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8个人次参与评价】

[讨论] 课间十分钟

折纸飞机、眺望、聊天

折纸飞机,比较简单。

眺望是练眼睛的。站在朝外的窗口,想象远处树上的一片叶子,试图盯住看1-2分钟。再盯着近处,例如窗台上的蚂蚁,看1-2分钟。如此可以调节眼睛的肌肉。

聊天大家都会。能不能在聊天的内容上讲究些?例如,几个兴趣相投的孩子一起聊聊唐诗。经常会把有一些有意思的短文打印出来,交给儿子带到学校,算是聊天的佐料吧。.

TOP

儿子班上有个小队日志,由小队的人轮着记录。有次,无意中被我看到。看完后,我跟儿子说了。这个日志记得都是不好的事情,这样记不对。要记好人好事,看日志才能学好。儿子在小队开会的时候,当着老师的面,提出了这个意见。老师同意了。

自此,小队日志上的好人好事多了起来。.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6-6 13:47 发表
又不行,要是允许罚跑,到时候老师掌握不好度,跑虚脱了也不行。倒是难的。
这个确实很难。

首先,跑是一种生理需求。儿子的运动能力强,需要的运动量大。为了让他能在学校安静些,我特意给他报了游泳班。当然,报游泳班还有提高肺活量,避免哮喘的目的。现在看,这两个目标都达到了。在这,我想说的是,如果孩子需要的运动量大,不妨在业余时间,予以比较充分的满足。老师和我观察到,周末游一次,儿子能安静2-3天。他累了。由此,我又在每周的3或者4,增加了一次游泳。

其次,低年级的孩子,规则意识,语言的理解能力,自制力都在生长过程中。老师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我有个猜想,是不是可以采用自治的原则?让孩子们入学以后,在老师的主持下,对学校中的行为、现象进行讨论,经由讨论,每个班形成自己的小班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6-6 14:2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sask 于 2012-6-7 13:20 发表
同意你说的运动是生理需求,我记得孩子两岁以后,每天要是不出去跑动一小时,肯定闹别扭。而且运动过后,头脑特别清醒,对学习有帮助。

不过,可别小看孩子们学习规矩的能力,只要老师花点心思在开学初期培养他们 ...
我幻想更进一步,让小学生一步步学会制定规则。自己制定的规则,约束自己就自然而然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6-7 20:24 发表
这个想法很好。但是中学生可以先做起来。
为什么要到中学生呢?我们小时候,学龄前的孩子就天天跟大一些小学的孩子,一起玩游戏,制定了多少规则。没有规则,游戏是没法玩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6-7 20:55 发表
没说小学生不行啊,我是说环境就这样了,我的意思是这种自主在中学生里面还没推广,遑论小学生了。
知道了。我还是高估老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了。幻想了。.

TOP

纸上三国的游戏

怎么玩有知道的吗?.

TOP

回复 130楼pp_dream 的帖子

看书太多,户外运动太少。.

TOP

引用:
原帖由 tommi妈妈 于 2012-8-11 15:34 发表


我们小朋友学校课间是允许奔跑的。而且鼓励所有的小朋友走出教室。当然不是在教学楼内而是到操场上。
在操场上玩,安全风险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最多也就是摔几交,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儿童成长不可能完全没有 ...
风险还是有的。要控制风险。但不是用传统的校规来约束,也不是把责任推给老师,而应该在学生中进行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安全意识,多在学生中组织平等的讨论,帮助孩子自觉从而建立自我约束。学校即社会。孩子在学校里做这些事儿的过程中,可以自然地具备将来处理与己相关的社会事务的能力。这种能力,比任何的学科学习都更重要。因其重要,在欧美日本等国家,不惜占用大量的学校时间来做这些事儿。相比之下,在国内,为了使孩子有更多地时间去学知识,而以一种简单省时其实也是粗暴的方式去处理这些学校里边的“公共事务”,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8-29 15:2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8-29 19:26 发表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课间活动的安全,我们家长也是有工作要做的——多跟自己的孩子叮咛安全常识、自我保护的知识等等。
是这样的。要设想一些安全的状况,做一些示范甚至练习。比如不能从背后推人,有人朝你冲过来怎么办,不能拿扫帚、铅笔刀玩耍,不能抽别人的椅子等等。旺旺上曾经有孩子碰坏了牙齿,我都给孩子看了照片。让孩子明白了后果,就会逐渐形成自我约束。.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