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1234
发新话题
打印【有223个人次参与评价】

[高考] 女儿高中毕业总结贴

女儿高中毕业总结贴

最近颇有点五味杂陈。旺网是我最爱的家庭论坛,所以到这里来开下无轨电车。

最近经常想,在人生的某些阶段,是必须发生些什么的,就算你什么都不做,事情也会推送到你面前让你去做决定和选择,每个不同决定都会将人生引上不同的道路。就像小姑娘现在的阶段 - 高中毕业,其实是大部分人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转折,是不是上大学, 到哪里去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很大程度地决定了未来人生的走向,虽然谁也不知道每条路最终会引向哪里 - 北大毕业可能去卖猪肉,中学辍学也可能成为李嘉诚。.

TOP

毕业了^_^.

TOP

(一) 怎样才算成功的十二年

女儿说,二模后填报志愿时,有同学摇头感叹,说发现自己十二年的书白读了。 我听了笑,也不由得想,到底怎样才算是成功的十二年呢?

常逛旺旺,我也不能免俗,知道十二年寒窗后,只有进入清华北大,华东五校、香港几校或者至少世界前一百的大学才算是公认的“没白读” ,但心里也明白,优质的教育资源总是稀缺的资源,而这些公认的名校,最终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学生可以去读,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其实是个小概率事件。

仔细想想,高中毕业,正好也是孩子成年的日子,理论上来说,拿着自己的身份证或护照,就可以去闯世界了,不需要什么监护人跟在屁股后面签字了, 如果闯了什么祸,也该自己负全责了。 那么,就像少年先锋队队歌里所唱,“准备好了吗”?

孩子,你准备好了吗?我想, 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和社会,你需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1. 无论如何,你拥有了继续学习的能力,无论是进行高等教育,还是自修。你这一生已经肯定不是文盲了 (以前我读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吃小蜜枣,说高中毕业搁以前至少相当于秀才)。你这一生的学识和修养将不仅取决于你接下来会进入什么学校,而更取决于你有怎样的求知欲和将你的求知欲保持多么久。

2.你的世界观已经基本形成, 有了自己的是非与善恶观,有了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有了充分的自制力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这世界上的价值观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人相信唯有出人头地才不枉一生,有的人信奉及时行乐优游度日。 也许并没有唯一正确的价值观,但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是年青人离开家走向社会必须具有的态度,否则,即使进了名校,也可能在游戏或韩剧中荒废时日,甚至沉溺于毒品不能自拔。

3.你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父母不在身边也能将自己照顾得很好,即使是需要自己洗衣服甚至做饭,你也不会让自己邋遢或整天吃方便面。

4.你有基本的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懂得面对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有安全意识,在陌生的环境中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懂得如何发展与保持同龄人的友谊,懂得如何融入周围环境、如何从师长处学习和获得帮助、如何远离不怀好意的人。

如果孩子们做好了这样的准备, 我觉得,无论高考成绩如何、最后考上了什么样的大学,那么中学教育就算成功了。一本书上说,犹太人说,孩子是我们的箭,这时候,是到了将他/她射出去的时候了。.

TOP

(二) 在哪里读书

如果,可以自由选择,那么,应该去哪里读书呢?

对很多旺网的家长,这个排序可能是 出国 - 上海 -  外地。外地还有华东、北京、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区分。将上海作为在国内读书的首选,一方面是因为上海的教育资源的确优秀,另一方面在求职时也会有地主之利。

但是,我觉得,一个人只有走出了上海,才能不仅仅是上海人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 而一个中国人只有走出来了中国, 才能不仅仅是中国人, 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人。 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域文化中包含了很多我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但换了一地就会发现还有另一种可能性,从上海到北京就会有这种文化冲击,更不用说从中国到美国。 如果一个刚成年的年青人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样的文化冲击对他/她的成长会很有好处,他/她会比从来没有离开家乡的人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包容的心态。

[ 本帖最后由 kshapa 于 2013-6-19 14:03 编辑 ].

TOP

(三)远离父母,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年人

很多妈妈会反对吧,可是,我一直非常真诚地相信,离开父母生活,是孩子成长必须的一步,没有离开过家的孩子,永远不会真正地长大。见过在上海读大学、毕业后又在上海工作,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逐渐成为剩女,到三十出头了开口还是我爸爸、我妈妈。这是在心理上一直没有断奶。 孩子离开家留下空巢是让很多父母感到难过的事情,如果在上海读书每个星期回就好多了, 如果工作后在家中就放心多了(何况外面的房子那么贵工资付了租金就所剩无几了),可是,这样,孩子成长的空间也就小了,孩子也很难真正地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TOP

顶,写的真好

怎么才是成功?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性格。。。。我觉得这些比分数更重要.

TOP

楼主继续, 写得真好,特别赞成(三)远离父母,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年人,身边有少这样的小姑娘,其实男孩也一样,30好几,内心还是幼儿期,什么事情都由父母代理好了。.

TOP

好贴,顶!.

TOP

(四)什么是最好的路径

其实这些天经常在想的是,什么是最好的路径,在女儿的这十二年里,是不是有很多无用功?同时也不免自嘲,到底是中国人啊,什么事情都要想想有什么捷径。

女儿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在班上都是中上的水平,从来不是尖子生,也不怎么落后。

小学因为当时住在淮海路附近,进了徐汇一个众人趋之若鹜的公立名校,平时学习尚可,但奥数竞赛之类没份,我们也从来没有在外补课。公立名校实行的是愉快的素质教育,只做学校的功课又不拼奥数轻松得很,家长都如鸭子游水般暗地里使劲,各种外面的补习考级,我们浑然不觉, 到小升初时才悔之晚矣。 小升初时,平时看着和我们家这位差不多的孩子们八仙过海,有证书的拼证书,有厉害爹的拼爹,很多进了华育和西南位育这样的名校, 我们各处没有着落,最后只好拼运气,不过运气不坏,进了一所刚成立但后来办得很好的民办初中。

民办初中的生活痛苦并快乐着,因为是跨区,离家很远,所以初中就开始住校。学习很紧张,老师亲切但又严格,上中体系的教育方式,总的来说是有收获的四年,唯一的遗憾是,初中毕业考的时候 成绩不理想,看着原来感觉(注意, 是感觉)和自己差不太多的同学都冲上中、华二、建平去,我们家的却只进了一个排名靠后的市重点。

到了高中,高一正常,因为有初中的底子,所以很容易就进了重点班,也比较容易在班里保持靠前的名次。有了初中题海的洗礼,高中老师简直有点像放鸭子,学习也感觉比较轻松 (主要女儿属于满足于完成作业的孩子)。

再后来,我们决定申请美国的大学, 但是仍然”两条腿走路“, 保持体制内的学习,所以寒暑假都贡献给了托福和SAT. 升到高三,女儿“幸运”地进了物理实验班, 说幸运是因为在她们学校通常只有成绩很好的理科生才能进物理实验班,打引号是因为物理其实并不是女儿的强项。从高三起日子开始混乱起来,第一学期有一个多月因为准备SAT考试而没有上课,考完回到学校之后一个星期期中考试物理成绩倒数。 之后又因重考托福,有几个星期没有好好上课。再之后就是漫长的物理和数学往前追赶的过程, 直到高考来临也没有真正完成。

这其中是不是有很多无用功?明眼人大概一看便知。女儿从小到大不是牛娃,美国大学也没有申请到牛娃必进的藤或前20,高考成绩未出,但我扳着指头怎么算都和500分大有距离。

如果下定决心留学, 是否可以放弃高考,或者索性,不要读体制内的高中? 答案是肯定的,相信孩子也会轻松很多。但我们当时的安排,有一些现实性的考虑,包括经济上的, 包括对风险的预估和衡量。 而且我个人也有一点痴见,认为参加过高考的人生是不一样的,如果仅仅是为了逃避高考而留学,那么对下一段人生而言, 不是一个好的开端。

[ 本帖最后由 kshapa 于 2013-6-26 08:58 编辑 ].

TOP

(五)如果对结果没有帮助,是否就是无用功?

上个星期是我反思最厉害的一周。 高考结束,结果未知,但显然并未放卫星。留学签证,因为前面申请了移民但还未获批,所以因有明显的移民倾向而大幅度提高了拒签的可能性。 如果签证被拒,高考成绩又不理想,岂不是两头落空?

高中期间,女儿因为有美国大学申请的指南,除了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标准化考试外,还花了不少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她是学校辩论队的副队长,也是学校模联社的发起人。这些事对申请美国大学有多少作用真很难说,因为和其他学生经中介包装的课外活动简历相比,这实在太平淡无奇了, 但女儿的确投入了热情与时间去做,也影响了一批同学。然而,在高考的指南针下,这些显然是完全无用的东西。

那么,如果对结果没有帮助,是否就是无用功?

我想了又想,结论是, 不是。

我相信,在年轻时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成长的一部分。古人说工夫不唐捐,用心去做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即便没有眼前的效用,从长远而言,也会成为人生的养分。.

TOP

回复 9楼kshapa 的帖子

什么是最好的路径:
记得有个排队的故事,总觉得自己排的这个队伍比较慢,可是,当转到自认为比较快的队伍时, 发现还不如原来的队伍快。  

人生就是不停地选择,不断地处于十字路口,走那条路,很重要,千万不要这条路走走,又那条路走走,到底是要到达目的地,还是为了路边的风景或者路途的体验。.

TOP

(六)当我只看见你的背影

很长时间,我们是孩子的领路人,告诉他们我们所知道的,让他们避过路上的陷阱。
可是,也许有一天, 孩子会走到我们以前从未到达的地方,我们能做的,只是看着他们的背影, 为他们祝福。
我们何尝不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但等这一天真到来时,又难免惶惑。.

TOP

写得很好,我为楼主鼓鼓掌.

TOP

LZ说的好,我们需要经常理性地去反思。.

TOP

谢谢您的无私分享。.

TOP

回复 12楼kshapa 的帖子

和我们的情况太相似了。包括#4

写得太好了

[ 本帖最后由 想放慢生活 于 2013-6-21 15:00 编辑 ].

TOP

楼主的意识达观大气,讲述的平实亲切!.

TOP

写得非常好。.

TOP

同感,继续。。。.

TOP

欣赏楼主的想法,写得很好.

TOP

(七)做父母的,靠后站

期盼着她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但同时,也要接受这个现实吧: 做父母的,已经逐渐淡出孩子生活的中心,从今往后,要逐渐学会靠后站。

孩子三岁时,你是他、她世界的中心,他、她看向你,仿佛向日葵对着太阳,你把他/她搂在怀里,他/她就会笑得仿佛拥有整个世界;无论你是美是丑、贫穷或富有,她眼里的你,世上最美,仿佛会施魔法般无所不能;现在,他/她如你所期望,拥有了独立与健全的判断力,可与此同时,你身上的层层光环褪去,在他/她眼里,你被还原成了一个逐渐衰老的中年人,一个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人类。

比起和你一起旅行,他/她其实更期待和同龄人一起的毕业旅行;你也记得自己如他/她一般年纪时,会觉得和同龄人在一起比和老爸老妈一起要有趣一千倍,如果他/她有了心上人,那就更别提了,陪老爸老妈变成了尽义务而非享受。你自己当年就是如此,能理解,但是,完全不感失落,也难。.

TOP

(八)做父母的小福利

女儿毕业了,我装作随意地问她的毕业典礼。她说,可能学校有一些文艺演出,然后拍毕业照什么的。我本来以为,她会说,妈妈你能有时间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吗? 我还打算拿拿架子,说,让我看看我是否能挤出时间。结果却是, 原来父母根本没有被邀请。哎呀呀,再怎么说也辛辛苦苦供了你读了十二年书,到头来,连这点小福利都没有,这让做父母的,情何以堪啊。.

TOP

离开父母,成为真正独立的,健康快乐,心态好,积极乐观的,成人.

TOP

写得真好,向您学习!您的好心态让孩子拥有了快乐的童年,将来她一定会感恩父母的!.

TOP

(九) 关于孩子的理想

有时候会问自己,我关于孩子的未来的理想到底是什么?

我想, 我不期望孩子给我带来巨额金钱的回报,也不期望她的成就增添我的荣光。我希望她能拥有丰富而充实的人生,能看到世界的广阔,能到达她的能力应该可以到达的地方。做父母的,既不该拔苗助长,也不该划地为牢。她的人生是她自己的,父母无法替她生活, 她也不该为父母而活。.

TOP

(十) 孩子带给了我们什么

那么,孩子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

我个人的感受,是每多个孩子,生命就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你的世界的丰富度,也呈数量级增长。家里有个十几岁的孩子,那么世界每天都是新的。 你从你的眼睛里看世界,也试图从他/她的眼睛里看世界。他/她的世界日新月异,那么, 你的世界即使有中年期的停滞,也因反映了他/她的世界而丰富多彩起来。

这么说吧,没有孩子,我的世界是两维平面,有了孩子,我的世界变成了三维空间,再多个孩子,世界变成了四维。

为此,真的要感谢孩子丰富了我们的生命。

话虽这么说,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其实是我们的责任。.

TOP

(十一)从主流到非主流

有时会想,孩子到国外,首先面对的最大挑战,其实是从主流社会到非主流社会。

什么是主流社会?就是你根本时常想不起你的出身和背景,因为你如此理所应当地身在其中,没有人会以你的人种、出身和背景来评判你,而只是将你看作单独的个体。从小生长在上海,父母的教育背景不差,差不多也算个中产,在上海,可算是主流社会的一份子了,你周围的人,没有人会戴有色眼镜看你。

然而到国外,你一脚踏入非主流社会。大学已经是世界上最平等和少歧见的地方了,但是世界上只要是人,其实都多少带着一副有色眼镜的,框架的或隐形的。有色眼镜并非都不友善,有些也许还是玫瑰色的。但是,一旦你是非主流,那么,人们就开始先以你所属的类别来评判你,好,你是中国人,那么,你首先是个中国人,然后才是你自己。如果你不喜欢这样的评判,那么,你需要努力证明你自己不符合这样的评判。这个过程有时候是非常痛苦的,尤其对年轻人来说,因为他们基本上还处在通过周围人的反馈来确定自己的价值的阶段。

但这也是个破茧成蝶的过程。不经过内心的挣扎,完成否定然后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完成不了从中国人到世界人的蜕变的。.

TOP

向楼主学习,写得太好了,深有启发。.

TOP

(十二)美国大学的行政效率

我的感觉是,美国大学的行政效率,真不是任何一所中国的大学可以望其项背。

女儿最后决定去的大学,不是精英名校,而是一所超级大U, 然而,即使如此,我还是为其行政效率之高而感叹。完善的在线系统,使得申请、收费、录取都能很方便地完成,开学之前,选宿舍、placement test、入学前的作业、选课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甚至床品都可以提前选好,有十几种花色可选;申请I-20, 申请在线提交的第二天I-20就寄出了,四天之后在上海就收到了;每次给admission officer 写电邮,第二个工作日必有回复,而且问题基本都给解决了。人家这行政才是在服务啊,我们大学的行政,重点还是管理吧。让孩子去这样的大学,我放心。.

TOP

写的很好,感悟也深刻.

TOP

(十三)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之间的差距

我对中国大学的直接经验,还来自于二十多年前。 不过,这一向听说,八十年代的大学令人怀念,而这些年来,老师日渐功利浮躁,学生的品质被扩招稀释,中国的大学江河日下, 不知这样的评价是否公允。但中国的大学在这二十几年中进步相当有限,可被视作社会共识。

如果我二十多年前的经验到今天仍可用,那么我可斗胆做结论说,如果将中国大学与美国大学相比 (当然是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这种),中国大学像黑白照片,美国大学像彩色照片,其色彩和资源的丰富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即使是一流名校,到现在都没有一个能支持学生按学分自由选课的系统, 而美国一个差不多的大学,都能轻易完成这样的安排。 中国名校最宝贵的财富,其实是从高考这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走过来的优质生源,但这些学生之后的成功,其实主要是因为他们自己本来的素质,而非在学校里获得的教育。.

TOP

(十四) 我的大学

再想想,我的闺女啊,再怎么着,现在的你也比你妈当年强啊。

二十五前我上大学的时候,比你现在小一岁,是个连身份证也没有的未成年人。从外地来上海,是个一天宿舍都没住过的晚熟孩子,不像你,从预初开始到现在,整整住了七年学校宿舍,室友都不知道换了多少拨。

那时的我,瘦得像根面条,青涩得像酸枣,在公共汽车上也要被人骂“外地人”的。我父亲趁出差送我到学校,将我交给来迎新的同学后离开。那同学是上海人,我们后来的班长,在我眼里那个老练成熟啊我望之如神人,亦步亦趋地跟着他,直到他将我送到宿舍将我的行李放上铺位然后转身离开- 可我还是跟着他。他无奈,只好摆出成年人的客套,说,你好好休息吧, 我才惊觉,从此无人可跟了,那个怅然若失。开学一个月后的十一,正洗着衣服,洗衣粉刚放进水里,几个同乡跑来招呼我结伴出游,觉得是好主意,衣服也不管了,扔在公共盥洗室里, 马上拿上东西出门,待回来再想起衣服,已经是三天之后。然后,是几场纯洁但又稀里糊涂的恋爱,时忧时喜中, 晚熟的孩子也终于渐渐地跌跌撞撞地长大,青春自有其蜿蜒前行的内在驱动和野蛮生长的力量。.

TOP

回复 29楼kshapa 的帖子

这个效率高的,但貌似不是每个学校都是酱紫的。.

TOP

回复 33楼兔兔妈 的帖子

的确,一所美国大学不能代表所有的美国大学。 收到I-20的速度我觉得是个案,也许是因为现在不是I-20签发高峰期的缘故,通常情况应该需要一周到两周时间。电邮一个工作日之内回复是学校官网的承诺,实践之下确实能做到。关键是我很难想像中国的任何一所大学的行政系统能有这样的效率,或者,想有这样的效率。.

TOP

(十五) 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第一次看到的欧洲版的世界地图时,我的本能反应竟然是吃惊。从小到大,习惯了看见在世界地图上中国位于世界的正中,认为理所应当,不期然,在另一种版本的世界地图上,中国竟然处于边缘化的位置,缩在那个被称为远东的角落里,作为泱泱大国的子民,真有心理落差。说来是挺可笑的, 凡是稍微受过一点理科训练的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所以你可以在其表面取任何一点作为中心进行平面展开,但是,从小到大,根深蒂固地,你自然而然地认为,中国差不多就是中央大国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差不多是世界的中央的意思。

当走出国门,你会看到不同的世界地图,更要命的是,你到的是一个像中国一样,绝大多数国民都真诚地相信他们的国家是世界的中心的国家。

调校视角的过程会带来巨大的文化冲击。重点是要明白,你以前的视角是偏狭的,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也有其局限。怎么办?大概只能带着望远镜和显微镜,东瞧瞧,西瞧瞧,往远处瞧瞧,也往深处瞧瞧。等你再长大些或老些,有机会去到世界不同的地方,欧洲,非洲,澳洲,东南亚,南亚,你会更多地了解世界真实的版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的教训,到今天仍然有用。.

TOP

楼主,如果重新来一次,经济能力完全许可的前提下?会否让孩子更早的进入体制外的学习啊?.

TOP

写的真好,不光是分享了你的育儿经验,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一分责任.谢谢楼主..

TOP

回复 36楼baoxr 的帖子

大女儿,真的是经济条件不允许,连说如果的机会都不太有,每一步,都是当时情况下的最好选择。

如果一早决定去美国升学,而且经济情况和孩子的成熟度都允许,那么我觉得也许高一的时候去美国上好的私立寄宿高中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全家移民的话,可能初中时就去更好。

我的直觉是(没有多少理论与数据的支持),同样一个孩子, 如果家长在精力上投入的程度不变的话,那么, 他读体制内高中或体制外高中,最后去考美国大学,两种途径最终出来的升学结果可能并不会差太多,主要的差别可能只是过程 - 读体制外的孩子日子过得轻松愉快些。最优秀的孩子总是极小部分,而且真正优秀的孩子,大多数是能适应各种体系的。 当然也有些例外的个案。

[ 本帖最后由 kshapa 于 2013-6-21 13:10 编辑 ].

TOP

(十六)穷学生

做学生,大部分是穷的,其实也应该是穷的,否则,你既非创业成功的神童少年,又未获得了金额丰厚的奖学金, 你的收入来源相当有限,你不穷,谁穷?

所以,去餐厅干活的人是你,吃个三明治应付一顿的是你,去捡二手家具的也是你,真的没有什么丢人的。在巴黎街头,有不少背着行囊穷游的年轻人,住十几二十几欧的青旅,面包和水就是一天三顿,以最低的成本去探索世界。在我看来,年轻时这样的穷简直有审美价值。而且只有年轻时,你才能穷得如此纯粹与快乐。

真的不要去羡慕那些富二代和官二代。 你该拥有的东西,自己将来自然会逐渐挣来,年轻时,真应该去享受一下清贫的快乐。.

TOP

(十七)勤工俭学

中国的学生,大多没有勤工俭学的经验。考完高考,我建议女儿去找打工的机会,折腾了一圈,即使是发传单这样的工作,也大多是通过中介,一分钱没挣,先收200元介绍费,对方是不是骗子都难说。

有个我女儿的朋友在自己的微博里写,看了下求职网站,突然觉得以后应该对街上发传单的或者拦住让填问卷表的要好点儿。是啊,那个人也可能是你,一个终于下定了决心要自己开始挣点儿钱的年青人。

在新加坡,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有在flag day到街头为慈善机构向路人讨钱筹款的经历,这是每个学校的规定,因为李光耀认为,每个孩子都要学会谦卑。

在美加,大部分孩子从十几岁开始就自己打工挣零花钱, 读大学时,也有不少人甚至同时打几份工。

留学生是不允许校外打工的,但校内打工的机会,应该也不少。和国际接轨,应该是全方位的,不是吗?.

TOP

写得真好.

TOP

回复 3楼kshapa 的帖子

好帖!.

TOP

引用:
原帖由 rrjmm 于 2013-6-20 14:47 发表
楼主的意识达观大气,讲述的平实亲切!
总结得真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kshapa 于 2013-6-20 20:48 发表
有时候会问自己,我关于孩子的未来的理想到底是什么?

我想, 我不期望孩子给我带来巨额金钱的回报,也不期望她的成就增添我的荣光。我希望她能拥有丰富而充实的人生,能看到世界的广阔,能到达她的能力应该可以到 ...
.

TOP

写得太好了!.

TOP

写得真好,,学习了。.

TOP

3年前分享了kshapa的初中感言,今天又学习了高中毕业总结。你的女儿,好福气,有你这么一位好妈妈。.

TOP

.

TOP

谢谢楼主分享肺腑之言,学习了!.

TOP

写得太好了,正在经历这个过程,感同身受!.

TOP

 184 1234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