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69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普通公办学校的家长进来聊聊自己的想法(已更改)

回复 264楼ccpaging 的帖子

PS:刚才特别搜索了一下。我发现,关键是要学AP课程,这个跟高考的关系好像就不那么密切了,要求也不低。对否,请研究留学问题的XD斧正。.

TOP

回复 266楼一帘幽梦 的帖子

知道了。昨天跟大学同学聊过,基本上能考上好点大学的,或者以此为目标的且在体制内走的比较顺利,基本上意味着大学出国的机会很小了。原因如下:
1、体制内学习,孩子有独立性是不利的。而独立性恰恰去国外读书所非常需要的品质。
2、学习方式的差异。习惯于被灌输知识了,就不再能接受国外那种什么都要你自己去想的学习方式了。
3、精力体力被大量消耗。在国内要考大学,取得体制的认可,在目前的竞争环境和单一的评价方式下,童鞋往往要将精力和体力用到极致。而国外大学又是整个学习阶段最苦的。

至于“好”高中,想请教下,这所高中要专门开“AP”课程吗?.

TOP

回复 269楼Derek妈妈 的帖子

有一朋友的孩子出国成功而且表现很好,现在已经研究生毕业,并在其大学母校留校任教了。原来国内的考试成绩平平,最多只能进二本。

实际上,我觉得,在国内高考的形势下,两条腿走路是不现实的。如果行的话,这样的孩子,我真的不敢评价,太出人意料了。好吧,就算行吧,那其实也是一种浪费。上大学,离工作还差很远呢!

至于爬藤,跟追求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是一个道理。只能根据孩子的情况以及教育的环境走一步看一步。把这个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失败了怎么办呢?我想说的是,家长可以筹划孩子的未来,但路还是要靠孩子自己走。家长太多期望,反而可能转化成压力,不利于孩子成长。

所以,我的结论是要想上国外大学,民办初中,除国际班外,基本就是个杀手。道理就在于,体制内的好学校是为体制量身订造的,不会给体制外的目标留下空间。.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帘幽梦 于 2012-5-6 21:21 发表
可能有误解。出国大户的那些高中,高考成绩也很好的,其中的学生即使拿到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再考大学依然高分。国外大学精着呢,你是哪一所高中的?他们认门第的,你在哪所学校成绩在那个水平?他们看你的学科成绩 ...
怎么说呢,每年上海有这么多在读生,出几百好的学生也不稀奇。如果你我的孩子将来能进这个群里边,我不跟你讨论神马教育了,自己个上床捂在被子里边狂笑就是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Derek妈妈 于 2012-5-6 21:55 发表


另外补充一下,我在国外其实有碰到过相当多在国内成绩平平,而出国后成绩斐然的实例。当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国内人常常说“看,国外教育多糟糕,我们这里那么差的学生,一到国外就好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
其实是路子不同。就拿我熟悉的数学来说,国外的数学,初中高中的知识量不大,但别人学的时候,一是要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二是要求童鞋们通过合作学习自己发展知识。用采果子来做比喻学习知识,国外要求自己去取得树上的果子,而国内则是把果子摘下来放在孩子手里。没错,国内这种方式,几乎可以在所有的考试中取得领先。但真正要工作,真正要去搞研究,往往就抓瞎了。当然,我说的是一般的情况。如果国内的孩子能即学到多的知识,又是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而得到的,无疑是强者中的强者了。这是正道,但是,正道太难了。

那么,说说歪道。先取得考试成绩,读上国外大学再说。OK,没问题。国外的大学也不管这些,反正有人交钱就是了。问题在于,大学毕业后,总是要工作的。没有能力,只有考试分数,不仅在国外留不下来,回国也不行。这种高分低能的例子,其实不少。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6 23:12 编辑 ].

TOP

回复 292楼一帘幽梦 的帖子

我没说过了解外国的大学。而且,也说了是歪道。你的意思是不是,你觉得这个歪道走不通,要另指一条可行的歪道?

不得不说,名校情节是相当地重。在我而言,所看到的,不过体制试图把所有的优质资源,所有的出路和机会,全部都掌握在手里,然后,让像我这样的老百姓无路可走,倾尽所有资产去实现背后那些人的经济利益。别跟我说,只有名校一条路,因为那不是俺的菜,也没钱去换这张路条,更不会把孩子拿去垫背。

既然那么喜欢说名校,好吧,请楼主允许我歪一下楼,说说名校毕业生。其实,只要某毕业生落到要找工作的地步,管他是哈佛还是伯克利,北大还是清华,通通对不起,先去见HR,过面试这一关,才能让老总定夺。就算聘用了,一年能赚三十万,才能拿到十万年薪,就这么简单。真没见过,哪个毕业生可以拿哈佛的毕业证领工资的。拿我同学的话说,就一专业技术员,有人赏识他,用他,他才可能是专业技术员,没人赏识他,他就什么也不是。所以,只要没有狠到能自己创业,名校毕业生跟其他学校的毕业生,一样。

50、60年代的大学生被管的够呛吧,吃亏不少了。醒醒吧,别做名校梦了。人格不独立,精神不自由,学再多的知识,都是工具的命。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7 02:21 编辑 ].

TOP

回复 295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朋友的孩子是前几年通过立信会计出去的。本来是两年国内,两年英国,孩子高考不好,在立信的成绩很优秀,国内少读一年。大学毕业后,读研究生,三年拿到毕业证。读的是国际金融。本来已经在英国找到工作,结果英国学校的中国留学生太多,应付不了,劝她留下当教师了。

当时,进立信的时候,估计要用掉70万,那时70万可以在徐汇买套房了。朋友犹豫了,来问我。我劝他花钱把孩子送出去,因为观察下来,孩子的思维不错,对读书很有兴趣,只是不能适应国内这种变态的考试而已。侥幸了,孩子过得不错,我也没落下埋怨。

现在,只要是孩子回来,都会到我这溜一圈。跟别的进二本的女孩子比较,这孩子经过国外的大学教育,强太多了,而且一年比一年的差距大。问她爸妈如何培养的,很简单,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心理健康向上。这样的爸妈,培养出生命力如此顽强的孩子,神马体制,根本就挡不住。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7 02:03 编辑 ].

TOP

回复 297楼ccpaging 的帖子

这只不过是成功的例子。相信名校里边这样的例子,更多。那好吧,来说说失败的例子。

一亲戚的孩子,小学奥数,初中进名校,结果压力太大,跟不上,心理垮了。拖到高中毕业,大学没考上。无奈进了一个军校,几年学完,才发现是冒牌的。好歹找了个工作,没两年,查出身体有毛病住院了。

另一亲戚的孩子,跟前面这个孩子比还不算聪明,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大学上了个二本。到大三了,想考研究生。结果,考进一本的研究生,现在实习呢。

还是忍不住想劝劝试图给孩子安排什么名校最优路线的家长,受教育的主体是孩子,除非教育资源对你来说唾手可得,否则别把名校定成目标。如果失败,才想起健康的孩子也可以接受,已经晚了。孩子的路只能让他自己走,让他尽力爬到最高,可以了。想背上去,心情可以理解,但多半是妄想。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7 02:00 编辑 ].

TOP

回复 299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是2+2,第一年表现不错,提前一年送到英国。研究生据说是按规定读完的,是她们这个班第一个读完研究生的。那很可能是一年。具体研究生读多久,我可能记错了。.

TOP

回复 301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确实已经考出资格了。朋友当时也问了专业前景。我跟他说,国外银行要进来,国内银行要出去,像她女儿这样,熟悉国内环境,又在国外学金融,各大银行都需要。看来,我还真没说错。最让我惊讶的还是这个孩子第一次从英国回来,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侃侃而谈。

而另一个同龄的女孩,在国内读二本,还在家里撒娇当小姐了,最后连毕业论文也写不出,而且这位小姐还真是徐汇民初一路上来的。

差别太大了。不是知识,而是能力和素质。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7 02:18 编辑 ].

TOP

回复 303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你说的比我说的好多了。我记下了。其实,这些才是金玉良言。.

TOP

引用:
原帖由 s1100 于 2012-5-7 11:55 发表
立信出去的那个小孩,家长花的代价,应该是国内受同等教育的好几倍甚至是10多倍了,不是每个家庭,都 承受的起这样的代价的。
是这样的。小孩本身要担的起这份代价。有学习的强烈欲望,有基本的素质,有独立性,等等。不具备这些条件,孩子担不起,这份代价就打水漂了。千万不能强求。.

TOP

回复 324楼千里马妈妈 的帖子

为了中考和高考,让孩子用两年最宝贵的光阴,去学那些一辈子都用不到的东西,太浪费了。
何况所谓官二代富二代早就出国了,根本不参与这种互相残杀青春的竞争。考场与罗马的斗兽场无异。
要绝对公平,结果是过犹不及。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7 20:1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帘幽梦 于 2012-5-7 22:02 发表
本来是回楼主的帖子的,现在变成跟你讨论了。依然回到读公办将来出国的话题。我看了你一路的跟帖,知道你对体制内外的高中知之不多,对出国也知之不多。我来说一件事。就上一个双休日,有一些出国的讲座。转达一点信 ...
你说对了。这些全国各地的大学,HR知道就可以了。我确实不关心。.

TOP

回复 339楼一帘幽梦 的帖子

好吧。看起来好像还有不少国外的院校。谢谢你的提醒。.

TOP

回复 361楼小星星妈咪 的帖子

有魏晋之风。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8 10:0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星星妈咪 于 2012-5-7 23:12 发表

有没有可能通过科学的学习方式,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也许是我们公办学生家长更应该关注的问题。
毕竟一些公办给予学生更多的成长和自主空间。
第一点,培养孩子一定不能按照某种标准。先有了标准,就已经被约束了,已经失去了自由。小脚丫子还没长呢,怎么可以先把未来的鞋码定下来?长不到鞋码,浪费钱。超过了呢,难道要削足不成?所以,我不关心“211”、也不关心德国的工业院校。只不过是进初中而已,好多男孩子都还没发育呢。

如果定要说,将来孩子怎么,我只能说,不可限量。.

TOP

回复 366楼一帘幽梦 的帖子

说的对。

儿子面试的时候,我跟他妈在外面闲着没事,跟一个理科出身的家长和一个文科出身的家长谈过。个人感觉,那位理科的家长在培养孩子这件事上,更能下的去手。那位文科的家长心软,关键时刻下不了狠心。

儿子更喜欢文科类型的家长。事实上,我属于下不了狠心的。.

TOP

回复 366楼一帘幽梦 的帖子

为什么我不愿意在孩子的教育上强调理性和逻辑呢?理性要发挥作用,至少要在全面准确掌握事实的基础上。否则,越讲理性错的就越离谱。

而教育本身以及教育的对象--孩子,根本不可能有“全面准确掌握事实”这样的基础。如果以理性对待孩子的教育,结果可能成功,当你的设想和事实恰好符合了。而一旦不符合,很可能就会成为灾难。这也就是为什么教育不能成为技术,孩子不能成为产品的原因。

个人看法,供斟酌。.

TOP

回复 369楼一帘幽梦 的帖子

367#、368#就是我的观点。.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帘幽梦 于 2012-5-8 13:42 发表
我注意到你在这个帖子前面和另外一个帖子中的一些观点。譬如:基本上能考上好点大学的,或者以此为目标的且在体制内走的比较顺利,基本上意味着大学出国的机会很小了。
是的。这是我的观点。

二十年前的高考,选出来的可能是那个时代中优秀的。而现在的高考,选出来的更可能是适应高考的人。特别是当家长和老师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就把高考作为目标的时候,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是适应高考的人。不管在哪儿,优秀的人总是有人要的。而在另外一种评价制度下,适应高考的人就不一定有用了。

如果中考成绩142才算是B的话,那么,孩子可能需要花再加一倍的时间去炒冷饭,以争取把成绩考到A。如果他把这个时间用来学习新的知识,或者用来读书,或者用于社会实践,对他的能力提高会有更大的好处。

总之,身边不少朋友,都选择出国这条路了,尽管出国的费用高,总的来说很可能是不合算的。有些是不愿意参与这种高考式的竞争,不在于它的残酷而在于它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有些是因为孩子的特点不适合这样的竞争,有些是因为对大学的教学失望、、、.

TOP

回复 378楼smderi0 的帖子

区别在于:
如果让孩子为了应试而学习,那么除了高考、考托、考G,连生存都可能够呛。这是孤注一掷。
而想当年,不能通过高考,还可以自考,不能通过考托考G,在国内一样有能力活的不错。这是进退自如。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8 15:4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星星妈咪 于 2012-5-8 15:01 发表

相比之下,我更容易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尽力去改善和减少应试对孩子不利的地方。
应试对孩子不利的地方,在于为了应试而应试。对于搞考试的人而言,选出合格者就行了,那是考试者的立场。对于应试的人来说,为了应试而学习,违背了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不仅很难成为应试中的合格者,还很可能是白忙活一场,还错过了自己更好的发展方向。

如果我们暂且把应试放在一边,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人、优秀的人,那就不一样了。因为家长是从孩子的发展计,各方面条件合适,应试也无妨,如果不合适,也有一身小本事。.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帘幽梦 于 2012-5-8 16:18 发表
我估计他被小升初搞得有点烦躁了,谁知道呢?也许等我到那个时候也会发出一些意气的话。
能理解,CC有很多帖子很好,就是在小升初的帖子里,也有很多是有道理的,如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和发展的思考。经历了被选择的过 ...
目前为止,没看见你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没想好吗?.

TOP

回复 390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说老实话,这个帖子正在进入为辩论而辩论的状态,已经离题甚远了。继续下去,我都不知道该建议楼主把标题改成什么了?

喜欢辩论的童鞋,能否拟一个明确的辩题,另开辩论会。.

TOP

回复 392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嗯,谢谢提醒。确实有些事儿还没干。不闲聊了。.

TOP

回复 399楼yanh81 的帖子

个人的素质和信心才是成败的关键。学校其实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
有道理。目标很重要。而且还得是自发的。80年代,学校缺师资,形同于自学的场所,老师只是组织者而已。

见过不少参加自考的技校毕业生。他们也是靠目标撑着的,在工厂里学习比在学校学习困难多了。同时我也发现他们在学习上的关键问题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要走些弯路。这些问题,是可以在普及教育中予以的解决的。所以,如果孩子还没醒,不喜欢读书,可以少读些,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抓好。.

TOP

回复 402楼卓越妈妈 的帖子

哼,把你的路都堵死,就留高考一条路,看你还敢不老实。
飘扬过海去上工业院校,能算路吗?真要是给你条路走,直接开放办学就是了。
只要开放办学,也不要什么国外的学校,国内的力量就可以办学。.

TOP

回复 427楼smderi0 的帖子

你这个回复,貌似偏离了话题。我猜楼主的本意不是讨论受教育对象家庭的阶级属性。

楼主用了阶层这个词,可能对这个词的不同理解,造成了分歧。也许,用家庭类型(按主要成员的社会角色、受教育程度、对教育的期望值等)来代替阶层,要好一些。.

TOP

回复 435楼小星星妈咪 的帖子

见错就改,是好同志。.

TOP

回复 432楼小星星妈咪 的帖子

不仅仅是你个人的试验。公办学校可以接触各种类型的孩子,让孩子对未来社会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孩子将来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如果一直坚持按照这种思路走,孩子将来的就业和创业都不需要操心。恰恰是那种只知道埋头读书,只接触过很少类型的孩子,只在一种纯粹的环境中生存过的孩子,容易出现偏执的性格,缺少大气,缺少生命力。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择生,由于其家庭环境过于纯粹,再好的校长和老师,都是白搭。.

TOP

回复 440楼小星星妈咪 的帖子

一个人的成长固然需要自己的能力,主要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下级的认可,同事的帮助,上级的赏识。要获得这些,需要的是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这大概就是说的情商吧。情商的获得,个人以为有两个途径:
1、生活的实践。上学前,大大小小的孩子一起在外面玩耍,这是一种实践。上学后,跟老师和同学打交道,这也是实践。
2、通过阅读文史类的书籍,丰富人的感性体验,增进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上各种人的了解。有情怀,有包容心。.

TOP

回复 442楼小星星妈咪 的帖子

当我们越来越注重考试的时候,童鞋们所获得的也就仅限于考试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不过都是些过时的知识。
而且,随著人们考试技术的不断提高和锤炼,为达到考试目标的学习过程也日益地技术化、机械化,也谈不上对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有所提高。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既然只要考试成绩,最后也只能得到过时的知识。既没有获得智商,也没有获得情商。等童鞋长大以后,才发现,甚至生存都变得困难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帘幽梦 于 2012-5-16 18:03 发表
我也觉得楼主说出来的选择公办的理由不充分。但楼主的孩子将来要出去,又隐约看出楼主的老公是大学的,肯定对孩子的教育路线有所打算。果真如此,那么这种理由也许会造成误导。
把别人老公的工作弄到讨论中来,不合适。况且还是“隐约看出”,直说,猜的,对不?把上了民办的和上了公办的分开,故意对立起来,也不合适。

就事论事,可以吗?.

TOP

回复 448楼小维尼 的帖子

午餐是午餐的问题。要说比猪食还难吃,有点想象了吧。要说情商,首先要避免偏见,偏见多来自于不了解。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17 13:01 编辑 ].

TOP

回复 450楼小维尼 的帖子

现在,大学里边的午餐好像也不好吃。学生可以提意见吗?.

TOP

回复 452楼小维尼 的帖子

记得在大学的时候,为了吃饭,跟食堂闹过很多次。从来没想到要浪费家长的钞票。更别说是天天去外面吃了。这样不好吧。.

TOP

回复 456楼小维尼 的帖子

这几天,下班后,跟孩子一起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TOP

回复 458楼小维尼 的帖子

我不会弹琴。总以为弹琴也是解闷。跟看讲美食的电视,没什么两样吧,都是一种幸福。.

TOP

回复 460楼小维尼 的帖子

幸福莫过于做自己有兴趣又擅长的工作。不过,常不能如愿。
儿子喜欢画素描,每周去磨几个小时的铅笔。要我说,那太苦了。儿子看我,整天坐在计算机面前打键盘,他是不是也会想:“老爸是不是上辈子跟键盘有仇啊?”
看来,兴趣的动力不可小视。也说不清楚,是先有兴趣还是先有毅力?.

TOP

回复 475楼elvera 的帖子

您的意思是说,进公办学校的都是有门路有钱的家庭,可以给每个孩子来尝试各种选择?还是说进公办学校的都是没门路没钱的家庭,连走“华山一条道”的资格也没有?.

TOP

引用:
原帖由 katexi 于 2012-5-23 10:24 发表

完全同意这样的说发,就是这样的,名办的学校氛围不同,都是积极向上的人,起到带头作用,但是我也同意楼上的人说的,因为进不了民办,无奈之下只能进对口的公办了
要是进了民办呢,自夸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也经常夸我儿子所在的学校。要是还没进民办呢?也别急着说公办学校的不是。看样子,也不是有权有势的人。万一人家不要,岂不是自己先说了孩子学校的不是。这不大好吧。.

TOP

回复 485楼elvera 的帖子

如果把没读过书的和读过书的比较,“唯有读书高”是成立的。现在每个孩子都要参与普及教育,“读书高”已经变成了“读书多”。显然,“唯有读书多”是不成立的。.

TOP

回复 518楼一帘幽梦 的帖子

是的。讨论教育时,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个人的情况,也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具体的方法,我们更应该体会其中的思路想法,这些可能对自己更有借鉴意义。.

TOP

回复 520楼一帘幽梦 的帖子

教育中有很多共同的东西。共同的东西,通常也是基础的。基础要先做好做扎实。.

TOP

引用:
原帖由 katexi 于 2012-6-18 10:28 发表
当我写前面一个帖子的时候没有考虑清楚,现在我能理解了,孩子都是出色的,要看大人的,因为马匹很多,但是会欣赏千里马的伯乐只有一个,为什么不多培养一些伯乐呢?
考察孩子是否出色,这个其实不是家长的立场,因为只有一个孩子。自己的孩子出色当然很好,不出色也不能换啊。学校、老师,任何其他人都可以放弃我们的孩子,家长自己无论如何不能放弃。从这个角度说,孩子所在的就是家长心中的名校。.

TOP

引用:
原帖由 rhealu 于 2012-6-20 13:22 发表
帖子很长,在不同基础上作出的观点很多,作为一个HR,就我知道的上海的情况稍微作下大家的补充

4.四大:作为大学寝室6号人3个进了四大的来说,四大只是新人又累又苦而已,另外也要看被分配到的项目,被分配到LV等奢侈品牌的,过得滋润得很,工作量也不算大,出差也不多。被分配到大润发等类似快销零售业的,就比较苦逼,其中一人就是一直做这类项目,终于在升职前辞职。 ...
有能力进四大的人才,在国内这种充满机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去尝试自主创业,蛮可惜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rhealu 于 2012-6-25 22:32 发表

进四大人才的特质,和哪些自主创业成功的特质,完全是两码事,相信我。当然有个别人交叉了。
进四大和自主创业分别需要哪些特质呢?.

TOP

回复 538楼rhealu 的帖子

创业的特质跟现行的教育,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TOP

回复 540楼rhealu 的帖子

人数众多的创业者介于1-2之间。作为一个小团体,为社会独立创造一份价值。对个人则多一份自由,少一分拘束。.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