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2010年中国教育关键字

2010年中国教育关键字

http://edu.ifeng.com/news/special/2010guanjianci/
2010即将被尘封,我们将走入2011。重温2010,这是决定中国教育未来走向的一年,重温过这些教育事件,它们是教育前行的动力,是进步的力量。这些,给我们期待,我们将带着希望和期待,共同走进2011。

给力:2010年最流行也最让人鼓舞的词汇莫过于“给力”,这个词代表了一种积蓄已久的能量、一种适时而出的希望。在2010年的教育领域,给力的是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等一系列关乎中国教育走向的措施和事件相继出台和发生,我们不能不说:政府很给力。

公平:在教育领域“公平”是一块最厚重的基石。“公平”这个词在每年的中国教育界是最被频繁提起的一个词,然而2010年用在教育上的次数尤显得突出,分量也更是加重了不少,上到中南海,下至一个普通的幼儿园,都在强调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和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也有不少具体的措施在频频诠释公平的含义,让我们在“公平”的光辉下期待未来的进步。

诚信:在中国的教育传统当中,“诚信”一直是立人之本。教育是是每个人理解和遵守诚信的开始,然而,2010年的中国教育界也因为一个人的存在重新引发了关于“诚信”的思考,当然,这不是教育一个领域的事情,是整个社会值得反思的事情,可因为“唐骏学历门”、“野鸡大学”等这些词汇,让这件有违“诚信”的事情附带了更强的教育标签。

竞争力:我们处在了一个“竞争力”的时代,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但凡与市场有关系的人,凡事都会谈及“核心竞争力”。2010年的中国民办教育领域也着实在市场上火了一把,下半年,相继有三家民办教育机构在美国上市,将“竞争力”带入了教育领域,也为“竞争力”这个词注入了更多的教育元素,我们愿意相信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是一个良性的表率作用,在为中国民办教育领域强化“竞争力”的同时,也为那些真正需要民办教育的人带来更多的实惠。

探索:“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波普尔的名言为我们最好的诠释了“探索”的意义,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进步和突破的,2010年的中国教育领域也是用实践来付诸“探索”,清华、北大、同济等大学先后建立和扩大了高考自主招生联考联盟,舆论纷纷给予了或正面或反面的评价,但这就是“探索”的代价,我们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拭目以待,但愿“探索”能带来更多积极的意义。

生存: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630万,创新高;2011年这个数字将达到660万,再创新高。就业压力之于大学生,不断升温。12月15日社科院发布了《2011年社会蓝皮书》,称就业形势较金融危机时有所好转,但是劳动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还是同时并存,大学生就业仍是难题。就业难,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就业对于大学生来说,从曾经对理想的追寻,变成为了生存的挣扎。生存,成了这些象牙塔中的学生们,一出塔门便不可回避面临的残酷考验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11-1-25 09:54 编辑 ].

TOP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奥数被严重妖魔化

当奥数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上周六召开教育实践报告会,校长刘彭芝在会上喊出了“奥数不是反革命”。她认为,由于家长望子成龙、一些培训机构漫天要价,加重了学生负担,以致于现在奥数被严重妖魔化了。但是数学是鉴别超常儿童的重要参照,奥数对这部分儿童的智力开发是有好处的。在会上,为回应社会质疑,人大附中揭开了其著名的“早培班”的神秘面纱,首次对外说明成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的目的及做法。

人大附中惹了谁
“‘早培班’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小升初无关,与中考、高考无关,更不是‘占坑’。不要一提‘早培’,就大棒相向!”在会上,刘彭芝几度哽咽,说自己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打击。
这是记者第二次看到刘彭芝哭诉。第一次是2005年在“考试改革与教育公正”的教育沙龙会上。她用PPT文件向大家展示了人大附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几百种选修课,各种兴趣活动。没想到,遭致外地中学代表的反感,部分人抨击人大附中只是通过抢生源和政府投入多,才赢得了现在的业绩。

刘校长猝不及防,声泪俱下。
而现在,她推出的“早培班”是从小学五年级就在北京各校筛选智力超常的儿童,同样受到各方质疑,大家理所当然地猜测人大附中的目的仍然是“占坑”,在小升初之前先下手为强。
在周六的会上,刘彭芝向与会人员展示了一份文件:去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委发文,批准人大附中与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合作成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每年在北京市小学五年级中选拔招生。去年8月,首批80名学生入学。可见,人大附中开办“早培班”是得到尚方宝剑的。据了解,刘彭芝另外一个头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员,她所参与的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组,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刘彭芝受到压力并不奇怪。去年,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提出“教改实验班先招,从高二学生中招生”,便遭到各方棒喝。最生气的当然是重点大学的校长们,他们认为这一招无疑是在抢生源!
南方科技大还在筹建过程中,在百姓中没啥名气。而刘彭芝所拥有的,是一块老字号的金字招牌。人大附中这艘巨型教育航母刚刚向祖国献礼,度过了50岁生日。所以,对刘彭芝的做法到底是实验还是掐尖的质疑,不可能平息。目前中国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抢生源大战硝烟浓烈,她很难撇清自己,所以人大附中所推进的教育改革也必定不会一帆风顺。

因材施教还是有教无类
虽然受了不少打击和质疑,但人大附中出来的学生给刘彭芝争了气,家长们都削尖了脑袋要把孩子塞给她。
俞颐超,第41届国际物理奥赛中获金牌第一名,同时获欧洲物理协会授予的创新优胜奖!这是我国选手首次获得该奖项。目前,该学生已经被麻省理工学院从北大抢走。
马跃然,2010届文科生,却获得“丘成桐数学奖”银奖,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耶鲁、宾夕法尼亚、哥伦比亚五大名校录取。
赵博文,华大基因组研究员,今年17岁的他已经是项目负责人了。
廉政,获得了国际健美操冠军。
大家都说教育公平,到底什么是教育公平?不少老师推崇“有教无类”,而刘彭芝认为因材施教是更高境界的教育公平。人大附中选拔了一批批高智商的孩子,进行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方面刘彭芝无疑经验丰富,1985年,她就是人大附中第一届超常儿童班的班主任。
不过,刘校长以北京八中少年班的实验说事儿,用4年完成小学五年级到高三8年的学业,“客观证明了超常儿童的存在”。
在一次与美国伊利诺伊理科高中学生的对话中,刘彭芝问他们一天谁睡觉多。这些美国小天才们不是说自己一天睡四五个小时就是两三个小时,中午吃完饭半小时后就上数学课。大家以学习为乐,不知疲倦,“他们与众不同,必须摸索出一套符合这类人才发展的教育规律”。
对于这类智力超常孩子,倡导教育公平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美国有《天才儿童教育法》,奥巴马上台后推出了力争上游计划。英国对成绩排在5%~10%的优秀学生实行“特别教育计划”。俄罗斯有“国家支持天才教育措施”。韩国则推出“天才教育法案”。
这个世纪,人才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中国必须有一套完整成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在刘彭芝看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努力探索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一条龙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30多年来,人大附中一直在这方面不停地探索。
“早培班”负责人、人大附中副校长高江涛介绍,在培养模式上,“早培班”半训半读,专家学者担任辅导导师,让学生到大学、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从事科研,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教育机制上,改变评价机制,采用弹性学制,期望能实现与大学无缝衔接。
“早培班”开设了11个系列的研修课程,包括阅读研究、英语研修、亲情教育、化学实验课、物理研修课、科学家讲座等。目前每周有半天进行研修,未来将扩充研修的比例,不排除“半天上课、半天研究”模式。
据介绍,“早培班”将尝试打通小学、初中和高中课程,不同学科交叉融合,人文、理、工等学科齐头并进,每周还专门开设半天的研修活动。在初一年级基本课程上,“早培班”还增设了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生命教育、校本选修等课程,该班学生还尝鲜“历史地理课”、“音乐心理课”、设计技术课等跨学科课程。包括阅读、理化实验、亲情教育、篮球赛等内容都入围特色研修课。
会上,公开了“早培班”的教师团队,当大屏幕出现这些教师名字时,台下一片惊呼。教师队伍包含了多名常年在高三、初三把关的人大附中名师。“早培班”实行“多导师制”,未来还将根据学生特长适时分流,与中科院以及高校联合培养人才。

疯狂乎?执拗乎?一个怎样的女强人
“这个女人不一般!”用这句戏词概括刘彭芝最合适不过。虽然爱哭,但推进起自己的意志来,从不含糊。
在会上,她历数了自己所遭受的种种压力:
北京人大代表联名签字反对奥数。
接到恐吓信。
高考成绩刚公布人大附中整体拔尖,就有人在网上造谣,说他们集体作弊。
她家的门被人用胶糊上,无法出门。
以及医生给她开列的十六种大病,时时可能要了她的命。
但她已66岁了,仍然在坚守岗位。
刘彭芝说自己喜欢海灯法师的话“历生无谤不英雄”。通过自己的经历,刘彭芝得出结论,成大才者,不全由智商决定,所以她一直坚持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奋进精神。她透露,在刚刚落下帷幕的“高教社杯”桥牌比赛中,人大附中队遭遇了中央领导与国手组成的专业队。没想到,这个由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学生组成的队伍竟奇迹般地赢得了比赛。最后,他们还超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代表队捧回了冠军奖杯。在艰苦的学习之余,这些中学生还能锤炼出如此高超的桥牌技艺实在令人惊讶,但刘彭芝说,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就看我们如何开发。
刘彭芝反复强调,人才成长不是空中楼阁,中国为什么回答不了钱学森之问?精英人才需要一块绿地进行试验培养。不要再打来打去,团结起来研究教育,不要将中国教育变成美国顶尖名校的生源“加工厂”。.

TOP

腾讯网评选出的2010年度教育关键词

“年度教育关键词”的网友票选由腾讯网教育频道发起,共有“根叔”“被落榜”“唐骏学历门”“我爸是李刚”“指纹打卡”等32个年度教育热词进入候选。一个月的时间内,该投票吸引了45万余人次的参与,表现了网友对教育的极大关注和参与热情。
最终,“根叔”以36220票的绝对优势位居榜首。一路领先成为票王,“被落榜”28566;“入园难”25881;“择校乱收费”20117;教改纲要19113票;“鲁迅文章大撤退”19160;“我爸是李刚”19025;“雷人校规”18385;“逃离北上广”17346;校园血案,16964票。等教育热词紧随其后,分列得票数的第2-10名。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11-1-25 23:44 编辑 ].

TOP

从至少10亿次的百度搜索量中,梳理总结2010年的教育事件和人物,会得到两个关键词:希望与心痛。
来源:中国青年报.

TOP

答复7#火车是运茶的

TOP

为了引导,邱成桐先生特意设立了奖励,鼓励学生进行数学研究,发现问题,撰写论文,而不是仅仅参加竞赛.
同样,陈省身先生也表示数学好玩,要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

TOP

教育部前发言人:奥数不是反革命 但也不是革命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哭诉“奥数不是反革命”,再次引发奥数存废之争,进而引发社会公众对教育体制的思考。就此话题,1月25日,凤凰网独家连线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王旭明称根据已有的研究,奥数本身适应于10%-15%的孩子,全民或多数人追捧奥数说明这种现象已经不正常。
原本只适合与少数人的一种模式,到了国内,学校追捧、家长趋之若鹜、培训机构赚得盆满钵满,奥数热已成为一种畸形。根本原因何在?王旭明认为根源在于将其与升学挂钩,在升学、升好学、升大学这样一种单一价值标准判断下,造成了这种趋之若鹜的现象。王旭明认为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长,这种观念如果不改变,很难根本改变这种现象。要改变,每个个体都应该从我做起。
以下为对话实录:

凤凰网: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近日哭诉“奥数不是反革命”。她认为,由于家长望子成龙、一些培训机构漫天要价,加重了学生负担,以致现在奥数被严重妖魔化;但奥数对超常儿童的智力开发是有好处的。您怎么看刘校长的这种观点?您本人怎么看奥数?
王旭明:我觉得刘校长这句话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奥数不是反革命”,同样,“奥数也不是革命”。
奥数在国外有几十年的历史,证明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我不赞同全民或者绝大多数学生都去学习奥数。
奥数只适合10%的人

凤凰网:奥数本身在培养孩子的思维和智商方面确实有一些作用?
王旭明:专家早有定论,奥数这样一种题型包括其思维方式,只适用于人类中10%到15%的人。既然这样,为什么要让80%甚至90%的人去做无谓的这样一种适应呢?
当然奥数对人的智力和思维究竟有大作用?还需要教育学家进一步研究。但无论如何,在研究没有定论之前,我觉得“奥数不是反革命,也不是革命”,这套结论是成立的。
奥数畸形化根源在于与升学挂钩

凤凰网:奥数只适合少数孩子。但到了中国却出现一种畸形的奥数热,学校、家长趋之若鹜。您认为什么导致了奥数在国内的风行?
王旭明:主要是将奥数与升学挂钩、与择校挂钩。有了奥数成绩就可以升学,可以选择好学校,所以引得家长趋之若鹜。我们国家做父母的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龙,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凤,而龙凤的标准就是升学、升好学、升大学。在这样一种单一的价值标准判断下,造成了这种趋之若鹜的现象。
如果奥数与择校和升学断了链,我觉得它本来是很健康的,之所以走上畸形是因为和择校与升学挂上了钩。
没有好的教育,只有适合的教育
凤凰网:人大附中校长也谈到在人大附中实验的"早培班",让一些适合的孩子能够得到特殊的锻炼。这让人想起很多中学的试验班、包括大学的少年班等。您怎么看这种模式?
王旭明: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一段话讲得非常明确且重要,未来十年我们将给更多的学生、家长提供适合的教育。"适合"二字第一次提出来,我非常赞同。
准确地说,没有好的教育,只有适合的教育。换句话说,什么叫好的教育?适合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适合国家的教育、适合学校的教育、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我们现在离适合的教育确实还有很大的距离,因为大家都认为好的教育只有一个模式,就是升大学、考大学、大学毕业,这显然是片面的。

凤凰网:我们也知道这个问题其实不单单是学校的问题,家长本身,包括整个社会的标准,都在促使我们的教育畸形化。如何营造一种适合的教育?对政府、学校、家长、社会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王旭明:从根本上改变的话,得是我们国家方方面面的人来共同努力。我们的制度设计要更加合理;作为我们每个个体,我觉得很简单,都从我做起就好了.

TOP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前者反映出教育要讲公平
后者讲教育要针对对象,要适合学生。
两者不可偏废.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