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23个人次参与评价】

[高考] 女儿高中毕业总结贴

女儿高中毕业总结贴

最近颇有点五味杂陈。旺网是我最爱的家庭论坛,所以到这里来开下无轨电车。

最近经常想,在人生的某些阶段,是必须发生些什么的,就算你什么都不做,事情也会推送到你面前让你去做决定和选择,每个不同决定都会将人生引上不同的道路。就像小姑娘现在的阶段 - 高中毕业,其实是大部分人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转折,是不是上大学, 到哪里去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很大程度地决定了未来人生的走向,虽然谁也不知道每条路最终会引向哪里 - 北大毕业可能去卖猪肉,中学辍学也可能成为李嘉诚。.

TOP

(一) 怎样才算成功的十二年

女儿说,二模后填报志愿时,有同学摇头感叹,说发现自己十二年的书白读了。 我听了笑,也不由得想,到底怎样才算是成功的十二年呢?

常逛旺旺,我也不能免俗,知道十二年寒窗后,只有进入清华北大,华东五校、香港几校或者至少世界前一百的大学才算是公认的“没白读” ,但心里也明白,优质的教育资源总是稀缺的资源,而这些公认的名校,最终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学生可以去读,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其实是个小概率事件。

仔细想想,高中毕业,正好也是孩子成年的日子,理论上来说,拿着自己的身份证或护照,就可以去闯世界了,不需要什么监护人跟在屁股后面签字了, 如果闯了什么祸,也该自己负全责了。 那么,就像少年先锋队队歌里所唱,“准备好了吗”?

孩子,你准备好了吗?我想, 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和社会,你需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1. 无论如何,你拥有了继续学习的能力,无论是进行高等教育,还是自修。你这一生已经肯定不是文盲了 (以前我读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吃小蜜枣,说高中毕业搁以前至少相当于秀才)。你这一生的学识和修养将不仅取决于你接下来会进入什么学校,而更取决于你有怎样的求知欲和将你的求知欲保持多么久。

2.你的世界观已经基本形成, 有了自己的是非与善恶观,有了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有了充分的自制力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这世界上的价值观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人相信唯有出人头地才不枉一生,有的人信奉及时行乐优游度日。 也许并没有唯一正确的价值观,但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是年青人离开家走向社会必须具有的态度,否则,即使进了名校,也可能在游戏或韩剧中荒废时日,甚至沉溺于毒品不能自拔。

3.你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父母不在身边也能将自己照顾得很好,即使是需要自己洗衣服甚至做饭,你也不会让自己邋遢或整天吃方便面。

4.你有基本的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懂得面对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有安全意识,在陌生的环境中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懂得如何发展与保持同龄人的友谊,懂得如何融入周围环境、如何从师长处学习和获得帮助、如何远离不怀好意的人。

如果孩子们做好了这样的准备, 我觉得,无论高考成绩如何、最后考上了什么样的大学,那么中学教育就算成功了。一本书上说,犹太人说,孩子是我们的箭,这时候,是到了将他/她射出去的时候了。.

TOP

(二) 在哪里读书

如果,可以自由选择,那么,应该去哪里读书呢?

对很多旺网的家长,这个排序可能是 出国 - 上海 -  外地。外地还有华东、北京、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区分。将上海作为在国内读书的首选,一方面是因为上海的教育资源的确优秀,另一方面在求职时也会有地主之利。

但是,我觉得,一个人只有走出了上海,才能不仅仅是上海人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 而一个中国人只有走出来了中国, 才能不仅仅是中国人, 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人。 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域文化中包含了很多我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但换了一地就会发现还有另一种可能性,从上海到北京就会有这种文化冲击,更不用说从中国到美国。 如果一个刚成年的年青人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样的文化冲击对他/她的成长会很有好处,他/她会比从来没有离开家乡的人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包容的心态。

[ 本帖最后由 kshapa 于 2013-6-19 14:03 编辑 ].

TOP

(三)远离父母,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年人

很多妈妈会反对吧,可是,我一直非常真诚地相信,离开父母生活,是孩子成长必须的一步,没有离开过家的孩子,永远不会真正地长大。见过在上海读大学、毕业后又在上海工作,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逐渐成为剩女,到三十出头了开口还是我爸爸、我妈妈。这是在心理上一直没有断奶。 孩子离开家留下空巢是让很多父母感到难过的事情,如果在上海读书每个星期回就好多了, 如果工作后在家中就放心多了(何况外面的房子那么贵工资付了租金就所剩无几了),可是,这样,孩子成长的空间也就小了,孩子也很难真正地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TOP

(四)什么是最好的路径

其实这些天经常在想的是,什么是最好的路径,在女儿的这十二年里,是不是有很多无用功?同时也不免自嘲,到底是中国人啊,什么事情都要想想有什么捷径。

女儿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在班上都是中上的水平,从来不是尖子生,也不怎么落后。

小学因为当时住在淮海路附近,进了徐汇一个众人趋之若鹜的公立名校,平时学习尚可,但奥数竞赛之类没份,我们也从来没有在外补课。公立名校实行的是愉快的素质教育,只做学校的功课又不拼奥数轻松得很,家长都如鸭子游水般暗地里使劲,各种外面的补习考级,我们浑然不觉, 到小升初时才悔之晚矣。 小升初时,平时看着和我们家这位差不多的孩子们八仙过海,有证书的拼证书,有厉害爹的拼爹,很多进了华育和西南位育这样的名校, 我们各处没有着落,最后只好拼运气,不过运气不坏,进了一所刚成立但后来办得很好的民办初中。

民办初中的生活痛苦并快乐着,因为是跨区,离家很远,所以初中就开始住校。学习很紧张,老师亲切但又严格,上中体系的教育方式,总的来说是有收获的四年,唯一的遗憾是,初中毕业考的时候 成绩不理想,看着原来感觉(注意, 是感觉)和自己差不太多的同学都冲上中、华二、建平去,我们家的却只进了一个排名靠后的市重点。

到了高中,高一正常,因为有初中的底子,所以很容易就进了重点班,也比较容易在班里保持靠前的名次。有了初中题海的洗礼,高中老师简直有点像放鸭子,学习也感觉比较轻松 (主要女儿属于满足于完成作业的孩子)。

再后来,我们决定申请美国的大学, 但是仍然”两条腿走路“, 保持体制内的学习,所以寒暑假都贡献给了托福和SAT. 升到高三,女儿“幸运”地进了物理实验班, 说幸运是因为在她们学校通常只有成绩很好的理科生才能进物理实验班,打引号是因为物理其实并不是女儿的强项。从高三起日子开始混乱起来,第一学期有一个多月因为准备SAT考试而没有上课,考完回到学校之后一个星期期中考试物理成绩倒数。 之后又因重考托福,有几个星期没有好好上课。再之后就是漫长的物理和数学往前追赶的过程, 直到高考来临也没有真正完成。

这其中是不是有很多无用功?明眼人大概一看便知。女儿从小到大不是牛娃,美国大学也没有申请到牛娃必进的藤或前20,高考成绩未出,但我扳着指头怎么算都和500分大有距离。

如果下定决心留学, 是否可以放弃高考,或者索性,不要读体制内的高中? 答案是肯定的,相信孩子也会轻松很多。但我们当时的安排,有一些现实性的考虑,包括经济上的, 包括对风险的预估和衡量。 而且我个人也有一点痴见,认为参加过高考的人生是不一样的,如果仅仅是为了逃避高考而留学,那么对下一段人生而言, 不是一个好的开端。

[ 本帖最后由 kshapa 于 2013-6-26 08:58 编辑 ].

TOP

(五)如果对结果没有帮助,是否就是无用功?

上个星期是我反思最厉害的一周。 高考结束,结果未知,但显然并未放卫星。留学签证,因为前面申请了移民但还未获批,所以因有明显的移民倾向而大幅度提高了拒签的可能性。 如果签证被拒,高考成绩又不理想,岂不是两头落空?

高中期间,女儿因为有美国大学申请的指南,除了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标准化考试外,还花了不少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她是学校辩论队的副队长,也是学校模联社的发起人。这些事对申请美国大学有多少作用真很难说,因为和其他学生经中介包装的课外活动简历相比,这实在太平淡无奇了, 但女儿的确投入了热情与时间去做,也影响了一批同学。然而,在高考的指南针下,这些显然是完全无用的东西。

那么,如果对结果没有帮助,是否就是无用功?

我想了又想,结论是, 不是。

我相信,在年轻时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成长的一部分。古人说工夫不唐捐,用心去做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即便没有眼前的效用,从长远而言,也会成为人生的养分。.

TOP

(六)当我只看见你的背影

很长时间,我们是孩子的领路人,告诉他们我们所知道的,让他们避过路上的陷阱。
可是,也许有一天, 孩子会走到我们以前从未到达的地方,我们能做的,只是看着他们的背影, 为他们祝福。
我们何尝不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但等这一天真到来时,又难免惶惑。.

TOP

(七)做父母的,靠后站

期盼着她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但同时,也要接受这个现实吧: 做父母的,已经逐渐淡出孩子生活的中心,从今往后,要逐渐学会靠后站。

孩子三岁时,你是他、她世界的中心,他、她看向你,仿佛向日葵对着太阳,你把他/她搂在怀里,他/她就会笑得仿佛拥有整个世界;无论你是美是丑、贫穷或富有,她眼里的你,世上最美,仿佛会施魔法般无所不能;现在,他/她如你所期望,拥有了独立与健全的判断力,可与此同时,你身上的层层光环褪去,在他/她眼里,你被还原成了一个逐渐衰老的中年人,一个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人类。

比起和你一起旅行,他/她其实更期待和同龄人一起的毕业旅行;你也记得自己如他/她一般年纪时,会觉得和同龄人在一起比和老爸老妈一起要有趣一千倍,如果他/她有了心上人,那就更别提了,陪老爸老妈变成了尽义务而非享受。你自己当年就是如此,能理解,但是,完全不感失落,也难。.

TOP

(八)做父母的小福利

女儿毕业了,我装作随意地问她的毕业典礼。她说,可能学校有一些文艺演出,然后拍毕业照什么的。我本来以为,她会说,妈妈你能有时间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吗? 我还打算拿拿架子,说,让我看看我是否能挤出时间。结果却是, 原来父母根本没有被邀请。哎呀呀,再怎么说也辛辛苦苦供了你读了十二年书,到头来,连这点小福利都没有,这让做父母的,情何以堪啊。.

TOP

(九) 关于孩子的理想

有时候会问自己,我关于孩子的未来的理想到底是什么?

我想, 我不期望孩子给我带来巨额金钱的回报,也不期望她的成就增添我的荣光。我希望她能拥有丰富而充实的人生,能看到世界的广阔,能到达她的能力应该可以到达的地方。做父母的,既不该拔苗助长,也不该划地为牢。她的人生是她自己的,父母无法替她生活, 她也不该为父母而活。.

TOP

(十) 孩子带给了我们什么

那么,孩子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

我个人的感受,是每多个孩子,生命就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你的世界的丰富度,也呈数量级增长。家里有个十几岁的孩子,那么世界每天都是新的。 你从你的眼睛里看世界,也试图从他/她的眼睛里看世界。他/她的世界日新月异,那么, 你的世界即使有中年期的停滞,也因反映了他/她的世界而丰富多彩起来。

这么说吧,没有孩子,我的世界是两维平面,有了孩子,我的世界变成了三维空间,再多个孩子,世界变成了四维。

为此,真的要感谢孩子丰富了我们的生命。

话虽这么说,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其实是我们的责任。.

TOP

(十一)从主流到非主流

有时会想,孩子到国外,首先面对的最大挑战,其实是从主流社会到非主流社会。

什么是主流社会?就是你根本时常想不起你的出身和背景,因为你如此理所应当地身在其中,没有人会以你的人种、出身和背景来评判你,而只是将你看作单独的个体。从小生长在上海,父母的教育背景不差,差不多也算个中产,在上海,可算是主流社会的一份子了,你周围的人,没有人会戴有色眼镜看你。

然而到国外,你一脚踏入非主流社会。大学已经是世界上最平等和少歧见的地方了,但是世界上只要是人,其实都多少带着一副有色眼镜的,框架的或隐形的。有色眼镜并非都不友善,有些也许还是玫瑰色的。但是,一旦你是非主流,那么,人们就开始先以你所属的类别来评判你,好,你是中国人,那么,你首先是个中国人,然后才是你自己。如果你不喜欢这样的评判,那么,你需要努力证明你自己不符合这样的评判。这个过程有时候是非常痛苦的,尤其对年轻人来说,因为他们基本上还处在通过周围人的反馈来确定自己的价值的阶段。

但这也是个破茧成蝶的过程。不经过内心的挣扎,完成否定然后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完成不了从中国人到世界人的蜕变的。.

TOP

(十二)美国大学的行政效率

我的感觉是,美国大学的行政效率,真不是任何一所中国的大学可以望其项背。

女儿最后决定去的大学,不是精英名校,而是一所超级大U, 然而,即使如此,我还是为其行政效率之高而感叹。完善的在线系统,使得申请、收费、录取都能很方便地完成,开学之前,选宿舍、placement test、入学前的作业、选课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甚至床品都可以提前选好,有十几种花色可选;申请I-20, 申请在线提交的第二天I-20就寄出了,四天之后在上海就收到了;每次给admission officer 写电邮,第二个工作日必有回复,而且问题基本都给解决了。人家这行政才是在服务啊,我们大学的行政,重点还是管理吧。让孩子去这样的大学,我放心。.

TOP

(十三)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之间的差距

我对中国大学的直接经验,还来自于二十多年前。 不过,这一向听说,八十年代的大学令人怀念,而这些年来,老师日渐功利浮躁,学生的品质被扩招稀释,中国的大学江河日下, 不知这样的评价是否公允。但中国的大学在这二十几年中进步相当有限,可被视作社会共识。

如果我二十多年前的经验到今天仍可用,那么我可斗胆做结论说,如果将中国大学与美国大学相比 (当然是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这种),中国大学像黑白照片,美国大学像彩色照片,其色彩和资源的丰富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即使是一流名校,到现在都没有一个能支持学生按学分自由选课的系统, 而美国一个差不多的大学,都能轻易完成这样的安排。 中国名校最宝贵的财富,其实是从高考这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走过来的优质生源,但这些学生之后的成功,其实主要是因为他们自己本来的素质,而非在学校里获得的教育。.

TOP

(十四) 我的大学

再想想,我的闺女啊,再怎么着,现在的你也比你妈当年强啊。

二十五前我上大学的时候,比你现在小一岁,是个连身份证也没有的未成年人。从外地来上海,是个一天宿舍都没住过的晚熟孩子,不像你,从预初开始到现在,整整住了七年学校宿舍,室友都不知道换了多少拨。

那时的我,瘦得像根面条,青涩得像酸枣,在公共汽车上也要被人骂“外地人”的。我父亲趁出差送我到学校,将我交给来迎新的同学后离开。那同学是上海人,我们后来的班长,在我眼里那个老练成熟啊我望之如神人,亦步亦趋地跟着他,直到他将我送到宿舍将我的行李放上铺位然后转身离开- 可我还是跟着他。他无奈,只好摆出成年人的客套,说,你好好休息吧, 我才惊觉,从此无人可跟了,那个怅然若失。开学一个月后的十一,正洗着衣服,洗衣粉刚放进水里,几个同乡跑来招呼我结伴出游,觉得是好主意,衣服也不管了,扔在公共盥洗室里, 马上拿上东西出门,待回来再想起衣服,已经是三天之后。然后,是几场纯洁但又稀里糊涂的恋爱,时忧时喜中, 晚熟的孩子也终于渐渐地跌跌撞撞地长大,青春自有其蜿蜒前行的内在驱动和野蛮生长的力量。.

TOP

回复 33楼兔兔妈 的帖子

的确,一所美国大学不能代表所有的美国大学。 收到I-20的速度我觉得是个案,也许是因为现在不是I-20签发高峰期的缘故,通常情况应该需要一周到两周时间。电邮一个工作日之内回复是学校官网的承诺,实践之下确实能做到。关键是我很难想像中国的任何一所大学的行政系统能有这样的效率,或者,想有这样的效率。.

TOP

(十五) 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第一次看到的欧洲版的世界地图时,我的本能反应竟然是吃惊。从小到大,习惯了看见在世界地图上中国位于世界的正中,认为理所应当,不期然,在另一种版本的世界地图上,中国竟然处于边缘化的位置,缩在那个被称为远东的角落里,作为泱泱大国的子民,真有心理落差。说来是挺可笑的, 凡是稍微受过一点理科训练的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所以你可以在其表面取任何一点作为中心进行平面展开,但是,从小到大,根深蒂固地,你自然而然地认为,中国差不多就是中央大国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差不多是世界的中央的意思。

当走出国门,你会看到不同的世界地图,更要命的是,你到的是一个像中国一样,绝大多数国民都真诚地相信他们的国家是世界的中心的国家。

调校视角的过程会带来巨大的文化冲击。重点是要明白,你以前的视角是偏狭的,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也有其局限。怎么办?大概只能带着望远镜和显微镜,东瞧瞧,西瞧瞧,往远处瞧瞧,也往深处瞧瞧。等你再长大些或老些,有机会去到世界不同的地方,欧洲,非洲,澳洲,东南亚,南亚,你会更多地了解世界真实的版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的教训,到今天仍然有用。.

TOP

回复 36楼baoxr 的帖子

大女儿,真的是经济条件不允许,连说如果的机会都不太有,每一步,都是当时情况下的最好选择。

如果一早决定去美国升学,而且经济情况和孩子的成熟度都允许,那么我觉得也许高一的时候去美国上好的私立寄宿高中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全家移民的话,可能初中时就去更好。

我的直觉是(没有多少理论与数据的支持),同样一个孩子, 如果家长在精力上投入的程度不变的话,那么, 他读体制内高中或体制外高中,最后去考美国大学,两种途径最终出来的升学结果可能并不会差太多,主要的差别可能只是过程 - 读体制外的孩子日子过得轻松愉快些。最优秀的孩子总是极小部分,而且真正优秀的孩子,大多数是能适应各种体系的。 当然也有些例外的个案。

[ 本帖最后由 kshapa 于 2013-6-21 13:10 编辑 ].

TOP

(十六)穷学生

做学生,大部分是穷的,其实也应该是穷的,否则,你既非创业成功的神童少年,又未获得了金额丰厚的奖学金, 你的收入来源相当有限,你不穷,谁穷?

所以,去餐厅干活的人是你,吃个三明治应付一顿的是你,去捡二手家具的也是你,真的没有什么丢人的。在巴黎街头,有不少背着行囊穷游的年轻人,住十几二十几欧的青旅,面包和水就是一天三顿,以最低的成本去探索世界。在我看来,年轻时这样的穷简直有审美价值。而且只有年轻时,你才能穷得如此纯粹与快乐。

真的不要去羡慕那些富二代和官二代。 你该拥有的东西,自己将来自然会逐渐挣来,年轻时,真应该去享受一下清贫的快乐。.

TOP

(十七)勤工俭学

中国的学生,大多没有勤工俭学的经验。考完高考,我建议女儿去找打工的机会,折腾了一圈,即使是发传单这样的工作,也大多是通过中介,一分钱没挣,先收200元介绍费,对方是不是骗子都难说。

有个我女儿的朋友在自己的微博里写,看了下求职网站,突然觉得以后应该对街上发传单的或者拦住让填问卷表的要好点儿。是啊,那个人也可能是你,一个终于下定了决心要自己开始挣点儿钱的年青人。

在新加坡,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有在flag day到街头为慈善机构向路人讨钱筹款的经历,这是每个学校的规定,因为李光耀认为,每个孩子都要学会谦卑。

在美加,大部分孩子从十几岁开始就自己打工挣零花钱, 读大学时,也有不少人甚至同时打几份工。

留学生是不允许校外打工的,但校内打工的机会,应该也不少。和国际接轨,应该是全方位的,不是吗?.

TOP

回复 52楼pp_dream 的帖子

这歌真好。我想起自己在我女儿年龄的时候是如何想逃离我父母的生活,填高考志愿时,一所自己城市的大学都没填。我记得在高考前几个月的阳台上,望着远处的星光,因对未来的憧憬而泪流满面。后来的生活,当然并没有想像中那么玫瑰色,但年轻而有梦的时节,真好。.

TOP



[ 本帖最后由 kshapa 于 2013-6-25 20:59 编辑 ].

TOP

(十八)关于高考志愿的感想

虽然到现在高考成绩已经不重要了,但我还是颇为焦急或者说好奇地等着高考结果,这心理,真微妙。也许只是因为做为中国人这一向被洗脑太甚,仿佛非高考看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就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的这'一遛"。

女儿填报的这高考志愿,在学生签证拿到前好好地折磨了我两天。

女儿的第一份高考志愿草稿,让我看了倒吸一口凉气,心中浮现水浒人物的语言:“你这厮也太托大了!” 最低志愿竟然是中科大,这曾经让我仰望得脖子也酸的学校。 再改,最低志愿改为武大,这可也是我当年的dream school之一啊。最后,被我左说右说,才增加了山大作为垫底。二本则干脆不填了。这意思就是,如果真去不了美国,也上不了985的学校,咱今年就干脆不读了。孩子,你真有志气。 我心里很佩服。

想说的是,虽然说中国体制内的孩子真的辛苦,但是,在中国范围内横向比较,北京上海的孩子还是幸福。 在我的家乡武汉,武大仍然是最优秀的学生的主要目标学校之一,每个学校能考上一本的比例非常有限,不像北京、上海,排名靠前的高中有百分之九十几的一本率,这在其他省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女儿去签证前几天,我突然很后悔,想,为什么没有说服她降低标准多填两个保底校?二本的可以填像深圳大学这样的学校啊,好过到时没书读?

这时候所想到的,是很多东西也许并无实际意义,对最后的结果可能也没有什么帮助,但是在过程中却能让我们心安许多。

再一想,别纠结了吧,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当年,选择还是多了许多。万一美国去不了,高考又落榜,还可以去申请加拿大、澳大利亚留学,或者香港的副学士课程。条条道路通罗马,不急。.

TOP

(十九) 关于签证

写下这个,是想,也许可供后来者参考。

去签证之前颇为纠结。移民签证拖后,想,还是先办了学生签证再说。办移民签时问过使馆的工作人员,这种情况是否能申学生签证,回答是,拒签的可能性非常大。

后来又在网上看到一个和领事馆官员的访谈,当被问到签证官是否可能因为学生在申请移民而拒签学生签证,她说是。

另外,网上各个留学中介对于该问题的解答一般是,因为留学签证是非移民签证,所以要拿到留学签证首先需要排除移民倾向。如果申请了移民,就是明显的移民倾向,被拒签的概率很高。

关于这个问题, 我记得前一段时间在美领馆的官网曾看见过一个明确的答复,说在等待移民期间如果申请学生签证,只要申请签证是“以学习为唯一目的”,那么,将不影响学生签证的签发。可是签之前再去查时,这个答复已经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说法:“中国的申请人有亲戚在美国或申请移民是很常见的。这类情况不会妨碍批准您的签证申请。”

出于不安也出于好奇,我求了一签黄大仙,中平,签文是”孔明借东风“,注解中特别说:求得此靈籤者,事無大小,都要心存正義,切勿自欺欺人,做事光明正大,才可以遠離小人。-- 和美领馆官网谆谆教诲的一样,一定要保持诚实,不要自作聪明地隐瞒事实。

所以, 在填写DS160时,特别填写了在申请移民。我也特别嘱咐女儿,要谨慎地回答有关的问题,但一定不要说谎。

签证过程拿我的女儿的话说是”秒过“。 签证官问了她读哪个学校,然后问:”你家里在帮你办移民?” 女儿回答说是,同时解释说但她现在申请签证的目的就是读书。如果今后我们的移民签证通过了,她会留在美国,否则,会和回中国和家人团聚。 签证官并无多话,只说: 你的学生签证通过了!.

TOP

谢谢大家的共鸣。我有点自说自话地写下这些,是因为在人生的某些特殊时刻,比较容易思绪万千、抚今追昔。我当然也可以让这些思绪只在心的一隅如云霞明灭,或者,就像现在这样把它们写下来,作为对昨天的纪念和对明天的展望,也希望能与同道者分享这一特别的心路历程,如能让有缘读到的人在某处会心微笑,或引发一些特别的联想与思索,那么,就是额外的收获了。 也许并不是所有的想法都100%地正确, 但的确是我现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TOP

( 二十) 关于人生

仔细想来,人生其实应该如一场非竞技性的高尔夫,你掌握好自己的节奏,慢慢一个洞一个洞地打来,只要活得够久,不放弃,自会逐渐到达自己的终点,最多别人打一百多杆,我打两百多杆,我自可在路途中慢慢看风景,无伤大雅,而技艺的完善与内心的充实主要关乎自身,与别人的状态无关。  

但是,也许是中国人口太多,资源稀缺,我们的人生,尤其在求学阶段,总仿佛在赶一班班末班车,唯恐错过这趟,下一趟就不知道是在何时,说不定我们的整个人生就因此脱了轨。 我们的所有状态都是竞技性的你赢我输的格局,你的成功只凸显了我的失败。也许这解释了我们的焦虑。

[ 本帖最后由 kshapa 于 2013-6-25 22:23 编辑 ].

TOP

(二十一)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

第一次听说交换学生, 是十几年前去芬兰,我的一个年轻的同事,大学毕业没两年,却特别地独立和成熟,英文也很好。她告诉我她在高中时去德国去做了一年交换学生。我仔细地问了她交换学生的项目内容,心里十分羡慕,想,如果今后我的孩子也能有这样的机会,该多好!

第一次听说有间隔年,是在多年前,我的一个德国同事,告诉我他在高中毕业后没有直接上大学, 而是去新西兰打工游历了一年。那个同事也是远超过其年龄的成熟。 我听了也非常羡慕,想,如果今后我的孩子也能如此,该多好!

后来有一天发现,中国也有交换学生了,新西兰也对中国年轻人开放工作假期签证了,虽然橘生淮北为枳,中国的交换学生项目多了盈利性质,在中国利用工作假期签证的,很多也不是间隔年中的年轻人。

和女儿说过交换学生项目和间隔年概念,她没有强烈的愿望,所以我也就只是说说而已了。这样的事情, 也只有小孩子自己非常渴望,才能有真正的收获并乐在其中吧。

但我自己,仍然十分羡慕纯粹的非盈利的交换学生概念,也非常羡慕那些愿意在上大学前先去流浪游历一番的年轻人。我觉得欧美的很多年轻人,从容不迫地停停走走,最终也能达到他所应该达到的高度,而我们中国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迫不及待地冲向终点,但是,如果将来真有机会在同一平台以综合实力竞争,落败的却可能仍是我们这些从来未曾敢有任何松懈的中国年轻人。是上帝不公平吗?其实上帝何其公平,如果你只是孜孜以求像样的分数和学历,那么最终你获得的,也只是像样的分数和学历。

[ 本帖最后由 kshapa 于 2013-6-25 17:49 编辑 ].

TOP

回复 68楼过好每一天 的帖子

明天高考成绩就要出来了,祝福所有的孩子获得理想的成绩!过去的12年里辛苦了.

TOP

(二十二)父母这份工

做父母,真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也最繁难的工作。

简单,是因为“连老母猪也知道爱护自己的孩子”,身体内的荷尔蒙驱动,大部分哺乳动物都知道怎么做,虽然也经常有那些禽兽不如的父母制造出耸人听闻的案例,但他们,根本就是连人籍都该取消的。

繁难,是因为真的是通身本领都用上,还难说最后的结果。孩子小时,就算五音不全,也要勉力为她/她唱摇篮曲,笨手笨脚,也要学着陪他/她做手工,孩子的衣着考验父母的品味,孩子的言行举止展示父母的家教和修养...更别提人人视作重中之重的学业了。 一开始追求完美,就没个完。

看池莉写她女儿,我就觉得,差距实在太大。其它倒还好,但她女儿去到异国,会帮人遛狗交朋友,会在下午茶时给人弹琴,会插花,会画漂亮的风景画,会像模像样地烧一份家传的黄瓜蛋汤,这些读书之外的十八般武艺,我女儿难望其项背。这也是我的失职。

再看奥巴马的自传,奥巴马的母亲,其实也是各种不靠谱,和他父亲离婚后,带他远嫁印尼,最后和第二个丈夫也离了婚。但是她有一点是我无法想像自己能做到:能坚持数年在凌晨4点拖奥巴马起床收听收音机里美国的远程教学。不知这要怎样的决心和毅力才能做到。

想说的是,生活中,要做完美的妻子、女儿、员工都不可能,那么,要做完美的父母,也是一样不可能吧。虎妈有虎妈的方式,羊妈有羊妈的方式,我们也不要那么强求自己吧,一切以顺其自然为好。

但是,堪做楷模的父母千千万万,我最佩服的却是棉棉的父亲。棉棉当年是真正的叛逆少女,一百样坏事全做过,她父亲却怀着坚不可摧的信心,相信她终将有所成就。棉棉其实是被这种信心拉回了正轨。

做父母的,最了不起的,是对孩子怀着坚韧的信心,在他自己都不再相信自己了的时候,告诉他,你能行,在他饱受挫败归来时,告诉他,没关系,重头再来。

就像波塞冬的大地之母,在他每次倒地之时,重新给他力量与勇气。

[ 本帖最后由 kshapa 于 2013-6-26 13:32 编辑 ].

TOP

回复 96楼caijunwei 的帖子

我个人觉得,其实如果国内有比较好的大学可以先读起来也是可以的,边读边申请大学,时间上也比较从容,毕竟出国要准备语言考试等,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好的,美国、加拿大的大学都可以转学分的。.

TOP

(二十三) 期待未来

就以女儿十八岁的时候我写给她的信的作为这个帖子的终结吧。
==========================================================
每次想到你马上就要十八岁,我总是有一种”Relieved“的感觉。记得上次我在你面前流露出这种感觉,你好像还哭了?难道是觉得我想将你当一个包袱急不可耐地甩出去

其实,我的确会想,就算现在之后有什么”不测风云“,你也是已经长大成人的独立的人了,一双手可以养活自己,什么事可以自己决定,做父母的责任基本完成,所有的挫折都会成为你成长的一部分,世界等待你去探索或探险,你的父母,今后只是你的摇旗呐喊者而非牵着你的手前行的了人。Anyway, 还是让上帝保佑你的父母,让这两位老人家健康长寿,但从此,我们真的只是你生活的支持者而非引领者了。
......

我无法帮你想像你的未来和人生,但我真的希望,你在成长为一个自食其力、学有所成的人的同时,能拥有广阔的精神世界,并能找到能和你分享这个世界的那个人。你爱阅读,爱音乐,和同龄人相比,也不那么浅薄,我很欣慰。我想,你如果到国外求学,会有很好的机会去接触西方文化的精髓,也会遭遇东西方文化冲突的”cultural shock",开放你的心灵,去感受一切,但永远不要迷失自己,让你的心灵, 飞翔在层云之上,让你的心, 在所有的经历中-成功、失败、挫折中汲取成长的养份。了解一些哲学和心理学。
...

我开始回望自己的十八岁: 一切都没有开始,一切都是茫然,后面的路都是十八岁时所无法预料也无法想像的,甚至,如果我知道所有的事会这样地来又这样地去,我大概需要无限勇气才能走下去-- 然而,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步步,再难的路也会走过来,无知者无畏,年轻人也有权利无畏。任何困难,任何时候,咬咬牙一定能过去,永远不要放弃,而在其过程中心会变得坚强。这就是成长了。成长的过程是蜕变的过程,而蜕变本身是痛苦的。你觉得最痛苦的时光,可能会带给你最多的成长。

关于爱情,我想说点什么。可是我该说什么呢?我想说,首先学会爱自己。找到一个soul mate,  如果可以。找到你内在的魅力之源和心灵的力量,它会帮你吸引到你的同类。远离想控制你的人,永远做自己的主人。爱是一种能力,你的内心要富有和强大,才能更好地去爱别人。和让你快乐的人在一起,和让你能变得更好、更爱自己的人在一起。 不要担心,肯定会有这么一个人的,只是,如果遇到了,不要轻易错过。年轻时,不要怕犯错,犯错是年轻人的特权,只是,千万不要犯不可恢复的错误 (就像断了一个手指就永远不可能再长出来了)。所有可以恢复的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比如说失恋之类--错误: 爱上了不该爱的人)- 这是你老妈的看法,只是不要让什么事对你是不可救药的  ( 这是你老妈给划下的道道, 我有官方解释权).......

============================================================

祝福我的女儿和所有孩子,祝他们找到自己成长的道路,成为自己应该成为的那一个。

[ 本帖最后由 kshapa 于 2013-7-4 12:53 编辑 ].

TOP

顺利肯定谈不上。我觉得对大部分中国孩子而言,申请美国大学是个挫折感大于成就感的过程,首先托福和SAT考试很少有人能一次成功,进而很可能申请了很多所但大部分都拒了你,其中可能有你真正的dream school!

曾经在某海外论坛上看到某美国华裔家长比较她孩子和中国孩子的offer,说发现主要的不同可能是,美国学生可能拿到很多学校的offer,而中国学生最后只拿到一两所学校的offer的情况比较多。

我们比较幸运的地方是去年12月初就拿到了两所学校的offer,所以心比较定,即使后来又收到了很多拒信,也能安之若素了。

要申请美国前五十的大学,托福和SAT是必须的,五十名之后,托福也是需要的,只是不同“层次”的学校对托福的要求不同而已。一般认为美国排名前一百的大学都是值得去读的。.

TOP

(ZT) 参考: 鲜为人知的美国五类大学

(注:对中国学生,排名五十之后的大学一般会考虑到中国没有SAT考场而豁免SAT成绩,这种情况就主要看托福成绩了。 )

在美国, 要想进好的名校, 其实也像国内一样, 在学业上也是有其最低分数标准的. 以下就是美国东部的某知名公立高中, 根据其校的学生学业情况以及全美名校对其新生在SAT上的要求, 而为毕业生做的一个5类不同大学的学业成绩参考. 以帮助该校应届毕业生根据自己的在校成绩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 在这介绍部分供各位参考, 看看如果您的孩子也在这一高中就读, 能去那类大学就读?

1. 最难进的大学 (The Most Selective Colleges):

这一类的大学乐见(美国人不喜欢在这里用要求, 而用prefer)该校学生的课业平均成绩在95分以上,SAT I 的每一单项成绩在700分以上.  拿过AP以及其它具有挑战性的学术课程, 并有非常优秀的课外活动以及非常好的老师推荐信.

下面列出的此类大学,即使该校毕业生平均成绩在95分以上,SAT成绩在2100分以上也不能保证被该大学录取。这些大学包括:

Amherst , Brown, California Inst. of Technology, Columbia, Columbia Engineering, Cornell(7 Colleges)**, Dartmouth, Deep Springs, Duke, Georgetown, Harvard, MIT,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Northwestern, Princeton, Stanford, Swarthmore, U. C. Berkeley, Univ. of Pennsylvania, Williams, Yale, and All BA/MD programs.

**每一学院或专业有不同的学业要求。

2. 非常难进的大学(Very Selective Colleges):

下面列出的大学乐见学生的本校课业平均成绩在92分以上,SAT I 的每一单项成绩在600分以上.  拿过具有挑战性的学术课程, 有优秀的课外活动以及很好的老师推荐信。这些大学包括:

Barnard*, Boston College, Brandei U, Bowdoin, Carleton*, Claremont-McKenna, Colgate, College of Wm & Mary, Cooper Union*, Emory, Harvey Mudd, Haverford, Johns Hopkins*, NYU**, Pomona*, Rice* Tufts*, Univ. of Chicago*, Univ. of North Carolina, Univ. of 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Vassar, Wake Forest, Wash. Univ. in St. Louis*, Wellesley*, Wesleyan*

*随不同的专业而有不同的学业要求。 **每一学院或专业有不同的学业要求。

3.很难进的大学 (Highly Selective Colleges):

以下的大学乐见本校学生的课业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和有好的SAT成绩. 最好是也能有很棒的课外活动以及好的老师推荐信. 在某些情况下就是学生课业成绩在90分以上也会被该类大学拒绝; 有时即使学生课业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下的反而被录取.这些大学包括:

Babson, Bates, Boston Univ.**, Bryn Mawr, Bucknell, Carnegie Mellon**, Case-Western Reserve, Colby, Connecticut, Davidson, George Washington, Hamilton, Kenyon, Lawrence, Lehigh, McGill(Canada), Oberlin, Occidental, Pepperdine U, Pitzer, Queens College (Canada), Reed, R.P.I., Sarah Lawrence, Scripps, Skidmore, St. Andrew’s (Scotland), St. John's Univ. at Annapolis, St. Mary’s, St. Olaf, US Air Force Academy, US Coast Guard Academy, US Military Academy, US Naval Academy, Union(non BA/MD), Univ. of British, Columbia Univ. of Michigan, Univ. of Rochester, Univ. of Southern Calif. Vanderbilt, Washington & Lee University

**每一学院或专业有不同的学业要求

4.难进的大学 (Selective Colleges):

被此类大学录取的学生其课业平均成绩都在87-90分之间; 并有比较好的标准考试成绩以及好的课外活动和老师的推荐信.  这些大学包括:

Bard, Clarkson, College of the Atlantic, 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 College of New Jersey, Colorado, Denison Univ., Dickinson, Drew, Earlham, Eckerd, Fordham, Franklin & Marshall, Furman, Gettysburg, Goucher, Grinnel, Hampshire, Illinois Inst. Of Tech., Indiana Univ., Ithaca, Kalamazoo, Lafayette, Loyola
Univ. in New Orleans, Lynchberg, Macalester, Manhattanville, Marist, Michigan State, Muhlenberg, Mt. Holyoke, New College of FL, Northeastern, Prescott, Siena, Smith, Spelman, Susquehanna, Syracuse**, Trinity, Tulane, Univ. of Dalaware, Univ. of Florida, Univ. of Iowa, Univ. of Illinois, Univ. of Maryland,
Univ. of Miami, Univ. Mass., Univ. of Oregon, Univ. of Pittsburgh, Univ. of Richmond, Univ. of San Francisco, Univ. of Santa Clara, Univ. of Texas-Austin, Univ. of Toronto, Univ. of Washington, Villanova, Whitman,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5. 地方上的公或私立大学:

只要学生在该校的平均成绩在76分以上, 标准考试过关就可以申请本州的4年制公或私立大学所以美国除了主要是从本地招收学生的公私立大学外,全国范围招生的大学都还是有其最低"高考"分数线的。其"高考"成绩包括起码3年的高中平均成绩, 以及全国统一标准考试: SAT或ACT的成绩。.

TOP

想不到很久前的帖子还有人看...正好女儿上大学之后我也时有感想,那么,就接着来开下无轨电车.

TOP

(二十八)并不都是土豪公主

因为我现在是香港和国内两头住,所以时常也会去海外的论坛如文学城之类。总的印象,是许多人对现在的小留学生的比较负面,几乎就是有钱、豪车、爱买名牌、没礼貌、拿钱买学历的代名词。而我了解的我女儿及她的出国了的同学,大部分还是勤学、上进、知道节俭的孩子,大部分也不是来自于土豪家庭。 我的同学里有两个可以算是土豪的,的确也是送孩子出国了,但他们的孩子也是勤学上进的好孩子,过得并不奢侈。

但这些孩子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心疼钱,是真的。我二十几年前到上海来上大学,每个月八十元生活费,包括吃饭穿衣及其它一切开销, 如果这个月买了件衣服,那么可能就要连着吃好几顿炒素, 如果要攒钱去旅游或买个随身听什么的,那就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大工程了。 还记得我的同寝室的那个现在已经是五百强高管的宁夏来的女孩子,想存下去桂林还是哪旅游的钱,连续吃了半个月学校的免费菜汤,后来还是没法坚持下去。 而现在这些孩子,自己出去花七八美金或上十美金吃顿饭,会觉得理所应当。

前些时读到一个美国华人妈妈写她在加州理工读本科的儿子,说他儿子在没开始打工前,知道自己没有收入,所以过得非常节俭,经常在周末买个大三明治吃两顿应付过去。那孩子的家庭还是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中国过去的孩子,恐怕很少会有人让自己受这样的委屈。

如何让孩子们加强自强自立的意识,这是我们家长应该认真考虑的。我们从他们小时候开始,就竭尽全力让他们不缺乏任何东西,总想着“苦了自己也不能苦孩子”,这对他们和我们,都绝非好事。

我女儿从这学期开始,在学校的图书馆打工,每个月有大概三百美金的收入。上次打电话,她问我: 你不会打算不再给我钱了吧? 那我打工哪有什么动力?

我一时无语。为什么你就觉得家长负担你的一切费用是天经地义的? 真要好好和她搞搞脑子。

[ 本帖最后由 kshapa 于 2014-2-25 13:30 编辑 ].

TOP

(二十九)利用假期去旅行

寒假的时候,女儿去加州住了一个月,半个月在洛杉矶,半个月在旧金山/ 柏克莱。基本上住的都是青年旅馆(hostel), 大部分时候自己在青旅的厨房里烧着吃,一个月下来,和回国的费用差不多。

是我鼓励她独自旅行。 她学校所在的地区,一到冬天天寒地冻,回上海的话冬天也冷得够呛,而且国内的同学们那段时间都还在上学忙着准备期末考试, 这时候去温暖的加州就最好没有了。 本来打算只去洛杉矶,后来女儿之前试着联系的一个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教授说欢迎她去参观他的实验室,所以就变成了洛杉矶+旧金山。 在洛杉矶参加青旅组织的Getty Center的免费游,正好又碰到一个来自香港的加州柏克莱的大三学生, 后来在柏克莱那些天很照顾她,多有交流;

对柏克莱教授和实验室的参观和访问,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和真正热爱自己专业也有相当成就的前辈的一席谈,让我女儿颇受启发。经过诺奖教授停车位时也忍不住憧憬下

和柏克莱香港学生的交往,让她感叹对方的善良热情,觉得有些人虽然相处仅数日却仿佛多年好友,即使将来再没有机会再见也会留下非常美好回忆。

她在Santa Monica 的海边的时候,我也正好在台湾旅行, 我们正好隔着整整一个太平洋。站花莲的太平洋边, 想着她在太平洋的那一端,此刻也正对着浩瀚的美景觉得快乐,我就觉得更加快乐了。

总而言之,很有意思和收获的一个月。

当然,一个人在外面,安全第一。 在她旅行期间我和她随时保持联络。但美国其实并不比中国更不安全,一般情况下, 只要天黑后不要独自外出就好了。 而且, 我想,小孩子长大了 ,一定是需要学会自己到处走的。学会规划自己的行程,学会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朋友,学会保护自己避免伤害,这都是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基本功。

[ 本帖最后由 kshapa 于 2014-2-25 14:12 编辑 ].

TOP

回复 128楼chenchenmom 的帖子

(三十) 学会放手

这位妈妈问如何让孩子独立,让我想起小猪一路走来的点滴。

首先想说,学会放手,对如今的家长来说何其难也。就像现在,小猪在找下一学年的房子,虽然我知道我并不比她拥有更好的信息渠道,虽然我不停地对自己说,该是你放手的时候了,让她自己去摸索吧, 这是她成长的一部分,可终了我还是忍不住给她在网上google出好几套备选的房子发电邮给她。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了。 可这份“可怜”,也许只是适得其反,也许,是在给孩子发出一个信号,说我不相信你可以完全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仔细想想,从小到大,我们曾多少次向孩子发出这样的信号?孩子本来可以更独立,只是因为我们无所不至的爱,反而削弱了她们的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到哪里都是父母接送,连在街上和陌生人说话都不允许,那么,到高中毕业时,你又怎么能指望他/他突变为一个能自信地独行天下、开始独立生活的孩子呢?

一两年前,在一个蒙特梭利幼儿园的门口的墙上,看到蒙特梭利创始人的格言让我觉得醍醐灌顶:“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都不要帮他去做”。

知易行难。很多时候,对父母来说,越俎代庖的冲动简直不可遏制。

我小时候,我父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只要你读好书,其它不用管”。我不知道在中国每天有多少父母在重复这句话。所谓“重复千遍就是真理”,我不知道从多大程度上这种想法也成为我自己思维的一部分,从而也多少影响了我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现在我发觉这种说法和想法都是大错特错。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而不是一条小书虫,那么,从小,我们就应该鼓励他们去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渐渐放开手。.

TOP

(三十一) 那些对成长有帮助的事

回顾小猪一路走来的足迹,我觉得有几件事对她的心理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是她预初开始住校。住校就是独立生活的开始。 另外,从莘庄附近的家到张江的学校,全程公交单程差不多要花近两个小时,刚开始家长接送了几次,后来就都是她自己走了 -- 这样就学会了在市内自己坐公交。

然后,初二的时候,她参加了在上海市内举办的为期三周(也可能是两周?)的中美夏令营,独自面对很多陌生的孩子,和来自异国的老师,在短时间内学会和很多不同的人交往和相处。

再后来,初三的时候,让她一个人去北京参加新东方的英语夏令营,这是她第一次独自坐火车远行。新东方上海也有,特意选了北京是想她在暑期见识另一个环境。的确也是很有意思的经历,她在那里见识了来自各地的孩子,大部分是地域文化与上海颇有差异的北方孩子。学会和来自不同地方的孩子相处,是学英语之外的另一个收获。

再后来,到香港,让她自己坐飞机,然后给她一张地图,让她一个人自由自在到处走,她因而学会了不惧怕陌生的城市。

这样一步步地走过来,到上大学的时候,就不过是多飞了几个小时,陌生的城市和国家,就显得没那么可怕了。

[ 本帖最后由 kshapa 于 2014-4-14 11:00 编辑 ].

TOP

谢谢大家。旺网很小众,但来旺网的爸爸妈妈平均素质很高,所以我喜欢在这儿时不时叨叨几句自己的随想 如果让大家有共鸣和偶遇的欢喜那就太好了。.

TOP

几年前的一篇文章了,以前应该也读到过。今天又仔细读了一遍,对现在国内大学的生态环境有很好的描述。


http://zjb-academy.blog.163.com/ ... 128020100123200836/.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