价值观冲突。比如说行贿受贿,肯定是有冲突。每个人的处境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一刀切,马上就离开,把老板炒了。我们不能一刀切,要具体分析是什么情景。

有些情景是直接奔着你来,是让你直接去做这件事的,做销售这个业绩出不来的话就有可能要离开,你个人必须去买通别人或行贿,这肯定是不行的。

还有一种情景,我认识一个姐妹,在广告公司,广告行业有一些弄虚作假的小动作,她受不了,但是在整个的圈子里都是这样的。她就是一个做策略和创意的,后面那些她不参与。比如说老板让她提案的时候,某个网站的浏览量只有10万,一定要报给客户100万,她就明确地拒绝,她说如果要她弄假数据上去,她就不弄。她只做好她领域的事情,她这样做的时候,她老板反而特别尊敬她。她周日上午要聚会,不加班,她老板也理解接受了。她对信仰的理解和坚持让她的良心自由,所以,虽然那个公司有问题,但她并没有离开那家公司,在那个公司有很好的见证。

所以有时候也不能一刀切,但是这个工作让你犯罪得罪神,或你确实是良心上受不了的话,可以祷告后考虑离开。所有的压力要靠着神的恩典去面对,不是靠我们自己的蛮劲去应对这些。祷告,寻求神的带领,有时候一走了之很容易,但是忍辱负重地坚守是很难的。在不触及信仰底线的大条件下不要轻易换。你看《圣经》中很多伟人和先知的经历,都是鼓励我们在艰难的处境下靠神坚持,而不是轻易放弃。这时候,我们会发现神是信实的,祂的恩典真的是够我们用。


主持人

纽约有它的特殊环境,所以凯勒作为纽约的牧者需要把这古老的福音处境化,用在纽约这些人当中,包括职场上的,艺术领域的,音乐领域的这些弟兄姊妹的生命中。中国北京又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我们有很难抵挡的做假账的压力,该怎么做,需要我们读完这本书,自己去处境化,牧者也要做这方面的工作。

TOP

https://mp.weixin.qq.com/s/gykfjArdjkUVTcqcRdbQog
如何平衡工作与信仰?| 三位职场基督徒的经验分享(三)
原创 2018-04-30 橡树文字工作室 橡树文字工作室

橡树出版之【职场经验分享现场】
编者按

oaktreepublishing
“五一国际劳动节”小假期,我们恰好可以暂停手中的工作,跳出工作圈来安静思考工作这件事。这是橡树文字工作室围绕提摩太·凯勒牧师《工作的意义》一书,组织的一次分享会,与会嘉宾与观众畅所欲言,碰撞出无数精彩的火花。今天,趁着“劳动节”,我们特别推出关于工作探讨的系列专辑,此为第三篇。

主持人

我们进入下一个问题,如何把工作和信仰结合起来?

刘光宇:我认为结合得太紧密了,而且太痛苦。各个环节你要想结合都是可以结合的。比如,我在单位是中层,所以从关系来说,你要操练顺服领导;在部门管理上,特别是看了这本书之后,又需要考虑怎么样把信仰的教导带到工作当中。

工作也特别容易显明自己的罪,经常要为工作上的事情悔改。从与信仰的结合来说,工作是一个有很多机会操练这种结合的场所。工作是一面镜子,照出你的生命,你每天怎么工作的,每天怎么待人接物的。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我还有一点想分享。我之前还有一个张力,一方面,我认为我工作就是为了要传福音,但另一方面,我工作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挣钱。以前我设想过,我要是中了五千万或是一亿的彩票,我肯定就不工作了。但是现在如果中了彩票,我是不是还不工作呢?我非常的不肯定了,我很有可能还是会继续做现在的工作。

这本书里讲到,我们工作是不是只是为了传福音?我们同事中有信佛的,我怎么看待?有些同事的能力特别强,我发现我之前不太知道怎么跟他们相处,因为好像我特别肯定他们的话,就仿佛否认了主。我自己如果做得没有他们好呢,我也觉得不好。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认人家某些方面就是比你好,所以就很纠结。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在这方面我一下开阔了,我能够很真诚地欣赏他们,跟信佛的同事,我也能跟他谈福音,看到信佛的人发信仰的东西,我也不觉得难受。我的观念,被这本书里讲的普遍恩典的真理调和了。






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一方面有机会还是要传福音,但是另一方面我的工作也塑造我,也让我看见神的创造,也是神藉这个工作和工资来养活我。工作的意义不再是那种非黑即白的,而是很丰富。丰富到你不再想工作的意义,而是想我每天有什么意义,每一件事有什么意义,这个意义就足够我去想了。就好像荷叶上的一颗露珠就完全可以反射阳光了,你不用盯着太阳看了,那个标的物可能太大了。

又说回来了,这本书真是一本好书。



利未:我还是从自己观念上的转变来看,因为凯勒这本书是他神学的体现。如果将来《中心教会》出来了,那是他整个神学的一个根基性的观点。《中心教会Central Church》是他的教会论,那是非常好的一本书。里面提到几个基本的话题,关于城市的看法,关于文化的看法等。凯勒会说他引用了哪个作者,然后我去看他的书,在这个过程中,改变对这个城市的看法,像我是农村出来的,我很自然地厌恶城市,我渴望回到人少的地方,树比人多的地方,而不是人比树多的地方。有句玩笑话,上帝是更爱人呢,还是更爱树呢?当然是人,所以要更爱城市。当然这是玩笑。

在凯勒的关于城市的论述里,特别引用了耶利米书29章4节说:“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对一切被掳去的,就是我使他们从耶路撒冷被掳到巴比伦的人如此说:‘你们要盖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种田园,吃其中所产的;娶妻生儿女,为你们的儿子娶妻,使你们的女儿嫁人,生儿养女,在那里生养众多,不至减少。我所使你们被掳到的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著得平安。’”

这是一个令人非常惊讶的消息,透过先知耶利米告诉那些被掳的人,让他们不止被掳,而且要在那里扎根下来,要在那里买房子,生孩子,好好地工作,好好地为那个城求平安,祝福那个城市。这对当时的以色列人完全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消息,因为这些人是敌人,把他们掳去,怎么可以这样祷告这样求呢?

凯勒做了一个关联,某种程度上我们现在的处境跟这个很相似。我们在这样一个城市中,这个城市某种情况让我们处在被掳的状态。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张力是因此而生的。我们在一个堕落的城市,周围的人是堕落的,我们自己也是堕落的,罪深深影响了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方面。在这种处境下,我们该如何用积极的观点看城市呢?所以他引用了这段经文。

其实从创世纪一直到启示录都讲过城市,创世纪里面伊甸园是个花园,但是到了新耶路撒冷是个城市。伊甸园是个花园,到了最后的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是个花园城市,从一个花园到花园城市。最终上帝是要建造这样的城市。






很自然就带出他对末世的看法,这个对我冲击也是很大的。因为我从小的神学教导是我们要去天上的,他说:不,圣经里面说天要来到地上。我们得救不是要上天堂,是天要来到地上。新耶路撒冷要从天上降下来,天与地来联合,整个地要被更新,我们还在这地上。这个末世论的冲击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实践,我们如何来看今生,很多东西都要被火消化了。所以很自然就得出结论,既然火销化了,所有都归于无有。有更多的圣经学者说,那个消化其实是炼净更新,除去罪的影响。这样的话,就让我重新思考今生的意义,物质的意义。这些都非常影响我。

包括文化,没有堕落以前,上帝让人生养众多,要治理这地。这个治理管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文化使命。上帝希望人用这样的方式来参与到他的工作当中。这个治理不是说简单的工作,其实是涵盖了方方面面,包括了文化的概念。文化的观念是如此的积极,这些观念影响了我如何看工作。原来认为我工作的目的,无论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总是要让人信主,这种层面上你就会贬低非基督徒的工作,你就会贬低那些异教徒的工作。当然你会说他们也受了普遍恩典,但是从更深的层次上说,凯勒说福音让我们谦卑。这个谦卑就是让我们看见,哪怕是异教徒,哪怕是非基督徒,他们有一些地方是值得基督徒去学习的。虽然他们认识错了神,但是神竟然使用这些人也参与他伟大的创造护理工作中,他们身上有些东西也值得我们学习。上帝甚至透过非基督徒的手来让这个世界得以运转。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有个更加平衡的视角和更加谦卑的态度。凯勒一直说我们要谦卑地向城市里面的非基督徒学习。

另外一个观点提到说:我们在福音里面,福音让我们谦卑,自然而然带出的生命就是因为基督已经释放了我们,基督让我们不再做奴仆,当我们去服侍那些人的时候,我们不知不觉带着基督的生命,那是一个愿意向别人学习同时也是一个愿意付代价的生命,只有付代价的服侍和工作才能真正的得到人,才能影响人的生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命影响生命。

这个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也更新了我对工作的看法。让我意识到,工作除了我们通常说的救赎的层面,传福音的层面,背后还有一个更深的层面,就是参与上帝的创造护理之工,甚至最终的救赎就是整个宇宙都要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那是一个和好,非常整全的,方方面面的救赎。这样看的话,哪怕只是修理花园,只是扫街道,用这样的视角看的话,你会很感激环卫工人,因为他们参与到这样的事情里面,从心里面敬佩他们,而不会说“这些人不信主。”你会从心里面尊敬他们。因为上帝就这样用他们,虽然他们不见得是直接认识上帝,但是上帝透过他们的手参与到他的创造护理之工。

这个维度,这个视野打开后,在真理里面常常让我们得自由,让我们的心更加宽广地去看待别人。凯勒在纽约牧会,一周里面他会约10-20位的慕道友聊天,聊天的人里面有很多是同性恋,因为纽约是一个非常多元化,世俗化的城市。他起初创立教会的时候,第一批,第二批的慕道友很多都是在性上面非常不检点的,甚至是同性恋。如果说你是同性恋,就赶出教会,那就没有办法建立教会。他在那样的地方,这样的心态,让他能够尊敬那些观点和我们不一样,宗教信仰和我们不一样,很多事情的看法和我们不一样的专业人士,因为他看到了这些人虽然在某些方面可能是深深地得罪了神,但在某些方面神也继续地使用他们,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向他们学习的地方。所以凯勒经常号召他的会众说:你需要谦卑地向城市学习。





一般来说,教会的异象是大使命,我们如何传福音,如何建立基督的身体。凯勒教会的异象是他们要去服侍城市。他把这个放到了异象的层面。一般来说,教会就是建立基督的身体,大使命。他把服务城市作为教会的异象,这是非常少见的。

那一周我在他们教会,他在主日崇拜流程中间穿插了一个见证。他会让某个行业里的人士起来做见证,我那次听的见证是一位纽约地铁里的员工,他讲在那个系统里面他如何工作,把信仰和工作结合起来。他把想法,观点,神学变得非常具有实践性,在教会中推广,非常有活力,能够回应这个时代,并且能跟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对话,可以不贬低他们,也不认同他们。这是他经常用的,他一方面是不贬低他们,尊敬他们,因为你跟他也是一样的罪人,而且很可能你的罪比他表面上看见的罪还更深,骄傲,自义是更可怕的罪。所以你尊敬他们,同时也不是认同他们,而是某种程度上有一个福音创造出来的新的文化,反文化。

关于天国里面的新文化,他常常用的一个词就是“山上之城”。他在一篇讲道里提到“山上之城”,在古代的时候山上的城为什么是如此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在耶路撒冷,犹大地周围全是沙漠,那些人他们长途跋涉,看到远远的地方有灯光,就知道那个地方是个城。城就意味着安全,城市就意味着人很多,兴盛,繁荣。所以这样的一个异象就是成为一个城中之城,在这样一个看得见的城市里面有另外一个城是圣城,一个正在形成的圣城。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天国可以通过我们现在来建成,而是说我们正在过程当中。

这些观念性的,神学性的东西,潜移默化地、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你。如何来看工作,如何来看你同伴的工作,看非基督徒的工作,也影响到你和这些人合作的时候,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和心态。


马浩宇:如何把工作和信仰结合在一起,这个问题太大了。有些时候,我也会为一些企业家和职场人士做辅导,关注到了很多问题。综合下来,我会用如何来处理几个关系来引发大家思考。

有一次,我做了一个表格罗列职场的关系,结果弄出12个关系来,我发现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三个关系。

首先,如果把一个人放在中心,从横向的层面来看,在他周围有很多的人。如何处理职场中各种人和人的关系,按着《圣经》的教导去处理这种关系。比如说老板和下属的关系,下属跟老板的关系,同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和客户的关系,牵涉到很多关系。

其中,主人和管家的关系比较突出。比如,在上掌权者就是老板有时是不对的,除非是信仰上很严重的冲突,如果不是的话,那我就要顺服他。可能我心里不喜欢他不认同他,但是也要尊重和顺服他。作为管家,我们也要把主人的托付尽职尽忠做到最好。

其次,除了人之外,在职场上我们还要处理个人成就、金钱、物质等看得见的事物以及很多看不见的偶像的关系。其实这个也是凯勒牧师的擅长,他写的《诸神的面具》里面也说的很多了。比如像做主管的做领袖的,他们的偶像可能是权欲、金钱、能力、自我实现等,最可怕的就是面子、今生的骄傲等各种看不见的偶像。这是在职场里面我们要去面对和处理的。如果我们能驾驭好了,它们就不是偶像,会为我合理地所用。反过来,我们就有可能被偶像奴役和驾驭。

第三,有一条从下而上或从上而下的垂直主线,就是我们和上帝的关系。我是谁?我所有工作和努力的目的是为了取悦谁?我最终要荣耀谁?人类历史的主角是谁?如果我们个人和上帝的关系理顺了,那么别的关系也会迎刃而解,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不用刻意去想如何把信仰和工作结合,一切都很自然而然的发生。因为,信仰就是生活,生活中的每个层面都能自然流露出“我和上帝”关系所结出的果子。

最后,我今天重点想谈的是,在上述几种职场关系之外的另一个层面的关系。当我们谈信仰和职场工作结合的时候,不能脱离这个层面的关系。即职场和家庭以及个人梦想和激情的关系。传统上,我们经常是把职场跟家庭,跟个人的兴趣爱好,跟你的梦想和激情对立起来的,或者是把它们割裂开来的。好像如果我要追求职场成功就意味着必然牺牲家庭,如果我要去挣钱,就意味着我可能会把梦想和激情就扔了。可能我挣钱干的不一定是我热爱的事情,不一定是我享受的事情。如果一谈享受,似乎就是犯罪。所以,我们需要在“爱神、爱神所造的人和爱神所创造的美善”的整全的信仰基础上,来处理我们的工作、职场和生活的关系。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是说属世的圣徒如何在事奉上帝的同时也能够享受生活。开始我是被书的标题所吸引,后来我一看就被内容深深吸引了。作者和凯勒一样,肯定了工作和生活中的享受,如果这个工作你特别不享受的话,那是不可能持续的,上帝不太可能让你长期做一个你特别不享受难以接受的工作。咱们现在大多是忍受工作,很痛苦,这是不对的。尽管人堕落后,工作有着被咒诅的艰难和困苦的一面,但同时,我们是上帝按照祂的形象所造,我们身上依然折射着上帝的形象,我们依然可以效仿上帝“治理和工作”,我们真的要发现工作之美,工作的乐趣,去享受工作,带着激情和创造的快感去工作。当然,上帝有时候也会特殊呼召和带领我们做我们自己当时并不愿意或不享受的工作,那需要我们仔细地祷告和辨认,但事后我们都会知道主的美意。例如,上帝呼召约拿给尼尼微人传福音,最早约拿是拒绝和不愿意的。

人的一生几乎3/4的时间投入在工作上,家庭和生活千万不要和工作对立起来,一定要享受家庭和生活的乐趣。家庭和生活的饱满和幸福,反过来会促使我们职场的发展。要有一个平衡的观念,千万别只在工作里荣耀神,每天过得特别苦,特别累,生活也不平衡了。

这是我想补充的,当我们强调工作的时候,不要与对家庭和生活的享受对立。在凯勒的观念中,如果我们今天晚上不谈信仰,我们很放松地谈谈电影或话剧什么的,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把这一晚上荒废了,我们就过得不属灵,我们就没有价值。比如我太太用一整个下午做烘焙,为孩子烤了几个蛋糕,我以前就会觉得特别不属灵,好像没干什么有意义的事,浪费了那么多时间,谁说她烤蛋糕就不是分别为圣的?神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享受这一切的。

刚才利未说的,神的国是下来的,不是说我们就不食人间烟火了。例如在单位中,同事说我们去唱卡拉OK吧,或去吃自助餐吧,我说:对不起,我觉得这不属灵,我不去,我要禁食祷告。 我们需要活出一个整全的活泼的生命来,千万别在职场上活得不食人间烟火,活得特别奇怪。这是我要补充的,我们往往是在某个极端走得太多了,需要整全地结合起来。在职场上,别人也会注意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庭。如果家庭和生活搞得一团糟的话,在职场上再成功也没任何益处的。

TOP

https://mp.weixin.qq.com/s/qxXkamiYu509T33cbkG2Qw
如何在工作中传福音?| 三位职场基督徒的经验分享(四)
原创 2018-05-01 橡树文字工作室 橡树文字工作室


橡树出版之【职场经验分享现场】
编者按

oaktreepublishing
“五一国际劳动节”小假期,我们恰好可以暂停手中的工作,跳出工作圈来安静思考工作这件事。这是橡树文字工作室围绕提摩太·凯勒牧师《工作的意义》一书,组织的一次分享会,与会嘉宾与观众畅所欲言,碰撞出无数精彩的火花。今天,趁着“劳动节”,我们特别推出关于工作探讨的系列专辑,此为第四篇。  

主持人

因为你是在实实在在的人的环境中生活,就不要变得不食人间烟火。那样的话,你就不可能真正去接触别人,你很难把福音一点点带给他。刚才也提到了,不是说我在这里工作,天天想的是读经祷告,建立查经班,然后传福音,但是至终我们还是有这样一个感动,我们还是希望别人能够信主。

最后我们要谈的是如何把工作和福音结合起来?如何在职场上传福音,影响别人,希望能够让别人来信主?尽管不是我们一到公司立刻要做的,但我们还是有这样一个负担,毕竟人的得救大事是我们最关注的,如何处理好这样一个微妙的关系?就是要把工作和传福音联系起来。我们可以请嘉宾简短的分享,就是工作中如何把福音带进来,润物细无声,如何拿捏这个度?

刘光宇:我忘了是奥古斯丁还是谁说的,我们随时要传福音,必要的时候才用言语。

首先说传,是用行为传还是用言语来传。对比前面一个问题,我们自己要思考的是什么是福音?福音是不是就是我们背过的那4个属灵的原则?我给你背一遍就是传了?什么是福音?福音一方面有我们自己的解释,另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一个人能够信主,即便是我们给他传的,我们也只是一个很小的环节,上帝从这人出生前就已经在预备了。

我之前听我们教会学宣教学的一位姊妹讲传福音,我们传福音的一个本能的想法是,如果一个象限中,零点是信和不信的交点,负就是他不信,正的就是他信。传福音就是我把一个人从负的带到正的。

但是根据宣教学的理论,我们所传的可能就是把一个人从-10带到-8而已,另外一个人从-8带到-6,最后一个人可能直接把他从负的变成正的。我们现在传福音的时候就看到有些人对福音是非常抵挡的,可能原因是他之前接触过不好的基督徒或是什么,如果我们甚至没给他传,只是对他很好,以后别人再给他传的时候,其实等于是预备了他的心。我们能做的很有限,更重要的是圣灵的工作。莫以善小而不为。如果真的有人信了的话,我们要归荣耀给神。





主持人

每个人都是经过从-10到-8,然后-2,慢慢地信主。

马浩宇:如何把工作和福音结合,大家已经有很多属灵的原则上的相同看见,我就不重复了。今天,我就谈一些比较实践性的具体操作方法吧。

首先,从企业家的层面,因为我接触了很多的主内企业家,有时也会帮他们做一些咨询策划,后来了解到凯勒的“恩典城市”运动,凯勒特别强调企业家在做产品和服务的时候,其实是可以带出福音的影响力的。

例如有家做家纺的公司,他们的产品是床上用品,有床单被单等纺织品,它就强调婚姻是圣洁的,在它所有的宣传中他就是倡导家庭和婚姻的重要性,婚姻的圣洁,“床不可污秽”等。比如有的企业是做精神病院的,企业家在他的企业文化里可能会讲,如果我们不认识福音,其实我们都是“精神病人”,因为被救赎,我们才“正常了”。会在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当中把福音的信息渗透进去。很多企业和企业家们是可以在产品和服务当中把我们的一些理念,甚至是救赎的理念放进去的。有的人觉得有点刻意,感觉有些怪异,而有的人觉得从品牌宣传和文化角度来说非常好。

当然,这个做法值得探讨,我个人的观点是,不要为了传福音而生硬地讲福音,当我们在传播我们自己的信仰价值观的时候,不能孤芳自赏和自说自话,而是要积极地回应主流价值观,也需要有创意地策划和贴切处境的执行。


劳动节·回归安息


对于普通的职场人士来说,传福音也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说可以做职场福音午餐会,以前我们也实践过,在北京的国贸附近,中午AA制吃饭,就用一个小时,一小段经文,然后一个人分享,邀请不信主的同事或朋友参加。我觉得有个弟兄做得非常好,他在中关村的一家IT公司,他持续了七年,在他们公司办福音午餐会,也带了好多人信主,午餐是AA制的。有时候是他请一些人来讲,有时候是他自己讲,先开始是一小段一小段的。

最开始的时候,他是护教式的宣讲,例如,他批判别的信仰或价值观如何不好,最后总结出“我们是正确的,你们不对”。后来他同事说,你不用说我们的信仰对还是不对,我们就想知道你们的观点和主张是什么,比如你们是怎么看社会上的一些事情,你们是怎么看婚姻家庭的,如何看待同性恋、堕胎等议题。后来他就以这个为切入点,不去批判别人怎么样,他就介绍基督信仰的价值观如何回应各种社会议题,以及基督徒道德伦理的实践。所以,他的出发点就很简单,哪怕同事吃这顿饭就知道了我们对一些伦理观念的理解,那也可以。对于慕道友来说,他很好奇,就想知道你们这群人为什么是这么想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职场并非仅仅意味着工作时间的8小时以内,职场和福音的结合,8小时之外也有很多种方式,8小时以外有很多的延伸,非常丰富多彩。除了职场福音午餐会,现在手段更多了,比如电影的观后讨论会,读书会啊,有个姐妹做了一个“女性形象设计”培训,把女性形象和信仰结合得很好。过去真的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去哪儿,手中也没有“弹药”。现在的方式和“弹药”更多了,资源更丰富了,我们需要更有创意地来运用这些资源。

作为教会,也可以支持和鼓励弟兄姐妹,让他们更有创意的、更灵活、更有活力、更接地气地去传福音。比如说现在单身的“北漂”很多,我们可以做“双十一”单身取暖包饺子活动,我们就是抱团取暖,其实有很多有意思的活动可以做。千万别失去活力和创意,要慕道友看到我们生活不同层面丰富的维度。





利未:我就补充一小点,刚才马弟兄提的让我想起基督徒,特别是在国内,我们很多人是第一代基督徒,当我们刚信主那段时间,就特别热心传福音,但是这个时候会带入我们的个人气质,比如,原生家庭这些东西都会影响我们如何跟别人宣讲福音。这跟我们自己的生命是息息相关的。为什么你刚信主的时候,你带了很多人来教会或是你传了很多福音。这些人有很多离开了,有一个原因可能跟我们自己有关系。当然你的热忱会极大地感染别人,这个恰恰是我们信主信了很长时间往往会失去这个热忱,这也是需要特别警惕的。

其实背后我观察到的经验是对圣洁怎么看,成为圣徒意味着什么。我自己的经验就是,刚才大家都说过,让你变得不食人间烟火,让别人觉得你不属于我这一群,或者觉得你这个人有点怪。

巴刻说过一句话:圣洁是让我们回归真正的人性。因为你看主基督在地上的时候是非常丰满的人性。圣洁不是让我们变的超凡脱俗,圣洁是充充满满的人性,非常丰满丰富的人性。所以你流泪可能比以前更痛彻心扉,你开心可能比以前更开心,它是更加地可以进入到此事当中。这样可能不知不觉影响到我们的待人接物,很多时候你可能不需要说一句话,别人就能感受到你的气场,感受到你这个人是个容易让人亲近的人还是一个躲得远远的人,你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别人会不会觉得舒服。这些都是很基本的,但其实却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属灵生命成熟的过程。

你接触一些从美国来的宣教士,你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会很深地感觉到他们身上就是有些东西会吸引你,哪怕他们不是在直接讲论福音。你跟他们在一起,他们自己对神对福音的认识,这个人就这么深的吸引你。同样也看到他们结出的果子都是很扎实的。他们真的影响到一批人,他们真的是彰显了信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他们不是简单地用护教的方法,驳倒你的方式,或者是一通说服,让你信主。他们整个的信仰和生活就融为一体,像保罗说的,或吃或喝,都是为荣耀主的。这个人都是一体的,而不是分裂的。


主持人

大家可以有简短的回应,祝福其他来的弟兄姐妹。信仰和工作的结合,以及工作和福音的结合。

听众:这本书我在团契中带过一个章节,我带的是“为何工作不结果子”,至今还没分享福音和工作的关系的部分,所以对后面的,包括工作怎么和福音结合了解不是特别多。我对前面的,这本书读完印象特别深的就是前面利未谈到的,工作本来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个观念,对我近段时间工作上的体悟都是非常深的。

他大概讲到三层:他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创世纪,创世纪的时候把上帝的整个创造之工看作工作本身,拓宽了我们对工作的理解。上帝本身的工作是创造,上帝在创世的时候做鸟做花,他不是只做一种鸟,两种鸟而已,他做了千万种,每一种的羽毛都不相同。海底的鱼也是。你就知道上帝在做创造的工作的时候他是非常有创意的,他是变着法子把他的能力体现在工作当中。对我来说,原来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和他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当你把工作视为一种创造的时候,你真的在模仿上帝的创造的时候,你会想所有的恩赐和才能怎样能更多地用到工作里面,使得这个工作更加体现上帝的荣耀。我们工作当中碰到一个问题,碰到一个地方走不过去的时候,其实应该很兴奋,因为遇到一个挑战,我怎样用其他更多的办法来走通这件事情去体现上帝的荣耀。

第二个,不仅是要工作,而且是要享受工作。上帝创世的时候,觉得自己做的甚好,很享受。创世纪的文字描述非常美,我们从文字当中体会到这种美,你会感到上帝跟天使都在欣赏这种美。我们在工作当中也是一样的,其实每做一件事情,你把它当作创造的话,你去欣赏和享受自己的创造之美跟你很被动地去完成一件事情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会让你对工作本身有个更加进取,更加积极的想法。

第三,上帝是注重关系的。他不仅创造,而且呼召人来跟他同工。他在工作当中建立关系,并且用工作带动这种关系。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三层,一个是工作本身是创造,我们的工作是在模仿上帝的创造;二是你要欣赏这个创造。还有一层就是你不仅要创造,你还要顾惜所造之物,人是上帝的创造。不像我们发展科技,科技很多的时候已经伦理失控了,就是因为人不会顾忌说我造出来的这个东西的后果到底是什么,比如原子弹,核武器。一个东西生产出来,到底谁来决定这个命运?后来就变成各种政治博弈来决定这个东西到底引不引爆。科技现在也是这样,或是人工智能,基因再造,目前科技发展并不顾忌最终的发展会给人带来什么。但是上帝的创造,他一定是我的创造跟我的创造之物相结合,我要顾惜我的创造之物。



我们的工作其实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仅仅是按照世界上的,比如利润的,商业的逻辑去做事的话,最终这个逻辑会不可收拾。你会觉得,我追求增长,所有的企业拼命追求增长,不管是在垄断企业,还是竞争企业,到最后这个格局都会变得不可收拾。假如你不顾及你创作的东西的话,工作它本身没有伦理去限制的话,会导致这样一个后果。

这样几个层次会让我觉得工作上的态度为之一变,我自己也确实感觉到现在我对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会很兴奋,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我会想我该怎么做能够体现出上帝的荣耀来。这个过程中会顾及到关系的问题,整个团队怎么运作才能更具活力,并且你顾惜到整个团队他们个人长远的成长。当你真的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工作很有价值也很有乐趣。


主持人

凯勒也提到当你意识做这份工作是神的呼召,并参与到他整个恢宏的创造护理中,带着这样的想法工作的时候,才会有那样的充满感和成就感。

读者:当你有这种意识的时候,当你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它就确实像一个很大的乐章里的小音符一样,你能感觉它在整个乐章中是什么位置,所以你会有成就感。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