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97个人次参与评价】

[留学] 中国孩子什么时候来美国读书最合适?(ZT)

中国孩子什么时候来美国读书最合适?(ZT)

作者:陈晚



说实话,我这人特别不爱谈学习,尤其不爱回答非黑既白的问题。中国孩子什么时候来美国读书最合适?这个问题,困扰着国内很多家长,也让我不知所云。很多读者和平媒的编辑,早就希望我能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我想了好久,今天想聊几句。先说明一下,我不是教育学家,我只是以美国博士生和海外妈妈的身份来说说我的看法。



在我看来,出国留学像个亮晶晶的红苹果,很多中国孩子都想咬一口,亲自尝尝苹果的滋味。尤其是富人家的子弟,恨不得一口就能把苹果吞下。可惜,苹果虽好,每个孩子的咀嚼能力却大不一样。比如,从小吃苹果酱长大的孩子,面对一个完整的苹果,他很可能不知先咬哪一口。



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们先来做个准备性的功课。假如孩子真的到了美国,他们将面临怎样的压力?简单归纳一下,基本有下列几点:



第一,转学的压力

美国中小学比国内学校管理相对自由,每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是一刀切的。水往低处流很容易,但想引水上山就比较难。即使是美国土生土长的孩子,转学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以我家为例说明一下这个问题。三年前,我们从教学质量中等的美国中部,转到竞争激烈的美国东部以后,我的孩子们直到现在还在追赶功课中挣扎着。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从国内转到美国来读书的中国孩子们。中国孩子来美国最大的障碍是语言,语言不过关,又聋又哑的滋味确实不好受。



昨天我读到一篇美国总统奥巴马于本月15日在宾夕法尼亚州一所学校的迎接学生返校的典礼上发言,他鼓励美国学生要胸怀大志,在将来不能被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比下去。经美国总统这么振臂一呼,美国学生对中国学生的防范已经公开化。中国孩子想在美国出类拔萃,头上又多了一个沉重的砝码。



除了功课的压力,转学给孩子们带来的心灵震憾也不容忽视。尤其是美国富人区的学校,美国孩子自成小帮派小团体,外来的和尚根本就没有机会杀进这个圈子念经。那份孤独,让孩子独饮,是不是有点儿残酷?一位从日本转到美国高中的中国孩子,因为语言和社教能力有限,无法和美国同学打成一片,课后经常把自己关在家里,愁坏了这孩子的母亲。



第二,文化的压力

国内虽然一直在搞独生子女政策,但国内文化大环境的突出特色是热闹。即使孩子们是在羊肠小道上赛跑,也是那种人挤人的热闹。而美国呢,不仅竞争是无声的,竞争的环境也基本是无声的,美国文化环境的突出特色是安静。从热闹到安静,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还说,这和从陆地到高山缺氧区的感觉差不多。什么滋味呢?窒息。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我刚来美国时的窒息感。当时,我已经读了中国的大学,甚至怀里还揣着结婚证。即使是成年的我,初来异乡时,也很难适应刚来美国时的那种窒息感。这种感觉被人们冠以美名,被称作文化休克。大人文化休克了可以忍,那孩子休克了该怎么办呢?尤其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们,该怎样熬过这样的休克期呢?是夜夜不眠上网聊天儿,还是靠疯狂购物来解闷?这些生活细节,远在国内的大人们是根本看不到的。



第三,亲情的剥离

即使孩子长得比父母还高,但孩子终归是孩子。孩子的内心世界,肯定不会因为出国就来了个从孙子到爷爷的突变。是孩子,就有孩子的渴求,孩子的渴求就是父母点点滴滴的关爱。没妈的孩子像根草,飘在异国它乡的孩子,就是一颗孤独的小草。



仔细想想,每个孩子的成长基本离不开两大方面,那就是智商和情商的成长。让孩子出国留学,也许会磨炼孩子的智商,但孩子情商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亲自引导。在美国,我常常听小留学生们互相指责,那谁谁谁,怎么那么不懂事呢?不懂事,其实就是情商不够。过早把孩子送出家门,亲子之间便失去了紧密的情商教育。因为及时改正孩子的坏毛病,就是父母对子女情商教育的具体表现。



列举完上面几项之后,我不禁想起了九十年代的青春留学小说“不会游泳的鱼”。此书作者郁秀以小说的形式,完整叙述了中国孩子转学到美国的心理和文化困惑。此外,纽约华人作家陈九诗人最近发表在长江文艺上的小说力作“挫指柔”,也对纽约高中里华人子弟被白人孩子围困时的窘境有所披露。有志来美国读书的小留学生们和孩子的家长们,你们最好都能读读这些小说。作为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年的华侨,我比较欣赏作家们的独特视角。



现在到了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后时刻,中国孩子到底什么时候来美国好呢?我认为,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换句话说,问题的答案是因人而异的。就如同你问“人什么时候结婚才好?”一样,何时结婚,是由缘分决定的,是你根本就急不得的事情。青梅竹马非你不嫁的缘分,十八岁就能入洞房。铁树就是不开花的男男女女,八十一岁时可能还是孤男寡女。出国这事儿与此类似,绝对不能像炒房团抢购北京房子那样一拥而上,而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做出符合实际的明智选择。



前天刚听说北大数学才子出去当和尚了,昨天又听说,一位十四岁的神童女孩儿王羽尧考进了北大。才女才子的有进有退,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是意味深长的。同是北大生,他们最终的人生轨迹将会完全不同。同样是中国孩子,出不出国,对孩子的人生影响也是巨大的。虽然现在有很多海归,但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出国仍然是一条不归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作为家长,一定要综合考虑自家孩子的实际能力,为孩子做出智慧的选择。当“到美国读高中”被喊得震天响时,是谁要好好想想,到美国读高中到底好在哪里?我对美国高中到底了解多少呢?最后一个问题,且听我下回分解。

9/16/10  10:13AM.

TOP

看过太多的孩子到美国后的文化不适应,什么时候送孩子出国,家长们真的要好好三思!尤其是男孩子,在青春期被美国孩子排斥在外,心里的苦闷和创伤很难自愈。推荐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家长在规划孩子的教育路径的时候,考虑孩子智力成长因素之外,还应当仔细衡量考虑心理健康的因素。.

TOP

回复 11楼小荷露珠 的帖子

全家出来一定是好过放孩子一个人出来的,但是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下面这篇小说就是写的孩子初中时全家一起出来遇到的问题,可以参考一下啦。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40942.html.

TOP

美国高中里的闹心事儿(zt)

两个月前,本人有幸参加了我们校区的高中校长见面会。那天在拥挤的高中会议室里,坐着黑压压的一屋子人。落座之后,我睁大眼睛,拿出显微镜般的放大倍数,仔细看了看周围的各路来宾。我发现除了校长本人和会议的协调者之外,与会者大多是关心子女教育的中外家长们。



在这个见面会上,家长们畅所欲言,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基本做到了报忧不报喜。校长接见嘛,大家一定要把最闹心的事儿讲给他听。只有这样,才能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



先实事求是地吹个小牛吧。我们社区的这所高中,已经连续多年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美国最好的高中之一。以今年(2010年)为例,在美国1600所入选的高中里,咱家孩子就读的这所高中名列200名左右。



你可千万别小看这200多名。只要能挤进这个光荣榜,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据可靠信息报道,杀进“新闻周刊”中入选的那1600所高中,其实只占美国高中的6%左右,而本州(马里兰)内98%的高中,都可杀进这个排行榜。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马里兰州重视教育呀。按照以前我在国内时常听到的一句话来形容我们这所高中,它是尖子中的尖子学校呢。以点带面,这所高中里的闹心事儿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



美国高中里最闹心的事儿是什么呢?也许你想不到,闹心之事,吸毒为首。



搬进此校区前,我们就听说过毒品曾经在此校区大肆猖獗过。开会那天,为此事担忧并提出问题的是一位中国爸爸。校长,请问校方是如何控制毒品的?校长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地答道,我们会定期抽查学生们的书包柜子(locker)。可疑的物品或者可疑的味道,都是我们严加防范的对象。中国爸爸又问,怎么防范呢?美国校长再答,人狗共上呀。



别以为吸毒的孩子长得都像黑社会老大似的。我们这所高中的学生们,几乎各个衣着得体,人人彬彬有礼,大多数孩子都是讲究穿名牌的主儿。他们脸上又没贴着“毒品”的标签,要想挖出吸毒者,还真不容易。



据校长介绍,每天学生吃午饭时,会有老师不定期巡逻。午饭期间带有可以味道的可疑饮料,是老师们主要注意的目标。把毒品混进饮料,让你神不知鬼不觉地就云山雾里的,这是美国吸毒高中生们常用的小把戏。除了饮料,运动鞋则是他们在学校暂时窝藏毒品的主要据点。



有一次,校方接到卧底通知说,有人把毒品带到了学校。校长一听,这事非同小可。要是因为毒品影响了学校的排名,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为了达到敲山镇虎的目的,校方和当地警方合作,把缉毒狗请到了学校。警车一到,校长开始下令,注意,注意,谁都不许动,只有缉毒狗才可以动。人仗狗势,狗仗人势,缉毒狗为这所高中的缉毒工作,着实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



听完了校长的历史回顾,有人便开始接着展望未来了。这人当然就是我了。请问校长,警察和缉毒狗经常来学校检查吗?校长“这个…这个”了两下,以含糊做答结束了毒品的讨论。



除了毒品,还有什么闹心事儿吗?当然有了。美国高中是滋生小派别的良性土壤,白孩子,黑孩子,黄孩子,可圈可点。美国高中也有地富反坏份子,而那些被地富反坏份子欺负的学生,就相当于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了。美国学校中这种以强欺弱的现象叫“不理”(BULLY)。



别以为受欺负的孩子都是歪瓜裂枣,白人孩子就不受欺负了。在“不理”面前,黑白黄平等。校长接见那天,对“不理”忧心忡忡的是一位白人妈妈。据这位白人妈妈介绍,她儿子大卫回家时经常向她诉苦,说是有几个黑孩子经常联合起来欺负他。



大家不禁疑惑道,到底是怎么个欺负法呢?



美国高中里有很多自动售货机。每次大卫去售货机买饮料时,守在那里的几位黑孩子就会像乞丐一样向他讨钱。如果大卫拒绝他们,这个男孩帮就会试着向他挥拳头。噢,这么吓人呢,大卫到底向他们投降没有?没有。白人妈妈接着说,大卫是校足球队员,长得高高大大的,这个男孩帮对他多少有所敬畏。他们向大卫讨钱时,多少有点儿摸着石头过河的味道。



一听到这儿,我不禁动了极其恐惧的念头。如果我儿子长大以后被人欺负了,那该咋办呢?快,咱得赶紧让他学武术去。



毒品,校园恶霸,听着够吓人的了。除了这些,难道就没人谈学习吗?有啊,别急。那天一位美国妈妈向校长提问,我女儿特别想学拉丁语,但学校没开这门课,请问有没有什么祢补办法?一听到有人谈学习了,另外一位中国家长及时加入了这个话题。我儿子的中文水平那么高,学校能不能提供一些高水平的中文课呢?



不是我吹,不用校长回答,对这些问题我都知道答案。在美国高中,最流行的外语不是中文,也不是拉丁文,而是西班牙语和法语。美国很多公司的电话录音里,都有西班牙语陪衬呢。当然在一定区域内,德语也挺流行。



关于美国学生学中文这个话题,我忽然想起一件特别值得回味的事儿。去年我们这里的小学想开一个中文班,但因为报名不足,最后不得不被取消。记得几十年前出版的一本对外中文教科书上就说,全世界都在闹中文热。都闹了几十年了,中文到底有多热啊?



我相信,纽约的唐人街和北京的长安街肯定在闹中文热。那美国的其他乡村城市呢,中文到底热不热?不说别的地方,就说我们这个离美国首都不足百里的地方吧,这里的中文根本就不热,甚至连低烧都算不上。而拉丁文在美国一直就处在低温冬眠状态,估计即使吃了十全大补丸,拉丁文在美国都热不起来。



我说的是否在理儿,这并不重要,咱还是来听听校长是怎么说的吧。拉丁文老师?我们招不上来呀。在本校史上,曾经有过两个拉丁文老师。一位已经退休了,另一位已经…..死了。从此以后,我们再也招不到拉丁文老师了。至于中文嘛,我们学校能保持现状就不错了。这位中国家长,要是你儿子中文好,那就让他自学成材吧。



一小时的校长见面会,在上述的毒品和拉丁文的讨论中很快就到了尾声。我还没来得及提问呢,校长就开始和我们握手再见了。下次什么时候开会啊?我问。我家孩子数学成绩上不去,谁管啊?.

TOP

中美对比:美国中小学都学些什么?(ZT)

我们学区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和美国港口城市巴尔地摩之间,本身又是美国重点蓝带学区。以我家所在的学区为例,以点带面,我先来介绍一下美国的小学课程设置。



美国小学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从理论上来说,不同学区可以各自为政。虽然如此,根据我们跨州搬家的经历,我发现美国不同地区小学的基础教育学科却大同小异。



美国小学通常共有六个年级。除了常规的一年级到五年级,还设有学前班(kindergarten). 在这六个年级当中,设置的课程几乎都是一样的。但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会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逐渐有所拓宽。



总体来说,美国小学共设有八大课程。它们分别是语言艺术(language arts),数学(mathmatics), 科学(science), 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健康卫生(health), 艺术(art),音乐(music), 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从表面上看,美国小学里上述课程的叫法,好像有点儿文诌诌的。但稍微细看一下,其实这些课程无非就是英文,算术,体育,音乐,绘画等课程。美国小学生在艺术课上学画画,在语言艺术课上学英文(相当于中国的语文课),在音乐课上学音乐常识和乐器。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小学里的音乐教育。无论是高才生还是低等生,到了小学三年级,美国小学生都要选学一门乐器,然后这些孩子们要参加学校的乐队。每逢节日或者学年结束时,这些乐队要上台做汇报演出。美国学校里的中国孩子,大部分人都选小提琴,中提琴或大提琴。也有一些华人男孩子选萨克斯管或小号等木管铜管乐器。



中国人比较重视数学教育,现在我们来看看美国小学里的数学教学大纲。先说识数吧。在美国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数到100,二年级的孩子数到1000,三年级的孩子数到100,000,四年级的孩子数到100,000。关于加减乘除等运算,美国小学一年级时学加减法,三年级时学小数和乘除法,五年级时学平均数等概念。



美国小学的健康卫生课,除了教授卫生保健等内容,心理和预防教育也占有一定的份量。比如,如何解决和它人的冲突,如何远离毒品,如何面对压力并有效地管理时间,如何识别危险品,如何识别和拒绝青少年的性侵犯,青少年的发育和健康饮食等,都是健康卫生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中国孩子来美国读书,遇到的第一个巨大挑战就是如何用英文来充分表达自己。大家普遍认为,孩子学语言快,来美国折腾折腾适应适应,中国孩子就能和美国孩子打成一片了。这话虽然不假,但不同孩子的英文基础不一样,所以不同孩子适应美国学校的速度也会有所不同。多学多练,出国前尽量让孩子最大限度地学好英文,这肯定没错。如果孩子从中国来到美国后实在吃力,可以留意一下美国小学里专门为外国孩子准备的英文班。英文表达能力暂时欠缺者,可以考虑先进这种班过渡一下,然后再进入正常的英文班学习。



我们暂时跳过美国初中,我再来谈谈美国高中的课程设置。选择美国高中课程时,会让你有一种选修美国大学课程的感觉。我为何要这么说呢?首先,美国高中和美国大学的评分标准是一致的,凭着几个英文字母A, B, C, D就可以把学生们的成绩分为三六九等。此外,和美国大学一样,美国高中生就已经有了自由选课的权利。



为了达到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美国高中生需要完成下列课程:

1。英语(English):共四学分。在高中四年,每年挣一学分,就可达到这个要求。

2。数学(Mathmatics):共三学分。其中初级代数得一学分,几何概论得一学分,外加另外一个因人而异的学分。

3。科学(Science):三学分。其中生物理论课一学分,另外的两学分必须包括下列学科的实验技能训练: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

4。社会学研究(Social Studies):共三学分。其中美国历史一学分,美国政府一学分,现代世界历史一学分。

5。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半个(0.5)学分

6。健康卫生课(Health):也是半个(0.5)学分

7。美术(Fine arts):一学分

8。技术教育(Technology education):一学分。这部分功课要求的看似神秘,其实并不难。修一门和计算机有关的功课,就可以达到这个要求。

9。选修课(Electives): 2-4学分。既然是选修课,学校提供的课程就会有五花八门的感觉。比如说选修外语课吧,美国高中生可以在西班牙语,日语,法语,中文当中任选一门。如果不爱学外语,美国高中生可以用美国手语来代替上述这些外语。此外,继续钻研前面提到的技术教育课,选修更高级的计算机课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值得重点指出的是,上述所列的内容,只是美国高中毕业生达到毕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在美国高中里,可以充分体现我们中国人所言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美国高中生的实际选课情况,要比我们看到的高中课程表复杂的多。



比如数学课,同样是高一的学生,有的人在修初级代数,有的人就能修微积分。同样是修外语课,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修的外语课级别也可能不一样。这种差距是怎么造成的呢?其实早在初中时,美国学校就已经分了快慢班。只有在初中遥遥领先的学生,到了高中才会继续领先。这就是为什么大量中美家长们要让孩子从小就接受超前教育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如果初中甚至是小学时孩子不能超前,这样的孩子上了高中以后就很难鹤立鸡群了。这种情况和我们中国人所提倡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是类似的。



最后我来说说美国初中课程的设置。和中国相比,美国初中教育有如下几个特点:1。美国初中不开设化学和物理课,这些课程要到高中去学,2。初二的时候,美国学生才开始学外语。外语并不是初中的必修课,如果孩子不想修外语课,可以选修其他课程。3。开设中文课的美国初中几乎是凤毛麟角,中文教育在美国初中并不普遍。4。和美国高中一样,美国初中的主课也是数学,英文,科学,社会学研究四大重点课,初中的辅助课程和高中相比也大同小异。



纵观美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再和我们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做个对比,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美国学校并不提倡从小学外语,美国学校在初二时才开外语课。和我们中国孩子相比,美国孩子是不是挺有福气的?我们中国孩子是不是在幼儿园里就要开始背英文字母了?



2。美国学校重视音乐教育。自小学三年级开始,孩子们就离不开乐器了。即使孩子将来不想当音乐家,也能在学校里收到系统和全面的音乐教育。



3。美国学校注意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比如绘画课,老师并不一定要求孩子们用现成的图画照猫画虎,而是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创造积极性。我家孩子曾经有过一个绘画作业:请画一个外星人吧。这种作业没有标准答案,二十个孩子能有二十种图画。这个简单的作业,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美国学校注意孩子动手能力培养。在艺术课上,美国初中生除了学习绘画技能,还有手工操作。比如,我家二宝曾经有过的一个艺术作业,就是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捏出形形色色的小动物甚至是想象中的怪兽。我们这里的初中艺术课上,还有类似于国内针织厂女工擅长的刺绣作业。



5。从小学到高中,美国学校的主科都是英文,数学,科学,社会学研究,只是程度不一而已。关于英文和数学,读者可以一目了然;科学包括生物,化学和物理;社会学研究主要包括美国和世界历史。我想强调一点,即使是理科学生,美国高中生并不一定非要修物理课。只要修了必须要上的生物课,你可以在物理和化学当中选一门即可。



6。美国高中的英文课比国内语文课难度大。以我家的高中生为例,他们的英文课并没有统一的教材,英文老师希望学生们能根据课堂笔记做到举一反三。另外,美国高中学生的阅读量也很大,英文课经常要写世界名著小说的点评。即使是字汇考试中的单词,也出自这些高水平的小说里。在美国,你不能不让孩子读小说呀。人家老师就考小说里的内容。



7。美国高中里的课堂发言有时候会计入成绩册。美国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管学生的答案是对是错,只要学生或者举手提问或者回答老师的问题,都能得分。别小看这课堂发言,有时候孩子是否敢发言就能成为A和B的分水岭。美国学校的中国孩子普遍安静,能大胆发言的中国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会占优势。



很多国人有一种误解,常常认为美国教育轻松简单。这种看法大多涉及的是美国学校的大众化教育,并没有考虑到美国学校尖子班中的那些超前或拔高教育。满足美国学校的初级要求当然简单,但是在简单的同时,美国学校还有很多更高级的功课设置。孩子能不能杀进这些高级课程班,要靠家长对孩子的从小设计和孩子的课后努力。



人往高处走,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发挥最大的潜力,能做到最好呢?无论什么功课,让孩子尽量冲进最高级,这是很多中美家长的普遍想法。家长们这些望子成龙的期望,就是美国中小学超前教育的根源所在。美国公文学校恰好迎合了美国家长们的望子成龙心理,作为美国正规学校之外的补习班,公文学校里有大量中国印度韩国和美国孩子接受超前教育。据公文学校校长介绍,上公文学校的孩子可以超前两个年级。



综上所言,美国学校和中国学校有共性,也有一定的不同。除了应付英文数学等主课,有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创造力,让孩子敢于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值得家长们特别需要注意之处。.

TOP

回复 26楼pp_dream 的帖子

你不是一直担心你们那疙瘩学得太浅么?公文就是用来加强训练的。练了公文,基本功基本不输上海小朋友了。.

TOP

回复 28楼pp_dream 的帖子

虽然公文在我们这里也很流行,但我还是不喜欢它那种机械式的做题,我不会让我儿子去学这个的。

[ 本帖最后由 宇泽妈 于 2012-6-9 22:57 编辑 ].

TOP

回复 38楼pp_dream 的帖子

如果你女儿将来不搞STEM的话,数学不必学太多的,SAT考试基本还是考概念,没有太多的转弯题,现在学校学的就足够了。但我儿子将来一定搞STEM的,所以我们要为高中选AP做准备,数学超前是必须的,不然到高中就来不及了。.

TOP

回复 40楼pp_dream 的帖子

教你一个办法,你拿将来最好收入的职业往她身上套套看,医生怎样?不行的话,律师怎样?不行的话,民工怎样?我就是这么套的,套来套去,就觉得STEM最合适他的性格,所以,就有意朝这个方向培养了,该加强的加强,该补缺的补缺,细水长流,到时候就水到渠成了。.

TOP

回复 42楼pp_dream 的帖子

问她啊,你喜欢当医生么?你喜欢当老师么?你喜欢当律师么?就这么一个一个地问啊。呵呵.

TOP

回复 44楼Ageji_Mom 的帖子

说得太对了,读公校的话,确实有很多东西需要再额外补充的,公校老师管不了那么细致。象我们写作课都是在外额外补的,我们现在的时间也是大部分花在文科上面。.

TOP

引用:
原帖由 cheng爸 于 2012-7-19 14:07 发表
儿子至少现在体育课上竞争意识特别强,所有的项目都想前3名,事实上他也差不多做到了。
在初中生里摔跤(在上师大训练班跆拳道和散打)游泳篮球甚至橄榄球(当训练时摔倒在地,一个鲤鱼打挺起来,周围同学都惊呆了) ...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很显然,就目前来说美国教育很适合你儿子,那么恭喜了!

美国教育有很多的优点,这个不可否认,但也有很多的缺点,也许你还没能感受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做家长的应该为孩子做的事,多听听各方意见,多听听过来人的意见,多交流多沟通,这是我们上教育论坛的目的。

不喜欢动不动就给中国父母贴上“直升机”的标签,不可否认,“直升机”父母确实存在,但不是每个关心孩子的父母都是“直升机”式的。.

TOP

回复 84楼不二周助 的帖子

well said..

TOP

回复 73楼cheng爸 的帖子

放手是父母早晚要做的事,但至于什么时候放,以何种方式放,这个是要仔细斟酌的。

你们或许还处在初到美国的蜜月期,过了蜜月期后,问题会接踵而至,这么小的孩子,而且还是亚裔男孩,真心地替你捏把汗哦!.

TOP

回复 88楼Aron妈妈 的帖子

贴几个我们在国外的教育论坛讨论的话题供你参考吧。.

TOP

说几句ABC男孩子们的问题(转帖)

不知别人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见过、认识过打过交道的ABC或在美国长大的中国男孩,相当多的一部分(>50%),给我一种“不对劲”的感觉。我也说不太清楚这种“不对劲”,大概特徵是人比较boring,和环境不大fit in,似乎比较缺乏自信,比较quiet,不够阳光,和他们待一起时不舒服,挺累的(比和洋人累多了)。。。。。,当然,还有他们不中不洋不知自己是谁的那种感觉。这些ABC中,给人感觉最好的是那几个第3代的ABC,最不让人喜欢的是几个十岁以后随父母移民来美的,让我感觉最彻底被摧残了的是一些生在美国或很小就来了的男孩。

记得读书的时候经常读校报,读到过一篇ABC男孩写的,说什么想接近女孩,但人家想要的是big muscle guy.....;还读过一篇ABC女孩写的,说什么亚裔男孩没意思,缺内涵,然后就靠吹牛开好车show off来吸引人。。。。。。

从前没孩子子的时候,一直以为这些男孩的问题是因为从小受到种族歧视以及因为自身肤色长相身材不够有吸引力难以找到女朋友造成的。但自从有了孩子后,我却越来越觉得,主要是父母的问题造成的。我们这些人,和洋人的生活、教育理念太不一样了,孩子比较自己和同学的家庭、父母,会发现巨大的差异,而他可能更认同和喜欢同学父母的生活和教育方式(说实话,很多问题上,经过思考,我也更认同洋人的方式方法,从而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对这个社会缺乏了解,又忙於生存,在教育孩子的很多事情上,还是简单的用中国的思维和方法,而不能有针对性的给予孩子有效的帮助,孩子有问题时,我们也不能即时发现,更多的时候,我们给孩子很多不必要的压力。

说说老中的几个问题:

1,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在生活中太抠门(我两个亲戚刚高中毕业的女儿都抱怨父母不花钱,虽然很有钱)。

2,父母生存压力大,缺安全感,双方工作,给孩子时间和心思少。

3,在中文、乐器学习等上面化时间化心思太多,带儿子参加team sports的极少(我儿子玩足球、棒球、橄揽球等,几乎没见过中国人)。

4,家长思维太中国(从昨天关于打架的争论可见一斑,我见过的洋人父母都是教孩子防御反击的,当然不是简单的打回去的办法),不了解美国,更不了解孩子,只重视学习,不重视社交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5,父母太功利(比如对孩子将来职业选择的限制,等等)。

6,对孩子学业上的期望过高,压力过大。

7,用一个亲戚女儿的话说是,父母人太boring,不能enjoy life,只想着挣钱和存钱。

。。。。。。

其它的请大家补充。

我一直有个想不通的问题是,环境都一样,为什么女孩子一般都还可以?.

TOP

建议有儿子的父母看看这篇亚裔男孩对父母们的评论(转帖)
The Asian Parent Syndrome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Asian Male bitterness is no doubt the parents. Now don't get me wrong. Asian Parents are generally loving, caring, and doting; nevertheless, there are two very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sian Parents have on their kids, especially their sons, that instill bitterness.

Academics Over Social Life

The first factor is the pressure. Oh, the pressure. If you think you know what parental pressure is, and you're not Asian, you are wrong. Asian kids are consistently expected to do more and do better than their peers, and hell, even kids twice their age. Therefore, almost all Asian children 1) will play an instrument (a dignified classical instrument at that, and certainly not electric guitar) 2) will study math at an accelerated pace - I was doing calculus in middle school 3) will participate in as many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s possible (all academic though, never sports) and 4) take standardized tests early and as many times as necessary to achieve a perfect score.

Asian parents instill the notion of 'you must succeed' (by which they mean academic success, not social success) so early that by the time they reach high school, Asian kids are walking zombies reciting scientific facts like gospel. This problem is only exacerbated by the Asian trait (so common I swear it must be genetic) to compare children. Inevitably in any Asian child's life, they will hear a line similar to "Why aren't you taking calculus yet? Jim Wong's son is a year younger than you and he is!", or "You only got a 1550 on the SAT? Sally Lee's daughter got a 1590!" or "What, you mean you're not valedictorian!?" Though all Asian kids are driven by their parents to be geniuses, of course, only a few of them are actually capable of being geniuses. Those that aren't live constantly under the vague impression that their parents wish their kids were better, while those who ARE, of course, live constantly under the vague impression that their parents believe they COULD be doing better.

Obviously such academic pressure leaves no time for a social life. Dating isn't mentioned in the Asian household, and girls only come up as a topic of discussion if they're horrifically smart and if your parents want to compare you to them. If dating is allowed, of course, the girlfriend must be Asian and must be smart (though not as smart as you, of course, as that would hurt the Family Honor). The end result is that Asian kids are disproportionately Book Smart over Street Smart. They can explain to you the Fundamental Theorem of Calculus but never grasp the fundamental rules of dating. Of course, there are Asian kids who don't listen to these parents. They might go out, switch girlfriends monthly like they're football players, and never study and always party. These kids are disowned and never mentioned to the relatives.

This trend continues into college somewhat, until about the age of 21 or so. By this point the Asian child's path in life is relatively clear, and the Asian parents begin the OTHER inevitable lines that every Asian child hears in their lifetime: "Why haven't you met a nice Chinese/Japanese/Korean girl yet and given us grandchildren?" Asian parents are usually oblivious to the fact that they've systematically destroyed the social competence of their children, yet they expect them to be smooth maverick playboys as young adults, charming women all around. An Asian son who fails to maintain a steady girlfriend and fiancee faces increasingly irritating 'advice' on how to find women and insinuations that he might be gay. This vicious one-two punch of social emasculation and later social expectation pretty much means that the Asian son is under constant pressure from the time he enters grade school to the time he's produced grandchildren.

Despite it all, Asian kids generally love their parents very much. We respect family and our relatives. We don't go out getting drunk and knocking up some random girl, not only because it's a generally Bad Thing to Do, but also because of how much it would hurt our parents. Asian kids take care of their parents long after other kids have shuffled their parents off to nursing homes. In short, despite all the grief Asian parents are capable of dishing out, their kids still love them - a fact Asians don't get enough credit for.

Inheriting Stereotypes

The other area where Asian parents cause their sons no amount of grief is not really their fault. Actually, it's the stereotypes that the former generations cause the latter generations to inherit. Let me explain.

One common criticism to the points we make on this site is something along the lines of: "Of COURSE girls don't want Asian men! Asian men are sexist pigs who expect their wives to stay in the kitchen, not speak unless being spoken to, walk five paces behind their husband, and bear as many children as necessary until they give their husband a son!" This is where the stereotypes come in. While it's true that maybe two generations ago, such views were valid, things are not the same today. And yet the view still holds. It's so bad such that Asian girls born in America, having seen how their father treats their mother or how their grandfather treats their grandmother, swears she'll never date an Asian man, because she mistakenly assumes that all the Asian men her age will treat her like that. This assumption is fallacious as any Asian man born in America will likewise have seen how his grandfather has treated his grandmother and sworn never to do the same. Yet this will never help him because Asian girls will run away from him in needless fear.

White girls, too, while not having witnessed such Asian sexism firsthand, usually will have heard generalized accounts on how subservient Asian women are, and will have heard statements of varying validity, ranging from the fairly sad but true such as "Asian husbands will put their work before you" to the completely invalid in the modern day like "Asian husbands will make you bind your feet". The end result is the same. The modern girl who has her eyes on career and a semi-independent life will be told "Don't marry an Asian - you'll never see anything but the inside of a kitchen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This inheritance of stereotypes is insidious in large part because the Asian male can do nothing about it. He can treat all the girls he knows in as gentlemanly a manner as possible (a move likely to put him on the Friends Ladder - see the Ladder Theory in our Links for more), and still the average girl will be told, by the stereotype "Oh sure, he treats you nicely now. Just wait until you have to cook his food and bear his sons." That's not to say that no Asian men today are like that - there are still some that are. It's just that we're all painted with the same negative brush that's really frustrating. This stereotype is like saying that all Southerners must be racist, since not even fifty years ago blacks had to sit in the back of the bus and use separate water fountains - while calling Southerners racist, like calling Asian men sexist, might still be true for some members of the population, it by no means holds true for everybody..

TOP

男小中的父母要多努力(续)(转帖)
先声明,俺家也有一男小中,一直担心着呢。

刚来美国上学那几年,学校里以及亲朋处见了不少男小中,总体印象不咋地(有好的,少),令我不解的是他们生长在美国,为什么和那些黑白男孩如此不同?很多给人的感觉似乎是那种从小被摧残了的。当初以为是种族歧视造成的,现在觉得不那么简单。

不久前写过一帖8俺闺女同学里的男小中,这周末请闺女好朋友吃饭,又听到更多另俺surprised的男小中的事情。那女孩是个对人、事比俺闺女明白的多的孩子,也大了将近一岁,吃饭时俺想起这里前两天谈论的初中bully的问题,就问她学校里有没有欺负人的事,回答说有一些孩子会对人很mean;再问对什么人mean,答说是weird人;闺女的朋友J(白人男孩)极聪明,闺女认为他有一点weird,我就问J有没有被欺负,说是没有,J只是有点geeky,经常被欺负的只有A(A是俺上次贴中提到的weird小中).接着她又莫名其妙的告诉我B很loud,以及B做的一件很蠢的事情,B是俺上次贴中提到的那个正常偏popular的小中。

闺女的朋友说的A和B的事真是让俺有些吃惊,知道闺女不喜欢A,认为他weird,但真没想到他在同学中受到这种待遇,而小学时闺女还认为他正常,他还有朋友,现在一个朋友也没有。闺女说B算popular(因为他的两个朋友很popular),那女孩也这样认为,但我实在没想到这女孩会突然主动的说B,而且是负面的。

现在想想,俺当初对那些ABC的感觉还真是对的。从现在闺女的同学看,相当大的比例,在初中以后,是被同学摧残了的。问题是,男孩从小被老中父母逼着(孩子喜欢的不算啊)学中文数学乐器,等等,在和父母的斗争中成为失败者,是否也是一种摧残?是否是他们以后被摧残的根子。

--------------------------------

男小中的父母要多努力啊

Local Access打往中国电话卡1.3¢/分种

来源: 听听意见 于 09-01-11 20:15:53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醇香美味又健康 用豆浆机自制鲜豆浆 | 全自动的现代高压锅 | 眼睛保健及舒压助眠仪

俺从前一直觉得这长大的ABC男不对劲的比例比较大,现在在孩子的同学里再次证实:(

闺女到现在和4个男小中同过学,其中一个最聪明的在小学低年级期间就不被闺女和其他同学喜欢(俺亲耳听到闺女其他同学说那男孩weird)。小学期间闺女对其他3个男孩评价还算正面。现在上中学了,孩子们变化也比较大,最近问闺女对其他3个男孩的评价,说一个还算正常偏popular,一个正常偏 nerd,一个是招人讨厌weird. 搞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男小中从初中开始向nerd,weird,quiet方向变化。俺手上也有一个男小中,一直担心啊。

有一件事是男小中父母们绝对要注意的,儿子生日小的话,一定要晚上学。男孩年龄小,小学还看不出什么,初中就显出差距了。前些天去孩子学校看演出,一个8 年级的男小中,长相和个子都像5年级的男孩,没法和别人social,也没人把他当回事,虽然他已经到高中上数学课去了。..

TOP

回复 88楼Aron妈妈 的帖子

刚才在看这篇文章时,感触特别深。

http://ww123.net/thread-4823469-1-1.html

美国文化中Anti-Intellectualism(反智主义)太严重,最明显的是在中小学。大家最想当的是cool kids(酷小孩),cool kids都是不爱学习的,如果你爱学习,大家都认为你是nerd(书呆子),嘲笑你孤立你,如果你喜欢学习,成长环境很负面,一路要承受很多同辈的不认同.

中国孩子,相比于其它孩子最突出的就是学习好,而在美国,学习好却不能表现出来,就怕被人说成nerd。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是比较中庸的,所以,一般中国男孩子不会太cool。再加上身材,外貌,幽默感等等的欠缺,在美国文化中就成了被嘲笑的对象。如果要向美国文化靠拢,又让人感觉是东施效颦不伦不类。说到底,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而亚裔男孩恰恰是在这种冲突中成了牺牲品。

不知道我有没有解释清楚。所以做亚裔男孩的父母,要注意的不光是学业上面的事情,更是要注意孩子心理健康上面的问题,如果在孩子遭到排斥遇到问题,父母没能及时开导和提供帮助的话,也许孩子就在这样的压抑环境中渐渐丧失了自信,这个才是最最要命的事。

所以,我觉得在孩子还没能坚强到自己能抗压的年龄下,轻易地把孩子丢到不同的文化中去经受考验是不明智的决定。.

TOP

为什么黑人女性和亚裔男性找对象难?(转帖)
在美国社会,有两个群体找对象比较困难:

一是非裔女性。二是亚裔男性。

为什么?先说说这个社会一个看法趋势,暗地里,从意识上,人们已经给各族裔两性,按照男人味,女人味排了队。这个排序很肤浅,只是人们表面上的感官印象,和现实很可能相差甚远。

男人味(男子气概)排序依次为:黑人,白人,亚裔;女人味则依次为:亚裔,白人,黑人。

这个排序,让两组人群有了困难:黑人女性和亚裔男性。

黑人女性找配偶难,主要在于婚配对象难找。这里面也有几个原因:

一是历史原因。从黑奴时代,奴隶制度导致黑人经常被单个而不是整个家庭贩卖,所以家庭离散。男奴到了一个新的庄园,总会再找女人,重组家庭。这种文化使现在的黑人社区中,男性总是不安于一个家庭。换句话说,不专一。你看到的黑人家庭中,没有男性角色的不在少数。70%的黑人婴儿为婚姻外产物。

第二个原因,是第一个原因的派生。因为男孩总成长于没有父亲role model的家庭,女性是权威。黑人男性中“不成器” 的不少。在大学中,黑人男女生的比例是1:9。因此,“出息” 的女性,想要在自己的族裔里找到相配的男性,太难。加上那个“排序” ,使其它族裔对黑人女性不很感兴趣,黑人女性的婚配便成了很大的难题。

现在说亚裔男性。

亚裔男性首先在那个“排序” 上吃了亏。从外观气质上,比较难有优势。而男女相吸引,首先是比较肤浅没有道理的,不管你有多少内涵,多么优秀,多少难得的品质,年轻女孩是不会在乎的。首先吸引她们的是身材,轮廓等很外在的东西。不幸地,亚洲长相,暂时不是世界审美标准的主流。

其次,亚裔男性也受一些文化上的影响。不管这里的ABC们多么不耻于“being a Chinese” ,多么否认自己的亚裔背景,他们大部分多少受了此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是肯定的。而儒家文化的内敛,谦逊,惟有读书高,这些本来是优点的东西,却需要时间来发现和欣赏。而女孩子们却没有那么多时间和耐心来给他们这个机会。

这两点因素也相互影响。由于男孩们得不到多少实战演练的机会,从而又更加没有经验来创造机会。所以也造成了这个困难。。。。

另外,我还要加一句无则加勉有则改之的:不知道是不是重男轻女或者家庭的宠爱,许多我们的男孩比较自我中心,对别人怎么感受怎么想不太关心也不太懂。

而如果你不懂怎样明白别人的心思,不知道怎么取乐人,不知道怎么关心人,在表现上就难以做到:话说到心坎上,事做得点子上。有幽默有charming也施展不出去。

所以,亚裔男性们如果要在男女约会市场上更加strong,还得加一把劲:说好听点,更会关心人;说直白点,更懂别人的心思更会讨好人。女孩子常常是相当肤浅的。但你不多约会几个女孩子,怎么知道她们有多肤浅?怎么才能找到那个不肤浅够配得上你的那一个?.

TOP

回复 138楼cheng爸 的帖子

中国的孩子学业上根本不需要担心的,需要担心的是别的,有些东西不是你自己努力就能解决的,还有整个环境的因素,单个人要对抗整个环境,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还是要为小cheng加油的,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道路,那么就要勇敢地走下去。。。。.

TOP

回复 147楼cheng爸 的帖子

我也撒花。.

TOP

回复 157楼cheng爸 的帖子

儿子自己是怎么想的呢?喜不喜欢现在的生活,觉得自己得到了哪些锻炼?学会了哪些东西?将来想做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TOP

回复 175楼cheng爸 的帖子

不错哦,小cheng适应得很好,cheng爸请继续记录小cheng的成长经历。送花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