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85后杨太太的成长日记——愿在每天的祷告中记念他们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http://mp.weixin.qq.com/s/yIC_V67Qk7W30ilvfVu1XA

十年之后,重新期待伦敦
原创 2017-05-18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申请了一个英国大律师公会的项目。项目是人家推荐给我的,最让我心动的一点,是这个项目可以去伦敦,跟着英国大律师(Barrister)工作两个月。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或许在英国学习旅游的机会都很多,但看看英国大律师是怎么工作的机会真很少。我有很多问题想要向他们请教,也有很多期待和憧憬。

但知道自己怀孕了以后,我就开始无比纠结。一来是怀孕初期我实在身体太难受了;二来我觉得有三个囡以后陪姐弟俩的时间更少,我很想多和他们在一起。于是我和上帝做了一个祷告:若是神让我去,我就去;若不是神的心意,那就让人家拒绝我吧。

3月收到了通知,算是通过了初选,随后就是去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在周间有几位英国大律师给我进行面试。在面试的时候,我也向他们说了我怀孕的事情,他们吓了一跳,随即就感谢我对他们的坦诚。

通过初选的律师都很优秀,竞争很是激烈,所以一直到结果出来以前,我都没什么把握。结果,4月,我竟然也在中选名单里。
  
因为得来不易,收到通知的当天我非常非常开心的。这一刻如此熟悉。我想起了2007年,我收到了伦敦政经的录取通知书,这一晃竟然10年过去了。


我在伦敦有很多很多回忆。

我初到伦敦是一个周六,我当时就被伦敦的物价惊呆了。因为是大学一毕业就过去读书,我当时的消费水平还停留在大学时代一个月500块的伙食费。我记得第一天,我逛了逛超市,感觉什么都舍不得买,最后选了0.8镑的一根长法棍粗粮面包,和一盒1镑的牛奶。

回到宿舍,我感觉五味杂陈。那个面包硬得,咬着牙齿都觉得疼。我当时心里就想,这要是在家里,扔给我家的狗,它都不会喜欢吃。

后来宿舍门口的TESCO超市成了我最常去的地方,每天我和很多穷人一起,在下午5点的时候抢门口冰柜的食物。那个冰柜里都是马上就要过期的食品,但是价格就极其便宜。偶尔就可以抢到1镑的三明治和4镑的牛排。


那时候读书感觉也很费劲。全英文的课我不是每句话都能听懂,全英文的书我看起来也特别慢。我看到在其他大学读书的同学有30%甚至70%的平时论文分就觉得很羡慕,因为平时的论文可以慢慢写,可以拉成绩,哪怕最后考试发挥不好,也不要紧,至少及格无忧。

但是我们学校所有的科目都是100%闭卷考试,一点不夸张,整整一年我都担心我毕不了业,所以整整一年我都没有出去玩。法国巴黎近在咫尺,可我到现在也没去过。甚至爱丁堡我也没去过。

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是英国最大的社会科学图书馆,有很多时间我就呆在里面看书,但是看着看着就很想哭,因为觉得自己看得实在是太慢了。

等所有的考试都考完了以后,我进入了人生“最虔诚”的祷告期。我几乎每天都祷告,日日都祷告,写信给所有认识的弟兄姐妹让他们为我能顺利毕业祷告。

后来我就毕业了。原本毕业以后是打算在BPP LAW SCHOOL继续念书的,录取都拿到了。但是认识了杨先生以后,我就决定留在上海,稀里糊涂的伦敦时光就这样结束了。


最初回国找工作的时候,遇见金融危机,很不顺利,伦敦政经的招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用。有很多年,我都羞于说自己是伦敦政经毕业的。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初高中好好读书就好了,这样就可以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然后也许还是可以去英国读书,但是我心态也就不同了,不会像那时候那么焦虑和不自信。

但是生活如长河,时间流走就流走了,好多事情没有办法重来,于是就有各种遗憾坑坑洼洼地躺在我心里。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也许什么原因都有,10年里,我也出国旅游过,但我都没有再回英国。


要同去伦敦的小伙伴们问我,去伦敦打算住哪里。我说我要住Holborn,是很贵,但是我要住那里。

我已经有多久没有看伦敦地图,但是从Holborn到Covent Garden再到SOHO的每条街,我几乎都能回忆起来它长什么样,甚至是我最爱的一家叫Masala Zone的印度餐厅,它也仍然还在那里。

而且这么巧的是,这个项目在伦敦的第一周,就是去参加BPP LAW SCHOOL的培训。

我忽然意识到,这个英国大律师公会的项目对于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去和英国大律师学习各种技巧,增长见识,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就仿佛是我的时光机,让我可以正视我过去在伦敦的一年里,或多或少留下的遗憾。


说真的,我也不知道这次去伦敦会发生什么。我还是有些许茫然,担心自己无法跟上大律师的工作进度,担心自己到了伦敦会不会又各种焦虑病发作。但是我知道现在我和10年前的我已经完全不同了。

我很感恩上帝在10年后能够给我这样一个机会重返伦敦,以这样一个奇妙的方式,还是可以住一段时间,还是可以住在Holborn。我的那些小遗憾,虽然我从来没有在祷告里说过,但是祂也知道,祂也替我留意着。

虽然行李都还没打包,但下周一我就要飞啦。嗯,就以本文作为引子,看看后面两个月在伦敦的生活会有怎样的惊喜。


杨先生的读后感

杨先生:“祝你在伦敦开心。家里你不用担心。”
我:“谢谢你。为什么你会支持我去伦敦呢?”
杨先生:“因为你想去啊。”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TOP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iYqkGwwGT5CkhSzk#rd

把老公当儿子,把儿子当老公

原创 2017-05-19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这是一种病。

上个星期,我忽然意识到,我其实也有这个病。病得不轻。


先从我儿子说起。

我儿子有一些很古怪的习惯,比如他喜欢穿袜子睡觉,就算睡得满身大汗,他也要穿袜子。我也会烦恼,啊呀呀,这么热可怎么好,但是另一方面,我每次说到这件事的时候,都会觉得他萌得不行,我都要忍不住笑。

我儿子的强迫症还不止于此,他对拖鞋也特别迷恋,有时候晚上坚持一定要穿着塑料拖鞋睡觉,半夜里去看他的时候,拖鞋还套脚上呢。还有一些时候,他一定要把拖鞋放在枕头边睡觉。虽然我也不理解为什么,但是我觉得这也都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儿,也就由着他——还是一样,我每次想起来都忍不住笑,我就觉得他特别可爱。

我儿子还特别喜欢小动物,于是我给他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模型,每个月带他去一次动物园,把一本只有8页的小动物的书来回说上100遍。可我不觉得烦,我觉得我儿子真的特别有爱心,他看小动物专注的样子把我的心都萌化了——虽然那时候我喊他叫他,他都不会理我。

对了,我儿子还特喜欢烹饪。这点和他爸爸像。我有时候做饭的时候,我会让他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离我远一点,我怕他溅到油,但是他就伸长了脖子,看得很起劲。他虽然什么也帮不上,但是看到他喜欢,我就很高兴。

上述这些其实也不算是什么病,这些都是做妈妈对儿子的爱的正常表现。

——因为我爱儿子,所以自然接纳他,所以愿意顺服他,所以可以体恤他,所以热爱亲近他。


爱得深,就自然会有这些表现。

同理么,家里我应该是和我老公最相爱的了,但是我对我老公,嘿嘿,这味道就有点变了。

我老公也有一些很古怪的习惯,具体的就不说了,反正杨先生的卫生习惯不太好。有时候我甚至会郁闷到和他咆哮,然而就算和人家说起这些事,我一点也不觉得好笑。

我不觉得杨先生的习惯比我儿子爱穿拖鞋睡觉的习惯更古怪,更不卫生——拖鞋放在被子里和枕头边,那才是真的不卫生——但是我一想到儿子的习惯,我就好想笑,可一想到杨先生那些习惯,我就真的就笑不出来,我觉得这事很严肃的呀,你不改变习惯,对你自己身体也不好的呀!

我知道杨先生爱看手机小说和日剧,但是我觉得这好无聊啊,我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办法安安静静地陪杨先生看一集日剧。杨先生平时看这些,我也不觉得怎样,但是如果我和他说话他竟然听不到或者不把他的手机放下,哼哼哼,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我多数要对他教育一番,可能不是用言语,而是用我义薄云天的脸色

每次一忙,我还会暗暗嫌我老公不够“JIA”,这个上海话的意思就是“能干”。就是我老觉得他做这个也做不好,做那个也做不好,害我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做,然后我就忙坏了。虽然杨先生也帮我分担了不少事,但是我仍然不满足。

上面这些,就属于有点病了。


我对儿子就是各种亲近、各种接纳、各种顺服——这确实完全可以理解,可是这原来更应该是对待老公的方式啊。

可对老公呢,我总感觉老公好像长不大的孩子,也不知道要怎么管、怎么教、怎么让他改变——这不原来是应该对待儿子的做法吗?”


首先,为什么我们基督徒会把老公当老公,儿子当儿子呢?
因为上帝给我们的家庭设立了很明确的次序:老公是头,我是先生的帮助者,上帝让我凡事顺服。我们家里最核心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其次才是亲子关系,而不是我们有了孩子以后,就“人生一切为了孩子”。
(这里省略基督徒家庭要以夫妻关系为重心的教导一千字,巴拉巴拉巴拉)

其次,这样的错爱有什么坏处呢?
当然有坏处啦。又破坏夫妻关系,家庭根基不稳。并且父母相爱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也是孩子学习如何爱人如己最好的榜样。对了,把孩子当重心的家庭,孩子还容易被溺爱。
(这里省略太太把儿子看得比丈夫更重要的坏处的教导一千字,巴拉巴拉巴拉。)

最后,为什么大家会产生这样的错爱呢?
我觉得是世界的价值观对我们的影响啰。好像很多家庭都是这样,把老公当儿子好像没什么不对嘛。好像不去管老公,老公就不会改变嘛。
嗯,但是既然耶和华才是家庭的头,神岂不管教老公呢?
(这里省略要对世界的价值观警醒的教导一千字,巴拉巴拉巴拉)

……好了,教导的事儿就留给牧师吧……


道理么我是都懂的,但是我暂时还没找到啥特别好的办法走出来。尤其是每次发病把老公当儿子的时候。

不过我这周在尝试换个角度思考。

在难以接纳老公的时候,就想想,如果这事发生在我儿子身上,我会怎么待他。每次想到我竟然都会笑……于是就觉得,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了。我是可以接纳我老公的。

而对待儿子的时候,很多时候因为特别喜爱,我就舍不得管教,甚至连一个脸色也舍不得给孩子——杨先生一直说我“慈母多败儿”——那就想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杨先生身上,或者这件事就是造成杨先生现在某种品性的原因……好了,想到一半,我管教的热情就全出来了。


杨先生的读后感

杨先生:“所以你的重点就是最后这么两小段吗?”
我:“对啊。前面都是凑字数的。啊哈哈哈。”


小暮姐妹的读后感

感觉刚开始说的有点谱就结束了……

你说的最后两段,是一个小技巧,可能是有效的,但还不是基督徒的生活,不信的人也可以用这个小技巧,不用倚靠神敬畏神。

把老公当老公顺服,把儿子当儿子管教的动力,是因为敬畏神,敬畏神所设定的次序。

从肉身来说,爱儿子超过爱老公太正常啦!儿子是妈妈亲生的,长得又萌,又对妈妈迷恋依赖崇拜。

但是基督徒过的就是脱俗的生活,或者说分别为圣,因为敬畏神而有不同的生活次序。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TOP

http://mp.weixin.qq.com/s/hX6VFcTJ9QsZtxN09lNBWQ

初到英国的第一天 2007 & 2017
原创 2017-05-25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2007

我22岁。大学刚毕业,第一次到伦敦,准确地说,第一次出国。

那时候的我在干嘛呢……大概因为刚和男朋友分手,觉得干嘛都没精神。好不容易弄好签证了,学校的住宿办公室和我邮件说,没有空余的房间给我,住宿的事情我也就让它去了。

那时候的我很天真,我以为伦敦和上海一样,满大街的旅店,满大街的房产中介,我好像根本就没有把住宿这件事放在心上。

到了飞机上,边上有个小哥,大家自我介绍了一下,我22,他25,都是学生。他在SURREY读书,是伦敦边上的一个小城,类似上海和苏州的关系。然后大家就开始闲聊。

他问我:第一次到伦敦吗?
我说:是的。
他问:你在伦敦住哪里啊?
我说:还不知道。
他问:你有多少公斤行李?
我说:40公斤。
他问:有没有人来接你啊?
我说:没有。

他瞬间沉默了。而我瞬间觉得自己好愚蠢。

40公斤行李,两个大箱子,我一个人连拿都几乎没法拿的,我要怎么带着这两大箱子去找住宿的地方啊?我忽然就很自责为什么我出国前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就这样沉默了一分钟。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
我问小哥:你下飞机有人接你嘛?
他说:有的。我朋友开车来接我。
我问:要不我下飞机住你家吧。
小哥看看我,说:行。

于是我和他一起下了飞机,我看到了巨大的希斯罗机场和HSBC的广告。我还记得我打电话和给我妈妈告诉她我已经平安抵达,我说这个希斯罗机场真的大得不得了,比浦东国际机场还要大好多好多。我妈妈很好奇,因为在中国,好像没有哪个机场比浦东国际机场明显更大,她问我:“有多大?”

我看着满眼的飞机和她说:“这个机场就像一个停车场,但是停着的不是车,是飞机。”


很快,我就感觉自己认识了小哥简直幸运到不行。

那时候我都不知道进英国的时候,要通关的,有个官员要咕噜咕噜问个不停的。

因为语言环境忽然转换,我在通关的时候,整个人都好像痴呆了。又紧张,又局促,他问我的我都听懂,但是我想说什么英文都说不出口。小哥就陪着我,帮我回答了很多问题,然后我顺利通关,他带我顺利拿到行李,帮我一路提着箱子,走到了门口,遇见了他朋友。

他朋友看到我,下巴都要掉下来了。他连忙解释,他是在飞机上把我“捡到”的。

小哥和他朋友,和他们的女朋友,两对儿一起租了一个小别墅住。小哥的女朋友那天不在家。他朋友的女朋友给我们做了一桌好菜,晚上我们还打了一会牌。有说有笑我完全就轻松下来了。

一觉睡醒,人觉得舒服得不得了。小哥开着他的小宝马带我去伦敦找住宿的地方,进城还要进城费。一路又靠着小哥多多帮衬,最后,住宿办公室竟然忽然改口了,他们说,如果我当天就可以付定金,他们可以给我一间房间。

小哥帮我把行李搬到房间里安顿好,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就匆匆走了。我好像硬是塞了点钱给他,我说,这还有进城费呢,总不能让他当雷锋还亏钱。——小哥其实是不想要这点钱的,但是赶着回SURREY和导师见面,大概实在没时间和我纠缠了,拿了就闪了。

(我们当时互相加了MSN,好像还聊过几次。但是因为MSN后来没了,我和小哥就此失联了……如今我连小哥叫什么名字都不记得了……就记得是一个大连人……额……在此再次感谢。)

后来有人问我,怎么胆敢和一个陌生人回家呢?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就是直觉觉得小哥不是坏人……小朋友们千万不要和我学,这真是一个很不安全的举动。


到达的第二天,是周日,我想去路上逛逛,找找教堂吧。那时候也没有地图,也没有手机导航,我也不知道去哪里。我就随便问了一个人,怎么去伦敦中国城呢,人家给我指了路,我就走过去了。

在中国城,我遇见了一个唱诗班,他们当时在唱的赞美诗我到现在还记得。于是我就问他们,他们的教会是天主教还是基督教?他们说,是基督教。我说,那就带我去你们教会吧。

后来,他们告诉我,他们一个月只出来唱一次,一次只唱一个小时,就捡到我了。

其实还有很多很感恩的事,当时就感觉上帝一直都在保守,后来想起来这些事情,更觉得不可思议,好像每一步都有上帝为我计划,几乎到了神迹的地步。


2017

我32岁。已经做了律师好几年,有很多旅行经验,去过十几个国家。这次我有很周密的计划。去之前就已经吸取10年前的教训,把伦敦的住宿定好。

到了希斯罗机场,还是这么大。一下飞机还是HSBC的广告,天哪,HSBC广告语10年不变啊。随后通关的时候还是被英国海关问了很多问题——但是这次,我已经从容不迫了。


虽然如此,意外还是有的。

首先,这次出发前,每天都太忙太忙了,光5月我就开了3天庭,会见了当事人十几次,实在是没时间来整出国这些事。最后一天主日结束,晚上整理行李一整就是通宵。整理的时候还想起来家里的空气净化器滤网要换了,又把全家的滤网换了一遍。

走的时候,人其实累得不行。结果又没想到,维珍航空人满为患,已经不能像10年前那样,还能找几个位子睡一觉了。现在的椅子也比以前狭窄,我又怀孕,一点没睡好,感觉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以后,整个尾椎骨都要断了。

还好,出国前朋友介绍了一位他住在伦敦的朋友来接应我。我叫她杨姐吧。原本完全没有指望能遇见这样好的人,真是感谢神。

杨姐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她告诉我,可以定个车,直接从希斯罗开到她家,这样我就不用拿着行李坐地铁了。下飞机我才觉得,她的建议真是明智。到她家,她又烧了满满一桌晚饭,我感动极了。

更巧的是,他先生原来在国内是检察院做的,也做过公诉,也做过反贪,现在在英国做律师,啊哟哟,简直是聊不完的话题,我听他说了很多很多感想,感觉非常有收获。

他们其实是想让我在他们家住一晚上,我说怎么好意思打扰。就是为了不打扰,我定了从伦敦到爱丁堡的火车夜车票,打算在项目开始前,去苏格兰逛逛。于是杨姐又给我准备了很多水果带在路上吃——我的感觉就好像受到了天使接待那样。


到了火车站,从机器拿了火车票,我就上了火车。但是在车厢钱,我再次拿出火车票的时候,我浑身一哆嗦:奇怪,怎么两张火车票,一张是22号,一张是26号,都是从伦敦到爱丁堡?

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我觉得我匆匆忙忙之间,肯定把票给定错了。天哪,我怎么这么傻,现在还有20分钟火车就要开了,这深更半夜的,我该怎么办呢?

我马上找到了站台的工作人员,他看了我的票,他也确定我就是定错了。他对我的错误他深表同情,然后让我不要担心,他觉得他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随后,他找来另外一个工作人员,那位女乘务员看了我的票,也确认了我的情况,她就照着我的票上的信息,直接给我在这列火车上找了一个卧铺房间睡。


原来是一件好事,但是我睡到卧铺上以后,就开始惴惴不安了。

因为订票订得太晚,我记得卧铺太贵了,所以22号我定的是软座,而不是软卧。但是现在明明就是一个软卧房间啊。

但是这个女乘务员明明又是按照我票子上的信息来给我房间的,怎么会这样呢?我把我的手机翻出来,从邮箱里找到了当时的订票信息。——原来我根本就没定错啊。

随后我又在包里翻出了当天的正确的火车票。我瞬间明白了。

当天软座火车票是一张,而26号我定的卧铺票有两张票。其中一张上面写的不是Date of Valid而是Date of Issue。因为太过于迷惑,所以连英国人自己也搞错了。


其实我这时候很确定,能睡这张床绝对是上帝的恩典,因为我整理行李那天没有睡觉,随后在飞机上没有睡好,离我上一次睡床,已经是40多个小时了,我是很需要好好睡一觉——我觉得上帝是用这样奇妙的方式给我供应了一张床,不然让我再睡软座一晚上,我估计我的尾椎骨真的要断掉了。

但是就算是上帝给的,这也有点不诚实啊……我内心感觉很不安。

我是可以继续睡着,反正也没人知道。但是我觉得如果杨先生在,他绝对不会让我这样做。但是叫我现在再去我正确的那个软座位子,我也没体力了。

我陷入了纠结。

然后我想,我明天可以诚实告诉那个女乘务员,差价补票。但是一想到,差价补票大概要补100镑,不是小数目啊……我其实一晚上也没下好决心。

但是第二天,女乘务员来给我送早饭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了她实情。她大概也不相信她会搞错,完全没听懂我在说什么,然后我拿出了所有的票,和她解释了好多遍,最后她终于明白了。

我说:我按照正常程序补票。
她说:不用了。
我说:真的,我想补票,不然我感觉很糟糕。
她说:真的不用了,你也不是故意的。这只是一个错误。

哎,感谢神。这下我确确实实知道这张床真是祂给我的了。


后记

其实到了英国的当天,曼彻斯特就爆炸了。但是感谢神,我这里一切都还好。唯一的区别是今天去苏格兰国立博物馆和苏格兰国立美术馆的时候,门口要求安检了。

也向大家报个平安。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TOP

http://mp.weixin.qq.com/s/yIy-YzrKgHe6upUjJv_3Kw

我在青年旅社认识的那些好玩儿的人
原创 2017-05-27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题图摄于2017年5月爱丁堡BAXTER HOSTEL

独自出门的时候,我特爱住青年旅社。

我爱住青年旅社,喜爱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呢——有一次去南京出差,我住青年旅社,回来报销了住宿费50元,老板都震惊了。

青年旅社便宜是因为要与很多人同住一间上下铺的房间。但价格优越并不是我爱住青年旅社的最重要的理由,重要的理由有以下:

青年旅社大多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去哪儿都可以靠走的。
青年旅社一般4-6人住一间,人多就很安全。
青年旅社有很多旅游信息,还能认识很多好玩儿的人。

很多人对青年旅社混合宿舍有心理阴影。其实一般旅社不会安排一个女生单独和几个男生同住,如果有要求,也可以特别提出,或者干脆住单性别的宿舍就好了。

我自己是觉得无所谓,因为住青年旅社的,大部分的时候都在公共的休息室,回房间就是睡个觉。至于厕所,国外的宿舍大多也是混用的,用的时候锁好门,其实就没问题了。

还有人会不喜欢和人同住一间。但是我难以想象如果一个人旅行一周甚至几周,白天一个人玩,晚上也没人说话的感觉……

好了,介绍完毕,言归正传,说说我在青年旅社认识的那些好玩的人。
  

在维也纳旅行的时候,宿舍里住了一个美国大帅哥,就是完全好像从电影海报里走出来的那样,肌肉发达,友好微笑。我记得我走进房间的时候,他还在睡觉,光着膀子和我说HI的时候我虽然见识多广,也被吓了一跳。

后来他起床了,我们就聊了起来。他是在美国造原子弹的,他不是科研人员,而是那种要爬到原子弹里面安装部件的。因为工作有危险,所以工资奇高。他来维也纳是来见他的女朋友。他的女朋友是东欧某国人,但是现在正在维也纳教跳舞。

他在美国还有一个孩子(WHAT?),是他和他的前女友生的。两个人和平分手,他现在每个月会贴他前女友一些钱。他现任女友也见过他的女儿也不介意这件事。

这宿舍的另外一个人是一个俄罗斯男生,他是独生子,他在俄罗斯学医,博士毕业,从小一直和爸爸妈妈一起住。这是他第一次出门独自旅行。

他每天晚上都要和他妈妈视频汇报他一天的进程——独生子女果然放在哪国都差不多。


在布拉迪斯拉法,三人间,我住一个床,另外两个床位是一对俄罗斯情侣。

我也是醉了,亲,你们是情侣,住啥青年旅社啊。搞得我像电灯泡一样。我半开玩笑地和那个女生说,算了,这样省钱的男朋友你还是甩掉吧。那个女生开心地哈哈大笑。

后来才知道,这个女生是23岁,而这个“男生”已经37岁了。晚上我和这对情侣聊得很开心很开心。申根给了这个男生1年的签证,但是只给了他女朋友三个星期,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所以他女朋友明天就要回俄罗斯了,但是他还会继续玩。

什么什么,你女朋友都回去了,你还在这里继续玩干嘛?你不跟着一起回去吗?——他女朋友又是哈哈大笑。他女朋友英语不太好,全靠他翻译。

然后我们还聊到了一些俄罗斯的特权啊制度啊,让我感觉大开眼界。


捷克的时候,青年旅社里有一个很特别的韩国女生,通常人家都是小小的一个箱子,但是她拿了一个大箱子。一到宿舍,就哗哗哗一下子把她的东西铺开,一桌子全是她满满的化妆品,还有四五双鞋子。我细细看她的化妆品,从护肤,到彩妆,还有珍珠粉!

有一天刚好宿舍就我们两个人,我一边看着她化妆(其实是易容),一边我们就聊开了。

她的爸爸有两个孩子,她和她的弟弟。她爸爸重男轻女,但是她爷爷特别喜欢她。于是她爷爷在首尔送了一幢楼给她。在这里,她补充了一下,不是那种住的小别墅哦,是那种很高很大的办公楼哦。

但是她爷爷死后,她爸爸有一天问她要了房产证和身份证,她莫名其妙地就配合着把产权变更了。因为她爸爸觉得她是女生,财产拿着也没啥用。她说她这件事上是有点郁闷,但是总体来说她还是很感谢她爸爸,因为她是学声乐的,从小就花了她爸爸很多钱。

然后她这次来欧洲是来相亲的。她爸爸给她安排的相亲对象在德国,去德国前,她先旅游一下。



这次在爱丁堡,认识了一个湖南来的男生。

很神奇的事情是,他完全不会说英语。天哪,那你是怎么一个人旅游的。他说他就是每天找不同的人搭讪,找中国人翻译——我很欣赏他的生活态度啊,虽然听起来不可能,他也已经在英国旅游了一周了。

但我以为适应能力特别强的他,随后竟然从箱子里拿出了从湖南带来的面条和鱼干……我说这是什么?他说,因为吃不惯这里的东西,每次吃东西他都要加一点鱼干。有辣的感觉就好多了。


我这次在爱丁堡的宿舍,是一个六人的女生宿舍。唯一的缺点是坐床上坐不直。不然就更完美了。

我住了3天,来来去去不少人,有台湾人,有美国人但是妈妈是新加坡人,有个加拿大人但是常年住爱尔兰,还有一个广东女生从小在英国长大,不会说普通话,和她要么就说广东话要么就说英语。

那个常年住爱尔兰的其实也不是女生,她已经50多岁了。她的丈夫生了癌症刚去世。因为她的丈夫不能生育,所以他们领养了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但现在都住西班牙。她说他们以前四个人一起出门,四个人谁都长得不像谁。

虽然是多好玩的一家子,但其实我听她的故事,难以想象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可是她身上有一种很特别的平静。她的枕边还放了几本书,每天晚上睡前看看书,就是很热爱生活的一个人。

后来我们聊到了川普,她问我对川普的看法。我说如果我是美国人,比起希拉里,我会选川普啦。因为我是基督徒嘛,我对同性恋的看法肯定和希拉里不一样。

然后就聊到了她也是基督徒,每周去教会,周间还参加一次查经组。

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分享水果。她给我分享了她买的草莓,我分享了我买的石榴。她看到石榴的时候,说,她很爱吃石榴,然后她说了一句圣经经文:

那地有小麦、大麦、葡萄树、无花果树、石榴树、橄榄树和蜜。
你在那地不缺食物,一无所缺。
——申命记8:8-9


杨先生的读后感

杨先生:“一无所缺很好。"
我:“读后感要不要这么简单啊?”
杨先生:“前面的读起来也是充足的满足感。”
我:“是不是说前面的文章你读起来也感觉很爽,但是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位?”
杨先生:“不是的。我说的就是最后这个经文。因为神给了我们石榴、无花果、大麦、小麦……所以我们就不用贪恋苹果、西瓜、香蕉……因为我们已经一无所缺。旅行也是一样。”
我:“啊,懂了。感谢你有意思的分享。”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TOP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rpoalp%2Fyz6RkFy#rd

我家的经济史

原创 2017-05-28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题图摄于2017年5月爱丁堡荷里路德宫

摘要
一、婚前的小算盘
二、AA制后的矛盾
三、积攒的苦毒
四、钱也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
五、火灾后的柳暗花明
六、艰难的预算设立
七、同心合一带来的财务改变
八、财务改变带出的更奇妙的事
九、我们仍然在成长中


一、婚前的小算盘

因为知道和钱有关的事情比较容易起争执,所以我和杨先生在结婚前,就很认真地讨论过财务问题。

我当时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我们在财务方面有很多共识。

首先,上海一些家庭有一种习俗,就是儿子会把工资给妈妈存起来,作为结婚的“老婆本”,可是问题是结婚以后这个习惯也还没改掉,还是会继续给妈妈存,潜意识里,也许这些先生觉得太太是可能会乱花钱,而且把钱给了太太,回头要用钱了太太也不一定批准。但是老妈是绝对不会乱花自己的钱的,而且妈妈还可以随存随取,所以给妈妈存着比较放心。——我对这样的习俗当然不能忍受,但杨先生和他的爸妈都没有这个习俗。

除此之外,我还对他的家庭财务观作了一番考察,因为上海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有一些男的特别讲义气,会把家里的钱拿出去借给兄弟,然而也不和老婆商量的,这件事我觉得我也不能忍。杨先生表示他如果借钱给人家就不打算要人家还了,但是他如果要借钱给别人,会事先和我商量的。我对他的回复也挺满意,觉得他这个人不但有分寸,人品也不错。

所以我们最主要讨论的主题就是:婚后我们俩的钱怎么花,家里的开销谁负责。

杨先生在结婚前是这么和我说的:“家里的开销我会负责,水电煤吃喝我都会付掉。你赚的工资你就自己买衣服或者存着我们一起旅游。”

我当时心里有个小算盘,我觉得这样的模式很好嘛,好像是AA,但是其实是我占便宜啊,我还可以继续好吃好喝过着我的日子。于是我也很满意。

殊不知,就是我当时这个小算盘,后来成了我们吵了几年的导火索。


二、AA制后的矛盾

AA制带来了几个很显著的矛盾:

1、杨先生不愿透露收入

杨先生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愿意和我透露他的实际收入到底是多少。有时候我问得紧了,他就说他的工资就是3000。——可是我根本就不相信啊。

我是从律所辞职和杨先生结婚的,结婚后的一段时间准备婚礼、签证、蜜月、备考司法考试……除了兼职翻译和教人钢琴,没有特别稳定的收入。

虽然我不管账对钱也没啥概念,可是我看着家里花钱如流水,实在不能相信他只有3000啊。加上很多人和我说,证券公司的员工工资很高的,我就觉得特别伤心,感觉杨先生在这个问题上对我不诚实,感觉他好像防着我似的,我们两个人的关系缺乏基本信任。

2、对于公婆贴钱这件事我们分歧巨大

结婚以后,我发现公婆每个月都会秘密地贴一点钱给杨先生,这让我很不爽。我就这个问题问过杨先生很多次。他是这样解释的:“我爸爸有一点小生意需要帮忙跑腿,他请别人也是请,我既然帮他很多,他补贴我一点就当是我的工资了。”

这个说法看着说得过去,其实细想是站不住脚的。这点跑腿打杂真的请个人也花不了多少钱啊,请杨先生要付的代价可不小呢。

杨先生对他父母补贴钱这件事感觉理所当然,堂而皇之,但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其实是很纠结的。

我的内心真的是很不喜欢公婆贴钱的。我知道公婆是好心,他们也和我提过,他们觉得他们补贴我们钱,是为了让我们小夫妻不要吃苦,日子过得可以好一点。但是越收他们的钱,我们离经济独立就越遥远,更不要谈什么圣经上说的“结婚以后与父母分离”的事情了。杨先生好像对未来也没有计划,他对和父母分离是一点信心也没有,看着就打算靠着他父母一辈子了,这也让我觉得很绝望。

但是另一方面,我当时又不愿意细想这件事,说到底,还是贪图物质生活。我喜欢过想买就买的日子。虽然我不知道杨先生收入多少,但是我知道肯定是不够我们家开销的。虽然我也不知道公婆贴我们的钱到底是多少,但是我知道可以帮我们把我们买买买的账轧平——所以我就常常在这种矛盾间,时不时和杨先生爆发一下小情绪。

3、我们两个花钱都全无计划

最典型的例子是,我和杨先生都是吃货,当时又缺乏自己烧饭的能力,经常在外面吃饭。

每次杨先生提议说:“不如我们今天吃顿好的吧”,我都是特别高兴的,吃的时候我也很开心。可是临到要还我的信用卡的日子,我问杨先生要钱,他就说,这个月外面吃得太多了,没有多余的钱给我还信用卡了。我就很崩溃,他也会很生气,他会说:“吃好的难道你没吃吗?不也是给你吃的吗?”可是我就觉得,早知道当时要面对现在这个状况,我情愿不吃。

我们就会开启互相指责模式,他就说:“难道家里多少钱开销你心里没谱吗?”我就反驳他:“你一个月多少钱你又不告诉我我还以为你发财了呀,没钱你充什么大款呢?”——当然我这样说,他就更受伤了。

4、我们对把钱花在哪儿完全不合一

杨先生对我乱花钱这件事也特别有意见。我就觉得,结婚前不是说好的吗?我自己赚的钱不是我自己的零用钱吗?我想要怎么花就怎么花的呀,你为什么要像我爸妈一样管我呢?家里的开销不是你来的吗,我多出来的这一部分就是买买宜家添置大件呀,我不觉得是乱花钱呀,也是大家一起用的呀——这应该也属于家里的开销呀。

但是杨先生就会质疑,他觉得这些东西他觉得根本没必要,纯粹是因为我自己开心才买的。我每个月的信用卡都比我的收入要高很多,这高出来的部分也成为他很大的压力。有时候他就直接和我说,他也没钱,甚至家里连公婆贴的钱也开销掉了,我的信用卡要我自己想办法了——可我能有什么办法呢?要么就是分期,要么就是问自己父母要,这也让我感觉很不爽。


三、积攒的苦毒

时间长了以后,我和杨先生都各自积攒了很多苦毒。

我的苦毒是,我觉得他从经济到心理,完全都没有和他父母分离。我结婚以后的日子,各种拮据,还不如我结婚前跟着爹妈混吃混喝来得好过。家里钱明明不够,可他对工作也不上进。以前他还喜欢我有点生活小情趣,可是柴米油盐一来,我这些小浪漫在他眼里就全都成乱花钱了。——总之,这结婚以后的日子和我想象中的实在是太不同了,我本来是希望结婚是可以成为我的一个新的人生开端的,可敢情我结婚就是来各种吃苦的。

杨先生的苦毒就更多了。他觉得他没有办法和我沟通,因为他一想要和我说什么事情我就会发脾气。家里的钱完全不够花,娶我这个老婆就是找罪受,日子太苦了也不知道和谁说。他结婚前会买几千块的衣服,但是结婚后他甚至都没怎么添置新衣服,全给我花完了。他觉得他自己工作挺努力的,按时上班,也不缺勤,但是我总是对他不满意。他觉得我不像过日子的样子,想到什么买什么,还听不进,还讲不得。

上述这些还单单只是我们在经济财务上的一些分歧,我们之间还有很多其他分歧。我们有时候还忍不住在亲朋好友面前吵架,当时很多人大概都觉得我们是要走离婚路线的,很多人像我们这样价值观差距这么大估计早就离婚了。


四、钱也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

原来我们都暗暗觉得,我们两个人就是赚得不够多。等我找了工作,有稳定收入了;等杨先生收入再高一点,我们可以不用公婆贴钱了,我们之间的矛盾就可以解决了。

所以我们总觉得我们的问题的根源就是“没钱”。但是现实打破了我们的这种幻想。

首先,我找了一份收入还不错的工作,稳定收入有了。按照我当时的资历,每天准时上下班,不用加班不用出差,这个工资已经挺好了。随后,我怀孕了。双方父母又给了我们很多钱让我们去给宝宝添置各种东西。再者,那年杨先生还发了万把块的年终奖。

总之,我们那年应该是一点都不缺钱的。可是我们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还更激化了。

我们还是常常为经济问题各种争执。有了孩子以后就更复杂了,孩子的尿布啊,用品啊,都是我的信用卡刷的,可是杨先生开始经常说他没有钱,于是我就要各种想办法,但我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而且让我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和杨先生去讨钱,让我感觉自己就是个低三下四的主妇,而且一时半刻还没法改变。

杨先生也很不爽,他说他发年终奖,还有父母贴的钱,一共放了两万块在抽屉里,一个过年完了,抽屉里的钱就都被我花完了,然后我还要和他说我的信用卡不够还!他觉得我就像一个无底洞一样,满足我给我买了这个,可是我就开心了两天,然后又要买那个。所以到后面,我如果问他:“我们买什么好不好?”他一律回答:不好。我问为什么?他就说因为我们没钱。

这就让我更郁闷了,没钱也就算了,那你说几句好听的呗,你没钱还好像我欠你的似的。


五、火灾后的柳暗花明

因为谈到上面这些问题就要大吵一架。后来,我们就找到了“解决方案”,就是避免来谈这些问题。所以表面上,我们的日子好像还行,但是实际上,我们彼此内心都有很多苦毒,很多事情根本就没有办法沟通。

就在我们矛盾快要到最高峰的时候,姐姐囡一岁半,家里火灾了。什么都烧没了。我们全家就只剩两双鞋,一条毛巾,其他什么也没有了。那时候我的律所、老板、师兄、教会、弟兄姐妹们第一时间给我们送来了救急的钱,总共大概两万吧。我们花哪了呢?我们两个人第一时间买了两个很好的手机,一万就没了。剩下的一万去买了一点衣服,钱又没了。

由奢入俭难,后面的日子我们开始各种崩溃。最终我们因为终日吵架,杨先生离家出走,打算和我离婚。我们经过了一段很艰难的日子,详见《和杨先生一起走过的那些年》一文,此处暂表不提。

最终,杨先生回来了。

然后我们就开始婚姻辅导了,我们辅导了十几次,可几乎一点效果也没有,每次回来可以感动个一周,然后第二周又一切恢复原状,以至于杨先生对婚姻辅导也很失望,他觉得我也不会改变,这个辅导一点用都没有。

但是后来有一个很关键的节点,就是我们的婚姻辅导终于向我们的经济状况开刀了。最初的切入点是,长老夫妇建议我们要把钱存在一起,要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记账,要把我们的钱进行规划做预算。

面对这个好建议,我们开始都是反对的:
杨先生反对把钱存在一起,我反对记账。

杨先生反对的理由是,他试过给我钱来管理,但是我最后都是花完,而且也不知道花去了哪里。我反对记账的理由是,我觉得家里的账很琐碎,我自己也试过记账可是其实我根本就没有办法坚持。

除了上面这些,我觉得杨先生还有一个没说出来的理由是:“不想让太太知道自己一个月赚多少,这样比较有自由感和安全感”。
而我也有一个没有说出来的理由是:“我不想面对家里的财政状况这个问题,反正杨先生也不会改变,我还不如像现在这样稀里糊涂过日子过得好。”

长老夫妇对我们循循善诱,最后最打动我的一点,就是我们是夫妻,我们要同心合一。原来的模式,我的钱是我的,你的钱是你的,我要这样花钱,你要那样花钱——我们原来不是同心合一的。

我们知道同心合一是正确的教导,而且我们大概也已经是走投无路了。最终,我们竟然踏出了这一步。

有了这个决定以后,我们在各自在很多问题上作了让步。我同意暂时不管杨先生有没有从公婆那里拿钱的事,我就专注在“我们赚的钱和实际上的花销到底差了多少钱”的问题。杨先生也同意每个月把钱存在一起,向我完全披露家庭的收入状况,同时共同一个预算,然后我们试试看按照这个预算来过日子。


六、艰难的预算设立

我们回家以后,坐在一起,花了好几个小时讨论这个预算的问题,讨论的时候又差点吵起来。

比如说我觉得家居改善、给小朋友买书买玩具啊之类的一些事对我是很重要的,但杨先生就表示非常不能忍。

又比如杨先生老是觉得预算有没有无所谓,关键是看看我们钱去哪里就好了,我而就觉得他会这样想完全是因为他父母一直贴钱给他。既然我们是要好好过日子,那就该有多少钱花多少钱,我们不能走老路了。

最终我们作了一个预算,现在很多细节我都不记得了,但是肯定我们各自都为各自的坚持又作了很多让步。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俩每个月衣服都只能买500块,每个月零花钱也只有500块。如果要买大件的衣服,就只能攒几个月的钱一起买。后来就变成每年只有双十一的时候才会稍微买一些衣服。

除了预算,我们决定重新设立我们家的财务机制,结婚前说的那套都作废了。我们要把钱存在一起,我们要同心合一,我们两个人一起来负担这个家庭的运转。

看起来比起结婚前的那个小算盘,现在的做法好像是我吃亏了——但是我当时真的与一种焕然一新、充满希望的感觉。

后来,在推行预算的过程中,我们两个人的关系真的有很多改善。倒也不是说因为钱的事情厘清了所以我们关系就变好了,但是这两件事确实也是相辅相成,螺旋形上升的。

因为钱的事情厘清了,我们两个人交流起来少了很多障碍;又因为当我们两个人把自己的偏见放在了一边以后,钱的事情就更清楚了。


七、同心合一带来的财务改变

我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我们改变的起点,还是我们终于愿意同心合一过日子,这是重点。

我们在这个过程里都有很多改变。

我乱买东西的频率大大降低了,以前都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现在如果要买大件,都要考虑好几个月。我对买衣服买化妆品买包包的想法都降低了。包包已经好久不买了,化妆品要用干净了再囤,衣服就觉得舒服就好了,某宝有很多卖棉质经典款衣服的小店,又便宜又好穿,穿坏了也不心疼。

我也看到杨先生其实一直致力于我们小家庭的经济独立,有时候他父母给我们钱,他也会告诉缘由,其实公婆贴的钱也不如我原来想象得这么多。想到这么多年可能都在冤枉他,我心里也很惭愧。

当时我们用了一个叫“随手记”的APP,可以共用一个账本,我们两个人互相记账对方都看得到。但是后来用了半年以后很快就不用了,因为我们建立了相互信任,也看到大家都在改变,而且我们发现我们已经不需要记账就知道家里的资金流向了——全都是在外面吃饭给吃掉了。所以后来我们又在在家吃饭的问题上下了大功夫,详见《聊聊在家吃饭这件事》一文。

在这个过程里,我还看到了我们两个人在经济理念上的很多一致的地方。比如我们都同意给我们小朋友上一些学校的延时班,但是又都觉得双休日继续出去上早教就不需要;我们都觉得衣服可以朴素一点,但是对穿的鞋子都挺讲究;我们都觉得给小朋友不用买太多衣服,但是偶尔买一些好看的也完全值得……

现在,我们对家里的开销基本上有了一些概念,虽然存款几乎为零,但是总算是能够达到收支平衡了。小孩子生日什么父母会给我们一点红包,我们也很高兴。偶尔也会有捉襟见肘的时候,但是因为平时还算计划着花钱,缺口都不算太大,稍微用下信用卡就可以过度到下个月。


八、财务改变带出的更奇妙的事

上述这些改变不只是财务上的,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其他改变。

1、深入交流

原来杨先生是说什么就怕我生气的,而现在我们什么都可以商量。我原来和杨先生说什么他都是不同意买的,现在甚至我不说,他都会主动帮我买买买。

我觉得这种“什么都可以聊,什么都可以讲”的感觉真是好。这种同心合一的奇妙关系,是我过去从来都没有体验过的。

2、彼此接纳

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意外。比如杨先生会想要买一台新电脑,我会想要买一台照相机等等。因为大家的关系改善了,家里的钱也可以补补凑凑,我们通常都会鼓励对方去买很喜欢的东西,都会愿意从自己的零花钱那部分里来补贴对方。

所以财务改变,实际上,也给了我们提供了一个向对方展示“接纳”的机会。

3、与父母分离

在这个过程中,杨先生和他父母的关系也产生了很巨大的变化。他和我说,以前他问父母要钱,其实他压力是很大的。现在可以不再问父母要钱,给他的感觉是很释放的。我也能够感觉到杨先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很微妙,但是就是很能够感受到:“他和我是站在一边的。”


九、我们仍然在成长中

其实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做得不太好,我还是有点大手大脚,杨先生还是有点没计划。我们家里马上要五口人了,竟然还没有积蓄,这件事也真够吓人的。

但是每每看到我们心里的变化,就觉得这日子很有盼头。我知道这种变化不是来自于我们自己,所以这种盼头,也是过去几年从来没有的。


杨先生的读后感

经济问题是矛盾的导火索,因为花钱是最敏感的点。但内在的问题,实际上是对对方要求太多,而且是从满足自己的需求出发来要求对方,因为来自不同家庭的两个人总有很多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子。

所以我们最终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并不是说把钱存一起了,而是我们真正开始学习彼此接纳。


小暮姐妹的读后感

我觉得你这篇其实是从经济反映了你们的关系成长史。钱是最直接最敏感的。一开始杨先生是不跟你敞开的,而你是不敢面对真情的。

我想到一句经文,我觉得和你这篇文章很搭:

吃素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箴言15:17

你们现在花钱没以前爽了,但关系亲近了。以前花钱买买买,但大家都不开心,说穿了最重要的不是钱,是关系。

我个人的感觉,不一定对,在关系里的满足会减少很多购物的需求。其实有些东西买了也只是开心一阵子,但彼此相爱能开心一辈子。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17-5-28 17:10 编辑 ]

TOP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hTFf%2BDdhNbj3NF#rd

在伦敦苏豪堂的礼拜天

原创 2017-05-29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题图摄于2017年5月伦敦苏豪堂

10年前我在伦敦读书的时候,去的是SOHO的苏豪堂。《初到英国的第一天 2007 & 2017》一文中说到的,2007年我是在唐人街被教会“捡”回去的,说的就是这个教会了。

今天是到英国以后的第一个主日,我信心满满地带着两个小伙伴一起去苏豪堂,不料走到莱斯特广场的时候,竟然迷路了。不禁感慨,到底是10年过去了。


今天有很多感动我的事。

第一件事,是苏豪堂的敬拜在周日上午分成了两场,分别是粤语和国语。原来只有一场,牧师讲粤语,有人翻译成国语,那个也很好。但是现在人多了,就直接分成了两场。

——要知道,在英国这个地方,敬拜的人越来越多的教会,是不多见的。我在苏格兰的时候,看到很多美好的教堂变成了戏院,神学院变成了语言学校,最后空留了一个建筑在那里,可教会却不翼而飞了。

所以真是很为神在伦敦华人中所行的而感恩。


第二件事,是很为苏豪堂的国语团契“爱是团契”感恩。10年前我在苏豪堂聚会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参加粤语的“SO福团契”,因为那里更多年轻的学生。我记得那时候说国语的“爱是团契”人很少很少,会固定前来的也就五六个人。

但是今天再去,哇,有三排椅子。小组可以分成四个。而且比起团契人数增加,我更感动的是同工对这个团契内容的认真准备。

今天的团契内容是回应早晨牧师关于“修复破碎关系”的讲道。团契活动有敬拜赞美、有推荐阅读书籍,有一段小视频作引子,有一个小游戏活跃气氛,有问题引导,有讨论分享,有总结,有分组祷告……每个人的参与度都很高,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参加过准备得最好的一次团契活动了,简直没有之一。

谁能想到10年前稀稀落落无人参加的国语团契,如今竟有这样的豪华阵容。


第三件事,是和姐妹聊天的时候,聊着聊着,人家竟然迟疑地问我:“……你的先生是不是姓杨?你是不是就是那个写文章的杨太太?”天哪!我简直受宠若惊啊!在苏豪堂竟然也有人在读我的文章。

随后在团契自我介绍的时候,我说起了我10年前是学生,这次出差,又有另外的姐妹问我:“啊,你是不是就是杨太太?”随后一片惊讶声,有好几个人和我说:“啊,我有看过你写的文章。”

……感觉世界好小……然后忽然就有了压力。也请大家为我祷告,希望我以后真的可以严肃对待写作这件事……


但是最最让我感动的,是另外一件事。

我今天在苏豪堂遇见了十年前就认识的H姐妹和W弟兄。10年前我认识他们的时候,H姐妹已经信主了,但是她没有和她当时还不信主的男朋友W弟兄分手。H姐妹是那种很温柔的姐妹,和你聊天会浅浅地笑。W弟兄则有一点点内向,还有一个不错的发型。他会和H姐妹一起来参加各种活动,但是他很少说话,他就是很安静地坐在旁边。

记得那时候很多人想要给他传福音,各种人会问他,为什么不信主啊什么的——也包括我。但是W弟兄本身性格就不算外向,感觉这样的聊天在当时其实是给他很大压力的。有一个传道人和我说,可以就为W弟兄信主祷告,让神亲自去感动他。

直到我回国的时候,W也还没有信主,而且看着就是那种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信主的。

今天去,我一眼就认出了W弟兄,他和H姐妹完全都没有改变,简直是像吃了不老药水一样。我和他说我是10年前来的Ariel啊,他说这个名字他有印象,因为是洗衣粉嘛。随后我又把我10年前在FACEBOOK上的照片挖出来给H姐妹看,随后她也想起来我是谁了。

她说:“我记得你了,那时候你很瘦的”……可不是……岁月真是一把杀猪刀啊……

然后我才知道,我走了以后第二年,W弟兄就信主了!和我和杨先生很像,在快要和H姐妹结婚的时候,他忽然就想通了,然后就信主了。

但是最让我感动的,还不是他最终终于信主,而是他在信主以后整个人的改变。

怎么能够想到,10年前就是坐在团契边上几乎一声不吭的一个人,现在竟然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同工!竟然有在带敬拜!竟然可以这样敞开!他的样子完全没变,可是他里面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了,他还是保留了他很沉静的特质,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是很坦然地很敞开地和大家分享他自己的事情。

我听着他的分享,看着他的变化,眼泪差点要掉下来。

我感谢神让我认识H和W,因为看到W弟兄10年间的变化,我知道我所信的神是真的——在他身上的改变,不是出于人能做到的。

随后又想起来我家的杨先生,不管别人怎么想,但我是真的相信我家的杨先生有一天是会成为教会的领袖的。他有太多美好的特质,是我所知道,可别人却还没有看到的。愿神有一天能大大地使用他,也让他成为更多人的祝福。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TOP

http://mp.weixin.qq.com/s/89de5EuDPu7WBNycg9Nnxw

在英国大律师行工作第一天有感
原创 2017-06-13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题图摄于2007年6月英国牛津

众所周知,英国律师分成Barrister和Solicitor两种,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从事出庭工作,后者主要负责事务工作。香港人把后者翻译成“律师”,而把前者叫“大律师”。事务律师在律师事务所工作,和国内挺像的,出庭的大律师则在Chambers工作。Chambers不是常用词,也没有标准翻译,姑且就叫它“大律师行”吧。

我有幸入选了英国大律师公会的一个针对中国律师的培训项目。5月底到的英国,前几天都在进行一些关于英国法和英国律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从今天开始,我会跟着大律师在大律师行进行为期数周的见习。

今天是第一天。


这个项目是导师制的。在面试的时候,大律师公会的面试官问我,如果他们找不到做刑事的大律师给我做导师,我还要不要来。我果断说:“不要。”因为我就是想看看英国的刑事律师是怎么工作的,而且我对其他领域一点不在行。

结果他们真的帮我找到了做刑事的导师,还是女的,还是个QC!

QC是Queen’s Counsel的简称,通译“御用大律师”,但是实际上不是真的皇室御用,这是一个类似“高级职称”的称呼。一个出庭大律师拿到QC基本上就是攀上职业最顶端了。

QC也叫“Silk”,因为他们可以穿丝袍上庭。有一部著名英剧就叫“Silk”,那么巧,说的也是刑事律师。剧中女主人公第一季结束的时候才当上QC,而且在剧中也侧面反映了,QC本身就很难,而一个女性在英国要当上QC是件更难的事。


导师是一个很直爽的人。还没正式开始见习的时候,她已经发了几个案卷材料文件给我看。

今天第一天上班,我原本以为在大律师行,至少大家要介绍介绍,寒暄寒暄,但是没有。连Clerk(姑且理解成行政吧,但是其实是大律师行的经理人)见到我的第一句,也是:“她发给你的案卷材料看完了吗?”——在花了1分钟介绍我哪里是厕所,哪里是茶水间以后,大家就开始撸起袖子干活了。

QC把我和她安排在一个办公室里,我就坐她对面。我问了她关于案卷材料里的几个问题,因为她上周发给我的材料内容不算多,有很多细节我还是有疑问。她说我的问题挺好,然后我每问一个问题,她就发了更多几个文件给我进一步研究。大概发了快20个文件以后,我的问题终于提完了——其实我也不敢再多问了,我觉得这20个文件已经够我受的了,尤其第一个PDF打开就有150页。


她一直在专心工作,所以我们几乎没有寒暄。但是看到我怀孕,她说到她也有三个孩子,也是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天哪……我一直以为她还是单身,结果人家其实啥都没耽误。她的老大和老三相差5岁,我算了算,她生孩子的年纪和我也差不多。

于是就很自然地继续问她,她是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她直言:很难。她说她年轻的时候也是不停接案子,每天都要上庭,很多时候双休日白天陪完孩子,晚上也要看案卷到深夜。

她说女性的职业发展就是会比男性慢一点,但是她从来没想过要放弃,因为她很喜欢这份工作——其实她的职业发展也真的没有很慢。她45岁的时候荣获QC头衔。在英国40岁前做QC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很多律师直到做到法官也没有拿到QC头衔——所以要说慢,那也就最多慢了这5年了。

说完这些,她和我说,我们一会去吃中饭,现在她要看文件了。然后我们就停止了聊天。


今天一整天,我就这样坐在她对面,看着她几乎连厕所都没上,就坐在办公桌前,不停不停地看案卷。

我原以为在英国大律师行工作,给我的收获大概是这里律师的执业技巧、处理案件的精妙模式等等……但是实际上,第一天,颠覆我三观的,不是别的,单单就是这位QC的工作态度。

我号称自己是要做“技术派”的刑事律师的,因为我做案子不走关系啊。但是今天遇见这位QC才算是遇见真的技术派了。她给我的所有材料里,我最喜欢看她写的材料,简明易懂,她说她尝试用简单的话说复杂的问题——她几乎把她所有的工作时间,就花在研究案子上。

想想,做案子不走关系算什么技术派啊?这是律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不是吗?不能因为很多律师道德沦丧,这就好像成为我可夸耀的事了。所谓技术派的技术,还是要一个个案子踏踏实实把技术练出来的。

我想起我师兄和我说:“你不是不聪明,你是太聪明,就不肯下笨功夫。”


在中国,很多人会提到已育女性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平衡的问题。我自己的个人感受是觉得中国职场对已育女性其实还是挺友好的:我们的社会通识好像就是,一个女的如果有了孩子以后,工作上放松一点也可以理解。——我常常也就这样放过自己了。

还有一些时候,我会觉得:我已经对我的收入满意了呀,我又没什么事业追求的,我多花一点时间在家庭呀……这些观点本身谈不上对错,但是如果把这些观点作为“懈怠工作”的借口,那就真的是有问题了。

我过去从来没发现我其实在工作上是很“懈怠”的,直到今天我看到了这位QC的工作状态。她就这样在看案卷,同事进来说几句案件的事情,然后她继续看案卷。全程她没有开小差,没有刷朋友圈——甚至我出去倒水,她就让我顺便倒一下,这样她就可以不用挪那么几步路了。

我就联想到自己。坦白说,我从工作的第一天到现在,从来都没有像她这样认真过,哪怕只有一天。我每天白天工作的时候,都难免要刷刷朋友圈,开开小差,和同事聊个小天……结婚有了孩子以后,白天还要顺手上个淘宝,给家里添置点必需品。甚至以前没在律所工作的时候,在公司工作的节奏慢,我中午还要逛个商店或者睡个午觉啥的。

我想要每天多陪孩子,这是没错的,但是上班刷朋友圈、开小差、和同事聊个小天、上个淘宝,这算是什么陪孩子呢?——这位QC努力工作,可人家也陪孩子啊,人家上班时候认真上班,回家就认真陪孩子。他们全家还去印度的沙漠上野营,人家也没少陪孩子啊。

还有人和我说:“女的工作太拼命,不注意身体,50岁以后很容易得癌。”且不说得癌这件事的随机性。但是工作“太拼命”是个什么概念呢?是说加班吗?如果是拼命加班,那我也不赞同,这是没搞清楚主次。——但是,如果是工作的时候拼命,那我觉得这就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且是一件周围人看见,就可以把荣耀归给神的事。


我是一直得到很多肯定,以至于过去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几乎周围所有的人都在对我说,我是有多么多么厉害,将有三宝,还在工作,还是做刑事辩护的——好像这就已经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似的,现在想来,真是惭愧。

我在律所工作,周围有很多努力工作的好榜样,但是我好像一直就有很多借口:人家单身呀,人家没有结婚呀,人家不用花很多时间照顾孩子呀……直到今天,遇见这位也有三个孩子的女QC,我才一下子被打醒。

我确实是结婚了,还将有三宝,但既然我选择出来工作,尽心尽力工作岂不应该是常态吗?

这尽心尽力不是为了“赚更多钱”,不是为了“事业更好发展”,不是为了“让自己有成就感”——我是基督徒,这些对于我来说其实都不重要,也不是我追求的目标。

但既然选择出来工作,在上班的时候努力工作岂不是我的本份呢?

就在刚才,我和神祷告,认罪悔改。愿我自己今后努力工作,不为其他,就是尽我在职场上的本份。


KITTY姐妹的读后感

要向你的导师学习!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的时候想着家里的事;在家的时候惦记着工作;陪家人的时候人在心不在,美其名曰陪孩子,其实还是看手机的时间更多。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

说实在的,现在反思我自己工作时的状况,真的没有做到尽心竭力。至少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工作的。早上9点到了办公室,打开电脑,泡杯咖啡,跟同事聊聊天,刷刷手机,上上网,一晃半上午就过去了。再看看邮件,午饭点就到了。跟同事吃吃午饭逛逛街,回来再开个会,转眼就到了下午三四点了。这时才正式进入工作状态,可已经接近下班时间了。可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不愿意停下来了,于是就加班。看似工作很卖力,其实占用下班时间,也是让家人为我的效率买单。还很悲壮地认为自己工作很卖力,都是为了家人打拼。其实有时候就是不愿意回家,因为回到家还有一大堆家务在等着。敢问如今有多少人,晚间的加班和应酬是真正100%必要的呢?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TOP

http://mp.weixin.qq.com/s/w484fehtZzXaOKRVT1ijew
杨太太,你的时间从哪里来?
原创 2017-06-16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题图摄于2017年5月英国圣安德鲁

常常有人问我:“将有三宝,还要工作,你怎么还会有时间写公众号,你的时间从哪里来?”

其实在我的公众号里有很多文章描述我们的生活状态,但想想可能我没有把这些文章归类总结。所以特撰此文。

摘要
最重要的前言
一、关于工作
关于我找工作的标准
怎么找到这样的工作
为什么要找这样的工作
二、关于培养孩子良好睡眠习惯
三、关于不折腾地生活
选择一些省时省力的生活方式
接纳自己就是做不到“最好”
认清没什么具体做法是“最好”的
如何摆脱“最好”的焦虑


最重要的前言

首先,各位弟兄姐妹千万不要觉得我是八面玲珑什么都能HOLD住。绝对不是这样的。

一个人如果又想要有很多时间工作,又想要有很多时间能够陪伴孩子长大,又想要和老公有很多亲密的时间,又想自己可以有很多时间可以学习提高,又想有很多时间可以出去旅游……那这是贪心。

我是基督徒,每每有这样看见的时候,我是会去和上帝认罪的。过日子一天就24小时,总是要有所取舍,我也接纳自己没有办法在什么事情上都花时间做得尽善尽美。

所以这篇文章的主旨绝对不是介绍“如何兼顾事业与家庭”,事实上,如果我靠我自己,顾一个都不一定顾得上,所以所谓“兼顾”真不知从何谈起。对于一个要上班的妈妈来说,我能做的只是在各样事上尽本分而已。我也觉得真的是很难的,但我也相信上帝是让我在这些事情上学习如何倚靠他。

但在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杨先生和我确实是有一些可以和大家分享的内容。

我也在朋友圈看过很多类似的鸡汤文,我自己以前也写过类似的,大致内容都是如何利用碎片时间使自己高效运,以转达到工作家庭平衡;或者如何利用高科技的家电,来达到家务省时省力的目的。

我觉得这些技巧是有用的,可能我在下面也会提及,但是这些却不是使我能够真正获得内心安息和平安的原因。


一、关于工作

首先,关于工作,我早晨送完孩子上班,下午4、5点接完孩子到家,肯定时间相对一般上班族妈妈要多一点。

1、关于我找工作的标准

关于当时找工作的经历,我在《关于“全职妈妈还是在职妈妈”的一些分享》一文里有更详细的记录。

简单来说,我出去工作,是杨先生和我的一个共同的决定。我们在做这个决定以前,也祷告了很长时间,也经历了很多事情。

虽然决定出来工作,但做了妈妈以后,我觉得因为身份转变,我对工作的要求有了很大的转变。过去我找工作,可能觉得“工资”或者“前途”是最重要的,但在有了第一个孩子以后,我找工作就不再以此为先,而是有几条特别的要求:

这个工作是不是能够让我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
如果有急事,比如孩子生病,我是不是能够请假。
加班多不多,出差多不多。

2、怎么找到这样的工作?

很多人会觉得,怎么可能那么容易能够找到“能够允许每天有时间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工作呢?还不因为你是做律师的,你的行业很特殊嘛。

但事实上,律师行业是很辛苦的行业。我把工作时间压缩到能够每天接送孩子,是需要付出很多代价的:我可能N年里都做不到合伙人,可能N年里收入提高都很缓慢,可能同事看我也会对我这个人有论断,或者觉得我挺傻的。甚至比这个更糟糕的是,搞不好我不进则退,再过几年就要被年轻人所取代了。

——但是这就是我的价值观,我还是选择先把必要的时间空出来,照顾我的孩子。

因为在找工作前已经祷告了一年的时间,我当时是很有信心的,我觉得上述这些都是我作为一个在职妈妈的需要。我的需要神是知道的。我甚至想过,如果律师职业实在不能满足我的要求,我也愿意去家门口的超市做收营员,工作嘛,其实做什么岗位都没关系。所以,我自己个人的经验是,当我把“工资”、“前途”放在一边,能接送孩子的工作还是能够找到的。

但必须要说一句,我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有所取舍,并不表示,我在工作的时候就敷衍(前几天刚写了一篇《在英国大律师行工作第一天有感》,也反省我的工作状态)。哪怕是做超市营业员,敬业的和不敬业的,给顾客的感觉也完全两样,我相信一个敬畏神的人在每个岗位上都可以尽本份,都可以活出见证的。

3、为什么要找这样的工作?

作为一个基督徒,在我的小家庭里,我愿意遵循圣经所教导的次序:
首先,我把和丈夫的关系看得非常重要。我和我的丈夫是一体的,并且我我愿意顺服我的丈夫。
其次,才是我的孩子。我和丈夫并不是围着孩子转的,我们生活的重心不在孩子,这与很多不信上帝的夫妻是不一样的。
再然后,才是我的工作。

也就是说,如果杨先生某一天决定让我不要出去工作,我是愿意回家的,因为我更看重和丈夫的关系。
也就是说,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我的陪伴,所以我在工作时间上,是愿意有取舍的;和我的事业前程相比,我更看重自己尽一个母亲的责任。

综上,这就是为什么,虽然我工作,还是有时间可以接送孩子、陪伴孩子的原因。


二、关于培养孩子良好睡眠习惯

我们家孩子们晚上8、9点就睡觉了。睡觉前不需要我们哄睡。我们会让他们洗澡刷牙,喝水,挑一个陪他们睡觉的书本或者玩具,然后和他们一起祷告,然后他们和我们说晚安,就自己睡觉了。

我们老大是4个月开始自己睡一个房间,老二是2个月开始自己睡一个房间。大概在老二两岁的时候,他们两个人开始睡一间房间,一直到现在。

另外,姐姐五岁前,中午也是睡午觉的。现在她六岁了,在双休日中午弟弟睡午觉的时候,她会安静玩一会。她知道这个时间是她作为大孩子的特权,也知道爸爸妈妈在这个时间也需要休息一下。

我们两个孩子也都是纯母乳喂养到将近一岁,我们支持母乳喂养,但是我们不支持晚上喂夜奶。我个人经验是很多不好的睡眠习惯都是从喂夜奶开始的,而且这些习惯会持续很多年,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家庭。

具体关于我们对母乳喂养和孩子睡眠训练的一些经验,请移步:
《关于母乳喂养的那些事》
《我们关于宝宝睡眠训练的经验汇总》
这两篇文章有非常非常详细的记录,几乎是我们所有的经验了。

很多妈妈说自己没有时间,其实是因为孩子睡觉习惯不好,要10、11点睡觉,或者是孩子要哄睡。我自己也曾经哄睡过孩子,但实在是让人感觉很痛苦,而且哄完她我就累得什么都不想做了。

我自己觉得这也是一个挺好的见证。有不少年轻夫妻来我们家玩,和我们热热闹闹一起吃完晚饭,他们看着我们给孩子洗澡,看到孩子欢欢喜喜地和他们说晚安,然后回他们的房间休息,而我们就继续围着桌子聊天——他们会说:“来到你们家,就发现有个孩子的生活其实也没有想象得这么恐怖,你看你们,也还是可以过正常日子的。”

因为孩子们8-9点就睡了,所以在我11点上床睡觉前,我就有2-3个小时自己的时间。有时候杨先生和我会一起看一个电影,有时候我会自己看看书,有时候我会写写公众号的文章。


三、关于不折腾地生活

1、选择一些省时省力的生活方式

我们有很多生活习惯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够好”的,但却让我们省时省力。

以洗衣服为例。

我洗衣服就用洗衣机,如果是需要手洗的衣服,我要么放在洗衣袋里洗,要么就把洗衣机调到30度800转来洗。
我们的内衣外衣是一起洗的,我会倒一点消毒液。
小朋友的衣服有很多污渍是很难洗的,但是我还是选择用洗衣机洗,因为不管怎样孩子的衣服也穿不了多少时间。
我们的衣服几乎是不晒的,就是烘烘干。

可能衣服是不如手洗的干净,但是我只有这点时间。如果小孩的衣服要手洗,我可能就需要减少其他事上的时间,或者要请父母来帮忙,家中的人际关系又多了几层,孩子对权柄的认知也容易混淆,这些新的问题也会耗费我的时间。所以请父母来帮忙,并不能真的“创造”出空闲时间。

关于我们家处理家务的一些细节,在《太太的技能》文章里有很详细的记录。

2、接纳自己就是做不到“最好”

我过去很多时候都会陷在一种“折腾”的怪圈里,我举个例子:

我觉得我陪孩子的时间少,刚好孩子很喜欢游泳,我就想要让孩子多游泳,我的计划是一个月至少要让孩子游一次。但是孩子太小了,游泳需要大人陪着,因为要陪她,于是我自己的时间就更少了。然后因为我还要付两份游泳池的入场费,我就觉得不划算,我又办了一张游泳池的卡,一下子花了好多钱,这下我又觉得这个月经济压力忽然大了,然后我又要花更多时间去接新案子赚钱,然后我觉得我陪孩子的时间更少了。我内疚啊,我就要我老公陪孩子去,但是杨先生觉得麻烦,不想要陪,我又要怪罪他不尽父亲的责任……

现在我的处理方式就简单多了。孩子很喜欢游泳,但是我时间又不多,那我们就偶尔去游一次啰,为什么非要一个月至少游一次呢?也许以后孩子长大一些,条件成熟,事情变化,我们也会改变,但是暂时就不用办卡也不用想太多。哪怕我就是忙到一点也没时间去陪孩子游泳,杨先生也不愿意去,孩子就去不成了,那也没关系,也不是孩子喜欢游泳就非要去游的。万一她要喜欢骑马呢?帆船呢?滑翔呢?是都可以尝试啦,但是没试也不是什么大事。

3、认清没什么具体做法是“最好”的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最好”这样、“最好”那样的观念。

从怀孕的时候,我就被灌输了很多“最好”的事:“怀孕最好不要吃冰的东西”、“怀孕最好就不要外出旅行”、“怀孕最好不要吃蟹,也不要吃西瓜”……
等孩子生下来,大家又说:“孩子吃的辅食最好是自己做的”、“妈妈最好能把孩子带在身边就带在身边”。
等孩子再大一些,这种“最好”的观念就更多了。“孩子最好还是上一些辅导班”、“孩子最好能考进XX学校”、“父母最好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先买个学区房”、“妈妈有时间最好还是亲自陪孩子学习”……

这些“最好”的观念看起来并不强迫,人家会说:“你有条件就这么做,这么做最好。没条件那也没办法。”但事实上,如果真要凡事都做到最好,对人真是很大的压力,而且那个“没条件也没办法”的无奈,也深深压迫着我。

那种感觉就好像是:我已经知道有一个“最好的选择”,然而我却没有能力做到,结果就是“孩子没法得到最好的”——对父母来说,这是何等大的否定,何等大的丧气,甚至会觉得因为自己的“不努力”,就对自己孩子造成了伤害。

事实上,我见过很多真的努力做到“最好”的妈妈,给孩子吃的那是百般小心,对孩子的卫生千般注意,给孩子的早期教育启蒙各种精心……但这样的妈妈最后得出的最终结的结论则是:“最好不要有二胎,因为我一个都忙不过来”;甚至是:“最好不要有孩子,没有孩子的生活多自在。”像我们这样有三胎,对于这些“最好妈妈”来说,大概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吧。

哎,所以说穿了,哪有什么最好的事——在追求“最好”的过程中筋疲力尽,就已经把“最好”变成“最不好”了。

4、如何摆脱“最好”的焦虑

如果我不是基督徒,上述这些道理我就算知道,我也做不到。

因为那些做不到“最好”的后果都是实实在在的:如果不送孩子去培训班,孩子就不会拼音,可能就进不了;如果不陪孩子学习,孩子就会跟不上等等。

但是我现在知道,孩子的现在和将来都在神手里,我又要引用纪伯伦的诗了: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我知道我只是弓,有神这位弓箭手,我才能真的从这种焦虑中解脱出来。

综上,因为我们的家务方式简简单单,因为孩子双休日也不用上培训班,因为我们没有非要这样非要那样,因为我们没有很多讲究也不折腾,于是我们就多出来很多时间了。


想来想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让孩子有好的生活习惯,不折腾地生活,这三点,大概是我可以有时间的最大的“秘诀”了。

但是如果不是神,这些我也都做不到。

所以若有人问我:杨太太,你的时间从哪里来?
我或许会回答:我的时间从上帝而来呀。


杨先生的读后感

我觉得一个人的选择不可能各种利弊都面面俱到。

比如你在文章里写的,你为了多陪孩子,就压缩工作时间,其实你的工作时间真的少得近乎对自己苛刻了。那后果就是你事业发展很慢,还可能会少赚很多钱。但是因为你的主要需求,就是陪孩子,已经被满足了,那你就好好享受这个选择带来的好处,这就很好。

还比如一些全职妈妈也是一样,如果是为了陪伴孩子所以就没有上班,那就好好享受陪伴孩子的时候,也不要总是患得患失,也不要后悔自己的选择,也不要觉得没有工作有什么可惜——就像你文章里说的,没什么“最好”的,所有的选择都是有得有失的。

就好好享受自己选择的生活吧——这就是我的读后感。


KITTY姐妹的读后感

我对这篇文章的观察总结是:

1、有序
丈夫在家里的权威、带领和责任;妻子对丈夫的顺服;孩子们对父母的顺服。如此才有执行自家认定的理念的前提,以及建立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前提。

2、取舍
知道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需要投入精力时间的。宁愿花时间和老公约会、陪孩子阅读玩游戏,还是宁愿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优先顺序,孰轻孰重,心中有数。

3、了解
搞清楚我是谁,我要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做不到什么,这个人生的阶段我的重点是什么。这些搞清楚了,就不会被同侪压力牵着鼻子走。什么时候日子不再过给别人看,什么时候重担就卸下了。

4、交托
知道上帝在掌管明天,知道祂顾念我们的一切,知道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没有了焦虑,就没有了掌控,用来忧虑和抱怨的时间,自然就可以用来享受。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TOP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7zqx4ab0V2N9YfGR#rd

也在父亲节聊“爸爸的缺席”

原创 2017-06-18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题图摄于2017年5月爱丁堡

朋友圈里有很多是关于“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的文章。这些文章的道理说得一点都不错,就是爸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重要,爸爸有这个作用,有那个作用,爸爸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也有教育爸爸注重夫妻关系的,比如“爸爸要给妈妈放假”、“爸爸要更关心妈妈”之类的。

读到这些文章的时候,我一般会拉到最上面,看看作者是谁,哦,是“XX妈妈”写的,然后我就果断地关掉这篇文章。因为不然一定就会看到在文章下面的留言有一堆妈妈在自怨自艾自己的老公一点不懂事,完全不肯改变。

不是说这些妈妈们写的道理不对,这些道理都是对的,只是作为一个妻子,写文章和自己丈夫,和别人丈夫说这些道理,意义真不大。在真实生活中,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有爸爸会因为老婆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目的是教育自己的文章,然后就特别感动,从此改变的。

(但若是一个弟兄写的文章,那就完全不一样,比如我昨天在“境界”公众号里看到的一篇《我终于知道怎么当丈夫和父亲了》的见证,就特别让我感动。但是弟兄很少写文章的。很多人给我留言说:“杨先生也写吧。”——我认识杨先生快十年,10年里他总共就写过一篇日记——所以若要等着弟兄写文章去教育弟兄,那基本也没指望了。)


我其实特别理解这些妈妈的感受,因为曾几何时我也是这样看待杨先生的。我觉得杨先生特幼稚,对家庭没担当,一回家就玩游戏看小说,手机拿起几个小时也不放,也不和我交流,和孩子也缺乏交流,让他干嘛他都慢三拍还不情愿,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也不上进,也不想改变……

我在这种感受里挣扎了好几年,然后终于走了出来。

现在,作为一个基督徒妈妈,我想我自己和这些妈妈有一个最本质不同的立场,就是:

我认同你的道理,同意你说的爸爸最好怎么样,应该怎么样。
——但是我并不打算去改变我的先生去成为这样的爸爸。

至于为什么,我写过一大堆文章:
《和杨先生一起走过的那些年》
《关于顺服先生的操练日记》
《关于"接纳先生"的学习日记》
《先生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会改变?》
每篇都可以直接点击进去看,我在此就不再重复了。


我自己现在在“爸爸的缺席”这个问题上特别得释放。

首先,现在每次在我打算抱怨杨先生在孩子的问题上不上心的时候,圣灵总是会提醒我,看到我自己的很多问题:我在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打算让杨先生发挥父亲的作用,我只是希望他按照我的思路去做事而已。

一个好爸爸,是很自发性的。我催逼他,对他发挥他的自发性一点好处也没有。在过去很多时候,他因为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教育孩子,就干脆什么也不做,省得和我吵架了——所以凡~事~顺~服~丈夫真的是很重要的,是真正能够帮助丈夫学习如何做家庭的头,让他有机会自己去思考,如何做一个好爸爸的。

其次,有一个最大的安慰,是我清楚认识到,管教先生不是我的事儿,而是上帝的事情。我若自己去驯服先生,我还会忘记,还会搞不清楚,还会失误,但是上帝不会。祂是知道杨先生的各种毛病的,祂那么爱他也那么爱我,祂肯定也不会置之不理——所以我不要成为上帝管教我先生的阻拦。我管我顺服丈夫就好了。

最后,我现在认识到,爸爸就是爸爸,不是说非要做这样那样才能发挥爸爸的作用。爸爸哪怕什么都不做,他还是爸爸。这时候的爸爸就好像冬天的太阳,其实晒在身上就像没有晒一样,一点都感觉不到他的温暖——但是尽管如此,在冬天的白天,太阳升起来了,哪怕太阳只是就在那里,人也会感觉好很多。

若说:这太阳一点作用也没有,这是在瞎说。
太阳在,爸爸也在,这就已经很值得感恩了。

顺祝杨先生父亲节快乐。


KITTY姐妹的读后感

男人怕过父亲节,因为说着“父爱如山”,其实是给他们的“好男人”身上又加了一道砝码。所以我要在父亲节,呼吁给父亲减压。

男人不易,信主的男人更不易!我们基督徒姐妹们,在圣经里看到了耶稣完美的男人形象;在各种婚姻讲座中了解了好丈夫应该的样式。在世人的眼中,一个男人能够养家,不吃喝嫖赌抽就是好男人了吧!可这离基督徒姐妹们心目中的好丈夫形象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咱们心目中的好男人应该是啥样的?
家庭中,要黎明即起、读经祷告、做完早饭、唤醒妻儿、送娃上学、为妻舍己、分担家务、孝敬老人、陪娃玩耍。要作全家人属灵的遮盖,要带领家庭祭坛;教会里,属灵生命要成熟、要当执事、同工,带领查经小组祷告会;事业上,也要为主作见证,职场上要做出成绩,要担负起养家的责任,要有上进心。

回家累了,想躲进电视电脑手机的“山洞”里,让整天飞速运转的大脑休息一下,就要被诟病。

他们时刻在事业、家庭、教会中努力扮演着好员工、好男人、好弟兄的角色,一直被要求着,只能站着,不能坐下,不能懈怠,更不能趴下。何处才是他们真正的灵魂安歇之所?身体安息之处?

就像私塾夫人马睿欣老师说的,今天,就在今天,父亲节,我们能不能把“爸爸应该”的清单撕掉?让家,真正成为男人休息的港湾?让他们在家,能真真实实地当一回自己?不必站着,不必硬挺着,让他们灵魂的脚步,停下歇一歇?

我们姐妹们能给丈夫真正的爱,不是高处的喝彩,而是低谷的守候和陪伴。


后记

有人问我KITTY姐妹是谁,为什么几乎每次都有她的读后感?
——其实我也没见过她本人,她不是我们教会的,是一位人在美国的师母,也有三个孩子。我特别喜欢让她先看看我的文章,是因为我觉得她的读后感比我的文章更高明。我就好像是找到了好老师改作文的小学生,但是她改的不是我的日记,是我的脑子。

我在读了她的读后感以后,有了进一步的反省。

我忽然发现我过去纠结于“爸爸的缺席”,我真正难过的的原因其实不是杨先生不够好,或者没达到某个标准——因为事实上,杨先生就算今天达到了A标准,我也会觉得理所当然,明天我又给他进一步设置了B标准。

我真正痛苦的根源是因为我在“要求”杨先生。对别人有要求,觉得别人应该这样应该那样,那别人做不到的时候,自己就会有失望。我越觉得这个要求理所当然,我的失望就越大。

——从这个角度说,朋友圈那些妈妈们写的觉得“爸爸应该要这样”的文章,看似正确,其实是满满的负能量。

圣经上神的话都是对我自己说的,不是让我去拿着当小尺子量别人的。将来审判的时候,我是自己到神面前交账的。至于别人,包括杨先生,他好,他坏,自有神去管教。至于我的孩子,神也爱他们,知道他们的需要,我又有什么可以多担心的呢,何况我的担心也不是出于神。

今天是父亲节,杨先生还在睡觉,就给他放个假吧。哈哈哈。如果杨先生之后有读后感,我就加在留言里~~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TOP

https://mp.weixin.qq.com/s/DqGgz2uQzuqWSZkuQChYlQ

愿给经历流产的爸爸妈妈一点安慰
原创 2017-06-19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题图摄于2017年6月英国巴斯

我有两个很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第三个在肚子里。但就如杨先生说的,我们的“成功率”只有50%。在我自己在这三个孩子出生之间,经历过3次流产,且后两次还是宫外孕。

我最难过最痛苦的一次流产经历,是我第一次宫外孕的时候。我的宝宝没有找到从卵巢回子宫的路,误以为输卵管就是可以扎根的地方,然后宝宝就在输卵管里渐渐长大了。因为他/她还在长大,所以我的输卵管就破了,所以我的腹腔里就大出血了。

我看病的时候,医生告诉我,我多数是宫外孕,我当时最关心的问题,不是我是不是需要马上接受手术,或者我是不是现在有生命危险,而是“你们不能把这个宝宝放回子宫里吗?”——他/她只是迷路了啊,不表示他/她是一个不健康的宝宝啊。

但是医生很遗憾地摇了摇头——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宝宝若是没有在子宫里扎根,医生就没有办法了。

然后我就哭了。我心里感觉特别对不起这个宝宝。因为他/她还在长大,但是我却要在他/她的生命和我的生命之间作一个抉择,我作为妈妈实在是没有办法留住他/她。


那一次,我接受了紧急的剖腹手术,医生把这边输卵管全部切除了。医生觉得如果留着这一根破输卵管,那就是留着下次再发生宫外孕的祸根。我那时候很遗憾自己只有一边输卵管了,为什么不能做微创手术,但是我也知道,其实再晚一点,搞不好我自己的小命都没了。因为手术的时候我醒着,医生说我的肚子里全是血,他们拿了一个吸尘器在我肚子里不停地吸了好久。

最后医生端了一个血淋淋的盘子给我看了一眼,说这就是从我肚子里切下的东西。现在想想其实蛮不可思议的,为啥要给我看这个。想想大概是为了避免医患矛盾吧。可这个看起来,好像和生命完全没有关系的一大团,其实是我的孩子啊。

那时候有很多人安慰我,说:“没关系的,你们已经有一个宝宝了,说明你们精子卵子都是好的。你还有另外一边输卵管,你还是会再有宝宝的。”

但是这话在当时就没有安慰到我。因为就算再有宝宝,我这个流掉的孩子,也回不来了。


后来,我又第二次宫外孕了,我仅剩的一根输卵管也堵塞了。这时候很多试图安慰我的人又说:“你已经有一个宝宝了,总好过人家没宝宝的。说不定这就是上帝的意思,就觉得你们有一个宝宝就够了。为什么你还要冒着宫外孕的风险,拼命要第二个宝宝呢?”

我知道他们的心意是为了安慰我,但是这话在当时我的听来,让我感觉很愤怒:

你有为我持续祷告吗?若没有,你怎么知道上帝的意思就是我们有一个宝宝就够了?你这是在咒我再也生不出孩子了吗?我现在孩子刚流产很难过,和我有没有孩子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我有一个孩子,所以流产就没什么了?而且什么叫我“拼命”要第二个宝宝?讲得好像我们要孩子就功利心很重一样。我们也是顺其自然啊!若不是神放在我肚子里,我就是自己拼,也没有用啊……

总之,那时候,我觉得安慰我的人真是讽刺,他们试图让我看上帝,然而他们自己说出来的话,看的却是环境。(这个经历其实对我自己后来也是一个警醒,有时候试图安慰别人,反而成为“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也希望这篇文章不要这样……)


后来真正给我安慰的是我偶尔看了一本书,叫《天堂真的存在》(英文原名叫:Heaven is for Real)。说的是美国一位男童自称3岁时因盲肠破裂动手术,濒危之际,灵魂出窍上天堂,不但坐在耶稣腿上,还见到了因妈妈流产、来不及出世的姐姐。令人惊讶的是,他的父母亲从未告诉过他这段往事。他的牧师父亲相信这是神迹,就将儿子7年前的经历写成书。

我当时看得热泪盈眶。

我在看这本书之前,就特别朴素地相信,我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在天堂里,因为他们实在是没什么错,我觉得神是会接收他们的(如果我的这个观点您不能接受,也请不要在这时候和我大谈神学问题。谢谢)。

也是因着这个信心,我有给我的每个没有出生的孩子起名字。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

但是当时我还没有什么很特别很具体的概念,直到看到这本书,我知道我的孩子在天堂里是活生生的一个孩子。我将来看到他们的时候,也许是会惊讶:“天哪,你竟然长得和你姐姐这么像!”之类之类的。

在看了这本书以后,我觉得我的内心已经完全被安慰到了。

我知道我所经历的不是白白经历的,虽然我没有亲眼见过这些孩子,但是这些孩子就是我和杨先生的,将来我们要在天上和他们相聚的。想想以后我回天家的时候,耶稣带着我的另外三个孩子一起来接我,这是何等美好的景象。

我还是想和他们说对不起,但是我知道他们一定会说没必要——因为他们若跟着我在地上过一生,这日子未必有他们在天家里,亲自受神照顾过的日子好。——上帝亲自替我来带这些孩子,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呢?


再后来,姐姐囡从别人那里听说了我宫外孕的事情。
她问我:“弟弟妹妹为什么没生出来?”
我和她说:“弟弟妹妹在妈妈肚子里没有找到给他们睡觉的床,他们在妈妈肚子里睡错地方了。”
姐姐囡:“他们睡哪里了?”
我:“可能是小马桶里啊,洗衣机里啊之类的地方吧。反正就是会让他们自己也很不舒服的地方。但是上帝爸爸看到他们睡错地方以后,就把他们接走了。”
姐姐囡笑得不行:“那我们以后还会再见到他们吗?”
我:“会啊。我们以后也会去上帝爸爸那里的,那时候就见到他们了。”
姐姐囡:“那我和弟弟呢?”
我:“你和弟弟都是特别聪明,在妈妈肚子里就找对地方了。”

——后来姐姐囡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就会和人家说:“我妈妈之前还有其他宝宝,但是他们在妈妈肚子里找错地方了,上帝爸爸就把他们接走了。”
  

最后,特别有趣的事情是,在经历了两次宫外孕以后,我又奇迹般地生了老二,这次又奇迹般地再次怀孕要有老三(好奇的人可以参考《得知怀上了三胎以后……》和《生三胎违法了吗?》两篇文章)。

嗯,谁说上帝觉得我们有一个宝宝就够了。我自己是很高兴我现在可以指着上帝夸口:我们的难过上帝都知道,祂就是要赐福我们更多!


KITTY姐妹的读后感
                                          
我自己没有流产过,很难说出感受。如果你能在文章中引出,作为有流产经历的妈妈,旁人怎么做能够安慰到她们,这样我们今后就知道该怎么实际地安慰到身边这样的姐妹。

另外我想到的是,神给每个人的功课都不一样。我在怀老三的时候先兆流产,在床上躺了两个月。期间我学到的功课就是要赞美神,不是因为祂所做,而是因为祂所是。我们一般会因为神行了美事而赞美祂,但先兆流产保胎期间,我向神降服,仅仅因为祂是生命的主宰而赞美祂。单单就生命在祂手中这一件事,就值得我终生去赞美祂。

后来到了美国怎么怀都怀不上,也让我完全地谦卑下来,我作为一个想怀上,放开一次就肯定怀上的人来说,神真的让我认识到:生孩子这件事,主权真的不在我自己手里。不是我想要就能要的,完全是神的赏赐。而且神也知道我能handle多少个。祂知道我的“带宽”有多少。像馨悦家的五个,其实后面的三个完全是在不可能的情况下怀上的。说明这种事,实在是神的主权,也是呼召。

(杨太太注:关于怎么安慰关心人,我最近会写一篇文章,因为特别有感触。不一定是针对特别的事——对我自己来说,最好的安慰就是为我祷告。敬请期待。)


杨先生的读后感

如果不认识上帝,我一定会觉得我们经历这些事情真是很倒霉,怎么这么小概率的事情也会发生在我们身上。但是现在回过头,我会感恩,因为我知道这些事情不是白白发生的。如果不是经历这些事情,我们就不会成为我们今天的样子。

回头看经历的这些事,我知道我所经历的事情,都是上帝允许发生的,是上帝依着我的身量的,没有什么是我不能承受的,所以我就没有惧怕。以后,再遇见下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也不会再自怜自艾,而是会更主动地问问神:为什么让我经历这些事,你希望让我学会什么事。

这不是那些鸡汤,让你就去看看事情比较好的一面。这是实实在在的,因为我对我们现在的日子实在是很满意,很满足,我对我们的未来也很有信心。而且这些信心不再是在事情的结果上,而是在神身上——正是我们经历的事情让我们学到了这点。

抱歉有点绕。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TOP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w7OM3ATSSxBv%2Bn#rd

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上海女性,我为什么会愿意凡事顺服丈夫?

原创 2017-06-20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题图摄于2017年6月英国伦敦

前言

有一个信主的姐妹和我说:因为相信神的话所以愿意顺服丈夫。当自己做不到的时候,依靠耶稣的救恩,活在神的爱里,而不是行律法,内心喜乐也没有惧怕。——我对她的话非常阿们。但是对于不信的人来说,可能就没有办法明白和理解她的话。

写今天这篇文章的起因,是写《也在父亲节聊“爸爸的缺席”》一文的时候,有一位不信神的读者给我留言,他对“凡事顺服丈夫”有很大的误解,我觉得他的反应很可以理解。很感谢你虽然有不同意见到了反感的地步,但是仍然愿意告诉我,这才让我有机会可以进一步思考这个话题。

也许很多不信的人看到我今天写的这个题目:“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上海女性,我为什么会愿意凡事顺服丈夫”,第一反应就是:

“因为你被基督教洗脑了呗。”

——嗯,到底是不是,不妨看完这篇文章啰。




我出生长大在上海,上海开埠较早,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是一个高度尊重女性的城市,甚至有一些女权主义抬头的倾向。年轻人里大概有50%的家庭所有经济收入都是妻子来掌管,在上一代里,这个比例甚至更高。在上海,不可能有什么“太太不能上主桌”的传统,也没有听说哪家人家重男轻女。甚至与其他地区相反,上海人特别希望有女儿,如果生的是女儿,大家就欢天喜地;如果生的是儿子,爹妈反而愁眉不展,因为觉得经济压力太大了……

有很多传说上海男人怕老婆,会给老婆烧饭,特别小男人,这是夸张且不怎么符合事实的说法。但上海男人确实很尊重女性,既不会强迫老婆一定要在家带孩子,也不会强迫老婆一定要出去上班;不一定会每天烧饭,但多数都愿意帮忙家务;至于男人逢年过节给老婆送个花,搞个惊喜,买名牌包,带老婆出去旅游一下,这些在上海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我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硕士毕业于伦敦政经,通过司法考试,现在是一个刑事辩护律师。虽然不是学霸,但是智商和思辨能力肯定是能够达到人群的平均水平的。我性格还特别坚毅,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同学对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我在初中高中都会和老师顶嘴甚至吵架。我的爸爸妈妈都有很好的工作,开明的思想。我妈妈的学历很高,会说英语,也是一个事业型女性,她和我爸的关系也很平等。

所以,简单来说一句话,在我的成长背景里,没有任何封建迷信,三从四德的影子。

此外,我的原生家庭的经济条件不比杨先生家来得差,我的收入学历也比杨先生都要高。我认识杨先生的时候是挺喜欢他,但是他说是他追的我,而且当时追我的人可不少。我们谈恋爱的时候还经常吵架,那时候我还老爱说分手,他也没舍得真的让我走。

所以,在我们的关系里,我们很平等,也不存在我对他单方面特别迷恋、情非得已、或者牺牲自我的情况。

于是问题来了。像我这样一个女人,怎么会竟然愿意凡事顺服丈夫?




说起来,很多不信的人也会赞同并愿意实践圣经里的一些道理,比如一个家庭要以夫妻关系为重心啊,人在结婚后要与父母分离和另一半联合啊,对孩子要随时管教啊,在工作上要尽本分啊等等。

唯独说到“妻子要凡事顺服丈夫”这条,不但是不信主的妻子觉得是天方夜谭,甚至我知道很多不信主的丈夫很多也会觉得这对女性太苛刻了。

但是我真的非常非常乐于凡事顺服丈夫。

如果问我,我愿意凡事顺服丈夫的理由,我的回答是:
因为我觉得“凡事顺服丈夫使我得自由”。

怎么可能呢?要知道,基督徒太太说的顺服丈夫还不是那种“觉得他对,我就听;觉得他不对,我就不听”的顺服,而是凡~事~顺~服~。就是大事小事,我都顺服先生。

我想想如果我不信主,或者没有真的实践过,上面这些话听起来大概也会是天方夜谭。哈哈哈。如果丈夫说什么,妻子就做什么,这都不是过日子了,听起来简直像在坐牢嘛,还谈什么自由?

——但是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未必结果就和我们想得一样。真的过日子的时候,就会发现事情完全和自己想得不一样。




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维的女性,我在生活里,也会有很多很多时候,是和丈夫的意见、想法完全不同的。

举个例子。

比如杨先生觉得孩子2岁多就该戒尿片了,但是我就觉得何必勉强呢,何必麻烦呢,再过一阵他们自己就可以戒掉尿片了,而且上厕所是很自然的事,过早戒尿片对孩子也不好。我可以找出100篇育儿文章支持我的观点,但是杨先生不怎么喜欢阅读这类文章,他也还是不会信这些理论,他可能倚靠的就是他的感觉。

我如果要选择顺服他,对我来说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最简单的,小朋友在戒尿片的过程中,他要尿湿衣服,尿湿裤子,尿湿床单,尿湿被子,这些统统都要我来换洗的。

所以这时候我就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择顺服,一种是选择持续反对。

如果我选择坚持自己觉得对的事,持续反对,首先可以想象,杨先生的内心肯定是很不爽的。我们或许要言辞激烈大吵一架,或许我们彼此隐忍,但是至少有一点,孩子如果尿湿了床,我肯定是不会帮忙洗的,因为你自己的决定你自己承担后果嘛。杨先生每次洗衣服的时候,他肯定又要把他的不爽再温习一遍。而杨先生一个人承担不了的时候,他可能会搬来救兵,比如请我婆婆过来帮忙,然后我也会开始郁闷,因为一旦婆婆加入,事情就更复杂了。

在孩子戒尿布的这段时间,我难免要给他几个白眼,他难免也要抱怨我几句。我们就算大部分时候在表面上和和气气,甚至说说笑笑,但是实际上我们彼此根本就不敢提戒尿布这件事,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在这件事上难以达成一致,一说得深就会吵架的。

随着婚姻生活越来越久,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这样类似的事情。看上去日子还可以过下去,但是实际上,彼此根本各种不敢深入沟通,也因着缺乏沟通,就越来越觉得随便说一个什么事情,对方的想法都是不可理喻。

我曾经就经历过这样的婚姻,生活充满着一触即发的张力,我每天回到家里,内心都充满了无奈、不爽、自怜,然后我就会抱怨、愤怒,以至于想要离婚——我根本就是知道离婚是两败俱伤的事,但是我仍然不得不考虑离婚……因为我和丈夫不能沟通、三观不合、难以相处。

上面这种生活,才是我经历过真实的生活。

我没有觉得这种生活和“自由”有任何关系。我当时还不觉得有什么,因为习惯了,因为觉得周围人都是这样的。但是在尝到婚姻的美好以后,我回头再看以前的这种婚姻关系,我觉得当时的日子简直糟糕透了。




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就是我选择顺服他。

我认同圣经说的,我们两个人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为了彼此,还是为了孩子,所以我愿意为了你的益处就陪你多走一段路,哪怕这条路我觉得是远路,又有什么关系。

我虽然不同意你的看法,我甚至觉得你的做法可能对孩子有害。但是我相信上帝都知道,我知道上帝让我顺服你就会为我兜底,孩子的成长是在上帝手里,所以我一点都不害怕!

(关于戒尿布的后续,可以点看《戒尿裤的那些事》一文)

我心里坦然,我心里没有惧怕,请问这不是自由,那这是什么?

过去我每次和先生意见不一样,我就有各种烦恼,各种纠结。随着我态度的升级,杨先生的脾气也越来越硬,常常家里一秒变战场。但是现在,我根本就不需要动很多脑筋,想尽办法说服他,也不需要我权衡利弊,就可以马上作出我的选择:我就选择顺服他呀。

这是我经过脑回路以后做出的自由选择。日积月累以后,我们婚姻里的尊重和信任关系就建立起来了,所以这自由选择带来的结果就是:

首先杨先生对我是心存感恩的,因为他知道我的原意其实是和他不一样的,他对我的顺服是买单的。然后我们夫妻一起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同甘共苦,一同进退。

因为在每件事上我们都高度合一,所以我现在实在想不出来,我们之间还有什么事是不能说的。我们在灵里高度契合,我们几乎每天都有聊不完的话题。不管是八卦、生活、育儿、信仰,我们都有一大堆可以聊的。

而且在他不害怕“老婆随时会生气”以后,他对我开始敞开他的很多想法,他开始敢于把他的想法说出来,也开始愿意倾听我的一些想法。我们彼此都对对方比以前更了解了——而在以前,他都不屑和我分享的。

我自己是在凡事顺服丈夫以后,真的感受到了婚姻的美好,是一种“同心合一的美好”。

因为体会过这样的美好,随便你怎么说,反正我才不愿意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呢!




更何况,很多不信的人不知道,其实我的上帝对丈夫的要求更高呢!!

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
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
——以弗所书5:25

哈哈哈,每次我读到这句都忍不住要偷笑、要窃喜、要庆幸!还好我不是弟兄!

众所周知,基督是为教会死在十字架上的。所以上帝确实是让我凡事顺服丈夫,但是他对丈夫的要求是让他爱我,爱到要为我舍己到为我死的地步啊!

我不觉得世界上任何一个信仰对丈夫的要求会比这个要求更高。而且这篇圣经经文成文于2000年前,完全是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好吗,哪怕就是在现在看来,这个理念也够先进了。

但是呢,管教丈夫的事儿不在我,而在于神。

也许有不信主的人会问,你的神真的会出手管吗?
我以我的经历来说:是的。真的。祂的管教比我厉害多了。

看着我和过去不同,对先生也不指手画脚了(偶尔还是会忘记身份,跳出来那么几句,哈哈),照道理杨先生应该是会肆无忌惮变本加厉才对,但是很奇妙的是,杨先生也和从前大不同了。

他在做了家里的头以后,不再被我牵着鼻子走了。所以他开始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冒出来,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好的。他会说:我们这个周末去哪里哪里玩吧!我带你去买个衣服吧!你生日我要自己想一个礼物送给你!今天晚上我要帮你烧一个好吃的!……

这些以前他可能也会做,但是通常都是在我的要求下他才做的,并不是他自发性的。想想家里有个头对我这样体贴,我的日子当然是比以前好过,而且每天都充满了很多惊喜——我们现在的婚姻和我自己过去经历的那种“要求对方然后反复失望”的生活完全就不同了。

当然,这话说起来稀松平常,但是我自己在这个过程里是有很多挣扎的。顺服丈夫,凡事顺服,哪有那么容易啊!我自己也是经历了很多很多事情以后,才终于下定决心,不走回老路的。

如果你对顺服丈夫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或者你对我经历的挣扎很有兴趣,下面的文章链接也许也会有帮助:

《关于顺服先生的操练日记》
《凡事顺服丈夫就没有例外吗?》
《老板VS老公》
《和杨先生一起走过的那些年》


结语

就像杨先生昨天和我说的,他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很满足,而且他对未来的生活也很有信心。而且这样的信心不是建立在事情上,而是在神身上。我们以后还会经历很多崎岖的事情,但是我们知道神让我们所经历的不会大过于我们所承担的,所以我们也都不惧怕。

我也是如此感受,所以我非常感恩。

这种从生活到生命的变化,是如此实在!
——所以,对我来说,凡事顺服丈夫,不是洗脑,而是信心。


KITTY姐妹的读后感

高学历只能代表一个人学习的经历,或许也能代表一个人的某种能力,甚至是聪明,但不一定和智慧成正比。聪明的人,可以把事情做好;但智慧的人,更能够用自己的智慧来造就别人。

高等学历和职场能力,并不能代表一个人能够对自己和他人有正确的认识。上帝建立婚姻之初,妻子被委以“帮助者”的角色。一听到“帮助者”这三个字,我们就会误以为上帝要让我们比丈夫低一点,矮一头。碰到能力不如自己的丈夫,要去顺服,实在是不甘心,凭什么?所以心里总是想着要去“降服”丈夫,而不是“顺服”丈夫;为了把事情做好,就要去“绑住”丈夫,而不是“帮助”丈夫。结果弄得丈夫越来越扶不上墙。这时候女人就会抱怨自己没有结实的肩膀可以依靠。

后来神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在学校里的“一帮一”。要帮助一个学生进步,老师就会委派一名好学生跟他同桌,去帮助这名学生。老师绝对不会派一名比他更差的学生去。因为老师的目的,是要这名好学生跟老师一起配合,共同来帮助那名学生进步。由此可见,如果我们用更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去看待顺服丈夫的问题,就知道这是神需要我们当妻子的跟神配合同工,透过顺服来建立丈夫,把丈夫造就成一位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有韬略的人。同时也让我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谦卑。

但如果妻子什么事情都要硬出头,原来的本意是想把事情做好,但让丈夫得到的信息就是“你轻视我、不尊重我”,这个往往是男人的痛点。事态发展到后来,夫妻双方都不再是齐心协力的合作伙伴,反而成了凡事要争个“你错我对”的竞争对手,家,已然就成了战场,夫妻也就从队友成了敌人。甚至很多男人有外遇的起因,也是在外面找到了“被尊重被景仰、当家作主”的感觉。

真正有智慧的女人,知道如何取舍。顺服丈夫,就是给丈夫释放一个信号——我信任你,我相信你的决定。男人从来不是从老婆的“教导”中学习成长的,而是从后果从教训中成熟的。如此,男人才被建立起来。

但是,信主的人,明白“顺服丈夫”是上帝给妻子们的智慧,神既然这么教导,总有祂的道理,祂也会兜底,因为既然是祂的教导,我听祂的,祂就付完全的责任。这种安全感,其实是建立在基督信仰里。

说白了,就是我纵然不信任我丈夫,但我信任丈夫背后的神。也就是说,我有这个底气对上帝说:“天父阿爸啊!这个男人那么不争气,你也要我去顺服他啊?那好,我不信他,但我信你。既然你让我顺服他,我就照做,我做我该做的,其余的我不管,反正出了事情你负责。”

这就是在基督信仰里的安全感。天塌下来有天父爸爸撑着。上帝总是比人牢靠。我做了我该做的,我的天父爸爸就会替我撑腰,给我伸冤。但如果没有基督的救恩垫底,没有基督里的这份笃定,女人真的就只能自己给自己出头。而且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事事自己出头的女强人真正有安全感的。多少女强人说:“其实我何尝不想要一副坚实的肩膀可以依靠啊!”

男人靠不住,就只有靠自己。但是在基督信仰里,男人靠不住,可以靠耶稣。既然以往一直靠自己要强的女人,并没有让男人强大起来,为何不转个身,试试另一条出路呢?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TOP

http://mp.weixin.qq.com/s/h5tzGptq4MuVE7WDSsWr6w

关于“如何向别人表达关心安慰”的一些操练
原创 2017-06-21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照片摄于2017年5月英国爱丁堡

我自己原生性格是一个很“高冷”的人,不是很擅于和别人表达关心或者安慰。我可以把事情讲得很清楚,但是对于需要关心,或者伤心难过的人来说,这并不是他们需要的安慰。

我发现我自己家里长辈对于小辈的关爱通常就表现为“叮咛”。比如我要去旅行了,我妈妈就会和我说:“路上当心点”,有时候她会在一天里说上几十遍——她想到了她就说一下,其实也是她对我表达关心的一种方式。

对于她的关心我的心意我是领情的,但是这种关心并不能真的带给我特别大的感动。通常我就是“哦”,或者干脆什么也不说。

但是很讽刺的是,因为我从小到大好像就接触过这一种表达方式,所以我自己在和丈夫孩子表达关爱的时候,往往也是叮咛。我其实一点都不喜欢自己这样,因为我听人家叮咛的时候觉得很啰嗦;同理,我也可以感受到我的家人在听我唧唧歪歪的时候,他们也是觉得我很啰嗦的。


对于和教会的兄弟姐妹或者是公司的同事之类的这方面的交往,那对我来说就更困难了。

我本来就不太擅于人际交往,有时候听到人家和我说关心安慰的话,我都不知道怎么回应——因为对外面人来说,没有办法就像对妈妈一样,就说一个“哦”字就完了啊。人家向我表达关心,我总要回应一下。人家和我咕噜咕噜说了一堆话,很多时候其实也没什么重点,但是我如果就说一句“谢谢”,那也太冷淡了,于是我也要咕噜咕噜说一堆话,但是其实我说的话也没什么重点……

举个例子说,比如我要去英国了,大家往往就会说:“你怀孕了,一个人去英国一定要小心啊,英国最近乱啊,你要当心身体啊BALABALA。”然后我真的除了说“好的好的,谢谢谢谢”之外,想不出任何话可以回应……

于是,轮到人家要出国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要如何和人家来表达我的关心。有时候我可能根本就不会发消息或者打电话给对方,因为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是对方可能就觉得,天哪你都不关心我。于是我就硬着头皮和对方随便说几句——但是人家临行前,其实忙得要命,于是我也就听到对方说“好的好的,谢谢谢谢”,没了。


上面这些还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场景”,一旦遇见人家遇见难过的事情,我就更一筹莫展了。

我自己在生活中接受到的安慰,以及我给出去的安慰,通常都是建立在环境上的。通常我们安慰人家,都会说“没关系的,没关系的”:
“没关系的,被老板辞掉工作就再找嘛,反正原来的工作也不是很好。”
“没关系的,和老公吵吵很正常的,过几天你们就好了。”
“没关系的,实在没钱了就先刷信用卡嘛,度过难关就好了。”
……

但是一旦遇见人家进一步和我阐述困境,根本就不是“没关系”的时候,我就没话说了。

比如,我让人家先刷信用卡,结果人家告诉我信用卡早就爆了;我和人家说过几天你们夫妻就好了,结果人家告诉我他们夫妻已经吵了大半年了……

通常这时候我就感觉“江郎才尽”了,我实在是想不出怎么来说“没关系”了。有时候我就会乱说话了:“怎么会吵了那么久呢?你老公看上去不像这种很固执的人啊,是不是你也做错了什么事情啊?”——有时候人家还会和我耐心解释解释,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们的对话完全偏离了初衷,初衷是我本来打算安慰对方的啊……

在《愿给经历流产的爸爸妈妈一点安慰》一文中,我提到过,在我自己第一次经历宫外孕流产后,大部分人安慰我的话就是:“没关系的,你还年轻,还可以再生的。”可是第二次经历宫外孕以后呢,这句话人家也说不出口了,于是就变成:“没关系的,反正你已经有一个孩子了。”这话在当时就给了我很不舒服的感受。

我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表达安慰的方式,其实都是不认识上帝的时候建立起来的一种习惯。就是我自己看环境,然后试图从现有环境里“帮对方出主意”,试图帮助对方找到一个“能够改变现在这个不好的环境”的办法。

但是环境哪那么容易改变啊,而且有时候提各种方法,反而就会显得对方很蠢似的——“怎么,你想得到的事情,我想不到么?”——明明想安慰人家,还好心办坏事了。


后来我发现,教会里有的姐妹,对我表达关心安慰的方式,就是直接发给我她们对我的祷告。

这让我很受用。

首先,她们发给我祷告,我知道她们是真的在为我祷告,而不是只是嘴巴上说说:“为你祷告哟。”——因为她们祷告的内容我都看到了嘛。

其次,她们给我发的祷告词本身,是把我带到上帝面前的。里面有很多美好的祝福和提醒,都是对我很受用的,我看了就觉得很有益处,而不是没有意义的套路。

再者,我有感动我也可以针对她们的祷告词作回应,我和她们不会无话可说。就算我很忙的时候,我没有时间多说,我也可以简单回复“阿们”,这也不破坏我们的关系——发祷告词可以避免强迫对方勉强回应,这点我觉得超级棒。

我在来前来英国的前一天晚上,通宵整理行李的时候,有很多同事同学弟兄姐妹给我发来了关心的短信,我都来不及一一回应。唯有Kitty姐妹她发来了她的祷告,我虽然只回了“阿们”两个字,但是我心里是很感动的。我到了伦敦以后,甚至还把她的祷告词又拿出来再看了一遍,然后再说了一次“阿们”。

我把她的祷告词贴出来,相信大家看了就知道我为什么感动了。

亲爱的阿爸天父,感谢你赐给杨太太这次重返伦敦之旅。这不仅是一次回顾之旅,更是一次展望之旅。她肚里孕育了一个小宝宝,这次重返伦敦之旅也是孕育了你赋予她的新的命定!求你在各个方面赐予我们的姐妹歇息之地。捍卫她的心灵,用你的平安覆盖她。为她开通达的道路,好让她能在去伦敦学习的所有过程当中,能避免敌人的搅扰,而去成就你的心意和计划。求你大能的手一路托住她外出所搭乘的一切交通工具,派遣天使在她周围安营扎寨守护,耶和华使云柱火柱日夜兼程守卫她。我奉耶稣之名为她祈求,求你助她抵挡一切要攻击她的黑暗势力和搅扰,保守她身心灵的健康,肚里的宝宝健康平安,你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看顾她,包括一切的入境出境、时差、气候、水土、饮食、睡眠、健康、后勤、衔接、日程安排、交通的顺畅、旅途住宿,更有肚里的宝宝,圣灵都按手在其上。膏抹她的耳,让她能在整个行程中时刻聆听你的声音;膏抹她的口,让圣灵透过她亲自向她周围的人说话;膏抹她的公众号,让众多姐妹们、众多的家庭因着她的文章而扎心,享安慰、受鼓励、蒙祝福、得造就。又让我们凭信心去把你赐我们那属天国的庄稼,带进前来阅读公众号的受众当中。预备所有受众的眼跟心,开启他们的眼,让他们看到的杨太太的智慧和能力,其实都是由你而来,而谦卑在你面前,将荣耀归给你!

主,我感谢你,因每当敌人如潮涌般入侵时,你的圣灵都会以你天国的标准来筑起墙垣去抵挡,将它打跑。我感谢你叫姐妹一家和我们并弟兄姊妹靠着你能完全得胜!我求主亲自满足姐妹各方面的需要,在她出门在外的时候,依旧看顾保守她的丈夫孩子和老人。特别求你看顾姐姐囡和弟弟囡,在妈妈不在的日子里,你亲自替代妈妈把更多的爱浇灌在他们身上,也求你保护孩子们和姐妹一家的安全,在他们家周围竖起火墙保护他们。他们出他们入,都有你的看顾保护,因为他们已经隐藏在你大能的翅膀荫下。无论他们在家在外,行在路上,在学校、在家、在外面玩耍。都有天使在他们周围为他们争战,一切自然的灾害、人为的祸害、一切致病的病菌病毒都不得临近他们。求你赐给杨先生足够的勇气能力和信心,求你释放天上来的智慧,使杨先生能够足以担当起同为父母的角色。感谢你有着大能的拯救,战胜一切势力,摧毁那恶者想挫败姐妹一家的诸多诡计!哈利路亚!赐予我们的姐妹坚忍的心、鼓励她,求圣灵在一切她所要做的决定上,清楚引领她。愿圣灵以恩膏去膏抹她,以你的话语去复兴她的心。愿她对你的爱与日俱增;对你赐她的羊则更充满恩慈与爱。今天,求你的喜乐成为她的力量,又愿圣灵的同在恩膏她鼓励她,让她记起你让她所培育的许多属灵的儿女,都起来称她为有福!

我求你赐她那属天的智慧:是清洁、和平、温柔良善、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救她脱离那恶者,又叫她不要掉进惧怕的网罗里。天父,将你的恩惠倾倒于她,让耶稣越发在她身上彰显,并坚立她的脚踪,坚立她手所作的一切。我奉主耶稣的名宣告:这次重返伦敦之旅,是安息之旅,是回顾之旅,是感恩之旅,是孕育之旅,是展望之旅,更是更新之旅、复兴之旅、与圣父圣子圣灵的团契之旅、灵魂的蜜月和蜜约之旅。Rest, Remember, Reconcile, Realize, Refresh, Restore, Resurrection,and REVIVAL! 我为我的姐妹和她的一家感恩,这祷告和宣告是奉那教会之元首耶稣基督之名,阿们。

我当时在微信上收到的第一反应是:天哪!我为我自己和家人祷告都没有她祷告得这么认真!!我真是要向她好好学习怎么祷告!我觉得我和上帝的祷告实在是太敷衍了。

然后我就陷入了深深的感动之中,她这么事无巨细,体贴入微的祷告,是为了我啊!而且她还一个个字打出来。我超级超级感动。


于是,我也开始立志,我想要安慰人的时候,也尽量不要光说不练“我为你祷告哟”,我就在当下为你祷告。

哦,这其实不容易,尤其是我自己的祷告其实都很简单,我有时候就很担心自己的祷告是不是可以安慰到别人,会不会为对方祷告又成为另外一种敷衍了。

这次在写《愿给经历流产的爸爸妈妈一点安慰》一文的时候,有一位读者给我留言:

你好,杨太太。一直默默看你的微信,但很少留言。今天看过后想要留言,是因为第一你这篇文章触动了我,第二最近心绪很起伏。我先生身体不好,我已经有了一个孩子,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再生一个。我很想再要一个,又担心经济状况啊没人带啊家里房子小不够住啊!今年我先生又生病,我彻底放弃了。但最近居然怀孕了!虽然担心先生服用激素会不会影响这个孩子的健康,但纠结了几天,决定还是要。我知道这需要勇气!虽然我不是基督徒,但我也愿意为这个孩子祈祷!希望你也祝福我!因为我觉得你能够理解我!也祝福你!有信仰的人都是幸福的!

我觉得我根本就不能完全体会她的痛苦,于是我的回复就是给她留言了我为她的祷告:

“亲爱的阿爸天父,愿你用大能的手托住这个孩子,让他/她可以身体健康活泼可爱。也祝福他们全家在整个孕期的心里平安。也愿你借着这件事,可以让这位姐妹和她先生可以认识你,知道你如此爱他们,也爱他们的孩子。以上祷告奉靠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结果这位读者姐妹和我回复:“看到你的回复,不知道为什么,我居然哭了起来!”

我说,姐妹,深愿神能亲自安慰你。

但是其实,我也很感动。因为我只是为她祷告了寥寥数句话而已,却好像亲自见证了圣灵在她里面的工作一样。


KITTY姐妹的读后感

叮咛,看似是关心,其实是在显示“我比你更懂”。需要安慰的人,最不需要的,就是别人不痛不痒的说辞。如果我需要安慰的时候,旁人的叮咛,只会让我反感:“你又不是我,怎么能够安慰到我?”

如果能在情绪上先认同,就已经是很高级的安慰了。耶稣就曾说过:“与哀哭的人同哀哭,与喜乐的人同喜乐。” 然而祷告,则是把上帝邀请进来,来到我们的境遇中。祷告既是谦卑地示弱,同时也是强有力的支持。

谦卑的示弱,是在说:“亲爱的,你的痛我的确无法感同身受,因为我不是你。但我真的心疼你,也关心你。世人所经历的苦痛,耶稣都经历过。耶稣一定比我更懂你。我能做的,就是把你的痛带到耶稣面前,让耶稣亲自来安慰你。

强有力的支持,是在说:“亲爱的,你出门在外,就算我再多的叮咛,你再小心,好多事情我们谁都无法预期,就算有什么事,我不在你身边,除了干着急,我也无能为力。但是我知道,上帝时刻都与你同在。与其叮咛你很多,担心很多,不如把担心化作祷告,把无法掌控的环境交托给上帝,让上帝来看顾你。祂全知全能,一定比我更能照顾好你。”

叮咛带给你的,是担忧;祷告带给你的,是能力。因为上帝说什么做什么,一定比我更到位。而我能做的,不是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把你的需要告诉上帝,让上帝亲自安慰、亲自掌管。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TOP

http://mp.weixin.qq.com/s/076thh35CUIjIO6tjyaocQ

如果我不信上帝,我还能凡事顺服丈夫吗?
原创 2017-06-22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在写了《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上海女性,我为什么会愿意凡事顺服丈夫?》一文后,有很多不信主的人给我留言,说我所谓的“凡事顺服”,其实换句话说就是:尊重丈夫、委曲求全、宽容随和、理解爱护,然后达到了婚姻和谐的效果。——硬把鸡汤往信仰上靠,实在太牵强。

得出了一个结论是:“虽然我不信主,但是我也可以这样去把这些道理应用在我的家庭呀!”

很感谢各位虽然根本就不认识上帝,却还是愿意花时间看我的文章,而且看完还愿意给我留言,你们的留言,让我有机会再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

如果我不信上帝,这些根本就不可能。换句话说,也就是说,如果我不信上帝,我根本不可能“尊重丈夫、委曲求全、宽容随和、理解爱护”BALABALA,然后我的婚姻也没法和谐。

(但是我所有的日记说的是我我我我我自己,不一定适用其他人。可能看完你觉得我比较软弱,你比较刚强,我比较矫情,你天然大度,也是确实有这个可能的。)


篇幅有限,开门见山,我举一个直接的例子。

在《关于顺服先生的操练日记》一文中,有一个我们家买房子的例子。

当时已经签好合同,但因为房东违约,我们需要被迫解约。我们完全没有任何过失,按照合同,房东应该支付我们100多万的违约金。外面房价在蹭蹭蹭地涨,但杨先生没什么原因,就决定放弃问房东追讨违约金。

我猜想他多数是怕麻烦(后来他说就是这样),所以还特地和他说:这个违约金要起来是很有把握的——而且我是律师嘛,最不怕打官司。我也告诉他,现在外面房价疯涨,就算现在我们拿了违约金,恐怕再买相同大小的房子也买不到了,所以更要拿一点违约金弥补损失。

但是杨先生几乎没有任何思考,我也没看到他祷告,他就觉得:“不要。”
那买不起房子怎么办呢?
“买不起就不买了呀,以后看到合适的再买。”

——我当时感觉也很吐血的,因为我觉得他毫无逻辑可言。生活在上海的人都知道,在上海,买不起房子,那就是买不起了。反正我在上海生活了30年,从来没看到过房价跌过。


如果我不信主,照我以前的做法,我会这样:

(注意:以下内容没有真实发生,是虚拟内容,但是如果我不信主,这绝对就成为真实发生的事情了)

首先,我要平复情绪啊,我肯定要打电话给我的一圈小姐妹诉苦,控诉杨先生的愚蠢。小姐妹们肯定是很能理解我的,在上海,说到房子,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一圈快则一天打完,慢则要打三天,因为我想想就气啊,肯定要找很多人倾诉的。

然后,等我负面情绪基本上统统发光了,我肯定就要去找我公婆了。为什么要等情绪好一点再去呢,因为上海媳妇都挺圆滑,都懂的,知道和公婆说老公的不好,公婆总是要向着老公的。所以要避免和公婆说老公不好,一定要从房价的角度和公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后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去说服杨先生。

再然后,我就要去找我爸妈了呀。因为杨先生多固执一人啊,对公婆的话有时候也不听的呀,我公婆到时候就是骂他,他牛脾气发起来人也没办法。所以我要去找我爸妈,双保险,因为通常我爸妈如果出马,杨先生就是铁青了脸,他总归尽量也给丈人丈母娘面子的。

另外,我还会让我爸妈去找我公婆谈这个事情,必须要把买房子这件事的严重性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如果这个事情我们如果不能达成一致,以后可能日子都过不下去的,一定要让公婆很重视这件事。

最后,在家里么,我肯定是要软硬兼施的。我可能会找很多朋友来找杨先生谈谈心啊,然后如果杨先生实在听不进我的劝解,我写到这里都可以想象他那张无表情的脸,那我情绪肯定要波动的呀!我肯定要大哭,你都不理解女性对房子的渴望,对生活的安全感;我也肯定要给他甩脸色,搞不好还要提离婚:我辛辛苦苦赚的钱都被你大方送给人家房东了,三观不合,怎么过下去啦!

我也不是真的要和他离婚啦,我和他孩子也生好了呀。没办法呀,当初瞎眼了呀,但是我很理智的,离婚成本多高啊,我多聪明啊,我其实就是想要他看到这件事的严重性,不说离婚他都感觉不到的,以为我是“日常吵”,一定要让他知道我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婚姻和谐?我也想啊,但是买好房子再说婚姻和谐这个事情好伐?房子都不买,以后也不会和谐的,我看到房价涨,我以后也会发火的。与其那时候发火,不如现在在关键时候闹一闹啰。

我是那种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的性格,所以我就完全可以想象这件事的结果99%就是,杨先生受不了重压,他就屈服了。但是他肯定心里是很不爽很不爽,而且这种不爽基本上永远不会改变,就算房价后来又涨了,提起这件事,他还是会不屑。我也不会爽,明明我是在为这个家做贡献,你个幼稚的男人,竟然还要甩我脸色!

然后我就和人家打官司要这个违约金,其实我根本不会等杨先生同意,我自己可能就会先去法院交诉状——等你同意,黄花菜都凉了,我是不会让房东有机会转移财产什么的。随后,快则半年,慢则一年,违约金就拿到了。但是在这个过程里,杨先生肯定是“甩手掌柜”,他都不同意打官司的,还指望他能帮什么呢?

我也不指望他帮什么,反正他本来就什么也帮不上。他帮忙的作用再大,能有违约金的那些实实在在的钱作用大吗?100多万呢!然后打官司这段时间我肯定会很忙,因为我不能只打官司啊,我外面的房子肯定还是要看起来啊!如果钱不够,我肯定还要和公婆再开口稍微要一点,然后尽快就要把后面的房子买好,不然房价又要涨了呀!

如果杨先生愿意在家多带带孩子,那就带。如果杨先生情绪也不好,他也不想带孩子,那我就找公婆帮忙——特殊时期,我也没办法,我肯定要先把房子的事情弄好的。杨先生的情绪什么我也顾不上了,等过了这段时间我再甜言蜜语嘛——我这个态度已经很好了呀,我又没做错什么,都是他太固执,我尽心尽力忙前忙后,他能娶到我这个老婆,福气不要太好哦!

(虚拟的逻辑推理终于结束了,我写得一头汗啊……)


其实上述的内容也不算很虚拟,这是我和杨先生前几年生活的无数真实缩影场景。我就是这个性格,杨先生就是这么固执,而且是这么大的事情,请问我要怎么凡事顺服?难道房价再涨,房子你替我买啊?

但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因为信仰改变了我,我的做法截然不同。(与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直接点看《关于顺服先生的操练日记》一文中后来发生的事情)

首先,我不再去找小姐妹诉苦了。因为找小姐妹有什么用呢?我没有有钱的小姐妹会和我说:“钱不够吗?我给你!”她们也最多安慰安慰我:“男人都是这样子!”但老实说,这么发泄有什么用呢?

我现在会和上帝去祷告这件事,因为我知道我吃的苦耶稣都吃过,他是能了解我的感受的。我可能也会教会的姐妹去倾诉,但是她们也绝对是会把我带到上帝面前,最后我还是会祷告的。而且我愿意和上帝去说这件事,是因为上帝还可以给我很多真实的帮助啊,这比小姐妹就动嘴的安慰来得实在多了。

其次,我不会再和公婆或者父母说这件事,因为圣经教导我说,结婚以后,要与父母分离,我现在和杨先生才是一体。所以有矛盾不再找双方父母,这已经是我们家的过日子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了。

我过去也有太多经验,就是找了公婆,虽然事情可能是按照我想的来发展了,但是大家的关系完全被破坏了。杨先生受压,他和我的关系这就僵得不谈了,然后破坏的就是婆媳,翁婿关系,甚至我公婆和我父母的亲家关系都被我破坏了。

最后,我就把这件事完全交托给上帝了!这是最重要的。

因为我相信:

我的需求上帝都知道!祂给的恩典够用!
——可能我们没有房子了,但是神也会为我们安排住处,我不需要为我的未来担心。

我顺服丈夫是因为敬畏上帝,既然上帝让我这么做,上帝是会为杨先生买单的!
——可能杨先生的决定很愚蠢,但是那有什么关系,神帮我们就好了。

如果上帝要给我们房子,就不在乎我们钱多钱少!
——就和约拿单去打仗一样,他说若耶和华为他征战,就不在乎人多人少。我觉得两者是同理可证的。

我和杨先生的彼此的关系是真比钱重要的!
——这是我在信主以后,价值观真的有了颠覆以后,里面的改变。而且我发现我以前就是把钱、房子、孩子看得都比和杨先生的关系重要,但是我后来也发现,被破坏的关系,其实修复起来是很困难的,杨先生绝不是甜言蜜语哄哄就没事了,彼此的冷漠也会一天天日积月累的。

可能在地上我们就是买不起房子了,但在天上我是有财宝的!
——这是我的底气。如果只有这一辈子的人生,那当然有房子比没房子好。但是我知道现在几十年是短暂的,永恒的财宝才是值得追求的。


也许很多人觉得:小事情都可以顺服,甚至说,大部分事情都可以顺服,但是遇见关键的事情,就必须要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

但是生活中有多少事情可以分清楚到底什么是正确的呢?比如买房子这件事,就算我的观点正确,但是真的按照我的“正确的观点”去行动,结果就尽如人意了吗?

何况,生活里处处是小事,可是哪件又真的是小事呢?
先生不喜欢孩子上培训班,如果听丈夫,那孩子可能就考不进好的小学,谁来为结果买单呢?
先生不希望太太出去工作,那如果听丈夫,脱离了社会丈夫又出轨了,谁来为结果买单呢?
甚至再小一点,先生希望这样理财,而我觉得他的想法根本不靠谱,谁来为结果买单呢?

上面这些算是大事还是小事呢?但是如果在上面所有的事情上,夫妻之间彼此都是坚持己见,或者委屈求全,那婚姻的质量能有多高呢?夫妻间每天晚上还能聊什么呢?

老实说,真的要说“委曲求全”,我还觉得我以前不顺服丈夫的时候比较委曲求全。虽然大部分事情是按照我的方式来了,但是我感觉我自己是很委屈很求全的,因为杨先生根本就不配合我啊,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吃力不讨好。

但是现在,“顺服丈夫”完全是我自主选择,我一点都没什么委屈的,而且我比以前要释放得多了。过去,我什么都要抓在自己手里,我一点都不放心,现在我有很强大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我过去从未体会过的。


至于另外一些质疑,比如杨太太你是没吃过什么苦啊,你是自恋啊,或者是炫耀嫁了个好老公啊,可以请大家参考《关于杨太太》一文。

我自己看到杨先生和我自己这些年的改变是巨大的,我知道如果没有上帝,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变成现在这样。所以我愿意以自己作为见证去告诉别人:我们不是被洗脑了,我们在信主以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婚姻,很实在地被改变了。

杨先生的读后感

首先,从丈夫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不信上帝,我会有很多忧虑……还有反感。因为太太是一个喜欢自作主张的女人,也不会接受不同的观点。有时候会想:这样喜欢捣乱和折腾的老婆要来干嘛呢,然后本来是闹着玩的离婚,也许就变真离婚了。

但是信主了以后,我就觉得自己压力没有以前那么大了。想到那句经文,就是耶稣说:“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11:30)——确实就是这样,所以我也把很多事情都交托给上帝了。

其次,以前我缺乏合一的观念,所以很多事情就会觉得很麻烦。因为太太做的决定会给我带来直接的影响,是我所不想要去承担的。但其实,单按着自己的需求来考虑事情并没有使我真的得轻松,因为在算计自己得失的时候两人就陷到博弈里头,这里面没有亲密的关系。

现在因为信仰,知道我和太太是一体的,也因为信仰,我愿意为太太舍己。我的做法和从前不同:我现在觉得,如果太太需要,那也都没什么不可以的。因为我不是被强迫作出决定,心理也发生变化,就比以前少了很多苦毒。

最后,太太的改变对我来说也是很大的鼓励,因为这也是神对我的祷告的回应,让我知道神是信实的。


KITYY姐妹的读后感

婚姻要和谐,总得有一个人主导,一个人顺应。就算是不信主的婚姻,只要是看上去和谐的,基本上也都是这样的模式——不是男强女弱,就是女强男弱。作为顺应的一方,无论男女,不是委曲求全,就是息事宁人。这样的“顺服”,是出于惧怕,而不是出于选择;是因为无奈和无助,而并非一个主观的意志的决定。

就算是信主的妻子,圣经的道理都懂的,尚且都很难做到“凡事”顺服丈夫。因为女人是情绪的生物,理性上通过的,情感上也不一定通得过。所以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头脑与心之间的距离。

就拿我结婚初期的光景来说,就是道理上明白要顺服丈夫的。这样的顺服的初衷,就是为了追求幸福和谐的婚姻。也就是说,我把幸福婚姻当成了我的偶像,再说到底,我敬拜的中心,就是我自己;幸福与否,由我来定义。其实从动机上,和不信的妻子是没有本质区别的。所以这样的顺服,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很大程度上,有非常“悲壮”的感觉。就算表面上是“顺服”,其实最终目的也是“驯服”。顺服只是用来驯服丈夫的手段,这背后,是带着很多的期望值的。一旦这些期望值没有被满足,甚至没有从丈夫这里看到一丝丝我期待的迹象,那种悲壮的受害者心态马上就冒出来了。随之而来的,就是自以为义而带来的债主心态,觉得我付出了那么多,你欠我的。我情感存款投了那么多,我就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想要一笔一笔追讨回来,连利息也不会放过。这种为了驯服的顺服,就是操控。而男人最反感的,就是被女人操控。他就算表面上低下了头,但他的心里,他那男性的高傲的头颅,依然昂首。

有时候的“顺服”,其实是出于惧怕和息事宁人,不愿意面对冲突。因为我发现,如果我和丈夫因为一件事起了冲突,他后来对我冷漠、拒绝、说话带刺的态度,比这件冲突本身带给我的伤害要更大。为了避免受双重伤害,我就隐忍,随了他的意就算了,以此换来天下太平。而这样的惧怕,出于对神的不信。如果没有神,我的未来就只能靠自己来把握。等我发现环境并不能由我来左右的时候,我心里就充满了不确定和惧怕。 世事难料,我还是把握当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忍着忍着,总有忍不住的时候。积攒到一定程度,就会大爆发一次。有的爆发,是冲着丈夫来的;有的爆发,是冲着自己的;有的爆发,是冲着孩子的。不是逼走丈夫,就是逼死自己,要么就是逼疯孩子。

后来随着生命的成长,随着对上帝的认识逐渐加深,顺服的动机就慢慢起了变化。顺服逐渐不再是驯服的手段,而是意志的决定。我顺服神,神教我顺服丈夫,那我就听神的。当然也有不服的时候,就不是跟丈夫据理力争,而是到神面前去陈明委屈。说通俗点,就是到神面前去“告状”,把各种不服向神表明,向神讨说法。而这种时候,神往往会说:“你先做好你自己的那块儿,至于他嘛,我自有安排,就不用你操心了。你要插手,那我就袖手。你觉得是你高明呢,还是我高明?你觉得你自己管放心,还是交给我管你放心?以前你插手了多少次,有没有好转?既然那么多次都没有好转,何不放手让我来管?你要不要试试?信不信我管肯定比你管要好?好不好给我一次机会,给你老公一次机会,给你自己一次机会?”

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不信主时候的顺服,是驯服,是委曲求全,是息事宁人,是憋屈。但冤,无处诉说;债,无处得偿。孤立无援的我,只能到处找小姐妹、找长辈诉苦,期待有人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然而每个人三观不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各自的标准,我要找张三李四倾诉,我还得先费一番口舌让张三李四先认同我的观点、接纳我的情绪。就这已经够累人的了。然后每个人因为不同的三观,给我的建议也不尽相同。到头来夫妻二人的矛盾,就衍生成了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剪不断,理还乱。而隐忍的结果,造成了情感上的亏空。对女人来说,爱就如同氧气。缺了氧,就无法呼吸。更无从再有力量继续隐忍。

所以真正的信主,就是让神来掌权,让神做主。有冤有债有伤害,找神去倾诉;要情要理要恩爱,从神那里汲取。信主,就知道我有靠山;才是真正的“冤有头、债有主、苦情有去处,我不再孤独,我有耶稣替我做主”。耶稣曾说过:“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

试问,世间谁能爱我,爱到如此地步,连我的头发都被数?

所以我的顺服,并非出于无助,而是因为有神助。“钉痕双手,必来扶助;险径也能变通途!”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TOP

https://mp.weixin.qq.com/s/lUe9GXwUi2HcfRlCWDY0Aw

关于伦敦苏豪堂历史的感人见证
原创 2017-06-26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伦敦苏豪堂是我十年前读书的时候去的教会,这次回来我周日仍然在这里聚会,关于十年后回来聚会的感动可以看《在伦敦苏豪堂的礼拜天》一文。


在苏豪堂的星期天,敬拜结束的时候,大家会在宽敞的地下室一起吃午饭,随后团契也会在地下室举行。在地下室的墙上有一块很大的牌匾,似乎过去是一个学校的纪念碑,这个牌我十年前就看到了,但是当时从来没有细想过。



这次又看到,我就随口问了坐在我旁边的黄长老关于苏豪堂的历史:

“我们现在这间教堂当初是谁建的呀?
后来又是怎么变成华人教会的教堂的呢?”

我会想到问这个问题,是因为这次的英国之行,从伦敦到爱丁堡,我看到无数教堂建筑沦为了酒吧、语言学校,甚至就是被废弃。这些教堂建筑虽然蒙着灰,却仍然高耸云霄,并不减当年气势。联想到一两百年前甚至几百年前建教堂的那些弟兄姐妹,心里感觉很辛酸。

我们现在所在的这间建筑,外面墙上写着“SOHO BAPTIST CHAPEL 1887”,地下室还有个牌,整个主厅气势恢宏,细节考究,上下面积也非常大,但显然这个教堂不是中国人建的。

但是我当时真的就是随口那么一问,因为我想得挺简单的。我想是不是因为原来的教会办不下去了,我们华人教会又比较有钱,就把这个教会买下来了之类之类的。

可是没想到我这个问题竟然让黄长老十分感慨,他说:“啊,说起这件事,其实是一个很感人的见证。”

哦?那快点说来让我听听,是个什么见证?
黄长老就打开话匣子了。


(以下叙述是我的转述,所以不一定完全准确,可能会有细节搞错,请大家原谅。)

这间教堂最初的时候是英国的浸信会建立的。大概在一两百年前,英国的基督教有很多宗派,浸信会是其中之一。在那个历史时期,各个宗派之间的人不太相互走动,比如圣公会的弟兄姐妹如果去别处聚会,也仍然会选圣公会的教会,而不会去浸信会的教会。

苏豪堂所在的教会叫Chinese Church in London,中文名叫伦敦中华基督教会,简称CCiL。在建立之初,曾有宗派愿意资助教会,但被教会的创始者拒绝了。因为一旦接受资助,那就是某某派的教会了,那其他派的人一看,就不愿意来了。为了鼓励更多的华人的弟兄姐妹都过来聚会,伦敦中华基督教会的创始者就没有接受这些资助,从而可以对外称自己没有派别,是一个独立教会,欢迎所有的华人弟兄姐妹过来。

苏豪堂原来的位置,是属于伦敦郊区,当时的市区在威斯敏斯特。最初浸信会买地建立了这个教堂的时候,也曾在周围发展了很多基督徒,他们也曾在SOHO区有过很多很感人的见证,甚至专门写了一本书,就关于建立这个SOHO教堂的历史。

但后来伦敦市区扩张很快,SOHO很快成为市中心地区,而教堂一旁的China Town(华人街区)也慢慢形成,这个教堂周围的环境就发生了一些改变:

教堂的弟兄姐妹逐渐去世,且因为周边都开始以华人居住为主,也不再有新的弟兄姐妹到来,所以这个教堂很快就开不下去了,周日也不再讲道和聚会了,最后就剩下了管理教会的七个信托人,他们的年纪也都非常大了。


由于教堂所在的地价快速涨价,不断有开发商上门希望可以买下这栋建筑——因为地段好,把这个教堂买了以后重建或者改建,不论搞什么都可以赚钱。——但是这浸信会的七个信托人十分固执,不愿意把教堂卖给打算把教堂挪作他用的人,所以虽然开不下去了,但是他们也不想买给这些开发商。

可是除了这些开发商,哪有什么其他教会能有钱买他们这个市中心的教堂啊!但是他们不管,他们就是不卖。

刚好,伦敦中华基督教会此时是有意向购堂的,于是教会的同工找到了这个浸信会的信托人,表示有没有可能买下这个教会。但是因为伦敦中华基督教会自称是个独立教会,并不是浸信会背景,信托人并不信任。再加上问他们买房子的人实在太多,其中也有很多华人团体,信托人可能就把伦敦中华基督教会和其他华人社团给搞混了,他们直接拒绝了伦敦中华基督教会希望买房子的请求,一句话:不卖。


又过了一段时间,伦敦中华基督教会的一个同工去世了,教会为他开了一个追思礼拜,也请了这个同工的朋友邻居来参加。刚好其中一个信托人是这个同工的邻居,他也来参加追思礼拜了。

在这个追思礼拜上,牧师大胆地向在座的人传福音——仔细想想这不算寻常,挺不合时宜,在座的人的反应肯定也很惊愕——但是刚好遇见这个牧师就是一个特别有传福音热情的,他才不管场合不管你们怎么想,反正他是要说他的福音的。

这个信托人被牧师这种传福音的热情打动了,他觉得这个教会很不错啊,是什么教会啊,问问看,结果一问,发现竟然就是之前想问他们买教堂的那个“华人团体”。于是这个信托人回去以后就和其他几个信托人商量这件事,同时也向伦敦中华基督教会的同工初步报了一个非常低的价格:300万英镑。


但是非常不巧的是,伦敦中华基督教会此时刚刚在伦敦的Hammersmith地区买下了一个犹太礼堂,花了500多万镑(Hammersmith是在伦敦五区,可以理解为是伦敦的外环地区,而SOHO是在伦敦一区,由此也可见浸信会报的价格其实是非常低的)。

而且犹太礼堂买下还不能马上用,因为犹太教的男人和女人是分别从两个门进入礼堂的,他们的礼堂没有正门,所以这个礼堂还要重新设计装修,要把边门封掉,中间挖一个正门出来,这还要花一大笔钱。

当时大家买Hammersmith的教堂的时候,也是有很多感人的见证,因为教会没有钱,很多人都把自己家里所有的储蓄拿出来免息借给教会。有的人的钱是预备给孩子读书的,有的人是预备养老的,这时候统统都拿出来了。甚至有的弟兄姐妹的钱是准备结婚的,“等过两年再结婚”;有的是准备买房子,“等过两年再买房子”……总之就是大家已经把自己的一家一当都拿出来买Hammersmith这个教堂了——完了钱还是不够,教会还问银行贷了款。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和弟兄姐妹说:“我们再买一个堂吧”,显然太不合适了。黄长老说:“我都担心我站在台上说这句话的时候,下面的弟兄姐妹会不会用石头把我砸死……”所有的同工都没有信心,最关键的点就是,不管是教会,还是弟兄姐妹,都完全没有钱了。而且银行贷款这时候也没还清呢,银行一时半刻也不会再贷给教会了。

当时就只有一个人坚持,就是这间教会的牧师,陈牧师。他就是有极大的信心,他说这个教堂就是上帝给伦敦中华基督教会预备的。说到后面,陈牧师甚至有点发火了,他指着伦敦地图给同工们看:“你们看,这里就是China Town,旁边就是这个浸信会教堂,这不就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异像吗?我们不就是想要在China Town给大家传福音吗!”

最终,同工们都被他的信心打动了。“大家就觉得,‘死就死吧’,我们就去和弟兄姐妹说这件事吧。”钱不够怎么办呢?300万英镑啊!钱从哪里来呢?也不管了,反正如果是神给的,就看神怎么预备吧!


而那个浸信会这边呢,那个信托人回去以后也没闲着。他们七个信托人年纪都非常大了,他一个个去找这些信托人劝说,让他们签字同意。因为一旦信托人去世,那事情又会变得很复杂。其中有两个信托人,刚签完字没几天就被上帝接回天家了。

这个信托人告诉其他人:“现在的SOHO已经不是以前的SOHO了,旁边的China Town已经建起来了。上帝交我们在这里的任务,我们已经完成了。SOHO这里以后都会是中国人,我们现在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把这个教堂传给这个华人教会。”

最终,所有的信托人都签字同意,走完了程序,而伦敦中华基督教会也恰好在大家准备表决前,收到了这个浸信会给他们最终的报价:

30万英镑。

——不再是300万英镑,而是30万英镑!

黄长老说:“教会里的事务表决的时候,总是有一些人会同意,有一些人会不同意,但是那一次,所有的人都同意了。30万英镑!想想哪怕就是一百多年前,建造这座教会的成本可能都不只30万英镑。那时候,我们弟兄姐妹自己家里住的房子的房价都超过30万英镑了!”


故事听到这里的时候,我当时流眼泪了。我现在重新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又流眼泪了。

我特别感动于这个见证里所有人的信心。

伦敦中华基督教会的弟兄姐妹的信心让人感动。我自己扪心自问,让我为了教会买堂,就把自己预备结婚的钱,预备给孩子上学的钱全部都拿出来——我可能都不一定有这个信心。

陈牧师的信心更是没说的,他在环境完全不可能的时候,就看到了神;他在钱还不知道在哪里的时候,就深信这座教堂就是上帝给伦敦中华基督教会所预备的。

同工的信心也让人感动,因为要克服自己心里的恐惧,战胜自己的软弱,把弟兄姐妹可能对自己的否定、误解都抛在一边,这是不容易的事。

但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七个浸信会的信托人的信心。他们已经老得快死了!但是他们仍然坚持说:“我们不要把教堂卖给打算把教堂挪作他用的人”,这是何等大的信心!因为他们中随便哪个死了,不能达成一致,谁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

而那个信托人说的话也让我感到很感动:

“上帝交我们在这里的任务,我们已经完成了。”

我不知道我自己快死的时候,是不是能够坦然地说出这句话。

再想想这句话里的感情:他们把教会建立起来,和很多人传了福音,最终又要面对不再有人去他们教会的挫败感。随后又在世人看来很失败的一个光景里,把自己心中珍爱,聚会多年,甚至很可能是从小从主日学就开始敬拜的教堂,“送”给另外一个他们其实自己也不太熟悉的华人教会。

我从小学的马克思历史哲学观有一个词儿叫“历史局限性”,就是说每个人都受自己所在历史时代的影响,很难做出超越那个历史的普遍价值观的决定。但是在这些浸信会的信托人身上,我看到了他们都完全突破了所谓历史局限性:

他们可能从小领受的是教派不同的教育,照理来说,按照派别观念很深的人的想法,应该是怎么都不愿意把教会给其他教派的才对。哪怕这个教堂卖了,钱还是可以还给浸信会啊,大不了浸信会再去其他地方重新选址建堂,这也算是一种听起来还不错的谋划。

世人都觉得人老的时候,是人最固执的时候。确实,这些人他们是挺固执的,都快死了,教堂也已经没人来了,但是还是一定要守着自己最后的坚持。但是也是他们,在这个时候,竟然完全超越了过去的观念,做了一个即使在今天看起来也是令人震惊的决定。

而最初打动那个信托人的,不是其他,就是华人教会“传福音的热情”。我相信是这种单单对神的爱,使他们做出了这个不寻常的决定,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这个美好的见证。


我把这个见证又重头到底缕到这里的时候,对他们报价的30万元忽然有一个新的感动(不一定是历史事实,只是我的个人脑子里的一个闪光)。因为300万已经是一个非常低的价格了,如果不想要收钱,就想单单把教堂送给华人教会,何必还要收这30万呢?——我猜想,这个30万也许就是100多年前这个浸信会建立SOHO教堂时候所花费的成本。

100多年里,历史变迁,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但是在他们看来都不重要。也许他们对伦敦中华基督教会的心意就是:“不要觉得你们对我们有亏欠,就当这个教堂在100多年前就是你们自己造的。”

他们真是神的好仆人,愿神记念他们。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TOP

http://mp.weixin.qq.com/s/3leQOGWdTYfFxCogVZmw1w

火灾四周年有感
原创 2017-06-28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最近关于火灾的新闻很多,有伦敦高楼大火,还有中国保姆纵火,每次看到这些新闻,心里就觉得揪心,因为在2013年6月,杨先生和我是实实在在地经历过火灾,我们知道这件事有多可怕。

在《关于杨太太》其实是有提及我们所经历的火灾的,在看到那些新闻照片的时候,还是会觉得过去仿佛历历在目。很多人会问我们,到底为什么会有火灾呢?老实说,因为烧得太厉害,消防队也没有办法给一个最终的结论。而且相比这个问题,如今我们更庆幸,当时带着姐姐囡,一家三口逃了出来——在火灾的时候,有时候一念之差就决定了生死:我们是要留在房间里等消防员救我,还是我们全家人要现在一起冲出去。

在火灾以后,因为什么都烧光了,我们两个人非常伤心,也无法彼此安慰;更因为我们过去彼此之间就存在很多问题,火灾以后也统统都暴露了出来,我们经历了非常糟糕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杨先生和我都提过离婚,我们也分居了一段时间。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无比感恩自己可以经历这些事。

这个感恩,当然包括,我们的问题在暴露了以后,倚靠上帝,得到了深度的解决。随后,在这4年里我们多了弟弟囡,现在马上又要有妹妹囡。我们的生活也完全不同了。我们的关系在这4年间得到了很大的修复,我的工作有了很大突破,杨先生的信仰状况也完全不同了等等。

但是这个感恩,更重要的是,我很感谢神让我在20多岁的时候就经历这些事,让我不再糊里糊涂地过日子,让我在各样的事情上经历祂,让我的生命的境界得扩张。


有很多还不信上帝的人也在看这个公众号,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神奇很感恩的事情。

看着我们的变化,不信上帝的人会用“唯物主义观”来对“改善婚姻的方法”进行总结。有人对“接纳丈夫、顺服丈夫”嗤之以鼻,但是也有人竟然连这也愿意效仿。我相信,即使不信上帝,这样去做也是会有一定效果的,只是,如果没有上帝,我自己是做不到的,而且这样其实也只见其一,不见其二。

我想到了一个比喻,来形容个中关系,可能不一定很恰当。

好像大晴天忽然下雨,我带了一把伞。人看着我在雨中走却没有淋湿,就感叹:“她竟然提前带了伞,真周到,真厉害。”

但是他们没有看到的是,我在大晴天出门,我心里“相信”今天是会下雨的,所以我才会带伞。看起来好像只是普通的一件事,背后其实是因为“相信”,所以自然带出的一个行为。

如果这件事应用在别人身上,别人根本就“不相信”今天会下雨,谁会莫名其妙拿一把伞出门呢?——所以如果不信,其实都是白搭。就算今天看着别人带伞感觉不错,但换成自己,明天还是会做和过去同样的选择。

所以在这件事上:
是不是“相信”,才是关键;
而带不带伞,只是表现。

而且如果再仔细了解,就会知道,其实上帝在我身上做了一些特别的事情,我过去是会觉得“每天带伞好麻烦啊,因为太重了”等等。但是因为上帝祂改变了我,祂给了我很特别的力量,我和过去的我已经不同了,如今我带伞而不觉得疲惫——所以当我“相信”天会下雨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就带伞出门了。

所以,信主不是一个很虚拟的事情,而是一件很实在的事情。因为信主,我的生命本质被改变;也因为信主,我在很多事情上做了和过去截然不同的选择。


比起一年前,现在我对这个日记的功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想我就是把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和思考记下来,我不打算说服谁,也不打算教导谁。我写这些日记的目的:

一来对我自己是一个提醒,因为我自己常常糊涂;
二来我也愿意站在这里为神作见证,虽然可能都是很小的夫妻琐事,婆媳关系,和孩子相处等等——但是我想告诉所有人,上帝到底是如何在所有这些细微的事上,给予我各种恩典和帮助。

可能每件事情都很微小,也不都不足以说清楚我的信仰,但是相信如果把这所有都拼凑在一起,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我所信的上帝是真实的。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TOP

http://mp.weixin.qq.com/s/DScNXwkzW9-souCXQ4l6RQ

我的非典型坐月子经
原创 2017-07-02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我家有两个孩子,马上要有第三个了。说起坐月子这件事,其实有很多可以聊的。

我知道很多人对于我们将有三宝这件事很好奇,具体可见
《得知怀上了三胎以后……》
《生三胎违法了吗?》
《关于“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想到的》


摘要
一、最重要的前言
二、月子里小宝宝和妈妈的需要
三、我们没有去月子会所
四、我们没有请月嫂
五、我们劝退了老人帮忙
六、月子里的家务
七、关于月子病和产后抑郁
八、我的住院备产包
九、结语


一、最重要的前言

我自己以前坐月子,考虑的都是“小宝宝的需要”和“妈妈的需要”,人际关系那些都是要为上述需要让步的。比如如果我觉得为了宝宝好的事,我就不惜和公婆强硬沟通甚至翻脸;又如果我在月子里的某个需要没有得到先生的满足,我就会觉得先生不可理喻,对他充满怨气心里苦毒。

但这次有了三胎以后,我又重新考虑这个问题。我和杨先生都是基督徒,我知道上帝看中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远胜过具体某件事的处理方式,所以,这次再坐月子,我首先就重新摆正了心里的优先次序。

我认为我和杨先生的夫妻关系、我们和父母孩子的关系,是比满足“小宝宝的需要”以及“妈妈的需要”来得更重要的。后者当然也非常重要,也是坐月子的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只是我不再会因为要满足这些需要,就把前面这些关系牺牲掉。

1、我和杨先生的夫妻关系

基督徒认为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心。对我来说,不论是宝宝的需要和妈妈的需要,都比不上我们夫妻同心合一来得重要。

在有了新宝宝以后,我们两个人有一段时间可能都会觉得很辛苦,一些紧张情绪也很容易引发彼此抱怨,所以在月子里更要小心保守彼此的关系,互相体谅。

从这个角度来说,首先我们不会分床睡;其次杨先生从一开始就参与育儿也让我感觉很安慰,我们在共同的育儿过程中,也更增进彼此的关系。

所以在月子里,我不介意其他人帮忙,但我肯定不会让帮忙的人喧宾夺主,甚至把爸爸的角色给代替掉,让我们彼此失去这个共同体验的过程。

2、我们和父母孩子的关系

和孩子的关系不难理解:

有了小宝宝以后,家里的大宝宝很容易因为关注变少而陷入焦虑。我坐月子的时候也必须考虑大宝宝的感受,与大宝宝互动,让他们增进安全感;在我不方便的时候让爸爸更多陪伴大宝宝;同时也让大宝宝学习怎么和弟弟妹妹相处,并在一开始就建立关系。

但和父母的关系也很重要,这是我最近才意识到的:

对于中国的老人家来说,家中添了第三代是他们人生的一件大事,他们渴望更多参与这个过程。他们爱孩子爱得不得了,但是因为观念、方法等等问题,往往很容易和我们,尤其是我,产生很多矛盾。

我过去总是苦恼怎么去扭转父母公婆的这些观念,让他们可以按照“科学育儿观”和宝宝相处。但是现在我意识到,因为孩子是否健康其实最终还是神在掌权,所以比起这些事情,上帝更看重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二、月子里小宝宝和妈妈的需要

在摆正了上述优先次序以后,我就从“小宝宝的需要”和“妈妈的需要”开始考虑如何坐月子这个问题了。

(一)小宝宝的需要

在月子里,小宝宝的需要只有几样:喂奶,换尿布,洗澡,睡觉。每天如此。

1、喂奶

我的两个孩子都喂母乳——因为母乳喂养对孩子好,对妈妈子宫恢复也好——因为母乳喂养,月嫂也不是奶妈,这事就得我自己来的。

有人说,妈妈可以用吸奶器挤出来,然后让月嫂用奶瓶喂孩子啊,这样多省事,晚上还可以睡觉。这个说法真是有问题的:
月子里用吸奶器,确实是很容易奶结的,因为吸奶器吸得没有孩子吸得干净。
奶瓶又很容易带来乳头混淆,以至于孩子白天也不愿意吃妈妈奶了。
至于晚上睡觉,就算让月嫂用奶瓶喂,妈妈还是得起来吸奶,这样多麻烦啊……

如果只是把孩子从床上抱过来吃完奶,再抱回去,其实这件事让爸爸来参与更好一些。

(关于我们对母乳喂养的更多经验可参考《关于母乳喂养的那些事》一文)

2、换尿布

月子里的小朋友,换尿布动也不动的,没有任何难度。如果妈妈怕腰酸,尿布台是很有用的物件。

另外,我知道有很多老人会认为“用纸尿裤容易红屁股,布的才透气”,所以在这里想要特别说一点:我强烈推荐用纸尿裤,而不是布尿布。

我是这样考虑这个问题的:我来例假的时候,用的都是瞬间吸收的卫生巾。我难以想象我会用古老的例假布条,厚厚地垫在裤子上。后者不仅容易弄脏裤子,而且长时间绑着一定也不如卫生巾透气。

我家用的花王纸尿裤,真的非常透气。换一张直接扔掉,也不用洗,也不用晒,少了很多折腾的步骤。

避免宝宝红屁股的关键还是在于勤换尿布。另外我们还有个小秘方,用家里自制的紫草油,每次换尿布的时候在宝宝屁股上涂一点,就算偶尔有红屁股,涂一下两天内也必好。我们曾经把紫草油带去弟弟囡的托儿所,连托儿所老师也觉得这个紫草油非常好用。

紫草油的制作方法是:去中药店买点紫草(10元可以买一大袋),找个容器,满满地泡在橄榄油或者麻油里面,几周以后就可以用了,浸泡越久效果越好。

3、洗澡

我们家小朋友是每天睡前都洗澡,也算是给他一个信号,一洗澡就知道要晚上睡一个长觉了。第一胎的时候,我们是用了一个尿布台和澡盆两用的,所以我可以不弯腰,站着就给孩子把澡洗完了。第二胎的时候杨先生已经熟练了,就都他来代劳了。

很多人说:“我不会给孩子洗澡啊,孩子脖子嫩啊,要用手托住什么的,我不会啊。”其实给孩子洗澡一点不神秘,我们经常向大家推荐MOTHERCARE的一块洗澡靠板(很多其他牌子也有)。斜斜的一块板,澡盆里一放,孩子往上一躺,就可以解放父母双手了。

还有更细节的一些问题,在《西尔斯亲密育儿》之类的育儿书上都有详细说明——真的要讲究,很多月嫂的步骤也未必规范的。

4、睡觉

月子里的宝宝一天睡十几二十个小时,大部分时候他都在睡觉。小朋友是不需要哄睡的,要从月子就给他们养成好习惯,这样妈妈后面就很轻松了。我坐月子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帮他调时差,目标是让他晚上睡整觉,白天规律喝奶。

(如果家里老人在,或者月嫂在,训练可能反而会费劲。因为孩子在学习自己睡前,他们大多会哭一会。老人肯定是要心疼。月嫂我还要和她费力解释。)

(关于睡眠训练请看《我们关于宝宝睡眠训练的经验汇总》一文)

(二)月子里妈妈的需要

回想坐月子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确实是有点虚弱。睡床上一睡就是一身汗。

我也侧切过两次,也做过宫外孕剖腹手术,可以说各种刀切的痛苦都尝过了。回想起来,有伤口的第一个星期是有点不舒服,站着坐着都有诸多不适,但是也完全没有到生活不能自理的程度。

我是有一些需要,但我并不是残废了,我觉得我自己本身并不需要什么特别额外的照顾。我还是可以自己起床上厕所,倒个水吃个饭都没什么问题。

关于其他的一些吃饭、家务的需要,下面都会提到。


三、我们没有去月子会所

我们没有去月子会所的理由有几点:

1、住月子会所并不一定能教会父母怎么照顾孩子

我知道很多人住月子会所是因为希望和月子会所里的阿姨护士们学习怎么照顾孩子。这种想法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其实操作起来并不一定是那么回事儿。

对于爱学习的父母来说,住不住月子会所其实是一样的。因为上文有提,月子里的孩子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照顾。换尿布、洗澡、喂奶都是可以在产后出院前三天在医院里就学会的。对于爱学习的父母来说,照顾孩子的书也都在孩子出生前看过了,月子会所在这点上带来的附加值并不高。

对于不爱学习的父母来说,在月子会所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要吃奶了,护士就推来了;孩子吃完奶了,护士又推走了——其实父母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更少了——所以住月子会所还真不一定能让父母学会怎么照顾孩子。

2、不要指望孩子住了月子会所就一定可以回家睡整觉

有一种谣传说,月子会所里出来的孩子就能睡整觉了——这是让很多新手父母心动的原因。老实说,我有很多朋友都住过月子会所,但是并没有遇见过这种情况。而且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果孩子没有经过系统的睡眠训练,就算在某几个晚上能够睡整觉,后面还是会反复的。所以,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觉得若是呆在家里,较少人影响我,我反而更能好地训练宝宝睡眠。

(关于宝宝睡眠训练的文章可见《我们关于宝宝睡眠训练的经验汇总》)

3、住月子会所可能会让家里其他的孩子陷入被动

二胎以后,月子会所这个选项完全就被我们排除了。因为本身家里添了小宝宝,家里的其他孩子,也很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关怀。对于一些敏感的宝宝,这时候本身就很容易变得焦虑而脆弱。这时候如果妈妈住月子会所,可能家里的亲子关系,以及宝宝相互之间的兄弟姐妹关系,也都会陷入被动局面。

爸爸妈妈都在家里,对孩子心里就是很大的安慰。在和大孩子的互动中,父母既可以给他们足够的支持,给他们安全感,让他们知道爸爸妈妈仍然很爱他/她,而且也可以温柔地从一开始就教他们如何和弟弟妹妹相处(而不是从月子会所一回家就告诉他们对小宝宝“不能动这个”、“不能摸那个”)。

4、月子会所非常贵且并不一定舒服

我曾经去过几个月子会所探望坐月子的亲戚朋友,看到她们往往住在一个不算很宽敞的类似宾馆的房间里。因为不是自己的家里,储物空间有限,东西都堆得乱七八糟的,我感觉若让我住在这个地方一个月,我并不会觉得很舒服——可能就是被迫熬着了。

据我所知,上海的月子会所都是6位数起的。我也住过好的五星级酒店,但是显然大多月子会所不会在这么好的酒店里,月子会所有限的设施,比起这6位数的钱,就总感觉有些不值(幻想一下可以省出来可以带着孩子在欧洲玩个好几周)。


四、我们没有请月嫂

前两次坐月子的时候,我们都没有请月嫂。这第三次当然就更不打算请了。

在我妈妈那个年代,一个人坐月子真的有点困难,那时候很多妈妈要央求着老人过来帮忙——我相信这也是为什么爸爸妈妈现在都愿意主动来帮忙的原因。他们吃过这个苦,就将心比心不愿意孩子再吃。

但是他们的那个时代,和我们现在真的不同:
那时候很少有钟点工阿姨,家里的家务总要有人做;
没有洗衣机,没有烘干机,没有纸尿裤,所有的东西都要洗要晒;
因为洗晒都有一个过程,所以所有的东西都要准备很多很多份;
没有饮水机,连热水壶也没有,甚至连煤气都不一定有。烧水要烧煤球炉,烧完再灌在热水瓶里。过了时间久了还要再烧;
那时候还没有抽水马桶,卫生也是一个问题;
更不要说吸奶器啊、储奶袋啊这些东西了……

所以在她们的年代,自己一个人坐月子真的是做不到的。可是现在,真的时代不同了。很多当时为妈妈好的思路想法,现在反而画蛇添足,甚至成为家里的负面因素。

我自己没有请月嫂的几点理由:

1. 我不愿错过上帝安排的“入门课”

月子里的宝宝非常好带,仿佛上帝给我们安排的很好的一个入门训练的课程。在这个过程里,孩子不断学习适应我们的生活,我们也不断学习了解孩子的天性。

如果我错过了这节课,那恐怕后面就要花更多时间去补上,孩子的很多习惯也需要从头再来纠正,这个过程其实更痛苦。

月嫂来了以后,虽然看起来好像是多少做了一点事,但很现实的问题是,等月嫂走了以后,宝宝刚好也长大了,那月嫂的这部分工作内容由谁来顶上呢?父母此时岂不是更手忙脚乱。

2. 月嫂可能会让家里的情况变得很复杂

我知道有的月嫂还和妈妈婆婆聊不来,有的月嫂则和婆婆站成一个阵营来联手攻击妈妈——家里多住一个人,总不能指望她在这一个月里一点矛盾都不出。

月嫂这个工作也很不容易,晚上几次起来帮妈妈弄孩子,白天还要干其他活,如此竟然要一个月甚至两个月,我想想就精神不振了。就算月嫂不给孩子喂安眠药,想想我真的能够依赖她这一个月妥帖照顾妈妈宝宝不出错吗?

3. 月嫂可能会代替爸爸原来应该参与的育儿部分

因为我们没有请月嫂,杨先生就自然担任起了“爸爸的部分”。他带大孩子出去玩,帮小宝宝换尿布,给小宝宝洗澡,给小宝宝换衣服……我们的弟弟囡从小洗澡就是爸爸代劳,杨先生对他的感情简直是好得不知道怎么来形容。我们现在看看弟弟囡小时候的照片,都是被杨先生捧在手里的。

我很感恩杨先生可以参与育儿这个过程,他在参与的过程里,就更容易看到我的很多辛苦,他也对我有更多理解,也更愿意体恤我的感受。我们彼此在这中间,也建立了美好的关系。


五、我们劝退了老人帮忙

因为月子里自己做饭我觉得我做不到(但是我也认识有一些太太月子里也是自己做饭的),所以第一次坐月子的时候,我请了我婆婆在这件事上帮忙。

我们当时住得很近,但是没有住一起。她就在她自己家里烧了弄了给我送来。但是后来我发现这样其实还是有很多问题。

首先,每天三餐都让婆婆烧,婆婆也烧不出啥大花样,那些饭菜吃到后来就腻了,我也不能指望婆婆给我每天弄各种花样点心。

其次,婆婆每次过来,她都一定要看看宝宝。有时候我和宝宝都睡觉了,她过来其实是打扰了我们休息,但是她还是忍不住要推房门进来看。现在回想起来当然是可以理解,但是当时就觉得心里有一些不舒服,但是又不能说的感觉。

老人看到我们带孩子的不同也难免爱提一些意见,这些意见让我可难受了,辩驳也不是,不辩驳也不是……于是当时因为坐月子的事情,我们的婆媳矛盾就显露出来了。杨先生在中间其实也很不好受。所以第二次我们一致决定,就给我定月子餐。

月子餐一般早晨7点送来,一大箱东西:三餐,两顿点心,饮料,还有药汤,呼噜呼噜一大堆。杨先生会把这些东西放冰箱,然后我定时吃的时候就自己拿出来,微波炉一转,就可以吃了,碗的材质是一次性的,所以吃完也不用洗碗。

(我自己吃月子餐吃下来感觉非常舒服。味道很好,营养搭配也很不错。所以我这次坐月子仍然定了月子餐。)

杨先生与公婆沟通,让他们在月子里就不要过来打扰我了,因为我和小宝宝睡觉的时间他们也拿捏不准。但是我们也很理解他们喜欢看小宝宝的心情,所以我们或是定一个时间,杨先生也在家,我和宝宝也都醒着,请他们过来;或是杨先生带宝宝出去遛弯的时候,开车带宝宝去公婆家转悠一圈。


六、月子里的家务

我们家有一位负责打扫卫生的阿姨,在月子里每天会来2小时,平时不是每天来,但是月子期间我们就让她每天都来了。因为并没有什么家务非要在月子做,所以每天2小时,阿姨其实已经可以做掉很大一部分卫生工作了。

特别提一句是,我们家里小孩子的衣服是洗衣机洗并且用烘干机烘干的。

很多老人迷信手洗,因为手洗得干净。我也很同意,但是手洗实在是太费劲了。而且小朋友本身衣服不脏,洗衣机也很干净。洗衣剂也是小朋友专用的。烘干衣服也非常快速省事。对于一些洗不干净的污渍,因为小朋友长得快,衣服出了月子就不能穿了,所以也没关系。

另外阿姨月子里每天过来还有一个好处是她可以帮我换床单。因为我常常睡一觉就要出一身汗,有时候一天要换2、3次床单。白天就是阿姨帮我换一床,晚上就是杨先生帮我换一床。


七、关于月子病和产后抑郁

1、关于月子病

关于月子病,我自己有很多西化的习惯,我在月子里是会和老公出门晒太阳,会洗头泡澡,会看手机,会看电视。但是我也和其他中国妈妈一样,吃月子餐,绑绑腹带,喝很多汤等等。

中国人坐月子有很多禁忌规矩讲究,有人信中国人和外国人体质不同,有人比如我就信医生说的月子里泡澡也没问题。在此就不一一讨论,我觉得大家各自凭信心来就好——罗马书14章,送给爱辩论的我和小伙伴。

——我自己担心自己得月子病的经历可以参考《我所经历的“月子病”》一文。

2、关于产后抑郁

我在第一次坐月子的时候得过产后抑郁症,我知道睡眠缺乏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所以在第二次坐月子的时候,我一直提醒自己要“节制”:

就是在孩子睡觉的时候,我不要觉得“好不容易宝宝睡觉了,我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我在月子里的白天始终秉持“宝宝睡觉我也睡觉”的原则,养足精神,因为晚上很可能会睡眠不足,从而引发抑郁症。

——关于我得抑郁症的经历可以参考《我所经历的抑郁症》一文

除此之外,坐月子是一个特别好的学习和上帝交托的机会。因为小宝宝太小,也不会表达,亲子相处都是全新的经验。我自己在很多时候就会“胡思乱想”:

小宝宝一直哭是不是因为我奶水不够啊?
小宝宝哭得嘶声力竭是不是因为TA肠痉挛啊?
小宝宝睡觉睡得不踏实是不是缺钙啊?
我自己恶露一直不干净是不是得了其他病啊?
我侧切的伤口是不是以后都不会好了啊?
我大出来的肚子会不会缩不回去了啊?
……

虽然经历过了以后,过几个月我就会觉得当时的想法真是“闲得没事干”。但是每次落在当时的那个境地里,就是担心得要命。这种担心,显然对坐月子恢复没有任何好处,也很容易让自己产生抑郁的情绪。

我第一次坐月子的时候,和杨先生说我的担心,杨先生都觉得“没关系”,是我想太多,我还觉得他不能体贴我的感受。但是第二次坐月子的时候,我就学习在月子里很担心的时候,为这些事情祷告,把这些我已经尽力却仍然搞不定的事情交托给上帝,然后看看事情会怎么发展。如果杨先生觉得“没关系”,那我就顺服他,孩子也是他亲生的,他也爱孩子呀,而且因为他是一家之主,有时候他的判断反而比我更客观。

月子里看起来不顺利的事情,不论是母乳喂养,还是睡眠训练,其实都是经历神的信实和恩典的机会。


八、我的住院备产包

我理解所谓备产包,就是快要生孩子了,在去医院前准备一些必要的物件。

我觉得对于生孩子坐月子这件事,与其恐慌,担心这个不周到,那个做不好;不如祷告交托,享受新宝宝带来的快乐。

去医院也就住几天,月子也不过一两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备产包准备得越简单越好,很多东西觉得需要,都可以马上再买的。

我的备产包
手机和手机充电器
照相机和充电器
妈妈换洗衣物
新生儿连体衣(其他衣服裤子袜子就都不用准备了)
花王纸尿裤、湿纸巾和紫草油(紫草油制作方法在本文二/2 )
产褥垫和苏菲40CM卫生巾
奶粉和奶瓶(这条我是没有的,因为我有信心我开始是有奶的。但如果妈妈对开始有奶没奶特别纠结的话,这可以带着)
出院时天冷的话还可以准备个包被


九、结语

其实我自己是最怕建议。所以如果大家为弟兄姐妹各种坐月子而担心,我会觉得,与其建议,不如祷告,详见《关于“如何向别人表达关心安慰”的一些操练》一文。

关于具体坐月子的细节,欢迎留言,我也愿意分享我是怎么做的给大家作参考,但是显然我自己完全不觉得“我的方法就是最好的”。相反,我认为坐月子没有一个必然的标准,非要这样那样:如果有的姐妹就是喜欢妈妈在身边照顾舒服,也不要看了我的文章就受我影响,因为那又有何不可?

我过几个月马上也又要坐月子啦。我知道我又会收到很多很多“建议”,我也知道很多时候建议给我带来的反而是“做不到建议时的担心”,我还知道不论是小宝宝还是大宝宝,到时候一定又会出各种各样的状况……

所以,愿我可以把所有的担心都交托给神——即使坐月子,也活得自由。


KITTY姐妹的读后感

月子年代久远了 剩下的回忆的是:

关于月子饮食:刻意训练自己吃嘛嘛香,吃东西不挑剔。这样无论是月子餐、还是家中长辈做的饭,还是老公煲的汤,来者不拒,心怀感恩,心宽奶水自然就好。有些时候人吃的苦头,其实是白白冤枉受的。过分挑剔,其实也是辖制了自己,失去了自由。

关于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固然健康,也不必矫枉过正。纯母乳喂养的未必就一定是母爱泛滥;无法做到纯母乳喂养的也未必就不是好母亲。母乳喂养不是衡量一个女人是否是好妈妈的唯一标准,母乳喂养不能成为“母乳教”。新妈妈尽力就好。如果因为无法做到纯母乳喂养而导致焦躁,导致新妈妈与家人的关系产生张力,就得不偿失了。

关于夫妻关系:我严重反对爸爸和新妈妈及宝宝分房睡。要知道,妈妈对孩子爱的表达,是在孩子醒着的时候;妻子对丈夫爱的表达,是在丈夫睡觉的时候。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TOP

http://mp.weixin.qq.com/s/-TD5eRpx-KfPszqzFnOaGA
不把先生框在我的“应该”里
原创 2017-07-03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我和杨先生的矛盾多起于,我认为“他应该要怎么怎么样。”

我认为他“应该”多花一点时间晚上陪我聊天;
我认为他“应该”知道和朋友出去玩晚上不能很晚回家;
我认为他“应该”在我和婆婆有矛盾的时候勇敢站出来
我认为他“应该”要作为爸爸多陪孩子出去运动;
我认为他“应该”要多花时间去钻研工作或者考点证书;
我认为他“应该”每天读经祷告亲近上帝;
……

然后他做不到上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就很抓狂。因为都是“应该”的事情呀!难道你不知道这些“应该”的事嘛?难道我说的这些“应该”的事情有错吗?

好了,“应该”的事情你做不到就算了。那你认个错呢!认个错么就说明你知道错了,那起码我也有个盼头,我觉得你下次可能会改掉对不对!但是杨先生根本就不会认错!更不要说对不起了。和他沟通,他就罔顾左右而言他,要么说他也很累之类,要么干脆就什么都不说。

我就觉得是他心虚!我就觉得他心里根本也是知道这些事情是“应该”的,所以他做不到他自己也知道是“不应该”的,哼哼,这些“应该”的事情是这样基本!甚至连他自己都没办法帮他自己再寻借口!

时间长了以后,杨先生和我的话越来越少,有时候我想和他说说话,他总是一脸麻木,对我说的话题一点兴趣也没有。哪怕只是问问他网上的某两件衣服哪件好看,也并不涉及什么“敏感话题”,他都对我爱理不理。我希望他多少说一点什么,他可能就勉强说句“都还行”或者“我不懂的”,然后就好像完成任务,继续去打他的游戏了。

我么,就更加苦毒了。本来么,你每天都有那么多“应该”的事情都做不到,我都已经宽宏大量忍着你了。我还态度很好地对你,盼着你好,希望可以和你关系正常,但是你倒好,不但不对有我这样的老婆心怀感恩,还每天沉溺于游戏,还对我这样冷淡!你根本就是不爱我了!——哎,想想婚姻过程这样真没意思,要不是看在孩子的份上,我早就和你离婚了!

上面这些,就是我和杨先生在几年前,每天真实的生活场景。每次看到他就是那个死样,我就心里苦毒,这让我在婚姻里感到疲惫不堪。


后来最初的改变,是婚姻辅导的老师问我:“为什么觉得他应该这样做呢?”

我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被这个问题的奇葩思路给惊呆了。这有什么为什么的!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嘛!我说的这些应该的事情都是最基本的事情,难道这些事情还不应该吗?有的事情像每天多读经祷告什么的,这些都是最浅显的道理了,难不成他做不到,他还有理了,我还没理了?

话说那时候我的脑子整个就僵在了这里,完全没有办法理解其他思路,婚姻辅导的老师则一直在和我谈“界限”问题。我就觉得,这个事情和界限有什么关系。然后她就和我举了一个例子(我觉得她也是临时想出来的,不一定最贴切,但是当时确实帮助了我,所以我也就照搬了):

她说,就好像我最喜欢紫色,我觉得刷房子嘛,一定要刷成紫色的,不然那就不叫房子了。所以我可以把自己的房子刷成紫色的。但是看到邻居的房子是我最讨厌的黄色,我就没有办法要求别人也把房子刷成紫色,因为那是邻居的房子——这就是界限。

所以这个应该不应该的问题,不在于紫色好还是黄色好,也不在于我的观点正确或者不正确,我的问题是在于,我当时完全不明白:

——我的应该,没法成为先生的应该。
——我完全没有办法,让先生认同我所有的这些应该。


当我和杨先生说:“你应该要这么做”的时候。

杨先生有几种选择:

他选择做了这件“应该做的事”。我完全没有任何快乐,因为这些事情在我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杨先生自然也没有什么成就感,因为他也不过是做了一件他原本就应该做的事。而且他也没有什么自发性,因为总是被要求,所以他就像木偶,我弹一下,他走一下。

他选择不做这件“应该做的事”,或者说他能力/信心/生命不足,他做不到这件事。我也完全没有任何快乐,因为这么应该的事情他都做不到。杨先生自己也很痛苦,他在我这里得不到任何认同感,而且,因为他做不到应该做的事,这也让他很受挫。

他认为这件事根本就“不应该”,他和我的看法本来就不一样。但是这样,他就要和我来争“谁的才是更应该”。一来他说不过我,二来他讨厌争执,三来这样也不利于我们的关系。所以如果是这样,他就干脆选择不说,随我怎么想。

于是我看到,当我把先生框在我的“应该”里的时候,不论先生怎样,我们其实都是两败俱伤的局面,对我们的关系没有任何好处。事实上,就是这些应该,如上文所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把我们两个人的关系搞得一塌糊涂。

在过去这个过程里,杨先生其实是不断被我的“应该”所伤害:他在我这里得不到认同,他在婚姻里没有满足,他为家里做任何事情基本没有成就感,他的观点不被重视……

而作为不断伤害他的我竟然毫不知情,我还陷在自己的苦毒里呢!


所以看似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来了,就不要把先生框在我的“应该”里呗——很多鸡汤到这里就完事儿了。

但是鸡汤不是过日子。过起日子,这个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就难了!

因为这条“不把先生框在我的‘应该’里的背后,其实是:“我不再要求杨先生”!

我不再要求他晚上一定要花时间陪我聊天;
我不再要求他和朋友出去玩晚上一定要定点回家;
我不再要求他在我和婆婆有矛盾的时候必须勇敢站出来
我不再要求他双休日要陪孩子出去运动;
我不再要求他去钻研工作或者考点证书;
我也不再要求他每天读经祷告亲近上帝——即使我自己还是这样做。
……

不信神的人会说:
“这样的日子有什么意思!”
“你完全失去自我了!”
“你先生完全被你宠坏了!”
——坦率地说,你们说得非常对!如果没有上帝,上面这种日子是完全过不下去的,我一天也做不到,就算做到了也很没意思呀。这种日子不过也罢,还不如一个人过呢!

但是对我个人来说,确实又和你们说得完全不一样。

因为我相信上帝,我不把先生框在我的“应该”里以后,我是把先生在我的祷告里完全交托给上帝了。我的先生确实是没我管着了,但是我其实是把这主权移交给更有丰富管教经验的上帝了!

我过去拦在上帝的前面,在杨先生面前跳来跳去,搞不好上帝确实是想管杨先生,可那管教的杖都打不到他。

杨先生更是自得其乐,因为他总是有很多借口可以找,我一强势,他就可以把一切原因归咎于我:“家里的老婆这样不尊重我,我当老公的做成这样已经很好了”。这样,他更不用面对他自己的问题了——他可能连想也不曾想过,他自己其实也有问题。

但是当我退到后面,我不再把他框在我的“应该”里以后,上帝就开始管教他了。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上帝是怎么管他的。但是反正他一抬头,是找不到我阻拦在他前面了。

我都不要求他了,他也就有时间有机会沉静下来好好想想,他自己是出于什么出发点来做他的选择,他的选择到底是神所喜悦的,还是不喜悦的。当他做不到的时候,也没我督促他了,但是圣灵是会督促他,祷告重新回到基督里。


而我其实也没闲着。在这个过程里,我是不断在学习交托,学习信靠上帝。表面不要求是简单,但真正交托心里的要求就不容易了。因为时不时,我心里的那些“应该”就冒出来和我控诉杨先生为什么还是做不到。于是我就一次次回到上帝这里,解决我自己的问题。

我想,婚姻对于我们的好处,不是在于让我们彼此框住、彼此限制、彼此要求;而是在两个人一起过日子的时光里,婚姻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操练的机会,让我们彼此都来到上帝面前,解决我们自己里面生命的问题,彼此亲近上帝,彼此相爱。

杨先生的读后感

杨先生:“在家里做头,和爱妻子,表面上两者是有矛盾的。

当时我的感受是,我被管教了。而且在许许多多的“应该”里,我感受不到平等的关系。

后来我发现,妻子的“应该”背后其实是妻子的需要。我爱我的妻子,所以我想要帮助她,满足她的需求,让她高兴;而不是出于应付、奉承、讨好。

我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尽力去做,在束手无策的时候为她祷告。

这样我就在这许多的应该里面得了释放。”

我:“说得我眼泪也掉下来了。我刚才在祷告,我的主啊,我真是要开口大大赞美你。

话说我发现我后来对你要求其实少了很多你其实也感觉不到的对哇?哈哈。但我觉得这样也蛮好的,我们两个人都在成长。

就像我也觉得你改变很多,但真的让我说你到底改变在哪里,说得特别详细,我也说不上来。但是我相信你任何一点的改变,对你来说也是舍己,其实都是不容易的。”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TOP

http://mp.weixin.qq.com/s/teqKOj1NlXiQWqnVHsPsrg

我们家为什么还没有移民
原创 2017-07-04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上海有很多人都考虑过/正在考虑移民,移民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

周围人说起移民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这件事的可行性:

从硬件条件上来说,我们家不论是投资移民还是技术移民,都是可行的;
从软件条件上来说,我们全家的语言都没有大碍,孩子的英语说得也很好;我们对国外的生活模式、文化甚至食物也都很适应;我们的父母也都身体健康,不需要我们额外照顾等等。

其次,大家考虑的就是移民的成本和好处。

移民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更好的社会福利,更干净的空气,更安全的食物,更国际化的教育,更完善的制度体系等等。这些都是在地上很实际的事情。

而移民的成本,对于一些人来说很高,但是对于我们家来说也还行。这次我在英国的项目有两个月,我发现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移民可能比过去读书的时候还更容易了。很多国家包括英国都有针对外国律师的转换项目,即可能只要通过一个考试,就可以拿到本地的律师执业资格——都不需要重读法学院。

我发现在英国工作对我而言虽然是困难,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我其实可以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当然在异国他乡用不一样的语言工作肯定是很辛苦的,但是就英联邦国家而言,花的功夫虽多,但赚的钱也更合理,何况中文还成为一项独特优势——总之,如果移民的话,我不会特别担心工作的事。




看起来我们好像是最应该考虑移民的家庭,但是实际上我们家暂时完全没有考虑移民这件事。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作为基督徒,我们现在考虑问题,首先考虑的不是一件事的可行性,而是这件事“到底是出于上帝,还是出于我自己”。我和杨先生暂时都没有收到上帝的任何呼召让我们去移民,我们也没有收到上帝的任何“信号”,于是我们就没有打算挪窝。

这件事听起来很可笑,难道上帝还会亲自打电话让我们去移民吗?但是实际上,就我们对上帝的了解和这么多年跟随祂的经历,祂是一位活的神,对于这么大的事情,若真的是出于祂,那祂的心意一定是会十分清晰地向我们表明,不会让我们误会的。

要知道,移民是一件需要花时间的事。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不管怎样,我们住的房子、孩子的学校总要重新找起来,所有的东西重头来过,总要花时间——这还不算一定要呆在那个国家“坐移民监”的时间,搞不好还要夫妻分居很长一段时间——总之,我相信,真的把所有的事情都稳定下来,对于全家人来说,都是要花上几年的。

可是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我们在中国有很好的教会,受到很好的教导;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我们不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为神作见证——甚至是我们将要有三个孩子,这么平常的事情,在中国都是很好的见证,是可以荣耀神的。

上述这些都是可以让我们在永恒里得好处的事情。于是,我就不想只是为了地上的好处,就花很多时间去搞移民这件事。——移民固然好,但是对我来说,和永恒有什么关系呢?




圣经里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在《创世纪》第13-19章。

亚伯拉罕(当时还叫亚伯兰)和他的侄子罗得本来住一起,后来因为牛羊群壮大,彼此的牧人相争,亚伯拉罕就觉得还是分开住吧。他就对罗德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意思就是,罗得亲爱的,咱俩得散,但是地方你先选吧。

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圣经说那个地方当时好像伊甸园那么美好。于是罗得就选了这一块,然后由逐渐开始往城里搬,直到搬到了所多玛。

——听起来这件事很合逻辑。因为所多玛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最高级的一种生活方式。当时大部分人都还在过游牧生活,但是所多玛是一座城市,考古发现,它还是一座硬件设备很高级的城市,所以住在所多玛必然是很舒服的。

可是呢,后来因为所多玛人作恶多端(真的是邪恶到恶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圣经),连10个义人也找不到,上帝就把所多玛灭了,但是唯独把罗得一家人救了出来。罗得的妻子在逃难中因为没有听天使的话,依恋回头,于是变成盐柱。而他的两个女儿,在所多玛呆得久了,耳濡目染了很多恶事,竟然都自然而然地作出了与父亲同房的举动……

这个故事在今天仍然令人深思。

说起移民的时候,不都是那些世界上的事情么?空气好,水好,食品安全,福利好,学校好,房子好,民主制度好……可是这些哪一样可以带到天国去呢?这些事情不就是罗得当初看中的那些东西嘛?可是这些事情最终真的带给他、他的家人、他的后代的又是什么呢?




有人会劝我们,就算不为自己想,也要为孩子着想。移民了以后孩子就可以避开激烈的高考,不但有机会上国际顶尖名校,甚至还可以拿个身份摇身一变就进清华北大读书。

可是我们就是为孩子着想,所以才觉得移民更需要谨慎啊!上面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地上的好处,再好,这好处也是有限的;但我们更看重的是:

我的孩子在他们小时候,上帝的福音是不是能够在他们心里扎根?
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里,他们是不是能够为神作见证做传福音?
我的孩子在长大以后,他们是不是能够被主所用,彰显神的荣耀?

我这次来英国以后,发现英国的福音真是衰落,年轻人很多都不信主,本地教堂里暮气沉沉。那些传统移民国家,物质生活上固然好,但是信仰层面,却是离上帝越来越远。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欧美国家开放了同性恋婚姻,在很多地方,吸毒、卖淫也都是合法的。

反观国内,虽然各种问题,我自己也深恶痛绝,可是非常感恩的是,看到上帝的福音真的在中国兴起。有很多人,从来没听过救恩的事情,他们的心很单纯,我告诉他们上帝的事情,他们就信了。在教会里,满眼都是20、30岁的年轻人,大家都信心火热。

在这里有一个见证与大家分享。

我们小区里曾有一对美国夫妇,这是他们第二次来中国。上一次他们来中国,也是过来为教会服侍传福音。但是当时他们对中国有各种不习惯,空气污染,进口商品很贵,东西吃不惯,中国人的各种习惯……那时候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很小——可想而知生活有多困难。

然后时间到了,他们就回美国了。可是回美国以后,夫妻俩若有所失,一起祷告以后,最后还是决定要回中国来继续服侍——他们的父母家人都疯了,特别是他们这时候还怀上了老二,他们的父母也和他们说,你们不为自己想,也要为孩子想想!

他们的父母都难以想象,为什么你们去过中国了,看到那么多糟糕的境况,还要再过去。但是他们则回答:“我们就是为了孩子着想所以才去中国的!”

他们看到福音在中国兴起,还和我分享了一个比喻:仿佛上帝是拿着个蜡烛走来走去,先是欧洲,然后是美国,现在到了中国。他们觉得他们的想法很有远见,因为他们来中国服侍,上帝在天上会有赏赐,而他们的孩子,好几代以后,在敬虔的环境里也仍然可以得益处。

于是,他们把美国的房子卖了,回到中国来,租到了我们小区,因为我们这里不是外国人聚集的小区,价格也相对便宜。他们仍然保持很朴素的生活,吃的菜还是自己种的,爸爸还会给女儿手做玩具和滑滑梯。现在他们已经在中国生下了他们第三个孩子——搬去了更便宜的乡下住,你都不能想象他们住的地方的艰苦,连煤气都还没有通。

想想,他们都来中国了,我干嘛要去美国?我的孩子、孙子、重孙子在外国的环境下,真的会信主吗?我现在移民,真的是为我的后代选择了一条很好的路吗?




综上,对不信的人来说,移民各种好,因为显而易见,移民有很多地上的好处嘛。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才不是这样,移民反而是充满挑战,需要更大的信心——所以,如果不是神呼召我去,我才不要去呢!

分享一段圣经《雅各书》的经文,也是我很喜欢的一段经文。

你们有话说:“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做买卖得利。”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或做那事。”
——雅各书4:13-15

我若能活70岁,那在我32岁的时候移民说不定还能享那么几年福,也有很多时间作“长远打算”。可是,若是我只能活35岁,我是不是真的还会在自己32岁的时候,制定一个5年计划,去整移民的事?

现实情况就是,我根本就是不知道自己会活到几岁,是35,还是70,都在神手里。有一个确实很难面对的现实就是,我就是随时可能会死的!

于是,呼应前文,就是因为我在地上的时间我不知道,神却知道,所以祂其实才是最知道我此刻应该干嘛的。

所以,我就把我们家要不要移民这件事放在神手里,既然神也没有叫我们去,我们就安安分分地呆在原地——这就是我的逻辑。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TOP

http://mp.weixin.qq.com/s/iH5s4W29h6MWCDBcmtZX6A

早教VS托班
原创 2017-07-05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因为现在没有了公立托儿所,所以有很多人对民办“托儿所”或者是公立幼儿园的“托班”完全不知情,以为孩子一定要在家呆到3岁才能去上学,在此之前只能上早教——所以这篇主要是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家两个小朋友上托班的一些经验,给在职妈妈多一种选择的参考。

每次写这类文章就会有全职妈妈说:为什么不自己带孩子呢?自己带孩子多好啊!但这篇文章讨论的不是这个主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有兴趣,可以移步:《关于“全职妈妈还是在职妈妈”的一些分享》


早教和托班两者之间,我们是选择送孩子去托班的。

我们家的两个孩子都没有去过任何早教。我们家的两个孩子,都在他们15个月大的时候,就进入了托班。即使在上海,针对幼儿园前的3岁以下幼龄儿童的托儿所也非常少,部分民办幼儿园有2-3岁的托班。

但很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一家托儿所,他们接收18个月到3岁的孩子。但他们也并不死板,姐姐囡15个月大的时候,我们找到了他们,他们在面试了姐姐囡以后,当即就决定把她收下。

和我们周围的朋友邻居相比,我们的选择算是独特的。但我们并不是随便做的决定,我们把孩子送去托班,而不是去上早教的主要原因有几点:


一、我们把托班视为是“幼儿园的预备班”

我们家的经验是,托班是很好的从家里,到幼儿园的一个衔接课程。在上托儿所的1-2年时间里,我们的孩子获得了下面这些宝贵的东西:

1、与父母分离的心理建设

上过托儿所的孩子和没上托儿所的孩子,在幼儿园开学第一天,是立见高下的。我们家两个孩子因为从15个月就开始上托班,他们上幼儿园的心情那个兴高采烈啊,因为看到了更大的教室和更多的玩具。幼儿园开学第一天,通常孩子都哭得不行,教室里的几位老师都两个手一手抱一个,只有我们家孩子笑得像向日葵。

这得益于他们在托儿所的经验。他们从小就适应了早晨起床,吃点早饭就要去上课的生活。有一个很奇妙的事情是,小朋友在3岁的时候上幼儿园会哭会闹会拉着妈妈不让走,但是在他们一岁多的时候,他们非常容易地在心理上就完成建立与父母分离的这个功课。

我们送孩子去托儿所的第一、二个星期,他们根本就不会哭,因为妈妈走了,然后一天要看不到,他们还没有什么很大的概念。
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又有很多其他小朋友和玩具。于是也不觉得很痛苦。
到了第三个星期左右,他们开始知道新的托儿所生活的模式大概是什么了,于是在我走的时候,他们也会拉着我不希望我走,但是因为小朋友的注意力太容易转移了,通常这时候我就会带他们去洗手,他们一看到自来水哗哗哗就又忘记要用哭泣操纵我这件事了。
再过一个星期,他们就彻底习惯了这种模式,而且他们也有很强的安全感,他们知道一天的生活大概是什么样子的,还知道中午睡觉完了起来吃完点心,要赶紧玩会,因为马上妈妈就要接他们回家了。

比起很多孩子上了幼儿园很久,还是会闹,不想上幼儿园……我们很早就完成了这些心理建设。我们家小朋友知道周一到周五,爸爸妈妈要上班,他们是要去上课。因为从小如此,他们早已习惯。姐姐囡在进入幼儿园以后的前几年,也从来没有和我说过:“我今天不想去幼儿园”这样的话。

2、与其他小朋友独立交往的经验

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早教机构是不愿意负起独立看管的责任的,所以他们会让父母陪同。所以孩子其实也没有和其他小朋友独立交往的能力。因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始终都是在身边的,孩子挺难学会和其他小朋友“搭讪”的。

但是托班就不一样了。托班的人数其实很少,小朋友相互之间感情很好。我们上的因为是托班里的小小班,并没有很多父母“舍得”送孩子上托班,所以我们班级最少的时候是4个孩子2个老师,可想而知小朋友们的感情很好。

我觉得这种早期的人际交往的经验是很珍贵的,他至少能够感觉到: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真是高兴啊。

3、跟着老师引导安排的学习经验

我们去的托班每天的日程很规律。早晨8-9点送去上学,在教室玩一会以后,老师会带小朋友一起出去做早操。做完早操回来吃点心,然后上课,吃中饭,睡午觉。午觉起来吃点心,上课,玩一会,我们4-5点接孩子回家。

小朋友每天跟着老师的日程表走,也不耽误午睡。老师教他们画手指画,他们也乐在其中。上课的时候老师会让他们排排坐好,小朋友就知道,这时候就不能站起来东玩西玩了——我觉得这些都是很好的上幼儿园的预备。


二、对父母来说,托班帮助父母安排时间,而非更多花费父母的时间

我们特别不喜欢上早教的原因,是因为早教需要父母接送。我们逛商店的时候,常常看到一些早教培训机构外面坐了一排父母等着接孩子——因为上课时间短,父母其实挺尴尬的,也就只能坐外面看手机了。如果再小一点,早教课还需要父母全程陪着,这就更费时费力了。

但是托班不一样,托班上课的时间是我上班的时间。早晨我送完孩子上学,我去上班;下午我下班了,把孩子捎回家。现在上海的幼儿园是3周岁才能开始上课,托班很好地帮助在职父母,把这个时间推前了一些。


三、从经济角度考虑,托班比起早教,极具性价比。

上海的早教差不多是100-200元一小时。我们上的托班算上餐费大约是3000一个月,而且完全解脱了全家人的时间。

上了托班以后,就觉得托班的老师是很辛苦的:
小朋友太小,不太会说话,老师都是一直不厌其烦地不停和他们说说说;
小朋友不会自己上厕所,也都是老师给他们换尿布的,一天要换好多次;
小朋友会走路,但是还不会走楼梯的时候,上下楼都是老师全程抱着的;
我家小朋友喜欢老师坐在他们旁边陪他们睡觉,老师么又特别喜欢他们,基本上也都是有求必应;
托儿所每天上午一顿点心,下午一顿点心,都是托儿所食堂自己做的。一周都不带重样的。
中午吃饭,老师是鼓励孩子们自己吃,但是因为太小了,所以基本上老师也是一个个喂过去的。
……
另外学校的硬件设施也挺好的,室内室外都有活动场地,玩具也常换常新。

所以相比之下,我就会觉得早教有点贵了。特别是上了托班以后,感觉我们的需要已经完全满足了,于是我们也就没有另外再上早教班了。


四、关于托班的一些担心

我自己是11个月妈妈就把我送去上托班的,所以我好像对托儿所没有一点心理阴影,我就记得自己小时候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挺开心的。但是周围有很多人都对我们15个月就送孩子去上托班表达了担心。

大部分关于上下楼梯啊、尿布啊、吃饭啊的问题,上面其实基本已经解释了。另外比较常见的两个担心,一是关于小朋友会不会年龄太小经常生病;二是关于小朋友不会说话,在托儿所会不会被老师欺负也说不出来的问题。

其实这两个问题都挺难回答的……我们只说自己家的情况。

我们小朋友也经常感冒的,但是我们好像不太在意,以至于我都说不上他们感冒的频率。因为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就是会感染各种病毒,我们不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有时候看到他们流鼻涕了,就帮他们擦一下,等上了幼儿园以后就好了。

关于被老师欺负的问题,我们也没有担心过。因为也没有什么特别事情出现让我们去担心。小朋友每天也都是开开心心的。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想起弟弟囡小时候上托班毛茸茸胖嘟嘟的样子,就觉得超级可爱,不禁会心一笑。


后记

今天翻看目录的时候,看到以前有一篇关于写为什么我们没去早教的。这篇文章后来被我删掉了,因为我自己也不赞同这些了。我现在觉得去不去早教其实是无所谓的,不要受它捆绑就好了,就是不要觉得不去早教孩子就怎么怎样了。

但是对我们来说,没去早教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是因为我们上了托班,孩子基本的需求都满足了,也很贴合我们的生活模式,也不折腾我们的生活。而我们每个月也已经在孩子身上花了这些钱,再上早教就会觉得贵了。——但是这些在过去的文章里都没有写清楚。

所以这篇文章其实就是一篇日常的分享,没有说我们这个选择就是最好了的意思,就是给在职妈妈多一个选择的参考:我们家俩孩子都是15个月就送去托班了,上下来也蛮好的,也没什么,就是这样。


杨先生的读后感

杨先生:“我也觉得托班比早教好,而且在我们家当时的情况中,送去托班比我们自己带还好。因为过去带姐姐囡的时候,我们因为要怎么带她,不知道吵过多少次。但因为我们都认为早点送去学校是好的,所以送去托班以后,起码少吵一半。”

我:“那听下来,其实不是送托班好,而是我们夫妻同心合一好呀。因为同心合一了,所以就不吵了。”

杨先生:“同心合一是很好呀!送去托班不就是我们同心合一的结果嘛!我第一次把她送去托班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得释放了,也再也不用担心她中饭吃什么,午睡怎么样,整个白天我一点担心也没有。”

我:“听你现在这么一说,我发现,我们以前两个人都把孩子当成偶像了。”

杨先生:“对的。是把孩子当偶像了。生活没有围绕小朋友转的时候就正常化了。所以对我们当时来说,肯定是托班比早教好。因为上早教什么的,我们就还是会一整天围着小朋友转的。”

我:“感谢神,让我们总算是走出那个怪圈了。”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TOP

http://mp.weixin.qq.com/s/zqxE1g8AyhT_lgi3cqGfkQ
关于月子里小宝宝的哭泣
原创 2017-07-06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我自己第一次坐月子,特别害怕小宝宝哭泣。小宝宝一哭,我的心就揪起来了。因为月子里的宝宝完全不会任何言语、表情表达,也几乎不会使用任何有意义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所以我焦虑得不行。然而我能做得又太少,于是我就总是在担心:是不是我奶水不够啊?是不是孩子生病了啊?等等。

当时误解了《西尔斯亲密育儿》,以为小宝宝一哭,我就马上要让她止住哭泣,于是就用尽各种办法,最后发现,就是喂奶最有用。于是最后就变成了,宝宝一哭我就喂奶。

但是发展到后来,我真的觉得我家小宝宝随时都会哭,一点规律也没有。慢慢我也觉得不对劲了,怎么才喝奶了十分钟,你又哭了呢?肯定不是没吃饱啊,你到底要怎么样呢?

白天也还好,晚上她一哼哼我就惊醒了。我也尝试,要么让她哼一会看看她会不会再自己睡着?试了好几次,发现完全没有可能——如果在她哼哼的时候不马上喂奶,等她哭得厉害了,她就要醒了,到时候连哄她再睡着都很困难。于是到后面就发展成为,只要她一哭,我就不得不马上喂奶。再后来,很多时候她吃完又睡了,我却没办法马上睡着,因为我心里害怕,她马上又要哼哼了。




第二次坐月子的时候,我吸取了第一次养孩子的很多教训,根据《从零岁开始》这本书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进行睡眠训练。

(具体睡眠训练的经验可见《我们关于宝宝睡眠训练的经验汇总》一文)

总结了老大和老二的睡眠训练经验,我发现进行睡眠训练的小宝宝最大的两个不同:
小宝宝睡前会大哭大哭,哭得撕心裂肺,地动山摇;
小宝宝平时几乎不闹了,而我开始掌握了他的规律。

为什么前面我说我误解了《西尔斯亲密育儿》呢,因为西尔斯的观点是:“宝宝有需要,要及时满足”——这句话绝对不能理解成为“宝宝一哭泣,就马上喂奶”。

宝宝确实是通过哭泣来表达需要的。但是宝宝的需要不是只有“吃奶”一种。月子里以及刚出月子的宝宝的需要无非就是以下几种:
我饿了/我渴了。
我觉得太热了/太冷了。
我尿尿/便便了。
我想要睡觉可是我睡不着。

对我来说,最关键的一个观念改变是:

我根据我家宝宝的需要来满足他,而不是说,他一哭,我就抱他,或者给他喂奶。

因为宝宝被抱起来以后,注意力分散了;宝宝喝奶,他也暂时感觉舒服了——于是他们可能是会停止哭泣的。但是因为他们的核心需要还是没被满足,所以一旦把他们放下,他们还是会马上再哭的!

我以前就把这种现象误会成了:“我家宝宝就是要抱抱”;“我家宝宝就是要随时喝奶”,甚至进而误解他们很作很精,是所谓“高需求宝宝”——但是这其实不是事实。有的时候只是宝宝尿布占了便便我没发现,我还喂奶喂半天,喂得她昏昏欲睡,结果一放下,她又醒了,估计她心里也很汗,怎么搞半天我的便便还在——她当然要大哭啊。

(关于我对《西尔斯亲密育儿》一书的看法,请看《关于母乳喂养的那些事》一文)




第二次坐月子的时候,因为宝宝进行了很规律的睡眠训练,所以我能够掌握他的生活规律:

如果刚刚睡醒,他一哭,我就知道,他是饿了,我马上就喂奶,一分钟也不会耽搁。而且我会一次性喂饱他,这样后面我就不需要担心“他是不是没吃饱”的问题。

随后,他吃奶吃完了,他会躺着随便看看,如果这时候哭了,那不是太冷太热,就是他大小便了。通常我会看看是否需要换尿布,尿布我们是只要发现大小便,就随时换新的;我会摸摸他的手和脖子后面,手冷是没问题的,但是也不能冰冰冷,如果手冰冷,脖子后面也凉凉的,那就是要加衣服了;但是如果手冷,可脖子后面出汗了,那还是说明穿得太多了,那就换薄的衣服。

接着,安静了一阵子了,他又哭了,这时候我检查他的尿布有没有大小便,他的衣服是否合适,如果都没有问题,他还是在哭,此时距离上一次他醒过来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了,那我就很清楚地知道:他是想睡觉了。

宝宝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们睡眠的经验太少了,他们不知道要怎么入眠(好像宝宝其实吃奶也是需要学习正确姿势的,吃饭也是要训练调羹的,他们就是经验不足)。

我们大人知道眼睛一闭上,安静一会,就算这一刻还醒着,但是下一刻可能就随时会睡着了。我们不一定非要睡前喝奶才能睡着;也不一定要被人抱着才能睡着——入眠是一件很自然很神奇的事,需要做的就是眼睛闭起来,安静一会。

但是宝宝不知道。他精力有限,上一觉醒来吃了奶已经花了很多力气,本来吃完奶就想要眯一会的,但是因为按照我们的规律,他吃完奶还要再玩一会,才能睡觉(不然喂奶间隔时间会太短,而且宝宝也睡不深)。所以离上一次睡醒一个多小时后,宝宝是真的累了。

这时候,因为他不知道要怎么入眠,所以他就很痛苦。他就开始嚎啕大哭。我也很理解,他可能也很希望我可以帮助他入眠。但是我希望他学习的,却恰恰就是“如何自己入眠”的问题。因为这个技能,对他自己,对我们全家,都大有益处。

虽然他还是小宝宝,但他一旦掌握了“自己入眠”这个技能,他是可以不受限制,是可以更自由的——不然每次醒来都要吃一点奶才能睡,有时候根本就吃不下,纯为了想睡觉才吃一点,甚至吃得都吐出来了还睡不着,想想这多难受啊!(我们老大小时候在晚上最后一次喂奶的时候就因为睡不着就吃太多,一吃吃一小时,最后吐奶吐我们一身)




宝宝需要一点时间来掌握“入眠技巧”,通常是出生以后2个月左右的时间。但一旦他掌握了这个技巧以后,他睡觉前哭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最后甚至就不哭了。这绝对不是说他们“麻木”了,觉得“反正哭了也没用,反正爸妈也不理我”——他不哭,是因为他知道“我不必要哭,也不需要帮忙,我是可以自己睡着的”!哪个掌握了“入眠技巧”的人类会在每次睡眠前大哭呢?没必要啊!

而我也非常自信,我不会想东想西,疑神疑鬼,因为我心里很笃定,他就是需要学习“入眠技巧”,而我现在确实什么都帮不到他。所以我就为上帝可以早点教会他睡觉祷告。有时候他哭得让我特别肝颤的时候,我可能也会去其他房间里呆一会。

表面看上去,我好像就是简单的“任由宝宝哭泣”。听起来也很残忍啊,因为宝宝这一哭就要哭很久。有时候是半小时,有时候他越哭越累,越累越睡不着,可能还会哭一小时,甚至两小时……还有很多时候,他哭了一个小时,好不容易睡着了,可是才睡了半小时,因为哭得太厉害结果又醒了,又开始哭。

但是我并不觉得我是“任由他”的。因为我作为妈妈,在除了睡眠的任何其他需求上,我都是及时满足的——只是让你学会入眠这件事,妈妈没有办法通过“做什么”来帮助你,我能为你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我在你需要睡觉的时候,“什么也不做”,给上帝时间,等你学会。我知道这时候如果我介入,我抱你,我给你喂奶,不是对你好,而是在害你。




我家老二在他8周大的时候基本熟练掌握了“入眠技巧”,于是他就开始睡整夜了——因为他连白天都可以不倚靠吃奶和哄睡就自己入眠——半夜里醒过来再重新睡着,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啦!

这个阶段,他在白天睡前可能还是要哭一会,但是基本就是5-10分钟,他嚎一嚎,表达“我想睡觉啦,感觉有点睡不着啊!”但是这5-10分钟时间虽短,却很难熬,他简直像奥斯卡影帝一样,哭得好像吐了,还巨咳几下,简直是马景涛附身(但我们从婴儿监视器里是可以看到他其实根本没事)。然后忽然之间,世界都安静了,他一下子就睡着了。——我和杨先生在习惯了他的套路以后,我们的心情也很轻松,甚至在这时我们会相视而笑,

再后来,到点了他就自己会睡觉,也不会再哭了。他也知道妈妈是没法哄睡他的,所以直到现在,中午和晚上到点,我们家老二还是会自己爬到床上睡觉。——而孩子能自己入眠,做妈妈的当然也就感觉轻松多了。

当然,随着宝宝长大,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我们与他的互动也越来越有趣。但因为前面这样的经验,我们并不惧怕他哭泣,我们知道哭泣是他的一种表达需求的方式——但我也再不会像第一次面对小宝宝那样,被他的哭声捆绑甚至是辖制,只要他一哭,我就没有了原则,满脑子就想着怎么让他不哭。


杨先生的读后感

这就是一篇科普文啊,感觉我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我觉得你有一点说得很好,就是小朋友其实是有很多不同的需求的。有些看似哄得很好的方法,其实不一定起到正面作用,因为只是在应付哭闹的小宝宝而已。

另外,我们做父母的,不一定要完全满足宝宝所有的需求,但是当了解了宝宝的需求以后,我们在处理的时候会更从容一些。

TOP

http://mp.weixin.qq.com/s/2BVKsciyxUn17xUyNwuIDg
关于备考司法考试的一些分享
原创 2017-07-08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如题,答应一位读者朋友的命题作文,希望对备考司法考试的弟兄姐妹有帮助。

摘要
一、我自己考司法考试的经历
2008年司考失败
2009年复习经历
复习中期焦虑重现
在复习中摆正优先次序
出人意料的考试结果
二、我备考司法考试的复习思路
关于各学科的复习时间分配
诉讼法和宪法才是通过司法考试的关键
我的复习计划和书目选择
具体做题的方式方法
三、其他常见问题


一、我自己考司法考试的经历

1、2008年司考失败

我在2008年年底硕士毕业后,就进入上海的一家律所工作,当时主要从事涉外的非诉讼工作,工作压力大,晚上加班多,每天回家都累瘫,几乎没有时间复习。到了7月,我和当时的老板商量,希望有更多时间可以复习备考,但老板并不同意。我也可以理解老板的立场,只是看到这家律所的很多助理都是一考考几年都没有考出,而律所主要做非诉讼,老板好像也无所谓大家是不是考得出,于是我就抱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在当年7月正式从律所辞职开始复习。

当时时间已经非常紧张,尝试做过张X宝的一套书,但是也不能坚持。那时候心事很重,因为觉得已经从律所辞职了,如果考出来,那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去找下一份工作;但是如果考不出来,我都想不出下一年可以干嘛,而且也很担心被以前的老板同事笑话。

抱着这么重的心理包袱,我也特别没有信心,我本科虽然是学法学的,但是基础知识特别不牢固,当时因为出国读硕士也毕业了一阵子,原来记得的现在也都忘光了。每天都会焦虑只有几十天就要考试,老觉得没时间复习,好多东西完全不懂。最后,考试前的时候我的心理就全线崩溃了——就觉得肯定没可能通过,在还没考试的时候其实我心里就已经放弃了。

但是结果硬着头皮考完,分出来,天,竟然也有350分?——然后我就开始懊悔了,早知道稍微复习一下,随便什么地方抓10分,也许就360分通过了。


2、2009年复习经历

第二年我的压力就更大了,在此以前的人生都是各种小侥幸,以至于我甚至不知道要怎么面对这样的失败。因为没有考出司法考试,我也就没有再去找全职的工作。当时我已经和杨先生领证(感谢神,这在当时给了我很多安慰,虽然考试没考过,但是好歹我结婚了),于是干脆就开始准备婚礼、蜜月,另一边也有帮朋友做兼职的法务(感谢这位朋友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一些合同修改的工作)、偶尔也教人钢琴,补贴一些家用。

就这样到了5、6月,我报了一个司法考试的封闭培训班,我当时报这个班是希望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复习。还有一个私心是,既然交了钱么,就可以制造另外一种压力强迫自己认认真真复习司法考试。可结果上了几次以后,我发现这个培训班真的并没有什么很大作用。老师上课是会给一些概念提纲甚至解题思路,但是这和做题,和做对题,还是完全两码事。

我身边的同学还是按时去上课,因为觉得不上课就浪费钱了……是真的很浪费钱啊,我这时候也后悔了,但是我真的觉得这个课并不好,而且也没剩最后几个月,我情愿浪费钱也不想浪费时间。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些复习司法考试的思路(下文会仔细提及),所以我就不想随大流,而是坚持了自己的复习计划。每有一个新老师,我都会去听一下,如果我觉得他说得对我帮助不大,我就还是回宿舍复习。

感谢杨先生在我上这个课时,给了我很多鼓励和支持。印象最深的是,我当时特别爱吃小龙虾,他常常横穿半个上海就为了给我送一斤家门口的小龙虾。


3、复习中期焦虑重现

因为这一年我并不是以360分为目标——当然考360分就够了,但我觉得既然付出了那么多代价,我又有那么长时间复习,理应复习得更完备一些,考试前应该对考试通过更胸有成竹一些。可是,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每天都对自己“怎么还有那么多东西不懂”、“怎么记了那么多次还记不住”而备受打击,我完全没有任何胸有成竹的感觉。

就这样到了复习中期,我又开始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怀疑。我又开始感觉很绝望。虽然这一年我感觉复习得肯定比前一年好——前一年完全没复习嘛,什么都不懂,纯粹是追求做题技巧,但是这一年我是认认真真地在备考的——可是这样就能通过考试了吗?我心里完全没有底。

在这种没底的心理中,我就特别容易胡思乱想:
会不会我好好复习了,反而更容易陷入出题老师的陷阱,考出来的分数还不如以前?……
如果再考不过的话,是不是我干脆也不要做律师了,我又不是不能做别的……
我是不是就是特别软弱,是不是就是人家能坚持的事,我就是坚持不下来……
……


4、在复习中摆正优先次序

当时每天都有祷告——但是这种祷告回想起来是有点求神拜佛的性质,我常常也尝试交托,但是总是交出去了,又自己背回来了,如此反复。

但是当时我就是有一个很微弱的信心,虽然很微弱,但我相信:我考试是否通过,神是有主权的。我要倚靠祂。所以我要摆正我生活里的优先次序。不管再怎么样,主日和查经我还是要参加的。每天的读经祷告也是必要的。

于是虽然参加封闭班,但是我还是每周坚持去小组查经——这在当时的封闭班里还是属于很奇特的事,因为同学们都觉得已经完全没时间复习了,你干嘛还要跑出去查经,这种查经对考试又没帮助的啰。

还有每天我会在早晨或者傍晚的时候读经,每天也要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当然这在我同学眼里,其实也很“浪费”时间。不过感谢神,在复习司考的那几个月里,我竟然从头到底通读了一遍圣经,而在此之前,我竟然都没有从头到底读过一遍圣经。

感谢神,到了复习后期,我的心态就慢慢就平静下来了,反正该吃吃,该睡睡,每天该干嘛干嘛,虽然是重要的考试,但是我还是过回了正常的日子。
  

5、出人意料的考试结果

就这样到了9月考试。考试前我还是不太有底,考完以后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觉。过了十多天,我实在忍不住了,我去网上对了答案。所有和官方答案不同的答案我都算自己是错的,不管有没有争议,又因为已经过了两周,我有好多答案也不记得当时自己是怎么选的了,所以所有记不清的答案我也算自己是错的。如此算完,刚好361分。

虽然成绩没出来,但是我基本已经知道今年是会过了。当时还是有很多同学质疑我,因为我给自己第四卷案例分析和论述题的估分是110分——他们觉得第四卷不可能拿那么高的分。言下之意,就是我这个361分还是有自我安慰的性质。但是我不以为然,因为我觉得我就是按照官方的标准答案来评价我的分数的,我觉得我的第四卷就是有110的。

最后成绩出来,我考了407分,第四卷是110+,还比我的估分高了一点。其实分数出来的时候,我心里竟还有点小遗憾,因为这一年司法考试有两题特别简单的题目,总分十几分,考的是同一个知识点,我在考试时对于这个近乎常识的知识点竟然答错了,不然也许我还可以考得更高一些。

这件事对我自己的信心其实有很大的建造。很多一起备考的同学们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因为他们看到我花了很多时间在一些“不知所谓”的事情上,结果我还高分过了……但这个经历让我自己知道,我把时间花在上帝这里,是一点都不吃亏的。

我知道我自己司法考试能考过,真的不只是自己努力的问题——因为我没把全部时间花在复习上——确实在复习过程中满满都是神的恩典。

(其实我原来真的只是打算把上面的过程随便写两段就进入正题的,没想到一写就收不住了。但是感谢神,回想这些过程,我满满都是感恩。下面要进入正式的干货了)


二、我备考司法考试的复习思路

1、关于各学科的复习时间分配

我个人认为,复习司法考试的第一大忌,就是花太多时间在刑法和民法上。

刑法和民法是最贴近生活的两大法,在司法考试中占的分数比例也很高,于是我第一次准备考试的时候,就花了很多时间在刑法和民法上。而且刑法和民法是那种,每次一不小心,就看了好多好多,因为永远都有很多理论上的争议,很多有趣的案例。有时候看到一些很困惑的点,我还要另外再百度搜索不同的理论观点——这对提高知识是很有用的,但是对备考司法考试是一点用处也没有。

因为刑法和民法分数虽然高,但是考生水平却拉不开差距。一个钻研了民法和刑法一年的考生,和一个只把这部分真题做了3遍的考生,在正式司法考试的民法和刑法题中,差距可能就只有一点点。

这是因为民法和刑法简单易懂,就算什么都不会的小白,凭常识、凭猜测,也可以做对一半。然而民法和刑法又博大精深,别说复习一年,就是教授去做题,也多数不能得满分的。大部分考生如果能够在民法和刑法中答对80%那已经是很高水平了。

大部分考生就算花很多时间复习,可能能答对的也就70%,但如果稍微复习一下,也可以得个50-60%。于是,从备考的角度来说,就要考虑一个“复习时间性价比”的问题。一样的时间,我花在其他学科上,我是可以获得更大幅度上分数上的提高的,那我是不是还要把我的时间花在这两门学科上。

还有一些占分比例特别小的学科,尤其是经济法中的诸如票据法、破产法……从备战司法考试的角度,我是完全放弃的……


2、诉讼法和宪法才是通过司法考试的关键

接上,那不把时间花在民法和刑法上,那把时间花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诉讼法和宪法,才是是否能够通过司法考试的关键。

1) 刑法和民法,就算完全不看书,也许也可以对个30-40%。但是诉讼法和宪法就不是这样,如果不看书,那几乎就是0分。但是三门诉讼法加宪法占了司法考试总分的1/3!

2) 刑法和民法的题目非常纠结,还有很多是很有争议的。但诉讼法和宪法却主要是靠记忆的,有很清楚的答案,记清楚就好了,复习起来也很容易有明确的思路和框架

3) 诉讼法的考点重复率高达80%,正式考试的时候,几乎是看到题目就知道答案,因为就这么几个知识点,还每年都考。

4) 诉讼法和宪法是得分保障。有个朋友曾经和我说,若想通过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要做到几乎一分不丢——我深以为然。宪法和行政诉讼法是有点难的,但是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是完全可以做到一分不丢的。

诉讼法如此之好,复习如此之讨巧,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一窍不通或者也不愿意花时间复习呢?人家的情况我不敢说,但是我自己第一年很不喜欢的原因,是因为实在太枯燥太无聊了……完全是程序,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感觉特别没概念。但是现在回头看,很感恩当时的复习过程,真的一旦牢记掌握,其实诉讼法也是以后从事律师工作最有用的学科之一。


3、我的复习计划和书目选择

说到这个其实很简单……我就是把历年真题来回做了三遍。

复习司法考试的书有几大类:
司法部考纲——一共有三本超厚的,俗称“三大本”
各种法律的法条
法学理论书籍
各种司法考试的练习题
历年司法考试的真题。

前面三种书,我自己感觉看了以后会有很多收获,然而我的问题是,我看完这些书以后,完全无法转换成做题的能力,因为出题目的角度非常刁钻,就算我看过这个考纲/法条/理论,我基本上也没有办法答对。从而我就越发会觉得自己是记忆不够精准,然后看得更细。但是一旦看得更细,记忆量就更大了,更没有办法记全,导致心理全线崩溃,于是就失败了。

第四种是完全不靠谱的题目,一道题也不要去做。每次司法考试前,各种培训机构都会有很多“押题卷”,我也做过,结果完全不沾边,一点不靠谱。而且现在回想起来,这种做“押题卷”的心态就是走捷径的心态,这本身也不好。总之,出司法考试题目的人不是凡人,除了真题有价值以外,市面上其他题目完全没有复习价值。

所以我的复习方法就是做真题。当时我做了5年还是6年的真题,当我把这些真题做了2遍以后,我就发现,虽然每年题目看似不同,但是很多学科——尤其是前面说的诉讼法——考点有80%是相同的。另外,多做真题以后,我发现我开始对出题人的出题思路有了一个感觉和把握,做题的正确率也自然提高了——我个人觉得,这样复习比去看考纲/法条/理论要经过二次消化,要直接多了。

关于考试书目,我只做了一套书。这套书叫《国家司法考试试题解析汇编》,是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中心组编的。


我对这套书印象非常好。我当时做的是第一版,因为时间跨度比较大,又正值很多法律更替的时候,这本书修正了不少原题答案,也给出了详尽的理由。例如:这题原答案为A,但因为某某法被修改,现在的法律是怎样怎样,因此此题无解。

这套书的解析出自于官方,比较有利于我来了解出题老师的思路。错题也有,但是相对较低。对了,说到错题,各本书答案不同的时候,真的很烦人,但其实真的也不需要太过于纠结。考试结果不是这一两题决定的。我自己是不会花时间研究哪个对哪个错的……太浪费时间了……


4、具体做题的方式方法

我所谓把真题做三遍,重点绝对不是在于做题目、背答案——做题的重点,是在于理解考点。所以看到有相近的或者容易混淆的考点,我会在书上后面的解析里做一些记号,如“P79页XX概念”,方便联系记忆。

《国家司法考试试题解析汇编》是按照学科分类来编排的。前面是题目,后面是答案。答案中有很多解析,这些才是复习的重点。我自己的方法可能是做一些题目,看一看解析,尽量不去记题目和答案,而是去记后面解析里面的考点、法条等。

每一题的ABCD可能都包含了一条不同的法条,也许就涉及了4个考点。等把这5-6年的真题都做完了,对考点会有一种烂熟于心的感觉。

下面是我具体三遍做题的经过:

1)第一遍做题:

第一遍做题,我拿铅笔来做,方便擦。

第一遍的重点是在于,我把所有的考点都通读一遍。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因为会感觉自己一点都不懂。遇见不懂的也会很想要去看看法条原文到底是怎么说的。如果有时间或许也可以这么做,但是因为我当时没有时间,所以我几乎没有看任何法条书。

因为很重要的法条,这本《国家司法考试试题解析汇编》的解析里面已经有重复罗列。反之,如果不是特别重要,即使我看了,缺乏反复记忆,我可能最终也还是会忘记,但是这样就破坏了复习和记忆的流畅性。而且因为还会有第二遍和第三遍做题,所以第一遍做题的时候,我完全不查任何资料。对于特别好奇的问题,我会在第二遍和第三遍里再进行研究——因为到了那时候才会对司法考试有一些概念,才能够分辨什么资料是有用的,什么是没用的。

我自己的经验是:第一遍坚持下来,基本就成功一半了。因为第二遍和第三遍加起来,比第一遍都要快。

2)第二遍做题:

第二遍我把铅笔擦掉,就用水笔做题了。还是做在这本书上。做错的题目,我会重点打圈。如果是两遍题目都做错的,我还会用另外一个记号。

我感觉第二遍做题的痛苦感会比第一遍好一点,因为有一些题目是会了的。但是如果第二遍还不会的题目,就要重点复习了。要在错题上面打圈圈,也要有目的性地把错掉的考点都记忆清楚。

第二遍做题的时候,因为对司法考试已经有一个概念了,如果有什么资料我觉得是必备的,我就会把相关的法条抄写在书后的解答旁边,方便冲刺时复习(但是其实几乎也是没有几条的……)。

当然,第二遍做题,重点还是在于看后面的解析并记忆。

3)第三遍做题:

第三遍做题的时候,我买了一本外面的考卷型的真题。就是按照实际考试的样式印刷,并把各种题型都混在了一起。当时因为第一、二遍还是挺扎实的,所以等到做第三遍题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的能力有升华了,整个过程下来也非常自信。

但是做完题以后,我不看这些考卷的答案,我还是回到《国家司法考试试题解析汇编》来看答案,而且也把错题汇总在《国家司法考试试题解析汇编》这本书上,打圈。因为这样,三遍做题的心得、经验,精华、笔记,就可以汇总在一本书上。有利于考前冲刺复习。


三、其他常见问题

1、只要做三遍真题就真的可以通过司法考试吗?

首先,作为基督徒,我不倚靠方法,也不觉得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一个人如果能够通过司法考试,也都是神的恩典,靠的不是方法。

所以关于考试,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
我若确信这就是神让我走的路,我就尽我的力复习,也把结果交托给上帝。

我自己那时候的情况是:我根本就没有在决定参加司法考试之前祷告,我也没有问神,你到底要我将来做什么——以至于我复习的时候,也根本搞不清楚这到底是不是上帝让我做的,稀里糊涂就自己决定要考试,然后当然,焦虑担心心理崩溃也就要自己承担啰。

如果现在回头让我选,如果能在备考之前就祷告,那是最好,因为这样信心笃定;但如果现在已经在复习进行中了,那也就不要再考虑这些问题了——就在今年先好好复习,拼尽全力,或许神允许,我就可以通过考试。假如今年没有通过,那我明年就先花一点时间祷告,也问神的心意:你到底希望我将来做什么。

我自己的经历是:我做了三遍真题,我也没有看法条,我就通过了考试。就我的个人情况而言,如上述分析的,我觉得看法条、看三大本,听讲座对我来说都很浪费时间,因为信息量太大,又无法转换成做题能力。如果你问我是否需要报班或者在网上听讲座,我的答案就是:不需要。但是这只是针对我的情况,是否能应用在别人身上,还是需要大家自己和神祷告……

2、司法考试要从几月开始复习?每天要复习多久?

我自己是从5月开始复习的。但是我也听说过很多人是从7月才开始复习的。所以也给大家打打气,不要觉得7月开始复习就晚了——7月开始复习并且通过司法考试的人数目可不少。

我觉得不必刻意追求每天一定要复习多少时间,自己觉得尽力了就好了——复习本来就是一个尽本分的过程。我也有听说有人一天能复习10个小时,但我自己的情况是我每天最多也就做4-6小时的题目,这就已经是我的极限了,时间再长我就完全没办法再集中精神了。

但话又说回来,我个人的经验是,情愿每天看2个小时不贪多,也好过一天看10个小时,停5天,再看10个小时。我自己的记忆需要一个消化过程,细水长流型的记忆对我来说,好像比较容易长久一些——但这也是个人情况,仅供参考。

3、你考出司法考试是因为你每周去教会查经礼拜吗?

不是的。完全不是的。事实上我在2008年复习的时候也去教会查经和礼拜的,不也没有通过嘛。

我愿意在复习的时候还是去参加教会活动,主要是对我来说,我认为在优先次序上,去教会比复习司法考试更重要。这不是一个可以拿来学习的“技巧”,也绝对不应当以此试图和上帝“做生意”来交换自己想要的——上帝完全不吃这套。

另一方面,我觉得即使是在备考阶段,我也是要正常过日子的。对我来说,去教会是正常过日子的一部分。我不觉得复习考试就要把所有其他的时间都牺牲出来,挤破头皮,悬梁刺股地来复习——对于不信神的人来说,可能就是要这样不断强迫自己,因为他们除了自己还能倚靠谁呢?但是对我来说,我知道我天上的老爹是有决定权的,而且祂还爱我爱得要命。

每每想到这里,我心里就笃定了。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TOP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Bv7liWqBpTyMgEqS#rd

我要把我的时间花在哪儿

原创 2017-07-09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上周日去伦敦苏豪堂,教会的祷告事项里有为一位叫Adrian的同工祷告。他50出头,有两个孩子,刚查出肺癌,就已经是四期——就是晚期,他的生命没几个月的时间了。

我当时听到这条消息的时候,我觉得挺难过的,但是好像这种难过的消息每周都有,于是也没有多感动。但是随后,那么巧,我和一个参加苏豪堂英文堂的姐妹一起吃饭,她和我介绍了Adrian。我脱口而出:“什么?这个Adrian就是那个Adrian吗?”她点点头。

——然后我就一下子震惊了。因为这个Adrian是我十年前就在苏豪堂认识的。

我怀孕7个月,已经胖得走形了,我说我的英文名字,可是他看着我还是记不起来。然后我就翻出了10年前和苏豪堂弟兄姐妹的照片给他看,然后他也想起来我是谁了。啊,他竟然还笑了,我忽然就觉得好难过。

中午和姐妹一起吃饭,姐妹告诉我,Adrian不抽烟,不喝酒,都不知道为什么他会得肺癌,而且一查就是晚期。姐妹也很难过,她说Adrian对她来说,不只是教会重要的同工,带领的弟兄,更像是她的属灵长者,是引领她向前的,现在Adrian要被神接走了,她都有很多说不出的滋味。

“你知道吗,Adrian现在还在工作。他在这间公司已经工作了十几年,原来他觉得他主要的事工是在教会,但是得了这个病以后,他公司的同事都来找他聊天,他忽然觉得这些人都向他敞开了,原来没有机会和他们说福音的事,但是现在就是一个和他们传福音的最好机会,所以他现在甚至会觉得他工作的公司才是他现在主要的事工地。”

“很多人都惊呆了,因为人生最后几个月嘛,很多人会想着要陪陪家人,但是他竟然还在每天坚持去工作!若不是因为神的缘故,谁能理解他的这种行为呢?”

“我给你看他写的Blog,他不是现在才这样,他在过去就是一直就把他生命的主权交给上帝的。”

随后姐妹发给了我看Adrian的Blog:        
https://adrianleejourney.blogspot.co.uk/
其实我还没看的时候就已经流泪了。




Adrian的见证给我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我要把我生命的主权交给上帝。

我要把我的时间花在哪儿呢?大概最聪明的做法就莫过于Adrian:他把他生命的主权交给了上帝。

我过去好像有一个潜意识,我觉得我的生活都是建立在自己能活到70岁来安排的,但是其实也许我也会和Adrian一样到了50出头就被神接走了。所以那天我特别感触地重写了《我们家为什么还没有移民》一文,很多人不能理解,以为我是在比好比坏的,其实我说的根本不是移民好或者移民不好这件事,我说的是:我不想浪费那么多时间,在一件,我也不确定到底是不是神的心意的事情上。

因为很现实的事情就是,可能我活到35岁就死了,那我在这几年里,与其花时间办各种移民的手续,还不如坚固我孩子的信心,要让他们认识上帝,不管我以后在或者不在,他们一生都能够跟随神嘛。

想到圣经路加福音12章里那个想盖大仓库的大财主的故事,盖仓库其实从世界的角度来说是很必要的,因为田产丰盛放不下了嘛。只是在他的例子里,他今夜就要死了!正如神问他的: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

——我不想我一生忙忙碌碌,最后在神面前却不富足!




我过去的生活里也有太多自己想干嘛就干嘛的事情,但是回头看:
失败的事情浪费了我很多时间,还消耗着我的信心;
成功的事情我也不享受过程,就像我在《关于备考司法考试的一些分享》一文里说到的考司法考试的备考,我当时几乎完全被焦虑和担忧压倒。

过去大概就是看到好的都想要追求一把,然而生活里有太多看起来的好事情可以做。

在备考司法考试一文的留言里,很多人和我说,想要考司法考试,想要考CPA,想要考CFA,甚至想考个博士……这些都是很好的事情。但是问题是,准备这些考试都要花很多很多时间。

——而时间,不就是我在地上的生命长度么?

我也曾经想过要考CPA,感觉单单懂法律,做一个律师还是技能太“单薄”,也很容易被社会淘汰,后辈过几年上来了,我也很容易被取代。但如果我做一个懂财会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那就不一样了,这听起来真不错。

但是考CPA,一考就要考几年,是几年啊!而我现在的工作和会计根本就不沾边,即使考出来了,也不能应用在工作里。除非,考出来以后我转变方向,去找一个可以成就这个“复合型人才”的工作——但找新工作,适应新工作难道不要时间吗?而且考出来的知识和工作实践的不同,也需要很多时间去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这些又要花很多时间,算下来前前后后快也要5年,慢则要8年10年。

可我现在的工作是学得到东西的,也可以在专业技能方面提高的。我可以去看《刑事审判参考》,有100多本呢,这是马上可以用的实务型参考书,相比CPA对我来说实用多了,无非是我即使看完了,也没有证书罢了。我若就在现在这个方向努力个5年8年10年,也不差啊,那为什么要绕一个大圈子,去追求另一个“看起来很好”的东西呢?

博士也是啊,我以前就觉得考博士很好,人家以后就会叫我Dr.了,博士啊,好牛啊,从长远来说,对工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我对学术又不感兴趣,为什么要牺牲那么多可以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去读书呢?是不是我看到好的就想要,那这其实是贪心啊。何况,这点时间如果花在提高家事技能上,我的先生孩子是马上就可以受益的,我完全不用绕一个大圈子,先提高工作收入,赚钱再花钱,再让家人受益。

——总之,看起来好像是我顺着自己的意思想做就做,实际上,我根本就没想过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什么对我才是重要的,也不知道这样做带来的几个月甚至几年甚至几十年对自己对家人的后果是什么。我就是自以为聪明地在为自己在地上的生活经营。

我看到我过去的时间,起码有一大半,就在我自己这些乱糟糟的计划里被绕着圈子就这样损耗了。




后来的操练有一部分和交托有关,我发现当我真的可以凡事交托给上帝,也立志和神说:“你让我去哪,我就去哪”以后,生活就轻松了——好些麻烦事原本都可以不必要那么麻烦的。

举个想让我家孩子学个乐器/技能的例子。我觉得学东西这件事挺好的,但是首先,我花了一点时间想清楚,我让孩子学东西的目的,到底主要是为了帮她搞个技能提高她自己素质呢,还是主要打算她学了东西将来是可以为神所用呢?

其实潜意识里是前者的……于是认罪,搞清楚,是后者。然后我就很轻松了。我不再担心她会不会长大以后就学得慢了,会不会上了小学就没时间学了——因为她学习主要是为神所用的嘛,我相信神这里也不缺人才,那我把这些压力背我身上干嘛?

我看着我家姐姐囡,在钢琴上敲敲打打,并没有显示出独特天赋。真叫她坐下来和她说一点基本的东西,她就完全没兴趣了,那我就知道,就算她要学钢琴,可神的时间还没到,于是我就更笃定了。

我也不用花很多钱给孩子请老师,也不用花时间来回在路上送她去上各种课,也不用为了赚这点学费就加班加点工作,多出来的钱我们全家还一起可以吃饭看电影逛动物园。

而原本,按照我的性格,我肯定很纠结:“我是为了孩子好啊,她就算现在恨我,以后也会知道妈妈都是为她好。但是她不想学琴怎么办呢?我要不要干脆自己教她?我要不要每天花一小时盯着她练琴?可是我有时候下班要回来晚那怎么办呢?要不要带她去听个音乐会提高一下兴趣呢?家里的经济条件有点紧张要不要放弃呢?我要不要去考个证书,这样明年我说不定可以跳槽,然后就可以多赚点钱……”

现在我就看着神,祂时间没到我也不要自己一个人瞎琢磨。我就是顺着神的时间,跟着神的带领,自然而然地过日子。有一些事情是紧要的,也是神交给我的责任,比如带我的孩子认识神;但是有一些事情,看起来是好的,只是我也不确定是不是神让我做的,那我就先好好祷告了再说。

我这样祷告,不是说有我给自己设立了个什么律法,非要得到神的“许可”才能去做什么事情——听起来这样等着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
我这样祷告,是因为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时间有限,我希望自己不要到快死的时候还不知道神在我生命里的美意,我希望花更多时间在祂希望我做的事情上,让自己的生命境界得扩张;而不是花时间在那些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上,这其中大部分的好处也都只有在地上,死了就没了。




还有一些好的事情,是很容易让人迷惑的。比如有个姐妹建议我,给这个公众号开个群,让读者朋友可以互相交流。我很感谢这个姐妹的好意,我觉得她的主意也很好,我知道有很多很好的公众号也是这样做的,也许他们的目标就是能够服侍读者朋友。

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写这个公众号的目标很清晰:我只是在为神作见证。

我愿大家读我的文章,知道靠我自己是做不到,就把荣耀归于神。
我愿读者都可以往神那里去,而不是到我这里来。

若大家有问题,我更愿意大家回到各自的教会,去和现实生活中的弟兄姐妹沟通,因为我知道我的能力时间都有限,而且重要的事是,这些不是神让我做的事。——但若大家没有教会,我也愿意代为寻找(或者大家也可以请公众号ijingjie帮忙寻找,他们的同工多,人脉比我一个人要广)。如果大家在上海,我也愿意介绍我的教会。

我看到神在这个公众号里也操练我的爱心,让我要背起我的十字架,去关怀身边那些我认识的,来到我面前的,常常见面,常常一起祷告的弟兄姐妹。——所以虽然这个主意真的很好,但是我就觉得自己还需要进一步祷告。




很讽刺的事情是,我在当年做决志祷告的时候,曾经最纠结的一句话就是“现在求主进入我的心中,做我的救主和我生命的主宰,管理我的一生。”因为我觉得自己一个人自由自在,要让上帝做我生命的主宰听起来好吓人(见《如果你也想要认识上帝》一文)。——到了现在才明白,这是我一生中所做过的最美好,最聪明,最有意义的决定。

最后,也愿看到本文的都可以为Adrian和他的家人祷告。
虽然知道总会再见,但总希望晚点说再见。


杨先生的读后感

我很多时候没有想着这么多,我就是按着自己的生命好好过日子。事情临到我了,我就求问神我该去做什么。但可能神对我是有安排,只是我没有去揣测这个安排是什么——愿圣灵能够时常提醒我跟神沟通。

TOP

http://mp.weixin.qq.com/s/xL8NAmMguzzCwpjwU7MUdA

暂停公告四:第四季收官啦!
原创 2017-07-10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一、第四季今天结束啦!

很高兴地和大家说,第四季今天就结束啦!

之所以很高兴,是因为,回头看,第四季真是结结实实地写了不少文章啊!其中还有好多篇是第一第二季选题不错,但是被我写坏的,这次重写了一遍,自己也觉得很有收获。

总目录的编排也是一个大工程,现在终于按照我的逻辑重新调整了一下。——不知道别人感觉如何,反正现在我自己看起来是舒服多了。

还有一点很高兴的是,下周要回国啦!马上又可以和亲爱的杨先生和姐姐囡和弟弟囡在一起啦!所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暗暗决定,一定要在回国前就把这个第四季结束掉。因为已经可以预见回国以后,扑面而来的各种事情,我不想搞得自己忙乱不堪。

离预产期还有没几个月,我想要好好休整一下。最近两个月在英国的生活节奏巨快,希望回到上海以后,可以花更多时间安静亲近神。


二、写日记的目的:我愿为神作见证

第四季最大的转变,是我终于搞清楚了自己写日记的目的:我愿为神作见证。

在此特别感谢智慧的杨先生从一开始就让我不接受赏赞,不放流量广告,更不接受商务合作。当时还有点困惑,但如今特别快乐。因为金钱容易让我软弱,现在没有因为这个公众号拿过一分钱,我反而更容易专注于自己写作的目的。

关于为神作见证这件事,我很感动于约翰福音里那个打水的撒玛利亚妇人的见证:

那妇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里去,对众人说:「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众人就出城,往耶稣那里去。
——约翰福音 4:28-30

她“素来所行的一切事”是什么呢?是她有五个丈夫,现在和她同居的也不是她的丈夫。有人说她在正午的时候去打水,大概也是为此抬不起头,要避开众人。——但是现在她既认识了她的主,她就不在乎了。她留下水罐子,就往城里去,对众人说出了她的见证。

她的见证也很奇怪,就这么一句话,也无头无尾,甚至最后她自己还带着一点疑问——可是这就是她的见证。而且很感恩的是,在听到她的见证以后,“众人就出城,往耶稣那里去”。

我对这段经文特别感动。我觉得自己仿佛也像这个撒玛利亚妇人,各种污秽各种不堪,我没有什么可以自夸的,我的每篇日记里都充满了我的软弱。我过去还有好多乱七八糟的事,其实从这个日记也可窥一斑。

但是如今,我愿意把这些事情说出来,希望读者读到我的日记,就知道这些事情我靠着自己是根本不行,于是就把荣耀归给神。


三、关于第四季的一些反思

日记写到第四季,我有特别留意,就是不要把自己落在“技巧”、“方法”、“怎么做”里,而是我自己“是不是一个交托主权的人”,我自己“是不是一个愿意跟随神的人”。

移民好不好,我完全不在意;要不要移民,也不是重点。
——重点是,我在这件事上是不是愿意跟随神的呼召,我愿不愿意把一生都交给神,而不是筹谋地上的事:有呼召的移民那当然就是好的;没呼召的我家就暂时没移民。这就是我想要分享的。

孩子哭了要不要抱,睡眠是不是一定要进行训练,月子怎么坐,这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我在这件事上是不是与丈夫同心合一;我家的次序是不是以夫妻关心为重心,而不是以孩子为重心;我有没有警醒不要把孩子当偶像。

我想,若耶和华是我的主,是我家的主,那这些问题“怎么做”就都是小事。

有人和父母同住是为了主,有人和父母分开住也是为了主;
有妈妈在家带孩子是为了主,有妈妈出去上班也是为了主。

我家有我家的实际情况,于是我分享我的思路和我的做法,若是读者朋友的做法与我不同,也是很正常的。大家不用纠结,更不必彼此争论。


四、关于第五季的想法

关于第五季,其实我已经有很多想法了。我自己计划是在圣诞节左右复出,当然具体的时间还是看神带领。

我猜想,第五季至少会有这些文章:
弟弟囡现在一点都不期待妹妹囡,我很想看看弟弟囡做哥哥的样子,看看他会不会在妹妹囡出生后转变态度,看看我们在这件事上会经历一些什么奇妙的事;
我又要坐月子啦,看看有没有什么过去没有遇见的事情,也看看神让我在这中间学习什么;
关于家务神器,我其实还没写完,烘干机是肯定要推荐的。还有现在外面的新型的育儿产品好多,我已经入手了一些,看看用下来怎么样,之后再和大家推荐;
家里又多了一个小朋友,我家也有很大的经济压力,看看神在这方面的带领会是怎样;
工作方面我有很多新的想法,但不知道实践起来会是怎样;
我和杨先生很快要结婚八周年啦!不知道新的一年里又会有怎样的感动;杨先生最近生命变化巨大,很期待看到神在他身上的作为。
……

在以前,上面的这张列表一定会是我的“担心列表”,那么多未知的事,我肯定要忍不住担心这个,担心那个。

但是现在不断学习交托以后,过日子好像在等美剧更新一样,我自己也很好奇之后会发生什么。连我自己都很期待看《杨太太的成长日记第五季》,因为我也很想知道上帝对杨太太和她一家的带领是怎样的。我现在一点都不担心,因为我知道上帝爱杨先生,爱杨太太,也爱他们的孩子们。

当然啦,我这么说也可能是因为最近日子比较好过,也许我一回上海以后,各种试炼一到,我的状态又不好了。但是这也没关系,我还是愿意跟随神,学祂想让我学的功课。


五、停号期间,有事请邮件!

还有很要紧的一件事:

我通过公众号给大家发消息,大家的手机上是会蹦跶出来的。
但是大家给我的公众号发消息呢,我的手机上是不会有任何提示的。

因为我也不是每天上这个平台,尤其是停号期间,我几乎是完全不上这个平台的。但大家发给我的消息在48小时以后就回复不了了,所以未免大家误会:停号阶段,有事情请给我发邮件。

另外也请理解,我不加个人微信。我很希望大家若看了我的日记有感动,就可以往神那里去,而不是到我这里来。

我这个号也没有微信群,这是因为,我更愿意大家有问题的时候可以回到各自的教会,去和现实生活中的牧师长老弟兄姐妹沟通。很多关于婚姻家庭的问题,是需要有弟兄姐妹持续祷告、有教会持续关怀跟进、有牧师长老进行辅导——这些都是我完全没有办法做的。若是我就随便说几句,那才是真的不负责。

但若读者朋友还没有教会,可以写邮件告诉我你在什么城市,我愿意代为问问看(或者大家也可以请公众号ijingjie帮忙寻找,他们的同工多人脉广)。如果大家在上海,又没有教会;或是虽然还不信,但想要认识上帝,那请随时给我写邮件,我很愿意介绍我的教会给大家。


六、请大家为我们一家人祷告

若是大家想起我们,请为我们祷告。愿神用大能的手托住我们一家,让我们不至跌倒。杨先生和我不论是在工作上,生活里,养育孩子上,都常常缺乏智慧,愿我们能花更多时间亲近神,愿我们常常得享从神而来的自由。

对了,第四季有很多图片用的是这个熊,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其实没有为什么,就是我懒得找图。以前每次找图都要找很久,觉得很麻烦。这张图感觉很百搭,于是就一直用着。但是第五季一定不会用这张图了,我自己也看腻了。

和大家就第五季见啦~~么么哒~~!

TOP

http://mp.weixin.qq.com/s/Mcdw3D_MkHw09ZVzjdNsPA

妹妹囡带来的祝福
原创 2017-11-27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本文写于2017年10月19日
耶和华啊,你已经赐福,
还要赐福到永远。
——代上17:27

在妹妹囡出生以前,我感觉自己的状态是全副武装——就是那种把全套盔甲穿戴好迎接她的到来的气氛。

在去年年底左右,我和神作了一个祷告,祷告的内容是“希望神扩张我的生命的境界”——随后就神迹般地怀上了妹妹囡(详见《得知怀上了三胎以后……》一文)。而且一怀孕以后,我就想起了这个祷告,当时我就很感动,因为我觉得这是神对我祷告的回应。

所以我对妹妹囡的想象就是——我觉得她会很作很难搞——而且我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嘛,因为人家是带着革命任务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专门就是要来扩张我的生命境界嘛!


在妹妹囡出生前的两个月,我结束了在伦敦的项目回到了上海。一回上海我就如临大敌,然后把满脑子的计划实行起来:

我想妹妹出生以后两个大孩子在家如果乱扔玩具什么我肯定会很上火,于是我花了一个多月,把家里里里外外所有的抽屉柜子读重新整理了一遍,很多摆放不科学的玩具啊书啊重新归整,然后教两个大孩子怎么玩好玩具就各归原位。

我想妹妹出生以后两个大孩子可能会受冷落,因为我有一段时间不能像以前那样陪他们。所以我有花了一段时间突击教姐姐囡识字为了让她可以自己看书;也有花一段时间教弟弟囡玩平衡车小厨房和拼图,让他自己玩也可以有更多乐趣。

我想妹妹出生以后家里的家务我估计也不能做了,于是又花了很多时间和杨先生交代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洗衣机烘干机的流程技巧,常用的一些东西放在了哪里,每天晚上睡觉前要检查什么等等……

最后,我还在9月开了两个庭,其中一个是38周的时候开的,然后把事情和同事交接好,终于歇下来。

嗯,我觉得我已经作好迎接暴风雨的准备了。


妹妹囡出生的文章写另一篇,总之特别顺利麻溜。可能因为生产的时间花得少,我生完孩子以后人感觉特别精神,浑身都轻松了——孕晚期因为肚子太大,浑身上下好几处拉伤疼痛,那时候晚上睡觉翻个身整个脊椎骨都会咯咯咯地发声。

妹妹囡出生以后,我发现她不论性格和长相,确实和她的哥哥姐姐都很不一样。我们彼此磨合了好多天,我终于搞明白了,她喜欢吃奶吃到十成饱,少一点也不行——但是好处是,她只要吃饱了,就能自己入睡,现在大一些有时候也会在睡前哭几下,但是绝对不是她哥哥姐姐那种撕心裂肺的哭泣。而且她吃饱了睡觉一睡可以睡很久,睡得还很踏实。晚上一般也就醒一两次,我觉得我完全可以适应。

我的身体也恢复得很好。有姐妹在月子里来看我,她觉得我简直在坐假月子,因为看起来实在是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杨先生在家做了很多家务,对我也很包容;姐姐囡和弟弟囡就在这短短几个月里,也忽然大变样了:姐姐会自己做作业;弟弟化身护妹狂魔,一下子成暖男了。

在这短短的几个星期里,是有很多挫折,但感受到的更多是满满的恩典。我感觉自己原来全副武装的盔甲被一点点卸下。


前几天喂奶的时候我看着妹妹囡,忽然发现自己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意识到,妹妹囡自带了很多祝福而来,这些祝福我就慢慢享受就好。

我过去不想要更多的孩子,主要是担心“精力有限,带不过来”——这句话我听很多人讲过,我当然也不是超人。

因为妹妹囡的出生,我作了大量准备工作,最后却一样没用上,我亲身体会到,其实过日子靠的就是神的恩典。——我过去在苦难中也感受到神的恩典满满,但是好像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喜乐,也感受到神的恩典满满。

因为妹妹囡的出生,忽然我的思维方式完全改变了,我开始跳出过去的思维模式,开始真正尝到生活的甜美。


我发现我过去带孩子,不是,是生活里,过去最大的误区是:我把生活过成了一种“任务模式”,却没有认真享受过程本身。

这种任务模式要么就是“苦忍一段时间,守得云开见月明”:
忍一忍,出了月子,过了8周,等孩子自己一夜睡到天亮我就轻松了;
孩子会坐会爬以后就可以自己玩了,到时候给她一个能咬的玩具,我就可以解脱了;
等孩子会走路了就可以送去托儿所了,到时候就不用总是我陪着她叨叨叨了。
……

或者就是“我要在某个时间达成某个任务,不能耽误孩子”:
她已经1岁了怎么还不会用杯子呢?
我从现在开始要每天晚上和小朋友一起干嘛干嘛。
我必须要努力在这段时间教会孩子干嘛干嘛。
……

我过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和孩子们在一起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我发现如果把陪孩子当成是一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紧张又疲惫,而且基本只有在任务完成的时候,我才略有一些成就感和喜悦感。然后喜悦没几天,我又迅速投身于下一个任务之中。


过去我有时候到了8点就会忍不住看手表,心里想着:快点让孩子上床睡觉,我可以赶紧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想要看看书,翻翻手机,打打游戏,或者看一部电影。

现在我还是想要看看书,翻翻手机,但因为我不再觉得陪孩子是一件任务,我就很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本身。

月子里是会晚上要起来,但是这也是很珍贵的时光。月子里的宝宝是几乎和人没有任何互动,但是也常常萌态可掬——我有时候看着妹妹囡,甚至会忍不住笑出来。

弟弟囡是有很多坏习惯,比如我今天看到他早饭吃果酱面包咬了几口就不吃了。但是看着那个面包,我忽然又笑出声了——孩子可爱,不就可爱在这些小事嘛。



现在晚上看着三个孩子都睡着了,我会笑:

人生再没有什么产业比孩子更美好了。


KITTY姐妹读后感

我有位老美朋友,生了五个孩子。他说,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喂饭的勺子掉在地上,捡起来后一定要清洗、消毒,再另外换一把干净的勺子用;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勺子掉地上,捡起来清洗,热水冲一冲再接着用;第三个孩子,勺子掉地上,捡起来冷水冲一冲接着用;第四个孩子,勺子掉地上,捡起来身上蹭一蹭接着用;等到了第五个孩子,勺子掉地上,捡起来就直接往嘴里塞了。

其实这就是一种生命疆界的扩张,从为人父母的角度来看,就是放下焦虑,知道神在掌权,孩子是我的,更是祂的,祂难道不比我更牵挂孩子吗?放下焦虑,享受当下,从点滴平凡中发现神的同在,就像寻宝游戏一样,处处充满了惊喜,就是对神更进一步的信靠。

另外一种生命疆界的扩张,是从我们自身作为神儿女的角度来说,神是创造我们的阿爸父,我们是祂的孩子,正如我们享受孩子的天真可爱,哪怕是一点儿调皮捣蛋,父不也同样享受我们吗?哪怕我们会有闪失,哪怕我们没有“达标”,哪怕我们不懂事,于祂而言,就像你看到弟弟囡咬了一口面包一样,莞尔;假如我们只有一个孩子,假如我们一心想成为“遵纪守法”的宗教徒,一定要把孩子打造成比圣人还圣人的,遇到这样的情况,肯定会叨叨,什么不可以浪费粮食啦、你怎么可以这样不尊重爸爸的劳动啦、怎么能够挑食、怎么那么自我中心... 吧啦吧啦一大串的上纲上线、耳提面命……如今你的莞尔和享受,也正是父对你的莞尔和享受。看到我们的不成熟,想要掌控局面,想要当个好妈妈来“对得起”神给我们的如此重要的托付,想要以“做得好”来取悦祂,而渐渐祂要让我们体会“关系、关系、关系”。

以前我总以为,“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所行,乃是因为你所是,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这样已经很高境界了,如今我越来越体会到,我爱你,因为我是你妈,这跟你好你坏有什么关系?而同样对于天父来说,更是如此。祂爱我,不是因为我所行,乃是因为我所是,更是因为祂所是。(He loves me, not because of what I do, not because who I am, is just because who He is.) 说到底,神给我们更多的孩子,是因为不仅仅是我们让孩子成长,更是孩子让我们成长。(It's not we make kids adults, but they make us adults.) 还有就是,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既然是赏赐,更多的就是享受,不是么?

苏姐妹的读后感

起先有了三宝的时候,身边未信主的人会带着匪夷所思的神情问我“你怎么会想再生一个的啦"?包括父母和祖父母辈的人,看我脸色不对又不好多讲,通常接着会用怜悯的口气补刀说“啧啧,那得多辛苦哦”。

我起初的反应既有鸡同鸭讲的反感,也会有孤军备战的自怜,但神就按我的身量待我,只加我担得了的担子,老三真得就特别好带,用上海话来说就是“一点不添手脚”,现在那些曾觉得不可思议的亲朋好友的态度都翻转了,又转而称赞我“不容易、能干”等等,我现在倒是可以坦然地跟他们分享说,这个完全得归功于我的天父老爸,靠我自己,再多个三头六臂也没用。

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心,观念扭转了,我们才能真正享受“赏赐”,否则可能根本就不会觉得那是“赏赐”反觉得是“刑罚”了。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Mk37K4BAb97xgBI7uQDVuQ
杨先生的小盒子时间
原创 2017-11-28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有了三宝以后,我对杨先生无时无刻不拿着手机这件事就更厌烦了。我觉得他的手机简直是我们之间关系的第三者,他每次去找手机,我都有一种他要去找姘头的厌恶感。我也在各种轻松和不轻松,愉快和不愉快的场合,多次和他表达了我的看法,但是他还是不以为然,也不想要改变。

有段时间,杨先生晚上特别喜欢在手机上看日本综艺节目。我也尝试看了,可是我的幽默感实在和日本人不同,我觉得并没有那么好笑嘛,所以我也没有很喜欢看。于是杨先生就戴了个耳机,一个人吃吃笑,因为耳机隔音效果太好了,有时候连我和他说话也听不到。我说:“你没事为啥要在家戴个耳机啊?”杨先生还挺有道理:“啊,我怕我这个日文的节目声音打扰到你做事啊。你不介意我也可以不戴耳机的。”

我不声响了,因为确实我在看书,那个声音是会影响到我。但是其实我心里更郁闷了,感觉自己吃了哑巴亏一样,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我决定反其道而行之。

杨先生生日的时候,我小手一挥,花了2000多块钱,给杨先生买了个特高级的无线耳机。压耳式的,不用塞在耳洞里,戴着很舒服,隔音效果还更好。而且无线功能很实用啊,据杨先生测评,他把手机放在客厅里,戴着耳机在房间里也可以听音乐。

杨先生对他的生日礼物当然是爱不释手,但是他也很奇怪:“你不是最讨厌我戴耳机吗?为什么你还送一个耳机给我呢?”

我说:“但是你喜欢呀,礼物不就是要买你喜欢的吗。而且这样你戴着耳机的时候,就会想到我啊。”

我是希望他可以通过这个耳机,感受到我对他的接纳。同时,我觉得如果他够敏感,那他就会感受到这是对他良心的鞭挞,但是杨先生大笑,显然他的良心完全没受到啥鞭挞。原来他用有线耳机,常常找不到耳机放在哪儿,现在有了新耳机,都不用放包里了,他每天把那个耳机挂在脖子上戴进戴出。

虽然他喜欢那就是物有所值,但是他喜欢成这副样子,我也是震惊了:“你每天戴着个耳机上班,你老板不说你嘛?”

“没事啊,我都是中午午休时间听的啊。”杨先生回答。


我郁闷的小火山在另外一个时间点终于爆发了。因为他在陪儿子玩的时候也看手机,这真是让我觉得不能忍啊。但是和他一说呢,杨先生又有他的一套道理,他美其名曰:在培养孩子自己玩的能力——所以他就不需要一直关注儿子,只要儿子找他的时候他给点回应就行了。

这确实是也没错,我也觉得孩子自己玩的能力也很重要。但是问题是,我是想你多“陪伴”孩子嘛。可是杨先生不爱看育儿书,我又和他说不清楚“陪伴”的重要性,这种理论上的东西只能自己看书的嘛。

于是我就问了KITTY姐妹,她总是很能够安慰到我。

果然,KITTY姐妹说:“其实男人是累。看手机是强迫大脑休息,因为男人的脑子是不会停止思考的,如果他要强迫自己不思考,只能用手机或电脑电视来强迫自己停下来。所以你看他们看电视,都是一个一个台换来换去的,其实根本不是为了看电视,而是想脑子放空。”

我被她这一套天方夜谭给惊到了:“真的假的啊……”

“真的呀!这是我老公亲口说的。”

我笑了,心想,她老公可真会哄老婆啊。

她接着又说了:“而且男人是需要洞穴时间的,叫cave time或者是box time,这是他们充电的方式。或者你可以跟他商量晚上等孩子们睡了,抽出一段时间让他躲进盒子里。”


这都什么歪理邪说嘛,不过死马当活马,于是我和杨先生说:“老公,以后干脆这样,以后晚上8点以后到10:30我回房间前,是你的‘小盒子时间’,你可以躲在小盒子里看手机,我不来打扰你。”

杨先生半信半疑:“小朋友洗澡也不用我弄了?”

我坚定不移地回答他:“不是的,小朋友洗澡你还是要弄的。啊哈哈。然后你就可以去你的小盒子里了。”

杨先生大笑:“行吧,试试吧。”

其实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与其每天和他半死不活地聊天,还不如我做一点我自己的事情。小朋友睡觉以后我就开始看刑法书了——杨先生最喜欢看我钻研业务了。然后等我回房间以后,我们说不定还能有一点高质量的对话时间。


这样,我就刻意地不在他的“小盒子时间”打扰他。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问杨先生,对小盒子时间有没有什么感受。

杨先生说,他还没有特别的感觉。

好吧。。

不过我觉得“小盒子时间”是有用的,一方面因为我们最近确实有几次高质量的对话,另外一方面,是我发现我的心态完全改变了。

原来我会觉得:“我叫你你怎么都不回答我。”现在我叫杨先生总有一点不好意思的感觉,因为觉得打扰了他的小盒子时间,而且杨先生从小盒子里探出头来回答我的时候,我就很感恩。一感恩么,我这说话的语气肯定也不同了。


杨先生的读后感

我觉得夫妻二人是一体的,但是毕竟还是两个人,不是时时刻刻都黏在一起的,都还是会需要一些独立的时间。谢谢你能理解我这一点,也给我这样的空间,我很感激。


KITTY姐妹的读后感

关于小盒子时间,其实就是出发点不一样了。以前你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你”跟杨先生说话他不理不睬的;“你”要求他陪儿子他找理由推脱。而你跟他提了小盒子时间后,立场就转换成从杨先生的角度出发了,把从“你”的需要转变成“他”的需要了。他就觉得被尊重了。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wXbD27KYy1nH3HmwlcZTXg

你最讨厌我什么呀?
原创 2017-11-29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昨天,杨先生终于在百忙之中有空回答了我这个问题。

若干天以前,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我知道杨先生讨厌我很多事,但是不知道他讨厌的程度,不如我问问他。

于是我绞尽脑汁地在脑子搜刮了一遍,把我想到的平时他提过不好的部分都写了下来:
睡懒觉
指责老公
抱怨婆婆
迟到
晚睡
力求完美
不按时吃饭
临时改变计划
家中脏乱
乱买东西
要求对方改变
……

我兴致勃勃地和杨先生说:“来来来,你来评一下你的讨厌程度。从1-10:1是最轻微讨厌,10是最强烈讨厌。”
杨先生说:“听起来就很麻烦,我现在懒得看,不如你先放着吧。”


就这么放了好多天,昨天杨先生有一个巨大的改变让我非常感动,一天都满满地有精神。于是我就告诉了他,本来他的做法让我很讨厌,而且感觉怎么说都没用,但是现在他改变了,给我很大的鼓励。

“所以如果你有时间,我也很想听听你最讨厌我什么。我知道我缺点比较多,一下子改也不太可能,但是你可以看看你最讨厌我什么。也许我可以先改三样你最讨厌的,啊哈哈哈。”

杨先生也笑了,然后他终于打开了那本本子看了起来。

“迟到,不按时吃饭,临时改变计划,这三样东西,其实是一件事”,杨先生说,“这其实就是‘没有时间观念’。”

“这样子啊。好吧。那就算它们是同一件事吧。那你最讨厌我的是什么?”

“就是这个啊!”

“啊?我还以为你最讨厌我睡懒觉呢。”

“不是啊,如果我们早晨没什么事情,你睡懒觉我不介意啊。你自己的时间自己安排嘛。”

“可是如果我早晨睡懒觉,你不是就要一个人陪孩子,我觉得你会很累啊。”

“其实还好。”

“那真是太好了,你真是不知道我早晨多睡几个小时对我有多重要啊,我早晨睡饱了,一天到晚上都特别有精神。”

“我知道啊,所以你就睡呀。但是如果早晨有事,你就起来,不然我就会觉得很烦,这就有点‘临时改变计划’的意思了。”

“好的,但是我一直特别想不明白,为什么‘不按时吃饭’这点你会很讨厌。我不按时吃饭,又不是我耽误你,没让你按时吃饭。我不按时吃饭,为啥你要讨厌啊……逻辑上讲不通啊。”

“嗯,我想,可能是因为我比较喜欢全家人一起吃饭的感觉。饭冷了也不好吃。就到了什么点,就做什么事。”

“天哪,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事。”

“是的,我其实很注重时间观念。”

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其实我把“不按时吃饭”这个写在了表里,就是因为杨先生一直和我唠叨要按时吃饭。我之前都嫌他烦,因为感觉像我爹妈一样,而且我爹妈也不太管我什么时候吃饭。杨先生之前也是用了各种办法尝试说服我,比如说对我身体不好啊什么,我也都不为所动。

——但是我确实不知道,他原来这么讨厌这一点。

原来他很多的做法现在看起来也都说得通了,比如他总是会不停地和我说,他这周五要加班了,他下周打算干吗了。我总是不以为然,觉得周五的事情周五说就好了,你现在说,我又记不得,你现在告诉我干嘛。——其实他这么说,就是因为他特别有时间观念,喜欢事先计划好。


“那你看看还有什么让你讨厌的?”

杨先生又看了一遍:“抱怨婆婆。”

“真的嘛?我还以为你比较不喜欢我指责你。”

“不是,相比之下,我更不喜欢你抱怨婆婆。因为如果你指责的是我,我们之间是可以沟通的,我也可以表达我的看法。但是如果你抱怨婆婆,我就没有办法帮助你什么。我又没有办法让她改变,又没有办法代替她和你沟通,我就会觉得不知道怎么办才能安慰你。”

原来杨先生的脑回路是这样的,我想到了有几次他尝试着站在婆婆的角度和我就事论事,结果我更加生气了,因为我觉得他根本就是帮着婆婆的嘛!但是其实可能他只是想尝试说出婆婆的想法。

“那如果婆婆就是有问题,我就是很难受,我又不方便直接和她说,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你可以和我说的呀,但是说问题不是抱怨。抱怨就是一直不停地说,这个我有点吃不消。因为我感觉我自己就像你的垃圾桶,你也根本就不是想要解决问题。”

“好的,那你再看看别的。”

“看过了,别的都不如刚才说的这两件事让我不喜欢。”

“太好了,那你等着看我的改变。”

杨先生大笑:“好的,我拭目以待。”

“嗯,你先表扬我一下,至少我有直面自己问题的勇气和愿意改变的心嘛。”

“是的,你说得对。我现在就不想要改变。啊哈哈哈。好了,我要回到我的‘小盒子’里去了。”

(关于杨先生的“小盒子”的梗可见《杨先生的小盒子时间》一文。)


我和杨先生聊完,心里特别高兴,有一种发现新大陆的感觉,我过去都不知道原来杨先生的想法原来是这样的。

虽然已经结婚八年,但是很多时候其实对他是有很多论断的,就是“我觉得你是这样想的”,但是真的愿意完全放下自己的意见,敞开交流,发现结果完全不一样。

昨天这个对话给了我很大启发,也给我指明了一条我可以改进的方向。特此记录。


后记

有姐妹说,你们俩这个对话是正面沟通,特别好。

但我倒觉得,正面沟通方法并不是重点,我觉得重点是背后的我们俩的关系改变了。

我知道我把我的缺点都写给杨先生看的时候,他不会趁机嘲笑我教育我,也不会顺溜着竿儿往上爬,强迫我改变;杨先生也知道他和我说这些敏感话题,我不再会“一激即怒”了,所以他也敢和我多说一点了。

杨先生原来和我沟通不清,也很可能是因为我不会单单因为他不喜欢某件事而改变,所以他就要找各种理由来说服我。但是我又觉得他找得理由完全不成立,所以我也仍然我行我素。

但是现在,我们俩都开始愿意改变——单单只是因为你讨厌这件事,我就愿意改变——我想,这种改变,才是我们俩正面沟通的前提吧。


杨先生的读后感

我也觉得这样的沟通挺好的。因为你拿这些缺点来和我说,当我说我讨厌这件事的时候,你也知道我并不是厌恶你这个人,我们还是相爱的。你也不觉得我在责怪你,我也知道你是真心想要改变,所以确实挺好的。


KITTY姐妹的读后感

关于最讨厌的事,我家老公也最讨厌不按时吃饭。特别是他做的晚饭,在他说:“开饭了”的时候,如果家里的每个人都磨磨唧唧不马上来到餐桌旁,他就觉得被轻视了。他也非常注重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间,那是连结一家人的最佳时刻。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UJmaa3rk2FdSCVDxqNKuTQ
生三胎违法了吗?(第二版)
原创 2017-11-30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本文是对之前《生三胎违法了吗?》一篇的更新版本。由于部分地区社会抚养费政策改变,故重写此文。也特此感谢东华姐妹对本文法律条文的补充。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
所怀的胎是祂所给的赏赐。
——诗篇127:3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因为有不少基督徒对生三胎的法律性质有类似下文疑问:

目前国内的政策并没有允许过三胎及以上的情况,我们基督徒还是理当顺服国家的法令……意外怀孕是一回事,在明知政策法规的情况下“故意”怀孕是另一回事。

但作为专职律师,我在此负责任地说:

我们国家从来都是允许生三胎的。

想到很多多子女的基督徒妈妈可能也遭受这样的论断,我的心里就感到非常难过,所以今天特写本文,给弟兄姐妹说说咱们国家的法律,也希望本文可以给一些弟兄姐妹带来安慰。


提纲

一、我们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什么?
二、社会抚养费不是一种行政处罚
三、如果超生不违法,为什么会有强制人流?
四、违反政策,绝不等同于违反法律
五、社会抚养费到底是多少钱啊?
六、不交社会抚养费,就不能上户口了吗?
七、去国外生孩子能免交社会抚养费吗?
八、违反计划生育的其他后果
九、计划生育政策的价值观VS基督徒的价值观
十、结语


一、我们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什么?

我们国家从没有强制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两个子女。

如果仔细阅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计划生育法”),就可以知道,绝对不能简单粗暴地把计划生育政策理解为:
“我们国家不允许生三个”。

计划生育法中写得清清楚楚:
第十八条  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什么叫提倡?就是我们国家推荐你生2个。但是你仍然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你可以听从国家的号召,就生2个。
但是你也可以完全不生。
你也可以生1个。
当然,你也可以生3个,4个,5个。

计划生育法从来没有说:“国家强制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如果真照这样的逻辑说,那只生1个的,也是违法啊!国家都已经提倡你生2个了,春节联欢晚会都演小品了,结果你还只生1个,以后社会老龄化那就全赖你们家了!

你看,这多荒谬。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15年修正)
http://www.wsjsw.gov.cn/wsj/n2373/n2375/n2329/u1ai138342.html


二、社会抚养费不是一种行政处罚

那既然如此,为什么很多人还会觉得,“生了超过2个孩子就违法”了呢?

这可能是因为,计划生育法有这么一条规定:
第四十一条 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

于是,很多人就简单粗暴地觉得,你看你看,你生3个你就是违法了,不然怎么会叫你缴纳社会抚养费呢?

事实并不是这样。

社会抚养费是一种行政性收费,
而不是行政罚款。

行政罚款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强制违反法律规定,但尚不构成犯罪者,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处罚。

听起来很绕,简单来说,违章停车罚款200,这200块就是行政罚款。违章停车违法吗?违法了。违反了交通安全法律,所以要罚款。行政罚款,是以违法行为为前提的。

可是!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社会抚养费它不是行政罚款!不是行政罚款!不是行政罚款!

虽然我们习惯性地把社会抚养费称为“罚款”,我今天发现连我自己过去的文章里也有这样的笔误!但是,社会抚养费实际上是一种行政性收费。

什么叫做行政性收费?行政性收费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使其管理职能,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取的费用。

我知道这样说了大家也不懂,但是我一举例子大家就懂了。

行政性收费有哪些呢?

比如你办理身份证、护照等证件,相关部门会问你收取“证照费”,这就是行政性收费。
还比如,很常见的,孩子去打疫苗,卫生部门会问你收取“预防接种服务费”,这也是行政性收费。
还有一些工厂会有排污,那就要支付“污水处理费”,这也是行政性收费。

但是通过上面的这些例子,显而易见,行政性收费不一定以违法作为前提,被收钱和违法,它俩不是一回事儿!

有很多人断章取义,觉得“反正要收钱就是一件坏事儿”,我觉得这个想法是粗暴的,因为有一些事情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嘛!为了让这些朋友加深理解“行政性收费并不以违法为前提”,咱们往下继续举各种“行政性收费”的例子:

有工厂就是有污染,没法做到零污染啊,那它就得交“污水处理费”;
有人要打官司,说不通理没法不打官司啊,那他就得交“诉讼费”;
有人要搞项目,项目没法停哪,那公司就得付“城镇垃圾处理费”

——同理,基督徒怀孕了,没法堕胎啊,那不就得付“社会抚养费”嘛!

那说了半天,我说“社会抚养费”是一种行政性收费,有没有依据呢?当然有。我国财政部《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中,第31项,就是“社会抚养费”!

财政部《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
http://szs.mof.gov.cn/bgtZaiXian ... 141106_1156243.html


三、如果超生不违法,为什么会有强制人流?

很多人说到超生,还会联想到一些地方的计生人员对孕妇强制引产、强制人流的新闻或是传闻。大家就会有一个印象一个感觉:“如果超生不违法,那他们怎么敢强制这些妈妈人流呢?”

但事实上,超生是不违法的。恰恰,这些个别的计生人员的做法才是违法的。

计划生育法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九条对计生人员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做了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三)索取、收受贿赂的;
(四)截留、克扣、挪用、贪污计划生育经费或者社会抚养费的;
(五)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

同时,本法第四十四条还规定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实施计划生育管理过程中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作为一个刑事律师,我也可以很负责地说,强制孕妇人流,如果证据确实充分,这完全已经够得上是刑事犯罪,这些计生人员至少涉嫌“非法拘禁罪”或“故意伤害罪”。

但是,确实,法律是一回事,实践中的无奈又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我想说的是,不能因为这些个别计生人员的违法行为,就说这些多生养的妈妈是违法的——这就完全是颠倒黑白了,在这些妈妈刀口上再扎一刀了。

  
四、违反政策,绝不等同于违反法律

看到这里,很多人或许会觉得:“就算你没有违法,但是至少你也是违反了国家政策。所以这事也不是一个好事。”

但是,这个理解从法律角度来说,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政策和法律完全是两回事。我和大家举一个例子:

上海现在有个“房产限购政策”,对于持有2套房及以上的人员,如果人均面积超过了一定数目,就要缴纳房产税。显然,鉴于房价日益升高,国家现在不提倡公民持有多套房产。

但是这不表示现在持有2套房、3套房甚至10套房的人就是违法了,也不表示他们就必须要把房子全都卖了才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那什么才叫做遵纪守法呢?——国家说房产限购了,可是刚好你新拍到了法院拍卖房,现在你名下所有房产都要缴纳房产税,虽然是巨款,但你还是愿意配合缴纳——你这就叫遵纪守法。

同理,国家说提倡生2个孩子,可是上帝还是给了我更多的孩子,我若生了3个,社会抚养费也不少,可我也心甘情愿依法交了。——我这也是遵纪守法。

有个姐妹说:“虽然名义上不违法,自己生多个孩子不但不符合国家提倡,竟然还要多交钱,这实在接受不了。”

但是我想说,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是在上海,如果拥有3、4套房子,不但国家不提倡,每年还要交一大笔房产税(注意,社会抚养费是一次性缴费,而房产税是每年要交的哦)。然而拥有多套房产的人并不以此为哀,相反多是洋洋得意。

——所以,说到底,这个问题是我需要审视我自己内心,究竟是否真的认同“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这句经文。


五、社会抚养费到底是多少钱啊?

答:每个地区不一样。请查询自己所在地区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规定。

我在上海,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上海的社会抚养费。

根据2017年7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上海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若干规定》:

第六条 生育第三个及以上子女不符合规定的,按照本规定第五条规定基数的一至三倍征收。

也就是说,三胎的社会抚养费是以子女出生前一年市统计局公布的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的一到三倍征收。

上海市2016年公布的全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是54305元。所以上海居民如果在2017年生了三胎,那么需要缴纳的社会抚养费就是54305-162915元。但是因为夫妻两个人都需要缴纳,所以一个家庭总共就需要缴纳108610-325830元的社会抚养费。

看着这串串数字儿可费劲啊,咱们总结一下:
2017年,若在上海超生,不管您是第三、四、五胎,夫妻俩共交社会抚养费最少10万,最多32万。

听上去还是挺多的,但是其实这个社会抚养费标准是比过往大大降低了。上海过去的三胎以上的社会抚养费是按照实际年可支配收入的三倍甚至六倍征收的,也就是说夫妻二人就变成了六倍甚至十二倍——不但是大几十万起价,而且是上不封顶。

但是现在,不但三胎四胎五胎……全都是统一价,很可能生一个三胎只付了10万出头的社会抚养费,而且不管怎么多,32万就封顶了。——啊呀呀,仔细想想,其实搞不好比买车还便宜呢,但是新车子哪有小娃娃让人欢喜呀。

另外,根据规定第十一条,当事人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确有实际困难的,还可以提出分期缴纳的申请。分期缴纳的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第一年缴纳额不低于所征收社会抚养费总数的百分之四十。

《上海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若干规定》
http://www.shanghai.gov.cn/nw2/n ... 430/u26aw53278.html


社会抚养费贵吗?我也觉得贵啊!

但若你是基督徒,也许可以参考《关于“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想到的……》一文。

我是这么考虑这个问题的:

如果现在我爹要送一套千万的房产,需要我自己缴纳几十万的税,我肯定东拼西凑也要把这税凑出来。如果实在是凑不出来,我就赖着脸皮撒娇去求我爹:爸爸你那么爱我,你连千万的房子也送我了,干脆帮我把税也交了嘛!

既然孩子也是神所赐的产业,那道理不是一样吗?孩子岂不比千万房产还珍贵呢?上帝既然给我这么珍贵的孩子,那我肯定东拼西凑去凑社会抚养费啊!实在凑不出来,那我就赖着脸皮和上帝去撒娇啊:天父爸爸你那么爱我,你连孩子也大方赐给我了,我知道社会抚养费你也不会小气。

而且随着我们家老三的出生,我是满满地感受到了从神而来的恩典(可见《妹妹囡带来的祝福》一文),这种祝福,是花钱也买不来的。


六、不交社会抚养费,孩子就不能上户口了吗?

很明确地说,交不交社会抚养费,和孩子能不能上户口,它从来就是不挂钩的。户口是公安管,社会抚养费是计生委管。对于公安来说,只要证照齐全,就应该为新生儿办理户口。

但是过去,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地方有了不成文的做法,就是非要让人家把社会抚养费交了,才给上户口——用社会抚养费的缴纳作为上户口的一种威胁,以达到行政执法的目的。这种做法当然也是违法的。

正因为如此,2015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其中第二条,就很明确地对这些做法提出了纠正:

二、依法为无户口人员登记常住户口。
(一)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无户口人员。
政策外生育、非婚生育的无户口人员,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可以凭《出生医学证明》和父母一方的居民户口簿、结婚证或者非婚生育说明,按照随父随母落户自愿的政策,申请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申请随父落户的非婚生育无户口人员,需一并提供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亲子鉴定证明。

这个规定是什么意思?就是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切实维护每个公民依法登记户口的合法权益。

1月26日晚上,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各地不会再有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上不了户口的问题,有一例反映上来,我们就会认真地严查、严处。”

其实即使在过去的那么多年里,大家也常常听到暖心的故事,有民警同志仍然选择坚守良心,依法为那些超生人员上户口。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所以也很感恩,神真是会在沙漠中开道路的。

还有很多人问:“是不是上了户口,社会抚养费就不需要交了呢?”从法律角度说,这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户口和社会抚养费原本不挂钩。所以先报了户口以后,计生委再来征收社会抚养费,这也是很正常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1/14/content_10595.htm


七、去国外生孩子能免交社会抚养费吗?

答:如果回国办理了入户手续,或者两年内在国内居住满18个月,那么子女数还是得计算,社会抚养费还是得交。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对上海市人口计生委关于中国内地居民不符合规定在境外生育问题请示的复函》:

夫妻双方均为我国内地居民,在国外、境外生育的子女回我国内地居住,办理了入户手续或两年内累计居留满18个月的,在适用各地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时,应当计算该子女数。

夫妻一方为我国内地居民,一方为港澳台居民或外国人的,在国外、境外生育的子女回我国内地居住,办理了入户手续或两年内累计居留满18个月的,在我国内地申请再生育子女时,应计算该子女数。

——所以和大家的传统想法不同,别说是去国外生孩子了,哪怕中国人嫁娶外国人,中国公民的这部分社会抚养费也仍然不能幸免。

简单来说,不论孩子在哪里出生,如果孩子将来还是打算长期生活回国内的话,那其实社会抚养费也免不了。
  
同时,想要提醒大家的是:社会抚养费作为一种行政性收费,对于征收的时效,好像我暂时还没有看到法律规定。这也就是说,不管过了多少年,理论上来说,计生委也都是有权利来征收的。有例子吗?有的。张艺谋就是个例子。他超生这过了多少年啊!但是最后还是缴纳了社会抚养费。

那为什么感觉上好像只要去了国外生孩子,就不用交社会抚养费了呢?

原因有几个:

过去不成文的做法,好像不交社会抚养费就不能上户口了。计生委一般也就是通过这个方式来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对于已经上户口的宝宝,他们系统和公安系统那时候也不联网(现在有没有联网我不清楚),他们好像也就没辙了。在国外出生的孩子,因为拿的是外国护照,也就不用上中国户口了,所以计生委貌似通常不会向这些家庭征收社会抚养费。

如果孩子在海外出生的话,对于计生委来说,取证确实存在困难——他们要怎么才能拿到这些孩子的出生证,证明这个孩子真是你的孩子呢?但仔细想想,他们真的想要查,还是有别的办法的,所以我的理解是,计生委也有不少对多生养家庭存有同情的工作人员,所以对于这些家庭,计生委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另外,还想提醒打算国外生孩子的弟兄姐妹:在签证时,是否要如实告知签证官“我已经怀孕了”,有需要提前考虑的事。

对于有一些国家地区来说,如果你如实告知,你不但要提供更多的材料,还很可能会被因此拒签。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签证是主权,拒签可以不给任何理由的。

很多弟兄姐妹因着基督的信仰,选择不撒谎,在赴美生产中选择“诚实签”:就是诚实告诉美国,咱就是过去生孩子的,但是生完就会回来——但是同样,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例子。我知道有姐妹就是因为诚实签被拒绝了以后,只能匆忙再临时改去其他地方。

《国家人口计生委对上海市人口计生委关于中国内地居民不符合规定在境外生育问题请示的复函》
http://zwgk.gd.gov.cn/006941258/201105/t20110505_80967.html


八、违反计划生育的其他后果

那么除了缴纳社会抚养费以外,违反计划生育有没有其他后果呢?

有的。

根据《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四十三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除征收社会抚养费外,给予以下处理:
(一)分娩的住院费和医药费自理,不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和产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二)持有《光荣证》的,应退回《光荣证》,终止凭证享受的一切待遇,并退回依据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所享受的奖励;
(三)系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系其他人员的,所在单位可以给予纪律处分;
(四)系农民的,调整自留地和安排宅基地时,不增加自留地和宅基地的分配面积。

这中间最狠的就是第三条了。扎心了老铁。这句话啥意思?

如果你是公务员,你违反计划生育,就肯定要给你行政处分。处分有六种,分别是:(一)警告;(二)记过;(三)记大过;(四)降级;(五)撤职;(六)开除。
但如果你不是公务员,单位也可以给你纪律处分,当然,也完全可以不给你处分。纯看你单位老板心情了。

除了上述这点以外,如果有人想要申请积分加入上海户籍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这就是一票否决。但是这一票否决,仅限于积分加入上海户籍的这种方式。

有人留言问我:杨先生是公务员吗?如果是那怎么面对呢?

杨先生不是公务员。但是我深知杨先生的性格。就算他是公务员,他也不会在乎的。如果要处分,你们就处分吧。如果要开除,那也无所谓。就是一份工作,神不在这份工作上供应,就在下一份工作上供应。杨先生对于神的供应这点一直是很有信心的。

《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http://www.wsjsw.gov.cn/wsj/n2373/n2375/n2328/u1ai137018.html


九、计划生育政策的价值观VS基督徒的价值观

最后,作为一个基督徒,我想聊聊我是怎么看待计划生育政策的。

很多人反对计划生育政策,是会从社会老龄化、人口比例失调、缺乏劳动力、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和社会压力之类之类的角度来切入。因为看到计划生育政策给国家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所以反对。

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反对计划生育政策,是因为我从价值观上,就根本就不相信“生育率”是可以计划的——这就好像若我早生几十年,我也会反对大跃进政策,因为我根本就不相信把家里的铁锅堆一起烧了就能造出好钢。

计划生育政策,是和无神论的价值观息息相关的:

他相信,一个孩子的出生是可以计划的。如果避孕措施得当,就可以避免孩子的出生。
他相信,就算避孕措施意外失败,也是可以通过流产,来达到计划生育率的。
他相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出生率,是可以计划的。

但作为一个有神论的基督徒,我有我的价值观:

我相信,一个孩子的出生是上帝决定的。有没有避孕措施只是展现了我是否想要孩子的态度,但到底我会不会有孩子,神依然有祂的主权。
我相信,在神看来,流产与杀人同罪。流产是不讨神的喜悦的。我知道我的这些罪,将来是有审判,神是要和我清算的。
我相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出生率,都是在神手里的。神允许谁兴旺,谁就兴旺;神让谁衰微,谁就衰微。这不是人所能够控制的。
  
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我们国家的计划生育很成功呢?如果你问我,从我的价值观来说,我会相信,这也是神的意思、神的默许、甚至说是神的惩罚。

我便任凭他们心里刚硬,
随自己的计谋而行。
——诗篇81:12

这里不得不感慨一句,在我们国家,多生养的代价确实是很大啊!那为什么要付这么大的代价,有的基督徒仍然会选择多生养呢?

神造人之后,给人类第一条命令就是“你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诗篇127章也写得很清楚: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祂所给的赏赐。在整本圣经里,论到生养儿女,都是在说神的祝福,

所以——
我们相信,神既开始了这善工,就必成全到底;
我们相信,孩子不仅仅是我们的孩子,更是神自己的孩子,神比我们更在意孩子的成长;
我们相信,孩子是神赐的产业,并不是累赘;
我们相信,日子如何,力量就如何。
  

十、结语

最后,我想公允地说一句,虽然多生养并不违反计划生育法,但是要面临的挑战一点都不少。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弱,在咱们这个世代,一个家庭不论是不生孩子、还是生1个、生2个、还是生更多,要持守在基督里过日子都很不容易。

我愿多生养的妈妈不要轻看那些没有勇气生二胎、三胎的妈妈。
也愿那些只有一个、两个孩子的妈妈,不要论断多生养的妈妈。

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软弱的,只吃蔬菜。
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
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
因为神已经收纳他了。
——罗马书14:2-3
  
回想那些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造成了今天很多人谈超生就色变,甚至觉得是羞耻或是天灾,也有很多人因此被吓住,以为必然因为违法才会被这样惩罚。以前超生也不是违法,但却可能遭到比违法还要悲惨的待遇。可是国家说拐弯就拐弯了,过去的事情也就随风而逝了。

一件事是否违法,法律自己也在变来变去。然而,
即使法律说是违法的事,也不一定代表了神的态度。
法律默许的事,也不代表神就喜悦。

但最终,在公义的上帝那里,这些都是有答案的。那些无数未见光明的小生命,也必在末日的审判中显出恶者之恶。——神的心意是不会变来变去的,这也是我们的盼望。

在永恒的公义中,殇者终得安慰,惧者终得力量。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1tv56gTz07HxYTkSkm3_zA

聊聊“表达善意的好话”这件事
原创 2017-12-01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从英国回来的时候,有那么几天时间,我几乎不太会说话。我的意思当然不是像一些外企白领非得说话夹英语单词才能正确表达,而是我发现我自己在用中文的时候很难表达善意——可能也不是中文的问题,只是我过去没有这样的习惯。

举个简单的例子,早晨遇见一起送孩子的妈妈,好久不见,真是高兴啊。然后大家点头寒暄一下,完了就得再见了,如果是在英国,咱俩一定会彼此祝福一下:
Have a nice day! 祝你度过愉快的一天。
You too! 你也是。
——但是用中文说“祝你度过愉快的一天”这句话,咋说咋怪,于是大家就只能把这美好的祝福藏起来,彼此笑眯眯地说再见。

还比如休息了一个双休日,星期一遇见保安、前台,这些常见的熟脸,如果是在英国,大家早晨就好像给彼此打气一样地热情问候:
How are you today? 你今天过得还好吗?
Pretty good! How’s your weekend? 感觉棒极了!你周末过得怎么样?
——但是如果用中文说……可能也不怪吧……但是我就是说不出口啊……我觉得这不符合我们的文化。

但是我以为的文化是什么呢?可能就是点点头微微笑,说一句“早上好”,然后保安叔叔前台妹妹笑眯眯回我一句:“你来啦!”

然后结束。


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不是第一次发现。有时候和不同文化的人闲聊间,有意无意也会发现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有一次我和几个日本同学一起吃饭,那次是我做的菜,请他们过来尝尝。日本同学很礼貌地等我坐下以后,问我:“你们中国人吃饭前要说什么话吗?”我哈哈大笑:“不,我们什么也不说。”日本同学汗一下,然后他们充满感恩地用日语说:“我们开动啦!”

还有一次,我和一个香港人聊天,聊到了早晨起来香港夫妻会彼此说:“早”或“早上”——就是彼此深情地问个早安。然后他问我,中国夫妻早晨起来会互相说什么,我想想,我说,什么也不说。

其实什么也不说并不符合实情,因为有时候我和我老公早晨起来也会相互说几句,最常见的句子就是:“哎哟,不得了了,今天睡过头了。”


在家里,姐姐囡如果用英语和我说:Thank you Mom(谢谢你,妈妈),那我就会回复她:you are welcome(不客气~)。但是如果她用中文和我说“谢谢”的时候,我通常就会说:“嗯”,或者“乖”。

——好像我根本就不在意她的感谢一样。

所以在工作上,如果是用英语写邮件,我一定会反反复复看好几遍,因为我没有这种为人着想的习惯,而有时候用中文表达看起来没问题的话,但直接翻成英语就会显得特别的粗鲁。比如说,用中文,很多时候我们就直接和别人说:“你给我拿一下这件西装”但是切换成英语,这句话大多是以“Could you please…”(可以不可以请你……)开场的。

至少要给别人一个拒绝的权利嘛。而且如果别人愿意,那也可以让别人很开心地说一句:“Sure. My pleasure.”(当然,我的荣幸。)

还有大家一样是表达否定看法,我可能就会直截了当地说了,但英国人一定是会先站在你的立场,尝试理解你的观点,然后说一句However, if I were you….(但是,如果我是你的话……),再引出他们自己的观点。

有人说英国人都是假客气,但是老实说,我很喜欢英语里面为他人着想、充满礼貌用语、努力友善待人的元素。


杨先生和我的日常倒是充满了礼貌用语的,可能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差不多,我们彼此会感谢,也会彼此表达爱意。这相比我们父母那代人已经是很不同了。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婆婆看到我和杨先生说谢谢的时候,还笑了,说你们是夫妻,为什么这么客气。

但是很多时候,明明我可以给杨先生更多言语上的肯定、支持、尊重的,我却都是草草说一句,然后把这些感情都藏在心里……比如杨先生晚上问我:“要不要我给你热一碗汤?”多美好啊!我明明可以说:“这真是太好了!谢谢你这么爱我!”然而我可能就会说:“好啊。谢谢。”没了。


所以就如本文一开始说的,可能和语言无关,就是我根本没有这样一个向别人表达自己里面善意和感情的习惯。在英国受人影响,我呱唧呱唧说很多,回来就被打回原形了。

于是我从英国回来以后,也在努力和杨先生和孩子们多表达一些我心里面的善意的感情。我尝试带孩子在吃饭前祷告,也向做饭的爸爸表达感恩;我尝试在早晨醒过来的时候问问杨先生,昨天晚上休息地还好吗?

在这个操练过程里,我发现中文里其实也有很好的表达善意的词,而且我发现了有三个字特别美好。

不是“我爱你”——这个其实是舶来品,我们说的我爱你的爱,并没有英语里的那个分量。
不是“对不起”——很多时候大概因为被说烂了,好像对方也没有真的收到善意。

这三个字是:“没关系”。

就是在小朋友搞得乱七八糟的时候,我和他们说一句“没关系”,然后温柔地教导他们;在老公状态特别不佳的时候,我和他说一句“没关系”,然后为他补足。

——既然自己会说的好话实在不多,那就从多说“没关系”开始吧。


KITTY姐妹的读后感

用中文跟孩子讲话的时候,审判和责备很容易出口,因为这些都是不过脑子的,因为我们自己小时候就是被这些话喂大的,不经意就成了一种模式;用英文的话,不知不觉“Good job" "Well done" "Nice try" 就出来了,因为不是自动的默认状态,总要过一下脑子,舌头就不会没拦阻地脱口而出。哎!真是心里有什么,口里就会冒出来啊!——先从神那里领受美善,满溢出来流向他人,不是刻意,而是不经意的流露。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3K_7j3bSVFa3d8jVzzN3Nw

记月子里的一件小事
原创 2017-12-04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本文写于2017年10月11日

生完妹妹囡从医院回来的第一个星期刚好赶上了国庆节,家里的姐姐和弟弟(现在是哥哥啦)连头带尾一共休息9天不上课,这俩孩子一个6岁,一个3岁,每天在家各种蹦跶,很快杨先生和我都明显感觉体力不支。

其实从生孩子前,杨先生就慢慢开始“接手”了家里的一些家务,但是等我从医院回来,完全躺床上,所有的事情都压在他身上,生活还是比我们想得要更艰难。

杨先生一方面觉得压力很大我各种闹腾,但是另一方面又很心疼我,希望可以帮我多做一些,让我少一点操心。
我呢,一方面会觉得他怎么老是忘记这个忘记那个,但是另一方面我也很心疼他,因为看到他做太多事,真的太累了。

我们两个人就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中度过了第一个星期。


第二周的一天晚上,杨先生弄完俩大孩子洗澡,躺在床上看了一会手机就直接睡着了。我喂完妹妹吃奶,打算睡觉了,睡前出房间看了看,好嘛,家里一团乱。大门也没锁,浴缸水也没放掉,衣服都没洗,垃圾也没扔……我的火气一下子就蹿上来了——我以为杨先生睡觉前多已经把这些事情收拾干净了,没想到留了这么个烂摊子给我。

其实我是可以把杨先生喊起来干活的,但是我也心疼他,于是我把火气咽下去,就把这些事情一件件干完了。

可是等我干完了以后,刚回房间躺下没多久,妹妹囡又醒了又要吃奶了。我坐起来又发现腰疼得不行——这是我每次怀孕结束都会有的症状,我猜是因为孕期几个月肚子太大太重,伤了腰椎。杨先生过往都会在月子里帮我按一按腰,缓解一下症状,但是这次因为太累了,他连腰也很少帮我按了。

一想到这个,我的无名火又上来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还是只能把宝宝抱过来,先给她换尿布。可是没想到,换尿布拿湿纸巾的时候,我的腰忽然别了一下,“哎哟”,我疼得一下子叫了出来。

我叫得不是很大声,但是没想到杨先生竟然醒了。他睡眼惺忪地问我:“怎么了?”我则一下子爆发了:“怎么了?我腰疼得要死,你不帮我按一下,就睡觉了也就算了,外面乱七八糟的,我又是锁门又是洗衣服我还扔垃圾,你这样子我人吃不消的好嘛!”

杨先生被我说得一激灵,赶紧帮我给囡换尿布。然后他就没睡了,他坐起来,等我一直喂完奶,把囡放回床上,他很温柔地和我说:“我帮你按一下腰吧。”

这时候我其实就很感动,因为我知道他其实是很累,但他撑着不睡觉就是为了给我按一下腰。但是我刚和他发了脾气,还在争面子,我就面无表情装得什么都不在意的样子。

随后,在给我按腰的时候,杨先生问我:“我刚才是怎么想的你想听吗?”

我不可置否地嗯了一下。

他说:“刚才我醒过来,看到你和我发很大的脾气,我感觉莫名其妙,还吓了一大跳。但是我忽然想到,其实是神把我喊醒,让我看到你的需要,就可以帮你。平时你叫我叫得很大声,也叫不醒我,对不对,但是刚才我一下子就醒了。”

这次我是真的真的非常非常感动。我又嗯了一下。

杨先生接着又说了一些话,我已经有点记不得了,大概就是说,我晚上如果照顾囡觉得需要他帮忙,还是可以叫醒他。然后,他和我强调了一点:

“我觉得都会好起来的。”


英馨姐妹的读后感

虽然环境各不同,但大部分妻子丈夫大抵都是类似的在这种相互心疼中相互埋怨,感谢神拣选了我们,赐予了我们另一种可能,因为有上帝,所以知道背后都有他的美意。也明白我们的另一半虽时时露出罪人的一面却也因为神的拣选别样的可爱。

Melody姐妹的读后感

杨先生分享他觉得是神叫醒他很让人感动,有时候我们不会把这些当做圣灵的提醒,杨先生灵里很敏锐,而且马上回应。

Lissy姐妹的读后感

基督徒在哪件事上没有神的主权呢?只是我们还活在以前不知道有神的惯性思维里,总觉得这些事情和神没关系……

KITTY姐妹的读后感

典型的“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qI43KWTkrQfgZ-x7yq-VdA
放下手机,拥抱世界
原创 2017-12-05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我玩手机玩了多少年了?掐指一算,到现在整整15年。从有彩屏手机开始,我对手机的依赖就越来越深。到后来,出门忘带钥匙、忘带皮夹,我都不一定会回家去取——但唯独忘带手机我是绝对会回家取的。

我每天拿着个手机在干嘛呢?除了必要的打电话的时间,我在手机上花的时间,从短到长排列,主要有以下项目:
八卦搜索,想到啥就搜一下;
网上购物,没事逛逛淘宝;
手机游戏;
微信聊天;
微信朋友圈;

我也常常想着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在手机上,我应该要戒手机吧。

——可每每连自己都不会相信自己。


确实啊,怎么戒?

电话我要接,微信也有工作信息,甚至我看时间都喜欢看手机,不喜欢看手表。我无聊的时候不打一点游戏,不看看微信朋友圈我就好像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一样。但是实际上,一打一看就忘记时间,反而更浪费时间。

从我最初为这件事祷告开始,也做了很多努力,可惜效果一直都不好。最多是网上乱看乱买能改掉,但是手机游戏,微信聊天这些精彩丰呈的内容,我根本就没法彻底戒断。只能说,每次把这件事上心了,就可以在一段时间里控制得好一点。

但是反反复复到后来,我就干脆和神承认:这件事靠着我自己根本就是做不到,就求你怜悯我吧。我知道若你愿意,凡事都能。


后来有一个契机,就是今年春夏我要去英国参加一个项目工作两个月。我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经历,而且我有10年没去伦敦,非常想念,我不想把时间都浪费在手机上。于是在出国前,我狠狠心,把手机里的游戏都删了。

一到英国,我就后悔了。因为第一站就是去爱丁堡,在火车上过夜,没游戏打真是无聊啊。好在有时差,很容易就睡着了。但是醒来还是觉得无聊,可这时候已经没办法再下载了。不过想不到的是,如此几天以后,竟然很快就习惯了没有手机游戏的日子。

在英国的两个月里,我看手机的时间比原先在上海的时候大大缩短了。一是因为和国内有时差,电话微信都少;二是因为在英国很多地方都不方便用手机,地铁里信号也不好,法庭里也不能看手机;三是因为在伦敦的生活实在是丰富多彩,我觉得眼睛都不够用了。

——在英国的时间如此珍贵,把这点时间拿来看手机,不是傻嘛。


等到回国的时候,我的手机依赖症已经大有改观。回国以后,因为很多时候没有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十分渴望陪伴孩子们,我又花了很多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发现单纯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如此美好,而我过去陪孩子们的时候手里拿个手机,真的很糟糕,因为孩子们和我说话的时候,我心思根本就不在他们身上。和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对他们也不尊重,他们也根本没有感受到我的陪伴。

我发现我过去玩手机游戏,其实是有一种快感,比如开宝箱,达成任务的时候。但现在在真实世界里,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体会的快乐更甚。

原来拿着手机的时候,根本就不能体会这种单纯的时光,就像一直吃加盐的菜,就不能体会那些食材本身的味道。——这时候我才真的开始觉得自己过去很傻,每天怔怔地拿着手机,错过了那么多好时光。

因为体会到好处,我忍不住就和常看手机的杨先生叨叨。他其他时候看手机我还能忍,但是陪孩子的时候看手机,我就觉得特别忍无可忍(这在《杨先生的小盒子时间》一文里也有提及)。

有一次他不服气,他问我女儿:“你说说,你妈妈陪你们的时候看不看手机?”
女儿说:“没有呀。”
杨先生就震惊了:“你再仔细想想?”
女儿说:“妈妈陪我们的时候不看手机的。你会看手机的。哦,对了,奶奶也会看的。”

杨先生当时就无语了。再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连杨先生自己也承认,他觉得我在看手机这个问题上确实改变了,他也很为我高兴——当然,这不表示他自己也打算改变。


虽然看着挺颠覆,但是不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要微信聊天,看微信朋友圈。

不过这时候我已经感受到了,我过去的变化并不来源于自己的努力,实质还是神对我祷告的回应。于是我继续为这件事祷告,仍然也没有刻意做什么。

生孩子以前,我对朋友圈就很依赖。我的朋友圈里各种段子手,有时候看朋友圈,看一天我可以笑一天。生完孩子以后,更是百般无聊,在月子里没事做,我有时候一天能刷好几个小时的朋友圈。

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朋友圈是可以关闭入口的。我纠结了一下,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就发了一条朋友圈,说我准备闭关了,不看朋友圈了,大家别误会我没点赞是有啥想法,咱有事微信联系。

如此闭关了几天,好像心里总有点空落落的,于是我偷偷把入口打开,又进去看,发现那条朋友圈也没几个人留言点赞,大家也都还是在过自己的日子,朋友圈刷了一圈,还是老样子,各种段子、鸡汤、让人愤怒的新闻……

一不留神,一两个小时又溜走了。我再一次默默关了朋友圈。

这次以后,我对朋友圈好像完全没瘾了。每天我还是会看几个我喜欢的公众号的文章,但是和过去不同,我好像不再会拿起手机就放不下了。


在除去了手机瘾以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我看到生活里真的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花时间:有那么多好书可以阅读,有那么多趣事儿可以去做。甚至哪怕什么也不做,就是看看下午的太阳晒在屋子里,其实也是美好的事——而这些美好,过去都被拿着手机的时间给遮盖了。

我还发现手机给我的时时刻刻的短暂刺激,很不利于我的专注力。自从手机瘾去了以后,我发现我能够安静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长了。

我甚至发现我过去晚睡,其实也和玩手机有很大关系。并不是说我晚上玩手机所以睡不着,而是说,我白天玩了太长时间的手机,到了晚上,人就会觉得这一天很空虚,内心其实是内疚的,也会睡不着。而现在,晚上祷告的时候,我常常会觉得今天一天的时间都没有白费,很踏实,也很感恩。


我是一个意志力薄弱的人,要不然我早就改变了。文章写到现在,我也很肯定了:我自己戒手机的经历,发生在我身上的变化,也完全是神的恩典。

所以我也下决心,以后我也不要再催杨先生改变了(其实以前已经不太催他改了,但以前主要是出于接纳的考虑)。

希望以后每每再想到他这毛病,我就为他也能够戒除手机瘾来祷告。

——与其对他烦扰,不如为他祷告。


杨先生的读后感

杨先生:“看到你现在经常自省,而且行动上有特别大的改变,这个和以前不一样。”
我:“可是我以前也很多自省也很多改变啊。”
杨先生:“……我怎么没觉得?”
我:“有啊,比如我有一直操练顺服你啊,你做的决定我都有听啊。”
杨先生:“可是我不太做决定的呀。”
我:“……那你要不要试试我回到过去的模式让你尝试几天?”
杨先生:“不要不要,听上去就很吓人的……那啥,我今天肯定是喝多了,你快点忘记我们刚才的对话。总之你现在都特别好,特别特别好。啊哈哈。”


Melody姐妹的读后感

这篇文章我的体会是,有时候我们下决心求神帮助我们改掉一个坏习惯,但祷告了还是很难改,是因为我们交托要改的决心不是十分,而是保留了两分给魔鬼留地步。就像杨太太你把游戏删了,关掉朋友圈,神才慢慢帮助你发现你是可以戒掉的。人都是软弱的,不要觉得我一定可以抵挡试探,就玩两局游戏,看二十分钟朋友圈我就可以很节制,主祷文说不要让我们遇见试探,连遇见都不要遇见。又想起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相信上帝会帮助我们改变,我们也需要附上相应的行动。

英馨姐妹的读后感

戒手机这事,我就是反面教材。我现在是非常被手机控制住的。但我可以敞开下自己的软弱,因为我是全职妈妈,所以我已经在家里面六年了,微信算是我社交的一个窗口,与外界连接通道,所以就很难克制住。但是很感恩,我最近也是在考虑怎么减少依赖。所以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我就不想看,因为那个说辞就是好像跟天上的老爸跺脚撒娇,我只是才想了想是不是要改一改控制一下,你就派个人来给我戒掉手机信息啦?感谢主,我看完很愿意去开始这个改变,一会儿就去为这件事情祷告,也请大家为我祷告。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m_Bg1SUS_IZ74kdxYVtE2w

从弟弟升级到哥哥
原创 2017-12-06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还记得之前在《得知怀上了三胎以后……》一文里曾经说过,弟弟囡一开始对妹妹囡的感受是懵圈的。当听到我怀孕的消息的时候,姐姐囡第一时间就很高兴,但是那时候弟弟囡的反应则是:“我不要做哥哥。”

一直到我肚子非常大以前,弟弟囡对小妹妹都没有什么概念。每次人家和他说到:“你要有小妹妹了呢!”他基本都睁大眼睛简明扼要地说:“我不要。”


到了孕晚期,我把给妹妹囡买的安全座椅绑在了车子上。现在车子后排能坐三个孩子,妹妹在最右边,弟弟在最左边,姐姐则挤在中间(中间那个安全座椅用了MIFOLD,我为这个设计点赞,简直省了买一辆七人座新车的钱)。

虽然那时候安全座椅是空置的,但是我希望通过安全座椅给他们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也能够意识到:我们家里马上要有三个孩子了。

这时候,弟弟好像慢慢有点开窍了。他常常指着我的肚子和人家介绍,我们家有个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我常常鼓励他们和肚子里的妹妹问个好,弟弟这时候就会笑嘻嘻地揉揉我的肚子,他好奇又不敢用力的样子可萌了。

虽然我早就不再抱他了,他重得要命,但是他爸爸还是舍不得,还是常常会抱抱他,但是每次抱他,我们也都和他说:“等妹妹生出来,你就长大了,你就是哥哥了,那时候爸爸就不抱啰。”


临到妹妹囡出生,KITTY姐妹给我出了一个主意。她说老三出生以后,家里的老二很容易会感觉到受忽略,所以你可以给他搞一个升级仪式,做一个升级证书给他。她还给我发了一些升级证书的范本,类似这样。



我看着就觉得好可爱,于是拿了弟弟的照片煞有其事地做了一张。但是想想,也不能忽略姐姐啊,干脆,做两张不同的,你俩都升级成大哥哥和大姐姐吧。

可还没来得及搞仪式呢,我就生了。因为医院比较遥远,所以我住在医院的4天时间里,他们也没有来看望。

那时候我心里也有点忐忑,不知道老大和老二会不会喜欢小妹妹。


出院前,我让杨先生赶紧把我电脑里的两张“升级证书”打印出来,然后我们就带着妹妹回家了。感谢神,弟弟第一眼看到妹妹就喜欢得不知道怎么办好。这也给了我们很大惊喜。

随后,我们给他们颁发了证书,吃了蛋糕,拿出了事先给他们准备的小礼物,弟弟收到了他最喜欢的汪汪队的瞭望塔——至今过了几个月,这还是他在家里最喜欢玩的玩具。

我把他们的升级证书贴在墙上,弟弟每次看到都会吃吃笑,然后指着一个个字念一遍:“我现在是大哥哥啦!”他甚是享受做大哥哥的感觉,甚至和他姐姐聊天的时候,有时候也会自称自己是哥哥,搞得姐姐莫名其妙。


我们家姐姐囡性格天生挺随和,所以我从来没担心她会和妹妹囡合不来,她也确实一如既往地爱妹妹。

但是弟弟囡升级成哥哥囡以后,这变化简直是天差地别。他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而且完全化身成为了护妹狂魔。每天出门前,要亲一下妹妹,回家第一件事也是看妹妹。他常常会提醒我们轻一点,不要吵醒妹妹;有时候他自己不当心把什么东西摔地方发出很大声响,他还会和我们轻轻地说“对不起”。

每天爸爸给妹妹洗澡的时候,姐姐对观看妹妹洗澡完全没兴趣,但是弟弟囡每次都要求旁观,而且每次都很开心。如果不是我们阻止他别打扰妹妹睡觉,我们都觉得他可以趴在妹妹床边趴一整天。


我觉得我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改口叫他哥哥囡。

虽然哥哥囡平时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有个姐妹和我说,看到哥哥囡这么喜欢妹妹囡,就可以知道他是很有安全感的,在他心底深处,对我们对他的爱是很笃定的,他知道我们也很爱他。

现在,过去的担心一扫而空。每每看到他对妹妹痴情的样子,我就觉得神给我们老三真是太好了!她给了她哥哥囡很多学习爱护和担当的机会——这是我家只有两个孩子的时候,儿子很缺失的部分。


英馨姐妹的读后感

这篇也是与我们最近在经历的相通,我家儿子跟姐姐囡一样大,最近智力能力技能方面成长很多,常常感觉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但在情感上责任上却止步不前,还是各种小宝宝的状态,我常说他我们没有惯着他,但他自己却惯着自己,我们引导许多,讲了许多,但我觉得应该都没有多一个弟弟妹妹对他的帮助大。唉,神给每个家庭的功课的确不同,我们儿子是非常悦纳渴盼弟弟妹妹的,甚至总是说要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愿神按祂的心思意念成就在我们身上,因为即便我们不懂得、终相信祂为我们安排的一定是最好的。

KITTY姐妹的读后感

我的感想是,一个人的身份(Identity)决定了Ta做什么事。弟弟被升级为哥哥,从身份上他就已经被认定了这是一个提升,因此所行的,就有一种趋势要与这个身份相称。如同耶稣在受洗后,天父也先宣告他的身份—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在登山变相的时候,神也再一次宣告耶稣的身份:“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他。” 世人大多是你做了什么,有了哪些成就,才认定你的身份(你是谁),而天国的法则是先认定你是谁,再去做什么。罗马书8:15-17: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 神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 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oE_7vk5p4Np9_ArgRtU2lQ

记临产前的一次吵架
原创 2017-12-07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本文写于妹妹囡出生2天前

上周我有一次情绪的大爆发。

起因是,杨先生最近特喜欢吼孩子,比如前一秒钟还好好的,后一秒钟他就忽然失去耐心,然后对孩子大吼一声:“快吃!”

——这让我特别不爽,因为我觉得你这样纯粹是用威胁在对待孩子,孩子在你这种情绪不定的管教下,也并不能学会好好吃饭/起床/穿鞋之类的事。

而且孩子和他在一起,就特别闹腾,搞得我也特别累,因为杨先生管教的时候,我也尊重他的权柄,我总是在旁边什么话不说,硬忍着。而孩子们总是要等到杨先生终于按耐不住大吼大叫以后,才会稍微安静一点。杨先生好好和他们说话,似乎就像失去了作用一样。

有时候杨先生不在,我一个人和俩孩子在一起,俩孩子就各种好。我觉得好好和他们说话,他们也会听啊,为什么总是要吼他们,总是要威胁他们呢?但是杨先生就是做不到。

我其实也知道杨先生为什么会这样,他最近是太累了。又要上班,又要照顾我,又要照顾俩孩子。但是我又觉得,如果你真的很累,那还情愿你什么都不要做,也好过你把家里气氛搞得这么紧张,做什么事情都好像在完成任务一样,看起来任劳任怨,其实没有一件事是在好好做的:

比如陪孩子,因为累啊,所以他就一直在看手机——孩子也没有觉得你真的在陪他们,我在边上也各种看不惯。

每天他就好像在赶进度,匆匆烧饭,然后匆匆收拾,然后匆匆陪孩子洗个澡,匆匆送孩子上床——每件事都伴随着大吼大叫。


终于在上周,大家都爆发了。

某一次他出门前,我提醒他要帮车子去做保养了。
他对我特不耐烦,说等我生完孩子了,他再去给车子做保养也来得及。
而我的情绪也失控了,我说我生完孩子,家里一团糟,你不照顾俩大孩子,不照顾我,你还跑去给车子做保养,你这个是什么思路?
杨先生被我堵得说不出话,就出门了。

我想想还是生气,于是给他发消息:“杨先生,你最近太过分了。”
杨先生回:“今天还不是因为你催我!”
我说:“正常人被催一催也不是你这样的反应。你现在是乱发脾气已经成了习惯,而你还不自知。”
然后我就把上面的内容巴拉巴拉和他说上了一通。

杨先生说:“我说一句,你说十句。”
我说:“这是因为我已经忍了你两个多月了。”

那天我火气极大,我知道杨先生是因为人很累引起的,但是我还是气不过他的各种态度。我和他说,不如今天你找朋友出去玩,晚上10点才回家。我情愿你什么都不干,也不想听你不停吼吼吼。

当天,我自己出门去把车子的保养给做了,又顺便做了很多事。
然后,我平静多了。
我电话他:“你找到人晚上一起玩儿了吗?”
他说:“玩不动。”
我说:“那你下班就回来吧,但是请你注意态度好吗?”
杨先生:“知道了。”

回到家里,杨先生倒是很自觉地就躺在了床上休息了。我和两个小朋友说:“爸爸今天生病,你们要轻轻的,要特别乖。”结果姐弟俩那天睡觉还特别黏糊,但是总算杨先生什么也没干,算是给他放了一天假。


第二天,一切照旧,他的态度是好一点了。但是其实也没啥本质改变。我觉得他是因为我怀孕所以让着我,等到我生完孩子,他又累了,一切又都会照旧。

想到这儿,我的感觉就很绝望。因为我觉得他这个人,平时也不看圣经也几乎不祷告,我有时候推荐他的书,他也从来不看——我坐月子的两个月,我无暇管孩子的时候,俩孩子要变成什么混乱样子,我都不敢细想。

这大概也算是一种产前抑郁吧。

我忍不住和我们小组的大弟兄说了这件事,但是说完我又后悔,因为人家啥都帮不上,我和他抱怨又有什么用呢?但是弟兄倒是很理解我也很理解杨先生,他说杨先生最近是压力太大了,我也需要祷告——是为可以体贴他,安慰到他,求主给我智慧祷告。

于是,我在一个内心极其绝望的光景里,就作了一个这样的祷告,求神给我智慧。


今天我们刚好在查以色列人过红海的那段经文。

以色列人一看埃及人的追兵来了,后面又没有退路,第一反应就是和摩西抱怨:与其死在旷野,还不如当初在埃及为奴呢。

虽然云柱火柱就在身边,可对他们来说,上帝就像不存在一样。环境一恶劣,他们就什么都忘记了。

我和以色列人不也很像么?一遇见事情,就抱怨,好像这个世界只有我和杨先生,好像杨先生不改变我就要死了,但是实际上,我们之间,不还有上帝嘛,上帝不是也在管着我的孩子,也在管着他嘛。

看起来以色列人是在抱怨摩西,其实他们抱怨的是上帝。
看起来我在抱怨杨先生,其实我在抱怨的不也是上帝嘛。

感谢神,对我总是充满了耐心,从来没有就此就对我放弃。


感觉借着这段经文,神有预备我的心。因为随后,我就看到杨先生在津津有味地看手机文章。

我凑过去看看他在看啥呢,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竟然在看某牧的麦克风的那个公众号。

这前后画风反差太大,我有点醉。

我问他:你很喜欢看这位牧师写的文章吗?
他说:对啊,我觉得他写得很好。你不觉得吗?
我说:我也觉得他写得很好,但是我没有很喜欢看,因为我觉得他的文章又长又艰深,我看起来有点累。
他说:我觉得挺好啊。他的文章有很多概念性的东西,我很喜欢看。

到了晚上,杨先生又主动和我说起了他今天看的几篇文章。说有一篇文章特别打动他,叫《属灵争战的敏感》。

里面摘了C.S.路易斯的话:
离开了基督信仰,人们的生命气质,通常处于两个极端:温柔则无能,刚强则粗鲁。

杨先生说,这句话特别戳中他,因为他平时就是这样。对我们温柔的时候,其实他心里对我和孩子都有很多看不惯,只是因为不想法脾气,所以就任由我们,其实是很无能;而他刚强的时候,就是我说他吼孩子的时候,因为他是希望孩子可以改正,然而那时候又很粗鲁。

随后,这篇文章的两段话是这样的:

一个对属灵争战不敏感的丈夫,会让魔鬼在自己家中长驱直入。他也许努力工作,挣钱养家,但在最重要的战场上却毫无能力,不能保护自己的妻子儿女。倘若有一天,妻子的情绪突然崩溃,他无法理解这件事,还认为自己是一个受害者。而真相是什么呢,也许真相就是他已经长达三年,没有祷告读经,也没有带领家人敬拜上帝了。

虽然他信耶稣,但他却并不真的相信,在一个长达三年都没有祷告生活与家庭敬拜的家中,无论发生任何糟糕的事,都是正常的。就像一个不设防的国家,任何时候被仇敌一夜之间占领了,都不应感到惊奇。

杨先生一边读给我听,一边自己忍不住在笑,我也越听越好笑,敢情这文章这么符合你的实际情况。哈哈哈。

随后杨先生还和我分享了一些这位牧师的其他文章,有的文章一听标题我就觉得没兴趣,但是杨先生还是觉得写得很好。我忽然就觉得,自己过去真是看低我的先生了,搞不好人家对我推荐的书没兴趣,是因为我看的书都太浅显了。

杨先生说:其他书不好说,反正我觉得《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我完全看不下去。


以前也写过一些文章,说如果先生一辈子不改变怎么办啊,要怎样操练接纳先生啊,先生就是不可理喻的时候自己如何面对啊,之类的。

但是今天忽然发现,咦,我以为自己掌握真理,可其实杨先生的段位好像比我高多了嘛!我发现我其实并不是真正了解他,我心里对他很多的看法其实是论断,我其实根本不就不知道神对他的带领是什么。

——然而我还在对他指手画脚。

这真是一个奇妙的看见!


就在我特别兴致勃勃的时候,杨先生和我说:“好了,今天我们的聊天时间结束了。我要休息了。”

其实他说的休息就是他要专心致志地去看他的手机了。

就如一盆冷水浇下。好吧,我也要去把这些事情写下来。哈哈哈。


东华姐妹的读后感

你可以在文中透露一下你后来没过两天就生了,读者可以更身临其境,了解你的状态。以前听《珍珠项链》作者米雪的分享,说妻子要懂得闪躲,神才能触摸到丈夫。“make him holy”是神的工作,而妻子的责任是“make him happy”。

Melody姐妹的读后感

有时候我也会处在杨先生的状态,我是全职妈妈,今年九月前都自己带两还没上学孩子,有时候觉得累或烦躁就会一不小心和孩子大声说话,老公也是全职服侍,有时在家还要处理教会事务就容易顾不上孩子,我也会对他抱怨。

看完这篇文章,我也在想每天我们的眼睛是看到哪里的,如果都是看地上的事,看孩子看老公怎么样,那我们眼里心里肯定充满抱怨伤害。神是要我们定睛在他,如果每天早起就赞美神向他祷告,信靠他,眼目朝上看,心态就肯定不一样。

KITTY姐妹的读后感

说到属灵争战,我倒是觉得家里的主妇才是真正的将领。在背后为家庭守望祷告堵破口。两军对战,粮草先行。男人是出去打仗的,后方的弹药支持就是女人的任务了。

我发现我总想按照我的方式来经营我的家,我其实并没有尊敬丈夫对这个家的付出,都视作理所当然。不要说你家弟兄是平信徒了,我家的还是教会带领人呢!我更有理由期待他带领家庭祭坛,带领妻子孩子祷告读经了吧?但人家没有这么做的时候,我岂不是更有理由指责他不在“属灵的争战”里带领全军?

其实我没有看到的是,他从工作的战场,回家后又到了另一个战场,而两个战场又都处在属灵的战场中。如果按照我想象的方式,他该有的样子,那么他就是从一个战场转入另一个战场,始终处在打仗的状态,没有休息的时候。所以他才会看手机,才会赶紧把任务完成,是为了想早点休息。

你以为回家是放松,但对丈夫来讲,不是放松,而是转换战场。工作不爽,他可以换,但老婆孩子没法换,对他更多要求,所以他的神经更紧张。所以我提醒自己的是:

放心——神是我家之主,我看到的现象,神早就知道,神会用祂的方式,和他进行“男人和男人间的谈话”,这个我不懂,也不用懂;

放手——让男人用男人的方式带孩子,也让孩子体验一下不同的人,不同性别和性格的教养方式,我的方式不一定是最好的。

放下——只要一家人都在主里面,这就是主的家,祂不会让这个家糟糕到哪里去的。


杨先生今天的读后感

杨先生:“这篇文章很久以前看过,今天再看,又帮助我回想起了当时的感受。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教育孩子不能倚靠自己,倚靠自己的结果就是精疲力尽焦头烂额,要多倚靠神。”

我:“那怎么多倚靠神呢?”

杨先生:“相信自己在家里的权柄。既然上帝给了我一家之主的权柄,我就可以用这权柄来教育孩子,而不是靠着威胁、恐吓孩子来教育。”


后记

这篇文章写于两个多月前。当时给杨先生看,杨先生觉得一点感想也没有。于是就加了姐妹们的感想,每次KITTY姐的感想都给我很多鼓励。

但是没想到,仅仅两个月,杨先生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他是一个很懈怠使用权柄的人,现在听他说这些话,我简直难以想象这样有智慧的话是从我自己老公嘴巴里说出来的。

今天有人夸我和杨先生感情很好,我说也就这样吧,还好吧。但是杨先生很认真地和我说:“我们的感情确实很好,不是一般的好。”

哎,真感动。感谢神一路的带领。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4yQdvp-KYNpnfM-ILw5OhQ
聊聊陪孩子做作业的事
原创 2017-12-08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姐姐囡今年幼儿园大班。虽然还没有上小学,但是学校老师已经开始布置一些作业。每天有阅读作业,另外一个星期还有两次拼音和英语作业。

如果过去有人问我:孩子做作业,大人陪不陪?
我肯定会斩钉截铁:不陪。

但是现在姐姐囡也开始做作业的,我就发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了。


最一开始,我是坚决不陪她做作业的。

结果首先她做作业会漏题,漏了就没小五角星,她自己也挺丧气。然后她学校的老师是很好的,但是也忍不住偷偷地和我旁敲侧击,意思就是班级里很多小朋友爸爸妈妈都教孩子的,你家女儿虽然聪明,但你们做家长的若不在旁边指点一下,那她再努力最多也就只能是班级中流水平,可惜了孩子的勤奋了。

听着也有道理,正好怀孕工作也不忙,我就开始陪她做了两次作业——然后我就完全能理解网络段子了。我感觉再陪她陪下去,我也要高血压了,我心脏也要去搭桥了。

首先她一坐在那个椅子上,就开始各种花样抖脚,弯腰驼背,恨不得把小脸蛋贴在桌子上写字。然后她是左撇子,也会用右手,于是写字么就是左手写写,右手写写,说了她半天,终于她能安静下来,刚写了一行字,她说铅笔芯太短了,她要去卷铅笔了。

卷好铅笔你能好好写了吧,嗯,这个也不懂,那个也不懂。这么简单你也不懂?!真的嘛?!行,不懂没关系,不懂妈妈教你。可是我说了半天,一抬头,她的手摸着旁边的橡皮泥呢!刚才妈妈说了啥?支支吾吾,也说不上来。我上火了,可火还没发呢,她眼圈就红了,然后一看表,得,大半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阿爹里个娘啊(沪语,意思类似“要命的小祖宗啊”),你看着你妈我都板着个脸了,您就好好写吧。可她一写字,我又上火了,这都写了什么啊,歪歪扭扭,东倒西歪我就不说了,你都写在格子外面是个什么鬼?擦了重写!……哎,让你擦了重写为什么你磨磨唧唧的啊?……嘿嘿嘿,你又在干嘛啊?这个是要这么写的啊……

这期间她爹还探头探脑地看了我们两次,他那心疼的小眼神,就好像我是灰姑娘她后妈。他也旁敲侧击:孩子嘛,学习兴趣很重要,到底才幼儿园呀。

我也知道孩子是幼儿园啊!那问题人家老师布置作业你总要做完吧!行,你行你上。于是她爹也试了几次。试完,杨先生也不声响了。原因是,他陪孩子做作业,那火气比我还大呢!

总之,这下我就开始理解人家小学的爹妈为啥痛苦了呀,我们这学校还不怎么应试,作业还不怎么拔高的呢,人家那题目肯定比我们难多了!而且我们姐姐囡还是属于相对很听话很爱学习的的那种孩子哦!


如此几次,我觉得这实在不是事儿啊,这么玩儿下去肯定不行。而且当时老三还没出生呢,等老三出生了我们一忙,那姐姐囡不更没法管了。

我为这事儿祷告了好多次,然后分析了自己上火的原因。我发现当我陪她做作业的时候,我要关注以下内容:
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
坐姿、拿笔姿势是否正确。
作业内容的掌握。
写字的书写端正。
做作业的专心程度。
对父母权柄的顺服。

当这6件事同时出现的时候,就变成我不停地在旁边纠正她纠正她纠正她。她索然无味,于是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然后我就改变了做法。


以下是我家的做法。

(这事儿没啥对不对的哈,我也不觉得我们的办法就一定好,人家的办法就一定差。反正大家相互交流哈。)

首先我和姐姐囡明确: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情,妈妈不陪你。我可以帮忙检查一下你有没有全部做完。你如果有不懂的话也可以来问我,但是要等你作业全部做完以后,等我检查的时候,你一起来问我,不要一会出来一会出来。

然后她做作业的时候我就把书房门一关,让她自己在里面做作业。通常我要求她一回来就做作业,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我预留差不多的时间,鼓励她尽量在吃晚饭前就把学校作业全都自己做掉——但是有时候老师星期五布置的作业实在太多了,晚饭前确实是做不完,那我也不强求,吃完饭接着做就行。

做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我希望她能牢记这句话。

这么一来,她自己做作业的时候,我就只要控制做作业时间和她对我们权柄的顺服这么两件事儿了——我再也没在她做作业的时候发过火了。

可不是嘛,我都在书房外面了,就看看钟,还能怎么发火。


但是,虽然如此,我也不能任由她啊,毕竟我知道她有那么多坏习惯,我是她妈,我不能坐视不理。

怎么办呢?我决定另外抽时间单独陪伴她。

但是现在陪伴她的时候,因为看到了她的问题,我就非常有针对性地对她的另外几个问题进行管教了。

我给她讲故事的时候,我会要求她坐端正,并习专注,眼睛不要看其他地方,手里的小动作停止;
我对她作业的一些薄弱点,另外找题目教她,但因为没有什么时间限制,也不一定非要搞懂这题或者那题了,就是搞不懂也没关系,之后继续就行;
偶尔我们拿个写字板一起写写字,我温柔地和她说,写字是要这样这样写的。
等等。

总之,我把我关注的内容拆分成好几个项目,花不同的时间,分别有针对性的教导她。有时我也会在某项项目前和她点明,比如“我们现在做个游戏是为了训练你的专注度”,从而她也会特别注意专注的问题。

我发现这样陪伴效果很好,她的各方面问题都得到了改善。而且陪她的过程里,我觉得我和她强调的“专注”、“做事优先次序”是能让她终身受益的。
  
当然她自己做作业还是有很多问题,考试也从来没得过满分(是的,大班也有考试),但是我现在也不担心了。因为看她确实有在进步,我也觉得自己确实有尽责。

她的老师有天和我说,说她最近在学校改变也很大。我想也许是在这个陪伴的过程里,因为我不太发火了,也单独关注她,她能完全体会到妈妈的爱。


但是这么搞的缺点就是我在她身上花了很多时间,现在每天晚上7-8点我就固定陪着老大了(当然老二也陪的,老二单独陪伴的时间就放在他姐姐做作业的时候)。老实说,现在这样其实和我们以前家庭的陪伴模式挺不同的,我也想知道杨先生对此的意见,所以我问杨先生:“你会不会觉得我这样陪孩子不好?”

感谢神,杨先生给了我很多鼓励。他说他觉得他陪孩子不行,看到我这样陪姐姐囡,他心里很高兴。他愿意为我们做好后勤工作。

我说:什么是后勤工作?

他说:就是擦桌子理碗还有负责帮你们搞吃的。

……好吧。啊哈哈。


杨先生的读后感

看了你这篇文章,我想到我陪弟弟囡做画画作业的时候,他毛病也挺多,但是我也就专注一件事,就是让他好好拿笔,鼓励他好好画画。他从刚开始整只手握住笔随便涂几下,到现在可以正确拿笔,边边角角都涂一点,进步很大。

我觉得小朋友学习东西的模式和我们不同,有时候简单的指令他们更容易接受。说到指令,也并不是要强迫他们做什么,而是就引导他们做对的事。


苏姐妹的读后感

忘记你哪篇里面写的一句话,大意是:神让我们经历的各样环境,都是为了引我们去寻求衪。我特别受触动。虽然类似的话别处也看过听过,但今天看到就扎了心。这个陪孩子做功课的事儿也一样,我操练了有近10年了,现在老大上高中了,老二五年级,这种操练还在继续,当中也是各种角力、各种磨练、各种软弱,道理我也懂,但臣妾就是做不到哪。

感谢神开出路,现在我明白做不到做不好又怎样,天上的老爸早就知道我是这德性的,早就知道我是屡教不改的但衪也没嫌弃我,我凭什么嫌弃衪托给我的产业呢。我父母的确小时候几乎没管过我学习上的事儿,所以我就常会犯骄傲的罪,心想“这孩子怎么就不像我”,然后就对他们接纳不起来了,现在我一有这念头就省察自己,先跟神认罪。

陪读史真是血泪史,但和网上那些段子背后的自怜不同的是,陪读真是神破碎重建我的过程,我现在心里没有了抱怨,只有警醒和感恩。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s://mp.weixin.qq.com/s/HnQbmMy7IDMDxxw7OupHIg

游伦敦司布真的教会有感
原创 2017-12-11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今年天热在伦敦培训的时候,我在大法官路(Chancery Lane)的大律师行工作。律师行楼下的保安有一天主动和我聊天,他说看到我手机背后写了Jesus,问我是不是基督徒。我说我是的,他就给了我一张他们教会的小卡片。



我收下了,可也没仔细看——在伦敦,这样的小传单太多了。我很礼貌地和他说,我十年前就在伦敦学习,在伦敦也有自己的华人教会,这事儿当时就这么过去了。


就这样,过了好几个星期,就在我马上就要离开伦敦收拾行李的时候,我又翻到了这张小卡片,我仔细一看:“哎哟,这是大名鼎鼎的司布真的教会呀!”于是我就去和保安聊,我说你当时怎么没和我说,你的教会是司布真的教会呀!我说我周日一定要去他的教会看看,我本来就想去看看的,现在更加要去了。

保安激动坏了,他没想到我认识司布真。

拜托,司布真谁不知道啊。就算在中国他也很有名啊!在这里和不信的朋友介绍一下司布真这位传奇牧师。他的爷爷是牧师。据说他16岁开始讲道,17岁就做了牧师。他没有上过大学,但是特别受欢迎。他在伦敦讲道38年,每次都是一两万人听讲道,当时万人空巷,连马车夫的广告语都是:“要听司布真讲道吗?坐我的车子!”

——什么叫有讲道恩赐,司布真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我和保安叔叔就着司布真这个话题就聊起来了。

保安叔叔和我介绍了他们教会戏剧般的历史。他们的教会最早建于1650年,建立后几经变址,有高峰低谷,然后在1854年迎来了20岁的司布真。他是当时最受欢迎的传道人。因为他们聚会的地方容不下那么多听讲道的人,于是就租用了可容纳一万多人的音乐厅讲道。因为要听讲道的人数实在太多,他们就自己建了这个最初可以容纳6000人的教堂,当时来听讲道晚了,就不得不站在走廊上。司布真于1892年去世,教堂与1898年被烧毁,随后重建,可又被德军炸毁,1957年又再重建,但规模小得多。

上面这段历史,如果搜索这个教堂的中文名字“伦敦大都市会幕”,在百度上也可以找到。但保安叔叔和我分享了这个教会在司布真死后的后半段历史,这是一个让我更为动容的故事。

因为这个教堂实际上是为了司布真而建立的,在司布真死后,没有人能再吸引那么多人来教会,教会的日常陷入了困境。到了1970年,这个教堂已经没什么人去了,也作好了被卖掉的准备,但就在这时候,这个教堂迎来了现在的牧师Peter Masters。这位牧师说,我们不要卖教堂——可是当时总共只有12个人了。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直到今天,这个教会重新壮大到了800-900人。

保安说,他觉得在他心里,Masters牧师一点不比司布真差,甚至更伟大。我深以为然。

随后,我们又聊到了他怎么会随身带着这张小卡片的,保安叔叔就说到,他自己特别有传福音的感动。他说他信主后就一直为不信的人忧虑,每天看到边上的楼是1891年造的,他就想起司布真是1892年死的。但是在这里做保安,也不能随便传福音,不然会有大麻烦的。所以他看到我手机壳上写了个Jesus就特别高兴。他还拿出了一本他随身带的已经翻烂的圣经,里面有好多这样的小纸片,他说他就是时刻准备着传福音的,我听了十分感动。

后来听到我周一就要走了,保安叔叔竟然哭了……他说很少在这楼里遇见基督徒,能和我聊聊实在是太好了。


在那个周日下午,我就去了司布真的教会。果然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教堂。保安叔叔的儿媳妇接待了我,她竟然是一个华人!我参加了他们的华人学习小组,让我很感动的是,学习材料竟然都是手写的。




(因为舍不得,我还把它们带回了上海,刚才翻出来拍的照)

我看到在周日下午,在这个教会有好多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学习小组,我想,这就是这个教会的特色吧。

走出这个教会的时候,我心里只想感谢神。


曼曼姐妹读后感

非常感动!不论种族、不论肤色,在基督里都是兄弟姐妹,都同饮一位圣灵,在一起敬拜同一位神。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OY_O6_KUDc9-4pwRHY9xQA
骄傲使我盲目,谦虚很得益处
原创 2017-12-12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我知道这个标题有股浓浓的鸡汤味,但实际上这不是鸡汤,而是一篇自我检讨。

如果原来谁说我骄傲,我肯定要翻毛腔(沪语,意为“翻脸”)。有没有搞错?我还骄傲?你竟然还说我骄傲?那到底是你骄傲还是我骄傲?

但是就在最近,我对骄傲和谦虚的理解,有一些突破。我发现这两者的本质是:
骄傲就是认为自己说的都是对的。
谦虚就是假设对方说的都是对的。


最初使我自己的观念有一个巨大翻转的,是我家的一个邻居。她家俩儿子,夫妻都不是基督徒。她家老大哥哥和我们家老大姐姐是同学,那个哥哥以各种会(bu)蹦(ting)跶(hua)著称。

最初的时候,我都是用一种非常同情的眼光在看这一家人。

首先,他们家没有睡眠训练,这个老大每天晚上9、10点才睡,而且睡前各种闹腾。他爹妈本来一天上班就累,回来还要被他缠着讲故事讲到10点,他妈妈说,最后基本都以他爹发飙收场。

然后,因为他爹妈工作忙,休息下来还要弄老二呢,平时实在没时间陪这个老大,于是就送孩子去各种培训班啊补习班。我帮他们算算这账,乖乖,这一年得多花多少钱,他爹妈的加班费估计全扑在这上面了。

——这不是得不偿失吗?还不如找个不用加班的工作在家多陪陪孩子多好啊,我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建议他们的。但是人家当然也有人家的各种无奈啦,反正他们就是做不到。

那他们平时到底是怎么做的呢?其实我也一直都不知道。

因为一直觉得这家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行,加上他们家每次遇见我们都对我们家的教育理念百般夸赞,所以我就一直处于飘飘然的得意状态里。我从来也没有关心过他们家到底是怎么教育孩子的细节。

因为一听,不睡眠训练+补习班模式,我就已经不想听下去了呀!


就如此过了两年,我看着这个男孩子渐渐长大,从3岁到6岁,性格肯定是稳定很多了,也开始渐渐听话了,我也很为他爹妈感到欣慰。因为他们还有一个刚学会走路的老二,要是老大还是小时候那样子,估计他爹妈也受不了了。

然后有一天这个男孩子来我家玩,我发现他很爱看书,而且识字量大到惊人。随后,又发现他一百以内加减法无障碍,后来听他妈妈说,他还会乘法。天哪,我心里又开始论断了,这些一定是培训班培训出来的吧?他妈妈说,并不是。

好了,确实超越了我的想象了,现在轮到我小板凳搬好听他妈妈说育儿经了。

他妈妈说他们家小朋友从小精力特别充沛,实在就是不肯睡觉,也没办法,只好给他不停讲故事。到后来,爹妈故事也讲不动了,可他竟然就开始自己看故事书了。他们也给他们参加各种培训班,主要是为了打发时间,但是他自己对围棋特别有兴趣,在学围棋的过程中,因为要一直“数目”,所以他自然就学会了加减法和一些简单的乘法。

我家孩子每天8点就开始洗澡上床睡觉了,他们家孩子得搞到9点多,这每天多一个小时都在干嘛呢,他就是在看书,还有自己和自己下围棋——想想两年下来,这就是好几百个小时啊,人家围棋现在也入段了。


我后来又仔细想想人家的育儿法,觉得人家虽然和我们不同,也确实很有一套。比如他们家就一直给孩子读故事,不但是让孩子识字,而且也给孩子很多安全感。他们家老二出生以后,老大蹦跶如常,也没有害怕弟弟会剥夺父母的爱的什么的。而且现在晚上他能自己看书了,也不缠着爹妈了,虽然没有睡眠训练,但是他太累了,每天一挨床就秒睡——对父母来说也省心了。

他们给孩子去上培训班的模式,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若是孩子确实喜欢,也学得上去,老师的教法也不死板,价钱爹妈也可以接受,那上上培训班不是也很好吗?围棋是要一直考级考级,我原本觉得功利性好强啊,但是现在想想,对弈性的游戏,不考级,不和真人下棋,又要怎么知道他的程度呢?

虽然我家还是继续保持我们的做法,因为价值观的问题,我也不打算模仿他们——我家孩子还是8点多就睡觉,我们也还是没上什么培训班,更不用说考级了。但是这一家人让我看到一个我过去忽略的事实,就是:

人家和我不一样,但是很可能人家也很有可取之处的。


自从这个妈妈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后,我现在就特别乐于听人家到底是怎么教孩子的。原来听到人家给孩子背唐诗,练铅笔字,我心里都觉得“搞什么啊”或者“什么鬼”,但是现在就都特别愿意听听人家背后的“为什么”。

确实也被我问出了很多我以前完全不知道的事。比如小朋友学钢琴这个事情,我就发现我过去的观念确实有问题——这个之后要另外写一篇文章重新纠正(其实已经写了一大半了)。

总之,现在看到自己过去那种毫无理由的自信骄傲就觉得特别惭愧。而且我发现自己在过去那种骄傲的固执己见里,别人其实也懒得和我多说什么。因为我打心眼里就没打算接受他的说法,他说什么,我也都是防备的态度,否定的言辞,让人家也觉得和我说话毫无乐趣。大部分人说了个开头,就知趣的闭嘴了。

而我自己呢,因为在一开始就给自己设立了一个立场,也根本就没什么机会接受新的观念——我是律师嘛,能用言语把我说服的有几个呢?

说到律师,我是刑事辩护律师。我感觉我自己接受的职业训练,就是站在一边以后,坚定自己的立场。但是生活里,这种做法就很容易让我自己陷入固执己见的境地里,也很容易对对方有个论断。

所以现在我也在尽力“Think as a lawyer, don’t act like one”——就是仍然像一个律师那样客观有逻辑的思考,但是说话做事就不要像一个律师那样坚持己见。

如今,我理解的谦虚是:

假设对方说得是对的,我就把我的想法都放在一边,顺着他的思路往下想。我快快听,慢慢说。我问问题,不是为了把他驳倒,而是真愿意了解他的想法。


英馨姐妹的读后感

我们因为之前上的是蒙氏园,幼儿园生活真是各种自由啊,所以选择了上一年幼小衔接班来过度一下。因为是全职妈妈,所以真的投入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教育方法和自己的孩子,而且走到哪里也都是各种被称赞,所以非常骄傲也是补偿心理吧,觉得自己放弃了不错的工作回来专门带孩子果然做得比别人好……

但进入幼小衔接班开始,因为他们是非常系统得帮助孩子建立各种良好习惯、甚至深挖孩子的心理因素,居然发现我们之前引以为豪的优点背后居然是各种各样的缺陷!比如我们善恶分明、正义感强,但也导致经常指责小朋友不对的地方,引起摩擦和矛盾;比如遵守原则努力做会被认可的事,结果在有欠缺的地方就拒绝尝试,怕有损自己的完美;比如我之前要求自己要做孩子的帮助者,只要他向我寻求帮助,我就马上给他回应,保障他的安全感,结果老师说很多情绪性的问题,我这样做反而会放大对他的影响……

总之,现在真的是不敢骄傲了,愿神赐谦卑敏感的心,时时到祂面前去思想,对孩子的各种管教是合神心意的,还是从自己来的。

Melody姐妹的读后感
这篇文章扎心了,我去年底回国的时候,受国外很多妈妈影响,也训练了孩子很多习惯还有自己学的一些教育理念,刚回国那阵子邻居朋友都在夸,把我搞的飘飘然,跟你写的状态一样,一听别人聊几句孩子睡得晚不愿意吃饭,耍脾气打人啥的,我就觉得对方应该不懂教育孩子。

后来神给我的提醒是,我有这些经验和知识到底是用来骄傲炫耀的,还是用它来帮助别人并荣耀神的名的。想明白这个问题心态也就变了。而且我发现有些时候我太骄傲了也会要求孩子表现的要滴水不漏,他们肯定有做的不好,我就焦虑了,焦虑了就会对他们有情绪。现在想明白了,我们都拥有不完美的孩子,每个父母也都不一样,但不是我说的就都对,他说的一定错。

文章开头那两句真好,骄傲是觉得我都对,谦虚是假设对方是对的,只是我比对方多了上帝,他赐给我多一些的智慧,我相信他给我这多一些的智慧不是用来骄傲的。


杨先生的读后感

杨先生:“你这篇里面说到的谦虚,其实还使你更柔和,所以挺好的。”
我:“我一直觉得你特别谦虚,特别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为人家考虑。”
杨先生:“我觉得我也谈不上谦虚,我只是不被人家预设立场。就好比像以前我们做的证明题,你有时候一听别人的答案,觉得答案不是正确的,你就什么也不想听了。但是我觉得答案并不重要,我更想听的是人家得出这个答案的证明过程,那个才是这个人想法的核心。”


后记

我是特别容易在群聊里和人起争论的那一类人。其实特别愚昧。但自己又常常跌倒。真是太糟糕了……

今天晚上看到一句经文,觉得扎心:
败坏以先,人心骄傲;
尊荣以前,必有谦卑。
未曾听完先回答的,
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
——箴言18:12-13

愿我以后不要再做愚昧人。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jYIK82DIW6iyr4YaFWjq_w

我特爱在群聊里戳戳戳别人……
原创 2017-12-13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昨天发了一篇《骄傲使我盲目,谦虚很得益处》以后,有一个姐妹给我留言:

杨太的确是群聊里很容易给别人追问,论断加定罪。言语犀利,的确把律师的风范做到了极致。貌似还很喜欢有一群不知所以然的吹捧者。非常让人受伤。不过也可以回过头重新审视你的文章更了解你。你若凶恶起来,真的无人能敌的。希望你可以真的如你文章里说的可以言语柔和,随时说造就人的好话。提醒你一下群里还有很多非基督徒,希望你随时可以做光做盐,好叫人知道谁是你的救主。

这个姐妹和我在同一个群里聊天,我看着这个评论多少有点不爽:切,我犀利是犀利的,但我哪有什么定罪。

但是我内心深处是知道她说的都是对的。


随便就举一个昨天发生的例子。

昨天群聊里有一个妈妈说:“有多宝妈想重出职场的吗?[笑脸]我们团队在招募优质人才,经验证明多宝妈都是Superleader。[笑脸]”

有姐妹顺着她的思路和她聊,想要出来工作,但是家里孩子多,没老人搭手,出不来。

但是可能因为我爸是警察的关系,我脑子里好像有一根神经特别敏感,我就觉得这事儿挺猫腻——哪有什么招聘广告把招聘对象捧上天,然后还没提自己到底是做什么的。

于是我就问:“是什么团队呀?”

人家就回答了,是某个保险公司。然后她还@我,说:“有个公众号:杨太太,是你吗?不会这么巧吧!”

我回答:“辣么巧,我就是除了车险从来不买其他保险的杨太太。”

——这话多戳人,而且我不是无心的,我是故意的。群聊里我特别讨厌三件事:微商、保险、直销。一有人开始夸自己的产品多么多么好,我就算躲在旁边没说话,内心也已经爆炸了好几回了。

在这里我不是要讨论什么“基督徒是不是可以做微商、保险、直销”。我只是想解决一个问题:

我遇见我就是不喜欢的人,我该怎么办。


和有一些时候我是无意中伤害别人不同,当我遇见不喜欢的人,我言语尖锐,那全都是故意的。

在戳那些我不喜欢的人的时候,我不但不觉得自己有罪,我还觉得倍儿爽——和他们把那些心里憋着的话说出来就好像吃了三碗大米饭那么满足。

我们小组的大弟兄和我说,其实这种现象本质还是源自于我内心的骄傲,因为我交朋友内心是有一把尺的,需要人家“达标”我才愿意真心交往。

我觉得他说得是对的,所以其实还是罪啊,可是怎么办呢——我每次一遇见某一类人,我就软弱了。


刚好杨先生在家,我就把上述事情问他了:你说我该怎么办?
  
杨先生说:“首先,我觉得这事儿你还挺难改的。因为你会变成现在这样,和你爸有很大关系,他说话就是那个样。”

我一下就笑出来了,我爸那比我厉害多了。他常常在家戳我妈,而且戳得特别深刻特别隐晦。有时候他在饭桌上面不改色说了一句话,我当场就听懂了,然后我就笑了,可我妈妈还浑然不知。等吃完了饭,我妈收完桌子,开始洗碗了,忽然她就冲出来,和我爸说:“刚才吃饭的时候你说那句话是这个这个意思!天哪,你怎么说话这么尖酸!”我爸就会得意洋洋地笑:“你才听懂啊,你女儿刚才就懂了。”

杨先生接着说:“你家气氛就是这样,所以你在你家也不显得特别刻薄,可是一出这个环境呢,别人就会觉得你确实挺尖刻的。这也是没办法,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有点原来家庭的特色,比如我也有。”

我又笑了,嗯,因为我知道他在说什么。

杨先生继续说:“你平时在律所里,因为你们律师也都这样,大家都尖刻,我看你们聊天也挺震惊的,玩笑尺度真是大,但是你们好像也都习惯了,所以也没觉得有什么。但是在大多数的环境里,这样说话就会有一点问题。”

我问:“在刚才那个例子里,你觉得我很尖刻吗?这样是很让人讨厌的吗?”

杨先生说:“是啊,确实挺讨厌的。没事去戳人家干吗?我遇见这样喜欢戳人的人,如果不熟悉的话,我也会觉得不喜欢的,主要因为没有一个关系在。嗯,你想想我们那个朋友,陈某青,他那张嘴,让人讨厌不讨厌?要不是他是我朋友,真是一秒都不想和他说话。还有那个徐某晗,爱迟到都迟到成什么样子了,每次不迟到一两个小时绝对不出现的,要是换成不熟的人迟到迟成这样子,谁能受得了?”

我又笑了,哈哈哈。他说的那两个朋友确实有那些毛病,我们不但不讨厌他们,每次还笑得可欢。比如徐某晗同学,每次活动开始了我们打电话给他,如果他说快了快了,那就还有一个小时。如果他说他马上要出门了,那完蛋了,我们就知道他起码还要2、3个小时才能到,因为他出门前要各种磨蹭凹造型还要涂发蜡。

杨先生显然也想起了他那几个朋友,他也笑了:“我们周围的朋友,因为和我们都是有关系的,所以大家都是彼此包容。但是你在群聊里,这样说,人家是受不了的。”

我:“那怎么办呢?”

杨先生温柔地说:“你先祷告呗。我们言语柔和不是因为礼貌,而是因为里面有爱人的心,但这事靠着我们自己也做不好也改不掉的。你就把这件事放在祷告里,神是会让你看见的。”

我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快把这段记下来。因为我觉得杨先生说得实在是太好了。——因为我上述所有的知罪,也都只是停留在知罪。说起来罪是肯定要认的,可是感受上我甚至都还不觉得自己的这罪很可恶,所以也就没有内心驱动去改变,确实是需要祷告求神光照。


姐妹的读后感

Kitty姐妹:“哈哈!看来杨太太需要随时变身为“三位一体”。上班的时候是徐律师,要多犀利就多犀利;下班时是杨太太,要多温柔就多温柔;网络上是徐姊妹,要时刻保持正确。公众人物说话就要悠着点儿了 It's not for your sake, but for others' sake。担当他人的软弱,不容易啊!”

苏姐妹:“我近来也越来越意识到这点,在公司、在教会和在家里我感觉自己还蛮分裂的,在公司讲话做事就一副世俗腔调,在教会是模范姊妹,温柔耐心的主日学老师,在家里不信主的先生面前又常常是虎妈怨妇模样,真是要好好跟神认罪祷告。所以我觉得无论你是徐律、杨太还是徐姊妹,神不会因你所处的场合、你的身份而不与你同在,同样衪也不会因这些对你降低标准,衪定意要你成为合衪心意的样子。T牧师好像也说过类似,我们是怎样的人,自然就说出怎样的话,做怎样的事。”

Gloria姐妹:“今天的文章里杨先生的一番话真是棒极了!他之前的发言也都有很多可圈可点的,然而今天读到“杨先生温柔地说:你先祷告呗。” 哇,不知道为啥,我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DQc0U7wlsuUPNUwiGUySqQ
睡眠训练实战日记
原创 2017-12-14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前方高能:这是一篇特别无聊,特别琐碎,特别稀里糊涂的实战日记。



我没想过我还会生老三(见《得知怀上了三胎以后……》一文),因为睡眠训练是太久以前的事情了,我自己也快忘光了。于是我重新买了《从零岁开始》的书,并且把我自己写的关于睡眠训练的文章《我们关于宝宝睡眠训练的经验汇总》翻出来又看了一遍。

等到孩子出生,我发现那篇文章简直毫无作用,那篇文章的题目应该叫“为什么要进行睡眠训练”,因为根本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即使看书,我也发现有很多问题,实际操作和书上写的很不同。所以特写这篇我们自己的实战日记,希望能给妈妈们一些安慰。

废话不说,直入主题。


一、0-10天

妹妹囡出生前,我发现我已经有一些初乳了。于是妹妹囡一出生,我就给她吃我的奶。具体吃奶的姿势各本书上都有,主要要诀就是让宝宝的嘴唇向外翻开。妹妹囡也是聪明,一学就会了。

但是吃完以后问题来了,我总觉得妹妹囡没吃饱。一是妹妹囡就是不小便。我记得宝宝不是应该每次喂奶的时候打开尿布都有小便的嘛,但是她就是没有。(后来看书才知道宝宝是第一天一次小便,第二天2次,第三天3次,以此类推,要等下奶以后才会每天好多次小便。)二是因为妹妹囡虽然吃奶的时候吃着吃着就睡着了,但是一放到她的小床上她马上就大哭。

说好是睡眠日记,怎么写了那么多喂奶的事,因为其实喂奶和睡眠是息息相关的——就是因为我总是担心她吃不饱,因为她没小便,一放下就要哭。根本没法上她的小床睡。所以当时的时候我就想,哎,下奶前就别训练了,我也懒得折腾了。累就累点,你就随便吃吧。

我是尽量把她放小床睡,但是有时候晚上她吃完奶睡了我舍不得把她放回去,她就睡我身边。我是不太喜欢和她同睡,因为医院的床太小了,我总是担心压到她。但是比起担心,我更不喜欢她乱哭乱叫,我觉得是不是自己年纪大了,现在特别听不得孩子哭。

等第四天下奶了,但是奶水也很不稳定。那天要出院了,医生说她体重下降了15%必须要喝一点奶粉再观察,不然不让我们出院了。我说不可能啊,我奶水已经多起来了。

医生着急死了,她坚持一定要给她灌一点奶粉。杨先生做主,妹妹囡就被灌了30毫升的奶粉。结果搞笑了,灌完再去量体重,护士发现其实是她们之前测量错了,妹妹囡体重只有下跌了8%而已。汗。当时我当然极其不爽,不过我心里也想,护士也不会凭白搞错,我也相信神必有美意。

然后那一顿妹妹囡睡得特别特别香甜,从出生到那一天,就那一觉她是睡好的。我忽然就意识到了两个问题:
之前其实她确实是没吃饱,但是也是因为她没吃饱,所以她才会不停地吸,最大化地吃到初乳,也帮助我下奶。
她一旦吃饱了是可以睡很久的。

因为刚下奶的时候,乳腺没有全通,医院还有专门的医生帮我按摩通了乳腺。吸取前几次的教训,这次乳腺全通以前,完全不敢喝什么汤,以前就是没经验,觉得前几天没奶,结果喝了好多汤,等下奶的时候乳房就像石头一样硬。

这次虽然没喝汤,但是等下奶的时候,还是胀痛难忍。我记得以前好像靠小朋友吸奶啊,梳子梳啊什么就可以搞定的。这次搞来搞去,最后还是靠吸奶器一次性吸干净。中间有过很多祷告,也很感谢神的恩典。

这一段时间,我基本也都是她哭了就给她吃,但是因为知道她喜欢吃得很饱很饱才能睡得香甜,所以我每次喂完奶以后,还给她用奶瓶加喂一点吸出来的母乳,她每次就多吃个10-20毫升就昏迷了,然后差不多可以睡一个小时左右。

妹妹囡吃奶吃得很慢,左右加起来要一个小时,但是我也舍不得训练她。我看她好不容易吃饱了就睡了,也舍不得叫醒她。这时候,我想,哎呀呀,现在母乳不稳定呀,也别折腾了,等再过几天母乳稳定了再训练吧。

嗯,所以0-10天我就是不停喂奶,也并没有进行什么训练。


二、第三周到第八周

我大概是从第14、15天开始对妹妹囡进行睡眠训练的吧。

很多人对睡眠训练这4个字就有反感,其实大可不必。我特别同意《百岁医生教我的育儿宝典》里的一个观点,就是其实我们怎么做都是在“训练”,不是训练孩子自己睡,就是训练孩子和爹妈一起睡。



我们的训练目标,是孩子能自己睡,还能一觉睡到早晨7点。我们家哥哥囡和姐姐囡都知道,早晨7点以前,爸爸妈妈是不起床的,如果比这个时间醒得早,就请继续睡一会,因为还没到我们全家起床的时间。——所以我们希望妹妹囡也可以适应这个时间表。

这次睡眠训练和过往蛮不一样。因为以前我都如临大敌,没训练好是绝对不带孩子出门的。可是现在有2个大孩子,我不可能不带小的出门。

所以我们基本上只遵循了2个原则:

1、吃奶、玩一会、自己睡觉。
2、两次喂奶间不少于2.5小时。

小宝宝吃完奶是会睡着的,但是这样很容易就养成了让他们奶睡的习惯。每次吃奶玩一会,再给他们睡觉有2个好处,一是可以把喂奶间隔变长,孩子也很自然可以多吃一点,然后进入良性循环;二是可以让孩子每天有很多次机会学习怎么自己入眠,为他们睡整夜打基础。

在这段时间,妹妹囡常常吃奶要吃40-60分钟,哎,其实完全可以30分钟搞定的,我这不是舍不得么,觉得边喂奶反正也可以看手机。于是一边吃个20分钟,中间换个尿布,就差不多一小时了。然后我就随便和她玩个15分钟。差不多从醒过来喂奶开始算,1个小时左右,我就把她放在床上了。

理想的状态是她哭了3-5分钟就睡着了,一觉就睡了两小时。这种理想状况每天也都有个1-2次吧,但是也有很多时候,她常常是睡不着的,哭哭停停半小时,然后睡了半小时,又醒了。这一看表,离上一次开始喂奶才2小时,可是说好要2.5小时才喂啊。有时候我就是任由她哭一会,有时候我就抱抱她,等到2.5小时再喂。

白天她就一直是这么不算太规律的混吃混喝,但是好在,晚上渐渐就开始有了规律。

在第一个月,妹妹囡差不多7点吃一顿,10点吃一顿,2点吃一顿,5点吃一顿,然后就是7点多起床再吃。其实晚上到底怎么吃的我也不确定。因为我常常喂奶的时候就睡着了……她睡在我旁边,然后又哭了,我也搞不清楚她刚才到是一直在吃呢,还是其实她也睡了一会。但是对于我来说,月子里晚上11点睡觉以后,喂1-2次,我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第二个月的时候,她自己略过了10点那一顿。到了第八周,我发现她可以从7、8点吃完奶,一觉睡到4、5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已经算是睡过夜了。


三、第八周到第十一周

虽然妹妹囡一觉可以睡很久,但是这样还是没有用啊,因为清早4、5点起床我感觉非常累啊。于是我们就想,我们给她晚上11点补一顿奶,这样她也许就可以撑到早晨7点了。但是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妹妹囡11点那顿,我是希望她可以迷迷糊糊吃一点奶的。所以我就选择不把她抱起来,而是把母乳吸出来,用奶瓶喂她。这样的好处呢,是我晚上不会太涨奶。

可是我在11点把奶嘴塞进去,她就醒了,然后吃完奶又花很多时间睡着。然后早晨5点她还是会醒一次——这不白折腾了么。

到了第九周,我发现她每天都是5点这个时间醒的,我和杨先生说,不如我们试试晚上5点这顿让她哭吧。也许她哭着哭着就睡了。

妹妹囡第一天晚上从5点哭到了7点,
哭得我肝肠寸断。
第二天晚上5点哭到了5:30,
我感觉不错,哎哟,果然就是有效果。
第三天晚上4:30哭到了7点,
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第四天晚上4:00哭到了7点,
我开始怀疑人生了。

当然她也是断断续续的哭的,不然我估计我当场就忍不住了。但是断断续续哭几个小时也是够煎熬了。所以第五天晚上她3:30就醒了,我毫不犹豫地开始喂她了,敢情你这哭的时间还越来越提前了,我怎么吃得消啊?算了算了,晚上喂一顿么就喂一顿好了呀,大概是我太心急了。

然后就这样,她原本每天是5点吃一顿的,现在就开始3:30,或者4:30不规律的时间吃一顿。后来经人介绍看了《百岁医生教我的育儿宝典》,说孩子可以趴睡,我琢磨来琢磨去,觉得也有道理,就让她趴睡了。然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效果。她也还是晚上会哭。

就这样过了三四天,就在我做好了长期夜奶的抗战准备的时候,她忽然就睡过夜了。

整个睡眠训练的过程,是不是莫名其妙,糊里糊涂?

——我就是这个感觉……反正就这样睡过夜了。

后来又有几次,晚上醒过,但是总体来说,我们就坚持实践我们的想法,她现在也就明白了。11点这顿我们还是奶瓶喂她,她也不睁开眼睛了,吃到不要吃,就继续睡了。期间,我发现她学会了吮吸手指,反正她醒了发现还没到时间,就会吸吸手指,努力继续睡。我们也坚持每天在早晨7:00-7:30叫醒她。

回头看,趴睡是有用的,但最主要的,可能还是我们努力帮她设立了一个适应我们生活的生物钟吧……


四、第十周结束时的时间表

妹妹囡在第10周结束,她的规律差不多是这样:

早晨7点起来,吃奶,换尿布,玩一会,8点回床上睡觉。

然后我差不多2.5-4小时喂她一次。根据她睡眠情况而定。
比较常见的是她中午11点吃一顿奶,玩一会,12点睡。
2点再吃一顿奶,玩一会,3点睡。

5-6点她醒来,杨先生给她洗个澡。然后吃奶,差不多在6:30左右她就睡了,然后我吃晚饭,陪姐姐囡和哥哥囡。

晚上10:30-11:00,我们用奶瓶喂她一顿,任由她喝到饱足,这顿她差不多能吃120-150毫升(最多一次190,结果第二天便秘了)。然后她就一觉到7:00了。

所以差不多一天是5-6顿奶。


五、把妹妹囡从我们房间移到哥哥姐姐的房间

照道理已经很好了是不是。但是No zuo no die的我,觉得还不够。我在询问了多方意见以后,决定进行革命性的一步:

我要把妹妹囡的小床从我的房间挪去哥哥姐姐的房间。

原本我们哥哥囡是在他2岁不到一点的时候才搬去姐姐房间的,见《让姐弟俩睡一间房的尝试》一文。但是我在去过馨悦家参观了5个孩子睡一间的盛况之后,觉得其实孩子是可以从小睡一起的。

这么做之前,包括我,包括杨先生都有很多顾虑。最担心的当然就是妹妹囡半夜里醒来吵醒哥哥姐姐,或者哥哥姐姐半夜里起来吵醒妹妹啦。而且妹妹囡的床比较大,搬来搬去其实很不方便(悔死我了),所以万一不行,就是来回折腾。

但是我还是狠狠下了一个决心,因为我觉得这样做会有几个好处:
哥哥姐姐现在睡觉前可折腾了,祷告完和我拜拜以后,他俩自己聊天能聊一小时才睡。我觉得妹妹囡睡进他们的房间以后,他们会顾念妹妹囡,从而不聊天,就安静睡觉。
我们原本打算给妹妹囡睡觉的那个房间,现在是哥哥姐姐的游戏房。因为老大现在做作业需要有一个书房,所以老二常常在那个游戏房里玩耍。如果让妹妹睡这间游戏房,老二就只能在客厅玩了。
我觉得从长远来看,妹妹囡就是睡到哥哥姐姐的房间的。那既然早晚都是这样,大家都快点适应起来,也挺好的。

说干咱就干,三下五除二,我就把妹妹囡的小床送进了哥哥姐姐的卧室。顺便调整了家具位置。




(上两图是同一间房间,其实房间挺小的,但是优点就是暖气容易打足。门边上是小朋友的小马桶,半夜给他们上厕所用的。朋友看到玩笑说:“确认你家已经开幼儿园了”。)

第一天晚上,我和老大老二反复叮嘱。老大6岁,女孩子,她很懂我的意思。当天晚上她一下子就睡着了。但是老二3岁半,男孩子,他就不行了。自控能力各种差。当天晚上进去以后,他先是忍不住唱歌,出来被管教;然后又忍不住把手伸进妹妹的小床里,出来被管教;然后又忍不住看书,出来被管教……

好不容易老二也睡着了,我们如常11点喂完妹妹,谁料半夜老二又跑来我们房间说他做恶梦了。他爸爸又把他送回去睡了没多久,妹妹囡在早晨5点的时候竟然醒了。我怕她把哥哥姐姐吵醒,就跑去她房间里抱过来打算喂喂奶,谁料她竟然不肯吃奶,就是大哭大闹。

杨先生问我,她是不是乳头混淆啊?是不是11点那顿奶她吃得太舒服了,所以不想吃妈妈的奶。我想也是吧,可是也不知道怎么办。我说我抱她到客厅里去吧,杨先生说,客厅太冷了,没关系,你就呆房间里。

然后我就小心翼翼让她趴在我旁边,没想到2,3分钟她竟然又睡了。到了早晨7点,她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又肯吃我的奶了。

怎么会这样?我也搞不懂。但是我心里是很后悔的。因为我觉得早知道她半夜还醒过来,我就不把她放去哥哥姐姐房间了。因为半夜跑过去,很冷啊!哥哥姐姐房间又没有地方可以放得下椅子喂奶,简直太折腾了!


六、最新进展

但是怎么办呢,因为她的床挪来挪去特别不方便,我也不可能再把她搬出来。而且杨先生一直坚持:就按照预定计划,不要因为环境改变计划就随意改变,他觉得这样更不好。

所以我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祷告了。

昨天晚上是和她的哥哥姐姐睡同一个房间第二天。出人意料,一晚上都很太平,三个孩子都认认真真睡觉,睡到早晨7点我们喊他们起床。

最让我感动的倒不是妹妹,而是我们三岁半的哥哥囡。他早晨6点过了一点醒了以后,发了几声哼哼,我在婴儿监视器里看着他,生怕他爬起来去看妹妹。但是他完全没有。他自己轻轻唱了一首歌,抱着玩具又睡着了。
  
我看着他们三个人,心里很感动,虽然以后大概还会反复,但是我想总体来说,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一个效果吧。




七、总结

让我总结什么呢,我感觉我一直都是各种没原则,各种糊里糊涂。反正就是大概方向是正确,就这样一天天走下去。我觉得这次最大的改变,就是虽然糊涂,但是我心里不焦虑,就像杨先生常常和我说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总得来说,我想,我们全家不可能围着小宝宝一个人转,我们在满足了她的基本需要以后,让小宝宝来适应我们的生活规律和时间表,总是没错的。

哎,也就是因为自己也没什么智慧,甚至都没好好努力,所以真是还是要感谢神。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V5szIComMICBxF7w#rd

KITTY姐妹的干货 [连载一~六]

原创 2017-12-15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和神抱怨,觉得自己所受的牧养不够。然后不知怎么就冒出了一位我到现在也没见过面的Kitty姐妹,她是一位传道人太太,住在洛杉矶,也是《六A的力量》一书的译者。她常常看我的日记,她的读后感给了我很多很多启发。我的很多文章原本平淡无奇,结果被她的读后感一写,就有了意义。所以我说,Kitty姐妹不但是我的妈妈导师,也是我的写作之宝。

这几天每天都在看Kitty姐妹的分享,想起来以前的祷告,心里很感动,就好像我和爸爸抱怨学校老师教的不够学,爸爸就直接给我请了一个私教的感觉。

因为她写的实在太好,所以我想把她的分享整理出来,希望更多的姐妹可以和我一样得到鼓励。


目录

一、关于神不喜悦的事情是不是能祷告?
二、关于原生家庭的伤害
三、关于生活中的很多实际困难
四、关于孩子们的分享和争抢
五、关于婆媳关系中的苦毒
六、关于先生不信主或属灵生命不够好

(未完待续)


一、关于神不喜悦的事情是不是能祷告?

Kitty姐妹的分享:

你以为你祷告不说,老爸就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啊?

这就跟我们带孩子一样一样的,当妈的难道不知道孩子的那点花花肠子?明知道孩子们的小脑瓜里盘算的是什么,可就是不说穿,就是要他们自己讲出来要什么,其实是为了帮助孩子敢于表达,同时也是透过这样的过程帮助孩子自己理清思路,搞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

其实天父也是这样培养我们的。祷告就是跟祂倾心吐意,祷告就是你听我说说,我听你说说,就像谈恋爱似的。要是所有的基督徒祷告都是高大全的标准版本,天父听了一定很无聊,都是千篇一律的,多没劲!试想要是咱们的孩子跟我们说话个个都像新闻联播似的,岂不是很恐怖?所以呢,还是想啥说啥比较轻松。反正你不说祂也知道,还不如痛快点。

我时常跟孩子们说,祷告的结果,无外乎就是三种----绿灯(行,没问题);黄灯(先等等,等时间合宜,或者你可以handle的时候);红灯(这个不行,不太适合你。不过我有更好的给你)。

——说真的,我有时候觉得咱们信主信得太宗教化了,估计和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有关,什么都要标准答案,唯恐说错话。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不是想啥说啥,而是揣摩老师喜欢听什么样的答案,写作文也是,都要套路的。

但我们的神没有那么小心眼的。只要你尊祂为大,既然是和神的个人关系,既然神是圣父、圣子、圣灵,那神跟我的关系就是父亲和孩子(圣父)、爱人和新娘(圣子)、闺蜜和我(圣灵)……神其实没那么遥不可及,不苟言笑,祂是那么的鲜活有个性,比我们的亲人还亲。跟祂说话聊天,不用打草稿的吧!

我们总说我们要明白神的心意,其实神更愿意的是明白我们的心意。就像我的老大和老二都是青春期了,他们其实早就明白我们当爹妈的对他们的期望和心意,自打他们出娘胎,我们就一直在他们耳边叨叨叨叨,我们上半句没说完,人家就知道你下半句要讲什么了。可对我这个当妈的来说,我多么希望青春期的孩子能多跟我叨叨叨叨啊!我多么渴望了解他们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啊!不管是什么,不管对还是错,只要他们肯跟我讲,我就已经开心得不得了了。其实神对我们就是这样的!   


二、关于原生家庭的伤害

Kitty姐妹的分享:

我个人也不喜欢老是把原生家庭挂在嘴边,过去集腋成裘的经历的确塑造了我们当下的处事方式,但绝不是我要继续这样下去的借口。

原生家庭的因,并不一定就一定要产生我现在的果,因为在基督里,我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我已经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因着耶稣的受死复活,我与基督有了联结,基督已经把我和我旧有的生命做了彻底的斩断。这时候再一味地谈及原生家庭,就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罔顾基督在我们身上成就的大工。

既然我们成为神的儿女,我们的原生家庭就是美善、恩典、慈爱,且大有能力的天上的君王!我们是神二代,神家的原生家庭完完全全替代了我们原先的原生家庭!所以我们每一天要奉主的名宣告:我现在有了新的生命!一切原生家庭传承到我身上的不蒙神喜悦的性情和魂结已经被基督斩断,在我这里终止,不在我身上发生任何的功效,更不会再传给下一代!我现在已经被收养到天上的国度,此时此刻,天上的君王是我的原生家庭,神家一切的美善、能力都要厚厚地浇灌在我的身上,且要透过我流向周遭,也要透过我传承给我的子子孙孙!”

我一直在提醒我自己,不要让原生家庭成为我“合理”苦毒和自怜的理由。我需要经常跟神作交换,我把我的苦毒自怜给祂,祂把祂的平安喜乐给我。而且我现在就是我孩子的原生家庭。要是一味注重原生家庭,那我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稍有不慎,就会给孩子造成一辈子的心理阴影,那我还活不活了?其实,神的恩典够我用,神的权能和恩典足以扭转乾坤,化腐朽为神奇。与其注重这些消极方面,恐惧战兢、举步维艰、诚惶诚恐,那就是把目光过份聚焦在自我身上,对不起,娘娘没这闲工夫...不如把目光聚焦在神的身上。

回家,不是回到原生家庭,那个地方只是开始,但不是归处,更不是终点。真正的回家,是回到天父的家,将心归到真正的家。没有神的任何心理研究,任何身心灵的方式,都只是找出病因,却依然没有药方,依旧是无解,就如同把结痂的疮疤揭开,再一次血流满地,却没有医治的途径。

所以还是将万事交托主恩手,包括我的苦痛。如此,祂的恩手才会施加在万有之上,包括我的苦痛。

在这里我要用神的话语来替这里的每一位妈妈宣告:“以赛亚书61: 主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为耶和华用膏膏我,叫我传好信息给谦卑的人(或作“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医好伤心的人,报告被掳的得释放,被囚的出监牢;报告耶和华的恩年,和我们 神报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你们必修造已久的荒场,建立先前凄凉之处,重修历代荒凉之城。那时,外人必起来牧放你们的羊群,外邦人必作你们耕种田地的,修理葡萄园的。你们倒要称为耶和华的祭司;人必称你们为我们 神的仆役。你们必吃用列国的财物,因得他们的荣耀自夸。你们必得加倍的好处,代替所受的羞辱;分中所得的喜乐,必代替所受的凌辱。在境内必得加倍的产业,永远之乐必归与你们。因为我们的神耶和华喜爱公平,恨恶抢夺和罪孽;祂要凭诚实施行报应,并要与祂的百姓立永约。你们的后裔必在列国中被人认识,你们的子孙在众民中也是如此;凡看见他们的,必认他们是耶和华赐福的后裔。你们因耶和华大大欢喜,你们的心靠 神快乐;因祂以拯救为衣给你们穿上,以公义为袍给你们披上,好象新郎戴上华冠,又象新妇佩戴妆饰。田地怎样使百谷发芽,园子怎样使所种的发生;主耶和华必照样使公义和赞美在万民中发出。”奉主耶稣的名宣告,阿们!


三、关于生活中的很多实际困难

Kitty姐妹的分享:

亲爱的,首先要确信:上帝从来不会搞错。世人是力量如何,日子如何,有多少能力就干多少事;但在上帝的国度,逻辑往往是反的,是日子如何,力量如何。

祂给我的担子,从来不会过于我所能承担的。祂给我多少担子,就会赐给我多少力量。祂给我们几个孩子,祂就知道我可以胜任的。祂给我的担子,是称了又称、量了又量的。尽管我不了解自己的潜能,但祂比我还了解我自己。即便一时半会儿我担当不了,但是只要我呼求祂的帮助,祂就一定帮助。

我一直记得那个P.U.S.H的故事。路上有块大石头挡住去路,上帝要你去推,你推了半天石头纹丝不动。你开始埋怨上帝把大石头拦在路中间,也埋冤神为什么看着我自己推,不管不顾,于是开始自怜。上帝说:“我从来没有要你推动石头,我只是让去推。你的任务只是推,而挪去石头是我的事。对我来说,挪动这么一块巨石,岂不是动动小指头的事?但你的任务就是推(Push)。你看你推了许久,你的腰板挺直了,你的膀臂有力了、你的双腿粗壮了,你又更强壮了!然后你就看我来挪动那块巨石。”

这就是我们的神奇妙的地方:祂往往不会浪费任何机会,一石二鸟甚至是一石几鸟,让孩子成长,是祂的目的,但不全是,祂是要在我们养儿育女的过程中,体会祂的为父心肠,扩张我们的疆界。你只有站在祂的角度,才能更懂祂;你只有意识到有多需要祂,祂才有机会把祂自己给你,不然,给你你也可能不屑。祂要的,不仅仅是问题得到解决,也不仅仅是成果,更是你的心!

P.U.S.H= Pray Until Something Happens. 祷告一直到事情发生。不是告诉神我的困难有多大,而是告诉困难我的神有多大。凡事先想到困难,困难就是你的主;凡事先想到神,神就为你做主。我们很多时候是出于惧怕而预支忧虑。

F.E.A.R=False Evidence Appears Real,惧怕,就是假的事情看上去跟真的一样。很多忧虑是根本没有发生,是我们自己想想就害怕,然后自己把自己吓死,魔鬼谎言得逞,让我们误以为困难大到我们的神无法搞定。更糟糕的是,魔鬼让我们相信,你信的这位神根本就不爱你,看你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根本就让你自生自灭,祂是一个高高在上,手里拿着鞭子随时抓你小辫子等着收拾你的神。

还要可怕的是,魔鬼让我们自怜,一旦自怜,我们的眼目就仅仅盯在我们自己身上,我的需要上,而让我们自己成了自己的偶像而不自知。神赐给我们的,不是惧怕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


四、关于孩子们的分享和争抢

Kitty姐妹的分享:

关于分享和争抢,神透过我们家的小狗狗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们家有两只小狗,小公狗是3个月大的时候就来了我们家。在养了两年之后,我们在宠物店又看到一条和它一模一样的小母狗,不过已经7岁了,我们就把它也领养了。小母狗曾经是流浪狗,到了我们家,什么都要争,什么都要抢,生怕少了自己的。而小公狗呢,每次都吃亏。但他也不吵也不闹也不打,就看主人在哪里,他就会跟到哪里。

后来我观察发现,他的心态就是“儿子”的心态,因为他太知道自己在这个家的位份,就是“儿子”。东西抢走了没关系,只要主人看到了,好东西总少不了我的,我何必去争呢?我要做的,就是时刻注目着主人在干嘛,然后时刻在左右,主人总会给我好吃的。他的这份“笃定感”,给我很大的开启。小母狗是流浪狗,她原来一直要靠争靠抢才能生存下去,可是她没有意识到,她来到我们家,也就同时享受了“儿女“的位份,小公狗有的,她肯定也会有。但是她的习惯意识阻碍她认识不到她不再是流浪狗,而是有了家有了主人的了。我们家给狗狗吃的玩的,本来就是为着它们准备的。所以即便是她的处境改变了,她的心态还是没有改变,依然处在“缺乏式”心态当中。

所以我比较刻意给孩子这样的引导—分享并不是缺乏,好像东西给了别人了我自己的就少了,这种思想也大多是基于“缺乏式”心态。我要让孩子看到的是丰盈式心态—分享是越分越多的,如同爱,也是越给越多的。路加福音6:38 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们怀里;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Give, and it will be given to you. They will pour into yourlap a good measure--pressed down, shaken together, {and} running over. For byyour standard of measure it will be measured to you in return."

为了比较直观地让孩子们体会到分享带来的祝福,他们在吃冰激凌的时候,孩子一种口味,我是另一种口味。然后我提议:“如果我们互相分享,你就能吃到两种口味,一种你的,一种我的;如果你不愿意呢,那也没关系,可你就只能尝到一种口味。那你想不想跟我分享呢?”

我还给孩子们玩水,就是拿水管子接在水龙头上,打开水龙头,水就顺着管道流出来了。我告诉他们:“你就是这根水管子,水是上帝的祝福。管子一头进一头出,好像自己什么也没留下,对不对?可是你看,水管子里面是不是一直是充满水的呀??如果你愿意分享呢,天父爸爸就知道祝福可以透过你这个管子来临到别人,那祂就愿意更多地给你,因为你还可以更多地给人,那你拥有的还会少吗?”

而且我也跟他们讲以撒的故事,他挖一口井,就被人霸占,于是再挖,又被人霸占。看似他吃了很大的亏,但他只要挖一口井就出水,这种从神而来的恩宠,比一口井宝贵多了。人家抢到的,只是一口井,而以撒得到的,是随处挖井都有水的恩宠。而且我平时会刻意多给那个愿意分享的孩子。

所以我们家三个孩子都很大气,也很少跟外面孩子争,因为他们知道,好处少不了他们的,给出去了还会再有的。当然,至于手足间的争执,其实跟东西无关,也跟分享无关,无外乎是想要得到父母的关注,试探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就另当别论。
               

五、关于婆媳关系中的苦毒

Kitty姐妹的分享:

对于每一个在婚姻里有一段时日的多宝妈妈,我敢说,在婆媳关系上都有一部“血泪史”。但这是否能成为我们自己苦毒的理由,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且不要说我们要按照耶稣教导的,要“爱你们的仇敌”,这些高大全的属灵要求咱暂且不表,婆婆毕竟是咱老公的亲妈,若没有她,自然也没有我们的婚姻。就光凭这一点,就没有理由去记恨婆婆。其实仔细想想,婆婆们之所以苦毒,就是因为她们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好的榜样可以遵循,没有信仰,没有婚姻辅导,没有教会,但她们也跟我们一样,有一颗渴慕爱的心。但又从老公那里得不到,当时那个年代谁也不懂得这些,只要能生存活下来,就已经是莫大的恩典了。

所以当下的她们,是由她们的生活经历所造成的。如果我们用从神来的眼光,以怜悯之心看她们,就不会掉入苦毒中。如果掉入苦毒中而不能自拔,那这样的pattern循环模式又会再一次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不出二十年,我们就会成为她们的样式,because we become what we focus on…我们定睛在什么上面,我们就会成为怎样的人,而我们给予关注最多的,无论是什么,就会成为我们的主宰。

我们女人非常情绪化,也往往不理智到一种很笨的地步,就是把掌管自己喜怒哀乐的钥匙交在别人的手中,期盼“要是老公能这样那样,那我就幸福了;要是孩子能这样那样,那我就满足了;要是婆婆能这样那样,我的日子就好过了”。

在婆媳关系中,我也是从血泪中吸取了教训,更是让关系中的“梗”成为下载天上来的智慧的渠道。我一直一直在学一样功课,就是choose the battle——选有必要的仗来打,而不是打赢每一场仗,却输掉了整个战役。神这样教我:“你最在意的是什么?做好你最在意的部分,其它的都放下。”

在和婆婆生活的过程中,我明白我最在意的就是:1)夫妻关系;2)孩子教育。所以只有这两件事,我是最用心去做的,也是我的领地。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家不能有两个女主人。婆婆在,我就把厨房的领地让给她。只要她在,买什么菜、做什么、吃什么,我统统放手。人家做了饭,我吃现成的,虽然不合口味,(我是上海人,婆婆是河南人),但既然吃现成了,就感恩。厨房弄成什么样,我一律不插手,那是她的领地,我就不碰。

因为要维护夫妻关系,所以我基本上不会让老公介入到婆媳关系中来。有任何事情,我都是和婆婆当面直接沟通。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婆婆也是,我们之间两个独立的个体之间的沟通,为什么还要牵扯上第三方,而把问题弄复杂?比如说我婆婆给我老公端茶送水,我就会跟婆婆“发嗲”地说:“妈呀,给老公端茶送水是我的责任,我作为他的老婆,应该伺候他的。您可不要把我秀恩爱的机会给剥夺了哦!你给你老公倒茶,我给我老公倒茶,怎么样?”这样婆婆听了,就会看到我的本意是要照顾好你儿子,而不是跟她抢。

老人家一直生活在物资贫乏的年代,对钱看得很重。所以在金钱上,我也是极度放手。老公给婆家钱,我一律不过问。甚至是我们结婚的红包啦、孩子们过百日收的红包啦等等,老公叫婆婆收着,我也跟着附和。三年前我们卖了我在上海的房产,那是我结婚前用自己的积蓄买的。房子卖了的钱,老公拿出一部分把婆婆的房贷全部还请,我还是不闻不问。要是按照常理,我的婚前财产,凭什么给婆家?这事儿搁谁身上不疯?我妈退休后教钢琴,财务状况比较好,她就经常补贴我们。她这边贴,我老公那边再给婆家。按理说,我妈比我婆婆年纪还大整整十岁,这理儿说到哪里都说不通。但是我妈妈说了,施比受更为有福。我这把年纪了,还能够挣钱,还能够倒贴,说明我还健康,还有挣钱的本事,这样的福气哪里去找?给婆婆她最在意的(厨房的领地、给足她儿子面子,生活上体贴他、钱),然后我把我最在意把握住。老公也因为我不让他作难,他就越发爱我、信任我。我给自己下一个规定,结婚后,没有“你爸你妈、我爸我妈”,而是“咱爸咱妈”。

孩子的教育我自己绝对不放手,当时强势的婆婆怎么着都想不通,还跟她的亲戚说我残忍,不让她沾手。但这一块我就是咬住不松口,其它的你喜欢都可以顺着你的意思,但孩子我必须自己带。后来她看到孩子们又乖巧又懂事,自然就认可我。用自己放下的领地作为“投资”到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中,收获大大地。顺带把顺服老公的功课也一并学了,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了。

但是关于和老人的关系,我实在是不敢自夸。因为神赐给我极好的母亲和婆婆。我每次跟妈妈吐槽,她都是鼓励我看到丈夫好的一面,辛苦的一面,从来不是给我火上浇油,而是教导我“施比受更为有福”。我的婆婆更是大气识大体,她口中的话语都是积极的、建造的。你想想,她和公公能把自幼残疾的老公培养得那么积极阳光正能量,一点残疾人的自怜自卑都没有,这需要何等的坚强和乐观!在那物质缺乏、医术落后的年代,她背后默默流的眼泪和自责负疚,岂是我辈所能体会和承受的!正因为我有如此胸怀宽广的妈妈和公婆,所以我们带着孩子出国的时候,他们三位老人住在一起,也互相有个照顾。亲家能在一起和睦相处,这一切都是神的恩典!虽然那时候我们都还没有认识祂,但祂已经按照祂的心意,预定了要给我们如此丰盛的基业!(以弗所书1章)。所以我不敢指着自己夸口,一切的荣耀都归给天上的父!

放下&放手真的很重要。我们不要指望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我们。就连耶稣,都有恨祂的人,更可况是我们?So what? 别人不喜欢我,不能成为我苦毒的理由。不饶恕,就等于是自己关在牢笼里,开启牢笼的钥匙明明握在自己手上,却一心等着我们最恨的那个人过来,我拱手把钥匙递给他/她,心心念念期待那个人来帮你打开牢笼。自己喝着毒药,却希望别人去死。

饶恕真的很难做到,但我们最恨的那个人,不值得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到这人身上。“你的一切移动,左右我的视线”,那是给最爱的那个人的,我们却往往把这样的待遇给最恨的那个。是他傻还是我傻?我家的金鱼缸就在饶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家的鱼缸,里面有一根管子。每次换水的时候,我根本不用去对付那些脏水,不用先倒出脏水,而是只要不断地注入干净的清水,同时原来的脏水就会顺着管子流出来。渐渐地鱼缸里就彻底换成了清水,脏水都流出去了。

我们的心就像这个鱼缸,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苦毒和肮脏。但我们不必每天去对付这些脏水,只要我们敞开心,让神的美善源源不断地涌入我们的心,我们的心自然而然就充满了从天上来的美善,而把原有的肮脏全都赶出去了。“心意更新而变化”就是这样子的。说到底,学会被爱要比去爱难得多。因为被爱需要先让自己软下来。Being vulnerable是多少人,多少强人一生的功课。伤疤越抠,流的血越多,结的痂就越硬,医生就没有办法动手术,医治就无从而来。
                       
负面的吐槽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并不造就人,更无从改变现状。虽然大家都在口口声声说祷告、饶恕、求主加添力量,但那只是逃避的借口而已。在实际应用中还是“我”、“我”、“我”,这个“我”却不是从“我”做起。我的妈妈导师说过一句话:“有吐槽的时间和功夫,就有祷告的时间和功夫。”这句话成为我一生的座右铭。共勉。


六、关于先生不信主或属灵生命不够好

Kitty姐妹的分享:

说到婚姻,姐妹们聊的好像婚姻的不满足,归根结底是因为丈夫不信主,或者丈夫的属灵生命不够好。

那么从我的角度,丈夫是教会带领人,而且还是在“圈子里”比较有知名度的,是不是婚姻就一定会幸福美满呢?其实也不尽然。人毕竟是人,再光辉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在人后看不到的一面,总有软弱的地方,和黑暗的幽谷。所以有一个有关传道人的笑话,说一个牧师的太太,在她丈夫讲道的时候,把被褥抱到讲台上,说丈夫最好就住在讲台上,因为讲台上的丈夫,才是最好的形象。

如果说姐妹们都以为丈夫如果信主了,或者属灵生命很好了,婚姻就会幸福,那么起码说,你们还有盼望。但作为我来讲,丈夫都能在台上讲婚姻的,看到生活中软弱的地方,岂不让人绝望?因为道理他比谁都明白,还能教导人,但你看到他没有完全行出来的时候,里面就会有控告,说这个人假冒为善。因为我们从太多的主内婚姻书籍或婚姻讲座中,领略了一个好丈夫应有的样子,然后就会以这个标准去衡量我们的丈夫。其实只有耶稣才符合这个好丈夫的形象。要是丈夫们以箴言31章才德的妇人的标准来衡量我们,那我们早就要买块豆腐撞死了。

后来神启示给我一副图画,说你的丈夫是我建的灯塔,灯塔是用来照亮远方的,而灯塔脚下,却是最黑暗的地方。但我需要你作灯塔的守护人,维护灯塔可以正常运行。纵然灯塔脚下很黑暗,但我与你同在,有我的爱,岂不是比他的爱更好?他不能满足你情感的需要,那是出于我,因为我如此爱你,你却把我撩一边,一心寻求丈夫的爱。我才是你的良人,我爱你到如此一个地步,就是我看到你期望得到丈夫的爱而胜于渴慕我的爱,我吃醋了。所以我要让他的心刚硬,好让你无处可去,不得不转向我,好从我这里寻求爱。

我记得中国主内婚姻事工第一人,袁大同老师分享过,神对他说,谁说婚姻一定要幸福?我自己的婚姻也不幸福。我为我的新娘(教会)连命都摆上了,但我的新娘也并不是全心爱我。

所以说,不要让你丈夫来影响我跟你的关系,而要让我来影响你跟丈夫的关系。这样的过程,就像亚伯拉罕献以撒那样。但结局总是好的,比我自己死气白赖要赢得丈夫的心要好得多。所以爱他,其实跟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今天看到的这句话,特别扎心:我们必须下决心,永远不要让那反对我们的罪导致我们里面的罪。别人犯罪,并不能成为我犯罪的理由。Marriage is not for happiness, but holiness. 婚姻不是为了幸福,而是为了圣洁。

再补充几句,关于婚姻的感悟,转折点是源自于多年前我和神之间的一次对话。

我们总想在老公心目中排得最优先,不知不觉就把掌握我幸福快乐的钥匙交在他手中。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能左右我的情绪。如果让老公觉得他必须为我们的喜怒哀乐负责,他们就一定会躲得远远的。自怜也是一种罪,是把自己当偶像。

我有个美国朋友,主内的心理医生,曾经在中国宣教三年,当时谈了个中国女友,后来两年后分手了。我问他分手的原因,他就说跟中国的女生交往心好累,他不明白既然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为什么女生不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她不开心了,为什么非得要我去哄她开心,这样是不成熟的表现。既然恋爱或者夫妻关系是两个成年人之间平等的互动,为什么一方就得去为另一方的情绪负责,要我去哄她。

他的这番话给我很大的触动和思考,这个视角也是我从来未曾想过的。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老公得背负着我们的喜怒哀乐?纵然他的优先秩序有需要调整的地方,但话说回来,圣经说才德的妇人,她丈夫心里依靠她,并不缺少利益;她如可爱的麀鹿;可喜的母鹿。愿她的胸怀,使你时时知足;她的爱情,使你常常恋慕。(箴言5:18)还说:要使你的泉源蒙福,要喜悦你幼年所娶的妻。那究竟丈夫是我们快乐的泉源,还是我们是丈夫快乐满足的泉源呢?对于丈夫来说,他要记挂的有工作、有父母、有朋友。如果我们跟这些争抢我们的丈夫,无疑就是把自己跟这些放在了同等的位置,也实在是轻看了自己。妻子总盼望着和丈夫“二人合为一体”。如果我们真的与丈夫联合,念他所念,想他所想,那就是和丈夫作为一体,和他一起来关心公婆、工作、朋友,如此才真正让丈夫心里依靠我们。

还记得我刚结婚不久的时候,我老公曾对我说:“你指望我满足你所有情感的需要,是不可能的,我做不到,也没本事做到。这事只有耶稣能干得了,你去找耶稣吧!”当时把我气得,就差离家出走了(你以为只有不信主的丈夫会让你怄气吗?传道人的老公气你的水平更高!)我说:“杨弟兄,你说这话绝对是真理,有高度,非常属灵,没毛病。但这句话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对我说,唯独你不可以,因为话从你的口里说出来,就像是在推卸丈夫的责任!”

完了我就去找神哭诉:“既然每个人的情感需要只有在基督里才能得到满足,那你还要人结婚干嘛?大家都跟耶稣结婚好了!我单身服侍你岂不更有果效?”神回答我:“我要你跟他结婚,不是为了让他来爱你,而是让我来爱你,然后你去爱他。”我:“他那个德性,实在太难顺服了,你怎么不管管他?”神:“因为你一直在管他呀!你一出手,我就袖手。哎,我说,每次你来找我说话谈心,我本来蛮开心的,等你半天终于盼到你来跟我说说话了。可你每次要么不来,一来都是跟我说你老公。要不就是你老公横在你和我中间,要不就是你横在我跟你老公中间,能不能你把他放下,咱就聊聊你跟我?就咱俩?你在等我出手治你老公啊?我还一直在等你呢!你先做你该做的部分,我才做我的那部分。(当时是英文说的:You do your part, and then I'll do mine.)


每次看KITTY姐妹的分享我都有一种大梦初醒的感觉,所以我也问她为什么没有公众号,她的回答也让我很感动。她说:

“我没有公众号是我们家的一个默契,就是俩夫妻只能以一个人的服侍为主。不然精力很容易分散,两个都冲在前面,也容易有破口。老公的服侍很重要,我就当他的后勤运送粮草和弹药。我也给写公众号的姐妹输送粮草和弹药。”

嗯,我确实收到姐妹很多的粮草和弹药,所以我想连载。第二篇已经在路上,敬请期待。


特别说明

因为大部分情况,Kitty姐妹的分享都是针对某个姐妹的某个软弱,是有语境的。摘录出来如果有问题,那其实是我我我我编辑的问题。特此说明。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V5szIComMICBxF7w#rd

约伯的朋友

原创 2017-12-18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本文写于2016年10月25日

今天在一个妈妈群里,看到一个妈妈说她家的老三再次得了手足口病,她说她内心崩溃了。

因为这个群里的妈妈都是基督徒并且家里都有三个以上的孩子,正常来说多比只有一两个妈妈要淡定得多,所以这个妈妈言语间的担心让我觉得挺意外的。

然后这个妈妈就开始刷屏了,她开始陈述她家的实际困难,她家有四个孩子,之前都感染了手足口病奋斗了十几天终于痊愈,这下老三复发,老大老二学校停课,老四又要喂奶。之前手足口病爸爸已经休假好多天,教会兄弟姐妹又要上班很难请来帮忙——现在医生要求孩子隔离,她觉得老大老二还不是大问题,就是老四不知道怎么弄才好。


其实我现在回过头看这个妈妈说的事儿,觉得真的很困难,但是在当时咋一看的时候,或许是她表达问题,或许是她说话不是一气儿说完,或许是因为她一短句一短句地不停刷屏,所以我没有去关注她关注的问题,而是觉得:“这个妈妈充满了担心,应该让她放宽心。”

于是我就和她说:“手足口病只是比较容易感染,所以大家比较谨慎,但不是什么特别的毛病。我们家孩子也得过,多喝水多睡觉,过几天就会好了,不用太担心的。”

这个姐妹继续刷屏式地回我:
“我们家的症状比较严重”
“老三是嘴巴痛,上次三天没吃东西。”
“刚刚好一点又不能张开嘴巴了。”

我心里暗想:手足口病不是都这样嘛,我们姐姐囡也得过呀。

但是嘴巴上还是客客气气地和她说:“为你们祷告哈。日子如何力量如何。”

——看,我还引用了一句经文,试图把她从“肉体情欲”里面拉回基督里。


可是并没有什么用。这个姐妹继续刷屏:
“老四是全身疱疹”
“很恐怖啊”
“我看一次哭一次,心疼孩子”
“我昨晚上也是很迫切的祷告……”

我又忍不住了:“我们老大发烧发到42度,另外一次嘴巴里也发过疱疹。我们家先生总是说,担心就去看病,看了病就遵医嘱。”

我的言下之意是:
你经历的我也经历过,搞不好比你还严重。
你的担心不是出于神。
看病遵医嘱,父母就已经尽力了,剩下就要交托。


但是姐妹仍然完全没有接到我想说的点,她继续在那里说:
“医生就说回家隔离,一周左右就好了”
“嘴巴有疱疹真的痛苦”
“晚上二十分钟醒一次,都是疼醒的,醒来就哭”
“我觉得这时候很考验人”

我看完姐妹说的第一句话,医生说回家隔离一周就好了,心里更加肯定:不过就是手足口病,是这个姐妹过于软弱了。于是我又想到了医生当时给我们的方法,可以和她分享。

我说:“那时候医生让我们多用盐水漱口,你也可以试试。既然医生说一周就好,那就不要太难过啦。”

然后姐妹就说孩子喝水都困难,盐水不可能。我说是很淡的盐水,我们也是强迫孩子张口。期间也有其他姐妹安慰她,手足口病发得厉害的过程不过三四天等等。但是这个姐妹虽然也知道,可还是各种心疼内疚自责。

我继续尝试让姐妹“回到基督里”,于是我的话越来越直白了。我继续和她说:
“我有时候想到,神也爱我的孩子,孩子所受的苦也不会超过他所能承受的,所以就没那么心疼了。我就尽我的力,并为他祷告就好了。”


姐妹又说了几句,仍然让我不明所以。

然后忽然她发了一些孩子的图。





我看了以后瞬间就被打败了……

群里的其他姐妹显然也被震惊了:这真的是手足口病吗?

这时候我才真的能体会到,姐妹前面说的“我们家的症状比较严重”这句话的分量。


然后我就基本闭嘴了,我觉得我做了一件天大的傻事。

这事情如果放在我家,我估计我要担心得昏过去了。要是哪个姐妹胆敢像我刚才那样“义正言辞”地来安慰我,我不但要把她怼回去,而且我肯定还要自怜:“你根本就不懂我的感受”,“教会里就是多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

可是今天,这么不体恤人家感受的人,是我。

我再回过头去看姐妹开始刷屏的话,发现她的问题是,她不知道家里四个孩子要怎么隔离。——何错之有呢?这不是最实际的问题吗?我不但不体恤人家,不想着帮人家出主意,还论断人家没有信心——人家家里四个孩子,她一个人照顾,她还祷告,她信心如此大,见证如此美好,我的信心哪有她大!

真是羞愧难当。

我写的那些堂而皇之的话,如今看起来就是狗屁连篇。

但是我觉得这事情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一是提醒我以后对人家的事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不要总是论断人家以先,不要自以为知道人家的情况。
二是提醒我,当自觉被论断的时候,也要想到,其实我也常常论断人家的,人家也不一定是故意的。


要管好自己的嘴巴真是不容易的事。

今天恰巧看到一个读者姐妹和我留言说,她考了10次司法考试,每次都觉得自己没复习好,今年也不例外。

我看了以后第一反应就是:“如果我考了10次司法考试还没考出来,我肯定要去求问神,这考司法考试这件事,到底是不是你要我考的。”

其实我的言下之意就是:搞不好你考不出来其实就是上帝在阻拦你呢!

如果是之前,我可能就这样留言给她了。但是今天我忽然想到,对一个考司法考试考了10年的姐妹,这话何其恶毒!而且人家为什么考了10次,我根本什么都不了解,我又凭什么说这样狗屁的话呢?

于是闭嘴。但是忽然就发现,自己平时说话这个“自以为义”“好为人师”的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了。

感谢神光照。特此记录。


后记

今天又翻出这篇文章看,觉得特别好笑。最近加了很多群聊,充分暴露了我这个人的特长,就是“特别能把天给聊死了”。今天有个群的姐妹和我说:“哦,原来你就是杨太太啊,说话这么犀利也没人弩你。”我一下子就特别不好意思,因为心里晓得是大家都惯着我,把我给惯坏了。

前几天看到一段箴言经文,觉得句句打在我的脸上:
愚昧人张嘴启争端,
开口招鞭打。
愚昧人的口自取败坏;
他的嘴是他生命的网罗。
——箴言18:6-7

愿我常常警醒。


杨先生的读后感

杨先生:“其实这是一篇特别容易让人有共鸣的文章。但是我被你那两个图吓得说不出话了,现在只想钻在被子里。吓死我了。”

我:“别呀,我那俩图也是为了文章内容服务啊,要不是看了那两图,我也不会转变啊。”

杨先生:“我知道啊。哎哟哟,但是我就是吓到了啊。你不要再问我读后感了,我要冷静冷静……反正要是我孩子这样子,我肯定要大哭的……”


苏姐妹的读后感

又会意,又忍俊不禁,又真心替你开心的笑哦,想起以前有那么几回被你噎得一楞楞的,但心说她还年轻,心直口快没恶意的,谁还没不懂事儿过呢,如今看到一篇这样的文,怎么会不拍手称快呢。其实我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快听慢说慢动怒是我一辈子要操练的功课,从前可说可不说的我非得说了才痛快,现在我学着可说可不说的还是不说了,真真是言多必失。

英馨姐妹的读后感

看完文章了,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我确实也论断过别人,也曾被别人论断。其实就是两种情形:1、旁观者无法了解事情的全貌;2、旁观者无法完全感同身受。

当我们作为旁观者就像杨太太说的要快快得听、慢慢地说,出口前先祷告;当我们作为当事人,就要明白我们真正的帮助者、最知心的朋友只有耶稣,其他人除非是神特别为我们预备的,不可能完全体谅我们的软弱和无助,如果被论断了,也要原谅他、依旧爱他。

刚才还想到,其实论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当初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为什么神的诫命是唯有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不能吃,因为从吃了这个果子,人就自以为有智慧,就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判断别人,爱人的心就被遮盖了。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h2IYk95OH5Q5yxnVDPQ_vg
一个孩子在大班以前没上过培训班的普娃妈的自我安慰
原创 2017-12-19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姐姐囡今年大班。我们家的小朋友都没有上过早教,姐姐囡在6岁以前也没有上过培训班。但她的学校有延时课,方便上班的父母可以稍微晚一点接孩子,这些延时课我们是参加的。延时课的内容主要是艺术类的。有跳舞、唱歌、画画之类,她在小班中班也就这么随便玩着。

我们平时双休日在干嘛呢,因为不用上培训班,基本上要么就是在家休息,要么就是出去玩玩晃晃,逛个动物园和博物馆。我们还觉得日子蛮好过的。

直到今年9月大班,周围的人都开始谈论幼升小,和很多懵圈的家长一样,我也忽然发现,哇塞,周围的牛娃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我原本还觉得我女儿挺不错的,可是忽然之间好像就跟不上大家的步伐了。

在《骄傲使我盲目,谦虚很得益处》一文中我提到了一个姐姐囡的同学,现在100以内加减法无障碍,中英文自主阅读无障碍,围棋也下得相当可以——但是据他妈妈说,他们家孩子在外面来说,也就属于“普娃”。她还拿了和他一起下围棋的同学自己写的英文作文给我看,我一看吓一跳,且不说语法无错,关键是字迹的整洁程度令人咋舌。

如《骄傲使我盲目,谦虚很得益处》一文所说,其实在此之前,我都不太了解人家家庭的教育方法。那时候人家都说我们家是“散养”,我觉得并不是啊,因为我们家在孩子小时候很注重孩子的品格教育,我们教育他们敬拜上帝,爱人如己,顺服权柄等等。所以在姐姐囡小时候,我看到其他家长,特别是那些已经上了小学觉得跟不上的家长,对我们的“散养”表示痛心疾首的时候,我都是不置可否不屑一顾的。

但是现在我可以理解他们在说什么了。看到人家已经可以算32+23了,我们姐姐囡算3+2还要想一想,嗯,应该等于5吧。


我对周围的家长们进行了突击采访,总结下来,外面的培训班基本分成3种:
一种是学术型培训班——简单粗暴来说,就是补习语数外。当然在幼儿园阶段,语数外化身成的培训班就是写字课、诗词课、逻辑课、蒙氏数学、以及各类英语课。
一种是技能型培训班——比如钢琴、围棋……
一种是玩乐型培训班——比较典型的有乐高、足球……

我是这么区分技能型和玩乐型的:如果上完课需要回家继续每天(或者经常)练习的,那就是技能型。如果上完课回家不用怎么练习的,那就是玩乐型。

再进一步对这些培训班的理念进行总结,大概是这样:
对于学术型培训班,大家觉得幼升小必备,不上不行。幼升小么,当下最流行的就是某而思了,五位数的课,还要家长在后面坐着陪读。
对于技能型培训班,比较流行的理念是这样:因为小学的时候作业很多,根本就没时间每天练琴什么的。哪怕小时候就算是事倍功半,也要狠狠学,因为小时候的时间不学东西,玩也是玩掉了。所以小时候要给小朋友报海量培训班,各种都尝试一下。等大班以后,选小朋友发展最好的2-3个开始重点培养。
对于玩乐型培训班,那也没啥,主要是孩子喜欢,给孩子打发时间。


听上去是也有点道理,但是对我们来说还是白搭。因为上很多很多培训班的模式呢,是肯定不适合我们家的,我们家有三个孩子呢!
首先我们确实没那么多钱,三个孩子全上各种培训班,何等开销!
其次我们没有时间把孩子们来回接送,家务也挺多,杨先生和我都不可能就坐在教室门口等着一耗几小时。
最后我们没有那个精力盯着每个孩子回家练习——有一些课程,围棋啊钢琴啊,如果回来不练习,那就是浪费钱好吗!
  
而关于培训班,我最关心的两个问题是:
我们要怎么安排孩子的培训班的金钱和时间?
作为基督徒,我要怎么看待孩子上培训班这个问题?——我会不会因此不当心就让孩子以技能为偶像呢?

于是呢,我就找了KITTY姐妹,把我心里的疑问倒出来了。KITTY姐妹的回答对我很有帮助,归纳如下:

我们在美国,很多好大学都不是看学习成绩的,而是看你能给他的大学(球队、俱乐部、项目等)带来什么贡献。如果没有一个比较专的课外技能,将来考大学的时候没有什么特长/奖项可以做文章。所以小学以前,什么都能尝试,看看擅长和兴趣在哪里。到了中学开始,就要术业有专攻了,要正儿八经训练,才能有记录拿得出手。

课外活动是操练价值观和品格的运动场。不过我家的原则是:选一个你喜欢的,再选一个父母喜欢的——这也是操练顺服,以及做该做的,而不是什么都侯牢自己心想。(“侯牢自己心想”是沪语,意思是一心非要这个不可的倔强的想法)

比如我家老大,喜欢的和父母选的正好合一,那就最好,她很motivated。

而我家儿子,足球、篮球、网球都尝试过,都玩得不错,有天赋。但要专攻的话,团队运动只能锻炼品格,但要出成绩就比较被动,就怕碰到猪队友。所以要再选一样单独的运动。

起初选的网球,但我们陪练不了。我总觉得儿子踢足球、打篮球冲撞不过黑人,网球又超级贵。后来就想到桌球,觉得比较适合他,因为他一直是用脑子玩体育的,属于超级好的中场球员,善于组织进攻,又有站位意识和防守意识,可就是撞不过人家。后来我又想到桌球。可是桌球的场地都是在酒吧里,而且比赛都是在拉斯维加斯。所以想想就作罢了。

后来神启示我高尔夫。我就查了一下,我家周围有三家高尔夫球场,其中离我家最近的,一脚油门就到的那家,是国际比赛专用场地。而且超便宜。私教一小时也就$25,平时练球$9一桶球,可以练一下午。没有像国内的那种超级贵的会员费。现在选了高尔夫,可以自己独自练习,比较能掌握主动性。而且我跟他爸爸也能陪着练,是一项可以长期持续的家庭运动。

而老三呢,她巨喜欢游泳,想当游泳运动员。所以她自己选的她喜欢的呢,就是游泳。而我们作为父母帮她选择的则是花棒。花棒好好练了,才能去游泳。两种运动很明显,兴趣和动力不一样,有很大的教导品格的空间。

我们给她选择花棒的原因有几点:

老三出生时被提前剖出来了。她的体能发展比实际年龄要小一岁。比如跳绳,9岁了才会跳。花棒是训练音乐、舞蹈、身体灵活性、手指灵活性、手眼通协调的很好的运动。花棒运动也不贵,而且超级操练品格。因为棒子接不着的时候,特别有受挫感,还很容易被砸着。坚持、忍耐的毅力是必须的。而且各个单项挺多,队友间又是朋友又是对手。

而且老三练习花棒是有她姐姐带着,所以我们同时也训练姐姐关注弱小,照顾妹妹。(老大太独立太能干,对小的就不太有耐心,觉得我在你那年龄什么都会,你凭啥不会。所以要刻意训练她照顾妹妹。不然她脑子里没这跟筋的)。


虽然情况不同,但是KITTY姐妹的分享给我很大启发。特别是“选一门自己喜欢的,选一门父母喜欢的”模式。

我们家姐姐囡最喜欢的是画画,平时最缺乏的是运动。学术方面,她的英文是最好,算术是最差。

所以姐姐囡选的一门兴趣班就是画画。我们也不考级,就是开发她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我也鼓励她每周画一副画。

我们给姐姐囡选的课目则是跆拳道。因为道馆就在家里对面,价格不贵,一个星期可以去练2-3次。我喜欢跆拳道有很多基础练习,而且这项运动男女皆宜,弟弟以后也可以一起练习。

另外,在音乐方面姐姐囡是有潜质的,钢琴我也开始教起来,这个自己教不花钱(关于姐姐囡的学琴日记,已经在写连载,敬请期待)。

至于语数外呢,她也确实有一些部分比较落后,但是我们确实是条件有限,没法出去给她上某而思那种课程。但是再深入想想,我想中文英文不外乎阅读,而数学逻辑不外乎做题,要么我先试试看在家里买点书给她看看做做——总比出去上课要便宜实惠得多。


所以我还是这么糊里糊涂的又过了几个月,有时候我也自我安慰一下:反正我秉持正确的价值观,若是姐姐囡就是没有办法比别人好,那也没办法。反正我也尽力了。

直到这个星期六,发生了一件事,我忽然不再担心姐姐囡了,我完全不担心了!

姐姐囡的老师上周五布置了21页的阅读作业,我以为只要读一遍就好了。没想到老师很认真,把作业退回来告诉她,要按照作业上的要求,每页都要读满5遍。这周五老师又布置了14页的阅读作业,还是每页要读满5遍。



老师的意思可能是让她每天都读一点。但是因为我每天晚上也给姐姐囡布置了一些任务,而且我们家的习惯历来是做完作业再玩的。于是这个星期六,姐姐就开始阅读了。

35页啊!每页要读5遍!厚厚一叠纸,不要说读了,我光看着就要昏倒了。姐姐囡竟然也浑然不觉,拿起来就念了。我在旁边如坐针毡,这一遍遍,枯燥地我都要怀疑人生了。

我心里暗想,想当年,我就肯定把它假装圈掉了,反正读不读老师也不知道的。我又想,想当年,要是遇见我看不爽的老师,我肯定又要叛逆了,我才不做这么无聊的作业呢!

但是如今不是当年了,我不是学生了,我是她妈妈。我又不能教她撒谎,我也不能教她叛逆。于是我就这样坐在旁边看着她读。

姐姐囡问我:“妈妈,我都会了,为什么还要读?”
我答:“虽然你都会了,但是你还是读完了,这是锻炼了你的顺服的品格,和努力的精神。”
(妈妈虽然是学渣,但是从小听着大道理长大,说起来那是一套套的)

姐姐囡点点头,她觉得我说得是对的。然后她又继续读。期间我们一起出去逛了一圈,她喝了N杯水,然后,她竟然读完了!!

读完以后,她竟然和我说:“妈妈,我今天钢琴还没有练呢,我去弹一会钢琴。”

(当然,我事后和老师反映了阅读作业的情况,申请以后阅读还是只读一遍,老师也答应了。)


我想起了姐姐囡平时很自觉很顺服的一些时候。她做作业是自己完成的。她的钢琴是自己练习的。甚至我给她一些她最不喜欢的数学练习,她也会完成。

搞啥呀,那么好的女儿,我还担心啥呀!

谁没读过书啊!我虽然学渣,可也上过大学读过硕士啊!我觉得,学习是一个长远的马拉松,最后都还是要靠自觉啊!跑得快也要跑得久啊!我觉得我女儿能够顺服权柄,完成爸妈老师布置的任务,那就循序渐进就好了啊!这不就是最好的配速吗?

我内心忽然欣喜,我觉得她没问题的。

然后我又回想了这些年我们没上培训班的日子。我们没有上培训班,所以全家有很多时间在一起。姐姐囡和弟弟囡的感情很好,因为他们有矛盾的时候我们随时管教,有反复出现的毛病我们就反复管教,他们也通过彼此相处学习如何爱人如己。

他们没开窍的时候我们没逼着他们读书,所以他们对学习仍然保持着兴趣,姐姐囡每次一听到有什么新的东西学了就觉得很兴奋,甚至是我说明年要教她用洗碗机洗碗了她也很兴奋。我们全家一起晃动物园博物馆的时候也收获了很多快乐:野生动物园办一张年卡,价格也不贵,省下的钱可以拿来给袋鼠、斑马、大象、长颈鹿、火烈鸟、河马……喂好吃的。

此外当然最重要的事是,我们没有很大学业压力,就有很多时间可以轻轻松松谈论上帝,也有很多时间可以认真教他们如何祷告、顺服权柄……(当然很多时候我们也挺亏欠的,并没好好利用这些时间……)

但现在回头看,简直赚大发了好吗!哇哈哈。

我也和KITTY姐妹分享了我在姐姐囡身上看到的美好变化。她也很为我高兴,她说:“好的品格就像肥沃的土壤一样,扔什么种子都会发芽,结实百倍。”


最后,我也没有什么好自夸得意的,因为我女儿看起来就是一个普娃。要养牛娃的还是不要被我误导了。此外,我还有个伤脑筋的儿子,虽然也一样在教,但是他和他姐姐也完全不是一个路子的……

好了,千万别说我在洗脑,这文章纯粹就是一些写给我自己看的思考而已……搞不好以后自我安慰的时候还可以挖出来再看一下。


Lissy姐妹的读后感

在一个还算不错的公立幼儿园里,孩子们的天资都不算差,我有时候也会想,如果别人都读,我家什么都不读,会不会真的就落下什么?虽然现在我们家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但是人在肉体里软弱的时候,就会站到世界的思路上去。

不过我刚刚突然意识到,我的孩子岂不是一生都在神的手里呢?她进哪所学校,毕业后去哪,以后的路要怎么走,她的天父老爸早就安排好了,既不是我做主,哪里用我瞎操心!我女儿进幼儿园的经历就是个见证,表面上看,我们算是裸考进校,没有任何关系,没送钱,就是考前恶补了一周的生活基本常识。这个学校的录取率基本在6:1,还不算条子生,我们根本没抱希望,但实际上神已经为我女儿选了这个学校。进校后,我还无数次被神提醒,这个学校不是我们替她在两个offer里做的选择,不是我作为妈妈替她选的,是神专门给她预备的。——如果神看我女儿如此宝贵,事必躬亲,那我今天在这儿,咸吃萝卜淡操的哪门子心呐!

苏姐妹的读后感

我看了这篇也被刷新了,学前就英文作文,还文法通顺,字迹工整,咋不上天呢,真变态,根本没这个必要,拔苗助长眼前看着长势喜人但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万物有时,违背规律一定会出问题,现代社会里的“空心人”很多就是这么来的,该培养情感认知、个人品格和生活习惯的时间都花在学所谓“知识和技能”上了,到了要应对真实世界时却成了白痴,不了解自己的内心需要,也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眼高手低玻璃心。——这不是安慰,是经验——我们及我们的娃都是神出品的“高端订制”,千万不要羡慕“某而思”出品的流水线产品。

Melody姐妹的读后感

我最近也面临各种补习班的挑战,也有段时间很纠结。看了你的文章想起圣经的话:“根基若毀壞,義人還能做甚麼呢? ”(詩篇 11:3 )孩子们从小的根基是流利的英文,过人的专长,还是父母按圣经所教导的品格德行呢?孩子六岁前是培养行为品格习惯的黄金期,我们却让他们去花大部分时间学习学龄时应该学的东西,那根基没建牢固,房子盖再高也是危房,根基建造好,上面的东西才可能长久稳固。这些知识本领也是好的,我们也有责任让他们热爱学习,可以将来在神的国度里荣耀神服侍神,服侍人,但这些救不了孩子的灵魂,这才是我们最需要关心的。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T3u03OmQqkS8pxVNKDbRYw

今天我师兄信主啦!
原创 2017-12-23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今天原本是特别平淡无奇的一天。

又是一年年底,有一些惯例的老节目,今天我们团队老早约好,聚在一起吃热气羊肉。

忙活了一天的工作,忍受了上海星期五的各种堵车,到了吃饭的地方,咱一小桌人终于碰头了。因为老板今年去读神学院了(见《得知老板要去读神学院以后……》一文),我们很少有机会像现在这样聚一起好好吃吃聊聊了。

就这样边吃边聊,聊得要多畅快有多畅快,光椰奶我就喝了五罐。我们聊到了当初是怎么来跟着老大组建了团队,也聊到了我家的老三,聊到了我当初宫外孕吓到了师兄,还有我们工作中种种的笑话。


越聊就越觉得感恩。回顾过去一年,从年初写《暂停公告三:写在2017年头上》一文的时候,我心里有各种忐忑。

那篇文章里,我说:
我的工作忽然起了很大的变化。还是在干律师,还是做刑事辩护,但是可能工作模式会有很大变化。这变化有点突然,收入估计也要受点影响,而我们现在的收入相对够用来说已经很勉强了——总之,以前得过且过的好日子估计是一去不复返了。

当时其实说的就是老板要去读神学院的事。我以前有个眼前的好老板罩着,而老板去读神学院以后,我就只能靠着看不见的上帝罩着了——这对我的信心是很大的挑战。

记得那时候,那顿饭吃得我们都愁眉苦脸。但是我是信主的,而我师兄是不信的,我想他的压力一定比我更大。为了鼓励师兄,我和师兄说:
“神知道我们的工作是倚仗老大的,如今既然是神呼召老大去读神学院,神也必不亏待我们。”

但是我心里其实也没底,我和师兄一致的想法是,我们今年可以做到以前的一半就很好了——因为我们团队以前大部分的业绩都是老板做的。

当时我还答应我师兄,今年要好好干活。那时候我就问他:“我之前说想参加那个英国大律师公会的项目要不我今年也不去了吧,好好干活。”师兄说:“去呀,干嘛不去,你申请试试,申请得上你就去。”

申请的过程很蒙恩,虽然竞争很激烈,而且这个项目主要针对商事律师,但是我竟然被选上了。更没想到的是,说这话那时我已经怀孕了,但是自己还不知道。

于是,我今年4月去北京学习面试,6-7月在英国参加英国大律师公会的项目,9月生孩子产假到现在——这一年里半年没好好干活,今年团队业绩的所有压力就都在我师兄一个人身上。

现在一年结束了,现在结果怎么样呢?我们团队今年一年的收入,并不比往年减少,如今所有人都对我师兄刮目相看。

而我呢?今年的收入竟然也并不比往年减少!这本身就是一个神迹,因为今年我的工作时间比往年少了一半啊,怎么算都觉得神奇。

比钱更重要的事是,今天工作也做了,该去英国的也去了,还生了个孩子!——真是什么都没落下!

有人和我说,信神就是心理安慰。
——但是你看,很实实在在的,我的神是真真切切的。


聊到这个圣诞节,老大又邀请我们去他的教会参加活动了。“今年是我主持,还是陈牧师讲道。”

陈牧师讲道我喜欢的呀!(见《平安夜偶听陈牧师讲道有感》一文)但是去年圣诞节讲道的录音到今年圣诞节还没给我是什么情况嘛!啊哈哈。

师兄很遗憾,他圣诞节那天要去澳门出差,有个挺重要的工作,所以去不成了。

但是忽然,他话锋一转:“我准备过完圣诞要去做决志祷告了。”

我吓了一跳:“是不是真的啊你!”

他很认真地说:“是真的啊!我现在一直去XX教会,圣诞节过后我就要去决志了。”

我:“那干嘛要圣诞节过后啊?”

师兄说:“因为圣诞节我要去澳门工作啊!”

老大不许我打断师兄,他要听我师兄为什么忽然就决定要信主了。我师兄就开始说了。

他说:

去年圣诞节去了老大的教会,听了陈牧师讲道,真的讲得挺好的。随后今年,老大去了神学院,我又去了英国,今年接了那么多新案子,发生了那么多事,他常常觉得有事情也没人商量,心里其实挺孤单的。孤单的时候他就读圣经,读圣经的时候他就觉得挺得安慰的。于是也去教会参加慕道班学习学习,觉得慕道班的讲课也很正。刚好前几天,我们共同认识的苏姐妹,在朋友圈发了一句经文,这句经文深深地打动了他,他就决定信主了。

这句经文是这样的:
你当为哑巴(或译:不能自辩的)开口,
为一切孤独的伸冤。
你当开口按公义判断,
为困苦和穷乏的辨屈。
——箴言31:8-9

他顿了顿,和我说:“真是要感谢苏姐妹,她是一个比你更好的基督徒,你认不认?”

我认啊,我当然认啊,苏姐妹真的是个很好的见证。感谢神把她放在我们身边。


我和老大说:“你今天就应该带他做决志祷告啊!”
老大说:“为什么?”
我说:“你知道他去了澳门还能活着回来啊?”

饭桌上的人笑成了一团,师兄又好气又好笑,哭笑不得,都不知道怎么接我的话。

但是老大很严肃的,他问我师兄:“你确实想好了吗?”
师兄说:“是的。”
老大说:“那我们就来做决志祷告吧。”

我说你们等等啊,我要录个视频,他们又笑了。师兄说:“怎么,你还要取证啊?”
哈哈,这么历史性的时刻,怎么能不录像呢?


我的老大就带着我的师兄做了决志祷告。一分半钟的祷告,老大说一句,师兄说一句。同桌的团队其他成员也很严肃,最后我和他们一起说了阿们。

我拿起我的小椰奶和师兄干杯,我说:“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弟兄了。”

师兄还很惊愕:“这样就是基督徒了?不是要受洗才是基督徒吗?”

我说:“对啊,这样就是基督徒了。当然要受洗,但是今天,你已经是基督徒了。”

我又补充了一句:“以后每年12月22日,我们都有借口一起吃饭了。”

大家又哈哈大笑。

我们团队的小助理今天也很感动,他还不是基督徒,但是他说:“我觉得我以后也会成为基督徒的。”

还有一个律师说:“你们快和我老公也说说圣经吧,他一定也听得进。”
  

我想起我之前和师兄分享的一句经文,今天饭桌上又聊起:
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
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
赐给我需用的饮食,
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
耶和华是谁的?
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
以致亵渎我神的名。
——箴言30:8-9

我在几年前,和师兄说这句经文的时候,他就大受感动。他说求神让我不贫穷这个很常见,但是求神让我不富足这个,真是大智慧!

我真的当时就有感动,我师兄以后是会信主的。如今真是应验了那时的感动。

老大说:“是啊,这句经文很提醒人啊,我们以后也仍然是要存这样的心志。”
  

我回来和杨先生分享,杨先生说没想到我师兄今天会决志。

杨先生说:“其实也是因为你们团队是这个氛围,所以你师兄会信主。换做其他团队,想着怎么赚钱还来不及呢,哪会考虑这些事。”

我也是做梦也想不到,今天普普通通一顿饭,竟然还有一个大惊喜。

我在录像的时候感动得几乎要哭出来了。今天我没有喝酒,但是开心得比喝酒还醉人。感谢神。


梁姐妹的读后感

感谢主你们这么快就达到当年杨先生说的理想状态:工作的时间缩短,收入却是在增加的!(杨先生的话很有智慧,见《和杨先生一起走过的那些年》一文)真是美好的见证!

我等不及要和我的主内同事分享这件事,你们就在我们楼上两层耶,愿感动你师兄的灵也感动我的同事!阿们!


最后,有很多读者告诉我,他们不信主,但是喜欢看我的文章。还有姐妹告诉我,就是看了我的公众号才信的主。每次看到这些留言,就特别感恩神的奇妙作为。

若读到这篇文章的你,今天也有感动,愿意去相信我的那位上帝,可以参考《如果你也想要认识上帝……》一文——那里面也有决志祷告的样本。

——今天,你也可以成为一名基督徒。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97jbX067VEFIojA-JxyMTg

爸爸妈妈,圣诞快乐
原创 2017-12-25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我之前几乎不在朋友圈里分享杨太太的成长日记,倒不是因为我低调,而因为我爸妈也关注了我的朋友圈。我爸妈不信主,我猜我妈妈一看这个公众号的标题心里就不满意:“哟,你还杨太太呢,都失去自我了!”

嗯,我姓徐,大家平时都叫我小徐或者徐律师。不过自从写了这个公众号以后,每次去教会,人家就会和新朋友说:“你知道杨太太吗?她就是杨太太!”看着新朋友一脸懵圈的脸,我心里就暗自好笑,我又不是刘德华,我哪有这么有名。

我的老大说他去读神学院以后,因为我写了《我的基督徒老板》一文,很多同学都叫他“杨太太的老板”。作为一个知名刑辩律师,他也觉得这事儿挺好笑。他说:“现在你比我有名。”不不不,这事儿绝对不是真的。要不然我干嘛从来不提他名字呢,我要保持低调啊,他太有名了呀!

但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儿,杨先生接到了他同学的电话:“哎哎,你知道不知道,我刚才坐地铁,边上的一个人竟然在读你老婆写的日记。天哪,你老婆现在是网红啊!”

我当然不是网红,但那一天,我忽然就在想,我都快当网红了,可我爹妈都还不知道我在写这个日记。好可惜。所以我忽然就动了一个念头:我要把这个日记也给我爹妈看。


为啥之前没给爹妈看呢,主要还是怕烦。因为我妈妈总是忍不住要对我谆谆教导(母后,你知道“谆谆教导”这绝对是一个褒义词),然后我又忍不住总是要和她解释一番。我估计他们会觉得这个公众号各种毁三观,我过去想着,要是真发给他们看,不得要我命,我是不是每天都要和他们各种解释。

首先,为啥要叫杨太太的成长日记。我爸妈可能也不理解基督徒的价值观。在上帝看来,夫妻是一体的,所以我最重要的身份,首先是基督徒,然后就是杨太太了——因为我和杨先生是一体的嘛。随后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这比我是徐律师还重要。

我的这个日记,主要就是记录一些日常生活鸡零狗碎的事。但是以我对我妈妈的了解,她看到这里又要问了:“为啥要把自己家里的事情写出去啊,多傻啊!而且暴露孩子多不安全啊。”然后我就要解释了:“我从来没贴过孩子的照片呀,我连我老板是谁都没说呢,人家不知道我是谁的呀,我就是记录而自勉,分享给人家看么,可能对人家有益处,但是人家的留言也对我很有鼓励的。”

有时候我爹妈也会发给我看一些写孩子教育的文章,文人相轻啊,我真的根本就看不上那些什么《必须要教会男孩子的6件事,不看你就后悔了》的文章,我心里总暗暗想:“这啥文章,写得还不如我的杨太太日记呢!”

他们发得多了,我就特别想给他们看我写的。我觉得我们圣经在很多问题上的观点合乎中道,就算是他们不信,他们肯定也是看得出智慧的。但是我每次都硬劲摒牢(沪语:使劲忍住)。因为以我爸爸这位老警察的侦查能力,他肯定要翻我以前的文章啊。

然后我妈妈就又要担心了:“啊呀,原来我女儿在婚姻里还吃了那么多苦啊。你那杨先生怎么这样啊?”——然后我又得和她解释了:“不是不是的,杨先生对我很好的,现在每天帮忙带孩子,还给我烧饭呢!你可以看《我们每周会约会》什么什么的。我们感情很好的。”

哎,解释起来就是麻烦,我的青春期从14岁一直到32岁还没结束,所以我就一直暗暗搓搓的。


但是我还是很想把这个日记给我爸爸妈妈看,我爸爸妈妈是很有意思的人。我爸妈就一套房,在上海来说肯定不算有钱人,但是我给他们起了绰号叫“土豪”,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先进的价值观。我爸妈现在经常追一些旅行社的便宜尾单,差不多一个月就要出去玩一次,顺手发一点照片给我们看看,搞得我和杨先生各种羡慕嫉妒恨。

而且我爸妈是很开明的。我加了“家多宝”群以后,群里全是三胎以上妈妈,然后我才知道,很多爹妈是会逼迫孩子非要打胎不可的。哟,那我爸妈可没这样。

我妈妈担心我没钱养孩子,我说:“我们是精神上的有钱人。你看,隔壁老伯家里开玛莎拉蒂,他们不生第二个孩子,他们觉得一个就够了,养孩子多花费精力钱财。他们虽然手里有钱,但是里面还是穷人心态——我们虽然手里没钱,但是我们生三个,我们才是真富有。”

我妈妈被我说得噗嗤一笑,也就不说什么了。你看,让孩子自己成长自己飞翔,这是多不容易的事情。现在独生子女的父母,像他们这么放得开的可没几个。所以,我一直想写一篇为土豪歌功颂德的日记,但是又很担心,我说他们对我的教育特别好,那会不会写成在吹我自己特别好呢?

我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从小就有这个特长,我自己一个人可以自己得意洋洋可带劲儿。考试成绩一般,家里没人夸我,我就一个劲儿夸我自己:“妈妈,你不要看我这次只有80分,其实这门学科我进步很大呢!”搞得我妈妈哭笑不得。


拉回来,说点正经的。虽然我爸妈都还不信主,但是他们对我信主的影响大。上帝是我在天上的爸爸,但是因为我从来没见过祂,我对上帝对我的爱和接纳的认识,很多其实都是从我的父母那里来的。

我认识很多人,不相信做错事,只要认罪了,上帝就会赦免,然后这些兄弟姐妹会陷在内疚感中没法自拔。还有一些人,会用一个错误去解决另外一个错误。比如婚姻有了问题,也知道自己有错,但是就是不想要面对自己的错,而是想要离婚去逃避问题。

我在这些问题上有一些天然的优势,其实就是我爸爸妈妈对我的教育。我爸妈在这点问题上,和神的看法特别一致。他们不喜欢我找借口,错了就是错了。他们也不喜欢撒谎,如果我撒谎被发现,那就完蛋了,罪加一等。

有一次我考试考得特别不好,数学不及格,40多分吧。我纠结啊,我一点借口也没有。但是我觉得撒谎更没前途,我爸老刑侦,我妈高智商,他俩人慧眼如炬,我一个小眼神,他们就知道我在撒谎了。于是我硬着头皮,我就伸出手,和我妈说:“妈妈,我考试考砸了。没什么原因,就是我不努力还没复习。你打我吧。”我妈妈反而笑了,她说:“你这样告诉我,就很好。以后请努力。”然后那次她非但没打我,还和颜悦色。

所以我每次做错事情,自己都没脸再去见神的时候,我也还是会硬着头皮和神祷告。哎,天父,我错了,真是没脸见你了。——每次祷告完了以后,我就很释然,我心里就感受到了神的接纳,和从天而来的平安。我就没有内疚了,因为这件事我觉得已经解决了,而且我有时还会庆幸:“哎,还好我最终还是和天父认罪了。”

我也从来没怀疑过神对我的爱,就算在特别困难的时候,我也从不怀疑。这也是因为我爸爸妈妈非常爱我,这点我是很肯定的。我爸爸自己舍不得买啥好的,给我买电脑买钢琴,都是大手一挥的大手笔。他做警察,工资不高,一辈子的工资,就供我去英国读了硕士,而他自己从不买新衣服,出门口渴也舍不得买一瓶矿泉水。
(关于这个,我还要另外再写一篇文章专门论述)

在是非问题上,我爸妈的三观也是很清楚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在马路上追小偷,回家告诉我妈妈,她吓死了,觉得太危险了。但是我的爸爸就鼓励我:“虽然是有点危险,但人都是跟着自己的第一反应去做事,你这件事做得是对的,你追小偷这件事是好事。”

长大以后,我看到很多人的三观是灰色的,比如“这事儿好像也没什么错”,“那事儿也有点说不清”,我就很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从小教育我清晰的是非观,让我很能理解圣经上神关于律法非黑即白的教导,从而也很认同我自己确实是没有办法守全律法,所以我是确实需要神的救恩。

很遗憾,这些衷心的感谢,我过去都没有机会告诉我的爸爸妈妈。


我现在有三个孩子,以前还不觉得我爹妈教育我的方式有什么特别,但现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有时候才真心佩服我爸妈对我的爱和接纳,以及各种品格教育,我觉得我自己未必比他们来得更高明。

我想,我把我的文章给他们看,虽然会有不同意见,也许也会有讨论甚至争执,但是他们就有机会可以了解我的真实想法:

虽然我们想得不一样,但是我知道你们爱我,我也爱你们。

我还有一个私心。有很多老阿姨喜欢看我的文章,还给我留言说:“小姑娘你写得太好了,我要发给我的女儿去看。”也有很多不信主的人看我的文章,看着看着竟然对我的信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有不少人信主了。

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我不想和他们分开。我愿死亡也不会将我们分开,所以我也想我爸爸妈妈信主。

我号称说,这个杨太太的成长日记,是我对上帝的见证。那我也愿意在我父母面前作这个见证,愿他们看到我的改变,将来也许也愿意认识我所信的那位上帝。

原本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2018年第一件事,我要把我的日记摊开给我爸爸妈妈看”。但是写完以后发现,何必要等2018年呢?让爸爸妈妈开颜一笑,哪怕早一天也是好的。正好今天是圣诞节,就想顺着这个节日,借着这篇日记,和爸爸妈妈说一句:

圣诞快乐!


KITTY姐妹的读后感

我公公婆婆就是在我老公信主十年后,亲眼目睹我们的成长历程和变化而信主的。我老公亲自为他们施的洗。因为父母实在是太了解他们自己的孩子了,我们在他们面前是伪装不了的。如果有任何的变化,那就是真的了!所以任何的变化,他们都是看在眼里的。尽管还是要唠叨几句,那是因为长辈的架子么总是要摆一点的,其实心里还是很欣慰很自豪的。

我一直觉得孝顺这个词,在英文里是honor,就是尊荣。其实不是事事顺着老人的心思就是孝顺,而是尊荣他们,让他们因着儿女而脸上有光,让他们为着儿女而自豪。并且最好的尊荣,就是传承,就是把老一辈的Legacy(先辈留下的好东西)传承下去。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qP9hcixkfpKAP6nTxAzfSQ
记工作中的一件小事
原创 2017-12-26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本文写于2017年10月11日

本文写于2017年10月11日。今天才发,其实蛮有意义的。前天我的老大有一个当事人放出来过圣诞,我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帖子,谈到老大,都是他那勇敢有信心的一面。但是其实他还有很细腻很为人着想的一面,同样是让人很感动的。


昨天有个家属微信我:“不知道张律师这周有没有时间去看看我老公,这周五是他生日。如果张律师没有时间就算了,也没事的。”

张律师是我的老大,这个案子是我和他合办的。家属也知道我在坐月子,当然没办法帮她去会见她老公,所以才会问张律师有没有时间。于是我回她:“我帮你问问。”但是其实我心里是不为她抱什么大希望的,我知道张律师最近特别忙。

况且,这个案子5月就已经开完庭,现在在等判决阶段。除了帮这个当事人带带家属的慰问信以外,我们的会见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每次我去会见这个当事人,他都表示很感动,他告诉我,其他同案犯的律师自开完庭就几乎都不去了,但张律师和我还常去看看他。

这个案子算是个大案子,也是张律师去读神学院前办的最后一个案子(见《得知老板要去读神学院以后……》一文),开庭的时候满席坐了好几个名状,完了大家还纷纷在法院门口的台阶上和张律师合影。

我没有合影,因为我还存着希望,我才不希望这个是我和他办的最后一个案子。既然不是最后一个,干嘛要合影。


我把家属的话转达给张律师,也和他说了家属很谅解,他忙的话,不去也没事。出乎我的意料,张律师马上就回复我,他周五有事,但是他会提前去会见,不但如此,他还和我说了一个他打算去会见的确切时间。

随后张律师给我们的小助理发了消息:“麻烦你准备一下XXX的会见手续带回来,我今晚九点半左右过来拿”。我也赶紧把家属的信件和照片转发给小助理,嘱咐他了几句。

今天张律师给我发消息,告诉我他已经会见过了,也给家属打过电话了,“我还顺便带他做了一个祷告。”张律师说,不是决志祷告,就是给这个当事人一个祷告的样本。


这其实是很小很小的一件事,但是我心里非常感动。我在想,要说这几年跟着张律师到底学到了点什么,这第一条就是为人处世。再具体一点,就是张律师对人对事的同理心吧。

用圣经的话说,其实就是四个字:“爱人如己”。

我若站在旁人的角度看家属的要求,也许还会觉得造作:人都在看守所里了,有吃有穿就该知足,过什么生日呢。但是若站在他们俩夫妻的角度,就马上能够感受到,虽然过生日,也没有蛋糕,但是对当事人来说,家人带去的温暖大过天;而对家属来说,张律师这次会见,一定也给她带去了很多安慰。

我发现我过去,尤其是不信主的时候,对人对事很多时候是很冷漠的。信主了以后,这个问题也并没有好很多,有时候我冷眼旁观,觉得人家是作茧自缚自讨苦吃,不过“活该”二字。

但是张律师是我的榜样,因为他常常会做一些我意料之外的决定,而这些决定背后的动机是如此清晰而又单纯:就是他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考虑。


我想到在英国的时候,带我的那个皇家女律师,也是同理心爆棚。她在各种小事上都能细腻体会我的需要,关心我爱护我,而且她的关心爱护还不露痕迹,我想这是她担心会伤害我的自尊的缘故。

我在伦敦的时候,恰遇伦敦大火,每天早晨8:30都会到办公室开始工作的她,那天竟然中午才到办公室。我还以为她是昨天一晚上被消防车警车的铃声吵得没睡好(因为我就是),可是她告诉我,她一早看到新闻,就去那个大楼了,她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忙的。

一个五十多岁的女律师,在百忙的工作中,穿了一个运动鞋,一大早自愿跑去那个大楼,就是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忙的——那一刻我真的感觉很震撼。


我有时候会感慨,同理心真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

很多时候我揣摩张律师的辩护词,也会发现,决定我和他水平的差距的,其实也是同理心:

因为同理心,他可以挖掘出当事人背后很多细腻的心思和情节,然后为当事人表达给法官听;也因为同理心,他可以说到法官的心坎里,让法官觉得若给这个当事人重判,简直就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大概好的律师,都有这样的同理心吧。愿我也可以在“爱人如己”这四个字上常常操练。

——记录而自勉。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cg96xyIp99drK6tSiGtksg
等遇见耶稣,我最想问祂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原创 2017-12-28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有一天和Kitty姐妹聊到了餐桌谈话的话题,她说她有餐桌谈话的卡片,挺好玩的。还分主内版和世俗版,是吃饭时很好的话题引子(Conversation Start),可以轻松一下吃饭时候的气氛。比如主内版里有一个问问题:“你到了天堂后见到耶稣,你最想问祂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她说她家老三说:“我要问祂,亚当有没有肚脐眼。”
老二则说:“那你直接去问亚当好了,让他给你看看。”
大家都笑成了一团。


晚上,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杨先生,也和他说了Kitty姐妹家孩子的回答。

杨先生说:“其实他们家老三问的是一个很牛的问题。”

我说:“是啊,人家到底是传道人的孩子好吗?”

杨先生说:“亚当有没有肚脐眼,是引出了背后的一个问题,就是亚当到底是不是母腹所生。因为母腹所生的,才是有肚脐眼的。亚当不是母腹所生,所以我觉得亚当很可能没有肚脐眼。然后再往下想,就会想到,神很可能也是没有肚脐眼的,因为祂是自有永有的神。”

我问杨先生:“那你想要问耶稣什么?”

杨先生说:“想不出来。”

我说:“那你想不想知道咱家老大和老二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杨先生莞尔:“你说说看。”


我们家老大说:“我要问耶稣:‘为什么人都要把不开心的事记在心里?’”

讲真,我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惊呆了,我觉得这个真是一个哲学问题,一个6岁的孩子心里的疑问竟然这样有深度!当然我也问了她,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在心里没忘记,她也和我聊了很多。

而老二说:“我要问:‘怎么才能一下子睡着?’”——在妹妹搬去了他的房间以后,他和姐姐晚上都自觉地停止聊天了。姐姐不聊天,一下子就睡着了,他估计睡觉的时候就有点无聊。

但是在和他解释了,去天堂以后妈妈就不会让他准点睡觉了以后,他说,他要问耶稣:“博物馆里(外)还有没有我不知道的恐龙?”

哈哈哈,我觉得这个问题也很好啊,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博士论文,从生物学和考古学角度进行探讨。3岁孩子想的问题也很有意思。


杨先生和我笑完,我说:“我其实没什么要问耶稣的。如果一定要问耶稣一个问题,我大概会问他:‘请问杨先生住在哪里?’”

杨先生假装生气的样子:“你什么意思啊?你不知道我在哪里?”

我:“啊呀呀,我知道你在天堂呀。天堂人很多的呀,我看看要不要搬到离你近一点的地方住。”


其实,在Kitty姐发给我的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然后我就开始想,将来遇见耶稣,我最想问祂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但是我想来想去,我竟然想不出来。

我想起平时,我也会和人家因为神学问题争论,但是真的遇见耶稣的时候,难道我要问这些神学问题吗?讲真,我不会的。

我平时有时候也会怨天尤人,和杨先生吵架伤心的时候,我也无数次在祷告里问过上帝:“为什么你要给我配这个老公?!”但真的遇见耶稣的时候,我肯定不会问他这个问题的。

——我忽然发现,我一生的疑问,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在见到耶稣时候,就已经得到了解答,所以我不需要再多问什么了。

这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OzcVSVkEdQG19FVtx_p36Q
杨太太爱看的公众号(一)
原创 2017-12-29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我觉得我这号有一点特别好,就是我不接收赏赞也没有商务合作,至今也没有通过公众号接过什么刑事案件。所以读者朋友或许会藐视我的品味,但是至少知道,我没收人家钱。啊哈哈。

废话不说,直接上干货。




耶稣的叮咛
微信号:zeeching_share

这个公众号是我置顶的公众号。这个是一个每日更新的公众号,中英文,编辑很精美。里面的文章就是“耶稣的叮咛”,都是很好的提醒。KITTY姐妹说,她有时候会把里面的我置换成你,把你置换成我,自己朗读,就会坚固信心。但是我喜欢就这样读下来,好像神在面对面和我说话一样,常常会有很多感动。



生命之道
微信号:SMZDDAX

这个是我们教会带查经的姐妹开的公众号,里面的内容是其实就是查考圣经经文。我喜欢跟着她的思路读圣经。曾经一度想要整理到我的公众号来,但是实在没时间。她带查经的特色,是从圣经经文本身着手,就问一些通过经文上下文就能得出答案的问题,顺着经文的思路读,圣经本身就能打动人。现在内容已经很丰富了,如果每天灵修的话,完全可以跟着她的查经来读。



ijingjie
微信号:newjingjie

这个是知名的主内公号。文章很认真,而且重点是,他们是日更的。这很不容易。我最喜欢看的是他们家那些见证的文章,他们发的见证超级感人,而且整理得还不啰嗦。但是有时候他们会发一些特别说教的文章,啊呀呀,我看了头就特别大,感觉看也看不懂,那时候就觉得自己特别没文化……



六神磊磊读金庸
微信号:dujinyong6

这个不是一个主内的公众号,但是是我最喜欢看的公众号。哈哈哈。有谁认识六神磊磊的,快点引荐我认识一下,我是他的大粉丝。我常常觉得,如果我读圣经,也像六神磊磊读金庸那么走心就好了。他对书里的人物的感情有一种别样的细腻的同理心,能够感受到很多我自己看书感受不到的东西,每次分享的角度也非常别致,真的是我写作的榜样。



真实故事计划
微信号:zhenshigushi1

也同样不是一个主内的公众号,但是我也非常爱看。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里面分享的故事都是真实的。真实的故事有一种别样的力量,因为真实,所以里面的那些细节都能够打动人。它的文章长而不腻,读完常让我掩卷唏嘘。



余思福一家
微信号:yusifuyijia

这是一个有九个孩子的美国妈妈开的公号,里面有很多很好的分享,而且她超级认真,几乎每次都有视频。她的中文说得比我的中文还要好,我一点都不夸张,完全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普通话,我是说不出那个味道的……每次读他们的文章,就想他们收下我的膝盖……



祂是yesHEis
微信号:yesHEis2014

这个号其实内容很丰富,有很多视频,很多见证我都来不及看……我就喜欢一点,他们的壁纸特别好看……我就用他们家的壁纸。壁纸上有经文,很能鼓励我。



一束光
微信号:LifeInLight

开这个公众号的舒舒姐妹的见证其实在境界上也发表过。她家也有9个孩子,其中有4个是收养的。具体的么,还是大家自己去问她好了。哈哈哈。这个公众号里有一个“炼爱日记”,就是电影《消防员》里的挑战40天的那个,我觉得挺好的,对夫妻关系有帮助。



瑛的烘焙
微信号:YingsBakery

这也是我们教会的姐妹。在上海的姐妹有口福了。她做的东西不但好看,而且实在太好吃,是我们小组姐妹减肥路上的绊脚石。我们全家包括杨先生都是她的大粉丝,她做什么我们都爱吃,连我妈妈都一直问我:“为什么她做的东西这么好吃?”毫不夸张地说,她做的月饼,我自己一个人每年要吃20个,我们家小朋友吃了她做的月饼,连美心月饼都不要吃了……



青橄榄在家教育
微信号:homeschoolhelper

这个号都是满满的干货。虽然我没有在家教育,但是也觉得受到了很多启发。里面有很多方法原则,我觉得对每个主内的爸爸妈妈都很适用。

十一

简单妈妈
微信号:easy-mom

这个号我推荐过的,再次推荐一下。五个孩子的馨悦姐妹,和她的老公忠阳弟兄开的。我亲自去过他们家以后,看到五个孩子各种有序生活,就觉得我自己只有三个孩子,简直SO EASY!

十二

儿科医师专业资料库
微信号:peds-datebase

我有一个医生朋友听说我在看这个公号他都惊呆了,因为这个公众号还蛮专业的。但是我很喜欢呀,我不喜欢看半吊子的文章,这里面的文章虽然有点艰深,但是逻辑缜密,谈的内容也非常全面。


最后,其实还有很多公号也很好,但是更新得太不勤快啦!你们请继续加油。啊哈哈哈。

最后的最后,我真没收过钱。嗯。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杨太太的年终小结

原创 2017-12-30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2017年年初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暂停公告三:写在2017年头上》。现在看起来,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先说说2017年家里的变化。

在那篇文章里,我写了:

然后,杨先生和我决定在生育的事情上交出主权,这点让我感觉很释放。可能我们会有第三个,也可能暂时不会有。也可能因为我的身体原因,再怀孕又是宫外孕,然后我就切掉剩下的半边,那就永远都不会再有孩子。关于这些结果,我都愿意交在神手里。

结果,才写完那篇文章,我们就有了孩子!(见《得知怀上了三胎以后……》一文)

算算时间,就是在那个时间前后,在我们祷告交出主权的时候,孩子说有就有了。

9月底,老三的到来,给了我们很大的祝福。《妹妹囡带来的祝福》一文记录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老三让我和杨先生的关系越来越好,杨先生也有了极大的改变,这些真是在年初根本就想不到的。

这里要特别说一句,在家里有了老三以后,杨先生的变化是最大的。我觉得他好像忽然被打通了筋脉一样,他开始有意识地花时间和我聊天,开始帮忙做很多家务,甚至我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他会主动和我说:“我带老三出去散散步。”


那篇文章里,我还写了:

看到很多现实的困难也常常让我感觉心里胆怯,我对有三个孩子,甚至更多孩子是个什么情况一点都没概念。我会想,如果再有一个孩子,姐姐囡和弟弟囡会不会受影响呢?我车子后面的安全座椅都摆不下了怎么办呢?家里都摆满了,婴儿床要放在哪里呢?工作的事情怎么办呢?杨先生现在又这么忙,谁来照顾我呢?

如今孩子都百日了,姐姐囡和弟弟囡当然受了很大的影响,但是都是正面的,两个孩子都变得更加懂事了。(《从弟弟升级到哥哥》一文里也有叙述)

我的车子后面加了一个Mifold的安全座椅,出行就三个孩子都坐在后排。也不需要买新车。

家里在妹妹囡出生前进行了一些小改造,我在孕后期花了两个月整理家里(之后也会有一篇文章分享),现在家里还比以前更干净了。

妹妹囡的婴儿床现在就放在哥哥姐姐一间房间(见《睡眠训练实战日记》一文),他们晚上睡觉还互不影响!

杨先生的工作步伐放慢了很多,他照顾我照顾得非常周全。现在我就正喝着他给我炖的鲫鱼汤,比我妈妈烧得还好吃。

当初担心的事,如今看来就只有感恩和愧疚:
感恩是看到神对我的好;
愧疚是看到自己的小信。


然后说说2017年工作的事。

2017年有很多工作的变化。老大去读神学院带来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已经写在了《今天我师兄信主啦!》一文里,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重点是:我还是在工作,神也还是在供应着我。

除此之外,我从去年就想要报名的英国大律师公会的项目,也没有因为我怀孕就受阻碍。在春天面试的时候,我诚实地告诉他们我已经怀孕4个月了,他们表示惊讶之余,还是把我选上了。——当时真的是感恩极了,这是一个竞争很激烈的项目,一年总共就选了16个人。

于是在夏天的时候,就去伦敦呆了两个月。这两个月感觉非常治愈,回想上一次去伦敦已经是10年以前,Holborn Station没有改变,我却变了这么多。在伦敦我见到了很多10年前的朋友,有重聚也有分别,现在想来也是神给我的一份大礼。


在《暂停公告三:写在2017年头上》那篇文章里,我说:

于是就站在这里,写下这篇文章,记录2017年年初,我曾经是如此彷徨,但我知道我最后必定靠主得刚强。愿这些事情都过去的时候,我不要傻傻地夸口以为是因为自己的能力才得胜。

我就站在这里,我想要停一停,我要观看神在我身上的作为。我知道祂给我的必不超过我所能承受的。祂既给人呼召,也必会照顾我的需要。我要学习单单倚靠祂。

因为2017年怀孕和产假休息,我放慢了工作的步伐。在2017年下半年,我除了做之前的案子,几乎就没接什么新案子。我觉得这个时间特别珍贵,因为我多出来了很多时间来思考家务,思考亲子关系,当然还有思考上帝——我觉得今年的休息对我之后的人生都有很多意义。

因为今年一年丰丰富富的得着,老实说我现在已经忘记了2017年初我的彷徨的感受了,所以我越发庆幸自己当时可以把这些感受写下来。看到这些记录,我真的很感恩。然后在年尾,我就又可以为神作一个见证:

2017年的最后,我回顾过去,我发现原来我真的靠主得了刚强。

——当时看起来是将来的事,如今已成为过去,我又站在了这里,愿荣耀归于神。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gX9VmilzAWBZft0OA0Eg5w
给姐姐囡制定的2018年计划

原创 2017-12-31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我自己是律师,平时最主要的日常工作方法就是给自己做一个工作的Checklist(任务清单),每周有每周的任务,每天有每天的任务。我觉得这个方式让我头脑清晰,也不容易忘记事情,也知道自己每天需要干什么,在一天结束的时候也知道自己没有白费。

在2017年底的最后几个月,我发现姐姐囡和弟弟囡在一些品格上有一些很明显的问题需要改进,但是口头提醒他们又总是无效。受我工作方式的启发,我在家里给姐姐囡和弟弟囡做了一个“星星任务表”。

简单来说,就是把他们每天需要注意的事情,需要完成的事情做成表格,每人每天有10项内容,如果完成了,我就给他们打上小星星。为了避免他们之间不必要的比较,我特地给他们布置了不同的内容,而且我也和他们说:“不要和别人比较星星有多少,自己和自己比较。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较就好。”

我一开始还挺不自信的,觉得应该要给他们一点奖励,不然他们会不会觉得“就算画了星星又有什么用呢?”但是实行下来以后发现,其实我们不需要把这个小星星和其他东西挂钩,他们就很愿意完成。弟弟还有点糊里糊涂的,但是姐姐,单单是完成任务,就已经让她很有成就感了。

有了这个星星任务表以后,他们的一些行为有了明显改善。比如快速回应这条,我的要求是,如果爸爸妈妈说一件事情,你不能回答“我马上来”,而是要告诉爸爸妈妈:“好的,我现在就去。”因为这是每天的任务,所以当他们真的不断这样努力的时候,我真是无法形容我内心的喜悦。

但如此两个月以后,我发现这个表有一个缺点,就是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其实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我是要求姐姐囡每天要阅读4篇很短的小文章的,但是如果是星期五呢,因为那天她要去学习跆拳道,还有作业要做,我其实对她就没有这些要求了。当然也因为时间有限,她那天就拿不到所有的小星星了。——我觉得这个对她来说不太合理。

另一方面呢,我发现我完全可以把我的教养目标化在这些每天的任务中,通过为她制定更详细的计划,来帮助她完成任务,从而一步步建立良好品格。
  
在这个背景下,我就给姐姐囡制定了她的2018年年度计划。

姐姐囡现在6周岁,根据她的年龄,我把计划分成了三个方面:

品格建立;
必修科目;
兴趣爱好。


一、品格建立

品格建立的计划有四项:

1、学习顺服
——在主里顺服父母,是理所应当的。这是我家孩子在学龄前最注重学习的品格。其实之前所说的快速回应也是顺服父母的表现。但是因为我们家孩子快速回应明显较差,所以我就把这两项在任务表里进行了区分,也是为了提醒他们需要对爸爸妈妈的话有一个快速的反应。
  
2、专心努力
——姐姐囡的学校不是一个散养型的学校,他们老师鼓励他们每天都要努力学习。她有时候会开小差,所以我觉得专心这也是她需要学习和改进的习惯。一方面,我教导她端正态度,另外一方面,我也借着学钢琴这些事情,提高她的注意力的长度,帮助她能够越来越专心。

3、爱家爱家人
——Kitty姐妹说,我们其实可以通过做家务来祝福家里,从这个视角,家务并不是累赘,而是祝福的管道。所以我给姐姐囡在2018年每周都布置了5天家务,还有两天是给她休息的(毕竟我们也是亲爹妈)。我现在给她布置的任务是:整理桌子和把碗放进洗碗机。此外,我觉得一个人如果光学习,但是对周围人很冷漠,那真是很糟糕的。我自己这一代独生子女有很多人都是这样。所以我还给她每天布置了一个和弟弟的互动任务,比如“给弟弟讲三个故事”、“陪弟弟玩”、“带弟弟祷告”、“花3分钟夸奖弟弟”等等。我也希望借着这些项目增进他们姐弟的感情。

4、独立自主
——我想人长大,其实是一个离开父母的过程。我今年给姐姐囡安排的计划,是她不需要爸爸妈妈就可以独立穿衣服、穿鞋、洗头、洗澡、剪指甲、整理书包、灌水壶……简单来说,就是姐姐囡日常的事情她可以自己进行,不再需要我们再挂虑了。我觉得这事情很实际啊,毕竟我们已经有3个孩子了。她现在洗头还需要我们稍微帮一下忙,剪指甲还不太熟练,但是一切也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二、必修科目

必修科目有三项,就是语文数学英语啰。其实我对她这些科目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但是希望她每天有一个固定的学习习惯,培养她努力学习的好品格。

语文就是中文的识字和阅读。阅读一些简单的文章,或者是用APP学习一些汉字。她根据她自己的心情每天自己选择。一般15分钟左右。

数学是每天做一些小练习,有时候是逻辑,有时候是简单运算,她5-10分钟就可以搞定的那种。她属于在数学上开窍特别晚的孩子,但我觉得循序渐进总会有成效。

英语我要求她每天读4篇小阅读,然后把不认识的单词写下来。这样我好和她解释一下。开始我是陪着她读的,现在基本上她已经养成了习惯,都已经可以自己完成了。

上面这些内容,并不是每天的。比如周五学校有作业的时候,那什么中文英文就都免了。还有我们周二是“电玩之夜”,他们平时不看电视不玩IPAD不玩手机,每周就指望着那一天了。那一天我就把她的数学给免了——那么开心的时候,做数学未免太扫兴。啊哈哈。


三、兴趣爱好

作为基督徒,我培养孩子爱好不是为了她成龙成凤,我是希望借着这些爱好提高她的素质,培养她的品格,也希望她在将来可以为神所用。所以我就没有要求她一定要考级什么。

受KITTY姐妹的启发,除了我自己教她钢琴,也给她花钱培养了两样爱好(见《一个孩子在大班以前没上过培训班的普娃妈的自我安慰》一文)。一样是她自己选的,就是画画。还有一样是我给她选的,就是跆拳道。后者是因为就在家里对面,比较容易坚持,又是体育锻炼,而且价钱挺便宜的。

钢琴是差不多每天要练的,但是她现在非常喜欢。(她的学琴记是本号第一篇连载,这周就要发布了,敬请期待,我希望她能坚持下去,我也能长期连载下去哈。)

画画我对她的要求是,除了老师的上课,每周自己画一幅画——随便画什么。既然你喜欢么,那就多画画。她也蛮享受的。

跆拳道我没要求她回家练习什么(不知道跆拳道老师看到会不会觉得吐血)。她现在在学习太极一章(其实我也不懂……),反正就是每周2次,循序渐进。


上述事情说起来其实挺复杂,于是我就给她星期一到星期日,每天做了一个Checklist,帮助她来完成。

这几天就开始试行了。

今天周六的Checklist如下。



(今天因为他们去爷爷奶奶家吃饭,杨先生就没做饭,我们俩在家随便吃了点,所以她的收桌子和洗碗就是N/A)

我自己写这个任务清单,还挺花心思的。旁边打了小爱心的意思,是这项内容可以请妈妈帮忙。姐姐囡很喜欢这个清单,她这两天睡觉前都要自己打一遍勾。


我记得前几天第一次和姐姐囡说,妈妈给你制定了一个2018年的计划。姐姐囡问:“是什么呀?”我把我给她定的计划大概一说,她就很快乐。

当说到我还要求她整理桌子和把碗放进洗碗机里的时候,杨先生差点笑出来——因为以前这是我每天的活。他觉得我简直大大的狡猾。

我也忍住笑,和姐姐囡继续说:“以后我还要教你用洗衣机和烘干机,但是要等你7岁以后。明年还不行哟。”

姐姐囡充满遗憾的口气:“啊,还要等7岁啊?”

我忍不住了,我直接笑了出来。

笑完,姐姐囡又问我:“那妈妈你的2018年计划是什么?”

我强忍住笑说:“我的2018年计划么,就是帮助你们完成你们的2018年计划呀。”

这次连杨先生也忍不住了,我们全家都笑成了一团。


其实是开玩笑的啦,我自己也有很多计划的。不要觉得我对孩子狠,其实我对我自己更狠。争取另外分享一篇哈,敬请期待。

最后,其实不止是我,弟弟妹妹我也给他们制定了不同的计划,比如弟弟2018年的家务是给大家摆放碗筷和收拾零散的玩具书籍……但是这些啰里啰嗦写出来,又是一篇文章,我懒得写了……

最后的最后,我没有帮杨先生定计划,因为他是我们全家的头嘛,哪能我给他安排任务呢!


杨先生的读后感

我自己不擅长做计划,所以很高兴你可以帮我做这些事情。在这些时候你就真是我合适的帮助者。我觉得你的这些计划都挺好的,我们都可以试试。我对我们的孩子都很满意,在他们身上我也能看到神对他们的祝福。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zazkRhB5BF6XRko97_WGYQ
KITTY姐妹家的家规

原创 2017-12-31 KITTY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杨太太按:其实这本来是KITTY姐对我《给姐姐囡制定的2018计划》一文的读后感,但是因为她写得太好了,所以按照杨先生的建议,单独整理出来一篇。)

没有异象(或作“默示”),民就放肆;
惟遵守律法的,便为有福。
——箴言29:18

无论是一国,还是一企业、机构,还是家庭,甚至是小孩子,都需要异象,就是目标。很多人,都是problem-oriented (以“问题”为导向),哪里出了问题,就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想要解决问题,误以为只要问题解决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高兴了没多大一会儿,后面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样的人,一辈子被问题所缠累,活在消极负面当中。家长整天跟消防队似的,一天到晚拿着放大镜挑孩子的错,找孩子的问题,然后到处找专家想要解决孩子们的问题(fix the kids)。其实这种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家长自己。

如果以异象为导向(vision-oriented),特别对于教育孩子来说,家长就知道以终为始。我将来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和技能,然后再细化到年龄段和具体的操作上。就好比你要去一个不认识的地方,你在地图上首先输入的,一定是目的地(WHERE to go),然后再看我此刻在哪里(where am I now),然后再是怎么到达(HOW to go),看你拥有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现有资源),最后再选哪条路径(WHICH route to go)。而有了具体的目标,孩子们就知道该往哪里去使劲,而不是干什么都被家长数落,哪儿哪儿都不落好,让孩子无所适从,只觉得家长就是看我不顺眼。

所以总结来讲就是:告诉孩子们该做什么,而不是勒令孩子们不该做什么。目标细化成具体的任务,就是让孩子觉得再宏大的目标,都有实现的可能。秘诀就是:Bite size(化整为零), Baby steps(一步一个脚印), and Be consistent(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新年伊始,很多人都开始制定年度计划。但很多次,都是“立长志、常立志”,半途而废。多少立志一年读完一遍圣经的,从《创世纪》开始摩拳擦掌,却往往都“倒在《利未记》的旷野”。所以对我个人而言,2018年New Year Resolution 的指导思想,就是: Sloppy Success Beats Perfect Failure (马虎的成功击败完美的失败)。像杨太太那样,把品格训练和技能训练细化到孩子们踮踮脚就可以够着的程度,让孩子们做得到,却需要努力;够得着,却需要坚持。让孩子们从中获得自信和价值感。这其中包含了一个更重要的育儿理念—从爸爸妈妈对孩子说“I'm so proud of you " (我真以你为荣),到孩子们自己对自己说“I'mso proud of myself "(我觉得我很棒)。


分享下我家孩儿们小时候的House Rules(家规),也就是大原则框架,然后在根据此链接上具体对应的任务。仅供参考,说不定会给你些许灵感哦!


说起“得命令,立即行”,我过了多年后才意识到,有的孩子,比如我家哥哥,属于“按部就班程序型”,对他来说,multitasking(多任务)就很难。他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全然专注,耳朵基本上是关着的。在大人发指令的时候,其实他根本没听见。所以后来我才会到他面前,让他看着我,我告诉他:“我有话跟你说”,确保他的注意力在我身上时才发出指令,并且让他重复一遍我的指令,确保他听进去了。问题是,即使他听进去了,他也不一定就马上行动,因为他上一个事情还没有完成然后在他的脑子里,其实已经计划好了:我先完成这个事,然后再去做爸爸妈妈交代的事。其实这就不是悖逆,不是品格问题,而是性格问题。

我刻意观察过,从他接受指令,到开始行动,大概在三分钟左右。但我对我自己计时,一般30秒以后见没行动就想发出第二遍指令了。到两分钟,基本上已经要爆发了。我总责备他:“你说我知道了,却不行动,就是不知道”。所以今年下半年开始我改用了新的策略,就是在提出指令,他说“我知道了”以后,我再追问一句:“你需要几分钟后开始执行?”然后他会告诉我几分钟,我就会开个铃。铃响了他还不动,那才可以收拾他。对于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可以给他限制性选项:你需要一分钟还是两分钟后开始执行?让孩子选,让他们感觉这是他们自己的决定来顺服,而不是被迫出于惧怕而顺服的。这样也表达了父母对他们的尊重,他们就会比较配合。

在我们家,我是不要求爸爸的。但会要求我自己。比方说我要求孩子们把鞋放好,孩子们不服气的:“为什么Daddy的鞋就可以乱丢,我们就不可以?”我:“那是因为奶奶在Daddy小时候没有训练他。所以我现在才要好好训练你们。训练Daddy不是我的事,训练你们才是。”

说到具体的任务,就可以与“主动做、不提醒”链接上。对于男孩子,不妨试试用“下棋”的方法:白板上写上(或让孩子做什么,就把他正在做的拍成照片,或者把期望的结果拍成照片)任务, 对应的任务旁画上方格子,再用小吸铁石当棋子,做到了就向前一步(孩子们一完成,马上让他自己把棋子往前一步),没做到就原地不动,提醒了还没做就后退两步,等到棋子抵达终点,就可以庆祝啦!

说到奖励,我家有一个规定:一旦开口讨价还价,奖励自动失效。我们一直强调:只有你先顺服,才有资格商量后面的事。讲条件签合同这种,至少要到12岁以后。也就是说,让我看到你足够responsive & responsible(有回应和很负责)之后,我才会考虑你提出来的条件。

我觉得其实在孩子们已经非常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适当的奖励还是可以的。大人年终还盼着年终奖呢!要是你老板只夸你不给钱,估计你也想把他炒了。我们的奖励一般可以是孩子们特别想要的玩具啊,书啊。或者是在non screen day(不是看电视的那一天)看动画片啦什么的。我们家平时不买玩具,就是只在生日和圣诞节。平时的时候想要玩具,要么自己出钱买,买不起的,就这样挣喽。平时逛商场的时候,孩子们想要什么玩具,我就很淡定地说“好啊!拍照拍下来,回家努力!”

而里面提到的Coupon(奖励券)也是爸爸妈妈表达爱心的一种方式,之所以放在“看需要、表爱心”这一栏里,就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爱是流动的。我向人表达爱心,别人也会向我表达爱心。coupon的内容,可以是“爸爸陪我半小时,期间不看手机”,“妈妈陪我玩,玩什么我说了算”,“妈妈给我揉揉肚子”,“妈妈今天替我干一件家务”,“今天可以晚睡半小时”,“今晚跟爸爸妈妈睡”,“爸爸带我去麦当劳”等等这些。孩子们通过奖励储存了这些coupon,他们拿出来的时候,爸爸妈妈必须要兑现哦!我敢保证,要是孩子在晚上十点拿出coupon要爸爸带她去麦当劳买冰激凌,她一定会记一辈子的。

(不过男孩子是直线型思维,而且孩子小,coupon属于太抽象而且情感型的,估计女孩子更喜欢。棋子就比较适合直愣愣的男生。)

这些是孩子们做给我的coupon,今天一看都过期了,没舍得用。







杨太太的读后感

KITTY姐妹今天是放大招了啊!她的分享给了我很多启发,家规我也要做起来,简直太棒了!另外我想马上我就可以鼓励我女儿,比如每3张(甚至是每张)任务清单全部做完,我就可以发给她一张coupon了。我也可以鼓励她给爸爸妈妈和弟弟妹妹来制作coupon,这种这么有创意的事情她肯定很喜欢。


KITTY
天父的女儿;
传道人老杨的太太;
三个孩子的母亲;
——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

附件

微信图片_20171231195452.jpg (139.11 KB)

2017-12-31 19:55

微信图片_20171231195452.jpg

TOP

http://mp.weixin.qq.com/s/OPuXgY8o68pfJ3WugH8dWA
我的2018年计划

原创 2018-01-01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以前谈恋爱没孩子的日子,吃吃玩玩喝喝,哪需要定什么计划。所以我自己也是近两年,生活实在是乱得一团糟,才着手开始定一些仔细的计划。但是我不觉得这是不好的事情,我从没后悔有孩子,虽然我们的生活在人家看来好像是事情越来越多,但是我的内心是感觉到越来越喜乐的。

据说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别人,有竖立FLAG(旗帜)的效果,所以新年第一天,我决定把自己的新年计划广而告之,望各位领导战友弟兄姐妹在我软弱的时候也可以监督提醒。

我在2018年的计划分成了五个部分:
信仰生活
个人生命
婚姻家庭
养育孩子
工作提高


一、信仰生活

信仰生活方面,我2018年希望自己可以养成敬拜神的好习惯。

我过去也是每天祷告,但是往往都是饭前睡前祷告,想到了事情祷告,也用祷告本,但也不是天天写下来。在2017年的末尾,我尝试了每天晨祷晚祷,发现效果特别好。

所以新一年,我理想的信仰生活是这样计划的:

1、早晨起来晨祷,读一小篇灵修文章;

——其实晨祷对我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以前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刷朋友圈。现在就一直在努力早晨起来先赞美神,也把今天一天交给祂,也为家人孩子祝福,也为昨天睡的一个好觉感恩。我发现这个祷告真的是能使我心里得平安,生活得祝福的。

2、中午读一章箴言;

——我觉得箴言真是很好的提醒,让我明辨是非也更有智慧,很值得反复读,甚至全部背下来。如果一天读一章,一个月正好一轮。

3、晚上十点开始祷告,每天都为今天遇见的有需要的人祷告;

——设置10点,主要是给自己一个时间点,到了时间就去做该做的事情。我不想因为各种事情一忙活就没时间祷告了。过去我并不是每天都为别人祷告。其实我每天都遇见很多需要祷告的人和事,但是当天不祷告,常常之后就忘记了。我是家里独生女,对人家的感情其实一直很淡漠,我希望借着这个习惯,让我可以越来越关注到别人的需要。

神在最近也借着很多事情鼓励我,比如就在前几个星期,我为一个姐妹祷告,她已经有三个儿子,肚子里的老四B超做出来又是儿子。她笑着和我说,虽然她想要一个女儿,但是她家弟兄也不觉得又是儿子有啥遗憾,但是我和她说:“我要为你祷告生个女儿。”然后我真的为她这样祷告了,因为她已经有3个儿子啦,我觉得她太辛苦了,老四还是生个小棉袄吧。她生孩子的当天,我还把我的祷告词写了下来发给她,结果她真的生了个女儿!哇,只听过女翻男,没听说过男翻女的!我当时就很感动。

4、每天晚上睡前预留30分钟读经时间;

——我其实是特别喜欢读圣经的,而且每次读圣经我都有很多感动。但是我过去常常还是不读,因为觉得晚上的时间难得清静,拿来读圣经好像“太浪费”了。我常常希望拿这些时间来看看书,甚至是学习英语,甚至是复习一些什么考试,我都觉得好像才更有意义。但是实际上道理我也都懂的,学习神的话比这些事情都重要。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太多了,要分清主次关系,生活才能更有序。

5、睡前晚祷感恩,然后闭上眼睛,结束这一天;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这晚睡的习惯真是太糟糕了。其实晚睡常常是因为贪心,因为“舍不得睡”。但是实际上这是很可悲的。因为过去的生活,常常是早晨无力开始一天,晚上又没有勇气结束。过去睡前就是在刷朋友圈,要刷得累得不行才睡,我愿我2018年睡前就是在祷告,感恩神给我今天丰富的生活,然后闭上眼睛,勇敢结束这一天。


二、个人生命

个人生命方面,2018年我对自己可谓是痛下决心。大家看《给姐姐囡制定的2018年计划》或许会觉得我对我女儿挺狠的,但是其实我对我自己更狠啊。个人生命的计划也有五个方面:

1、规律作息

——过去我也定计划,几点要上床什么的。但是效果不佳。今年为了实现规律作息,我的方法主要是2个。一个是10点我就开始祷告和读经了。通常我祷告和读经是不会不眠不休的。这样就能保证我11点左右就上床睡觉。另外一个是我定了一个计划表,每周周末适当的时候给自己预留足够的娱乐时间,那些时间我就痛快玩儿,这样我就不要总觉得平时工作日晚上好像没玩够,好像吃亏了一样。

2、说赞美的话

——我的计划是每天对家里每个人进行一次不短于一分钟的赞美活动。我这个人对周围人要求挺高的,我很少赞美别人,好像只有人家做了真的很伟大的事情,我才会特别由衷地赞美。有时候我很想赞美一下我老公,但就觉得词穷。我觉得这是自己缺乏“赞美训练”的缘故。因为平时一直不说好话,想说好话都说不出来了。所以我给姐姐囡设立了一个每周要赞美弟弟3分钟的任务,也是希望她从小可以有赞美别人的习惯,别像她妈妈我这么刻薄。

3、2018年不发脾气

——我和杨先生说到我的这个决心的时候,杨先生大笑,说:“那你快点趁着这几天再发一发,2018年马上就要到了。”听起来好像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我觉得我肯定会生气,但是我至少可以“不发脾气”——就是不要发作出来啊,自己已经生气了,就不要把这罪再污染给其他人啦。

杨先生说:“你忍得住的啊?”我说:“我打算我想要发作的时候,我就做这个动作。”我做了一个两只手大幅度在空中画圈镇压脾气的动作。杨先生被我这个滑稽的动作当场就笑得不行。我也笑了。我说你看到我这个动作,就知道我正在努力了。

这个绝对是对自己痛下狠手啊,效果如何,就要拭目以待了。

我觉得不生气估计是不可能的,我的肉体情欲天天与我搏斗。但是我把脾气发泄出来的时候真的很可怕。所以用这个动作代替发脾气,也让自己觉得蛮好笑的,快点回到基督里,就是我2018年的目标。

4、戒除手机

——我觉得自己对朋友圈已经没啥瘾了(详见《放下手机,拥抱世界》),现在也不打游戏了《聊一个好不容易终于从游戏成瘾里走出来的经历》,但是总觉得自己看手机的时候还是太多。特别是感觉累的时候,一陪孩子就想要看手机啊!天哪!希望2018年巩固戒除手机的这个坏习惯,多陪孩子,放下手机,拥抱世界。

也是受KITTY姐妹的启发,我决定在2018年的2个时间段不看手机:
晚上6:00-8:00全家人吃饭以及陪伴孩子的时候不看手机;
晚上10:00-11:00的祷告读经时间不看手机;

5、身体健康

——我的身体是真的不太好,体弱多病。杨先生总说我,给我吃好的穿好的,怎么把我的身体越养越差了呢?我也不迷信养生。我觉得我能做的就是早睡早起生活节制多锻炼。鉴于我的事情确实很多,现在还在母乳喂养,估计也没空去健身房。我希望自己坚持每天晚上洗澡前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就好了。要是各位有啥好的运动主意的分享,也请告诉我哈。


三、婚姻家庭

我们新一年的婚姻家庭目标,是进一步财务管理工作,努力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盈余吧!

对于这个,其实是源自于今天和杨先生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对话。

我:“我要列一个关于我们婚姻家庭的2018计划,你有什么想法嘛?”

杨先生:“我希望自己明年不要遇见事情就发脾气。就像前几天的那件事一样,我忽然就炸毛了。”

我:“你这样想蛮好的,但是这是你的个人的计划呀,不是我们婚姻家庭的2018计划。”

杨先生:“也对,那我确实没想过啊……”

我:“你就说一样呀。这样我就有方向了。”

杨先生:“……我没有哎……”

我:“额……明天就是2018年了,我觉得这感觉就好像一艘轮船明天要启航,然后我问船长,我们要到哪里去,船长说不知道啊,汗啊,那你让我往哪里去,你这不是为难我嘛。”

杨先生:“……那你和我说说你有没有什么设想呢?”

我:“我的设想啊,我是希望我们以后可以一起祷告的。我知道我们有很多问题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比如养育孩子,你就希望孩子这辈子过好幸福人生就好了,但是我对孩子们的教养目标是认识神,爱神,以神为乐。所以我们做出来的事情也就不一样,比如我就很注重孩子们的信仰生活,晚上睡觉前的祷告也是我陪孩子们做的,但是这在一个基督徒家庭,其实应该是一家之主做的事情。但是我知道我们的想法不同,所以我也不强迫你改变。你也知道一个家庭是需要祷告的,你没有祷告,那我就一个人祷告,这也没关系的。我没有以这个事情作为我们的婚姻目标,是因为这个计划里面,你必须要改变。所以你还是想个别的吧。——但是你问我么,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也就实在告诉你。”

杨先生点点头:“嗯,你说得对。那我想,我们新一年的目标可以是财务方面吧。”

我:“太好了,我们现在的财务方面确实还是很混乱,希望我们新年收支平衡吧!”

杨先生:“我们其实现在也有努力的。只是做得还是不太好而已。”

我:“我们现在只是觉得这个事情是好的,但是和真正计划下来,努力实现是两码事。就像孩子们,有了一个明确目标以后,一下子就不一样了。谢谢你给了我很明确的目标,我这就写下来。”

目标很明确了,但是具体怎么做,我会再好好单列一个计划。不过我还是很感谢神,在这个事情上我们是很合一的,目标也是一致的。

另外,我明年也想持续地为我爸爸妈妈信主祷告。这是最要紧的。今天姐姐囡还为他们信主祷告了,让我深受感动。


四、养育孩子

这个就不多说了。我给姐姐囡,哥哥囡,妹妹囡定了不同的计划。其实都非常详细。(见《给姐姐囡制定的2018年计划》一文)。今天受了KITTY姐妹的启发(见《KITTY姐妹家的家规》一文),我也给家里制定了家规。

不过这个是大人的版本,我另外还会做一个小孩子的版本。小孩子的版本,我不会写这么仔细怎么做怎么做,但是会在7条家规的右边写上家规由来的圣经经文。另外我也要求孩子们MAKE SMART CHOICES(做明智的选择),我想一个选择如果是出于顺服上帝、爱人如己、管家精神,那总不会很差。
(这个等我整理好了,我再和大家分享哈。)


昨天姐姐哥哥都很耐心地听完了家规,他们都很开心。其实我们平时也都是这么做的,只是把这些东西总结出来,他们就感觉目标更加明确了。今天说完家规的当场,效果就不一样了,杨先生很得安慰。

当然,成效如何,还需要2018年一年时间的检验。


五、工作提高

本来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明年去考一个CA BAR,就是美国加州的律师证。因为考这个证只需要有律师证就好了,不需要去美国专门读书,我周围很多人都在考这个证。前几天我的朋友圈又被一篇文章刷屏了,说的是一个35岁的二宝妈妈,全职工作,一次性就把CA BAR给考过了。——我当时就想,我是不是明年可以搞一个33岁3个娃,全职工作还过CA BAR的奇迹。

但是把复习材料拿来一看,我评估下来这个考试的稳妥的复习时间应该在600-800个小时,我觉得我如果花一年时间去考这个,实在是太奢侈了……关键是,对我现在的工作几乎是全然无用。——人生要勇于争取,更要勇于取舍吧……CA BAR暂时还是先放放。

所以明年给我自己定的工作提高任务就两条:
1、提高技能
2、拓展案源

关于提高技能,我在周计划里专门空了一些学习的时间。

关于拓展案源,老实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哈哈哈。我自己也还在祷告。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作为一个刑事律师,虽然我也没有固定案源,纯靠天吃饭,竟然每年也都有衣有食。哎哎,希望神也看在杨先生制定的我们家明年需要收支平衡的份上,大大祝福我的饭碗吧。

嗯,其实我从来没在这个公众号为自己打过广告,但是我自己觉得自己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刑事辩护律师的。哈哈哈。所以如果你们真的遇见刑事案件了,我也很欢迎你们来找我,全国各地的刑事案子我都做(差旅费实报实销,我也不客气哈)。当然,如果是其他类型的案件确实也想要聘请律师,我也愿意推荐靠谱的律师。

——但是新年伊始,我衷心祝福各位读者弟兄姐妹这一辈子都不要来找我。

哈哈哈,祝大家新年快乐,主恩同在。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http://mp.weixin.qq.com/s/yZeSMteE_mMZUvOsFcRInw
姐姐囡学琴记【一~九】
原创 2018-01-02 杨太太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目录

一、我自己的学琴经历
二、我对学琴观念的翻转
三、教姐姐囡钢琴的初尝试
四、从Kitty姐妹处得到的启发
五、姐姐囡的钢琴第一课
六、我给姐姐囡找了个学琴的同伴小A
七、第一次教小A弹钢琴
八、姐姐囡日常的练琴画面
九、原来快乐钢琴教材只是启蒙

(未完待续)


一、我自己的学琴经历

我过去从来没想要在姐姐囡6岁开始教她弹钢琴。

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先要从我自己学琴的经历聊起。

据说我很小的时候也和我爸妈说过我想要学钢琴,但是那时候学钢琴是特别费事儿的一件事,家里有个电子琴都属于奢侈品,更别说学钢琴还要找老师长年累月付学费,孩子还可能半途而废,总之对当年的爹妈来说,让孩子去学琴是需要下一个很大的决心。

我爸妈没有下这个决心还不是因为经济不宽裕,更主要是因为我的手很小,且我的小指比别人天生要短了一截,我爸妈觉得我这样的小手弹钢琴是没前途的,所以就没有让我去学钢琴。



(附图,我的小指比别人短,只到无名指的第一截)
  
到了初中以后,我至今记得我第一次看到人家弹《四小天鹅舞曲》的那种震撼。倒不是因为觉得弹琴技巧有多难,而是这首曲子左右手配合以后,那种复杂精妙的音律,让我倾倒。

我的初中前身是一个师范学校,有一整栋楼的琴房,几十台钢琴。我们又住宿,所以闲来无事的时候,我就缠着我的同学教我弹这首曲子。可初中生哪有什么耐心教同学,于是我就自己找了个谱子看着音符一个个数过去,不会的就缠着她们再给我弹一遍,我就在旁边看着心里暗暗记下。差不多用了大半年,才把这首曲子学会。

但是学会以后,我的钢琴水平就突飞猛进了。我左手弹什么,也不影响我右手弹什么了;我也可以看着谱子自己弹曲子了——简单的谱子完全不在话下,就是难的谱子拿过来比人家慢一点。比起从小学琴的同学,我优点是,我自己对钢琴非常感兴趣,我也只找我自己喜欢的谱子拿来弹。那时候中午休息,下午放学,我都在琴房里练习。学校里的音乐老师看到我如此上进,也偶尔来免费给我指导一下。

等到我妈妈发现我会弹钢琴,再给我买琴、找老师的时候,我其实已经弹得很不错了。我的钢琴老师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她花了不少时间让我练习音阶和琶音。我开始觉得这玩意儿极其枯燥,但是练习了以后,我自己也发现我的手指比过去更灵活了,我可以弹更难的曲子了,于是我就慢慢理解了练习的意义。

高中毕业以后,我开始教成人弹琴。我当时的广告语就是:2个小时包会《致爱丽丝》。我的方法就和我过去学琴的方法如出一辙,我先手把手教学生弹一点“简单又能炫耀”的曲子,然后练习音阶和琶音纠正手型,然后弹更难的曲子。按着这个方法,我的学生有学了两三个月就能把《梦中的婚礼》也流畅弹下来的。

这时候我再看以前从小学钢琴的那些同学,因为大部分人长大以后都放弃继续弹钢琴了(那时候好老师也不多,大部分老师都是特别传统的教学法,也不是很注重孩子的兴趣),她们弹钢琴的水平真心不比我高到哪里去。我确实是弹不了李斯特的曲子,但是她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也弹不了。

当时,我最小的学生是我老板的女儿,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学琴,她也是按着我的这个方法,差不多断断续续学了一年,据她妈妈说她每天练琴最多也就15-30分钟,但是就这样,一年过后,她也可以弹很复杂的谱子,而且弹得还相当不错,缺点也和我最初学琴的时候一样,复杂的谱子,特别前面很多升降号的那种,她识谱慢一点。

于是当时我就觉得,小朋友根本就不需要很小学钢琴嘛,又苦,又贵,还要爹妈费神,何必呢?在我的印象里,我见过的小琴童的妈妈都是坐在旁边凶得要死的。而且很小的小孩子从头开始学,怎么会理解练习那些音阶琶音的意义呢?那么无聊,岂不是把孩子的兴趣都磨灭了吗?哎,所以嘛,干嘛非要从小学嘛,其实长大一点学,爹妈也不用陪着,看我老板的女儿,人家也很快就学会了嘛。

就是在这种经历和见识下,我写了《聊聊小朋友学钢琴的那些事》一文。

(对了,其实至今还有很多人还想找我学琴来着,但是我真的已经不教钢琴很多年了。也没啥特别的原因,单纯就是因为干律师比教钢琴挣得多……)


二、我对学琴观念的翻转

但是,《聊聊小朋友学钢琴的那些事》这篇文章已经从目录里删了。我现在已经不同意这篇文章的观点了。(啊啊啊,不要怪我,我也没想到的,就是上个月发生的事情)

最初的转变是因为我认识了一个琴童妈妈,听了她的分享,也看了她女儿弹琴的视频,我觉得我被打动了。

她给她女儿找了一个非常好的老师,自己国际上得过奖的那种。这个老师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虽然循序渐进,但是她女儿就是很佩服,很喜欢。这个老师只让她女儿弹练习曲,其他杂七杂八的曲子一律不弹,但是她女儿在这样的情况下竟然也保持了兴趣(不要问我,我也不懂人家是怎么做到的)。而且这个老师非常注重识谱能力,她女儿弹琴不背谱,都是当场看着,当场弹的。

说到识谱能力,有个妈妈和我说:“我女儿识谱能力还不错,但是视奏能力不行。”好吧……现在的老师真是绝了,都知道家长注重识谱,就搞了个新概念出来。

其实我说的识谱能力,就是她说的视奏能力。就是拿到一张谱子,你就能看着吧啦吧啦麻溜地弹下来。所以,孩子为什么视奏能力不行?——还不就是识谱速度跟不上造成的嘛。

我觉得,现看现弹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本事。为什么我这么觉得呢,因为我发现我的方法里面,学生的这个能力会欠缺。包括我自己,看着就能弹的谱子,最多也就是车尔尼599水平了,上了299,我看着谱子肯定是弹不出来的。

我觉得看着谱子就能弹,是一个靠不断练习才能有的反应,为什么长大了就不行?我想大概是因为长大了,学得太快,就失去了这个练习的过程了。

我看到这个8岁小姑娘的识谱能力,已经和我差不多了,甚至也许还比我好,于是我深深被打动了。

我回想起我那篇《聊聊小朋友学钢琴的那些事》的日记,我主要的观点就2条:
我个人反对以牺牲孩子兴趣为代价的学习。
我个人认为孩子学钢琴不是非得在小时候就开始,长大也照样可以学。

关于第一条,我以前就理解为考级。但是现在发现,很多孩子是真的挺有兴趣也不考级在学琴。而且就算是考级,若是人家没牺牲兴趣,顺手考个级,那也很好嘛。

关于第二条,我以前就觉得小时候学钢琴各种劳民伤财,爹妈还得陪着练,多不值得。但是现在就觉得,若是人爹妈就是乐意,有钱有闲,孩子也没觉得受到逼迫,那也很好,有何不可。而且好处大大的,因为钢琴有不少枯燥的童子功,长大学固然学得快,但是基本功练习很可能都无法坚持的。

我过去总觉得自己的方法好,但是现在我觉得自己过去确实有点自以为是了。学琴是有很多种方式方法的,我只是不喜欢某几种常见的而已,但不表示小孩子5、6岁开始学琴就不好了。

所以,如今,若有人问我孩子要不要学琴,我觉得怎么都可以啦,你是妈妈你做主。我的建议就几条:

注意培养并保持孩子的兴趣。若是孩子哭着喊着不想学,那就算了。现在外面那么多特长可以学,学啥不好呢。
注意培养孩子的识谱能力,不然就失去从小学的意义了。光学弹琴,真的是长大学学得更快。
有钱交学费,有空陪着弹——因为能自己坚持练琴的孩子实在没几个。我觉得孩子如果有父母陪伴,不用威逼利诱就肯每天坐下练琴,那就蛮好了。


三、教姐姐囡钢琴的初尝试

姐姐囡也6周岁了,她对钢琴确实是有兴趣的。但是在此之前,我从来也没教过她。因为我也没打算把她往钢琴家这个路子上培养,所以我仍然采用了我的老办法,就从《致爱丽丝》开始学。

我觉得孩子如果能有那么一首曲子拿得出手,她对这件事的兴趣是可以持久一些。

因为不想要逼迫她弹,我每天大概也就陪她弹10-15分钟,然后她和我说她不想练了,我们就不练了。到现在差不多一个多月,她把致爱丽丝弹下来了。虽然还是结结巴巴的,但是我觉得这些没关系,多弹多弹就会好的。

然后我按照我的方法,教她音阶,但是她对弹奏音阶的理解就很差。她的手指僵得不行,我看得简直有想要把它们都切掉的冲动。关键是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和她说感觉她听不太懂,或者她听懂了可她做不到。

就在我快放弃的时候,有某一天,我发现她正在一本玩具书上看着五线谱弹一首很简单的单手小歌曲。我之前曾经教过她最基本的五线谱,但是我随便教教的,完全没上心,没想到她竟然学会了。



我惊呆了,我说,姐姐囡,你会不会觉得无聊?她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不会呀,我觉得对着这个谱子一个个弹很好玩呀。”

我觉得我过去的经验都失效了,我忽然意识到,姐姐囡和我是不同的个体。我可能喜欢很有成就感的那种学习方法,可是姐姐囡她喜欢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我在那一瞬间,真的觉得姐姐囡大有前途。因为我发现我过去所受的教育,就是那种走捷径的教育,然而她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没什么捷径走的“傻路子”,但是真的要有所大成,哪有什么捷径呢?

我大受感动之余,决定要开始踏踏实实地教我们姐姐囡钢琴课了。


四、从Kitty姐妹处得到的启发

可是我过去的教法完全不适合姐姐囡,那应该怎么教呢?要不要给她请个老师呢?

恰好Kitty姐妹的妈妈是钢琴老师,她主动和我分享了她们孩子学琴的经验。(Kitty姐妹真是我家的天使,她对我其他方方面面的分享可见《KITTY姐妹的干货 [连载一~六]》一文)

“我妈妈是钢琴专业,上海音乐学院新中国第一批学生,从少年班开始的。她教钢琴,如果功利性很强的,非得考级的,她基本上都不收。她本人是考级的评委,知道里面套路很深的。她很看不惯的,评委之间都互相打招呼的,你的学生我的学生都要互相关照的。有的学生为了考级,一年就只练考级的曲子,其实就是学的不是“渔”而仅仅是“鱼”而已,除了考级的曲子,其它曲子都不会的。

所以我妈妈教的学生,都是学会方法和视谱,就是最后拿到谱子,就算是从没见过的,也能看着谱子弹下来。有自己喜欢的曲子,就能自己配上和弦。她收过很多从别人那里转过来的学生,说是会弹,其实都是背出来的,拿了新的谱子,就是各种不会,因为老师没教过。这就是失败的老师。

她也不跟手型较劲,只要放松,人和琴合二为一,以后弹速度快的曲子,手就不会僵。有的老师太过注重手型“架住”,到后来速度快的曲子学生就会望而生畏,就成了瓶颈。她除了练习曲之外,世界名曲小piece,还有赞美诗,以及孩子们喜欢唱的歌,她都会配好左手让他们弹,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弹琴是和自己的生活有关联的,而不仅仅是枯燥的练习曲。

我妈看到有的家长把孩子专门送去学识谱,或者视唱练耳什么的,就叫人家赶快停,她说你那是纯粹外行被商业炒作的蒙蔽。一个有水平的钢琴老师,识谱和视唱练耳肯定是包含在一起的一个整体,怎么还用分开教。

我们家孩子的钢琴都是我妈妈教的。现在我们到了美国,她每年暑假来三个月,就是盯他们的钢琴。然后布置一年的作业,期间视频汇报,到了第二年回课。我的任务是每天确保他们练琴。我妈给的量是每天20分钟即可,主要是保持兴趣,跟钢琴做好朋友,而不是敌对。

遇到卡壳了的地方,就是老是错的地方,不要一直盯着练,这样反而给大脑加重了错误的印象,而是换个曲子,或者接着弹下去,或者去喝杯水,换换脑子,一会儿再回来。我妈还鼓励她的学生用钢琴讲故事,比如低音就是大象、老爷爷什么的,然后先编故事,然后把故事随便弹出来,让听众听听是不是和故事一样的。

我从我们家的三个孩子身上看出来,弹钢琴给他们带来的很大的益处,不仅仅是音乐方面的。因为唯有钢琴,是左右手一起开弓,而且是高音谱和低音谱,起码同时要看两行谱,而且要即刻反应。所以对大脑的开发比任何乐器都要厉害,因为你需要同时用眼、耳、左手、右手、脚。而且我发现练过钢琴的孩子,专注力更强,因为他们需要同时看好几行谱子,手脚全身协调性很好。后来打字啊、学车啊、记忆力、观察力什么的,都驾轻就熟,而且超级坐得住……”

再一次,我觉得骄傲使人绕弯路,过去总觉得自己的方法好,都没有好好听过其他妈妈对于钢琴学习的分享,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心。(特别写了《骄傲使我盲目,谦虚很得益处》一文反省)

老法师说的话果然就是不一样!她妈妈的言论又再次把我深深打动了。随后,KITTY姐妹给我分享了一本她妈妈用的教材,还等什么呢,我赶紧就买了啊。


  

五、姐姐囡的钢琴第一课

我问姐姐囡,她喜欢不喜欢妈妈教,要不要帮她找个老师啊?

姐姐囡说,她喜欢妈妈教,不想找老师,因为“找老师我会害羞的”。

挺好,省钱了。那就我教吧。因为买了KITTY姐推荐的教材,我心里也有底了。

收到了这套书的当天晚上,我就拍案叫绝,真是一套好书,好到我有一种打RPG游戏捡到宝的感觉。

它分成ABCDEF六级,每级分成了课程、乐理、技巧三本。全彩页,非常友好的界面。里面的乐理讲得很慢很仔细,练习方法也很不同。而且在最最以开始,竟然是让孩子在黑键上开始弹奏的,真是大开眼界。

我第一次正式教姐姐弹钢琴就按照了这本书。我花了20分钟,教会了她指法数字、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全音符的区别。




(我用的就是这套书里面的“乐理A级”的书,非常形象,深入浅出)

然后我们就开始上琴弹奏。

我的方法是,让她看着谱子,根据指法,一首曲子谈三遍:
第一遍边弹边数拍子;
第二遍边弹边唱中文;
第三遍边弹边唱英文。




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实际上一点不简单。

因为书上写的234,432实际上是指法。小朋友眼睛看着432,嘴巴里却要数1234,1234,这就已经是双重用脑了。第二遍她还要边弹边唱,唱的时候不但要看歌词,而且因为有曲调,也不能瞎唱啊,手、指法、曲调、念歌词,这就已经是多重用脑了。

如此,不知不觉,30分钟就过去了。姐姐囡很开心。而且我也很开心,因为我发现,她原来像鸡爪子一样的手,现在竟然变自然了——她的心思不在手上,眼睛也不盯着手,她的手反而就自然了!

我和她说:“明天你自己把这首歌曲唱熟哦”,她欢天喜地答应了。
——我从她的笑容里看到了她从不会到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我觉得我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什么过去的经验可以夸口,因为姐姐囡和我太不同了——6岁开始学琴和13岁开始学琴怎么可能一样呢?


六、我给姐姐囡找了个学琴的同伴小A

小A是姐姐囡的同学,和她同岁,我和小A的妈妈是好朋友,我们是邻居。

我知道小A一直在外面学钢琴,恰好小A来我家玩,我看到姐姐囡在和他示范她弹的那本五线谱小书,他很认真地坐在旁边看着我们姐姐囡弹琴。我看了觉得暗自好笑,姐姐囡你这不是班门弄斧嘛,人家小A已经学了一年半了好嘛!

然后我忽然就好奇了,我想知道小A学了一年半到底学到了啥程度,我就问小A了:“你把这首曲子弹给她听听呗。”我原来以为这么简单的曲子小A绝对没问题的,没想到小A直接拒绝了我:“不行,我没有学过这首曲子。”

我大吃一惊:“你仔细看看,这首曲子比你平时弹的肯定简单。”

小A仔细看了看,一个手指也不肯动,然后回答我:“不行,我做不到的。”

我要说明,小A是一个很活泼、很好动、很自信的男孩子哦!这么自信阳光的男孩子,竟然会对弹钢琴有这样的误解!

我当天就给他妈妈打电话了:“赶紧把你这个老师辞了。这老师学了还不如不学。我觉得弹得好不好不重要,但是孩子竟然被教得失去自信心了,那就完全得不偿失,不如不学了。”

他妈妈自己不会弹钢琴,她也大吃一惊。我就啰啰嗦嗦和她分享了我教姐姐囡的经验,我说:“我也是刚刚开始教,如果你不嫌弃么,就把你儿子送来我一起教,这样孩子俩一起学琴也有个伴,互相也有个程度的比较。”

他妈妈当然觉得好啦,千谢万谢的。然后和我说:“哎呀,还是要给你点学费吧?不然多不好意思啊?”

我说:“我一个小时律师费XX元……”

她马上回复我:“哦,那我付不起,就蹭你吧。”

啊哈哈哈。


七、第一次教小A弹钢琴

因为姐姐囡已经学过一些基本的东西,我也不知道小A的程度是怎么样。作为一个负责的老师,我和他妈妈说,我开始还是一对一地教他,看看情况再说。

然后我就跑去人家家里教琴了。在这里再次省略他家千谢万谢的过程,艾玛,都是邻居又是朋友的,这么客气干啥。

小A的手型比姐姐囡要好一些,但是他有一个奇怪的习惯,每次看到小节线都要抬手腕。一般我弹琴的话,是连音的前后才会抬手腕。而且他本来就不连贯,一抬手腕就更不连贯了。于是我让他把这个莫名其妙的抬手腕习惯给去了。

他基本的乐理知识也没有问题,我在教会他数拍子以后,就让他按照姐姐囡的方法开始弹琴了。第一遍数拍子,第二遍唱中文,第三遍唱英文。

我以为这些曲子对他来说会很容易的。但是没想到,他弹下来的效果还不如姐姐囡的。我心里暗暗想:“他妈妈这过去一年钢琴学费算是白学了。”

而且他比姐姐囡还糟糕的一点是,姐姐囡弹琴是不看手的——哪有时间看手呀,她数1234来还不及,她还要阅读歌词,她还要想着怎么唱对音,她全程都是盯着书看的。

但是小A不行,他老是要低头看手。

我说,这个曲子没有任何手指移位,不需要看手的。但是他还是不行。而且他一看手就卡顿了。——后来他练了2周以后,这个爱看手的习惯才慢慢好起来。

因为小A的问题和我们姐姐囡不一样,我到现在还是一对一地在教他。我忘记这次是第二次还是第三次了。

虽然才短短几次,我觉得他进步就很大。我现在和他说:“小A,你把这首新曲子弹一下。”他马上就进入状态开始弹了。

他每次接触谱子,第一次弹的效果,还是不如姐姐囡。但是这种差距随着每周的练习,最终都会追平。我心里还是觉得很高兴的,我觉得我既看到了这套书的实用性,也帮助到了小A纠正了他在学琴中的一些问题。


八、姐姐囡的日常练琴画面

我每次上课会给姐姐囡布置4首小曲子,我对她的要求是每天都把4首曲子弹一遍。因为每一首她都要分成节拍、中文和英文,所以其实每首曲子她就弹了3遍。

她很喜欢完成任务的感觉,虽然完成任务我也并不会给她什么奖励。我给她做了一个日常任务的Checklist,她每天就会自觉地去弹钢琴,弹完钢琴她就很开心地在她的任务纸上打个勾。



(这个是她这个星期六的任务,关于这个任务清单,可见《给姐姐囡制定的2018年计划》一文)

我们的日常对话是这样的。

姐姐囡:“妈妈,我现在可以去练钢琴了吗?”
我:“好啊。”

过了一会,她又来了。

姐姐囡:“刚刚我已经弹完了一遍,但是我觉得我弹得不太好,我可以再练习一遍吗?”
我:“好啊。”

其实我心里是非常吃惊的,因为我觉得她怎么这么爱练琴呢。

因为每次的曲子就比上一次难了一点点。开始是3个手指,然后是4个手指,这周是5个手指。



——等下周就是3拍的曲子和正式上简单的五线谱了。

大概就是因为这样不知不觉的循序渐进,她弹得非常有成就感。

她的手型现在没什么问题,但是无名指差了点,弹起来很没劲。我没有刻意纠正她,我还是觉得,保持兴趣,多弹多弹,这些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而且我看到她有一个特别好的习惯,就是她真的从来不看手,就是看谱子。

昨天我晚上和朋友出去吃晚饭,回来杨先生和我分享了一件趣事。

他说:“已经到睡觉时间了,叫姐姐囡去洗澡,她说她一定要弹完钢琴,不肯去洗澡。我觉得到了睡觉时间一定要去洗澡啊,她还和我有点不开心了。”

我们都大笑。第二天我们坐在沙发上,看着姐姐囡自己自觉坐在那里弹钢琴的时候,杨先生和我说:“你说,等明年她还是这么有兴趣,我们要不要给她请个好老师啊?”

我说:“啥意思啊,你还嫌我不好啊,我和你说,我就是好老师啊。”

杨先生:“哎呀呀,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嘛。”

我说:“这套书有ABCDEF六级,等着六级学完,我们再看要不要请老师的事吧。其实那时候她也已经入门了,说不定自己也可以继续练习其他曲子了。当然,如果有好老师我也不反对啊。”

杨先生:“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我:“省很多钱呢!”

杨先生:“可不是!”

我把这套书最难的F翻出来,我深吸一口气。这套书最后的一首曲子是这样的:



我觉得等她弹到那个程度的时候,我应该已经配合其他教材了吧——老实说,孩子如果能够看着这个谱子就随手弹下来,我觉得我也已经挺知足了。


九、原来快乐钢琴教材只是启蒙

把这篇文章给KITTY姐妹看了以后,她就转了给她的妈妈。她的妈妈说:
                                          
“看了这篇文章,我认为基本功扎实还是很重要,是要顺序渐进的。这本快乐钢琴教材是啟蒙,引起兴趣入门,是輔助教材,就像是配菜。等兴趣上来了,主菜应该还是汤普森的教材。这是一百年以上的,久经考验的教材,基本上所有正规路子的人都学这本,一步步上去,比较稳。我小时候也是学汤普森。”

啊,原来快乐钢琴教材只是启蒙啊!我现在很听老法师话额,当时就觉得,有方向实在是太好了。

可是汤普森的教材很多本啊,到底哪个好呢?然后老法师又说了:

“开始就是用绿色横版的,完成后再用红色直板的。当中黄哈哈的一大串统统不要。”

我被这个“黄哈哈”的上海话逗乐了。不犹豫啊,直接买买买。





现在书还没到手,所以还没想好什么时候把绿色加入练习。但是我很期待看她这周第一次弹真正的五线谱的样子。我觉得她应该可以“平稳过度”的。因为其实之前的谱子也有五线谱高高低低的影子,并不是简单的简谱,我觉得她已经有一些开窍了。

(未完待续)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八年,家有三宝,刑辩律师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