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Connie妈妈原创文章

这位妈妈的深沉反思和无私分享,真要赞一个!

Malcolm Gladwell在<David and Goliath:Underdogs, Misfits, and the Art of Battling Giants >一书中就有比较过,在常春藤学校,中后段学生辍学的比率,比普通学校来的高;虽然这些辍学生高中时成绩比普通学校的学生高。选择学校,除了排名,还要考虑适合不适合。有时候,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大学四年,只是人生的一小段,未来还很长,我觉得35岁也还不能盖棺定论呢。

TOP

至于阅读,我觉得应该跟生活挂钩,跟社会课题结合来思考,才可能真正深入的思考。不由想起儿子最近对英文课的思考。

儿子最近跟我抱怨,说自上十年级以后,英文课就不再考他的语文,而是考他的创意思维。比如老师会给他们一首诗歌和一张图画,要他们针对主题作一番剖析。他说,写的论点也不必多么严谨,只要你能够抛出一些论据来支持即可;他举的一个例子是:那张图片一角有一点小小空白处,有人可以大作文章,说这片空白让思维有了突破的空间,似乎一掀页就可以重见曙光。

我有点同情他,也可以理解他的疑惑。十五岁的年龄,哪来那么多的人生体验,能够写出足够多的感想来赚得满分呢?我担心少年人为赋新诗强说愁,养成随手写空泛文字的习惯就不好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