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8个人次参与评价】

[讨论] 讨论结束。

回复 38楼阳光妞妞 的帖子

同样的历史迷来报道。这里只想说两点,道行太浅,错漏处,请更正。

其一,姓氏之说,后来者被太史公误导了两千年。

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这种说法源于《史记》,太史公姓氏不分,误了大伙。应该说,契以“子”为姓,弃以“姬”为姓。

先秦姓氏分家,姓以别婚姻,所谓同姓不婚。氏以别贵贱,所以,先秦贵族男子只称氏,但女子称姓。不过穷人无所谓姓氏,反正穷得已经不需要这些玩意了。比如大名人商鞅,要说此公的姓,因是卫公室后,卫国是周王室诸侯,所以,此公姓姬,但史书中只称卫鞅,或公孙鞅,或商鞅,因为此公曾以卫、公孙、商为氏。先秦贵族大部分是以封地或名份称氏,卫和商就跟封地有关,公孙和名份有关。

秦灭六国后,六国贵族扫地,穷人经常也拿氏来开刷,渐渐的,氏也没有别贵贱的意义了,至此,姓氏合一。所以,我们读史,很容易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先秦的人名太奇怪,汉后人名才渐与今人近。

其二,商王朝常迁都问题。

不知道楼上诸位读过傅斯年《夷夏东西说》没有,如果读过,应该有所感悟。夏起于西,商起于东,商征夏,必西进,故数迁。古人交通不便,故欲治一方,必选所近之处。

[ 本帖最后由 嗲虫妈 于 2012-11-23 19:49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