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林语堂等先生 论 趣

林语堂等先生 论 趣

记得那里笔记有一段,说乾隆游江南,有一天登高观海,看见海上几百条船舶,张帆往来,或往北,或往南,颇形热闹。乾隆问左右:“那几百条船到哪里去?”有一位扈从随口答道:“我看见只有两条船。”“怎样说?”皇帝问。那位随行的说:“老天爷。实在只有两条船。一条叫名,一条叫利。”乾隆点首称善。
    这话大体上是对的。以名利二字,包括人生一切活动的动机,是快人快语。但是我想有时也不尽然。大禹治水,手足济服,三过其门而不人,不见得是为名为利吧。墨子摩顶放腹,而利天下,就显然不为名利。他们是圣人贤人,且不说。我看至少有四条船,叫做名、利、色、权。世上熙熙攘攘,就为这四事。色是指女人,权是指做事的权力,政权在内。不爱江山爱美人,可见有时美人比江山重要,不能不说是推动人世行为的大动机大魔力。有能力或权力做出大事业来,不为任何力量所阻挠,为事业成功,也可成为人生宗旨,鞠躬尽瘁做去。为名利死,为情死,为忠君爱国死,前例俱在。

    只是有时一人只想做官,不想做事,这就跟一般商贾差不多了,只怕利禄熏心,就失了人的本性。能够通脱自喜,做到适可而止,便是贤人。但是排脱最不容易。以前有位得道的大和尚,面壁坐禅十年,享有盛名。一日有一位徒弟奉承他说:“大师,像你做到这样超凡入圣,一尘不染,全国中怕算你是第一人了。”那大师不禁微微一笑。这也可见名心之难除也。
        但是还有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为动机,叫做趣。袁中郎叙陈正甫会心集,曾说到这一层。人生快事莫如趣,而且凡在学问上有成就的,都由趣字得来。巴士特(Pas.teur)发明微菌,不见得是为名利色权吧。有人冒险探南极北极,或登喜马拉雅山,到过人迹未到之地,不是为慕名,若是只为图个虚名,遇到冰天雪地,凉风刺骨一刮,早就想“不如回家”吧。这平常说是为一种好奇心所驱使。所有科学的进步,都在乎这好奇心。好奇心,就是趣。科学发明,就是靠这个趣字而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科学家发见声光化电,都是穷理至尽求知的趣味使然的。
    我想这趣字最好。一面是关于启发心知的事。无论琴棋书画。都是在乎妙发灵机的作用,由蒙昧无知,变为知趣的人,而且不大容易出毛病,不像上举的四端。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顾凝远论画,就是以天趣、物趣、人趣包括一切。能够康酒出群,静观宇宙人生,知趣了,才可以画画。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就做到如米额或黄大痴,也没有什么大害处。人生必有痴,必有偏好痛嗜。没有腐嗜的人,大半靠不住,而且就变为索然无味的不知趣的一个人了。
    青年人读书,最难是动了灵机,能够知趣。灵机一动,读书之趣就来了。无奈我们这种受考试取分数的机械教育,不容易启发一个人的灵机。我曾问志摩,“你在美国念什么书?”他说:“在克拉克(Clark)大学念心理学。就是按钟点,摇铃上课,摇铃下课,念了什么书!后来到剑桥,书才念通了。”这就是导师制的作用。据李考克(Stephen Leacock)说,剑桥的教育是这样的,导师一礼拜请你一次到他家谈学问。就是靠一枝烟斗,一直向你冒烟,冒到把你的灵魂冒出火来。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个意思。灵犀一点通,真不容易,禅师有时只敲你的头一下,你深思一下,就顿然妙悟了。现代的机械教育,总不肯学思并重,不肯叫人举一反三,所以永远教不出什么来。
    顾千里裸体读经,是真知读书之趣的。读书而论钟点,真是无可奈何的事。李考克论大学教育文中,说他问过第四年级某生今年选什么课。那位说,他选“捐客术”及“宗教”两课,每周共六小时。因为他只欠这六小时,就可拿到文凭。“捐客术”及“宗教”同时选读,实在妙。但是这六小时添上去,这位就会变为学人了吗?所以读书而论钟点,计时治学,永远必不成器。今日国文好的人,都是于书无所不窥,或违背校规,被中偷看(水浒)、偷看(三国)而来的,何尝计时治学?必也废寝忘餐,而后有成。要废寝忘餐,就单靠这趣字。
                   林语堂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12-2-27 09:53 编辑 ].

TOP

兴趣-情趣-志趣

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的兴趣,从广泛的各种各样的兴趣到逐渐集中的中心兴趣。到了初中,要指导孩子围绕中心兴趣深入发展,开始有了浓烈的情感成分,这就形成了情趣,或者说是爱好。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始形成自己的志趣,形成自己的职业志向和人生理想.

TOP

兴趣:兴致;由爱好而产生的愉快情绪。
情趣:性情志趣。
志趣:志向与情趣;心意所向.

TOP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莎士比亚

                                     捕捉天性的瞬间,寻找学习的乐趣
 古今中外,凡有成绩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
  科学家丁肇中用6年时间读完了别人10年的课程,最后终于发现了“J粒子”,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学金的华人。记者问他:“你如此刻苦读书,不觉得很苦很累吗?”他回答:“不,不,不,一点儿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要探索的东西。”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驱使人接近自己所喜欢的对象,驱策人对事物进行钻研和探索,从事创新的、有趣的、或者个人爱做的事,乐此不疲,并会导致成功和成就。对中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兴趣不仅为学习提供强大的动力,而且有兴趣的学习还能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学习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不仅需要敏锐的感知、丰富的想象、灵活的思维和牢固的记忆,而且需要热烈的情绪、坚强的毅力以及稳定而集中的注意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专心致志、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它能使学生们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被称为万世之师的孔夫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强调“注重兴趣,分层优化”;二是提倡“抓住特征,对症下药”。将兴趣放在教育的首位,这也说明兴趣之于学生是极其重要的。
  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人的兴趣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影响与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从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开始,发展到对其产生浓厚的乐趣,进一步的发展成志趣,决心致力于该领域的探讨与研究。青少年学生处在重要的学习知识阶段,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对今后成才关系重大。对某一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不是一开始学就有,往往是从无到有,从淡薄到浓厚,从不稳定到稳定,也就是说,兴趣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
    如何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呢?
  a.积极期望。积极期望就是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想像中的“兴趣”会推动我们认真学习该学科,从而对此学科建立真正的兴趣。
  b.从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开始。在学习之初,确定小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应从努力并且可以达到的目标开始。不断通过小目标的实现来增强自己对学科的自信心,如此一来不断的进步也会逐渐激发我们对学习的兴趣。不要期望在短期内将成绩提高上去,有的同学往往努力学习一两周,结果发现成绩提高不大,就失去信心,从而厌恶学习。持之以恒地努力,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大目标的开始。
  c.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兴趣。当学生对该学科没有太强的兴趣时,对最终目标的了解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多半都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这种艰巨性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而学习又是学生的天职,不能不学,所以要认真了解每门学科的学习目的。看书上的绪言部分,听老师介绍学科发展的趋势,或从国家、社会的发展前景的高度去看待各门学科。
  d.培养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进行自我奖赏,达到什么目标,就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
  e.把原有的其他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以培养新的学习兴趣。每个人在少年儿童时期都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如爱玩汽车、爱搭积木等。到了高年级后,就应当去发现、了解与爱好有关的知识,如怎样当个好驾驶员?汽车是如何发动的?汽车的构造原理是什么?我所学的知识中哪些和它们有关系?这样就把对学习的兴趣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f.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能巩固知识,二是能修正知识,三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是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

TOP

孩子的潜能,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孩子本身,并不完全知道在哪一个方面,这需要一个不断认识、发现的过程。孩子的兴趣领域,也不一定是他的潜能领域。如果孩子的兴趣领域不能与内在潜能过匹配,就难以在未来的发展中达到一定的高度。因此,老师和家长在引导、鼓励孩子在发展多样兴趣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去领悟、去探索、去发现自己的优势潜能领域所在,并有意向地将感兴趣的方面与优势潜能领域结合起来,找到孩子发展的志趣.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