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个人次参与评价】

[介绍] “优化人生路线”主人公 郭晏均在MIT读MBA,10月26日离世

回复 5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外国人经常把中国人的姓名搞错,请看郭晏均的日志,60多篇,里面详细介绍她练太极拳,成立公司及其他心得,看后只能一声叹息!

http://blog.renren.com/blog/251581016/723205618?from=010203041

特别讲到她妈,对她特严格,不讲人情。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避免出现这个现象。孩子学业出色,但是人生却毁了。
http://blog.renren.com/blog/251581016/723486652?from=010203041
她还能指出 我跟我家庭里的关系,比如说我妈妈对我很严格,不会溺爱我,我小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妈妈不尽人情,会比较自卑和没有安全感。她说到这个时候我实在是惊讶了: 因为妈妈当年刚刚医学院毕业,只是一个住院医生,老人又在四川老家带其他小孩。因此我三岁的时候就被迫送到全托,一个星期只能回家一个周日。我记得当时送 过去的时候抱着幼儿园的铁门号啕大哭,进去了以后一个人跪在墙边继续哭了一个下午,也没办法得到父母的怜悯接我回家。而我很小的时候因为顽皮,没有老师和 同学喜欢我。家里条件跟深圳的许多孩子比都差一大节,因此非常自卑也总是驼背。我很诧异只有一面之缘的她连这个都能从我的星盘上看出来,因此开始考虑这是 为什么。

[ 本帖最后由 kelly_y_chen 于 2012-11-5 16:48 编辑 ].

TOP

回复 14楼小羊羔妈妈 的帖子

美国报纸上已经认定她是自杀的,http://tech.mit.edu/V132/N50/guo.html

[ 本帖最后由 kelly_y_chen 于 2012-11-5 18:57 编辑 ].

TOP

回复 27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这个女孩还热心公益事业,关爱教育。追求完美真是害死人啊!父母一定要降低要求,活着比优秀更重要。

http://zh.ruralchina.org/%E5%85% ... /%E5%9B%A2%E9%98%9F.

TOP

回复 33楼胡豆妈 的帖子

这位高先生赶紧把介绍郭晏均的博客删掉。.

TOP

回复 37楼混凝土 的帖子

你可以搜一下,我看到高的博客中至少有4个提到郭晏均的都被高先生删除,但是以前有很多报道,高做讲座,请郭晏均做嘉宾,这个高就没有办法全部抹去痕迹。.

TOP

郭晏均把高当作自己的Mentor人生导师,后者却把郭做为摇钱树,招牌,真为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汗颜。.

TOP

回复 66楼小羊羔妈妈 的帖子

“孩子,我在乎你的快乐”
——吴建国谈教育
吴建国 口述 赵晓军 整理

吴建国,祖籍江苏苏州,1950年出生于台湾,197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数学系,1974年赴美国留学,1978年获柏克莱加州大学材料工程学博士,1980年参与台湾高雄中山大学的筹建工作,1984年被任命为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校长兼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的科技顾问,负责台湾高新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

2001年,吴建国偕妻子成树芬和小儿子吴承瀚举家移居上海。2003年,担任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有原则 讲规矩

家风森严培育六博士

吴建国成长于书香门第,其父吴逢祥与其母李才杰一生辛劳,养育了6子1女。良好的家教培养出杰出的子女,7个孩子共获得6个博士学位,8个硕士学位,吴逢祥被誉为“博士之父”,吴家也被称为“天才家庭”。

吴老先生遵循中国传统礼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教育子女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并佐之以符合时代要求的具体作为。由于吴逢祥自身的成长经历,他深深体会到良好的行为规范是一生受用不尽的本钱,于是他严格要求子女生活得有原则、有规范。

每日凌晨5点半,当邻家孩子还熟睡于梦乡时,吴家孩子们就已准时起床,将棉被叠成“豆腐干”,前夜整理好、依次叠放的衣服一一上身,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盥洗,6点准时开始晨读,半小时后全家共进早餐,7点出门上学。

星期天上午,吴家大小都要参加劳动服务,每人分管责任区域进行家庭大扫除,只要有一个人没有完成分内的工作或者工作不彻底,下午全家都会失去看电影或上馆子的福。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自立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们树立顾全大局的理念。

吴家的每个孩子从小学3年级开始,必须写日记,并且在每天临睡前放到父亲吴逢祥书桌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吴逢祥还在台湾政府供职,每天公务繁忙,回到家孩子们都已经入睡。于是他要求每个孩子准备2本日记本轮流使用,前一天晚上他收集孩子们的日记白天带到办公室修改,这一天孩子们在另一本本子上继续写日记,晚上放到父亲书桌上。吴建国说:“日记本发回到手中的时候,经常被修改得面目全非,除了改正错别字,父亲还会在日记中和我们交流,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父亲以身作则的典范,至今我们都无法企及。虽然我是个理科生,但是仍然能够写一些社会文化方面的文章,这得益于父亲的指导。”

体制内 体制外

学习是为了体验快乐

吴建国与妻子成树芬女士都毕业于台湾大学,又同时留学于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1980年夫妇俩回台湾从事教育工作。吴建国说,他的家庭并不是财富型,而是书香门第,家庭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尊重与宽容。

大儿子吴承澔是一个不愿意受到体制限制的聪明孩子。他一贯对自己有兴趣的知识,会主动学习,但对自己没有兴趣的科目,考零分他也无所谓。于是,学校老师经常找吴建国、成树芬谈话,希望承澔参加课外补习,然而身为大学企管教授的成树芬往往会告诉老师:“我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不好,没有关系,我只希望给他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他只要养成求知的习惯,喜欢上学就好了。”

由于家长扛起了承受学校压力的责任,所以承澔有了快乐成长的环境,他在高中时就通读了《资治通鉴》,在美国上大学时也经常挑战教授的观点。他原本想大学毕业后攻读法律,但他对高科技产生了兴趣,通过自学,他进入艰深的高科技领域。2009年5月,他破釜沉舟地辞去在通讯公司的稳定职务,集资了15万美金,找到四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了创业的艰辛道路。

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开发出的云计算操作软件,竟然成为市场上最有效率的产品。立刻吸引了许多大公司的注意,纷纷提出购并的要求。承澔在2010年6月,决定与世界知名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商英特尔旗下的Joyent公司完成购并。这是世界上第一家被大企业收购的云计算公司,承澔也因而成为这家公司的加拿大地区总经理与大中华地区总裁。

比承澔小8岁的弟弟吴承瀚,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成长经历。

承瀚从小就是资优生,在校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台湾与美国完成高中教育后,承瀚接受父亲的建议,回到祖国,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读完临床医学。之后,再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10年10月,前往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医学博士。

在到达鲁汶大学后不久,承瀚决定向比利时政府提出研究计划,申请奖学金。这个以新开发IC芯片植入人脑,从事功能性障碍“强迫症”脑神经研究的尖端开创性技术,得到比利时政府的青睐,破例给了承瀚总额高达40万欧元的奖学金,是得到这个荣誉的第一位非欧盟国籍的学生。

无论在北大,还是交大,承瀚的成绩一直是学校一等奖的得主,甚至是全校的第一名。他的兴趣广泛,每年要写十几万字的小说,爱好音乐,喜欢弹钢琴自娱,更酷爱运动,网球,高尔夫,滑雪板等运动都是他生活里很重要的一部分。虽然,他与哥哥“成长于体制外”的经历不同,但是两兄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快乐地成长起来”。“作为家长,我们在乎的就是孩子的快乐。”吴建国说道。

  求创新 重关怀

  另类校训获学生好评

当吴建国到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上任时,院长钱东东与他商量,请他为学校拟定一则与一般学校“不一样”的校训,使学生看了会感动,而又能充分表达学校办学的理念。吴建国想了很久,想到了一句老话:“我在乎你”。

吴建国说:“我觉得,今天不但我们教育工作,乃至我们整个社会,可能最缺乏、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在乎”的精神。什么都不在乎,就什么也做不好。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乎别人,做老师的能够在乎学生,做学生的也能够在乎老师对他的一种期望、父母对他的爱,如果大家都是在乎,那就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我们的社会就会进步。”

“我在乎你”的四字校训,似乎与传统的校训不同,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刚开始吴建国并没有把握。没想到,征求老师与学生的意见后得到的反馈非常好。有学生直截了当地说,这个校训很“酷”、很“拽”。

在吴建国看来,“我在乎你”的核心内涵是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强调一切的教育都要重视和尊重人的完善和发展,关注对方的情感和价值。

吴建国的教育心得

为什么我们的家长与老师都没有看到孩子对有兴趣的学科,是那么的专注,那么的兴致盎然;为何我们不加以引导,或称赞,却总是看到孩子们成绩不好的缺点,严厉责备。试问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们学习没有成就感,视学校为畏途,对受教育充满恐惧,这难道就是我们要给孩子们的教育吗?  

对大多数父母来说,爱自己的子女,希望给他们一个快乐的成长机会,是人同此心的事;只是受限于客观教育环境,大多数父母只能选择向现实低头,不能也不敢坚持给孩子这份快乐,最后父母与孩子都只能随波逐流,迷失在重重框架中,使得许多孩子只能在体制内“痛苦地长大”,不知受教育的目的何在,更如何能冀望成才呢?

犹有甚者,现在相当多的父母亲,从小就拼命地给孩子各种补习,迷失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点”的口号里;这种放弃“人生的快乐”只看成绩单的“虎妈现象”,近来成为全世界华人社会热议的话题。“唯成绩是问”是当前教育最严重的偏差,是值得所有父母与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严肃问题。
  
人生最重要的是不要输在终点,而非在起跑点上。我们中国早有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说法。小的时候就算成绩不好,日后还有许多可以补救的机会,做父母的实在不必太紧张。应该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童年,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积极的人生观,有意愿经营自己的人生,才是未来拥有幸福的保证。  
  
坦白讲,希望自己的孩子都去念大学,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这是很多家长的第一选择。而念职业学校,大多被误认为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选择”。实际上,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长,都应该改变这种观念。现在的就业环境,正在经历从“身份社会”到“能力社会”的转变,用人单位过于注重员工学历,而忽视员工能力,有违国际化的潮流。为什么德国、日本的工业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这与他们重视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从而拥有大批熟练技术人才有密切关系。.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