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02个人次参与评价】

[数学] 女儿三年级,数学成绩总是不好,愁

引用:
原帖由 小言妈妈0225 于 2012-5-24 20:39 发表
就题论题吧:有个最简单的方法教孩子,先画15个圆圈当头,每个下面先填2只脚(共30只)剩下的18只脚再从第一只头下开始每个加填2只(9个头下被补了2只脚),也就是说9个头下4只脚,15-9=6 6个头下2只脚,兔9只,鸡6只 ...
这个方法很好啊。具体操作的时候,不要讲的过细。画个图就可以了。
引用:
原帖由 SHINE-ON 于 2012-5-24 20:48 发表
这个就是奥数法,对第一次接触这个题的孩子,要她们理解,不是那么快的。而且作业中一题是头48个,脚148个,另一题是老师学生50个,用列表法肯定是为难孩子。而很多同学是学过奥数,我女儿同桌就在我女儿卷子上帮她写 ...
提醒的是。奥数的问题覆盖很多内容。奥数形式上只是数学难题。我们说它是奥数,一般来说是因为它超出了普遍可以达到的难题水平。换句话说,如果学生要依赖家长和老师讲解,不能独立解出,这样的数学题对这个学生而言就是太难了。卢梭是非常反对教授这种难题的,因为结果必然会打击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使学生停止思考,养成对家长和老师即权威的服从甚至崇拜,唯一的获利可能就是会做这几道题而已,弊大于利。
另外,我还观察到奥数特有的一些有害的教学方法。例如,无视某个孩子特殊的想法,老师自顾自的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这样的话,一旦孩子的思路跟老师的思路不匹配,就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甚至打击孩子的自信。

说到这道题,鸡兔同笼问题是很经典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变型。在数学萌芽期,这种题是聪明题。那时,大家都觉得,会做这种聪明题很了不起。希腊的贵族青年之间喜欢用这类题互相提问。那时的“数学”是一种炫耀的内容之一。本质上跟八旗子弟早上起来遛的鸟是一样的。现在,我们学习“鸡兔同笼”的目的当然跟遛鸟炫耀不是一回事儿了。鸡兔同笼问题在数学中是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可以作为启蒙和衔接的材料。

综合以上想法,我自己在实践中采用这样方法。
1、通过询问孩子,了解孩子初步的想法,尽量选择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例如画脚法、线段图法、福尔摩斯探案法、天平称量法、猜测法。
2、先通过一种方法,让孩子找到答案。
3、让孩子验证答案是否正确,当然,他要先找到验证的方法。
4、如果答案不正确,让孩子返回去检查出错误。
5、家长亲自示范另一种解法。只示范,不解释。尽量让孩子来解释。
6、比较不同解法的优劣。
以上内容,不限定在一天之内完成。学校通常会在一段时间集中研究这个问题。同学和家长都要尽量尝试不同的解法。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5 09:08 编辑 ].

TOP

回复 144楼伊万豆夫 的帖子

步骤一定要对。你看加州数学,特别讲究步骤的。这个应该从小学就开始讲究。而且,家长和老师不是靠说说,要把正确的步骤体现在自己的教授过程中。
有些妈妈,是不是知道答案了,就把笔一扔,自己去看电视啦?这就是不正确的行为示范。.

TOP

回复 146楼SHINE-ON 的帖子

忘了说,你有三种求助方式:降低难度,降低难度,降低难度。请选择。.

TOP

回复 146楼SHINE-ON 的帖子

在图形中,变换单位可以解决大的数字的问题。这是非常好的,是萌芽期数学里边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比例。例如,地图就是比例的具体应用。这个思想在做图解题中体现的特别明显。.

TOP

引用:
原帖由 SHINE-ON 于 2012-5-25 10:18 发表
我们最近也在学国外教材,貌似简单,但思路很清楚。
对,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关注思路。往小了说,这道题不会做,怎么办?往大了说,工作中生活中碰到了难题,怎么办?一开始,家长和老师主要不断地用行为来示范。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5 11:11 编辑 ].

TOP

回复 177楼cococala 的帖子

对于小学生而言,要以二十年以后的社会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小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那么,二十年以后会进步还是会退步呢,我也不知道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跟现在的社会肯定不一样。.

TOP

回复 179楼cococala 的帖子

也就是说,你其实也同意,学校的考试标准和升学的考试标准,并不等于20年后的社会标准。.

TOP

引用:
原帖由 SHINE-ON 于 2012-5-27 15:18 发表
鸡兔同笼只是一个典型案例,如果孩子能完全理解其原理,并举一反三,可解决很多其他问题。那天回家作业,鸡兔同笼题之后就是三轮车和其他车的问题,以及大人孩子买不同票价的题,而且数据很大,不是枚举法能解决的。 ...
枚举法是个开头,绝不是结尾。所谓开头,是指孩子在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下,总是可以找到答案的。一方面,这个开头给孩子以信心。另一方面,这也是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基础。例如,简单的数字用枚举法可以解决,那么数字多了怎么办呢?正是这样的问题,对已有解法的不满意,是让孩子自己前进的动力。水老师常说,困知勉行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我个人认为,这样的问题是应该在课堂上在老师带领下去解决的。既然老师没做,也只好家长来做了。其实,你已经做的很好了。

辅导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似乎谁都能辅导。但是要辅导好,就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
1、不仅让孩子会做这道题,还要引导的不露声色,让孩子认为这是他自己解出来的,爸爸妈妈只是帮了一下忙。简单说,家长要甘做绿叶,学会做绿叶。
2、辅导不应局限于一道题目,而是要尽量多的让孩子学会解决更多的问题。.

TOP

向方程过渡

引用:
原帖由 junhuayang2005 于 2012-5-27 13:13 发表

当然,在课上,老师确实会用junhuayang2005所提到的假设法教学,但并不要求人人必须掌握。我在教的时候要求孩子不但列式,而且要写出每一步表示的意思,因为这种题目做到后来鸡和兔的只数很容易混淆的。从学生的作 ...
假设法可以用。如果在前面再做几个小台阶,更容易引导孩子体会出来。
我在实践中,喜欢把这种方法称为福尔摩斯探案法。那么,好吧,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线索呢?
有些孩子会把关键的几个数量关系找出来。
我们这是研究数学哦。数学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要清楚,简单明白。
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等式:
鸡头+兔头=XXX
鸡脚+兔脚=XXX
这里一共有四个词,还是很麻烦,怎么办呢?
我们知道,鸡脚和鸡头,兔脚和兔头是有关系的,也就是:
鸡脚=鸡头x2,兔脚=兔头x4
上面的线索变成了:
鸡头+兔头=XXX
鸡头x2+兔头x4=XXX
有同学说,写这么多汉字,多麻烦啊,能不能用拼音字母呢?
可以啊。以上线索变成:
J+T=XXX
Jx2+Tx4=XXX

好,线索已经列完了,下一步就是求解了。
让孩子们各自去做,又会发生分歧了。有用试算法,有用天平法,有用线段法。好吧,各显神通吧。

另外,千万别小看试算法,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计算机算法,要算的快,还有很多窍门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7 19:47 编辑 ].

TOP

回复 187楼SHINE-ON 的帖子

理解。但是这个事儿、、、你就从了吧。好歹也是为了自己孩子。尽量做的有趣些,当做亲子活动的内容之一吧。.

TOP

回复 191楼伊万豆夫 的帖子

哈哈。一样的。可能我原来说的太具体。其实,说福尔摩斯是为了迎合孩子的兴趣。柯南也可以啊。孩子是教育的主体,在这些地方,不妨迎合他们。一定要说得抽象点,就叫线索法吧。

函数的思想又有些不同。

在开始试算的时候,不去找线索(也就是等量关系),而是直接就开始试。通常不能一试中的,那运气也太好了。前面试的时候,没有感觉到规律,可能会漫无目的地瞎试,甚至离真正的目标越来越远。这时,家长要及时出现,把试过的数字做个列表。让孩子注意到这个列表,通过观察列表,让他慢慢发现规律。当然,碰到不接翎子的,也不妨大喊一声,“我知道了。”然后,故作高深,摆出打死我也不说的架势。例如:
1、鸡和鸭的总头数不变,增加一只鸡就要减少一只兔。这个规律跟线索法里边的等式,鸡头+兔头=XXX,是等价的。
2、增加一只鸡(也就是减少一只兔),总的脚数就会增加2条。这个规律跟线索法里边的等式,鸡头x2+兔头x4=XXX,又是等价的。
这时,孩子就不会满足于加一只鸡(也就是减少一只兔)的做法了,而是大胆的加个十只八只。

家长学过解析几何就很清楚,这个过程就是在坐标图上逐点画线的过程。如果联想的更多一些,还会发现。
1、有上限和下限。
2、两条规律都是线性关系。

这些就是函数思想的内容。

Shine-on介绍的线段图,junhuayang2005介绍的假设法(我称之为福尔摩斯法,线索法),以及我这说得在试算中渗透函数思想,这三种方法,分别对应了形、代数、函数思想这种东西的能力养成。所以,对同一个孩子,我今天讲这个,明天讲那个,一定会轮流的玩一遍。确定孩子熟悉了,我会要求他在每一次都使用三种方法各做一次,相互印证,然后再让他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如果有时间的话。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8 10:25 编辑 ].

TOP

回复 200楼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有试过用天平的概念让孩子去解 #186 列出的方程吗?例如:

J+T=XXX
Jx2+Tx4=XXX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8 10:3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junhuayang2005 于 2012-5-28 10:39 发表

学方程概念的时候,重点强调了等式,上面画的有天平。说实际话,鸡兔同笼的问题五年级女儿自然而然就会了。四年级下刚开学的时候,想到外面学数学的时候,爸爸带着她去测试,完全没有概念的。
现在解方程我强调的 ...
你观察到的是成功的例子,算术到方程的衔接平滑、自然而然。
我看到过一些不好的衔接的例子。例如,孩子在三四年级接受了算术上的过度操练,有的拒绝接受新的概念,有的到了五年级见题就设XYZ却不知道为何要如此。
另外,我想说的是,萌芽期的数学,如其名,蕴含了各种数学思想的萌芽。所以,如果要求更高一些,仅仅会做鸡兔同笼,我觉得还不过瘾,还要把各种方法都玩个遍。这样,可以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提供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体验。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8 11:1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SHINE-ON 于 2012-5-28 10:45 发表
我这个也用线段法,这次顺便教了点,J为一段,T为一段,J+T放大到两倍后,和方程2一部分重合,剩下段就是2T,这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的前奏曲。
嗯。线段法和天平法异曲同工,都是对形的运用和体验。如果考虑到几何能力的养成,可能线段法更好一些。例如,几何体系有五大公理:
1.等于同量的量彼此相等;
2.等量加等量,其和相等;
3.等量减等量,其差相等;
4.彼此能重合的物体是全等的;
5.整体大于部分。

在线段法里边,都能体会到吧。当然,要强调一下,选择何种方法,仍然应该随孩子的喜好而定。

另外,你这里说的,“J为一段,T为一段”,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具像问题的代数化。把具体的鸡头和兔头,鸡脚和兔脚抽象成字母,这样的好处在于,使我们可以脱离这些具像,采用其它的更好的解法,在此基础上将来还会进一步地对抽象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进入真正的数学世界。所以,在186#,我把这个过程说的特别详细,希望家长和老师做的更细致些,让每个孩子把它走的更顺滑、更自然而然。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8 14:40 编辑 ].

TOP

回复 208楼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对于综合算式,我有一些体会。这是个好问题。等空了,专门写写。.

TOP

回复 228楼SHINE-ON 的帖子

一定要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想法,大人的水平高很多,跟孩子的思路应该没问题吧。让孩子理解家长想法,本末倒置了。.

TOP

回复 231楼SHINE-ON 的帖子

等再大点,心里有主意,就好了。多看书,建筑自己的内心世界。.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