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吗?

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da6890100wclf.html
因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年轻人不敢轻易生育;孩子在腹中,准父母便忙于胎教;有不满周岁的孩子被送入各种早教机构去接受早期开发教育;上幼儿园,成了为人父母者越来越头痛的重大事件,据报道,北京某幼儿园门口有家长带帐篷排队七天等待报名;上小学,开始择校,托关系、挤破头抢着交巨额赞助费,有父母为了孩子入学买高价学区房;至于中考、高考,那已经被渲染成全社会的盛事;更不用说,为了各种入学的加分,为了将来人生的丰富和品质的提升,孩子们自愿或被逼进入了各种培训班……
  起跑线在哪里?
  网友“数码疯人院”人生的三个分水岭
  人生有三个基本的分水岭:第一分水岭是出生,这个是穷爸爸富爸爸的问题,第一次拉开你和别人的差距;第二分水岭是高考,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现在和以后取得的高度和起点;第三分水岭,是你在事业上的成就,决定你一生的生活质量和你下一代的奋斗起点。
  潘滨:生而为人,就要拼搏
  在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眼里,人,只要生而健全,智商稳定,就一定能适应社会,生存发展,就一定要拼搏努力,赢得成功。这个流行于19世纪中叶的生物理论,认为所有人在一开始都是一样的,但社会精英敢于拼搏,成功致富,是这个人类丛林里的老虎。
  曾有娣:家庭“企业”的追求
  “成功”、“成就”是社会普遍推崇的价值观。于是就产生了大批忙碌的儿童和过度亲职的父母。家庭变成了“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孩子的成就。孩子从一出生,就踏上了人生的起跑线。
  陈漠:任何一个时间点
  突飞猛进的大时代让整个社会充满了不稳定感,发展机遇突然涌现、行为规则尚未明晰,一夜成名、一夕暴富的神话屡屡出现,人脉、家庭、财富、学历、能力、智商、情商、心态、健康等等方面不确定因素都会让人觉得任何一个时间点都可能成为节点、拐点、起点和终点。
  不公平的起跑线
  520炜炜:永远别指望有什么起跑线!
  奉劝那些幻想自己的孩子还会和别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家长们,醒一醒吧!我们的孩子从来就没有而且将来也不会在同一起跑线前公平竞争,想想几千万贫困人口的孩子们,想想身处高位的权贵的孩子们吧!
  有个高中同学说,如果户口在北京的话,以我俩当年的高考成绩,我俩都可能上北大,当时心里竟然没有应有的悲凉……这种国情,你还想指望什么呢?
  刘溜:教育的阶层差距越发明显
  某课题组数据显示,低阶层家庭子女的平均高考录取分数普遍高于高阶层的子女。总体而言,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民、下岗人员、个体经营者、工人、职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与他们的社会地位大致相反。
  而且,中高级管理技术人员阶层子女更多集中在优势高校,而农民、工人和下岗失业阶层子女则更多集中于普通院校和大专院校。
  教育机会分配转向更有利于出身优势家庭背景的人,这一趋势在中国越来越明显,且得不到有效的关注和遏制。
  杏树: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的起跑线
  城里的孩子很早就开始学钢琴、绘画、舞蹈、写作、英语、奥数,他们的童年沐浴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在艺术的长廊里;少年宫、博物馆、科普中心拓宽着他们的视野;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陶冶着他们的情操;电脑及各种数码产品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优秀的教师、专家启迪着他们的智慧。
  农村的孩子:呀呀学语的年龄,跟着妈妈在泥地里打滚,学的是一口纯正的家乡话;好歹也上了几天幼儿园,但设施简陋;小学只学语文和数学两科,音体美是盲区;初中只学语数外理化,历史地理生物全作为副科打入十八层地狱。寒暑假跟着父母在地里劳动,唯一娱乐的方式是看电视,没有网络,更不要奢望旅游。
  不想输在起跑线上
  苇笛:输在起跑线上的爱因斯坦和华罗庚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8岁才会认字,小学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理,胡思乱想”,他甚至因此而退学。还有华罗庚,童年时贪玩好动,考试老是不及格,母亲常气得跺脚说:“我们前世作了什么孽,生下这么一个呆子!”
  网友“水煮肉片”:努力奋斗才能体会快乐
  知识的快乐,没有一定的枯燥过程是不能够真正长久体会到的;不经历奋斗,最后的赢恐怕也没法切实理解,甚至会感到心虚;一技之长好像也并不会与生俱来。还是脚踏实地为好,不要为自己或孩子找些似是而非的借口。快乐永远是过去式,而努力或者奋斗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快乐的真实。关于起跑线,个人理解不同,但是艰苦的过程没有人能逃脱。
  家长甲:不得不的无奈
  作为家长,真的很矛盾,尤其是在小升初、中考、高考这样的层层选拔中,不得不去抓一些敲门砖,不得不让孩子做一些他们不那么喜欢的事,甚至没有太大意义的事。
  家长乙:松紧有度,最难掌握
  “身心健康、自食其力、快乐”是我对女儿最大的希望,但人的一生中要做到真正的快乐是需要很多内、外在因素的。在人口众多,资源又相对匮乏的当今社会来说,家长如何从小正确地引导孩子显得尤为重要,从辩证的观点来说,“物极必反”,太过于紧张了,太过于放松了,可能都不是最好的方法!
  拨开迷雾,让我们看清楚
  西祠网友“认识自己”:马拉松的过程更精彩
  我一直觉得孩子的学习,就像是一场马拉松赛跑,只有最后赢才是真的赢。长跑的人都知道,一开始就全力去跑,很有可能在最后冲刺时,却没有力气了,除非这个人有极好的耐力,从头到尾都能坚持下来,但这样的人一般是奇迹。如果一个人只为了输赢去奋斗,而忽略了整个过程,无法享受过程的精彩,不说是悲哀,至少也是一种损失吧。
  丁玖(南密西西比大学教授):我的现身说法
  从小学到高中基本上以玩为主,兼学别样。因课余时间充沛,打乒乓、拉二胡、玩单杠,兴趣广泛,什么书都翻。1977年,成为南大数学系学生。同窗们也都没受过什么“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早期训练,个个身心健康、头脑清晰、志向远大。
  女儿在美国,上高中前有大量的时间培养兴趣和爱好,包括阅读中文作品,尤其是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她看得津津有味、乐不可支。高中后,她除必修课外,选修了许多既有用又感兴趣的课程,轻而易举地拿到全额奖学金进了大学,刻苦求学四年后又以双学士学位成为另一所好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总结发言:板子应该打向谁?
  杨东平:政府为啥不作为!
  当然,时下家长的集体恐慌,大多并非来自对成才或成功的追求,而是小升初或中考的现实压力,他们忍痛牺牲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参与考证热和择校热,是被逼无奈。其实,义务教育均衡化、取消重点学校制度、禁止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精神已经明确,关键是政府要敢于作为。
  丁玖:打破名校情结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信条难以打破的另一原因,就是当今社会分配不公的教育资源和民众心中深深扎根的“名校情结”。
  按笔者在中美两国的体验,小学、初中真没必要花那么多时间“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高中阶段可以用功一点,进了大学再刻苦一些,如果选择读博士,那就必须全力以赴。这种“递增函数”式的学习方式比目前“大学前递增、大学后递减”的抛物线函数现状不知要好多少。
  我们在保持重教育文化传统的同时,要多吸收现代西方文明中的人人平等思想,减少“重点学校”比例,让公民享受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校长和教师要尊重教育的基本规律,珍爱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勿把成绩看得比天还高,勿把排名看得比地还大。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2-4-7 12:00 编辑 ].

TOP

在这样的形势下,家长该怎么做呢?改变环境实在是太遥远的事情.

TOP

也许一切都要真正疯狂以后才能回归本真。家长能做的只是在保护孩子的同时尽量符合社会需求,尽力而为罢了。.

TOP

先搞清楚起跑线在哪里?.

TOP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12-4-7 12:11 发表
在这样的形势下,家长该怎么做呢?改变环境实在是太遥远的事情
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换个教育体制,不去抢跑道,现在的国际学校像雨后春笋一样,当然前提米准备好。想好了就不要去挤闹猛,笃悠悠白相。最合算的是培养一项优育爱好,花费不多又可以健身,将来出国又能尽快融入社会。中式教育是把人放进一个模子里,西式教育是人尽其才,那个更有后劲,不言而喻。

[ 本帖最后由 丰禾妈 于 2012-4-9 19:31 编辑 ].

TOP

谁画的起跑线?
神经病
神经病画的线能当真么?
能的呀,因为你们都有病呀!!!.

TOP

回复 5楼丰禾妈 的帖子

就这么干。.

TOP

回复 7楼Sally妈妈 的帖子

我也是半路才醒悟的,之前也逼着女儿考证上补习班,七投八投的,投下去的钱财和精力,一点没有性价比,大人小孩都弄得烦燥得要死,学了这些有多少是将来有用的?
我认为想好走这条路,就要注意全面提升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不光是体育健身,还要从小锻炼吃简单营养的西式餐,牛奶麦片三明治,还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自理能力,自己的生活自己料理,最好还能自己做饭。这是很重要的一技傍身啊!还要适当让孩子自己理财,还要假期带孩子出去开眼界,让孩子比较两种国家的不同(周边近国家有得是,像日韩台新加坡香港,不读补习班省下的钱笃定去这些地方),这样就有了出去读书的目的和动力,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只希望孩子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足矣!.

TOP

回复 8楼丰禾妈 的帖子

呵呵, 这个说法靠谱..

TOP

回复 8楼丰禾妈 的帖子

谢谢指点,这些都是切实有效的,对孩子终身有益的做法。.

TOP

回复 8楼丰禾妈 的帖子

英雌所見略同!.

TOP

只要平安幸福地过一生,赢在终点站就可以。.

TOP

什么起跑线?赢在起跑线,就能赢在终点吗?到头来等大学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在学些什么?该干什么?
随着孩子的长大,我的头脑也渐渐地开始清醒,不再随波逐流地跟着学这学那,与其花精力在各方面,不如在孩子感兴趣的领域多培养。
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宽容大度的胸襟,将来能对父母有一份孝心,才是我们应该培养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所喜爱,所擅长的方面,予以引导,将来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TOP

绝对不会。

要做一个会思考的家长。.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