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8个人次参与评价】

[实践] 跟教育相关的,不相关的

跟教育相关的,不相关的

偶然从网上看到这个:小孩不同年龄段应该参与的家务活



上面是人家老外的情况,不必照搬,值得借鉴。

不妨展开来讨论一下,在中国(或者上海),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适合干哪些家务活?

别让孩子只是学习,干些家务活还是非常必要的。

[ 本帖最后由 天恒爸爸 于 2013-5-10 07:05 编辑 ].

TOP

网上搜到的:你的孩子能干什么家务活儿了

孩子们都需要做些家务活,在家里帮忙能培养他的社会和家庭责任感,让他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并且也有助于他学习实用技能。另外,参与家务活儿还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很重要,是家庭“团队”中的一分子,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让他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小皇帝。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做家务的真正意义在于逐渐养成帮忙的习惯,至于是否能够把家务活干完则并不那么重要。学龄前的宝宝喜欢当小帮手。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宝宝这种天生的热情,很容易让他开始做家务活儿。随着宝宝越来越大,他就能干些更复杂的活儿,而且也能开始独立去做一些事情了。

不要小看你的孩子。爸爸、妈妈们经常会低估孩子能干的事情,这样等到孩子再长大些后,他们可能就会自食苦果,不得不为孩子做各种他自己完全能做到的事情,比如给自己做个三明治,或是整理自己的房间。

建立基本的个人责任感。刷牙、使用便盆、洗手、自己穿衣服都是大多数孩子最先要做的“工作”,大多数家长一般都会不加考虑地把这些个人杂事布置给孩子。不过,你同时也要布置一些家务活儿给孩子,以培养他的社会责任感。

找适合宝宝年龄的家务活儿给他做。如果给孩子的活儿太难,他就会灰心丧气,不想完成。另外,也不要让孩子做有危险的活儿,比如清洗刀子,或容易打碎东西的活儿,比如从碗柜中取出玻璃杯。

不要期望太高。有一个小孩子在旁边“帮忙”有可能会让你花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家务活儿。不过,要记得这是在为以后孩子真的能帮忙打基础呢!因为所有的家务活儿都需要一定的学习,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又短,所以,不要指望孩子每天都能自觉完成那些家务活儿,或是能够一上手就做得很好。

不要带性别色彩。不妨给男孩子安排一些厨房里的活儿,给女孩子安排一些户外工作。

要求要具体明晰。“整理你的房间”之类的话对孩子来说,显得过于笼统,难度也太大。要让孩子确切地知道你的要求,比如说“把你的脏衣服放到篮子里。”最初几次,要示范给他看该怎么做。

不要要求太多。一次让孩子做三四件家务活儿可能会把你的宝宝搞糊涂的。他要么会把所有这些都忘掉,要么就会把几件事情弄混。一次只叫孩子做一件家务活儿就行了。

保持趣味性。做家务活儿的挑战在于这些工作往往要不断重复。新鲜感一消失,小孩子会感觉这是件苦差事。不时地变化一下孩子的职责,会让家务活儿变得更有趣。

即便宝宝现在还太小,不识字,你仍然可以准备一张带图片的家务活儿表来告诉他需要做哪些事情。另外,千万不要忽视歌曲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影响力,你可以用《找朋友》的调子编一些配合你们所干的家务活的歌曲,或者自创曲调,唱唱把玩具放回玩具箱的歌,或者洗衣歌什么的。
不要用 “正确”的方式再做一遍。如果餐巾皱巴巴地摆在桌子上,或是床罩没有铺平整,你也能忍受,对不对?把某件事应该怎么做示范给孩子看,然后就让他自己去做吧。把那件事再做一遍会减少宝宝的自豪感,让他不太愿意再帮你的忙。他会想,“妈妈为什么还需要我做呢?”

称赞做得好或做得足够多的工作。 孩子喜欢对自己的正面肯定,所以,孩子做事情的时候要鼓励,而不是挑剔。活干完后,你要让孩子知道你欣赏他付出的努力,这些努力也的确有用。用具体的效果告诉他是这么回事,比如说:“你摆桌子,我做饭,这样我们就能更快地吃上饭了。”

不要为家务活儿付钱。 大多数孩子都太小,不能懂得钱的价值,用钱来交换工作,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其实,很多理财专家都不赞成为这种家务活儿付钱。给孩子零用钱的最大意义在于教会孩子储蓄和理财的概念。为家务活儿付钱破坏了做家务的更高层次的意义,即让孩子体会为家庭做贡献的价值,以及培养孩子从好好做完一件工作中获得自豪感。

[ 本帖最后由 天恒爸爸 于 2013-4-26 06:45 编辑 ].

TOP

回复 3楼ccpaging 的帖子

可以,先定义,再讨论,你的观点是?.

TOP

回复 6楼ccpaging 的帖子

其实我提出家务活的问题,看似小问题,其实蕴含大问题。我在美国的时候,去美国人家里玩,许多家庭都有工具房,其专业程度、齐全程度让人惊叹,小孩子从小就有锻炼的机会。美国有许多卖这些工具的大型超市,他们非常乐意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期间去了一位亿万富翁的家里,许多事情都是自己亲力亲为,没有看到保姆,这位亿万富翁应该超过70岁了。

这涉及到中美教育观念和方式的差别,我们的孩子整日埋在书堆里,靠记忆力获得好成绩,人家整日沐浴在自然中,不断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长此以往,差距越来越大。家务活不过是个引子,重点是孩子能尽快地进入自己独立(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阶段,希望有更多的父母关注这个问题。.

TOP

回复 9楼ccpaging 的帖子

看过《小鬼当家》的人,一定惊叹小男孩处理问题的能力,到了美国,才知道原因,因为从小父母就要求他们那样思考、那样做,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习惯。.

TOP

我希望目前移居海外生活的家长能参与讨论,因为你们是有切身体会两种教育制度在培养孩子实际动手能力上的差异。身在国内的家长,该做些什么,才能弥补这个差距,虽然可能会对现有学习成绩有所影响,但从长远考虑,是值得去尝试的。

cc、ppdream、adamyu、混凝土快来贡献你们的真知灼见吧。.

TOP

回复 29楼sask 的帖子

想问一声,你是在国内,还是国外?.

TOP

回复 28楼双鱼阳 的帖子

这可不行,拿这份表给婆婆看看,老外孩子在各个年龄段做些什么,别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

TOP

受益良多,希望有更多的家长来晒晒孩子在家都干哪些家务活?彼此借鉴。

当然不限于家务活,比如动手做个玩具啊,搞个小发明啊什么的。记得我们小时候,最喜欢搞小发明了,学校也鼓励,就是利用一些废弃的物品搞出有用的东西,这对于锻炼孩子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极有好处。.

TOP

看了石康的几条微博,突然有了一些感想,准备陆续写出来。有直接与教育相关的,也有可能表面上与教育不相关,其实本质上与教育有关联的。欢迎有兴趣的家长看看石康的新浪微博,一起讨论一下。.

TOP

@石康:当你懂得了一个人不可能意外地取得真正的成就时,你就不会被一劳永逸之类的中式文化而迷惑,你不得不认清形势,认认真真准备你的一生,因你已知道,所有的“蒙混过关”都不是真的,本质上都只是自己骗自己而已,你也不会再在各种神话上花时间了,因你知那些胡扯与你无关。

中国人花在胡扯的时间上太多了,不如把那些胡扯的时间干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运动,比如钻研一门手艺,比如读一本一直都想读的书,去一个一直想去的地方。.

TOP

对镜自照,反复念叨。

@柯云路:【孩子最怕父母做的八件事】1、经常吵架;2、喜欢发脾气;3、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4、父母失信、撒谎;5、不耐心解答孩子提的问题;6、不欢迎孩子的朋友;7、忽视孩子的优点;8、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详细请戳: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46b2950102e3j2.html.

TOP

俞敏洪:锻炼吃苦的能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1b54e0102eaxa.html

       大家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而且把事情做成功的过程往往是一个艰苦而单调的过程。

  我曾经对身边成功的朋友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些朋友中75%的人来自农村。在中国,大学生中农村孩子的比例要比城市孩子小得多,但成功率却比城市孩子要高。为什么农村孩子进人社会后反而更容易获得成功呢?我发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农村孩子特别能吃苦,尤其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另外,农村孩子做事有耐力,这大概与做农活的经历有关:做农活需要人持续不断地做下去,因为要和老天抢时间。记得我小时候,每遇农忙时就常常累得睡在田埂上,醒来了继续干,就是为了要和老天抢那几天时间,因为那几天如果抢不下来,庄稼将来就长不好。所以,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有吃苦精神,有耐力,最后只要加上目标,就很容易成功。

  当然,我不是说城市的孩子就不容易成功。我只是说在同等条件下,吃过苦的孩子成功率要高一些。但现在农村的孩子已经与以前大不相同了,吃苦精神和耐力都大不如前,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有时候被父母惯坏了。中国的很多父母不太知道如何培养孩子,很容易把孩子宠坏。但社会是绝对无情的,你在家里被父母宠并不意味着你走入社会还会被其他人宠。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会无条件地爱你、宠你、照顾你。一旦走入社会,就没人再把你当孩子看,你一切都得靠自己。

  所以,我们在大学时就必须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吃苦的能力。有时候,你做的一件小事就能改变你对整个世界的看法。现在,交通工具如此发达,你飞到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只需两三个小时。但是,坐飞机飞越2000公里对你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相反,如果你一个人徒步旅行300公里,那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这300公里的路程里,你不骑自行车,不搭拖拉机,不搭汽车,一切交通工具都不用,而且尽可能走乡间小道。你每天不需要走太远的距离,只要走20公里就行,那么15天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观可能会彻底改变。这一段路会让你知道什么叫艰苦,让你知道艰苦中隐含着很多乐趣,让你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与你不同的人,让你知道大自然是多么可爱,让你知道风雨中的寒冷是什么滋味,让你知道中国的农村和山区有多么贫困。一路走下来,你所收获的将远远大于你的想象。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一个人骑自行车走遍了半个中国,真的很累,但非常快乐。大学三年级时我得了肺结核,住了半年院,出院后离复学还有半年的时间,我不知道干什么,于是就决定骑自行车到各地旅行。有时候,我早上爬起来就骑车往前走,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就觉得特别累,但按照行程表,我每天都必须到达一个地方,所以不想骑也得骑。每次我靠顽强的意志坚持到目的地时,都觉得特别自豪。每到一个地方,那里的美景、风光就朝我迎面扑来,鼓励我再向下一个目的地走去。生活就是要这样不断向前追求,追求前方更多的美景和未知的一切,这一路上吃的苦越多,到达目的地时收获的快乐就越大。

  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和耐力是每一个人成功的必经之路。相较于舒适环境,艰苦环境对人的好处要大得多。科学家在这方面做过无数实验。我就曾看过一份报道,说科学家把小白鼠放在两种环境里做实验:第一种环境很舒适,小白鼠在里面天天吃饱喝足了就睡;第二种环境则相对艰苦,小白鼠在里面吃不太饱,而且吃的都是各种各样的粗粮。最后的结果如下:那些吃粗粮而且食不果腹的小白鼠身体极其健康,因为他们为了寻找食物四处乱跑,增加了锻炼;另外一组养尊处优的小白鼠则越吃越胖,最后不是得了心脏病就是得了高血压。比照这个实验想想我们人类,道理也是一样的:置身于相对艰苦的环境,我们也许会在短时间内吃点苦头,但长远来看,我们所收获的一定远远大于我们失去的。

  (本文选自《新东方英语》杂志2013年6月号).

TOP

@邓晓芒:关于对孩子的教育,卢梭曾指出,孩子是自然之子,让他们自发自动地从环境中学习,比传统的书本教育要有效率得多。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每次你告诉孩子一条知识,都是阻碍了一次他对世界的发现。”教育要启动的是学生内心的自身动力,传授的知识不过是这一动力运转时的燃料。

看到这条,让我想起数学家cc曾经对卢梭的自然教育观有过详细的介绍,希望你看到这条能早日归来,继续贡献你的聪明才智。.

TOP

@友成汤敏:据说,匈牙利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德国也是。他们认为,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评:大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主动思考谈何容易,需要面临精神上的折磨和良心上的拷问,不是储存知识可以解决的。.

TOP

[转载]我和妈妈爱着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471c80102e2no.html

作者:杨鸽

   在外奔波,每每觉得委屈孤单,我常常会想立刻奔回家,因为知道,那里永远有一个厚重、坚实的怀抱。他曾呵护年幼无知的我,不厌其烦地教我画画、弹琴;他曾不辞辛苦地送我上学,只为多陪我一会、多看我几眼;他也曾像兄长,陪我一起打雪仗、放风筝,在妈妈面前永远和我保持同一条战线。他是爸爸,他陪我长大、教我做人,是生命中最爱我的人。
   常常想起少时父母带我去郊游,我们会在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第二日的干粮。我那时经常背着一个印有“东芝动物乐园”的布口袋,留着丸子头,穿一身黄色的带帽子的运动装。爸爸经常为我和妈妈拍许多照片,那时候还没有数码相机,傻瓜相机照出来的照片洗一卷要21元。我打小就比别的孩子的照片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直走着“文艺范”。因为经常在大自然中玩耍,我接触了许多同龄小孩兴许听也没听过的动植物,比如龙爪槐、泡桐、藏羚羊、野牦牛。作为一个环保主义者,爸爸带我所认识的世界,充满了绿色与和平。在伙伴们周末窝在家打游戏看动漫时,我跟着爸爸所参与的“自然之友”去榆林种树、沿着亮马河捡垃圾、赴灵山放生鸟儿、去运河长距离游泳。后来,我写了一篇作文——《悲哀的二月兰》,登上了当时认为是文学最高殿堂的《作文导报》,还被隔壁班的语文老师拉着到处参加作文比赛。于是,基于此事,我过早地清高了,常以“作家”身份自居,还学会了多愁善感,并认为这是女作家可被称之为“作家”的显著标志。
   小学时我上过的唯一课外班是素描,奥数之类的沾都没沾过。每天七点起床,吃完放在客厅茶几上的切片面包,自己背着书包去上学。爸妈自小就培养我独立,从未送过我。我也喜欢自己一个人走在路上,抱着我的诗本,眯着眼睛,趿拉着白球鞋,想象自己是置身于撒哈拉沙漠的三毛(文学害死人,它让人早熟还不自知)。不让上补习班是爸妈的决定,尤其爸爸,他更希望我能多看书,汲取这些隐形的营养,这比多会解一道题更有价值。我一直被灌输这样的思想,所以长大后喜欢闲散、诗意的生活,琴棋书画啥都会,也啥都不精,乐观开朗,坚强独立。这些都是爸爸给我的,这么多年,他骨子里那些飘逸的、散漫的思想影响着我和妈妈。不过话说回来,他其实就是个典型的布尔乔亚,除了当过“红小兵”外没有什么革命斗志。
   爸爸从不要求我考高分、拿奖励,在他看来,一个孩子能够更多元、更平衡地发展,比什么都重要。他一直主张给孩子轻松自在的成长环境,他说成绩并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准则,他说孩子根本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他反对奥数、反对精英教育,他主张教育公平资源平等,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得到平等的对待才是教育公平的实质与精髓。我看到很多疲惫的家长在没给孩子报上属意的学校后心急如焚地向他咨询,问他孩子上不了好学校可怎么办啊?他一直说幼儿园、小学阶段不会对孩子的学业造成怎样的影响,他鼓励大家上一般的学校就好,别都削尖了脑袋往一两所所谓的名校挤。心焦气躁的家长们哪能听得进这个答案,纷纷各种挤兑他,说他站着说话不腰疼、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更有谩骂讽刺者。我躲在微博的另一端,看着这些心头真的不好受。在我成长的这些年,除了初中时几乎囊括班中各种考试第一外,高中与大学时,我的成绩基本是属于中游偏下的。想当初考上大学,爸爸在接受一次参访时说,“今年最高兴的事有三件……第二件是女儿考上了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我羞愧死了——他就是这么知足,我考上个天津师范,都觉得好高兴。有人觉得,父亲是教育家,那教育出来的孩子必定应是一路名校踏来,然后出落成高智商、高水准、高收入的精英人才。可我一直都不是,我只是比普通人稍微优质些、看着顺眼些,但扎到人堆里仍然不是出挑的。
   后来,我工作了,工作中难免会遇见被人坑、被人捅的事。年末的那天,我带着满腹委屈回家,想要找爸爸一吐痛快这所谓的“政治迫害”。他外出了,桌上却摆好了饭菜,还留了张纸条说“锅里还有,热热就能吃”。我满腔的苦大仇深瞬间就瓦解了,我知道,不管在外面受了多大委屈,只要回到家,就没什么大不了,家里,一定有个无私爱着你的人。而在这份爱面前,任何委屈都渺小卑微地可怜。他回来后,听罢事情原委,宽慰我,只当这是一次小人作梗的挫折,没啥大不了,只当恶心人罢了。随后,他给我讲了自己受过的“政治迫害”及大小“磨难”,并劝我不要将这种事放在心上,一点价值都没有。我破涕为笑后,终于明白了他常对我说的那句话:“岂能事事如意,但求无愧我心”。我无愧,小人和迫害都滚开!
   去年年底开始,爸爸的身体总出问题,以前从不进医院的他,这大半年来像是和医院结下不解之缘似的,来来回回折腾好几趟。我看着爸爸穿着病号服坐在床上发邮件,心里突然疼痛地紧。一直以为会老的只是别人的爸爸,而我的爸爸永远不会。但我忽略了,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去游泳只能从过去的一口气1000米变成断断续续的600米?他自己在家时是不是都嫌麻烦只煮稀饭就点咸菜?他仍在频繁地出差、为了节省时间不耽误授课赶最晚班的飞机回家,他说再忙碌两年退休后就在家安心养猫画画……我一直觉得他不会老,他还是我8岁时扛着我上树摘枣的高大的爸爸吧?
   同事说,“你在大学时远没现在漂亮,你说你爹得多捉急,得多担心你嫁不出去。”我笑了,我爸一点儿也不担心。也是他告诉我,年轻人买什么房?世界上除了中国外哪个国家的年轻人一毕业就有房?爱情跟房子有什么关系?只有男生正直又上进,就够了。谢谢爸妈,你们懂我的欢喜。
   明天是父亲节,我一直在想,父亲在女儿的一生中到底扮演着怎样厚重的角色?现在我明白了,他不只是父亲——他是你少时的偶像、青春期的王子雏形、人生的向导,以及终其一生的安全感。我也在思考,这些年爸爸为我带来了什么?我明白,我的那些乐观、善良、积极向上,独立、知足、善于生活,同情弱者,盼望社会公平,都是他给我的道德财富。
   这便是父亲给我的教育,他希望我成为一个有良知、有态度的社会公民,他指引我走上了平和、安静而又不失质感的生活境地。他告诉我,人生追求的不应只是高收入,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事,譬如关心他人、爱护环境。他向往朴素、简单,不喜奢华、繁琐,力求避免一切俗气的事,不求人不送礼,不找关系不走后门,清高而又干净地活着。
   是的,清高而又干净地活着。爸爸,我也会一生如此。
   爸爸节日快乐,我和妈妈爱着你。

   作者杨鸽是教育学家杨东平的女儿。杨东平先生就是写作《城市季风》和反对奥数的北师大教授。.

TOP

中国教师将告别铁饭碗 资格实行五年一注册
http://news.163.com/13/0616/05/91FFIM9E0001124J.html

广西贵港市手机网友(121.31.*.*)的原贴:
我是一名高中的教师,85后,现在在一所重点高中任教。以前我也是个很调皮的男孩,但是,我从来不敢顶撞老师,爸妈也都很尊重老师。然而,在今天,一切都变了,首先是学生,现在的学生很现实,成绩好的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不会尊重老师,成绩差的更是不尊重老师(在我们学校这种学生基本上是本市有钱的,或者是官员子女,所以传承了“良好的习惯”,财大气粗,你根本不敢管,更何况惩罚),所以你经常帮助学生,最后连一句谢谢都没有,好像一切是理所当然,再者,在街上遇到学生,很多都是抽着烟,或者牵着女孩纸手,把脸一转,假装没看见你这个老师,而且现在的学生去酒吧,唱歌,比你潇洒得多。。其次,家长变了,现在的家长太溺爱孩纸,就我知道,很多家长帮着孩纸对老师撒谎,老师和学生有点冲突不会找自己孩纸责任(毕竟老师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就和你孩纸冲突?)就扬言要找新闻媒体曝光,学校为了少事,往往是压着老师。。再次,社会变了,整个社会变得势利,往往是用钱的多少来决定社会地位和受尊重程度。。。所以,教师这个行业,权利上比不过公务员,经济上比不过的就太多了,关键是教师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职位,只能经常被官员拿来当炮灰,做挡箭牌。。。至于待遇,基本工资1900,绩效每个月有400,其他的什么福利都没有,当然也有高的,就是哪些有高级职称的老师,但毕竟是很少一部分,而且都是老教师。。。下面我知道的几个例子:1.我一同学班主任,一天叫一个学生来办公室训话,结果那个学生就恰好在这个时候晕了,结果被家长坑了1w多,半年工资没了。2.学校一体育女老师,一高大男生调皮,她拉到办公室训话,结果手在拉扯过程中破了点皮,被学生家长要求去检查,什么都要最好的,坑了1q多,还被迫给学生道歉。3.美术课上,学生睡觉,被叫起来,学生答:“美术课又不高考,老师你何必那么认真”。4.学校一负责班主任,每天都打电话叫学生起床,一天因有事忘记了,学生没来上课,结果家长打电话告知“老师你怎么搞定,没打电话给我孩纸叫他起床,还他没去上课。。”这就是今天的教育现状,所以不要乱喷,根源不完全是老师的错,是什么我相信大家都知道……

广东省深圳市网友(113.91.*.*)的原贴:
说实话,1440万教师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好的,我觉得我周围的教师是非常有责任心的,视自己的学生如儿女,非常敬业。他们在课堂上下了很多功夫,希望自己的教学业绩突出,希望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有些人说有些教师为了课外赚钱,上课不讲关键知识。怎么可能呢?你不传授关键知识点,你的业绩怎么能突出,你怎么可能和其他班级竞争,你怎么可以得到学生和家长认可,怎么让学校领导认可你的教学成绩。当然有些老师生活压力大,在大城市房价那么贵,谁不想挣点钱改善生活,这得有这个精力,这得不违反正常教学。教师队伍那么庞大,百分百纯洁是理想化,能做到百分之95以上就是成功。当然我们需要很好的制度规则来规范约束换一个行业,也需要挑选有责任心和爱心的人从事这个行业。其实各行各业都面临这个情况,但我可以好不愧疚的说,在当前中国,教师是相对在自己岗位上认真敬业的一个团体。但不能一出现反面新闻就大肆宣扬,好像天底下老师都是卑鄙无耻的人,实际上矜矜业业,坚守岗位,劳心劳力的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和脊梁。说实话现在的学生真的很难教,家长的溺爱,社会的浮躁,对老师越来越不尊重。管严了不该,不管就是没责任心。话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教师面对4,50个学生,不可能彻底为他改头换面,天生基因倾向,后天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真的很大,所谓初中生活,高中生活只是教育履历的一个停靠点。有些人如此仇恨老师,不如这样,您自己来教,省得教师误了你的子弟。我遇到过各种形形色色的家长,说实话,今天的孩子有如此表现,我觉得有些家长自己的言传身教要负有很大责任。我觉得作为教师,立足点是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喜爱你的课,佩服你。有些老师因为教学得不到学生认可,和家长认可,被学生写联名信家长投诉而下课的,我觉得要深刻反省自己,靠教学立足,这是根本。但我也见识过变态的学生和家长,因为老师的严厉和负责,四处造谣和使小动作让老师走人。而那位老师是非常负责严格要求学生的好老师。

手机网友(122.190.*.*)的原贴:
教育部是不是穷疯了。教师只是教育工作最底层的耕耘者,我在高中的时候遇到过很多好老师,高三我们复习备考,他们白头发长的比谁都快!老师的待遇本来就不好,现在很多优秀老师都转站别的行业了。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严厉的审核是没有问题,但这样下去会造成什么结果大家不知道吗。出了问题以法律严惩不贷谁还会继续犯错!自古严师出高徒,如果老师都被这些条条框框束缚不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了,那跟服务行业有什么区别!!教育部这么牛逼怎么不管管校长啊!!

thm508 [网易浙江省杭州市网友]:
一般人搞不明白,学校内部其实分两个阶层,校长和行政人员是管理层,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是特权阶级;基层老师是被雇佣者,有学问,无实权,被绩效工资扣啊扣的,挣扎在贫困线上。能当副教授和教授的,那是高级被雇佣者,能混到学霸的少。教授也得对个小科长点头哈腰,这就是中国的怪现状。强奸学生的是校长!属于行政人员编制!

网易山东省烟台市网友:
又要折腾老师了,老师也够辛苦了,对他们要多一些尊重,少一些责备。对教师中的败类一定要处罚,甚至要刑事处分,但不要因咽废食。

河北省邢台市网友 [令狐锋] 的原贴:
这则条例的出台给大大小小滴校长们和层层主管部门增加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人员控制手段(不言自明的潜规则)——苦逼的老师们你们又被戴上了一套嚼子,胡嘞也是没办法呀。.

TOP

60%高考状元本科毕业后留学
http://www.dfdaily.com/html/8757/2013/6/17/1015747.shtml

@许纪霖:多个研究发现,后来真正成大器的往往是成绩排位在十名左右的,他们有足够的才气,但不愿为排名靠前再去做无用的习题,而在学业之余发展自己的爱好。学霸只是校园里的赢家,会笑的人是最后笑的!.

TOP

.

TOP

.

TOP

.

TOP

今天到中欧参加一个活动:对话陈丹青,我也顺便提了一个我感兴趣的问题,陈先生很诚实,不懂就是不懂,把对话中他关于教育的观点摘录几点,供各位参考:

1、对孩子的教育原则上是不管,当然安全和健康是父母的责任,让孩子有自我成长的空间;

2、中美教育制度无法从总体上进行比较,具体而言,中国也有好学校、好老师,美国也有很差的学校,特别是美国中西部一些公立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滑坡;

3、在教育问题上,父母不要有太多的框框和套套,不要对孩子的教育过于担心,中国毕竟三十年来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

4、不要被大词迷惑,特别是涉及到道德评判,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被时代潮流裹挟,自爱、独立,先解决吃饭问题,再解决发展问题;

5、我根本没想过改变(改造)这个社会(制度),最低限度我不被它们所改变,我也知道这很难,所以,生存策略还是要讲一些的(有时可能有点虚伪),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TOP

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看了这幅漫画,想到自己有时也抱怨父母,汗颜啊。



问题是,现在的孩子即使条件再好,也认为是理所当然,培养感恩之心,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做呢?.

TOP









.

TOP

关于中国现状与未来的若干共识

  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世界观与世界的中国观正在改变。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中国将走向哪里?会给未来的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迫切关心的问题。

  我们这些具有自由主义、新左翼、新儒家和基督教研究等不同学术或思想背景的中国学人,都热爱中国这片土地,都忠于我们的人民。我们珍视知识分子发挥社会反思与守望的功能,希望在今天中国与世界变化发展的重要关头,发扬这个群体历来所富有的道德情怀和理性精神,以文化和观念的力量推动国家和社会向上向善的演进。

  我们承认,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大变局,任何一家一派的社会思想都是有局限的,一个可爱亦可信的未来社会蓝图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知识分子都应该在尊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进行真诚交流、互相砥砺,由此形成关于中国当前和未来发展所亟需的思想共识。

  我们通过认真的讨论交流,在几个方面达成如下共识:

  1、我们希望中国坚持“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即以人民的认可为权力的来源,以人民的权利为制度的基础,以人民的福祉为国家的目标。

  2、我们希望中国坚持“公平正义”的社会原则,即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与性别各领域,在立法、司法和行政诸环节,在教育、医疗、居住、工作、休息和养老等方面,都以公平对待所有中国公民、实现社会生活正义作为基本原则,使全体人民的生活不仅有物质的保障,而且有精神的尊严。

  3、我们希望中国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坚持多元而自由的文化目标,以群己关系的合理平衡为前提,以公平正义的法治为原则,保障各民族、各阶层、各地区、各职业群体、各社会团体以及所有个体多种多样的价值追求、思想旨趣、学术倾向、艺术风格、宗教信仰和言论主张等等,和而不同,都有和平共存的环境,都有自由发展的机会。

  4、我们希望中国致力于建设更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以相互依存、互利共赢原则处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环境等方面的国际纠纷,既有利于全体中国人民也有利于全人类,促进世界各国各族的和平共处与和谐发展,最终达致天下太平。.

TOP

斯伟江,新上海人的骨气

.

TOP

一篇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作文

.

TOP

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份。如果海浪冲掉了一块岩石,欧洲就减少。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约翰.邓恩.

TOP

.

TOP

.

TOP

忍住

.

TOP

You have to do certain things that you don't enjoy doing, in order to do things that you enjoy doing.

其实,生命中有值得做喜欢做的事情已经是莫大的幸福,现在的孩子,除了玩之外,还有真正值得做喜欢做的事情吗?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TOP

创意无极限,老外真会玩

.

TOP

.

TOP

走得太远,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向王青雷致敬!

.

TOP

.

TOP

TOP

需要反复阅读思考的重要文献

.

TOP

新年第一帖,来自斯伟江

.

TOP

.

TOP

.

TOP

.

TOP

.

TOP

学习成绩有多大价值?一个麻省理工毕业生的反思

有一次过节聚会,当大家的话题又转到孩子的教育上时,她讲了她自己对于子女教育的一些反思。
网易教育讯 朋友的女儿在十多年前考上了麻省理工学院,当时在周围中国人圈子里轰动一时。毕业后她到硅谷发展,一边工作一边又修了个 MBA学位,现在在一个世界顶级的IT公司里工作,亲朋好友 都觉得她很能干。每当华人家长当着她的面表示要让自家孩子以她为榜样时,她都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一再说自己很普通,就是个高级打工仔而已,千万不要向她学。

现在她自己的女儿也快到了上学的年龄,回来看望父母时,大家见到她就半开玩地问她,以后要把孩子培养进哪所常春藤大学,她却很坚决地摆手说:“我不培养,她能上哪儿就上哪儿 。”据她妈妈讲她真的不管孩子的学习,在家里什么也不教,也不送孩子去任何特长班,她妈一提起来就愁,说她对待自己孩子像是放羊一样,极其不负责任。

有一次过节聚会,当大家的话题又转到孩子的教育上时,她讲了她自己对于子女教育的一些反思。

她说从小学到高中,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她的学业成绩排名都是全校第一,在麻省理工学院时她的学习成绩也是处于上游。但是工作以后,她是同学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属于在事业上没有什么成绩可言的人。毕业十年她去参加同学会,同学中有后来进了法学院当上大牌律师的,有从政已经是某个州众议员的,有在公司做已经成了CEO的。有个同学毕业后就冒险加入一个才组建的小公司,公司后来上市,他坐拥原始股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如果觉得这个同学在财富上比较成功的话,那么另外一个参加小公司的同学后来变成了公司合伙人,公司上市后他直 接就进入千万富翁的行列。可是这个人还不算牛,有个同学自己创业自组公司,公司上市后给卖掉了,又建了一个公司又卖掉,现在正在搞第三家公司,已是亿万富翁。

单纯从财富上看,他们这些打工的人在同学里不值一提。但是最潇洒的却不是上面那些“成功”人士,而是一个大学期间学习很好的男同学。他自从有了孩子,就辞掉工作在家里做起了 家庭主夫,因为他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照顾孩子的感觉,喜欢相妻教子的生活方式,在孩子上学前他都不打算去上班了。他太太也做IT行业,收入足够家庭开销,而太太不喜欢做家务,所以他 们夫妇两人正好互补。这个同学还有个兴趣是旅游,他们全家一有空就满世界去玩,已到过七十多个国家,以后打算把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走走。同学里面属他没有压力最轻松自在,让生 活节奏很紧张的上班一族们羡慕不已。

同学中有几个华裔孩子,父母来自中国的大陆、台湾、香港等地,这些同学都是规规矩矩的打工族,就职于大公司,说起彼此的工作都乏善可陈。

他们几个华裔孩子在校时学业优异,努力踏实,智力超群,可大学毕业以后,后续的事业发展却普遍不如美国同学。

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她认为,我们的文化中对孩子的培养有误区。

在中国父母眼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上大学,没有把教育看成是一件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的事儿,光以为把孩子送进了名牌大学父母就大功告成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长的注 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还有和进名校相关的活动中,而子女教育的其他重要方面,很多不能被量化的方面被忽视了。比如,孩子的自我认同感、自信心、冒险精神、不畏失败百折 不挠的精神和勇气、享受生活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她和同学相比之后感觉自己所缺乏的。人的一生更像马拉松比赛,一个人若想取得成功,性格的培养非常重要,超过了上名校。事业都是在 大学以后建立的,名校的招牌在刚毕业的头一两年找工作时还有点用处,后来很快就会被工作经历所取代。

因为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看重她的学习成绩,所以,她也把取得好成绩看得极重,不想看到父母失望不满的眼神。每次考试她都特别紧张,特别怕出错,这种情形后来就发展成了谨小 慎微的性格,做事求完美而缺乏冒险精神,没有安全感,就怕把事情搞砸了,有时明知搞砸了也没有多大关系,可是自己心理上就是接受不了。

她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刚毕业的时候,她曾到谷歌公司应聘,当时它成立时间不长,急需人才,公司创始人之一面试她,还和她一起吃了午饭,特别希望她能留下来。可是硅谷的小公 司多如牛毛,谁也不知道这家公司的命运如何,会大放异彩还是像成千上万新创业的公司一样倒闭?虽然她敏锐地感觉到了搜索领域的前景,但是求稳的心态让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另外一家已 闯出名牌的大公司。她的同在硅谷工作的美国同学当时极力劝她选择谷歌,说如果以后这家公司不行了就再找工作好了,实在不行她那么会读书还可以回学校读个硕士,有什么好怕的?可她 就是没敢冒这个险。现在谷歌的成就有目共睹,如果她当初选择留下来,公司上市以后她已变成了千万富翁。

她说实际上他们家现在的收入在工薪阶层里也算挺高的,但是她有了钱自己也不会花,搞点娱乐活动心里隐隐地就会有罪恶感,觉得只有工作才是正经事,其他的都是浪费时间。这就是 小时候形成的只有学习才是正经事的观念的后遗症。她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作为一个人,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单薄了、太谨小慎微了、太没有色彩了,她绝对不要自己的孩子再像自己一样。

她说她就让孩子尽情地玩,孩子将来有兴趣有能力上名校就上,没有兴趣就不上,重要的是孩子要快乐、身心健康,对自己有自信、对生活有热情,将来他们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