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7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沪6.1万人报少儿英语星级考 证书背后隐藏暴利

减负问题,教育部门看上去很重视,对学校规定了诸多“不准”。但恰恰是在这些“不准”的名义下,学校该作为的不作为,造成校外培训班的火爆甚至泛滥。以至于我不得不怀疑这本来就是教育部门与培训机构的暗中联手。如果学校、教师真的在教学中留一手,让学生到外面开小灶,那么这个教育就是彻底腐败了。.

TOP

关于学校作为,转一篇熊丙奇的博文:
不能以“禁补”名义无视学校资源闲置(2011-08-01 06:19:24)转载标签: 杂谈  
    假期参加研讨会,听多位中学校长提到各地的“禁补令”,他们均称这是办学的“高压线”,碰不得,有校长提到,当地教育部门判断学校是否补课的标准很简单,就是整个假期里校园里有没有学生,如果有学生,则一律视为“补课”。
这样的补课禁令确实很严格,显示了教育部门治理“补课热”的决心。可是,姑且不说这只能禁得了校园内的补课,却禁不了校园外的补课(包括最近新闻媒体报道的学校“异地补课”,以组织学生到外地举行夏令营的名义实施补课,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班),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是,在整个假期中,学校的资源完全闲置,这是不是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
当下,如何安排暑假对于每个学生和家庭来说,是很头疼的事,孩子的生活状态大致三种,一是“宅”在家庭,成“宅童”,不少时间耗在电视和游戏上;二是被家长报各种培训班、夏令营,学生们在各培训班、夏令营奔忙,比平时还累,其中还有不少“天价培训班”、“贵族夏令营,三是有条件的送海外游学、长见识。在这三种生活状态中,唯独不见学生所在学校的参与,而究其原因是学校要“避嫌”,以便被误会为“补课”。
  这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典型的“鸵鸟政策”,以为只要把校门关了,就履行了“减负”的责任。至于学生们得暑假是否过得愉快、他们在校外怎么补课,这就与教育部门和学校无关了——那是家长和社会培训机构的事——。近年来,一些地方教育部门
就严厉斥责,减负减不下去,是由于家长和社会机构导致的,原因是学校已经严格执行规定,早早下课、假期不补课了。 其实,暑期把校门关了,在当前的教育现实中,并没有实质减轻学生负担,反而限制了学校资源对社会的辐射。众所周知,造成学生负担难以减轻的根本原因是义务教育严重不均衡,存在很大的校际差异,在“择校热”之下,家长必然让学生多学、早学以能进入更好的学校;再就是中高考制度并没有实质改革,还是依据学生的学科分数进行选拔(目前的自主招生强调的还是学生的学科成绩到底)。如果义务教育均衡问题不改善,中高考制度不能真正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学生的负担不可能减轻。各种调查均显示,目前的学校减负(上课时间减少、作业减少),而社会增负(培训班增多、家庭开支增多、学生实际学习时间增多)。 从现实出发,如果学校在暑假中能开放校园,将增加学校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改变一些学生暑假无处去的窘境,比如学校的体育场馆,为何不可在假期中开放?如果利用学校的场馆进行一些活动,孩子们怎成“宅男”、“宅女”?现在不少社区缺乏运动场所,如果社区和当地的学校携手,场馆向社区开放,孩子们不就可以就近找到运动场地吗?再比如,学校的校舍,完全可以作为一些夏令营的场地,这样,将降低夏令营的收费标准。 有人会说,这当然是好事,但学校又会假借开放资源的名义,对学生补课。
“一刀切”政策就是这样来的。可不管怎么说,以“一刀切”的方式禁止校园开放,是教育部门懒政和形式主义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不是形式和数量上的,更多应是精神、实质上的。如果教育部门、学校、家庭能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各方在该作为的地方积极作为,就不会出现眼下这种学校大门紧闭、社会培训机构异常火爆;学生无处可去、学校体育场地却只有晒太阳的景象。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治理学生的负担沉重,重点绝对不是管理学校是否考试、布置多少作业——这些其实属于学校办学自主权范畴——而应该是做好自己的本份,这就是增加教育投入,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以及改革中高考制度,给学校办学更大的自主空间。做好了这些,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关系也就理顺,减负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TOP

-当地教育部门判断学校是否补课的标准很简单,就是整个假期里校园里有没有学生,如果有学生,则一律被视为“补课”-
这种官好当吧。我们的教育搞不好,就是根子上出了问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管得一塌糊涂,还来得要管。几代人被他们搞死。.

TOP

引用:
原帖由 娃娃看天下 于 2011-8-18 19:03 发表
我们的孩子是不幸的搭上中国教育高铁的旅客,高铁都降速降价了,教育高铁何时降速降价呢?难道要发生巨大事故时才来反思吗?
非常同意。学习越来越超前,竞争无止境,中国教育这列高速火车迟早要翻车,翻车后再降速吧。.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