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狐爸”讲故事教新概念数学更适合个人,但传统数学教材难以太过个性化

“狐爸”讲故事教新概念数学更适合个人,但传统数学教材难以太过个性化

“狐爸”讲故事教新概念数学
业内:更适合个人,但传统数学教材难以太过个性化
2013年5月8日   A10:A10-上海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朱晓芳/吉晓妍

--------------------------------------------------------------------------------
     晨报记者 朱晓芳 实习生 吉晓妍

    女儿三年级期中考数学只考了48分,为此,卖净水的爸爸开始自己创作数学教材,把数学题融进动物故事、军事故事中。孩子由此爱上数学,成绩上升到90多分。之后,他把故事数学贴上网,网上火爆热传,出版社也找到他签约出书。这位老爸名叫俞月林,在创作出版《神机妙算狐小妹》系列丛书后,被称为“狐爸”。

    业内人士表示,“狐爸”故事数学对传统数学是一个挑战,但新概念教学往往更适合个人,传统教材面向更多人,难以做到个性化,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将课程变生动。

“狐爸”卖过净水开过小饭店

    家住松江车墩镇的俞月林从事过很多行业,卖过净水,开过小饭店。2008年,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带给俞月林一张满是红叉的数学试卷,48分!俞月林又震惊又无奈。

    “女儿不笨,读书也很认真,是不是学习方法上出了问题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随手在纸上写了“狼、狐狸、乌鸦”,忽然间灵感乍现。“能不能把枯燥的数学题融进有趣的故事中呢?”他的处女作《巧取甜枣》诞生了。

    “如果数学题都能这么有意思就好了。”女儿一句话令俞月林茅塞顿开,接下来,他又试写了几个小故事,女儿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题目,准确率极高,还吵着要看其他故事。

    俞月林在《神机妙算狐小妹》的创作中,不仅参考女儿的教科书,还加入不少古今中外的经典名题。在随后的考试中,女儿的数学成绩一点一点进步,在期末考试时一跃而至92分。从那以后,俞月林的数学故事越写越多。

    最初的想法只是想写给女儿看,在朋友的鼓励下,俞月林把故事贴在了网上,意外火爆。随后出版社也找来,并与他签约出书,《神机妙算狐小妹》75000册很快售完。最近,除了新书《古灵精怪狐小妹》将在5月份出版外,俞月林还打算出有关历史与生活百科的趣味书籍《不用学王国》。“希望孩子们通过故事不单能学好数学,更能全面发展。”

新概念数学这样教

    “听故事,学数学,数学其实很简单。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数学其实很好玩”——这是“狐爸”的理念。在俞月林的故事数学里,主角狐小妹是一只小狐狸。数学不是抽象的名词,而是各种小动物日常生活中的场景。

    《围栏和种树》的故事讲解了“同样周长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前者比后者面积大”的问题;《上了个大当》则讲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问题……故事中,狐小妹带着自己的好朋友机灵猴、咪咪和杜克与恶狼军团作战。狐小妹既需要懂数学,比如怎样才能把3000个小狐狸兵用10条船以最快的速度渡过河去;同时又需要懂几何,在狐狸军团的营地之间找到最多或最快的道路;还得精通九宫格和勾股定理。

[各方反应]

学生

成绩一般的学生更感兴趣

    对于俞月林的故事数学,多数家长的反应是“非常有趣”。不少家长认为,对数学没兴趣的孩子,故事数学很有必要。

    记者随机调查了几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发现好学生觉得狐爸数学太罗嗦,反而是成绩一般的学生对“狐爸”数学更感兴趣。

    一名数学成绩中等的四年级孩子说,“狐爸”的书比学校里的数学书更有趣,更好玩,不过题目有点难。另一位四年级的小朋友也觉得题目有点难,四道题做出两道。不过,他挺喜欢这些很有趣的小故事。

    而数学好的学生,因为本身对数学很有兴趣,对故事的方式不太在意。一位奥数优等生看过故事数学书后,觉得题目编写得太繁琐了,他说这类题目不如用简单的形式写出来。

    还在上大学的小高听闻俞月林的故事后无限感慨:“我以前要么问老师,要么上家教,书本那么无趣,听得一知半解,真是越学越没劲。以前学的教科书真是太教条,永远都是小巧丁丁小胖小亚,永远是火车相隔多远,或是鸡兔有多少只……”

家长

舍弃了刻板的教学方式,不枯燥

    “‘狐爸’的教育舍弃刻板的死记硬背,是一种新概念的教学方式。孩子觉得这样的学习并不枯燥。”一位家长说。

    刚成为爸爸、经历过多年传统教育的陈先生颇有感悟:“这些年教育的代价是,花了十多年读的书,成为其他精英孩子的陪读。我所有的兴趣都失去了。”“其实不单单是数学,希望未来的教育能让孩子们在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兴趣是最大的潜能,能发挥潜能才是最终目的。”

教育界

统一教材往往可面向更多人

    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认为,像“狐爸”这样的新概念教学方式比较个性化,更适合个人。“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是各式各样的,如果上课方式都太过个性化,适合的范围可能就变得很小。因此统一的教材往往面向更多人,我们的教师可在此基础上使用独特的教学方式,让课程变得生动。”“教学和教材是两回事。我们做学生时,换一个老师也许课就会上得很有意思。这不是教材的问题,而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把教材变成教学是一个创造过程。”

[故事节选]

    故事《小猪分苹果》中,调皮的狐小妹戏弄起三只邀她一起玩耍的小猪。狐小妹笑了笑,说:“要我玩也可以,不过我得考考你们,看你们是不是够聪明。 ”猪老大一听,立马摇头晃脑地说:“都说我们猪是所有动物里最聪明的,而我是所有猪里头最聪明的,你尽管考吧,保证难不倒我。 ”

    狐小妹随后从口袋里掏出了两只苹果,扬了扬后说:“这两个苹果本来是想送给你们吃的,可是如果想让你们平均分,而又要使每个人分的苹果块尽量大,应该怎么分呢? ”

    三只小猪盯着狐小妹手里那两只又红又大的苹果,馋得口水直掉。但始终想不出三只小猪该如何平分两个苹果。猪老大甚至还提议把苹果捣烂了再分。猪老二则提议把苹果留给其他小伙伴,为了留给谁的问题也开始争吵不断。

    菲菲告诉小猪们:“其实你们三个人分两只苹果刚好可以分完,不用剩下半个的。 ”这个我会分,只要把每个苹果各切成三块,一共切成六块,你们三兄弟每人两块不就行了么。杜克得意洋洋地说道。 “就这么简单呀? ”猪老大真有点下不来台了,他一向是自我感觉良好的。 “当然,就是这么简单,二三得六嘛,我用的是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你们懂不懂。 ”杜克开始卖弄起来。

    看杜克一脸得意相,菲菲故意刁难道:“那四个人分三个苹果怎么分?”“三四十二,把三个苹果切成十二块,每人三块。 ”杜克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小小的故事里就蕴含了那么多的知识,孩子们由此掌握了最小公倍数这个新方法。最小公倍数的定义可一定要搞清楚哦。.

附件

m_63.jpg (26.16 KB)

2013-5-8 12:19

“听故事,学数学”是俞月林的教育理念 /晨报记者 陈征

m_63.jpg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