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9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探讨:何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

我很少说“习惯”这两个字,以为很多时候,我觉得人的行为更多是一种责任感和目的性在驱使着,而不是所谓的“习惯”——自然而然的行为。

靠习惯维持的,一般都是不好的有瘾的。比如抽烟的习惯,比如喝酒,比如打麻将,比如好电视剧。好的正向的行为,一般都是需要毅力和意志的维持的。人都有惰性,任何时候,不可能因为习惯了,惰性就不起作用了。没有孩子能习惯写作业,没有大人习惯工作,不工作就浑身难受?(有也是极少)。

一定要说学习习惯,那我觉得应该是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要爱上学习,找到学习的乐趣,这是基石,否则都是神马... 这个就要因材施教了。

其次,树立好的学习观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写作业仔细认真,遇到问题不囫囵吞枣,喜欢追究琢磨,我们追求的是“理解和弄懂”不是“对付完成”。重视预习和复习,不同的科目都有各自的方法,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节点上。

再次,要“立法”并监督实施,最后目标是孩子不抵触自愿遵守。比如平日不允许看电视和玩游戏,比如校内规定的作业做好才能玩。这些时底线是法不能挑战的。

要外在的强加的约束和内在的意愿内驱力,结合到一起的时候,习惯才真正养成了。比如不看电视的习惯,一定是孩子有其他如读书或者户外运动的习惯,作为支撑和替代。靠外在逼迫家长威严下的行为,不能叫习惯,因为一旦外力消失,立马原形毕露,可能变本加厉。.

TOP

引用:
原帖由 笛笛妈妈 于 2012-10-9 13:15 发表
成绩好的孩子,都是很自觉的,有某种自我约束力在起作用,我现在很疑惑的是,这种自我约束力究竟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培养的?  
先天和后天都有,但先天的东西我们没法诉求,不是么?能做的,只是后天的部分。

经常讲“激发孩子的兴趣”“因材施教”...当我们带孩子赶课外培训班或布置额外作业的时候,我们要看看孩子的兴趣是否因此减了,是否反心生厌倦了。如果是,要么停止,要么想办法改变这种状态,否则孩子的“本我”越来越小,最后哪里来“自我的约束力”呢?

要想孩子产生自我的约束力,首先孩子要能感觉到自我的“放”(本我真我的状态),然后才有机会拾得自我的感觉,然后才能谈“自我约束”。连“自我”都没有,去哪里、该做什么、时间的安排,都由家长说了算,怎么又机会产生自我约束力,自我释放还来不及呢!

家长对孩子,需一定程度的放手,也是这个道理。.

TOP

引用:
原帖由 kathyzhang0703 于 2012-10-9 13:36 发表
最近看了好几本斯蒂文.柯维的书,他的观点就是“习惯成就性格,性格成就命运”。他最重要的书就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还有他儿子写的“青少年的7个习惯”。
这个书我也看了。与其说是“七个习惯”,不如说是“七个准则”贴切一些。

先做重要的事,双赢思想...这些人生际遇的指南针。做事分轻重缓急,不能不分主次;双赢思想,只考虑个人利己的人,往往最后什么也得不到,助人有时就是助己...这些都是人生的大智慧。  并不是我们通常讲的“习惯”。.

TOP

引用:
原帖由 Gracie 于 2012-10-9 13:57 发表
其实本来我也想反正每天本来就需要一定时间的阅读,如果她放学先阅读,饭后做作业也没什么。但是很多家长还有老师都坚持应该放学先做作业,所以有点迷茫。 ...
“先做重要的、紧迫的事情”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准则,不管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如果你认为“课外阅读”,比“学校的作业”重要,支持你先让孩子看杂书,否则还是不要这样。

分清轻重缓急的能力,是孩子需要建立的,否则很多事情就会变得被动...我们需要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更从容。.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