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6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已经在考虑留学的妈妈们,如果让你们重新选择,小学择校怎么选呢?

回复 265楼Derek妈妈 的帖子

记得我和妹妹小时候也常常被家里人说我们不如邻居的孩子心眼多。中国的家长反正总是怕自己的孩子吃亏了。不过过了这么多年再来看,我和妹妹的生活,各方面都比其他那些心眼多的孩子要好不少。有时候多了那么一点心眼确实让你在小处上多占了一点便宜,但如果看看人生的大picture,那一点点好处真是算不了什么。我觉得还是要培养孩子平和大气的心态,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和生活都会有帮助。

另外说话中英夹杂的问题应该是孩子还没掌握那一部分的中文词汇。以后词汇量大了之后会有所好转。我儿子现在8岁,他知道和什么人在一起只能说中文,和什么人在一起只能说英文,和什么人在一起可以中文英文混着说。.

TOP

就284#所说再补充一点。

BBMM是有最多机会观察和体会自己的孩子的。我想,很多BBMM都有这样的体会,看着自己孩子从小而来的那些闪光之处:善良、真诚、不问结果地努力、直率而大胆、创意无限的想法,等等还有很多,我们惊喜地发现着,又痛心地看着他们有时候被销蚀。还有很多时候我们会纠结,不知道有些东西尽力让孩子保留好还是不保留更好。但是总有一天,纠结会停止的,要么明白了选择什么更重要,要么纠结已经没有用了,因为已经来不及去改变。

这样去评价环境给孩子带来的东西,眼前看似乎觉得严重了点,往长远了看呢?往十年二十年后看呢?即使在中国的环境中,也不乏很多这样被大多数人看上去特立独行的人物,但是非常成功,或者说,是别人看上去的那样成功。即使孩子不要那样的成功,平和富足的心态也会让孩子受益终生的。

更何况,你选择真诚,并不等于你不了解世界上还有狡诈,你选择善良,并不等于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险恶。不要对我们的孩子太过担心,内心的力量强大,外在的力量就会更强大。.

TOP

也不是所有的国外华人都在给小孩补课。我现在在的地方、以前住过的地方都没有这种风气。大家送小孩参加的只是体育和学乐器。体育很花时间。比赛加训练一周跑五六趟的都不少。文化补习只在少数华人高度集中的地方有(比如加州、华府地区)。我们这种小地方,则是听也没听说这种事。

不过,华人、亚裔孩子优秀的很多。还是和家庭总体重视教育的习惯有有关。今天刚从Orlando回来,带孩子去参加美国初中生的MATHCOUNTS全国比赛。总共有56个队,来自50个州及、4个地区,另外加上Departmen of Defence 和Department of State的小孩,共224人。这些选手是层层比赛选出来的。到比赛的迪斯尼天鹅渡假宾馆一看,绝大部分是亚裔面孔,有印度裔,白人成少数民族,黑人没有。

我不认可上补习班。家长把孩子捧在手心"喂养"出来的小孩后劲不足。尊重小孩的兴趣、培养小孩自主、自觉地学习则会让小孩受益无穷,家长也轻松。不用当推爸推妈,是小孩的兴趣在推着他自己走。小孩自己有无兴趣差别实在太大了。没兴趣的,你买来书叫他看他也不看。有兴趣的,他会自己开书单、请你去买来看。

[ 本帖最后由 Ageji_Mom 于 2012-5-14 12:26 编辑 ].

TOP

楼上说的很不错!小孩子自己有无兴趣差别实在太大了。

而且,如果孩子没有太多做选择的机会,或者做了选择不被我们尊重而强行他改变(有的孩子顺从时不会有太强烈的反应,家长还会以为孩子对我们为他做的选择没有太大意见),他长大之后一旦有了自主权,有几种可能性:1、走极端,事事要与我们的建议或意愿相违拗。2、失去了选择的兴趣,不想选择,不会积极主动争取,等待现成的安排,人为的安排或者甚至是听天由命。3、痛苦地挣扎,有些事情他会发现他已经失去了选择的机会,有些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但他已经失去了这种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有些是很“冤”的,当年事事要遵从爸妈的意见,长大后却被指责为:不负责任、没有创见、啃老,等等。没有给孩子独立的机会,孩子怎么独立呢?.

TOP

回复 292楼远远娘 的帖子

楼上说的第一种可能性就发生在一个我认识的孩子身上:在中学极优秀,进了一所非常好的大学(大学在全美排在前五名)。迷失发生在大学,反叛发生在大学毕业之后,现在都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父母帮小孩作了太多决定,无形中剥夺了小孩自己选择的机会。尽管父母做的一切是出于为了孩子好的本心,实现上象是父母重活一次,小孩则失去了自我。别总想着让孩子多一技傍身,让小孩学太多东西,把小孩的时间填得太满。可以让他尝试很多东西,最后坚持学下去、多花精力的,应是他喜欢的。好比你撒一把种子下去,未必每一颗种子都会发芽。.

TOP

引用:
原帖由 Ageji_Mom 于 2012-5-14 12:51 发表
楼上说的第一种可能性就发生在一个我认识的孩子身上:在中学极优秀,进了一所非常好的大学(大学在全美排在前五名)。迷失发生在大学,反叛发生在大学毕业之后,现在都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父母帮小孩作了太多 ...
佩服两位妈妈,说得都非常深刻、有道理。

受教了!.

TOP

如果我们都同意内在的,持续(终身)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独立和批判性地思考;善于和热衷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学习习惯,那么是否中国体制内的教育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比体制外(国际)的好?

中国学生(从小学-大学)人均课外阅读量远低于绝大多数如果不是所有发达国家。中国培养的学生除了应试内容外,知识面也相对较窄。高考结束后,将课本撕个粉碎不是个别现象。高考结束进入大学相对更自由更需要自觉学习的阶段,相当比例的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也失去了刻苦学习的动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能力,那更是薄弱。无论是和国企,民企,外企的经理,HR交流,印象中还真不记得有一个人认为中国学生这方面是强的。无数的报道,调查几乎毫无例外的发现同样的问题。

这些事实显示,那些体制内教育通常所关注和培养的所谓‘好习惯’,对孩子今后发展未必有什么积极作用。芬兰, 全世界教育最好的国家之一, 如果就您上面提及的一些'习惯'养成氛围而言那可算得上极差. 但芬兰学生的学习习惯就真的不如中国学生吗?
   
赞同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和家庭)对孩子影响不小, 太多富有潜力和特质孩子的发展被抑制甚至扼杀在了现行的体制教育下. 不是说国际化教育什么都好, 但体制内与其比, 我觉得差距不是一点点。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2-5-14 08:24 发表
不。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就是让孩子养成勤于思考,自己学习的习惯。虽然这也是国外教育的一个方向,但在具体落实的情况中千差万别,很多孩子就一直那么懒洋洋地下去了。当然如果是外国人,他不在乎,他有另外属于他自己 ...
.

TOP

回复 295楼tommi妈妈 的帖子

无论是和国企,民企,外企的经理,HR交流,印象中还真不记得有一个人认为中国学生这方面是强的。无数的报道,调查几乎毫无例外的发现同样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太同意以上论调。

其实目前有些外企的部分亚太“领导”都是中国人担任了,很能干,无论各方面的能力都不输外籍人员,这些中国人确实很厉害,而且也都是国内名牌大学毕业,没有留学过,当然,在工作中,会经常去国外培训或者工作一段时间。
当然,差距还是有的,比较显著的就是国外的更Open,更会展示自己。.

TOP

回复 293楼Ageji_Mom 的帖子

说得精彩.

TOP

引用:
原帖由 远远娘 于 2012-5-13 00:31 发表
其实对孩子来说,不可能有完美的成长方案。成长路上总会碰到各种问题,过于顺利的成长对孩子未必就是好事,但也绝不能让孩子总在一个的确不适合他的环境里“磨炼”,因为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是很不成熟的,如果不 ...
喜欢看你的发言.

TOP

引用:
原帖由 快乐小猪妈妈 于 2012-5-14 18:05 发表
无论是和国企,民企,外企的经理,HR交流,印象中还真不记得有一个人认为中国学生这方面是强的。无数的报道,调查几乎毫无例外的发现同样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上面写的不是论调,而是我所了解到的事实。

有中国人能担任到外企的区域领导,与体制内培养出来者总体上在独立思考,发现解决问题上比较弱并不矛盾。中国人并不比别的民族别的国家人笨,但现有的教育使得很多人的潜力远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甚至使相当部分人受到了抑制。.

TOP

回复 299楼tommi妈妈 的帖子

哦,我了解到的事实正好跟你的相反。
但是有一点,中国人比较崇洋,即使是本土的中国人,很多人一定也要问问,是否他曾经留洋,等等。。。.

TOP

个人观察容易有偏倚。随便在百度或google中输入类似中国,学生,能力等关键词,或更严谨些去查相关的研究。我想中国学生独立思考等能力是强还是弱应该很容易知道的。
引用:
原帖由 快乐小猪妈妈 于 2012-5-14 22:00 发表
哦,我了解到的事实正好跟你的相反。
但是有一点,中国人比较崇洋,即使是本土的中国人,很多人一定也要问问,是否他曾经留洋,等等。。。
[ 本帖最后由 tommi妈妈 于 2012-5-14 22:35 编辑 ].

TOP

中国人还是很勤奋的。创新能力是弱,但通过勤奋能弥补不少。

回到小学,体制外小学也不能一概而论。要一一了解,才客观。小学也有它跟随的课程,英,美,还是PYP,都有些微小的差别的。小学和国内学校一样,小门太重要,比国内学校还要重要。.

TOP

引用:
原帖由 Ageji_Mom 于 2012-5-14 10:04 发表
......家长把孩子捧在手心"喂养"出来的小孩后劲不足。尊重小孩的兴趣、培养小孩自主、自觉地学习则会让小孩受益无穷,家长也轻松。不用当推爸推妈,是小孩的兴趣在推着他自己走。小孩自己有无兴趣差别实在太大了。没兴趣的,你买来书叫他看他也不看。有兴趣的,他会自己开书单、请你去买来看.....
很赞同!.

TOP

引用:
原帖由 远远娘 于 2012-5-13 11:15 发表
担心孩子“缺心眼”这个问题最终在于:你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怎样的人?

中国目前的商业界乃至整个社会,都有伦理道德缺失的问题。三周前在浦东星河湾参加了大前研一的未来趋势上海论坛,下午有一场王利芬(如不了解 ...
非常赞成你的话,所以才会发现孩子的“缺心眼”时,心里其实还是挺喜欢的。只有当了母亲,才会对孩子的将来有那么多思考。如果“缺心眼”能够让他有颗诚实淳朴单纯的心,平和愉快的过日子,那就缺下去吧。呵呵。.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2-5-14 08:24 发表
不。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就是让孩子养成勤于思考,自己学习的习惯。虽然这也是国外教育的一个方向,但在具体落实的情况中千差万别,很多孩子就一直那么懒洋洋地下去了。当然如果是外国人,他不在乎,他有另外属于他自己 ...
个人觉得在国际部,可能懒洋洋的中国孩子还是稍微少一些的,和传统的国际学校相比。

其实很多家长选择国际部,原因之一就是希望选择同样背景的家庭。只要是华裔,就会注重教育并对教育的结果有要求,希望孩子同时有大比例的中文教学并尊重一些中华传统。尤其是这几年部分国际部开始挑生源了以后,这样的家庭背景决定了这些国际部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教育质量也随之上升 - 如果把考试分数和考国外大学结果作为衡量标准来说(除了这些,暂时还没有其他可以比较的标准。)

不二,我一直是你的粉丝,这几年追了很多你的帖子,看到你对于英语教学和国际课程的思考,都非常非常的有道理。我知道你之前一直不太欣赏国内的国际学校,比如师资一般而且不稳定,也没有好的学习氛围(就如同你在这个帖子里提到的,比较难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们大多不太勤奋)。你为孩子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选择了体制内学校,但是课外花很多时间让她进行大量英语阅读和学习。你女儿的中文和英文作文,都写的非常棒。但是,我看到你帖子里提到,现在她读了IB的国际课程以后,重新发现了对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我想,师资在这个课程里依然是问题),这和她之前对于9年制体制内教学的不满形成了反差。那么,是不是说,哪怕国际部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因为课程本身是优秀的(比如IB-PYP, 英国ICE, 美国加州Treasures),这些课程的设置有着丰富有趣,吸引孩子的内容,可以帮助孩子思考,探索,从而更好的学习?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是早些接触这些课程,比如从小学开始,会给孩子的思想更少禁锢,让他们能够从小感受学习的乐趣呢?

如果重新选择,你会为女儿从小学起就选择国际课程吗?然后再课外加强中文学习?(作为你的资深粉丝,真的非常想听到你的建议。)

至于学习习惯,其实在现在的国际部里(尤其是挑生源的国际部里),其实倒已经不是太大问题了,中国孩子比例很高,海归家长们都挺拼教育的,对学习有要求,课外补习的也不少。现在儿子就读的国际部,对课堂记录,学习内容都要求很高,学的内容很多,进度也很快。.

TOP

引用:
原帖由 venetian 于 2012-5-14 09:03 发表
记得我和妹妹小时候也常常被家里人说我们不如邻居的孩子心眼多。中国的家长反正总是怕自己的孩子吃亏了。不过过了这么多年再来看,我和妹妹的生活,各方面都比其他那些心眼多的孩子要好不少。有时候多了那么一点心眼 ...
真的孩子再大一些会不再那么中英文掺着说吗?我最近真的为了这件事情有些烦恼的。本来6岁多的男孩还有些奶声奶气的,中文表达还不是那么顺溜呢(和那些口齿伶俐的同龄女孩子们真是没法比啊,没法比 ),现在居然开始掺英语单词说话了,这以后碰到愤青们是要被鄙视的呀。。。。。。可是也知道没法怪他,那些表达他可能头次接触就是英语。所以这也是我在犹豫是否要小学低年级选择国际部的原因之一,要不要1-3年级选国内学校呢?会不会读了国际部以后,中文的表达没有英文好了呢?

[ 本帖最后由 Derek妈妈 于 2012-5-15 00:0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远远娘 于 2012-5-14 09:47 发表
就284#所说再补充一点。

你选择真诚,并不等于你不了解世界上还有狡诈,你选择善良,并不等于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险恶。不要对我们的孩子太过担心,内心的力量强大,外在的力量就会更强大 ...
特别喜欢这句话,所以专门引用了,给自己做备注,提醒自己始终记住。- 内心的力量强大,外在的力量就会更强大 ...

还有LS另一位妈妈说的“如果看看人生的大picture,那一点点好处真是算不了什么...”。

但是,其实“缺心眼”只是我很小一点困惑,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中文学习。男孩子,在6岁同龄男孩子里,表达能力属于很一般。虽然知道中文功底在课外,但是对于我这样没耐心教授的妈妈来说,还是指望课程内把中文教教好比较好啊。这个问题,在我最近发现他中英文掺着说,而且英语可以写句子,但中文还停留在描红阶段时,开始觉得严重了。我担心他以后,要写作表达时,第一语言就是英文,那么哪里还会考虑中文写作呢?如果中文写不好的话,那那那。。。好像也不是我希望发生的。.

TOP

回复 307楼Derek妈妈 的帖子

其实,一直看到你在帖子里忧虑这个问题。如果你选择国际部,又对他中文的要求不低,又不肯自己用心教授孩子的话,这个问题始终无解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要兼得,一定是要些额外工夫的,这么说是基于你对他中文要求高的前提。

说是“用心教授”,其实主要还是引导为主,偶尔教授一下就够了,好书就是好老师,比我们教他们要好多了,所以更多地是引导孩子对中文的热爱,这个是平时要用心的,时时留意机会,不在乎量多少,在乎能否吸引孩子,关键是你要真心喜欢,这种情绪自然会感染孩子,如果读书量能跟上,会良性循环,再持续不断地把好书介绍给孩子,当然了,看不看由他自己,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吸引他,怎么吸引,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喜好动脑筋了。这些就是额外的工夫。额外工夫并不辛苦,只是妈妈要用些心,孩子喜欢就会乐在其中。

至于写作,即使是体制内的孩子也不见得写得就好,工夫同样是课外的。.

TOP

回复 305楼Derek妈妈 的帖子

我女儿当时的情况和现在已经不同。当时的好的公立学校也是很宽松的,老师也很好。更没有像现在幼升小大家要挤名校的情况,一般我们都是就近找个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学校。我的当时的长远规划就是体制内无论什么学校读到初中毕业,英语搞好,高中出去读。
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大人的心态更浮,竞争意识更强。现在考虑国际部可以,就是学校要选准。.

TOP

引用:
原帖由 远远娘 于 2012-5-15 01:15 发表
其实,一直看到你在帖子里忧虑这个问题。如果你选择国际部,又对他中文的要求不低,又不肯自己用心教授孩子的话,这个问题始终无解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要兼得,一定是要些额外工夫的,这么说是基于你对他中文要 ...
教育确实是要花功夫的。

我曾经是“补习班妈妈”- 这是一次和外教聊天时她说起的名词。她说:很奇怪中国很多家长,明明自己可以说很好的英语,却不愿意在家好好陪孩子阅读和游戏,而是周末忙着送孩子去各种补习班。好像觉得补习班能够起到比家长更大的作用(在学习上)。我忙着给儿子择校,忙着给儿子选好的兴趣班,却总没有耐心陪他去图书馆,连故事也是想起来才讲一个。

可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已经开始进入了可以自我学习的阶段。突然发现,有时候只要定下心,稍微多花些心思,孩子能够给到的回报和惊喜是那么多。

前几周发现孩子的中文能力太弱,去买了些散文CD,每天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听10分钟。一开始孩子并不愿意听,几天以后就开始渐入佳境。今天早上听的是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告诉孩子这是妈妈小时候读过的小学课本文章。快到学校的时候,他突然说:“我还是更喜欢《小桔灯》”(前几天听的冰心散文)。我有些惊喜 - 孩子已经认真听了并会比较,问他“为什么呢。”他慢慢地说:“因为我觉得《小桔灯》很优雅。”我正惊诧于他用了“优雅”这样一个口语不太常用的词汇,虽然好像不太通顺,然后又听他慢慢地说:“让我听了有些感动。” -- 到学校了,他拖着书包说了声“妈妈再见,我爱你。”然后下车了,我突然也有些感动,孩子就这样慢慢长大,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

TOP

引用:
原帖由 Ageji_Mom 于 2012-5-14 10:04 发表
也不是所有的国外华人都在给小孩补课。我现在在的地方、以前住过的地方都没有这种风气。大家送小孩参加的只是体育和学乐器。体育很花时间。比赛加训练一周跑五六趟的都不少。文化补习只在少数华人高度集中的地方有(比 ...
可能因为上海这边就是“华人高度集中的地方”吧(呵呵),所以国际部的有些家长就不由自主地感染上了这种赶补习的风气,不过还算好,少有为了竞赛而补习的,大多是担心国际部里基础不扎实才稍微补一下。少了些功利性,补习就比较放松,就没有那么辛苦。

我现在给孩子课外上每周一次的英语课,乐高课,国际象棋课,棒球课,还有每周2次足球课。不敢补数学和语文,怕上了国际部小学后不听课。对于数学,国际部的教学已经够了,除非孩子有特别兴趣,才会考虑额外的加码。唯一比较担心的是中文,不过就像楼上远远娘说的,功夫在课外,做家长的要努力创造些环境,帮助孩子对中文有好的感觉。毕竟我们在中国,要学习中文,条件还是很好的,多看看书,泡泡图书馆,孩子有兴趣了,才有学好中文的基础,光靠学校教学,也不一定每个孩子能把中文学好的。.

TOP

回复 310楼Derek妈妈 的帖子

是的,还是妈妈花心思很重要,孩子是会给我们很多惊喜的。你也是个很用心的妈妈,相信孩子,也相信你自己一定能做得好的。.

TOP

能否告知你们现在读的是哪个双语学校?
引用:
原帖由 kathyzhang0703 于 2012-4-10 10:05 发表
这些都是事实。

只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很长,而国际班/国际部/国际学校好像是这几年才兴起的,我们需要时间来考证这样的模式对孩子成长过程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可以肯定的说,国际部的教学形式一定比僵化的公立教学 ...
.

TOP

回复 311楼Derek妈妈 的帖子

人在中国学中文便利多了。周围的环境就是一本大书,路牌、广告、招牌、告示,可以走哪认哪。要保护小孩的兴趣,别让他厌恶学中文就好了。.

TOP

回复 302楼不二周助 的帖子

中国人确实勤奋,但创新能力未必天生就弱。不正确的教育方法能把天才变为庸才,画家变成画匠,科学家变成技工。

中国学生普遍应试能力挺强(哪怕是在国外),但课堂上参与程度低,老师满堂灌,鲜有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去教、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多成了接收机、复读机,如何还能去创新?.

TOP

引用:
原帖由 Ageji_Mom 于 2012-5-16 08:32 发表
中国人确实勤奋,但创新能力未必天生就弱。不正确的教育方法能把天才变为庸才,画家变成画匠,科学家变成技工。

中国学生普遍应试能力挺强(哪怕是在国外),但课堂上参与程度低,老师满堂灌,鲜有从引导学生发现 ...
很赞同。.

TOP

引用:
原帖由 venetian 于 2012-5-14 09:03 发表
... 看看人生的大picture...
说得好!
在教育上,粗糙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

TOP

回复 315楼Ageji_Mom 的帖子

同感。中国的老师,太注重学到了多少,而不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TOP

我现在也在给小孩选学校, 看过其它的论坛.  一个妈妈描述她为女儿revisit 的两所学校,姑且称为school-A and school-B 转贴在下面:

It helps to visit an School-B science class on revisit days to see the difference. At School-B, the 12 students and teacher review the lab and then split up into smaller groups and run the experiment at smaller tables. The technology is amazing, the data from the students' tables are collected automatically from the equipment and then instantaneously graphed and shown on a projection white board (compiled by some cool program) and the groups come back to the big round table and discuss. They discuss it all while facing each other (the class we saw was about force, mass and acceleration), so they can see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mass, decreasing distance, for example. Students also went to the black board to show their predictions and ideas. Everyone is involved. It was basically a lot of fun.

It looked as if a great deal of time had been spent designing the experiment, the program, and the discussion questions. A lot of effort to design this type of curriculum to teach science! By the end of the class, we (even the revisit day parents) thoroughly understood F=ma

When we revisited at School-A, we were not allowed to see a real science class. A very nice science instructor gave a little sample lecture to the parents. We all sat facing forward and listened while he lectured and demonstrated the gas laws with a balloon in a jar.

后来她的女儿去了school-B..

TOP

引用:
原帖由 Ageji_Mom 于 2012-5-16 08:32 发表
中国人确实勤奋,但创新能力未必天生就弱。不正确的教育方法能把天才变为庸才,画家变成画匠,科学家变成技工。

中国学生普遍应试能力挺强(哪怕是在国外),但课堂上参与程度低,老师满堂灌,鲜有从引导学生发现 ...
是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家庭教育太配合中国的学校教育造成的。.

TOP

当妈的好辛苦!.

TOP

回复 306楼Derek妈妈 的帖子

国际部中文表达肯定赶不上国内部的,英文说写都容易,小孩会趋向选容易的.

TOP

有时候去补习实在是由于大人找不到教小朋友的方法
我儿子的游泳是我教的,但是我现在很后悔教他,应该一开始就让教练教,因为我教下来的姿势是不正确的
其他的比如写字阅读大人都可以教,但是谁能说自己教的方法一定就对呢?.

TOP

回复 323楼itcmich 的帖子

就是要力所能及地选择最好的老师,表面看费用高些,其实事倍功半。.

TOP

好贴!.

TOP

我认为,不能光看上外附中的优秀学生和骄人成绩,就得出体制内教育质量好的结论。
作为上海顶尖高中之一,上外附中只是掐尖的结果,不是优质教育的过程。
(当然上外附中的教学有它可取之处)。在上海这么大的人口基数下,掐尖掐出1%(一个粗略数字)的学生,这些top的学生放哪儿都优秀,放哪儿可能都能爬藤。(我说得可能夸张,但我相信各位明白我的point)
引用:
原帖由 smartzoe 于 2012-3-2 12:26 发表
这个帖子的标题正是我目前纠结的问题,我们是13年上小学,现在已经开始纠结了。我就是从大学一路考虑下来的思路。大学嘛肯定想去国外读,看中国教育的现状,感觉即使过了13年后,中国的教育质量也赶不上美国的。于是 ...
.

TOP

回复 326楼我是黄河 的帖子

上外附中主要还是家长和孩子付出的更多些。.

TOP

回复 326楼我是黄河 的帖子

同意。

其实我之前的纠结已经在今年结束了,女儿还是考了包校,我们准备体制外从头走到底了.

TOP

回复 328楼smartzoe 的帖子

我们选了协和东国际班。包家太远了,根本没去考,听说也很难考。.

TOP

太精彩 了,关注中.

TOP

回复 43楼Ageji_Mom 的帖子

你好,这位妈妈,请教如果孩子各方面条件适合,小学毕业去美国读私立中学合适吗?谢谢.

TOP

回复 64楼远远娘 的帖子

远远娘说的真好,鼓掌。我也有同样在困顿,怕孩子出去后变成abc.

TOP

回复 114楼Ageji_Mom 的帖子

语言确实只是一个工具   但会不会  语言好 还是会有更多的优势呢?.

TOP

我已经忘了我前面说过什么,现在我重新说

1.  我希望孩子的小学到初中,都待在一个中西教育的中间地带。因为只有这个地带才最适合咱们中国人,无论你去哪里,你不可能脱离华人这个身份。(50% VS 50%)

2.  如果一个在美国当地的企业要找一个华人员工,多半是因为这个企业和中国有往来,中国人出国做事依托中国才行。(国内学校胜出,中文好)

3.  一个人语言学得越多越好,语言代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化,能学好才能有交流的利器。英语是世界普通话更应该理所当然的学好。(国际学校胜出,国内学校那学英语的方式根本不叫学英语)

4. 谈到创新创造力,中国人真的天生缺乏(和欧洲人比),教育非一朝一夕,进了国外的小学中国人的创造力也难以开发到和老外一样。但是至少不会被压制,反而会鼓励,只能博黑马。这种博的几率不是很大。。为啥说中国人天生缺乏?这和历史都有关,和一代代的教育都有关,我们自己,作为父母的创造力老实讲都有限。。。看看中国移民那么多年那么多代了,能用创造力改变世界的,或者小创造的都很少。。。 (50% vs 50%)

暂时想到这些,以后再补充,还没有结论。.

TOP

回复 334楼不二周助 的帖子

其他都非常赞成,除了第二点。除了企业要和中国往来而必须招聘中国员工外,事实上90%在国外就业的华裔还是因为他/她达到了企业对该职位的要求吧。否则有那么多在国外就业的华裔员工,大多数企业都是没有和中国有往来的。.

TOP

对于中文的掌握程度要求,最终还是看孩子最终以什么地方为工作生活的核心地吧。如果孩子确定在中国工作生活的,中文好一些是必要的。如果确定以国外为基地的,中国是工作间隙要回来出差的,那么会说读写应该就可以了。

我前段时间看教育频道一个考中文知识的节目,是几个中学组队,儿子的学校作为唯一的国际部参加,我就好奇看了下。对一些生僻字,古文等进行考核。看了十几道题,发现自己一个都没有答对,比如貂蝉的蝉怎么写,我一直以为是婵,其实是蝉。然后我就考虑,中文学习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花时间到把这些日常生活里不会常用的中文都要学好,那势必挤占了其他的学习,运动,游戏时间。从小学到中学,语文曾经是我最好的学科,获得过几次上海作文大奖,可是现在因为工作生活不常用,所以文字功底急剧退化。这样一个考中学生中文的比赛,考题我全军覆没。但这并不影响我在上海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儿子现在国际部二年级,语文跟着上海大纲在教,明显写作文比不上邻居小朋友(写作文对二年级是超纲的),识字阅读这些大纲范围里的和国内孩子没有差别(从考卷成绩来看)。但是,国内学校要求的大声读,背,默,这些他们都没有,所以日积月累他的中文会越来越比不上同级孩子,因为没有足够的练习。

数学也是同样的问题,没有练习。用上海教材教,只做那本教材配套的作业,考大纲内的数学考卷分数不错。我送他去读奥数,老师说他数学思维比班里民办学校的好学生还快些,但是计算能力差,做题就慢,因为要花时间计算。日积月累,如果一直读中国数学,在缺少练习的情况下,他的成绩会下降。但是因为四年级要转美国数学了,所以我并不担心,因为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数学教学模式,孩子可以在广度上学习更多的数学概念,少些练习,反而不会扼杀他对数学的兴趣。

关于英文学习,因为英语非母语,又不爱阅读,所以他是国际部英语很中等程度的小朋友。但是学校抓得紧,从一年级开始就经常在学校组织下参加美国同级别的各种考试,在英语、数学、科学应用上,他一直保持在美国同级别前5%的水准。前段时间参加一个美国知名的天才营测试,英语和数理程度都高于美国四年级的平均水准,英语更高些(数学有些没有学过)。

我的孩子不是牛娃,幼升小时不敢去考那些知名民办。有些牛娃们,一路国内名校上去,留学也能进很好的国外大学。但是我家儿子只是很普通的一个孩子。在确定要出国留学,而且基本以后是在国外长期生活工作的情况下,我为他选择一所教学严谨的国际部,以保证他把英语学好,思考和学习和国外接轨,同时中文可以做到读写没问题。至于数学,国内教材说不上好,短期里看到的数学成绩好,只是反复练习的结果。家长有心的话,每周花半小时,给孩子做些国内练习,就不会有太大差别了。

国际部学习,还带来其他一些好处。国际部小学的孩子出去,常常被其他人说天真幼稚。因为老师和善,不打击自信,鼓励自主和创新,测验可能很多,但是没有排名,也没有干部,孩子之间很少勾心斗角,更能保持天然独立的个性。每学期的期终报告成绩,是所有作业,课堂练习,测验的总和,不需要临时抱佛脚,孩子要好成绩就要认真对待每次的作业和练习,不关注成绩的话,也没有老师同学会给到特别对待,所以也不需要去关注别人的成绩或者踩别人,做好自己最重要。

另外,国际部一年级就开始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教程,看看那些特别有趣的教材,都会觉得选择这样的教程非常值得。.

TOP

mark。。。。。。.

TOP

引用:
原帖由 远远娘 于 2012-5-14 09:47 发表
就284#所说再补充一点。

BBMM是有最多机会观察和体会自己的孩子的。我想,很多BBMM都有这样的体会,看着自己孩子从小而来的那些闪光之处:善良、真诚、不问结果地努力、直率而大胆、创意无限的想法,等等还有很多,我们惊喜地 ...
太喜欢这句话,一定要抄一遍留作纪念:
你选择真诚,并不等于你不了解世界上还有狡诈,你选择善良,并不等于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险恶。不要对我们的孩子太过担心,内心的力量强大,外在的力量就会更强大。

这是我对孩子的缺心眼思考很久后,看到的最符合我心境的话之一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