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推荐] 传播一切值得传播的思想;教育话题选:孩子如何自我教育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传播一切值得传播的思想;教育话题选:孩子如何自我教育

Sugata Mitra shows how kids teach themselves孩子如何自我教育


    我今天的任务很艰巨。 因为我看了在座各位的档案介绍, 知道各位都来自不同的背景 经验丰富,而且都与很多人一起 相互合作,构建网络等等,我想告诉大家, 我想从一个非常具体的方面 来和大家讨论初等教育。 在仅有的20分钟里,我要提出四点内容 它们就像四块拼图一样。 如果我成功的阐述了这四点, 你们可能回头会考虑 贡献一些力量或者帮助我完成我的工作。
    那么首先第一块拼图是 偏远程度和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 偏远程度的意思不止一个。 当然,它通常是指 比如说,当你从闹市区开始走, 越走越远,那么你就到了相对而言更远的区域。 这会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偏远地区的第二个或者另一种意思是 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里, 都有贫民窟,贫民区, 它们从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来看, 相对城市其它地区较为落后,也就是贫富悬殊。 从这点意义上看,教育又会受到什么影响? 请记住这两个关于偏远程度的定义。
    我们做了个猜测。这个猜测是 偏远地区的学校没有合格的教师。 即使有,学校也很难留住这些教师; 他们缺乏良好的基础设施。 即使有一些设施, 学校也很难维护这些设施。 我想验证这个猜测是否与事实相符。所以去年, 我们租了一辆车,在Google上 查到一条从新德里到印度北部地区的路线。 这条路不经过任何大城市, 或都市中心。我们开沿路了300公里, 每当找到一个学校,我们就进行一套标准测试, 将测试结果制成图表。 这张图很有意思,当然,你需要很仔细地斟酌。 我是说,这只是一个很小的样本;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但这张图很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在我所选择的这条路线上, 学校越偏远,测试的结果越差。 这挺让人担忧的。 我试图将结果与一些因素联系起来,比如基础设施 或者电力供应等等。
    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因素与测试结果并无关系。 测试结果与班级人数, 基础设施, 贫穷程度无关。完全没有关系。 后来,我在每个学校都做了一个问卷调查。 问卷上只问老师们一个问题: 你愿意搬到城市去吗? 从图上可以看出,69%的人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教师表示愿意去距离德里稍远一点的地区, 而对于德里富裕的近郊,教师们表示不愿意 -- 因为,你知道,那些郊区的条件相对很好。 然后,德里开外200公里的范围内,答案一直是“愿意”。 我可以想像得到,一位老师走进教室, 心里每天都盼望着自己是在另一个更好的学校工作, 这很可能会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 由此看来,教师的工作动力和人员流动 相对于孩子是否能吃饱穿暖, 与班级人数超员等因素而言 对于小学教育有着更加深远影响。 事情看似如此。.

TOP

当谈到教育和科技,我在资料上读到过, 网站,协作环境 -- 你每天早上都在听 -- 总是在最好的学校,或城里最好的学校,进行试点。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片面看问题的结果。 这些资料 -- 其中有一些是科学著作, 不停指责教育科技太浮躁,没有发挥作用。 老师们经常说,恩,还行吧,但是教育科技的性价比太低了。 因为,事实证明,学生在学校里原本能得到 比如说,八十分。 采用了这种高新科技之后,他们可以考到八十三分。 结果校长看了以后说: 三十万美元就换来百分之三的提高?算了吧。 如果将同样的技术运用在那些偏远地区的学校里, 让学生的分数从三十分提高到,比如,四十分, 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这样,教育科技, 在金字塔底部所能发挥的作用,比在顶端的效果更为显著。 但是,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
    于是,我得出结论:教育科技 应当首先照顾弱势群体,而不是优势群体。 最终的问题是,如何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 当你向一位老师展示某样新科技, 她(他)的第一反应肯定是: 你不能用一台机器来取代老师 -- 绝对不可能。 我不知道为什么不可能,但是, 即使你认为这不可能 -- 我想引用Sir Arthur C. Clarke的一句话, 他是我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遇到的一位科幻小说作家, 他的这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说,如果一个老师连机器都不如,那么就该被机器代替。 这就给老师们敲响了警钟,你得伤脑筋了。 总之,我认为我们需要一套选择性初等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满足各种需求,帮助没有学校、 学校条件差、教师资源缺乏、 或是师资质量不够好的地区,应对各种情况。 如果你所在的地区不符合上述任何情况, 那么你就不需要这样的补救措施了。 到目前为止,我只见到过一个地方不属于那些情况。是哪我就不说了。 总之,在这么一个地方,有人告诉我,这里没有这些个问题, 因为我们的老师和学校都是十全十美的。 这样的地方的确存在,但是 -- 我在其他地方从来没有听人这么说过。
    我现在来谈谈儿童与自我组织能力, 以及一系列实验 来阐释什么是选择性教学。 这些实验被称为“墙中洞实验”。 我必须一口气把它介绍完。这是一系列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1999年在新德里进行的。 我们在那里的工作非常简单。 我当时的办公室在一个城市贫民窟旁边, 办公室和贫民窟之间隔着一道墙。 墙上开了一个洞 -- 顾名思义"墙中洞" -- 在洞里安装一台强大的个人电脑,电脑就这样被嵌在墙上。 它的监视器从墙的另一侧露出来, 一个触控平板也被嵌在墙上, 电脑链接着高速互联网,上面还有网络浏览器, 连接上了当时热门的网站Altavista.com -- 然后守株待兔。
    这是当时的情景。 那是我的办公室。那个就是“墙中洞”。 大概过了八个小时,我们发现了这个孩子。 右边的那个孩子八岁大 -- 他旁边的小个子女孩是六岁。 他正在教她如何浏览网页。 这个情形非但没有解答疑惑,反而提出了更多新问题。 这可能吗?语言不通会成问题吗, 因为他不懂英语啊? 这台电脑能在那保存多久?他们会把它拆下来偷走吗? -- 有其他人事先教过他们吗? 最后这个问题都把我们问住了, 他们肯定要把头伸到墙的另一头 来问办公室里的人 你能教我怎么操作吗,然后才会有人教他们.

TOP

于是,我离开德里,到其他地方进行同样的实验。 这一次我们来到印度中部城市Chifpuri*。 我听说所有当地人都是自学成才的。 (笑声) 当天天气很热,“墙中洞” 被开在那座斑驳的老建筑上。这是第一个靠近的孩子。 他后来在13岁的时候辍学了。 他走过来,开始随意摆弄触控板。 很快,他注意到,当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时, 屏幕上的一个东西也在跟着动 -- 后来他告诉我,我从来没有见过 这样一台能够受人摆弄的电视机。 他找出规律了。只花了两分钟, 他就明白了自己在控制这台电视机。 正当这时,他不小心点击了 触控板 -- 你们可以在屏幕上看到。 他点击了触控板,结果网络浏览器变换了网页。 八分钟以后,他看了看手,又看了看屏幕, 他正在浏览网页:游刃有余。 接着,他开始把邻居家的孩子招来, 这些孩子都过来凑热闹。 到了傍晚,共有70个孩子在上网。 这样看来,在这个地方我们只需 八分钟的时间和一台嵌入式电脑就足够了。
    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群儿童能够使用电脑和网络 进行自我教学。但是,这需要哪些条件呢? 现在,我们主要的问题在于英语。 有人说,你们应该弄个印度语版本的电脑和网络, 我说,什么,要我把整个互联网 翻译成印度语?那怎么可能。 所以,必须想出另一个办法。 我们来看看,这些孩子们是怎么克服不会英语这一难题的。 这一次的实验被放在印度东部 一个叫做Madantusi的村庄。 这里,不知为什么,没有英文教师, 这里的孩子一点英文都不懂。 我设了一个“墙中洞”。 与城市中的贫民窟不同的是,在这个村里, 来看“墙中洞”的女孩比男孩多。 而在城市贫民窟,女孩们通常躲得远远的。 我把一些CD撂在电脑那里 -- 没有连接网络 -- 过了三个月再回来。 我回来之后,看到这两个孩子。 一个八岁,一个十二岁,他们在用电脑打游戏。 他们一看到我就说: “我们需要一个更快的处理器和一个好一点的鼠标。” (笑声) 我大吃一惊。 他们到底怎么琢磨出来的啊? 他们说,咳,我们就是跟CD学的。 我又问,但是你们怎么明白上面说的是什么呢? 他们说,你把这台机器放在这里, 它只显示英语,那我们就只好去学英语啦。 后来我数了一下,他们大约用了两百的英文单词,你教我,我教你 -- 虽然单词的发音不标准,但是,他们都用对了 -- 像退出,停止,找到,保存,这些字眼, 他们不仅在玩电脑的时候使用,而且还把它们用在日常对话中。 由此看来,Madantusi 的孩子们似乎证明了,语言并不是一个障碍。 他们实际上有能力自学新的语言, 只要他们真的想学。
    终于,我筹到了足够的资金来做这个实验, 看看在其它地方,会不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印度是做这个实验的好地方, 因为,我们这里集合了民族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种族多样性, 另外,还有社会经济多样性。 所以,我可以找到能够代表 世界各地情况的实验样本。 我在上面花了近五年的时间,这项实验 带我们走边了印度的各个角落。 这里是喜马拉雅山区,在最北边,天寒地冻。 我必须找到或者开发一种合理的布局, 它能让我使用的普通电脑适应各种户外条件, 我需要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做实验,印度正好满足了我, 因为我们的有寒冷的气候,又有很热的气候。 这里是西部沙漠,靠近巴基斯坦边境。 这里有一小段视频 -- 其中一个村庄 -- 这些孩子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找到一个网站 来自学英文字母。
    这是印度中部的一个渔村,这里气候闷热, 很可能让电子设备出故障。 在没有空调,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下, 我们必须想办法克服所有困难。 最后,我们用风扇 作为动力带动机器的运转。 我想长话短说。我们在各个地方都做了同样的实验。 这次实验很有成效。这是一个六岁的小男孩, 他在教自己的姐姐。 一个年纪小的孩子用电脑 教比自己年纪大的孩子,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结论是什么?我们发现,六岁到十三岁的孩子 能够在群体中自我教学, 但原因尚未明确。 只要他们面前放着电脑,他们就能自我教学,包括学习智能信息。 我找不出任何原因,但知道这必须发生在群体中。 这对这个群体来说可能十分有利 因为你们大家都属于某个群体。 现在大家看到一群孩子能够做什么了, 即使没有大人的干预。.

TOP

我再简单介绍一下测量的方法。 我们使用的是标准数据统计技术,在这里就不多讲了。 我们绘制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进度曲线图, 这和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进度几乎是一样的。 我就不多解释了, 因为,这都一目了然了,不是吗? 孩子们能自学什么? 基本的操作,浏览,画图,聊天,电子邮件, 游戏,教学资料,下载音乐,播放视频。 一句话,我们会做的,他们都会。 一台电脑在短短六个月时间里,能使超过三百名儿童 学会使用电脑和所有操作。
    他们怎么办到的呢? 如果你对他们的使用时间进行计算, 会发现,平均每天才有几分钟时间。 所以这不能说明什么。 实际情况是,一个孩子在操纵电脑, 他身边,有三四个孩子围着看, 告诉他该干什么。 如果你测试他们,这四个孩子会得到同样的分数,不管回答什么问题。 而围着这四个孩子的其他十六个孩子 也在提建议,但是 他们对电脑操作建议往往是错的。 他们的测试结果也是相同的。 所以,他们通过旁观也学到了同样的学习效果。 这看起来跟成人的学习方法相去甚远, 但是,别忘了,八岁的孩子们 生活在一个不由他们自己做决定的社会中, 比如当大人说,不许碰那瓶威士忌, 一个八岁的孩子会怎么做呢? 他会仔细观察大人是怎么拿那瓶威士忌的。 如果你测试他, 他能过正确回答每一个关于这个话题的问题。 他们似乎学得很快。
    那么,这长达六年的研究告诉我们什么呢? 它告诉我们,初等教育可以通过自学完成, 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的。 不一定非要至上而下灌输。 可以通过一套自主选择的系统, 这也就是我想说的第二点, 儿童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实现某个教学目标。.

TOP

第三点和价值观有关系,简单的说, 我给印度各地超过五百名儿童做过一个测试。 我问他们 -- 我给他们大约68个 关于价值观的问题,简单问了他们的观点。 他们的回答各种各样:对,错,或者我不知道。 有一些地方,百分之五十的问题回答对,另外百分之五十回答错, 我从中找出16句这样的回答。 有些地方的孩子对价值观的看法有些混乱 因为他们一半人说对,一半人说错。 一个很典型的问题是:有时候,说谎是必要的。 他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也许我们也不知道答案。 我把第三个问题留给大家。 科技能够改变价值观的习得吗? 最后一点,自我教学系统, 我不会多说, 因为我已经说了很多了。 自然界的各个系统都是有自成体系的: 星系,分子,细胞,有机体,社会 -- 智能设计虽然有争议 但是从目前看来,只要随着科学的发展, 它还是自成体系的。 更多的例子有堵车,股市, 社会和灾后重建,恐怖主义和暴乱。 还有你们熟知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自我运行体系。
      这是我的四点总结。 偏远程度影响教学质量。 我们应当首先在偏远地区引入教育科技, 然后再到其它地区。 价值观是后天习得的;教条是被灌输的 -- 这两者的本质是相反的。 学习近似于一个有自我组织性的系统。 把这四句话放在一起 -- 我认为 -- 这让我们为教育科技树立了一个目标,一个远景: 那就是数码化,自动化,容许出错, 最低干扰,连接网络,自成一体的教育科技和教学方法。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从来没有要求使用教育科技;我们只是一直在借用科技。 幻灯片是很好的教育科技, 但是它不专为教育服务,它的本意是用来做会议展示的。 我们把它借用过来。另外我们还借用了视频会议技术和个人电脑。 我认为教育工作者们是时候拥有属于自己的远见了, 我就有一些这样的远见。在此简单浏览一下。 这些远见应当制造出 能够解决偏远问题,价值观问题和暴力问题的科技。 我给它起了个名字 -- 就叫它 “教条冲破体系”。 我们能否把它作为教育科技将来的发展目标? 我想把它留给大家来做决定。
谢谢各位。
(热烈掌声).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