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91个人次参与评价】

[实践] 九年的体制内教育学到了什么

回复 1楼不二周助 的帖子

有思想的孩子。俺到大学才明白这些。.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2-1-31 13:14 发表

现在的义务教育环境和我们以前仍然是有不同的。
是的。这个不同非常重要。一同事,原来上的中学是省重点,这次回家去看了看,跟老早上高中大不相同。
1、老早下放的知识分子当老师的,都退了。相对偏僻的县城,年青老师,好点的,不愿意去。
2、有专门的教研班子,在全国各地搞调研,抄回来各种难题给孩子做。
3、初中火箭班,每天上课到晚上11点,然后,才开始做家庭作业。这个名字取得好、、、形象,管上不管下,升到最搞点,砰!

恰恰没有留下时间,给孩子独立思考,追求自我。如何获得 Education 呢?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2-1 09:3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2-1-31 15:39 发表
不再读体制内的高中。是她自己的决定。
尊重她的决定吧。知道自己要什么,是好事儿。磨难,总有的,无须人造。.

TOP

回复 34楼leonyou 的帖子

是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sophia00 于 2012-4-23 14:17 发表
要是到40岁还未明白呢?
那就把孩子送进去轮回。如果孩子到了40岁,还不明白,那就把孙子送进去轮回。.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12-4-23 23:31 发表
对于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也就是下属企业中因为下岗、单亲或因病致贫的家庭,其他帮困送温暖,也就是给钱、物,都不是根本。从高考填志愿提供咨询开始,到提供实习岗位(有尊严地给予津贴),到提供第一份工作,解决 ...
说的太好了。普及教育之功能,不能只从政府的需求来考量。考爸这段话,说的直白而清楚。普及教育要完成普通社会成员也就是老百姓的需求。因为支撑普及教育的是每一个老百姓。.

TOP

引用:
原帖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4-29 16:44 发表


GDP和教育的关系,我是这么想的。一个人家如果是穷人家,需要孩子工作养家糊口的,那就朝着实在的方向去培养,工程师也好,会计师也好,这样成功概率比较高;如果是富人家,就朝着务虚的方向去发展,如领导力、艺 ...
“朝着实在的方向去培养”,是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的一个大的区别。

比尔.盖茨说过,谁能知道二十年后,社会是什么样子,他就发财了。这话用在教育上,可以有另外一种解读,即,无论家长和老师都不能确定地知道二十年后社会是什么样子,更加无法确定某个孩子会受到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所以,“朝着实在的方向去培养”,反而是一种瞎子摸象的培养方式。

对未来的无知是我们应该有的谦卑,把个人的位置放对了,也就知道,所谓培养,其内容只能是那些最基本的素质。让孩子们用这些素质去迎接未知的挑战。.

TOP

引用:
原帖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4-29 23:17 发表


比尔盖茨的行业是IT行业,这个行业是变动特别剧烈的一个行业,坐看潮起潮落。但是整个行业内大量的人员是和该行业无关的,例如销售、市场、工程部门、制造部门、人事、财务、中层管理、高层管理等等。而这些从业 ...
你又扯偏了。说比尔盖茨,不是为了让你听他的话。你所需要的是看事实,以及听从你的内心。所以,你关于盖茨的赞美和攻击都是毫无意义的。

你只需要问你自己,你知道未来吗?你掌控未来吗?显然,你不是上帝。所以,你根据你的无知对你的孩子所做出的任何具体安排,都是毫无意义的。

你要你的孩子有什么一技傍身?能是什么,数学研究,物理研究,化学研究,还是造汽车,电子电路,计算机硬件设计,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你不是全能的。所谓你想的一技傍身,最多就是你所擅长的。好吧,就算你是个好老师,而你的孩子也不出人意料能非常好的掌握你教给他的技能,就算你把这种技能的继承做到最好,二十年后,它们通通都过时了。

我想说的是,这种杯具恰恰是对未来缺乏谦卑,对自己的认知缺乏认知。我无法确定未来,你也无法确定。未来一定出乎你我的意料之外。

但是,人类有很多东西,几乎从来都没变过。技能在变,知识也在变,但人们对善恶的理解没有变,人们具有学习的能力这样的事实没有变,人们对未知探究的兴趣没有变。丢掉这些,把二十年后被称为垃圾的技能和知识教给你的孩子,你想害了他么?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4-29 23:55 编辑 ].

TOP

回复 122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说到“品德良好,勤劳善良”,你真的认真想过,孩子如何能得到这些。我猜,你没想过,在你的回帖中出现这几个字,如在作文中的诸多套话一样,不过是顺大便的提升下主题思想而已。

好吧,请教:应试作文中,如何能做到品德良好如何做到善良?如何避免说空话、假话和套话?

另,我是认真问这个问题的。别扯什么三聚氰胺和地沟油。如果善恶的界限是可以用现实的缺陷来模糊和修改的,那么,还有善恶之分吗?请别忽悠我。.

TOP

回复 125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英语是交流的工具,数学是学会理性思维,语文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了解历史的必须的基础。无论孩子将来做什么,或者他主动地去做,或者社会要求他去做,交流、理性、了解历史都是必须的。

另外,我没有安排孩子去学英语、学语文、学数学。交流、理性、了解历史,不仅是我的孩子,也包括你的孩子,以及其他的孩子,他们都有这样的愿望。满足他们的愿望,这是我想做的,也是教育教育应该做的。单从形式上看,这跟安排孩子的学习计划、定期考核检查,你可能无法区分,这不是我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4-30 00:22 编辑 ].

TOP

回复 127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第一,道德无法灌输。嘴上仁义道德,头头是道,背地里干坏事儿的,可真是大有人在。
第二,你真的以为,你不讲道德,孩子就没有道德么?.

TOP

回复 133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你说到在点子上了。陶行知,原名:陶文睿,留美归国,改名陶知行。显然,这出自于王阳明之“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于当时的陶先生而言,已是知而知之,自然是要用于实践。后来,陶先生又改名“行知”,为何?

若父母通晓文理,明人情世故,且大知大识,予孩童以“知”,使其循道而行,无错,好得很。如父母未到此境界,大概只能任其从圣贤书知之,问题在于,圣贤书再好,还需要融会贯通、批判性阅读,那么,如此父母何以能做到?如果谬解、误解了,怎么办?不反对学习文史,也不反对四书五经。尤其是有文史根基的家长,更应展其所长,不应用其短而为应试去搞什么奥数。但窃以为,当子幼小,这样的学习仅限于语言,不能强求道德高度。

另外,从普及教育的角度看,这样做,需要很多优秀的语文老师,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怎么办呢?窃以为,以行到知,教不好,索性不教,让学生在行中自然体会,更加稳妥。当然,学校要真正潜心为学生之长远发展计,适应孩子自然的语言发展较早的特点,为道德养成提供更多的机会、时间和空间。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 16:31 编辑 ].

TOP

回复 138楼胡豆妈 的帖子

不过看名字象是男孩儿,那就不好说,也有适应得非常好的男孩儿,但是总体上来说,男孩的日子不好过。
===============================================
太有感触了。家有男孩,小五生,回顾五年来,真心说,不好带。.

TOP

回复 136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1、小学初中,要分开来考虑。因为孩子在两个几乎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
2、高中,又要另论。因为高中不是义务制教育。
3、还有,三十年前的义务教育和现在的义务教育,差别很大。

三十年前的义务教育因为刚经历文革,老师奇缺,老师水平也低,没有教育产业化,老师和校长们非常愧疚地对我们这一代进行了“消极”的教育,碰巧给了我们充分的发展空间,使我们得以远远超越我们的老师。

至于今天的义务教育如何,我也不说了,等你慢慢体会。不过,说这么多,也不是全面否定体制教育。只不过是有问题,就说问题,试图去解决问题。好与不好的评价,也没什么意义。如你所说,不能出国,就无法逃避,只能迎接挑战。至少以我孩子的情况,我觉得,一味顺应是肯定没有出路的。.

TOP

回复 176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给你出个大学数学考题,这是最后一道题,也就是所谓的答题。你先做做,然后分析考的是什么。

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边的长度分别为3cm和4cm,问斜边长是多少?.

TOP

回复 180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微博在转这道题时,很多人都认为这道题弱爆了,因为他们只做到前两个层次(还有一种是测量出来的,可以归入第一类)。而这两个层次,如果要我评价,连最基本的科学方法都没掌握,包括用勾股定理的那位。尽信书不如不读书,好吧,这两个层次的,理科就别深造,可以回去或者转投文科。

能回答3、4层,那是相当不错了。但其实要区分的是,考生是背下来的,还是临时做出来,还是原来看过又有自己的发明创造。详细的区分,这也许要通过面试来考察了。当然,倾向于临时做出来,而且还做的好的同学。

能回答到第5层,经过面试确认,如果其它成绩还不错,可以直接进数学系了。

不可否认,考试技术会破坏这样的考试选拔体制,尤其是老师参与到考试技术中。参加高考时,我们这拨普通高中的孩子,最讨厌的是省重点有老师参与出题,有老师打题还能打中。.

TOP

回复 191楼宇泽妈 的帖子

国内学到的数理化知识,特别是数学,超过了工作的需要。确实是一种浪费。另一方面,花在人文和体育上的时间不足,缺少情商。高分低能,一定程度与此有关。.

TOP

回复 224楼卡米的宝贝 的帖子

强者恒强,当然不错。关键在于,什么是强?这又回到了楼主的话题。.

TOP

引用:
原帖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5-8 22:10 发表


小学的教学进度在上海相对全国确是比较快的,特别对于写,要求过高。不过在不同的小学,要求差异很大。

您说的对,我的着眼点在大多数。也同意您说的优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过不同意您认为对中职收费是对弱 ...
普及教育,从小学开始,最应该要做的是教会孩子生活和学习。生活,现在没法谈。就说学习吧。
学习应该是一种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等普及教育完成,走上工作岗位,能干一行,学一行,这才是普及教育应当给予每一个同学的。
而“小学的教学进度在上海相对全国确是比较快的,”实际上是用知识压缩了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的空间。而这些知识中很多内容,要不过时了,要不与一般的工作毫无关系。所以,教学进度快,是害了上海的学生。当然,表面的成绩、领导的政绩好看些。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17 14:2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星星妈咪 于 2012-5-17 14:43 发表


进度快这件事实际上也是抛弃了一小部分孩子。特别是语文的学习过于囫囵吞枣。
上海在教育上有很多优势,例如各种展览,各种图书,各种博物馆。上海的孩子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一定要把孩子圈在教科书里边,去跟别人比个高下。浪费了。.

TOP

回复 230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挑第4点说一下。“4 新上海人越来越多,这部分人绝大多数都是凭着学习,获得良好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我所知道的有以下几个原因:
1、80年以后,上海的大学里边最好的大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出国了,其中有很多上海子弟。上海从那时起逐渐形成了一个高端人才的空洞。现在,这个空洞越来越大。
2、上海有过度教育的问题。很多底层的工作不适合受过中高层教育的人去做,于是上海又形成一个低端工作的空洞。现在,这个空洞也越来越大。
3、上海有全国最好的中层资源。而且他们不太接受创业的观念,不会在本地翻盘,也不愿意去外地。
4、上海传统的海纳百川的态度和氛围,帮助了这些新上海人立足。
所以,新上海人填补的是上海的空洞,给上海带来了平衡和活力,上海也容纳了他们。诸多原因,学习只是其中之一。

扭曲的现象往往意味着内在的逻辑是扭曲的。说到幼升小,小升初,最强的可以搞定一切其它逻辑的,就两个字--现实,因为“现实”可以不讲逻辑,也只有这两个字。

作为小老百姓,在公平的环境里边,所能得到的资源,最多也就是公平。任何的不公平都不是为小老百姓准备的。任何想要获得不公平的企图,结果通常是为权势做嫁衣裳。大家只有反对所有的不公平,对不公平表示不满,才可能在将来获得最好的结果--公平。这意味着,所谓公平,无非是每个家长只能在完全随机情况下碰到好的老师。事实上,好老师最应该做的是带出更多的好老师,是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好学生要好老师教,这才是存在于家长老师还有学生思想上的扭曲的根源。这个观念不击破。就只好扭曲和纠结下去。如果一个学生取得的好成绩,是依靠获得好的资源取得的,那是见不得人且应该感到羞耻的事情。没有人会同意让薄瓜瓜成为学习的榜样吧,尽管他在名校如牛津、哈佛。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0 11:57 编辑 ].

TOP

回复 234楼ccpaging 的帖子

公平的情况,究竟是如何的,看看加拿大、美国的公办小学、公办初中就知道了。学校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硬件,老师也几乎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地段生的特点。私立学校另说。另外,我不同意把现在某些民办学校称之为私立。例如,在某学区,一所民办小学,两所民办初中,用的都是地段买房人的费用建起来的建筑、场地,且获得当地税收的补助,却不担负招收地段生的义务,客观上还造成了公办资源紧张。说难听点,它就是个使用公共资源却没有担负相应的公共义务的怪胎。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0 01:32 编辑 ].

TOP

回复 245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SW,SW,PH,HY,LS,我不认为这里边的任何一所学校可以得到美国私立学校、公立学校的自由度。教育受控于少数官僚,跟教育专业人士办教育,是两码事儿。教育目标、手段等均不相同。
作为每一个家长,在做出比美国家长更大的努力试图把孩子培养成才,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结果却事与愿违。不得不说,这个官僚控制的教育,拖了教育的后腿,

另外,我也不同意私立学校的重要性超过公立学校的观点。教育对社会的重要性,在于普及。历史上可以看到,落后就要挨打,不是说精英的落后,而是整体国民素质的落后。抗日战争中屡战屡败,就输在普及教育上,文盲打高中生,一个只懂挥舞大刀片,一个在100米外一打一个准,怎么玩?

时至今日,如果家长、老师、学校、教委都将培养多少精英作为教育成功的唯一标志,会不会回到县学、府学和太学的时代呢?当然,在经费来源的问题上,估计他们是不愿意回到那个时代的。用大家的钱培养少数人,划算的。用大家的钱培养自己的孩子,就更划算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3 23:16 编辑 ].

TOP

回复 260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要不说说看,九年的体制内教育应当学而没学到什么?.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