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周国平写的序,看上去上实的徐校长和邰校长是同一类人?

记得女儿进入实验的时候,在入学准备夏令营最后一天由家长参加的仪式上,每个家长要给孩子一封信,写上对孩子的期望,待他们毕业的时候再打开看。我的寄语便是周国平的书名:善良、丰富、高贵。不过如果不是今天看到这个帖子,我已经几乎忘了这件事,更忘了三年前对女儿的这份期望 - 难怪如今我和孩子好像都心急气躁许多,原来根本原因还是在我,作为家长,在养育她的过程中,或许是受教育大环境中一些风气的左右,渐渐疏离了内心玫瑰色的初衷。真高兴看到这个帖子,谢谢!赶快“温故知新”,以免到女儿真的打开信封的那天,我和她面对这六字真谛,却已不知所措......

[ 本帖最后由 艾米丽娃娃 于 2012-4-20 23:30 编辑 ].

TOP

不够从容也一直是我心头的纠结。不过,中学部情况不知道,从孩子目前在小学部的学习情况来看,个人感觉:如果只达到教材的要求,其实真要做到从容也还是可行的,但由于作业、尤其考试的要求,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拔高(除了英语),所以一旦要符合这些更高的要求,就不太从容了。说得具体通俗点,就是题目比较难,或者说正如实验家长在以往帖子里提到过的,在实验的测验考试中要得个好看的高分,不太容易,于是便需要在学习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从而对生活的其它方面,可能带来些影响。

说到“拔高”,这真是一个棘手的话题。一方面,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而且有时候,总得跳一跳,才能摘到更高树上的果子不是?而另一方面,对于违背自然规律的“拔苗助长”类教训,似乎也不能熟视无睹,更何况生活中除了语数外,还有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天文地理......仅仅拔高主课,会不会以抑制了其它领域的发展为代价?

其实我觉得作为对孩子有要求的家长、作为对自身有要求的孩子、作为一个好学校、甚至作为聪明勤劳并且仍需奋起直追的中华民族的一员,适当的拔高是必要的,但现在的问题似乎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好像追求的是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而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是没有最超前,只有更超前。所以在实验,我看到我孩子拿回的考试卷,往往会比考前复习时老师让他们在课堂上所做的上一年的考试卷子难;我还遇到了素不相识的实验家长,在孩子刚入学成为小一新生不久,便通过我们共同认识的朋友,向我借去了下一个学期的所有教材先预习起来。难怪昨天有个家长在另一帖子里说她发现如今考实验的孩子越来越强,我想这是必然的,大家的准备一定越来越充分了。

这一切不仅发生在实验,也发生在其它学校,这好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环顾四周,貌似整个教育的环境,都不太从容......

更何况,家长们的需求是多样的,有希望从容的,就一定有喜欢快马加鞭的;有满足于点滴进步的,就一定有渴望难上加难的;有关注过程的,就一定有在意结果的...... 既然众口难调,所以好像搞清自己心中到底想要什么,并坚守不动摇,就显得很有必要。现实的确是不完美的,但好在命运应该还是有可能掌握在自己手里。无论你想要的是第一名、还是单纯的健康快乐、还是暂无目的地随波逐流,其实还是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决定和相应行动,无限接近甚至达到这个目标。比较麻烦的是万一有点贪心,目标较多的情况,那就得把目标做个优先排序,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毕竟,哪有万事如意,有时还是不得不向现实作出些妥协。

再有就是和学校、老师的沟通,我还是觉得不会完全徒劳。我女儿班上曾经一度遭遇过语文课每篇课文之后要掌握几十个成语的要求(有些甚至我们大人都不知其意),后来通过家长们和老师的沟通,词汇要求终于变得合理多了 - 也许我们比较幸运,遇上的老师通情达理、不固步自封,不过无论如何,我相信主动沟通和被动等待相比,总归能带来相对更为积极一点的能量。

[ 本帖最后由 艾米丽娃娃 于 2012-5-7 18:04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