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3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输在起跑线上的人生,复制一下又何妨。

输在起跑线上的人生,复制一下又何妨。

他今年29岁,已经是世界五百强企业联想集团的总裁高级助理。他21岁被当时全球最大电脑商戴尔电脑公司聘用,先后在3个重要部门任职。他2009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曾是花旗银行10名“全球领袖计划成员”之一。他就是于智博,被媒体称为“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小学留级,中学排名倒 数;9岁时父母离异,自小由爷爷奶奶带大;16岁时去美国留学,就读于一所全校只有50人的乡村中学。

    小学留级 中学倒数 体育是他自尊心的避风港

    9岁时,因为父母离异,于智博从上海转学到了成都,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转学时,我本应读小学四年级,但参加了当地学校的入学考试,成绩 不好,结果又降了一个年级,从三年级开始读。”于智博说。时隔多年,他才知道,为了让他留在那所小学,父亲和奶奶还到学校校长家里送了很多当时被认为是高 级营养品的麦乳精。

    转学初期,于智博听不懂“川音”,常常被同学们戏称为“上海老俵”,还有同学嘲笑他来自父母离异的家庭,但他说这些对他并没有产生太大影 响,一来老师及时制止了他们;二来他整天想得最多的还是去外面操场跑两圈,打打球。其他事情都没太放在心上,他说自己,实在太喜欢体育了。

    对智博的学习成绩,父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父亲对他说:“80分左右就行了,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就够了,为了几分点灯熬油不值得。”      

    “但一上中学,学业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我那时经常排名倒数,尤其是数理化成绩极差,父母请了学校里最好的老师给我补课,但成绩就是提不上去。”于智博说,他最喜欢历史和地理,单科排名甚至能排到班里前三,语文和英语也不错,但是一加上数理化,“那就惨了。”

    有一次,母亲参加了他的家长会,那次他考得很“砸”,综合排名在全班倒数第三,数理化成绩倒数第一,母亲回来后,狠狠地打了他。但即便如此,父母也没有以耽误学习为由反对他参加校田径队。

    “小时候,是觉得好玩,中学时,体育成了我自尊心的避风港。”于智博当时是校田径队的主力,每天训练时的奔跑,是他释放学业压力和树立信心的渠道,“田径场上锻炼的意志和吃苦精神,是在课堂上体会不到的”。

    进入不到50人的美国“乡村中学” 两个月掌握美式发音

    16岁的夏天,于智博成为美国俄勒冈州中部的密歇尔高中毕业班的一名留学生,但与最初“胜利大逃亡”的心境不同,密歇尔这个乡村小镇的现实,让他“大跌眼镜”。

    “虽然自然景色不错,但那个小镇总共才有350人,镇上只有一家商店、两家餐馆、一家邮局和一所学校,甚至街上连红绿灯都没有。”乍从人口稠密、热闹繁华的成都来到这个美国乡村小镇,于智博“惊讶得目瞪口呆”。

    作为镇上唯一的一所中学,密歇尔高中是全俄勒冈州里规模最小的高中,“全校学生还不到50人,学校只有一座连排的平房”。于智博承认,他当时的心理落差挺大的。

    语言关是于智博当时所面临的第一关,刚来美国的头3个星期,他发现自己原有的英语底子十分有限,同美国的老师、学生交流也很吃力。“我不怕 出丑,跟着重复同学和老师所说的话,多与当地人交流,模仿他们讲话时的口吻和语气。”即便没有人的时候,他也在听录音并大声模仿。两个月的时间,于智博基 本掌握了美式英语的发音,“年轻的时候,只要想学,挺容易上手的”。

    从这所美国高中毕业班后,曾令于智博最头疼的数理化,竟让他“大出风头”。“美国高中三年级的数理化内容是我在国内初三就学过的,在那边, 我考试基本上八九不离十地拿满分,还被提拔成数学老师的助教”。后来,同学间开玩笑时,会对他说:“我不是中国人,所以我不懂数学。”

    留学一年后,于智博代表优秀学生团体,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发言。之后,校长私下告诉他,若不是他最后用中文说了句“谢谢大家”,校长差点忘了他是位外国学生。

    从三流大学到名牌高校 蜗牛爬到山顶,和雄鹰的视野一样

    选择大学的时候,考虑到自费留学和成绩等个人条件,于智博选择了 “一所又小又便宜的大学”——东俄勒冈大学。“那是当时最适合我的选择。 那时我刚满17岁,不太了解美国大学的情况,也不敢走远,家里又不是很富裕,选择大学的余地并不太大。东俄学费很便宜,而且大学期间转学在美国很普遍,也 比较方便。”

    大二时,于智博开始计划自己人生的下一步——转学去名牌大学深造。“在东俄的时候,学分我都修够了,但选择转去哪儿是个问题。”像哈佛、耶 鲁大学等私立名校,一年学费一般是3万~4万美元,这是他当时“想也不敢想的数字”,其他一些名校,学费中等、专业排名靠前的又不是他想学的专业。最后经 过反复权衡,于智博决定转到密歇根州立大学,读供应链专业。“密州大不仅学费比其他同级大学便宜,而且它的商学院拥有全美排名第一的供应链管理系。”

    进入密歇根州立大后,因为热心公益和成功牵头筹办了学校里第一届中国供应链论坛,于智博获得了学院里学生的个人最高奖项——每学期所评选的一名“最佳学生”。后来,这个论坛保留了下来,还成立了相关的奖学金。

    从密歇根州立大学毕业后,于智博在戴尔总部工作了3年,25岁的时候,他决定报考哈佛商学院。GMAT测试他考了3次才通过,“我考试能力 差的问题又暴露出来了”。第二次失败时,他几乎要放弃,“就像高考落榜的感觉,时间和精力都用上了,但心态没摆好,很紧张也很浮躁。”第三次考试时,他不 但顺利通过,还提前一个半小时交卷。“第一次轻敌,第二次弦绷得太紧,第三次才明白张弛有度,学习得劳逸结合,而且我相信付出一定有回报。”

    “人生有多个起跑线,也许我现在落后于人,但并不见得会永远落后于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匹配,才是最重要的。”于智博说,他最喜欢俞敏洪的一句话:蜗牛只要能够爬到山顶,和雄鹰所看到的景色就是一样的。

    海外大公司的职场经历是他回国发展的练兵场

    2009年,于智博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求学生涯结束了,他邀请父母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由于母亲是单身,曾经有一次被拒签的经历,为了保证 离婚多年的父母能够在哈佛有一次相见,见证儿子不凡的努力获得的成功,享受一家三口在一起喝咖啡的温情,于智博甚至动用哈佛大学校长给母亲写了一封邀请 函,请母亲前往参加毕业典礼。

    没有想到的是,远在重庆的母亲还是被拒签了。听到这个消息的一刻,于智博的眼圈红了,自己多年的期盼成了泡影。父亲得知了消息后对他说:“儿子,不要伤心,我们被拒签是因为国家还不够强大,如果中国有一天成为真正的大国,恐怕我们拒签的将会是别人。”

    这话被于智博记在心上。

    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这一年年底,也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生们四处求职的时间。在三成同学没有满意工作的时候,于智博一下子拿 到了5家机构的聘书,分别是花旗集团、三星株式会社、LG电子、苹果计算机和美国篮球联盟(NBA总部)。2009年,哈佛毕业之后,于智博选择了到花旗 银行工作,尽管与其他4家公司相比,待遇是最低的,但是在他看来“工作中可以锻炼的能力和学到的东西是其他4家公司的数倍”。接受培训之后,他被派驻到巴 西,在那里,他成功组建了南美银行界第一个专门服务中资企业金融团队,并被评为最佳新员工。

    在花旗,广阔的事业前景等待着他。然而2010年,于智博毅然作出了一个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决定——回国发展。“在我上哈佛之前,联想 集团就邀请过我回国工作,毕业之后,他们再次期望我能够回国做杨元庆先生的助理。因为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回国发展,使中国在世界上更强大,之前的海外公司经 历都是回国发展的练兵场。”

    对于他的选择,父亲很赞成,他说:“在戴尔和哈佛,尽管有同事之间的合作,但主要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战斗。今后的岗位需要的是协调各方,进而领导多个部门,需要更多的韧性和付出更多的辛苦。”

    在教育专家看来,现在不知有多少父母还为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纠结,而于智博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今天能否取得成功,是否能够取得喜人的成绩,与他曾经的过去关系不大。“未来的成绩决定于你现在迈出的每一步,而不是你曾经的起跑线上的表现。”.

TOP

“一个人在今天能否取得成功,是否能够取得喜人的成绩,与他曾经的过去关系不大”“未来的成绩决定于你现在迈出的每一步,而不是你曾经的起跑线上的表现。”
是这样吗?我怎么觉得这个孩子成功的关键在于他16岁那年去了美国读书呢?
不要误导那些没有能力让孩子去美国念书的可怜的父母们。.

TOP

同意,如果没去美国,按照他的情况是不是大学都未必考得上啊。换而言之,中国小孩大学前读的书太难了。.

TOP

如果这个孩子留在中国读书,会是什么结果?这种情况,大多数的中国人是无法复制的。.

TOP

起跑线不起跑线不重要,关键这路线要走得对。.

TOP

别人的路,你无法复制.

TOP

于智博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今天能否取得成功,是否能够取得喜人的成绩,与他自己关系不大,关键是有一个能送他出国的爹和妈.

TOP

这本书大致看了下,我觉得是无法复制的,不过,给大孩子看看也不错。

看下来,只要孩子心理健康,加上后盾强大,基本上都能成才的。

复制的硬件,离我太远了。只能.

TOP

回复 7楼小马过河问老牛 的帖子

是啊,拼爹的年代,成功的起跑线在于爹.

TOP

成功是无法复制的,失败倒是可以吸取教训.

TOP

回复 1楼ljj 的帖子

16岁的夏天,于智博成为美国俄勒冈州中部的密歇尔高中毕业班的一名留学生
这句话是重点。这篇文章只能看看。.

TOP

就是.

TOP

引用:
原帖由 maggie妈妈 于 2011-9-18 13:23 发表
“一个人在今天能否取得成功,是否能够取得喜人的成绩,与他曾经的过去关系不大”“未来的成绩决定于你现在迈出的每一步,而不是你曾经的起跑线上的表现。”
是这样吗?我怎么觉得这个孩子成功的关键在于他16岁那年 ...
是呵,标题雷人,内容误导。.

TOP

这孩子体育好,这在美国的学校会很占优势.

TOP

回复 13楼桃之夭夭也 的帖子

木办法,标题不雷人就没人看丫,

内容嘛,就各花入各眼啦,
给输了起跑线的孩纸们鼓点劲!

赢了起跑线的,还不是在人才市场上挤一身臭汗?.

TOP

炫耀与自信

在中国学到的蹩脚的数理化成了在美国成长的炫耀与自信。.

TOP

我觉得这孩子成功的关键在于父母在他中学时让他参加了校田径队,锻炼了意志力;以及在高中时,父亲送他去了美国读书,本来在国内是差生的他,在美国的一个不太好的学校成了优等生,因此培养了自信心。每个孩子的自身条件、家庭情况都不一样,成功是复制不了的。不过要谢谢楼主的转帖,让我们这些非天才儿童的父母知道了,并非天才才能成功

[ 本帖最后由 Aron妈妈 于 2011-9-19 10:40 编辑 ].

TOP

成功 都是有偶然性的 有读书好不成功的 也有没读过多少书成功的.

TOP

鸟从屋顶跳是因为有翅膀,你如果是兔子,就不要跳了。.

TOP

回复 20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同意.

TOP

引用:
原帖由 maggie妈妈 于 2011-9-18 13:23 发表
“一个人在今天能否取得成功,是否能够取得喜人的成绩,与他曾经的过去关系不大”“未来的成绩决定于你现在迈出的每一步,而不是你曾经的起跑线上的表现。”
是这样吗?我怎么觉得这个孩子成功的关键在于他16岁那年 ...
同意这个观点,16岁有能力去美国!
现在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美国的哦!.

TOP

引用:
原帖由 妮妮爱车 于 2011-9-19 11:54 发表

同意这个观点,16岁有能力去美国!
现在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美国的哦!
还有,得去美国华人少的,学校比较差的地方, 不然国内倒数的数理化到那里恐怕也得倒数.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longmother 于 2011-9-19 11:14 发表
鸟从屋顶跳是因为有翅膀,你如果是兔子,就不要跳了。
哈哈,这句说得好~对那些盲从别人的教育观念的家长,是个警钟.

TOP

家长赌得起吗?.

TOP

这个概率才多少?

我觉得像这种成功的例子在世界上本身就少有,在我们现有体制下能成功的就更少了。所以,人家成功的例子实在是只能做为一种激励,却不能成为我们的榜样。.

TOP

我老好奇成绩不好的怎么申请到美国中学的?.

TOP

无法复制,因人而异.

TOP

回复 2楼maggie妈妈 的帖子

同感!能16岁去美国留学的中学生家庭背景肯定不一般!有哪个官二代,富二代家庭担心过“输在起跑线上”这种问题的?还不是只有我们这种小老百姓才操这份心的,别被这种文章误导。.

TOP

输在哈佛起跑线
身体好是本钱啊.

TOP

这种书,幼儿园发了就一直没看过。

不输在终点线上,才是要紧的吧!.

TOP

回复 20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一个人要一辈子成功 很难   而相对于一个阶段来予以评论会简单许多.

TOP

父母有钱可以去美国避难,不然他会是这样的吗,所以父母没能力的就是不能在起跑线上输.

TOP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教育太不正常了。让我们都努力把孩子送出国吧!.

TOP

提倡快乐教育的多不是一般老百姓

现在宣扬对孩子快乐教育的,基本都是管二代、富二代、星二代,人家有资本呀,甭管什么资本,普通老百姓那个敢试试这样教育,谁都想一代比一代强,因为咱们基础不强大,只好让孩子起跑早点,人家都是半道上赛场的。.

TOP

回复 34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朋友 你硬要比 那是没有办法了 我只是说一个人每一样都成功这实在是难 用某阶段评价某部分成功相对简单很多 侬硬是要钻牛角 我也就关掉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