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周国平写的序,看上去上实的徐校长和邰校长是同一类人?

周国平写的序,看上去上实的徐校长和邰校长是同一类人?

传承高贵

                            ——邰亚臣《教育,让人生更美好》序

传承高贵 ——邰亚臣《教育,让人生更美好》序 今天的时代,高贵已成陌生之物。教育原本赋有传承高贵的使命,然而,在应试体制的压力下,教师、学生、家长皆疲于应对,以至于在今天的学校里,传承高贵似乎成了一种不合时宜的奢侈。现在,这里有一位中学校长,他仍执著于这种不合时宜的奢侈,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向年轻的生命中注入贵族气质。面对他的努力,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本书中的文字,大多是邰亚臣校长在学校里的公开讲话,听众的主体是学生。一个校长向学生训话,再平常不过了。可是,且慢,你读一下就知道了,这个校长有点不一样。在他的讲话中,你找不到一句官话、套话。他没有把校长讲话当作例行仪式,更没有把学生当作训诫对象,我相信每一次他都做了认真的准备,要和学生进行言之有物的心灵交流,奉献出自己从观察、阅读、思考中得到的主要收获。他的讲话激情飞扬,甚至可以说文采斐然,而说出的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 在邰校长身上,我看到了做人与教人、人生理念与办学方针的高度一致。他自己感悟到并且享受到了人生的那些最珍贵的价值,多么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和制度设计让学生也能感悟到、享受到。当然,这不容易,因为在今天社会和教育的大环境中,正是这些价值遭到了普遍的忽视和损害。我单说其中的两项:个性和优雅。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个性是人生的珍贵价值,人的多样性是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因此,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不同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然而,在当今教育舞台上,通行的是以应试、升学、就业为目标的过度的规划,正如邰校长所指出的,老师、学生、家长的目标被惊人地统一,从上小学开始,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灵就被分数以及奥数、英语等各种特长班格式化了。针对这种情况,他向老师和家长呼吁:减少规划,开始等待,让孩子的生命里多一些悬念。他强调:单纯的喜爱是最有尊严的活动,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孩子恢复对事物本真的兴趣。帮助每一个孩子感知自己内心的真实,发现精彩的自我,展现丰富的个性,是他的明确的办学方针。 除了个性,邰校长还经常谈到优雅。他把培养优雅的文化气质确立为重要的办学目标。优雅或许有二义。一是生活情趣,有真切的生命体验。一句精辟的话:“在我眼里,所有对生命还有感动的人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二是精神气质,有高贵的灵魂生活。如他所言:学校应该是培养


    今天的时代,高贵已成陌生之物。教育原本赋有传承高贵的使命,然而,在应试体制的压力下,教师、学生、家长皆疲于应对,以至于在今天的学校里,传承高贵似乎成了一种不合时宜的奢侈。现在,这里有一位中学校长,他仍执著于这种不合时宜的奢侈,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向年轻的生命中注入贵族气质。面对他的努力,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本书中的文字,大多是邰亚臣校长在学校里的公开讲话,听众的主体是学生。一个校长向学生训话,再平常不过了。可是,且慢,你读一下就知道了,这个校长有点不一样。在他的讲话中,你找不到一句官话、套话。他没有把校长讲话当作例行仪式,更没有把学生当作训诫对象,我相信每一次他都做了认真的准备,要和学生进行言之有物的心灵交流,奉献出自己从观察、阅读、思考中得到的主要收获。他的讲话激情飞扬,甚至可以说文采斐然,而说出的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

的旅行,途中最美丽的风景就是与孩子们的可爱灵魂的相遇——爱学生也被学生爱。正因为爱学生,他对孩子们在应试体制下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深知责任重大。他向全校老师指出:在今天这个社会里,最大的弱势群体其实是被考试和作业夺去了无数黑夜与白天的孩子们。他提醒老师们,虽然无法破解体制造成的困局,但要多一些警惕,培养一种勇气,不盲从,不追风,同时更加智慧地工作,少占用学生的时间,为孩子们其实也是为自己找回属于人的基本权利。他向学生们倾吐肺腑之言:你们是压力和年龄不匹配的一代人,从小升初开始就辗转于各种班的痛苦,父母的无助,学校的无力,一路走来,紧张、焦虑、茫然、无所适从,刚到十八岁已是一身沧桑了!他开导他们:考不上理想大学算什么,不要把人看得太简单和渺小,只要你保有自我选择的勇气,就有一线生机让自己不成为众多的别人。他大声疾呼:孩子们,我们要一起合作! 我们看到,面对学生,邰校长掏心窝,讲真话,批评起现行教育的弊端来简直不像一个校长。可是,其实他所做的正是一个好校长在今天所能做的最好的事,那就是让学生对弊端怀有警觉,保持内在的自由,同时在教育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减轻弊端的危害,为学生拓宽外在的自由。
    在邰校长身上,我看到了做人与教人、人生理念与办学方针的高度一致。他自己感悟到并且享受到了人生的那些最珍贵的价值,多么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和制度设计让学生也能感悟到、享受到。当然,这不容易,因为在今天社会和教育的大环境中,正是这些价值遭到了普遍的忽视和损害。我单说其中的两项:个性和优雅。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个性是人生的珍贵价值,人的多样性是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因此,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不同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然而,在当今教育舞台上,通行的是以应试、升学、就业为目标的过度的规划,正如邰校长所指出的,老师、学生、家长的目标被惊人地统一,从上小学开始,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灵就被分数以及奥数、英语等各种特长班格式化了。针对这种情况,他向老师和家长呼吁:减少规划,开始等待,让孩子的生命里多一些悬念。他强调:单纯的喜爱是最有尊严的活动,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孩子恢复对事物本真的兴趣。帮助每一个孩子感知自己内心的真实,发现精彩的自我,展现丰富的个性,是他的明确的办学方针。

    除了个性,邰校长还经常谈到优雅。他把培养优雅的文化气质确立为重要的办学目标。优雅或许有二义。一是生活情趣,有真切的生命体验。一句精辟的话:“在我眼里,所有对生命还有感动的人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二是精神气质,有高贵的灵魂生活。如他所言:学校应该是培养精神气质的圣地。如果说功利性的过度规划摧残了个性,那么,同样源于功利性的过度的竞争意识则是优雅的大敌,使得学校成为了战场。他告诫学生、老师、家长远离竞争,有一段振聋发聩的话值得全文照抄:“我们可能确信不疑,奥数、英语、有名的中学、顶尖的大学、收入很高的工作都是往生命银行里存入的巨款。但如果没有闲适与从容、逍遥与自在,多年以后,我们认为的巨款可能就会变成呆帐、坏帐。相反,听从内心的呼唤,不断体验生命中的新鲜,可能会成为人生最重要的投资。”

的旅行,途中最美丽的风景就是与孩子们的可爱灵魂的相遇——爱学生也被学生爱。正因为爱学生,他对孩子们在应试体制下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深知责任重大。他向全校老师指出:在今天这个社会里,最大的弱势群体其实是被考试和作业夺去了无数黑夜与白天的孩子们。他提醒老师们,虽然无法破解体制造成的困局,但要多一些警惕,培养一种勇气,不盲从,不追风,同时更加智慧地工作,少占用学生的时间,为孩子们其实也是为自己找回属于人的基本权利。他向学生们倾吐肺腑之言:你们是压力和年龄不匹配的一代人,从小升初开始就辗转于各种班的痛苦,父母的无助,学校的无力,一路走来,紧张、焦虑、茫然、无所适从,刚到十八岁已是一身沧桑了!他开导他们:考不上理想大学算什么,不要把人看得太简单和渺小,只要你保有自我选择的勇气,就有一线生机让自己不成为众多的别人。他大声疾呼:孩子们,我们要一起合作! 我们看到,面对学生,邰校长掏心窝,讲真话,批评起现行教育的弊端来简直不像一个校长。可是,其实他所做的正是一个好校长在今天所能做的最好的事,那就是让学生对弊端怀有警觉,保持内在的自由,同时在教育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减轻弊端的危害,为学生拓宽外在的自由。
    邰校长自己是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尤其爱诗歌,在讲话中经常引用中外诗人的诗句。他把诗定义为“夹杂着明亮的忧伤”,单凭这一句,我就知道他不但爱诗而且懂诗。在这个毫无诗意的时代,他偏强调诗歌的教育意义,倡导学生举办诗歌朗诵会,鼓励学生在诗歌里发现生命的源泉,修整内心的空间,以一种不同的方式重新找到自己。一个自己对诗歌没有精深体验的人,当然是说不出这些话的。

    邰校长还在学校里建立了一个博物馆,定期更换和展出不同的艺术品,向全校学生开放,并且由学生志愿者担任讲解员。有一回我去参观,展出的竟是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吴冠中、关良、弘一法师、陈逸飞等大师级的作品,令我大为惊讶。当然,展品是借来的,他在收藏界广有人脉,资源充足。为了让学生受艺术的熏陶,成为他所期望的饱满、有品质的人,他真是用了心。

    也许有人会问:身在应试体制之内,做校长的总要对学生应试和升学的成绩负责吧?邰校长的回答是,第一,事实证明,丰富的学校生活对此绝没有消极影响,在北京市的中学里,十五中的高考成绩一直是好的。但是,第二,十五中的育人目标决不定位在清华、北大上,也不和某些顶级名校攀比。因为在他看来,这样做只是以学校为本,而唯有立足于人的全面教育,帮助学生在历史、现实、未来的坐标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他的坚定不移的立场是:“如果在有名气和明亮之间选择的话,我们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竭尽全力打造一所照亮学生内心的学校。”

传承高贵 ——邰亚臣《教育,让人生更美好》序 今天的时代,高贵已成陌生之物。教育原本赋有传承高贵的使命,然而,在应试体制的压力下,教师、学生、家长皆疲于应对,以至于在今天的学校里,传承高贵似乎成了一种不合时宜的奢侈。现在,这里有一位中学校长,他仍执著于这种不合时宜的奢侈,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向年轻的生命中注入贵族气质。面对他的努力,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本书中的文字,大多是邰亚臣校长在学校里的公开讲话,听众的主体是学生。一个校长向学生训话,再平常不过了。可是,且慢,你读一下就知道了,这个校长有点不一样。在他的讲话中,你找不到一句官话、套话。他没有把校长讲话当作例行仪式,更没有把学生当作训诫对象,我相信每一次他都做了认真的准备,要和学生进行言之有物的心灵交流,奉献出自己从观察、阅读、思考中得到的主要收获。他的讲话激情飞扬,甚至可以说文采斐然,而说出的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 在邰校长身上,我看到了做人与教人、人生理念与办学方针的高度一致。他自己感悟到并且享受到了人生的那些最珍贵的价值,多么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和制度设计让学生也能感悟到、享受到。当然,这不容易,因为在今天社会和教育的大环境中,正是这些价值遭到了普遍的忽视和损害。我单说其中的两项:个性和优雅。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个性是人生的珍贵价值,人的多样性是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因此,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不同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然而,在当今教育舞台上,通行的是以应试、升学、就业为目标的过度的规划,正如邰校长所指出的,老师、学生、家长的目标被惊人地统一,从上小学开始,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灵就被分数以及奥数、英语等各种特长班格式化了。针对这种情况,他向老师和家长呼吁:减少规划,开始等待,让孩子的生命里多一些悬念。他强调:单纯的喜爱是最有尊严的活动,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孩子恢复对事物本真的兴趣。帮助每一个孩子感知自己内心的真实,发现精彩的自我,展现丰富的个性,是他的明确的办学方针。 除了个性,邰校长还经常谈到优雅。他把培养优雅的文化气质确立为重要的办学目标。优雅或许有二义。一是生活情趣,有真切的生命体验。一句精辟的话:“在我眼里,所有对生命还有感动的人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二是精神气质,有高贵的灵魂生活。如他所言:学校应该是培养
    众所周知,在现行体制里,做校长基本上是做官。为邰校长计,他似乎还可以有另一种选择:作为个人不妨讲究精神品位,作为校长则遵守官场规则。今日官场上这样做的人不在少数,不过,人们当然有理由对其所谓的精神品位打一个问号。邰校长太爱学生,不可能这样做。他由衷地感到,教育工作是人生中一场纯真的旅行,途中最美丽的风景就是与孩子们的可爱灵魂的相遇——爱学生也被学生爱。正因为爱学生,他对孩子们在应试体制下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深知责任重大。他向全校老师指出:在今天这个社会里,最大的弱势群体其实是被考试和作业夺去了无数黑夜与白天的孩子们。他提醒老师们,虽然无法破解体制造成的困局,但要多一些警惕,培养一种勇气,不盲从,不追风,同时更加智慧地工作,少占用学生的时间,为孩子们其实也是为自己找回属于人的基本权利。他向学生们倾吐肺腑之言:你们是压力和年龄不匹配的一代人,从小升初开始就辗转于各种班的痛苦,父母的无助,学校的无力,一路走来,紧张、焦虑、茫然、无所适从,刚到十八岁已是一身沧桑了!他开导他们:考不上理想大学算什么,不要把人看得太简单和渺小,只要你保有自我选择的勇气,就有一线生机让自己不成为众多的别人。他大声疾呼:孩子们,我们要一起合作!

    我们看到,面对学生,邰校长掏心窝,讲真话,批评起现行教育的弊端来简直不像一个校长。可是,其实他所做的正是一个好校长在今天所能做的最好的事,那就是让学生对弊端怀有警觉,保持内在的自由,同时在教育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减轻弊端的危害,为学生拓宽外在的自由。.

TOP

记得女儿进入实验的时候,在入学准备夏令营最后一天由家长参加的仪式上,每个家长要给孩子一封信,写上对孩子的期望,待他们毕业的时候再打开看。我的寄语便是周国平的书名:善良、丰富、高贵。不过如果不是今天看到这个帖子,我已经几乎忘了这件事,更忘了三年前对女儿的这份期望 - 难怪如今我和孩子好像都心急气躁许多,原来根本原因还是在我,作为家长,在养育她的过程中,或许是受教育大环境中一些风气的左右,渐渐疏离了内心玫瑰色的初衷。真高兴看到这个帖子,谢谢!赶快“温故知新”,以免到女儿真的打开信封的那天,我和她面对这六字真谛,却已不知所措......

[ 本帖最后由 艾米丽娃娃 于 2012-4-20 23:30 编辑 ].

TOP

徐校长的讲话很精彩,更愿实验能够真真正正发扬这样的精神,使她成为每个实验老师甚至实验家长共同的愿望.那么实验的孩子真的幸福,尤其对于我们十年制从小在实验土生土长的孩子..

TOP

上实的学制

有的时候我和孩子他爸讨论:如果实验不省这2年,是否我们离上述理想来得更近?父母和孩子更从容?有更多的时间发展兴趣爱好,称为高贵,丰富的人?现在纠结这个学制了......有无人指点?.

TOP

引用:
原帖由 Raphael 于 2012-4-27 09:53 发表
有的时候我和孩子他爸讨论:如果实验不省这2年,是否我们离上述理想来得更近?父母和孩子更从容?有更多的时间发展兴趣爱好,称为高贵,丰富的人?现在纠结这个学制了......有无人指点?
哈哈,看到你了

知道我是谁吧

去年我们在喵喵网上就说我们孩子机考做题数量一样。。。

往事如烟啊.

TOP

哈哈,想不知道也难。转眼又一年了。.

TOP

回复 4楼Raphael 的帖子

如果不省那么两年,就堪称完美了.

TOP

同意柳叶。但是也许就是省的这两年,才能够使实验有充分的理由在义务教育阶段来选择自己的生源,才能够使实验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里面做出自己的“实验”?所以,现实中没有“完美”。家长在努力放松心态,为孩子减压的同时,内心常常纠结:这有限的时间来不来得及等待孩子自己长大?.

TOP

不够从容也一直是我心头的纠结。不过,中学部情况不知道,从孩子目前在小学部的学习情况来看,个人感觉:如果只达到教材的要求,其实真要做到从容也还是可行的,但由于作业、尤其考试的要求,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拔高(除了英语),所以一旦要符合这些更高的要求,就不太从容了。说得具体通俗点,就是题目比较难,或者说正如实验家长在以往帖子里提到过的,在实验的测验考试中要得个好看的高分,不太容易,于是便需要在学习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从而对生活的其它方面,可能带来些影响。

说到“拔高”,这真是一个棘手的话题。一方面,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而且有时候,总得跳一跳,才能摘到更高树上的果子不是?而另一方面,对于违背自然规律的“拔苗助长”类教训,似乎也不能熟视无睹,更何况生活中除了语数外,还有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天文地理......仅仅拔高主课,会不会以抑制了其它领域的发展为代价?

其实我觉得作为对孩子有要求的家长、作为对自身有要求的孩子、作为一个好学校、甚至作为聪明勤劳并且仍需奋起直追的中华民族的一员,适当的拔高是必要的,但现在的问题似乎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好像追求的是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而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是没有最超前,只有更超前。所以在实验,我看到我孩子拿回的考试卷,往往会比考前复习时老师让他们在课堂上所做的上一年的考试卷子难;我还遇到了素不相识的实验家长,在孩子刚入学成为小一新生不久,便通过我们共同认识的朋友,向我借去了下一个学期的所有教材先预习起来。难怪昨天有个家长在另一帖子里说她发现如今考实验的孩子越来越强,我想这是必然的,大家的准备一定越来越充分了。

这一切不仅发生在实验,也发生在其它学校,这好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环顾四周,貌似整个教育的环境,都不太从容......

更何况,家长们的需求是多样的,有希望从容的,就一定有喜欢快马加鞭的;有满足于点滴进步的,就一定有渴望难上加难的;有关注过程的,就一定有在意结果的...... 既然众口难调,所以好像搞清自己心中到底想要什么,并坚守不动摇,就显得很有必要。现实的确是不完美的,但好在命运应该还是有可能掌握在自己手里。无论你想要的是第一名、还是单纯的健康快乐、还是暂无目的地随波逐流,其实还是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决定和相应行动,无限接近甚至达到这个目标。比较麻烦的是万一有点贪心,目标较多的情况,那就得把目标做个优先排序,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毕竟,哪有万事如意,有时还是不得不向现实作出些妥协。

再有就是和学校、老师的沟通,我还是觉得不会完全徒劳。我女儿班上曾经一度遭遇过语文课每篇课文之后要掌握几十个成语的要求(有些甚至我们大人都不知其意),后来通过家长们和老师的沟通,词汇要求终于变得合理多了 - 也许我们比较幸运,遇上的老师通情达理、不固步自封,不过无论如何,我相信主动沟通和被动等待相比,总归能带来相对更为积极一点的能量。

[ 本帖最后由 艾米丽娃娃 于 2012-5-7 18:04 编辑 ].

TOP

是啊,不省学制的,也不能从容啊!.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