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上帝认可的生活方式

上帝认可的生活方式

上帝认可的生活方式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f678cddc1ed0645#rd

2015-01-22 临风  香柏领导力


【前  言】
虽然都是顺服上帝,但认为自己遵守信条和德行得到“救赎”和单单依靠对上帝“恩典”的接纳,这两种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无论我们怎样行,都是不配所得的救赎,这救赎是白得的“恩典”。
我们不但要像《路加福音》15章中的小儿子一样为背离神的罪行悔改,也要为大儿子那种“自以为是”的本位思维的罪性悔改。因为,这种思维不过是人“自救”的天性。那隐藏在“罪”和“义”下面的,不过是利用上帝,以达到自己做自己老板的意图罢了。在“福音”的荫蔽下,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对上帝恩典和命令完全的接纳与全然的顺服。

【正文】


人类三种生活方式   
美国著名牧师提姆·凯勒将人类生活方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非宗教”,第二种是“宗教”,第三种是“福音”。

第一种比较简单,我是自己的老板,按自己想法和意愿生活。我期望至少在自己眼中不是个“混混”就OK了。

第二种理念是:我顺服、遵守上帝的话或某种生活守则,所以上帝接纳我,得到“救赎”,我可能是世界上最缺乏“安全感”的人,总被“惧怕”与“不安”驱动。我的价值建立于我在道德和社会上的表现。我若能活出心目中的标准就快乐,达不到就沮丧、怀疑自己的信心;我洁身自爱,不屑与懒惰、道德上有缺陷的人来往。我如果能表现出不是个“混混”,我的人生就有意义了。

第三种的理念是:因耶稣基督的付出和替代,我被上帝所接纳。因此,我在生活中顺服上帝。这就是“福音”。

我或许外表道貌岸然,但我深知人性中的残缺和罪性,并不比别人强。我生活的动力建立在对“恩典”存感谢的心。如果被批评,我会难过,但我知道,我的价值不取决于人而在于基督。我是否是个“混混”,不由我来决定,也不由他人来决定,乃由上帝决定。

表面上,第二种和第三种生活有很多共同点,但两者的实质有天壤之别。第二种生活方式建立在形式和表现上,信徒靠着遵守信条和德行得到“救赎”。第三种生活方式单单依靠对上帝“恩典”的接纳。什么是“恩典”?就是不配拥有而得到的礼物。正如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临终时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我们都是乞丐,这是千真万确的。”

在“恩典”之下,如果一个人不原谅他人,这并非他不顺服“饶恕”的规条,而是他不相信自己是被“恩典”拯救的。如果他必须用谎言来获得认可,那并非因为他不顺服“不可说谎”的规条,而是他没有意识到,人生真正重要的是获得上帝的认可。

换句话说,我们不能靠着努力遵守经训而成长。接受“福音”不仅是认识上帝的入门钥匙,也是生命成长的钥匙。缺乏对“福音”的认识和信心是我们人生停滞不前的主因。

假如离开了悔改的心
我们或许都听过耶稣说“浪子回头”的故事:一个父亲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向父亲提出分家产的要求。拿到财产后,他离家出走,在远方把家产挥霍精光。走投无路之下,又重新回到父亲家里,意图某个差事糊口。

父亲却毫无保留地接纳了这个浪子。于是素来中规中矩的大儿子,心里很是不平,向父亲提出抗议。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我们都能了解,父亲拥抱、接纳走投无路的浪子正象征着上帝的“恩典”。虽然父亲已经原谅了他,对小儿子而言,接纳“恩典”的意思就是:他需要“悔改”,也就是承认错误,请求父亲饶恕,而且决定重新做人。

提姆·凯勒在《一掷千金的上帝》书中更进一步指出:“要认识上帝,我们不但要为做错的事悔改,如果那样,你不过只是个大儿子罢了。要真正成为一个基督徒,我们必须为自己做好事的动机悔改。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只悔改他们的罪,然而,基督徒要为着我们那根深蒂固的、自以为公义的源头悔改。”

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像小儿子一样为罪行悔改,也要为大儿子那种“自以为是”本位思维的罪性而悔改。因为,这种思维不过是人“自救”的天性。那隐藏在“罪”和“义”下面的,不过是利用上帝,以达到自己做自己老板的意图罢了。其实,小儿子和大儿子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在“福音”的荫蔽下,“做坏事”的反面并非“做好事”,而是对上帝恩典持续并完全地接纳。

如果我们把这个信心生活的方式坚持到底,它会改变一切:我如何与上帝、自我、他人、世界交往,以及我的工作、我的罪、我的美德都有了崭新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新生,它是如此超乎我们的思维和想象!

一生之久的争战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托尔金在《魔戒》里使用矮小的霍比特人来拯救人类?弗拉多、山姆、皮平、梅利等等,这批矮人不像人类,他们都知道自己“矮小”,没有什么足以傲人的地方,这正是甘道夫选择他们的原因。他们反而能够与邪恶抗争,担当“魔戒携带者”的重任。

在《王者无敌》的末尾,当他们完成使命,战胜一切内在与外在的恶魔后,有这样一段对话:

“好了,又剩我们四个了,跟当初一起出发时一样。”梅利说,“我们把其余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抛在后面,仿佛做了一个渐渐消失的梦。”
“我并不觉得,”弗拉多说,“我反倒觉得这更像渐渐坠入梦乡。”

弗拉多是对的,与恶魔不断搏斗的日子是真实的,而回到夏尔,在地洞里过平顺的日子才像是做梦。人与心中邪恶的对抗是一场长期的奋斗。什么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已足够好了,不用悔改了,就正是最危险的时候……

TOP

阿门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