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81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异地高考方案年内公布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异地高考方案年内公布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日表示,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很快出台,现在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异地高考是有条件的,除了考虑城市承载能力外,还对家长和孩子有一定条件要求,家长要在当地有工作。”

鼓励各地尽快推进
昨天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式的袁贵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很快就会出来”。

在有关异地高考的问题上,袁贵仁表示,教育部正鼓励各地尽快推进,有些城市可能难度稍微大一些,教育部也为此正在积极协调,现在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了,涉及很多情况,比较复杂。袁贵仁强调,在参加高考的问题上,目前全国还做不到自由地选择到哪个地方去考试。

与山东政策思路一致
此前,山东省已在全国率先突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将允许非户籍考生在山东参加高考。袁贵仁表示,教育部酝酿中的异地高考改革方案与山东出台的政策“思路上一致”。

袁贵仁称,去年1月起,教育部就在各省市展开方案调研、对接和征求意见的工作,现在到了最后时期。教育部很快就会出台一个总的文件,同时鼓励各省积极推进,出台自己的高考方案。谈及方案公布时间表时,袁贵仁表示:用不了十个月。

高考移民不具备条件
对于异地高考,袁贵仁表示,教育部正“积极推进,要有条件准入”。他解释说,参加高考毕竟有条件,“不可能所有人都到一个城市读书”。袁贵仁列举了异地高考条件:城市的承载能力,家长有条件,孩子也要有条件。“家长要在这里工作。高考移民是没有这些条件的,孩子在外地读书,家长在外地工作,孩子却在这个地方考试,这是我们不同意的”。

对于部分考生放弃高考参加国外大学入学考试现象。袁贵仁说,现在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有些家庭有能力承受孩子到国外学习。袁贵仁补充说,他相信“大家最终会选择中国的高等教育”,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有很多是很优秀的。

声音

“考生在哪上学就该在哪高考”

山东省不久前推出高考新政策: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来京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人大代表认为,“就地高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但是要在全国推行还面临一些难题。

“哪上学就在哪高考”

山东首先破冰的“就地高考”,解决了在山东务工的外来人员子女回户籍地高考的烦恼。长期以来,我国各地都实行高考户籍限制政策,这样就导致广大非户籍考生只能回到原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北流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幼薇谈及“就地高考”深有感触,她身边有一些朋友在广东等地打工,孩子在当地出生成长,受到的教育也比家乡好,但回原籍参加高考却很少有考出好成绩的。全国人大代表,合浦县廉州中学副校长周怀慷认为应该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对考生来说,应该是在哪里上学就在哪里高考,这样才公平。”

要防变相“高考移民”
山东“就地高考”政策出台后,有舆论表示此举将是把双刃剑,在解决务工人员子弟回家高考困难的同时,也可能会引发变相的“高考移民”。

“高考移民”问题在我国不少省份由来已久。2005年,海南的“高考移民”人数多达9793人,以当年报名人数4.49万人计算,平均不到5名考生中,就有1名高考移民。此后,国家对“高考移民”实行严厉的铁腕政策,“高考移民”潮逐渐平息。

王幼薇认为,“就地高考”如果从考生利益出发,肯定是在居住地参加高考更为公平合理,但难免有人会钻空子,还要看实际执行中怎么来规避这类问题。

解决高招资源分配不公
其实,对“就地高考”大众最关心是否会抢占本地的教育资源。“就地高考”话题背后的根本矛盾,在于高校的招生资源分配不均衡。

周怀慷说:“各大学的高考录取名额没有公平分配。像北大清华复旦等一类院校,给山东、河南等省份不过几十个名额,却招收大量本地生源。大学的招生名额应该按省区情况合理分配,分数线应该不要差距太远。周怀慷认为,教育资源应该保证在同一个区域基本均衡,差异是相对的,没有绝对公平。他认为,相对合理的差异更能促使教育发展,教育资源的差距应该是一步步缩小,而各地也应该发展出自己的办学特色。据新华社电

建言

“实现异地高考应确定时间表”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原副主席陈万志昨天表示,实现异地高考的目标共识达成后,应确定一定的时间表,以使得这一问题对各地形成约束力,“否则也可能遥遥无期”。

陈万志说,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必须在户籍所在省份参加高考引起了多方关注和诟病。“这种不公平已非常表面化了”。陈万志称,现在打破高考户籍限制的呼声很高,这说明,随着人口流动增加,公民追求公平的意识和权利意识在提高,“在所有的公平里,机会公平最重要”。这种背景下,他认为袁贵仁部长的这种表态算是迈进了一步。他也承认,高考户籍限制问题由来已久,“一下子放开这种限制,实际上也不可能,也难以操作,要渐进推进”。

陈万志解释说,打破高考户籍限制的解决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博弈,“这算是一项重大改革,可能是一部分的利益相对受损,这种情况下利益博弈就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和公平问题”。

陈万志认为,袁贵仁部长所提出的几个条件使得问题解决起来具有可操作性,“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认为这几个条件可以斟酌,像矛盾比较集中的城市,“如果录取分数线拉高甚至比其他地方还要高,那谁还会往那跑?”

对于袁贵仁所讲的“目前全国还做不到自由地选择到哪个地方去考试(高考)”的说法,陈万志希望这个“做不到”需要设置一定的条件,“在多少时间内不可行还是永久性地不可行?”

本报记者 郭少峰

数说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有2.2亿人离开户籍地迁居异地工作和生活。据统计,2010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小学和初中就学的人数达到997.1万。其中,在公办小学和初中就读的分别占77%和80%。.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12-3-5 00:21 发表
陈万志认为,袁贵仁部长所提出的几个条件使得问题解决起来具有可操作性,“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认为这几个条件可以斟酌,像矛盾比较集中的城市,“如果录取分数线拉高甚至比其他地方还要高,那谁还会往那跑?”
录取分数线拉高,本地生怎么办?.

TOP

回复 6楼rachelmom 的帖子

“不在户籍地高考的,分数线要相应提高”,这不好操作。
建议:异地考生高考用全国卷,折算后计入录取线。这是过去用过的方法。.

TOP

回复 12楼天蓝蓝 的帖子

回原籍考,每个省几十个复旦名额。。。。。。。.

TOP

回复 16楼天蓝蓝 的帖子

户籍地要考到上海985、211何其难。.

TOP

回复 21楼天蓝蓝 的帖子

我7楼就是一个婉转的借读建议,因为是借读,所以才可能另行出卷。
好多年前,全国卷在折算时,是打78折~85折的。
提高收费也是应该的,美国的公立学校,中学、大学,本州学生和其他州就是不一样的。.

TOP

回复 23楼天蓝蓝 的帖子

“高考的时候又要回去考”
我认为,异地高考也是要设门槛的,至少高中要在上海读,也就是上海的高中要有条件开放。.

TOP

回复 28楼天蓝蓝 的帖子

初中非籍学生不享受中考名额分配,裸考后列为高中非籍借读,高考时为非籍借读生单独出考卷。高校招生计划单列或考分折算后进入投档,那就啥影响也没了。随迁子女的读书、升学也解决了。.

TOP

十二年义务制最早要到明年政府换届。
非籍享受义务制还要再排在后面。.

TOP

回复 41楼小能爸爸 的帖子

分卷考试的考卷也就几种,所以同校不同分的情况是存在的,高中也是这样(零志愿).

TOP

回复 45楼小能爸爸 的帖子

现在填志愿的方法也不一样,好多省份是出分后填志愿的。.

TOP

回复 49楼sophia00 的帖子

如果设定的门槛是:
1、在上海有一定期限的纳税记录;
2、在上海有一定额度固定资产;
3、在上海接受义务教育的期限及就读高中的记录;
。。。。。。。。。。。。。。。。。
你认为如何?.

TOP

回复 61楼sophia00 的帖子

已经计划外了,以你的看法,是否加一条,限一个孩子异地高考?
官方一点的表达就是:4、每个家庭可有一个随迁子女参加异地高考。
N多年前,有过一条政策,知青可以有一个子女依照政策回父母原籍读技校。.

TOP

回复 69楼蟹妈妈 的帖子

好像是17+万,其中很多非沪籍的,他们以后会回去,然后又有一些不在上海出生的会过来。人数大致平衡并减少些
解释,招生计划会增加,甚至超过以前。.

TOP

回复 71楼nancy-ying 的帖子

高考移民是为了高考而临时做的动作
我想,异地高考还是要有50楼、63楼等条件的。.

TOP

学者称异地高考时间表不应交地方确定

学者称异地高考时间表不应交地方确定
http://msn.ynet.com 2012/05/13 07:17:00 来源:京华时报
本报讯  昨天下午,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等学校和单位十余名学者举行了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权利保障研讨会。会上学者们认为,教育部不应把解决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的问题全部交给地方,而是要明确规定各地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时间表和附加条件,并且要明确政策的强制力。这些观点将被总结为公民建议提交教育部。

  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和杜玉波副部长分别就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教育部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台总体方案,并要求各地于今年年底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北京大学法学院张千帆教授等专家呼吁教育部不能把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时间表和附加条件的制定权限交由地方。他们担心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受地方保护主义压力,很难制定公平政策,并且全国各省份的步调不一,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如果教育部的政策不够到位并缺乏明确的强制执行力,有的地方可能会过多保护既得利益,对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设定苛刻条件,无限期拖延开放时间,使得这一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顾问郭道晖认为,此问题至少要出台行政法规层次的文件,地方性法规就不能与行政法规相违背。

  学者专家在研讨会上起草讨论了给教育部的公民建议,在建议中指出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已经刻不容缓。教育部应当明确规定各地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时间表和附加条件,应该就“随迁认定、学籍认定、统一实施时间”等给出明确规定,完善顶层设计。否则,各省教育主管单位将会受到地方保护和畏难思想的影响,很难制定公平政策。教育部可以给不同的地方一定宽限,但不应当把时间表和附加条件的制定交由地方。为防止地方政府拖延推诿,教育部应当以规范性文件明确各地方政府解决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的责任。

  这份公民建议将在所有专家逐字逐句进行最后确定后递交教育部。(来源:京华时报).

TOP

回复 92楼ql7788 的帖子

65楼补充了一条:4、每个家庭可有一个随迁子女参加异地高考。.

TOP

回复 95楼大头儿子6 的帖子

从农村到城市不需要骗,而且他们的土地都在。.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