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07个人次参与评价】

[推荐] 人物访谈-----荣原如曦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

回复 109楼merry77 的帖子

您好,merry77!
    模型思维和概念思维以区分不同的解题理念为目的,由我自己提出的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十分清楚和直白,所以一般人理解起来不会有大的误区。您之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我估计您是希望了解具体的实施办法,以便在指导孩子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运用。由于在电脑上输入数学符号十分复杂和繁琐,这就给举例制造了难度,请您谅解。
    老师们平时总在说“基本概念很重要”、“对概念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此等等,但学生从来就没有把此话当回事。问题不是出在学生身上,而是出在老师身上。因为“基本概念很重要”、“对概念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指的是一种学习的境界,并非学习的方法。学生需要的是达到这种境界的方法,而不是需要对这种境界的描述。对于还没有达到这种学习境界的孩子来说,无异于“对牛弹琴”,越听越糊涂、越听越自卑。他们将概念翻来覆去地记得烂熟,但就是无法体会到基本概念的重要性,更无法达到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的效果。最后的结论是:自己的智商有问题,能力不如他人!
    这些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最多停留在“标准”层面,而非达到“方法”层面。所谓“标准”层面,指在做“选择题”或“填空题”时,把“概念”当着“标准”去比较,与“概念”一致时,做出肯定回答,否则给予否定回答。当我们把“概念当作指南针、题目当作说明书”的时候,“概念”就会给学生解题提供“方法”,而且这往往是解决难度题最佳策略。“标准”是静态的。“方法”是动态的,两者的境界完全不一样。
    “概念思维”旨在把“概念作为解题指南针,题目作为解题说明书”,既显示了概念和题目在解题中的重要性,也揭示了概念和题目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重要的机理。这就会引导学生自觉地去重视“基本概念”,也为如何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境界,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表现就变成了:“如何使用指南针和如何阅读说明书”的问题。
    “模型思维”与“题目类型”是不一样的,“模型思维”指的是,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解题时对“题型”的严重依赖性。“题目类型”指的是,对种类繁多的题目进行有效分类,找出各类题目的共同特征,以便更好地把握解题的方向,提高解题效率。对题目进行分类当然离不开“指南针和说明书”的具体运用,一个高效合理的“分类”,也必须建立在“概念思维”的基础之上。
    我希望通过这些描述,能增加您对于“概念思维”的理解和掌握。
    祝您的孩子学习快乐!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4-27 15:27 编辑 ].

TOP

回复 111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子玖妈:您好!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因为它很容易被很多家长忽略。经过您的提示,让我再强调一遍,以便进一步引起大家的重视。
    我在81楼的“概念、题目和解题”以及110楼的后半部分,即“这些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最多停留在‘标准’层面,……………………,一个高效合理的‘分类’,也必须建立在‘概念思维’的基础之上。”,都在谈论这种方法。
    我是通过阐述概念的重要性和用途,来说明概念所起到的具体作用,以揭示“概念和题目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重要的机理”,来展示“达到这种境界的方法”的。希望大家仔细回味。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4-27 17:51 编辑 ].

TOP

献给升学考试的孩子们

升学考试的时候,怎样的心理状态对考试最有利?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不过我认为:
    第一、为最坏的考试结果找出应对方案,同时屏住一直以来的那股“精气神”,认真踏实地准备考试的技能技巧。前者叫“放”,后者叫“搏”,合起来叫做“放手一搏”!
    第二、树立正确的考试成功与否的标准观。考试不是与他人的成绩相比,而是自己的水平与实际发挥的结果相比。比如,总分150分,他人都只考了100分,自己应该考到145分,然而只考了135分,这叫“考试不成功”;相反,人家都考了145分,自己的水平可能只有90分,但实际考出了100分,该做的都做了,做出的都对了,而且还有超常表现,这就叫“考试成功”。只有关注自己,才不至于产生严重的焦虑感,这样有利于自身潜力的发挥。
    第三、千万不要进入“牛皮糖”陷阱。所谓“牛皮糖”是指,一道题仿佛可以“拿到手”,但一旦“扎进去”却是一个“无底洞”。当你不得不放弃的时候,已经耗费了大量时间,这样会严重扰乱考试节奏,导致“一败如水”的悲剧。
    第四、千万要注意平时的“强势科目”。一般情况下,强势科目往往会出现“考试失利”的状况,弱势科目倒有可能会超常发挥,这是一个悖论。
    祝各位升学考试的考生们都考出自己最理想的成绩!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4-28 09:29 编辑 ].

TOP

回复 114楼irene_hmm 的帖子

您好!看得出,您是一位很称职的家长,而且具有养育好孩子的所有条件——耐心、善良和睿智。
    教育是对人的塑造,人是万物之灵,人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在“自然”状态下,人可以获得适合自身属性的发展,所以教育是世界上最简单的工作,因为“人”具有最高意义上的“自组织”能力,这也叫做“浑然天成”。然而随着“人的自我完善”,其能动性越来越强,“人为”无处不在,也包括对人的教育,于是教育成了世界上最复杂的工作,用教育的方式去抵消“人为”的影响已成为必然。所以在教育问题上,我们既不能杞人忧天,也不能放任自流。
    我十分认可您在118楼的结论,老师应该是具有良好爱商、情商和智商,否则他们就无法完成对学生的化育任务。人不是设备,搞坏了还可以重新来过,而“人”的教育一旦出问题,就意味着他自身和家人的无限痛苦,以及给社会带来的巨大损失。
    在117楼中,您谈到了个学科之间的关系,这是对的。根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世界都是同源的,这种同源性,意味着各系统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构性。如果您的孩子有一天,能体悟到了这种同构性的话,他(她)就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学习就是欣赏自然风光了,哪还有什么“抵触心理”呢? 在116楼中,您谈到了素质教育。对的,我们儿时的教育的确属于素质教育,至少是素质教育的初级形式。
    至于快速学习,请您参照30楼,39楼是我太太摸索出来的。为了减轻“三着态”(参照34楼)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就必须尽快脱离学习的“胶着状态”,进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境界。她把英语学习分成了几个模块,找出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并理出一般家长(非英语行家)能够做得到的方面,经过试验,发现效果很好。其特点是,每一个环节的任务单一,通过复读机只练习听说,通过“认”单词只解决词汇量的问题。如果多个任务放在一起,孩子会感到心神疲惫。当然,您的方法的好处在于“润物细无声”,这样做比较保险。至于哪种方法好,这要看:1.您孩子的性格;2.您孩子的培养目标;3.您对孩子学习理念的构造能力。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我们家长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扬长避短”。
    祝您的孩子学习快乐!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4-28 22:32 编辑 ].

TOP

回复 120楼room_sxy 的帖子

您好!快速学习基于几个要素:1.您对于孩子的培养目标;2.学习引领人对于孩子学习理念的构建能力;3.学习引领人对于知识构架的运筹能力。
    提出快速学习的本意是:1.由于“三着态”的存在,造成了孩子和家长对学习的焦虑感,大量孩子和家长长期处于心神疲惫的状态;2.学校教育的“齐步走”,使得孩子处于学习的“胶着状态”,时时刻刻被考试成绩“套牢”,打乱了孩子的学习节奏。快速学习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快速学习采用“温故而知新”和“知新而温故”的双向学习理念,用旧知识的升华推动对新知识的理解,再以新知识的拓展来带动对旧知识的巩固,使新旧知识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正循环。
    如果您的孩子采用“温故而知新”的传统模式,在假期中可以把四五年级的数学全部学完,如果您的孩子采用“温故而知新”和“知新而温故”的双向学习理念,您的孩子可以将这个初中数学(除几何部分)几乎学完。
    记住:既然要学,就必须学透!!!而不是“撸一撸”。因为如此大的知识量,如果只是“撸一撸”,就会造成大脑中“信息紊乱”,对孩子的后继学习反而不利。请参照84楼有关“丰富”与“凌乱”的阐述。
    祝您的孩子学习愉快!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4-29 10:10 编辑 ].

TOP

回复 122楼irene_hmm 的帖子

您好!英语方面请参照39楼。
    语文是以“作文为纲”,素材来自于几个方面:1.电视新闻;2.报刊杂志;3.课堂老师讲解;4.每天的作文阅读。此外,训练孩子做笔记的习惯。
    数学方面,您可以参照124楼中的阐述,另外,我还要附加说明“概念思维”是快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全部。数学学习应该以“学段”为单位,如果您的孩子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可以以小学数学为单位,把学习节奏放慢一点,如果您的孩子已经是五年级可以参照124楼的策略。这些理念的运用不能在孩子处于“三着态”的时候实施。
    祝您的孩子学习快乐!.

TOP

回复 123楼enjoy_lu68 的帖子

您好!看得出,您的孩子十分聪明。聪明的孩子几乎都是“脑子快、定力弱”。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到了马上就要升学考试了,那么您应该把这个“粗心”作为一个问题,以免“阴沟里翻船”。如果您的孩子并不马上升学考试,您就把“粗心”当作孩子这个年龄的正常现象,然后用其它方法给予弥补。
    既然孩子很聪明,应该感到高兴 ,不要为平时的考试而忧虑,以此为孩子传递“正能量”。考好了,家长必须学会与孩子分享这份快乐;没考好,应从试卷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提醒孩子必须继续“修炼”的地方。
    所谓“弥补”的方法是指:家长应该站在大的宏观战略上,为孩子的学习进行整体规划,有道是“不谋大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您若能引领孩子能拿下大的战役,还怕输掉一两次战斗吗?
    请参照124楼的阐述,或许对您有一定的启发。您的孩子适应双向学习理念,他如果孩子见过了 “大世面”,无论是在学习手段还是学习心态,必定具有“大将风度”,“粗心”就会自然消失。
    祝您的孩子学习快乐!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4-29 11:24 编辑 ].

TOP

也谈奥赛培训与快速学习的区别

回复 127楼room_sxy 的帖子
   您好,room_sxy!为脱离“三着态”,您的孩子是采用奥数班、自学还是其他什么班,这些都是一些具体途径,要根据您目前拥有的资源而定。
    我认为,这样大的学习强度,靠孩子自学不太现实。即使孩子有较好的自学能力,也一定会存在一些“是是而非”的地方,如果带着“是是而非”的东西进行后继学习,会造成知识结构的不稳定。
    至于奥数班,可能也不一定适合,因为一般的奥数班都是针对某些具体的竞赛而设,目的十分明确,而且他们的采用往往是“模型思维”,属于“治标不治本”。当然如果一个学生有了足够的“治标”的能力,反过来,对于“治本”也有好处,这里就要涉及到精力投入与学习收益的问题。
    快速学习属于“标本兼治”的学习理念。确切地说,快速学习更强调“治本”,它希望通过“治本”达到“治标”的目的。采用快速学习可以使孩子在短期内,拥有一个学段的系统性知识,再加上“概念思维”对于解题能力的作用,学生会达到如下境界:上达“奥赛”水平,下及“基础”能力。不会出现现有的“奥赛”和“基础”泾渭分明的尴尬局面:搞奥赛的同学基础薄弱,搞基础的同学难题不力。
    在课外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该坚持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相结合的原则。在横向上,强调以学段为单位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学习的重点。在纵向上,与现有知识有联系的内容,只要能用现有的知识可以进行表述的,尽可能进行“拓展”。好处在于:
    1.把握现有知识的延伸方向,将现有知识放在一个更大的范围中,能增加对现有知识的理解。
    2.一旦到了学习后继知识时,学生不会感到太突然,会有“如烹小鲜”、“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样有利于与后继知识建立起兴趣和感情。
    3.构建学习理念属于“传道”之范畴,是以学习化育“心灵”的过程,这样的联系,可以将“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结合。
    初中几何与初中代数不属于两个学段,只是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代数与小学的内容联系更为紧密,先把联系紧密的内容放在一起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好处。我说“几何除外”,并不是不学几何,而是指的,不同学习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学习重点。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4-30 10:52 编辑 ].

TOP

回复 129楼magvalley 的帖子

您好!您的问题提的很好,这也许是众多家长所要关系的问题。
    信心不是来源于“学完”了多少,而是基于在各类“终极决战”中有多少取胜的把握。
    十分显然,学生的知识面越广,制胜的“工具”就越多;站的高度越高,解决问题的立意就越智慧;分析问题时越贴近实际,对策略的把握就越准确。快速学习能有效应对前两者,“概念思维”可以应对最后一种情形。
    家长们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进入大学后,忽然觉得自己在中学期间的学习走路很多弯路。因为那些让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到了大学发现“太简单了”。不是自己中学时候“愚蠢”,而是后来分析问题的高度和视角发生了变化。
    在124楼中,有这样的阐述:“记住:既然要学,就必须学透!!!而不是‘撸一撸’。因为如此大的知识量,如果只是‘撸一撸’,就会造成大脑中‘信息紊乱’,对孩子的后继学习反而不利。请参照84楼有关‘丰富’与‘凌乱’的阐述。”,这里强调了,“学完”的标准不是“量”而是“质”。
    当然,孩子的基础良莠不齐,这就决定了不能千篇一律、拔苗助长,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基础情况,选择不同的目标。对于基础很好的孩子,五年级的孩子可以定位于“初中”,基础较好的孩子可以定位于“预初”,基础较差的孩子可以定位于“本年级课程”。
    应试教育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考试忧虑,这种忧虑表现为极度的焦虑情绪,久而久之会让他(她)心理扭曲,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多家长总是处于两难境地:让孩子“轻松学习”,又怕“输不起”;但奋力拼搏,结果又不如人意。大部分孩子都处于学习的“胶着状态”。从某种意义上,快速学习可以应对这种局面。
    在学校学习期间,孩子处于“三着态”,不能在他(她)已经绷得很紧的神经上踏上一“脚”。在假期里,孩子远离“三着态”,如果他(她)也希望在假期里“好好地搏一把”,在为他安排了合理休息时间的前提下,可以做一些快速学习的赏识。
    祝您的儿子大展宏图!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4-30 12:34 编辑 ].

TOP

回复 128楼ccpaging 的帖子

您好,ccpaging!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您是一位既称职又很优秀的家长,您自己就有能力把儿子培养得很出色!
     “天才”和“庸才”的区别来自于两个方面:1.孩子的自我认同;2.周围人对她的认同。快速学习可以协助孩子获得良性的、正面的心境,这份心境也是素质教育应该有的一部分。
    您说:“思想和素质的提高总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积沙成塔的过程”,我十分认同。正因为是这样,我们才不能放弃每一个给孩子带来“正能量”的机会,哪怕是表面上与人文素质关系不太大的数理学科。
    你说“应试只需要训练和做题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上提高应试的表现”,这是目前的一种实际状况。这种状况的危害是很大的,我在34楼、81楼、88楼、110楼,都给予了相应阐述。
    应试教育这不是一种理想教育,但大多数家长们又无力改变。如果到国外去另辟蹊径,大把大把的银子却成了“拦路虎”。快速学习不是万能,但可以部分应对这种境况。
     “一个假期学完,总觉得有点危险。所谓学完,是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地步吗?对孩子的基础有什么要求?”。这个问题我在131楼做了回答,不知是否满意?至于学习的效果,这要因人而异。从我本人的实践看来,效果良好:基础好的孩子,不经意间都去了名校;基础不好的孩子,也至少快速地走出了原来的“窘况”,让他们重拾信心。
    祝您的儿子学习快乐!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4-30 17:37 编辑 ].

TOP

回复 134楼ccpaging 的帖子

您好!这是我的教学特色,就当它在此抛砖引玉吧!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4-30 17:47 编辑 ].

TOP

回复 137楼ccpaging 的帖子

您好!有些问题不好在帖子中说得太明,请谅解。因为有些内容的回答需要证据支持,然而在这样的大场合,我也不忍心把他们一一报出,来为我增加说话的筹码。
    这样说吧,我辅导过不同年级、不同程度、不同排位的孩子。从孩子身上得到的一个重要收获: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远比家长和老师理解的强,低年级的学生多半是因反复、大量的低强度低压力、高疲倦度的作业,对学习产生厌倦感,从而进入“三着态”。一旦学生对课程学习有了厌恶,这门课就基本完了,一旦对学校学习厌恶了,这个孩子在目前阶段就被打入地狱。只有通过快速学习,给孩子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并产生“自己比别人认为的要强,也比自己感觉的要强”!
    我发现成绩看似不拔尖的,其实同样可以比较轻松地接受超年级的知识。此后,我在与一定数量的初中、高中孩子接触中,发现他们也有类似低年级孩子的现象。所以我在给他们的教学计划时,几乎都是根据快速学习的理念进行的,除非我认为该生的基础较差。
    我不是说我有特异的方法,只能说,我的方法确实能帮助到孩子,在重要考试的时候,有良好的心态,可以超水平发挥。或是快速前进入名校、或是迅速提高排名,也有成绩不足以进入顶级名校的学生,但在高一级学学习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能力,等等。
    当然这要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学生一用快速法,就可以迅速成为高手。有的孩子由于长时间学习心理的扭曲,已经对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厌倦感,对学习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要这些孩子静下心来十分困难。这样的孩子并不是要强化学习,而是先要调整好学习心态 。
    家长作为孩子的“学习经纪人”,我认为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孩子身上,还不如首先把重点方在家长身上,只要家长的教育理念正确了,孩子的学习之路就会顺畅得多。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4-30 19:27 编辑 ].

TOP

回复 136楼威虎妈妈 的帖子

谢谢您的欣赏和支持!.

TOP

回复 140楼ccpaging 的帖子

五个手指不可能一样长,所以无论哪位老师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但凡做过老师的人都知道,不可能也不希望每个学生的成绩就像流水线的产品一样,具有统一规格和标准。
    孩子作为一个个健全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其主观能动性的一面,老师做的事情只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所讲课的着力点能够击中孩子们对于知识理解的困惑处,再加上老师适当的个别点化,可以解决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相信并欣赏孩子的这种能力,既能给孩子带来正能量,也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如果通过这些方式仍不能解决听课问题的学生,应该说就不适应大课,而建议采用小规模辅导。
    我看您提的这些问题,应该是一位十分优秀的老师。作为请教:您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谢谢!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4-30 21:12 编辑 ].

TOP

回复 140楼ccpaging 的帖子

谢谢您的提问,它会给我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4-30 22:56 编辑 ].

TOP

回复 143楼ccpaging 的帖子

你的确是一位很好的父亲,而且如果您真的是一位老师的话,一定是为好老师!
祝您万事如意!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4-30 23:20 编辑 ].

TOP

回复 146楼irene_hmm 的帖子

您好,您女儿“碰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有时就难受的在那哭”,这个不属于学习情绪障碍问题,这只能说明您女儿是一位特别自爱的孩子,但在学习方法上又与她对自己的要求不匹配,所以她觉得很无助又无奈。
    家长对于这种孩子,既不能袖手旁观,也不能只“盯”在考试分数上,而要与她一起分析每次考试的试卷,同时采用快速学习方式,为她积累足够多的学习能量,让她有能力有信心从过去对“学习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习过程”的体悟。过分关注“学习结果”会使人走人“死胡同”,只有体悟“学习过程”才能获得学习智慧。
    祝您女儿学习快乐!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5-11 21:55 编辑 ].

TOP

回复 149楼hane111111 的帖子

谢谢指正!.

TOP

回复 151楼双鱼阳 的帖子

谢谢了,您的支持是对我们莫大的激励!handshake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10-2 13:27 编辑 ].

TOP

回复 154楼花前月下 的帖子

非常感谢您对我的鼓励,知己的力量是无穷的!.

TOP

回复 156楼花前月下 的帖子

这种培养方式就无所谓“奥”与“基”的区别,从概念思维的角度,它本身就是对于基本概念的升华,其升华过程必定会对基本概念产生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的效果;从难度题的角度,它主要强调利用基本概念的思维范式,对整体的难度题进行“庖丁解牛”式的分解,由此把难度题降阶为几个简单题的复合。这样的做法的目的是:上可达“奥”,下可触“基”,而不是把两者对立起来。
    祝您的孩子学习快乐!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5-28 18:59 编辑 ].

TOP

回复 158楼花前月下 的帖子

您说很对,素质教育是一个过程——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应试教育要的是结果——一个脱颖而出、力压群雄的结果。如果我们将应试教育也置于过程之中,那么此时的教育就有了应试能力和素质能力的融合,尽管还谈不上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采用何种培养方式,要因人而异,它与孩子的秉性、家长的对教育的理解、家庭的文化构成和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学习的效率原则是第一位的。因为高效的学习能力,可以为孩子的广泛兴趣提供大量时间,能使孩子的课内学习与课外爱好同步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学习效率是应试能力和素质教育有机统一的试金石。.

TOP

回复 160楼花前月下 的帖子

您的见解十分通透,已经深入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层面,本人甚为钦佩。
    您说:“为了考级不是素质的最终表现,而通过学习,学会欣赏艺术,进而对人生,对生活持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自己会自觉地为这个社会创造美,我想这才是终极目标”。这句话很精辟。
    应试教育往往局限于知识层面,培养的是理性能力。如果孩子们通过对知识的掌握,最终能升华到文化层面,也算是与素质教育殊途同归。如果不能把知识禅定为文化,那无异于一台蛋白计算机——机械而不懂辨证,刚直而缺乏柔性,固执而没有变通,这就是所谓的书呆子。一个书呆子是十分可悲的,很容易伤害他人,也很容易被他人伤害。这种人即使拥有较强的理性能力,由于缺乏团队精神,其社会效用值得怀疑。
    素质教育是文化教育,除了拥有理性能力以外,还必须拥有人性内涵。从这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本质就是使(生物)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是使人的本质全面发展的教育。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首先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正常的心理,必须掌握与人打交道的艺术,准确拿捏为人的柔性原则和刚性原则,懂得外柔内刚、外圆内方的做人策略。换句话说,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理性和人性的教育。.

TOP

扩大素质教育的外延

无论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体系,还是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考核体系,都决定了我国的素质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为了培育我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才行。
    目前对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主要是针对老师和学生而言,而对老师和学生以外的环境几乎忽略了,这里存在很大偏差。
    我们知道,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以及家长总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得家长们有精力、财力、物力和能力对孩子的教育比以往参与得更深,教育过程已经从“老师、学生”两要素,变成了“老师、家长、学生”三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已经成为孩子们的“学习经纪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学习过程起作决定性作用。
    这就意味着,素质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老师、学生”两要素,而应变为“老师、家长、学生”三要素,而且将针对家长的素质教育和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同样的高度给予重视。只有让家长懂得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了解素质教育的优势以及应试教育的弊病的时候,才能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战略,并能准确拿捏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将素质教育的最大阻力变成最可靠的主力。
    有了这些工作,家长们就会将素质教育深入胎教、幼教,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孩子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为学校教育输送更为合格的“待加工产品”,减轻学校教育的压力。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6-5 08:46 编辑 ].

TOP

回复 163楼鸟瞰 的帖子

我只是说了几句心里话,就能得到您的高度激励,深感荣幸并不安,谢谢您!
    作为一位家长,我了解家长的苦楚和对孩子的期盼;作为一位老师,了解老师对于学生的希望与要求;作为一名曾经的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及重点;作为一名教育理论爱好者,关注教育的最新走向和发展趋势。有了这些“了解”,就会对孩子产生一种莫可名状的怜爱之情。
    但教育是对人的塑造与运化,是很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其中还有诸多“蝴蝶效应”,这些“效应”告诫我们,同样的方法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或者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运用同一个方法,所起的效果和作用可能完全相反。因为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人所处的环境更是一个超级巨系统。为了应对这些不确定性,我才提出了“人格生态”的概念。
    每每发帖的时候,我都在想:只要不给家长们产生误导就是好消息!所以我发帖的目的不是经验介绍,而是抛砖引玉,并希望在大家的质疑声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对于您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在旺旺“短消息”里讨论,好吗?.

TOP

回复 167楼byjy 的帖子

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教育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业,我很高兴与探讨关于您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会将我的联系方式短给您,到时交流。祝您的孩子暑期快乐!.

TOP

回复 169楼sally_ws 的帖子

谢谢您的欣赏。
    快速学习是以学段为单位的学习,在学段内,将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而不是将它们切割成一片片“独立”的不相干的部分,由于人有先入为主的特性,一旦学生初次接触的是“独立”的知识片段,后面的整合是相当难得,除非那些本身就对学习很有感悟的孩子。我本人就是快速学习的探索者,从历次的实际效果来看,均收到了超乎想象的结果。所以您尽可以大胆尝试,但条件是:您的孩子距离关键考试还有足够的时间,原因是您本人对快速学习的理解还处于探索阶段,一旦出现偏差会影响到您孩子的前程。
    孩子爱哭不一定是件坏事,“哭”是一种情绪发泄,对身体有好处。同时“哭”也是一种最“文明”的自我保护方式,因为他一哭就会有效阻止家长继续触碰他的“软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孩子的确存在“软肋”,我估计是他对自己学习不太满意,但又没有找到改变现状的方法,显得十分无奈。所以家长应该协助孩子调整学习方法,让孩子迅速积累学习资本、增强自信,或许“哭”就会转化为酷了。
    祝您孩子暑期快乐!.

TOP

回复 171楼双鱼阳 的帖子

见下楼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7-7 09:38 编辑 ].

TOP

回复 171楼双鱼阳 的帖子

您好,双阳鱼,您不要为您孩子的这种情况着急,因为这不是一个个别情形,而是独生子女特有的现象。在“多生子女”时代,父母不可能把“爱”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这也决定了每个孩子都不可能成为家庭的中心,孩子之间从小就形成了相互牵制相互平衡的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每个孩子都明了自身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学会争取与妥协,通过这些全方位的身临其境的感受,他们懂得了“幸福”的来之不易,也学会了包容、感恩与奉献。他们更懂得,要获得他人的尊重,必须首先尊重他人。
    然而在当代,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父母们有能力有意愿为孩子们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但此时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精神世界的充实,而是主要停留在物质满足的层面,有些孩子们根本就不懂得“幸福的含义”,只有权力没有义务的“自我中心”也由此产生。人与人之间的游戏规则在六岁以前形成,有的父母压根儿就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一旦发现的时候已经很难挽回。
     另一方面,人是万物之灵,他们有其自身的有机构成和成长逻辑,有时的“弯路”未必就是一件坏事,有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中国千古真言。孩子的成长需要必要的“折腾”,只要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对孩子进行“培育”和“习养”,不要把父母的情绪以“教育者”的名义强加给孩子,孩子总有一天会“突然醒悟”,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开窍”。
    一个成功的父母,既不是独断专行,也不是一味溺爱,而是恩威并施、软硬得当。在教育过程中,给孩子适当的“压力”并不是决对错误的,但这种压力必须是“良性有序”的——包含了爱抚和坦然,而不是一种“杂乱无章”的——一种情绪和自私。前者的压力会化为动力,后者的压力会变为阻力。
    吉人自有天助,您能如此早就重视孩子的教育,我想您一定能找到最适合您孩子的教育方法,把她培养成有用之才。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7-7 09:44 编辑 ].

TOP

回复 175楼双鱼阳 的帖子

“要做到恩威并使、软硬得当,施加良性有序的压力”,这是在理想状态下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策略。   
    当孩子已经形成了某些习惯和倾向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相信“人的灵性”,并相信这些灵性会使人吸收环境中的“正能量”,而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作为父母虚渊做的,就是丰富孩子成长中的正能量——通过肯定孩子的行为,以提高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通过共同分享孩子的喜悦,以启动孩子的自信力;通过对孩子关爱和包容,为孩子塑造明亮而又智慧的心境。我认为孩子有了这些,她就会不知不觉地步入良性轨道!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7-7 23:34 编辑 ].

TOP

回复 177楼beibei05 的帖子

要让孩子做笔记,关键的问题是要让他从内心深处领会“做笔记的重要性”,由此产生做笔记的强烈动机,只有有了这种强烈的动机,他才会自觉自愿、心甘情愿地做好笔记。
    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与老师进行心性联系的过程,是对于他人劳动的极大尊重,这种尊重会让我们的孩子产生敬畏感和尊重感。一个人只有在有了敬畏感和尊重感的时候,其聪明才能升华为智慧,否则就会我行我素、目空一切,进而产生妄为。妄为造成人的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使学习浮于表面而不得甚解。
    其二,做笔记可以有效地记录上课内容,有道是“好记性抵不过烂笔头”,为孩子整理课堂内容提炼课堂精髓提供有效支持。
    有了良好的心性关系可达知新而温故,有了高效的课堂驾驭能力方能温故而知新。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知识,而是为了知识技能与自身修炼的双重收获,因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7-10 10:30 编辑 ].

TOP

回复 179楼大小双的妈妈 的帖子

谢谢您的欣赏,祝您的孩子学习快乐!.

TOP

回复 181楼飞扬的焰火 的帖子

您好,从您的网名可以看出,您是一位快言快语、风风火火的家长,是一位总能给周围人带去正能量的友人。所以能与您交流很有意义,哪怕是在网络世界的虚拟空间里。
    人是文化动物,因此离开人的文化基因去讨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手段,很可能会产生一厢情愿、张冠李戴的结果。中国是一个崇尚“心”文化的国度,心领神会、心想事成、心安理得、心心相印等等,无不浸透着“心”的神奇魅力。因此,无论采用甚么教育方式,只要我们的孩子尽“心”了,目的也就达到了,而且效果必将超乎我们的想象。
    祝您的孩子学习快乐!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8-19 19:03 编辑 ].

TOP

回复 186楼tshjy 的帖子

过奖了,谢谢您的信任,您的孩子能有今天的效果,说明:1.我和您的孩子之间有缘分,所以能达到心与心的沟通;2.您的孩子很适合“系统性双向高效学习法”。
祝您的孩子学习快乐!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9-26 20:17 编辑 ].

TOP

回复 189楼参天银杏 的帖子

您好,教育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过程,每个人都在追求各自最理想的教育境界,而这里的教育境界又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所以我很难在该场合给您准确回答,请原谅!
祝您的孩子学习快乐!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10-2 15:06 编辑 ].

TOP

回复 191楼scl 的帖子

我以回了短信。
祝您的孩子学习快乐!.

TOP

也谈刻苦学习与快乐学习

现在大家都在追求快乐学习,绝大多数人把快乐学习与刻苦学习严格地对立起来,仿佛快乐学习就不应该刻苦努力,刻苦学习一定会产生学习痛苦。其实快乐与刻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刻苦学习是学习的行为方式,快乐学习是对学习的精神体悟。从这种意义上说,刻苦学习可以升华为快乐学习,快乐学习又反过来促进刻苦努力。不过凡事都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适得其反,无视孩子承受能力的刻苦学习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没有责任和担当的单纯的快乐体悟也许会滋生享乐主义。刻苦学习也应该以最终形成快乐体悟为目标,快乐学习更不是我行我素、偷懒取巧、自说自话的学习,而是有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压力和困难。毕竟“快乐”和“刻苦”并不是两种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分离而独自存在,有时可能是交织在一起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中,应试能力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优化是摆在每个孩子面前的现实课题,从某种意义上,前者比后者更重要。那么如何让刻苦学习与快乐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使刻苦学习向快乐学习的“转化率”能够最大化,就必须把握孩子学习的节奏,有道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如果完全按照学校的“步伐和节奏”进行被动培养,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学习上的优势感。因为现有教育的竞争已达到白热化程度,“齐步走”所造成的“胶着态”,会使得那些求胜心切的家长和孩子们欲速不达,从而产生无助和焦虑。
    我们低估了孩子们的学习潜力,这种“低估”又阻碍了孩子们学习能力的发挥。我在前面已经阐述过,我们应该以学段为单位,站在战略的高度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总体规划,可以使孩子们尽快脱离竞争的胶着态,步入自主学习进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理想状态。
    自主学习不是以牺牲学校的学习节奏为代价来获得,而是自己学习能力和学习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方能具有的对于学习节奏的掌控能力。当积累不足的时候,孩子的学习就会显得无助和被动,就会被班级的“学习气场”所左右,如果孩子有足够的学习积累,在面对班级的“学习气场”的时候,就会镇定自若、游刃有余,反而能将班级的“学习气场”转化为自身的学习能量。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10-5 23:12 编辑 ].

TOP

回复 189楼参天银杏 的帖子

您好,您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http://ww123.net/thread-4858871-1-1.html中toboyMM的回答是:“用100个小时学懂并不是太难的事,但想在中国的学校考高分可能有困难,熟练程度不够。”, toboyMM的理解是对的。
    假如您的孩子要采用这种学习方法,作为家长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几个方面:首先理解高效学习或快速学习的内涵(见本帖30楼);其次理解“模型思维”和概念思维“的本质区别(见本帖81楼、88楼和110楼);再次理解“温故而知新”和“知新而温故”的双向学习的理念,这是走出“题海战”有效手段(见本帖124楼和130楼)。
    一般来说,如果您的孩子能将这几个方面融化在Ta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就可以避免toboyMM所担心的“熟练程度不够”的问题。如果您的孩子基础较好,通过这个过程,Ta就会具备一个初中生应该有的学习优势感;如果您的孩子基础较差,通过这个过程,Ta会有能力进行(脱离所有被动辅导的)自主学习,通过一段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总体磨合后,孩子同样可以达到一个初中生应该具有的学习优势感。
    第二个问题我已经在193楼中做了回答,在这里我想补充一句话:任何享受都有代价,任何收益都有成本!如果我们把“享受”和“收益”作为“快乐”的表现方式之一,那么“代价”和“成本”就是为获得“快乐”的埋单,只不过这种“埋单”有两种方式:一是“货到付款”——先享受后付出,另一个是“款到提货”——先付出后享受。
    “快乐”是一个哲学命题,它的每一个“答案”都只是当事人从某个层面、某个侧面所做的感言而已,所以我很难给您更多的解释。
     祝您孩子学习快乐!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10-7 23:05 编辑 ].

TOP

见下一栏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10-15 21:23 编辑 ].

TOP

回复 195楼TONY1027 的帖子

您好,您儿子的情况不足为奇,这是大多数独生子女的特有现象:有心无力、意志薄弱。好在孩子年龄很小,可塑性极大,他现在的学习仍处于“养学”阶段,还没到必须拿出成绩过关斩将的时候,希望您能抓住这个机会,做好未来“立学”的基础性工作。
    要解决您孩子目前的问题,并不是随便报个补习班就可以了事儿,也不是找个家教考个高分算数了,而是要解决“治本”的问题。每个孩子都有自尊,都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高人一筹,这是好事。但要把这种自尊转化为意志力,并利用这些意志力能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就必须使他具备相应的自信心。信心来自实力,没有一定的实力,就很难建立起足够的信心。这样“实力”和“信心”之间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便成了孩子学习好坏的分水岭。
    为让孩子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必须有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让您的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稍加努力就“硕果累累”,这样就能减少孩子学习的“畏难”情绪,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为他积累足够的学习资本,以此帮助他扛住学习中的各种“折腾”,同时又能支撑他去战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能因战胜这些困难而产生快乐,从而使您的孩子进入理想的学习境界,我认为“系统性双向高效学习法”是一种选择。这种学习方法对于成绩好的和成绩不好的孩子,效果都十分明显,关于这种学习方法,我在前面的帖子做了详细讲解,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学习是一种见仁见智的事,所以我说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不过它的确是选择之一。
    祝您的儿子学习快乐!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10-15 21:32 编辑 ].

TOP

数学和语文的关系

随着中高考改革的推进,英语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缩小,引发了人们对数学是否参与高考的思考。有人随即提出了“数学滚出高考!”的口号,这里面充斥着人们对数学给孩子们带来学习压力的情绪发泄。如果家长们的情绪失控并扩散,会影响到孩子们对数学学科的情感,最终必将会严重影响到孩子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思维角度,在此转发一文章,题目是:《站在数学与语文的交集》,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u/247674039  
    大家读完后,或许对语文与数学的关系有更深的理解,并能在这两门看似毫不相干的学科间,找到某种内在的联系,使的自己的孩子在学习语文和数学的过程中,形成互为联动的良性循环,这也是我本人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这些事物的时候,必须从质与量两个角度入手,语文就是从“质”的角度,即事物的性质的角度进行研究;数学就是从“量”的角度,即事物的数量的角度进行研究。语文更注重形象思维,数学更注重逻辑思维,但为了更好地研究形象思维又必须依赖于逻辑思维(比如事物发展的理性推理),为了更好地研究逻辑思维又必须依赖于形象思维(比如数形结合)。另外,世界上没有离开“质”的“量”,也没有离开“量”的“质”,这也反映了语文和数学的依赖关系。
    无论是从从“质”与“量”的关系,还是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关系,都决定了数学和语文是研究世界两个最基础的、最重要的、而又密不可分的要素,它们犹如有人的左右手或左右腿,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很难前行。当然,除了语文和数学以外,以音乐和美术为核心的美学也是究事物不可或缺的一极。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数学和美学就好像立体空间中的X轴、Y轴和Z轴,由于它们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才演绎出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于是“数学滚出高考”的主张并不科学!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11-2 19:40 编辑 ].

TOP

回复安宝妈妈

不用谢!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值得细细研读。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11-4 12:41 编辑 ].

TOP

奥赛培训与基础学习的关系

很多家长在对孩子学习进行总体规的时候,往往都要面对奥赛培训和基础学习之间的选择。在一般情况下,奥赛能力强的孩子,基础比较差;基础能力强的孩子,应对奥赛的能力比较弱。这种“鱼和熊掌”的取舍,让家长们十分纠结。
    奥赛培训对于提高学习质量和抢占竞争制高点都有好处,关键问题是它占用了学生过多时间并耗费了学生大量精力,极大地降低了孩子们的“学习边际效用”。当然对于极有天赋的孩子,一点就通、一学就会,对他们正常学习不仅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反而对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家长们在是否选择奥赛培训,或者在确立奥赛培训的目的定位时:是为了拼奖杯,还是为了提高提高思维能力,必须三思而后行。
    高效学习法对于所有学生都非常适合,所不同的是,必须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节奏,否则就会变成拔苗助长,反而影响孩子们的学习。但如果教育方法和“学习落点”都很到位,效果是相当惊人的,而且完全可以将奥数培训和基础学习统一起来。
    家长们在阅读http://blog.sina.com.cn/u/3849199425中《二十、奥赛培训与高效学习的区别》一文后,或许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会有更为清楚的认识。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11-13 15:47 编辑 ].

TOP

对中国教育问题的思考

大多数人认为,中国教育出了很多问题,在造成问题的原因讨论中,大家见仁见智、各抒己见,起到了良好效果。
    在我看来,中国的教育问题主要是由于东西方文化不同,在引进和消化过程中,出现了“对接”不利的问题。
    见原文《中国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http://blog.sina.com.cn/s/blog_e56e1f410101fka3.html
阅后,或许给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TOP

如何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快乐?

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和幸福的人生,是每个家长给予自己孩子的厚望和夙愿。家长们
对孩子的关系可谓无微不至、细致入微,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到学习培训,家长们绞尽脑汁、
尽其所能,生怕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到尽善尽美。
    但家长的这些努力能为孩子带来快乐吗?
    对这个问题的详细讨论见原文《家长的无私付出  真的能使孩子快乐吗?》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56e1f410101fmns.html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11-25 08:54 编辑 ].

TOP

简述中西方文化的区别

当前世界处于一个快速炫动时期,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最充分的时期。面对中西方文化的复杂关系,有些家长十分茫然,
不知道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尽管在文化认同上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过程,但抛砖引玉总是有益的。
现在给大家推荐一篇博文《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56e1f410101fq3t.html.

TOP

中国的教育处于关键时刻

当前我国教育的导向是快乐教育,但实施的是舒适教育!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它关系我国
教育改革的定位和方向,关系到我国下一代的人格特质,更关系到我国未来兴旺与衰败的根本所在。
详细内容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e56e1f410101fz34.html.

TOP

《最美孝心少年》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反映了逆境对人的成长价值。但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比较富裕,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历练。如何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培育出抗压能力、
意志能力都很强的孩子,是摆在每个父母面前十分严肃的课题。
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e56e1f410101g2kd.html
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12-20 21:19 编辑 ].

TOP

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孩子的成长分为身体成长和心理成长,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身体成长已经是无
微不至,但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却十分木然,心理成长过程直接决定孩子的人格特质。
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e56e1f410101g5zd.html
或许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TOP

是性教育还是性诱惑?

对孩子的“性教育”已经延伸到了幼儿园,理由是:保护孩子不受伤害!要知道“人之初性本善”,这些孩子根本就不懂“性”为何物,然而通过“性教育”,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导到“性”上去,对孩子的心理发育、生理发育、性兴趣的唤醒必定产生较大影响。这些影响对于天真无邪的孩子,又是否是一种伤害呢?我认为,对孩子过早地进行“性教育”,在客观上就是一种“性诱惑”。
全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e56e1f410101g8cb.html.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