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9个人次参与评价】

[讨论] “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

精读和泛读的问题。不同的内容要用不同的方法。.

TOP

引用:
原帖由 Hatty_1218 于 2012-5-11 11:45 发表


泛读一本通俗书,是休闲,得到的是谈资;精读一本经典,是学习是思考,得到的是智慧。

有多少孩子(甚至包括大人)会真正耐下性子去“精读”一本书?比如历史、经典文学或哲学。
自己正在这么努力做。自己的孩子基本上是这个类型。这个意义上她比较幸运些。.

TOP

,“一个人围着一件事转,最后可能全世界都围着你转;一个人围着全世界转,最后可能全世界都会抛弃你。”

也适合读书这件事情。.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2-5-19 19:27 发表
要到一定的年龄,有时候要自己领悟,而不是大人教他“读活”。积累量大容易参悟其中的深意。如果家有数千册藏书室,不怕孩子读不好书。从小这本翻翻那本翻翻,看似囫囵吞枣,事实上是一种基础。爱书就会有动力精读好 ...
教材是要精读。其余的需要家长引导,至少家长的阅读品味和方向会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长乐读书,家长会选择书,在最初的时候都会对孩子有大的影响。.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2-5-19 21:37 发表
教材为什么要精读呢?我现在正在看英语的如何有效学习。里面有很多方法,其中有一点就指出教材的阅读法。
其实教材是个纲,给出了一个框架,这是需要学习的最基本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拓展和补充。看教材的方法是先看目录,然后再一章章精读,就数学来说,后面的小结和拓展阅读也很重要的。对小学语文来说,语文快乐宫是相当重要的。对英语来说后面的总结也很重要的。第一感觉很重要的。要学会和前面的相联系,学好后面的,再和后面的后面部分相联系,要明了到底说的什么,融会贯通。学而不思则罔----说的应该是不精读,思而不学则怠----说的应该是泛读,其实两者都很重要的。所以看书要先看“厚”,再看“薄”。
我会经常问些书上的知识,比如三线八角,很少有人回答说学过了,若你告诉说书上有的,还不相信呢;为什么六年级学到有理数的运算的时候,很多人搞得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是因为书上的关键点没有看到。
英语也是如此,很少有人说书上学音标了,其实很多内容书上都有了。小学阶段已经看得到倒装句,定语从句,表语从句等等,也有人到了高三连基本的词性和句子结构都不明白。
语文,其实也是有方法的。我精读过小学一二年级的教材,后面的教材打算近期也看看。其实语文并不可怕,字词句段篇,如果按照书上的时间节点走,也能学的很好的。基本功扎实。
我不赞同用题海来训练孩子,只能让孩子越来越远离学习的初衷。.

TOP

引用:
原帖由 Hatty_1218 于 2012-5-19 14:23 发表


不要把“精”理解为不读书,或者读很少的书,而是要把书“读活”“读厚”!
读“厚”重要,读“薄”也重要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2-5-19 06:44 发表
从小就精,把兴趣都读没了。
精读和泛读都需要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