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7个人次参与评价】

[高考] 《央视质疑上海高考:谁有资格占一百分的便宜》的报道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央视质疑上海高考:谁有资格占一百分的便宜》的报道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2月17日报道:日前,一则《央视质疑上海高考:谁有资格占一百分的便宜》的报道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央视直指上海高考分数线比浙江低100多分,但未提及两地高考总分相差180分,栏目一经播出,就引发网友质疑。

  在央视CCTV2《经济信息联播》上的这则报道称,上海近三年的文科一本分数线分别是“2009年471分;2010年464分;2011年468分”,而临近的浙江省这三年的文科一本分数线分别是“2009年606分;2010年590分;2011年571分”。主持人随即表示,上海的本科线和浙江省相比有100多分的差距,她说,“即使考题相同,不能在上海高考的人也会感觉到非常不公平。”


  东方网记者发现,这期名为《聚焦上海异地高考之辨》的节目中,虽拿出沪浙两地的高考分分数线进行直接比较,但节目中却丝毫没有提到两地高考卷的总分。事实上,节目中提到的三个年份,上海的高考总分均为630分(今年已降为600分),而浙江省此三年的高考总分为810分。两地高考卷总分相差180分。

  节目播出后,立即引起了不少网友的注意,有网友质疑,为何央视只是简单地比较两地的分数线,而录取比例等却完全没有计算提及;也有网友提出,此类节目“应该用更科学合理、更能表达事实的数据来体现它的初衷”。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视拿两地高考分数线直接作比较确实有失偏颇。“两个数据之间毫无可比性。”这名负责人告诉记者,比较科学的办法是计算高考的得分率,并且要比较线上学生的“相对位置”。“即使总分相同,不同试卷之间也没有可比性,要比较的话,除非是同一张试卷、各地考生人数和地方招生计划数等都要一致。”

  对于网上对上海今年高考录取分数线较低的质疑声,这名负责人向东方网记者表示,今年上海的高考总分降为600分,因此录取分数线也略有下降。“一方面是总分低了,另一方面今年上海的高考试卷题目偏难。”.

TOP

回复 33楼清咖一杯 的帖子

算我一份.

TOP

8省13位律师联名致信上海呼吁放宽异地高考

2012年12月20日07:19    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讯 (记者魏铭言)昨日,针对异地高考问题,来自北京、江西、江苏、河南、山东等8省份的13位律师联名致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议放宽异地高考条件。

  《建议信》认为,受教育权是公民享有并有国家保障实现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规定了公民的受教育权,法律并未规定公民接受教育需要按区分户籍来不同对待。

  “居住证区分随迁子女是再歧视”

  2012年8月30日,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底前出台。《意见》特别要求,上海等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区要抓紧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

  《建议信》提到,最近上海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公布了《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拟对该市居住证实行积分制管理。《草案》规定,获得C证人员的随迁子女只能在上海参加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考试。《建议信》认为,这种区分违背教育公平。

  昨日,建议信发起人、山东东城律师事务所刘书庆律师说,教育不应设置过高门槛,“放开异地高考是大势所趋,应该消除差别和歧视,而不是从新设置分类,人为再制造歧视。”

  “教育公平也是民生诉求”

  《建议信》援引媒体报道称,“非沪籍”女孩占海特之父占全喜因“非法集会”被以“妨碍公务”带走。建议信认为,我们上海市公安等部门的做法欠妥。

  昨日,北京瑞风律师事务所律师、建议信签署人之一的李方平律师认为,教育公平也是民生诉求,政府应聆听。

  ■ 声音

  “守沪者联盟”老崔:

  上海资源有限阶梯模式合理

  老崔是“守沪者联盟”成员,他一直对占海特等人的做法、诉求持反对态度。

  在老崔看来,目前上海关于“异地高考开放”方面的政策已经很明确了。昨日,他表示,从2003年开始,上海已经开始逐步放开异地高考政策。2012年,有10类非上海户籍考生可以在上海市参加全国高考。

  老崔觉得目前的《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中关于居住证“阶梯模式”的规定,是一种合理的方法。

  “上海教育资源承载能力有限,这些资源具体到机构和人,就非常匮乏了。”老崔说。

  新京报记者 朱柳迪.

TOP

现在外面都瞄准上海的资源,如果此时上海人不发声音,估计就…….

TOP

人民时评:城门洞开等于教育公平吗? 2012年12月26日08:28 人民网-人民日报 评论

只有中国的乡村与城镇,都能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时,人们才不会为了孩子的未来背井离乡

这组来自上海的数字颇让人吃惊: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重高达40%,且还在不断攀升。小学一二年级,非沪籍学生更超过一半。上海已实现随迁子女全部在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民办小学免费就读,在沪就读的随迁子女达50万。这意味着,今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投入的470亿元,花在非沪籍生源孩子上的教育经费已超百亿元。
  很为上海及上海人的胸襟感动。
  在同样的阳光下,这50万个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与他们同龄的上海小囡同桌同学同游戏,同样享受沿海发达都市的优质教育。本来,他们极可能成为乡村中孤独无依的留守儿童,在亲情的饥渴中艰难成长。
  这也是一个城市最大的善政之一。它为来自乡村的孩子带来了亲情、优质教育与城市的善意,正在温暖50万颗幼小的心灵以及他们未来的人生,也温暖着同龄城市儿童未来生存环境的稳定安宁。
  然而,和谐下的隐忧也不容忽视。城门一旦洞开,会不会掩盖更大范围、更深领域的教育不公?
  50万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也给上海基础教育带来沉重压力。从前是父母在城里打工,孩子随迁就读;现在不少人是为了孩子得到城市优质教育,跟随孩子来城里找工作。一座城市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公共资源是有限的,当50万变成100万甚至更多,优质教育还能否继续优质?洞开的城门是否不得不重新关闭?会不会激起更多关于不公平的抱怨?
  城市化浪潮正重塑着中国的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村庄“空心化”、老人“空巢化”、儿童“留守化”现象日益严重。人往高处走,人们争先恐后涌入大城市,是因为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好的教育、更有秩序的社会甚至是更有尊严的生命。而在渐次空心化的乡村,在凋敝的小城镇,这些却显得珍稀而奢侈。
  应该鼓励城市善待外来务工人员,同时也应意识到,变相鼓励乡村儿童涌入城市接受教育,并不等于真正的教育公平,更不等于公共资源的阳光公平普照。相比全国约5000万的留守儿童以及更多的乡村孩子来说,50万也仅仅是杯水车薪。只有中国的乡村与城镇,都能拥有更好的公共资源特别是教育资源时,人们才不会为了孩子的未来背井离乡。
  在中国GDP总量已攀升至世界第二的背景下,城乡教育资源仍然相差悬殊,这不但影响乡村与城市的安宁幸福,更将波及中国未来的社会稳定和人口素质优化。
  新一轮的城镇化即将开始,为了公平正义阳光普照,且让我们深深期盼。.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