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1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说理教育从小学开始(26# 认领翻译《加州幼儿园至12年级阅读和语言艺术纲要》)

说理教育从小学开始(26# 认领翻译《加州幼儿园至12年级阅读和语言艺术纲要》)

认领翻译《加州公立学校幼儿园至12年级阅读和语言艺术 (教学)纲要》火热进行中,详见: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page=1#pid7994764

翻译文档之版权声明详见: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page=2#pid8040338

===============================
【放言四海】说理教育从小学开始
http://www.infzm.com/content/27728

作者: 徐贲 2009-04-29 20:29:47 来源:南方周末

"逻辑和说理是一项基本的公民能力,说理的民主秩序与理性公民的高素质是相辅相成的"

我一位朋友的孩子在上高中,准备到美国上大学,向我询问如何准备SAT(学术水平测验考试)写作考试。谈到说理文时,我特别提醒她,一定要顾及不同的观点,写作时要分析对方观点背后的理由,逻辑、说理地一一应对这些理由,方能证明自己观点合理。不顾及不同观点的说理文,得分都在5分制的3分以下。

对于美国高中生来说,这样的说理要求是他们从初中时就一直强调的。说理是双方对话,不是自说自话,必须以逻辑、说理为交流基础。美国学生一般11岁进初中一年级 (相当于中国的小学六年级),初中3年的英文课本中都有公共说理的部分。说理的内容反复出现,因为逻辑和说理是一项基本的公民能力。

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中,公共说理教育的准备其实从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开始。《加州公立学校幼儿园至12年级阅读和语言艺术 (教学)纲要》对小学五个年级的“说理”有具体的要求。小学一年级:“重述简单说理和叙述段落中的主要观点。”二年级:“重述文本中的事实和细节,说清和组织要说的意见。”三年级:“在说理文中区别主要观点和支持这些观点的细节。”四年级:“区别说理文本中的‘原因’与‘结果’、‘事实’和‘看法’的区别。”五年级:“分辨文本中的‘事实’、‘得到证明的推论’和‘看法’(尚有待证明的观点)”。 这是首次提出“说理评估”的要求,初、高中阶段一直继续延用。

六年级的公共说理的重点在于区分“事实”和“看法”。“事实”是公认的知识,而“想法”只是个人的看法。任何“想法”都不具有自动的正确性,必须经过证明。证明也就是说服别人,清楚地告诉别人,为什么你的想法是正确的,理由是什么。

“客观事实”与“个人看法”之间有两种辨认方式。第一,“事实”的陈述是可以确认的,如“林肯是美国总统”。而“看法”的陈述则必须通过说理、讨论才能确认,如“林肯是一位伟大的总统”。第二,事实陈述使用那些具有可共同确认词义的字词,如“圆形”、“欧洲”、“木头”、“有毒物质”等等。而“看法”使用的字词是个人理解的,如“美好”、“丑陋”、“棒”、“爽”、“折腾”、“胡闹”。

七年级对学生“说理评估”能力的要求是:“评估作者在支持结论和立场时所用的论据是否适当、确切、相关,并注意有偏见和成见的例子。”其中注意“偏见”和“成见”是新要求,也是从形式逻辑向社会公正内容过渡。八年级要求的重点在“评估文本的统一性、连贯性、逻辑以及内部的一致性和结构”。

例如,八年级课本中收有美国作家爱伦·坡的一篇作品,同时附一篇含有说理谬误的评论,评论写道:“爱伦·坡的小说、诗歌写的全是心智不宁,甚至疯狂的人物。”教师会告诉学生:这里犯了“普遍泛论”的谬误,常见的泛论表述法包括“每个……”、“所有的……”、“大家都……”、“总是……”这一类用词。评论还写道:“自己精神没有问题的作家是写不出这种故事的,不然爱伦·坡又如何能体会什么是疯狂。”这里犯的是“虚假对立”的逻辑谬误(要么“疯”,要么 “不疯”)。其实,作家写疯子可以运用想象,不一定自己非要是疯子不可。评论再写道:“我们知道,作家都有些怪,特别是那些写恐怖故事的作家。”“我们知道”类似“毋庸置疑”、“众所周知……”犯的是“本来就有问题”的逻辑谬误,因为“所知道”的恰恰是有待证明的。

高中对学生的“说理评估”能力要求比初中有所提高。高中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九到十年级,“说理评估”要求是在说理中必须有对方意识。说理文写作除了形式逻辑,还要讲究结构逻辑(例如,文章不同部分的顺序、逻辑过渡),能够预先估计和避免读者可能会有的误解。此外,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对方的话,不望文生义,不曲解,不断章取义。

高中第二阶段是十一到十二年级。这个阶段的“说理评估”对象是“公共文件”(public documents),如政府的文告、政策说明、政党文宣,公共服务部门的宗旨、规章、条例、商贸和招聘信息等等。一切发表了的东西,只要议及公共话题,都是公共文本,也都必须接受公众的“说理评估”。

在美国学校里,从高小到初中、高中,有一个不断持续的说理教育过程,从小学四年级算起,光必修课就有9年,可见培养说理的习惯不容易。尤其重要的是初中3年,这个时期的学生,教育可塑性最强,有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很快将学到的知识吸纳并转化成为习惯。说理的民主秩序与理性公民的高素质是相辅相成的。美国之所以能有比较高的公民素质、国民独立思考能力和公民社会理性,重视说理教育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作者为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1-30 21:29 编辑 ].

TOP

回复 1#ccpaging 的帖子

比较欣赏这样的教育方法。谢谢转载。.

TOP

CCBB,先来留个记号!.

TOP

说理教育和公民理性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51525
作者:徐贲
来源:南风窗
来源日期:2009-7-3
本站发布时间:2009-7-4 0:07:58
阅读量:202次

  霸气、含混、反逻辑、少理性的语言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深入公共文化肌理的普遍痼疾。

  《中国不高兴》的出版乃至登上畅销书榜,已成为广受关注的文化事件。书中显示出来的逻辑谬误和非理性话语特征逻辑提醒我们,至少中国公民教育的说理部分是不成功的。

  但《不高兴》作者们是中国公共话语理性匮乏的受害者,而不是始作俑者。他们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再生这种缺乏理性的公共话语而已。霸气、含混、反逻辑、少理性的语言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深入公共文化肌理的普遍痼疾。

  理性话语是民主社会的特征

  人们很容易以为,有上述这样的语言,病因全在于“逻辑”,其实不是这样的。“逻辑”,尤其是形式逻辑,只是公共说理最表层的部分。书面写作的说理包括三个部分,逻辑只是其中之一,另外两个部分是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在中学阶段,由于学生的思想尚待形成和成熟,文字说理教学一般侧重于基本的语言和基本逻辑能力,要求学生文通字顺、言之有据。当然,在基本的说理逻辑之外,还要注意文章结构的逻辑。教师在指导和评阅学生作文时,会搁置自己的立场,尽量客观地从学生的立场去评估他们的说理能力,看他们是否能表达清楚、轻重有序、自圆其说、以理服人。

  我在指出《中国不高兴》逻辑谬误时,就是这么做的。我的议题是普遍的“说理”,不是赞成或不赞成民族主义的说理。民族主义与宗教、政治信仰类似,关键在个“信”。但不管信什么,就它进行说理,逻辑方式却是相同的。仅在逻辑层面上说事,当然是初级的,因为它先搁置阅读者与写作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思想”和“立场”分歧。可是,不管专业知识多么高深,多么有创见,说理表述的基本逻辑、语言要求仍然绕不过去。这也是为什么必须充分重视中学的基础教育。事实上,如果没有基本的文通字顺和可靠逻辑,再了不起的思想也没有说服别人的手段和力量。

  理性话语的价值观是与他人平等、尊重、说理相待的关系,并在这个基础上不羞辱他人、不欺骗他人、不歧视他人、不伤害他人、不使用任何暴力,包括语言暴力对待他人。这也是正派社会的价值观。正如伦理哲学家马格利特(AvishaiMargalit)所说,正派社会的第一原则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从反面来表述正派社会的根本道德原则,乃是凸显某一些行为对社会道德秩序的严重破坏作用。使用作理性话语就是一种对社会理性、真实秩序有严重破坏作用的行为。

  逻辑、语言(文字)和思想这三个部分结合在一起。逻辑严密的说理语言也会谦和有礼,仔细定义自己所用的主要概念,不用侮辱性字眼,不带吵架的腔调,尽量少用带有预设情绪的词汇。这样的说理在思想上也会倾向于人的自由、平等、尊严价值,主张包容,尊重他人权利,反对压制不同意见。相反,缺乏逻辑的话语势必会以逻辑之外的手段去支持它的“说理”,如暴戾、武断、专横的用词,攻击对方人格、谩骂和侮辱,甚至压制对方发言。这种话语在思想上也势必会有排斥性、仇恨情绪和暴力倾向。人应该通过自己的自由思想、独立判断而拥有看法和观点,不因为受到胁迫、欺骗、恐惧而不得不有某种想法或做出有这种想法的样子。

  因此,非理性话语不仅仅是个别人话语的弊病,而且更是整个社会的危害。理性话语是民主社会的特征,而非理性话语则常常伴同专制而生。不讲理的话语可能存在于任何社会,但只会在专制社会中大行其道,甚至成为权力话语。学校教育重视学生的理性话语能力不从心,从社会作用来说,是一种帮助维护民主公共生活秩序的公民教育。从公民修养、禀性来说,则是一种提高国民素质的人文教育。

  吵架越成功,说理越失败

  《不高兴》话语的非理性,在它的作者那里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与“说理”相反的思维定式和话语习惯。它的思维定式是“对抗”,不管对方说得对不对,都一律要予以“反击”,决不认账。与此相应的话语习惯就是“吵架”,在最大程度上用语言暴力(嘲笑、谩骂、挖苦)使对方造成伤害。这样的思维定式和话语习惯本身之所以非理性,是因为它不想讲理。不想讲理的人,你又怎么对他说理呢?

  赞同《不高兴》的读者,往往不只是赞同这书的观点,而且也是认同它那种对抗、谩骂、暴力、吵架式的话语。王小东声称,《不高兴》出版后一个月就卖出了32万册,而且大多是为它叫好的。《不高兴》只不过是中国公共话语生态恶质化的冰山一角。一切可能与它意义不同的人都是它争吵、羞辱、嘲笑、谩骂的对象。它借助的小米就是那种高度情绪化、具有暴力和仇恨倾向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结合,对它来说,说理根本就是可有可无的。这种语言在网络和大众文化中已盛行多时。正如朱大可在《流氓的盛宴》中所指出的,这种以网络为主要言说空间的话语,其明显特征是“哄客” 们的暴力、冲动、专横、仇恨。这个网络中的“群氓社会”,与勒庞在100多年前论述的有形群氓社会具有相同性质的狂烈、暴戾、易受益感和不理性。

  网络群众的主体是“哄客”,“哄客就是用酷语、色语和秽语对公共事件或人物进行道德——美学评判的匿名网民”。哄客群众游走于网下假面社会和网上虚拟社会之间。他们在网下可以是温顺服从的假面臣民,在网上则可以是尖刻暴力的蒙面叛逆。网上哄客身披隐身 “马甲”,以蒙面代替假面,在虚拟社会中复制现实社会中的自我隐藏和变形策略。这种自我隐藏和变形折射着人格中被扭曲了的自由欲望和与之共生的暴力倾向, “互联网的匿名注册制度,捍卫了思想和言论自由,庇护了必要的正义批评和真相陈述,同时也为网络暴力话语的发育提供摇篮。匿名效应制造了大量的‘无名氏’,他们可以放肆地宣泄个人焦虑,而无需为此承担任何角色责任。”

  非理性的“群众”极具排他性、压制性和暴力倾向。它总是倾向于把十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口号式的简单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渺小个体,在群情激奋的人群中感到自己人多势众的力量,因此,他们总是倾向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看法时表现得十分专横。这种群众性的民意宣泄既是偏执的,又是高尚的;既是专横的,又是理想的。它兼有崇高和暴力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因素。它的崇高境界成功地激起了群众想入非非的高尚感情(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爱国主义),使他们在崇拜和服从中寻到自己的幸福。它的暴力倾向以“道德净化”为理由,排斥一切异端和不同意见。理直气壮地展示和夸耀自己的不宽容和狂热。而这样的群众行为恰恰支持了权力惯用的驭民逻辑和合法性:为了高尚的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地实行任何对个人的排斥、钳制、压迫、残害。这也是“不高兴”民族主义话语的主要特征。

  自说自话不是公共说理

  一个国家中公共话语的匮乏和病态,是在逐渐的过程中发生的。正如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所说,语言环境中的变化和自然环境中的变化一样,“开始都是缓慢地累积,然后突然达到了物理学家所说的临界点。一条被逐渐污染的河流会突然变得有毒,大多数鱼类都灭绝了,游泳成为一种危险。但即使是这样,这条河看上去还是正常的,人们还可以在上面划船。换句话说,即使河里的生命部已经死亡,这条河还是存在的,它的用途也还没有消失,但它的价值大大降低了,并且它恶劣的条件对于周围环境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中国今天的“公共语言”变质已经达到并超过了这样的临界点。

  长期以来,在中国一直没有能够形成明确的、被公众社会普遍运用和遵守的公共说理话语(也许少数学术出版物是一些例外)。这首先是因为,人们对公域和私域的话语未能予以清楚的区分

  在中国,话语的私域和公域区别十分模糊不清,公域话语一直受到私域话语的不当影响,而私域话语的 “我与我”关系则无法顺利转化为公域话语应该具有的“我与你”关系。例如,从1960年代起,各级学校教育都号召“学雷锋”,学习的远不只是做好人好事,而且更是雷锋式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最典型的文本就是《雷锋日记》。

  《雷锋日记》中的话是雷锋写给自己看的,是一种私域写作。雷锋说:“处处听党的话,坚决地、无条件地做党的驯服工具。”他省略的主语是“我”。无论雷锋对自己提什么要求,那都是他自己的事,但是,如果雷锋是对另外一个人说话,说“你”必须这样做,那就成为“我与你”的话语。这时候,他就必须给对方一些充分的理由。

  “学雷锋”是一种以非理性的话语机制为基础的行为模仿。它要求的是,雷锋怎么做,你也怎么做;雷锋怎么想,你也怎么想。除了“雷锋这么做”和“雷锋这么想”之外,你再不需要有其它理由,也再不能问“为什么”。长期用这样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来规范社会,必然会取消公共说理的作用,也必然会削弱公众的说理能力。

  《雷锋日记》私域话语中的“我”是他个人。但是,这个“我”的范围有时不只是个人,而是由亲近者组成的小群体。小群体成员之间的亲近关系与公共群体成员之间的那种陌生人与陌生人的关系是不同的。陌生人公共群体所特别需要的那种说理话语,对于亲近者小群体常常是可以舍弃的。这是因为,在亲近者小群体(如家庭、帮会、教会、政党)中,成员之间有一些在“理”之外的维系力量(亲情、义气、共同信仰、同志关系等等),也有一些与平等对话无关的结合原则(儿子对父母的孝道、帮会的帮规、宗教的教规、政党的党纪、领导等级等等)。

  在亲近者小群体中的那些形似“公域”的话语其实并不充分符合公共说理的要求。例如,在充分民主的政党内,可能会有充分说理的公共话语。但说理并不是所有政党话语的必然特征。党内很可能为了保证统一意志,在组织各层次中一级级下达“指示”,这种指示的话语充其量不过将“我与我”放大到“我们之间”而已。但这种“我们之间”的话语是建立在上下级领导的科层、等级关系上的。它与平等对话的“我与你”话语并不符合。

  当一个政党(顾名思义是一种小群体)的观点要传达给政党之外的社会人群时,“我们之间”的同志关系就必须转换为“我(们)与你(们)”的平等公民关系,原先不一定需要的“说理”也就变得非要不可了。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之间”和“我(们)与你 (们)”这二种不同话语严重混淆,使得“我与你”的平等公共说理话语一直无法在中国得以确立。

  高调宣传也不是公共说理

  任何话语交际都是由三个关键部分构成的:信息发送者、信息、信息接受者。其中发送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际过程中传送的是什么性质的信息。在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发送者与接受者关系中,传送的信息是说理。反过来说也是一样,为了传送说理这种信息,交际双方之间必须有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因此,选择什么样的话语,电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或者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就有什么样的话语。

  长期以来,中国公共语言一直受宣传话语影响和塑造。在宣传话语的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存在的不是一种可以发问和必须对话的平等关系,而是一种“领导”和“群众”(被领导)的等级关系。即使在不同的“领导者”们那里,信息传送也是在“上级”和“下级”的等级关系中进行的。在这种等级关系中形成的话语是“指示”,不是说理。

  朱维特和奥多奈尔的《宣传与说服》正是以这一区别来定义“宣传”的:宣传是单向贯彻信息发送者的意图和需要;而说服则是双向互动的,兼顾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双方的交流需要。在某种势力可以为所欲为进行宣传的社会中,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受节制的胁迫性制度。

  “宣传”在当代语言中往往用来特指由某种组织体制从事、完成的“散布”。正是在20世纪,原先中性词义的“宣传”变成了一个贬义词,获得了虚假、欺骗、蛊惑、玩弄、操控、洗脑这样的含义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初中教材把“逻辑谬误”和“宣传手法”放在一起,用以引起学生们的警觉。

  “民族主义”很容易变成一种宣传,一种很高调的宣传。民族主义后面有一种天然的体制力量。《不高兴》给“民族主义”设下了一个类似的话语圈套,好像辩论是在“民族主义”与“反民族主义”(被贴标签为“自由主义”)之间进行。其实,这是一个谬误的“虚假对立”,因为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并不是非此即彼、相互排斥的。

  正如《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一书的作者塔米尔指出的那样,民族主义的一些理念本来就包含在自由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实践之中。彰显这些理念可以使自由主义更易被广为接受。自由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都通常夸大他们各自立场问的普遍论和特殊论的差别。其实这一界限根本站不住脚,大可不必坚持。自由主义理念并不像它自以为的那样基于普遍原则。

  与《不高兴》民族主义论调完全不同的是,塔米尔对民族主义的论述所使用的是一种理性的、精细的书面说理文字语言。塔米尔的理性书面说理语言对于只会“聊”和“侃”的《不高兴》作者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也是他们必须通过虚心学习才能掌握的。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对大众文化时代人们因阅读和接受习惯的改变,丧失思想能力充满了忧虑。他认为,就说理而言,写作优于口语,写作的表述方法会对文化有较健康的影响,“印刷文化的认识论在日益衰退,电视文化的认识论在同步壮大。这些都会在大众中产生严重的后果,其中一个后果就是我们将(因思想幼稚而)变得越来越可笑。”皮亚杰的理论是,只有口头语言的人在智力上不及有书面文字的人,而“电视文化” 里的人比前两者都表现得智力低下

  说理是一种思想能力,它要求我们尽可能全面、完整地把握讨论的问题,采取一种真实而客观的态度。这就需要说理者随时当心在说话和文字表达过程中的逻辑。同时,说理者还必须能够了解和判断对方的态度和不同立场。在判断说理可靠性的时候,他要同时做几件事情,“包括把判断推迟到整个观点完成时做出;把问题记在脑中,直到已经决定何时、何地或是否能回答它们;用所有相关的经历作为现有观点的反证。还必须能够舍弃那些同所涉观点无关的知识和经历”。波兹曼把能够这样做的人称作为懂得文字写作价值的人。正是这些人,即使在公共话语之河已经被污染的时候,“像那些在有毒的河流中幸免于难的鱼儿以及那个仍在上面划船的人一样,他们的心中仍保留着过去那条清清小河的影子”。.

TOP

《班主任理论与实务》--说理教育法

友上随笔(72)▪基本教育方法1------说理教育法
http://blog.stxq.org/?uid-611-action-viewspace-itemid-3697

读了《班主任理论与实务》一书,我对说理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说理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它虽然是班主任常用的教育方法,但往往班主任苦口婆心,学生却不耐烦,甚至产生逆反或顶撞,真是令我们班主任费心思。今后,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对照反思。

1.   是否具备正确的观点

说理需要首先确定一定的说理观点,而观点的选择受到班主任自身理解水平和对事物看法的倾向性的影响。比如,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需要向学生说明统一上晚自习的道理,如果班主任自己认为“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学生当然不会信服。如果班主任是从“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是生活习惯”这个角度理解,就比较容易说服学生接受。

2.   是否将自己的观点准确地表达

在观点选择合适的基础上,就存在如何支持自己观点的问题,也就是表达合适的问题。学生常会抱怨班主任只会讲“大道理”,听着没意思;但班主任却认为“大道理”是正确的,就应该要讲,从而产生虽然班主任在说,而学生根本不用心听的问题。这里遇到的障碍是,客观上学生接受信息时存在偏好,也就是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而不是自觉地回避自己不喜欢的内容。这就要求班主任善于绕过这个偏好,其实就是班主任要善于将符合自己的“大道理”转化为符合学生的“小道理”。

3.   是否选择了合适的方式

班主任要在说理过程中将学生视为平等的对象,语言和行为不卑不亢,充满自信和理性,并具有分析、理解和平等的精神。如果班主任能与学生平等地交换看法,甚至在一些问题上真心向学生请教和学习,那学生也会相应地把老师看成朋友,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班主任传递的观点。有时班主任说理的是一些抵触心理很重的学生,他们会有对立甚至是跋扈的态度,而如果这时班主任选择了批评性的态度,那么说理效果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始终坚持态度和语言的平等和理解其实也是转化学生抵触心理的一种良好方法。

4.   是否考虑了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即空间和时间选择是否恰当。不同的说理空间包含不同的隐含信息,进而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说理空间的错误选择往往会影响说理的效果。比如,选择办公室和学生说理,学生接受到信息可能是自己是不是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学生宿舍则隐含教师关怀其生活的含义。因此,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希望产生的效果和说理的内容进行选择。

5.   是否重视了反馈

学生有没有接受班主任说理传递的信息和观点,最终是通过其行为是否改变表现。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发生的后续行为有针对性地组织下一次说理。这样无论是鼓励还是进一步矫正都是有的放矢的,会进一步增强上一次说理的效果。.

TOP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1-8 23:16 编辑 ].

TOP

继续追踪。。好贴.

TOP

回复 6#ccpaging 的帖子

ALEX的老师这种事情也要把你们夫妻俩叫到学校?现在家长真有空。.

TOP

回复 8#子玖妈妈 的帖子

没想到给您留下这样的印象,看来我写文章的水平还是不行啊!

我认为老师做得很对。一是坚持讲理,以理服人,二是及时把父母叫来,也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情况最了解,是为了孩子好。

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说理教育不应只限于老师对学生,希望能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说理的环境,最好是老师能做一些针对性的工作。.

TOP

网络群众的主体是“哄客”,“哄客就是用酷语、色语和秽语对公共事件或人物进行道德——美学评判的匿名网民”。哄客群众游走于网下假面社会和网上虚拟社会之间。他们在网下可以是温顺服从的假面臣民,在网上则可以是尖刻暴力的蒙面叛逆。网上哄客身披隐身 “马甲”,以蒙面代替假面,在虚拟社会中复制现实社会中的自我隐藏和变形策略。这种自我隐藏和变形折射着人格中被扭曲了的自由欲望和与之共生的暴力倾向, “互联网的匿名注册制度,捍卫了思想和言论自由,庇护了必要的正义批评和真相陈述,同时也为网络暴力话语的发育提供摇篮。匿名效应制造了大量的‘无名氏’,他们可以放肆地宣泄个人焦虑,而无需为此承担任何角色责任。”

  非理性的“群众”极具排他性、压制性和暴力倾向。它总是倾向于把十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口号式的简单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渺小个体,在群情激奋的人群中感到自己人多势众的力量,因此,他们总是倾向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看法时表现得十分专横。这种群众性的民意宣泄既是偏执的,又是高尚的;既是专横的,又是理想的。它兼有崇高和暴力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因素。它的崇高境界成功地激起了群众想入非非的高尚感情(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爱国主义),使他们在崇拜和服从中寻到自己的幸福。它的暴力倾向以“道德净化”为理由,排斥一切异端和不同意见。理直气壮地展示和夸耀自己的不宽容和狂热。而这样的群众行为恰恰支持了权力惯用的驭民逻辑和合法性:为了高尚的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地实行任何对个人的排斥、钳制、压迫、残害。这也是“不高兴”民族主义话语的主要特征。

.

TOP

回复 10#假居士的跟班 的帖子

貌似重复发帖了、、、.

TOP

熊丙奇:没有说理教育,才有“神医”走上神坛

  摘要:怪我孤陋寡闻。张悟本这个名字以及他的书,火了那么久,我一点都不知道。最近才在媒体的狂轰滥炸中,知道有这么个曾经的“神医”,而据说他是靠湖南卫视一档很娱乐、收视率很高的科普节目走红的。

  ■中国观察之熊丙奇专栏

  怪我孤陋寡闻。张悟本这个名字以及他的书,火了那么久,我一点都不知道。最近才在媒体的狂轰滥炸中,知道有这么个曾经的“神医”,而据说他是靠湖南卫视一档很娱乐、收视率很高的科普节目走红的。

  现在,这档娱乐性的科普节目,已经与张悟本的养生书一起同步“下架”了,而舆论还不依不饶,要求电视台给公众一个说法。看到这,我相信电视台是不服气的,科普娱乐化有啥错?你们看,卫生部、各个医院、社区组织了多少专家进行科普讲座,可他们的科普吸引人了吗?他们的科普有效果吗?就连卫生部去年底首次公布的我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也说明,过往的科普成效甚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即每100人中不到 7人具备健康素养。一台以科普为名的节目,能有那么高的收视率,不娱乐能做得到吗?唯有不妥的是,专家审查不严,但专家审查严了,又怎么能娱乐起来呢?

  这是一个几乎所有东西,都需要“娱乐化”,才能有“传播力”的时代。“娱乐科普”让我想到教育领域近年来流行的“麻辣教师”,亦称“个性教师”。这些教师以上课时的语出惊人或者让学生从头笑到尾而“著称”,在校园以至网络受到追捧。曾经有记者以此为题采访我,问:如果校园里有更多这样的“麻辣教师”,学生的学习是不是会更轻松?教学效果会不会更好?

  我奇怪于这位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的记者,对我提这样的问题。我问他,你认为一个数学老师、物理老师、化学老师,能够把一个学期的每堂课,都像讲故事一样给学生上吗?也许他上一次讲座可以做到故事多多、笑声阵阵,但如果把每一个数学公式、物理原理、化学反应,都说出一段故事,就不是在上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而是在演戏、说书了。

  我曾听过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的四次演讲,第一次的时候,与媒体的报道感觉一样,演讲幽默。而第二次到第四次,我发现,丁先生演讲中的幽默故事、桥段就那几个。我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因为对于严谨的科学讲座来说,需要的是听讲者的耐心和认真投入,而不是来听故事。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他的讲座传递了多少科研前沿信息,而不是其中的桥段,桥段不过是作料罢了。

  这就是我们对科普、对教育的误会。一直以来,我们期望教育能够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但遗憾的是,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却相当之低,这与我国目前拥有7000万大学学历的“教育国情”是很不相符的。公民的受教育年限提高、学历提高,但科学素养却未同步提高,一方面原因是我国应试教育崇尚知识记忆,另一方面原因,则在于我们的教育中缺乏严谨的说理教育,包括观察、质疑、推理。

  “娱乐科普”和“麻辣教师”,表面上看,是让科普、教育生动活泼,但深入去看,却很容易就发现其内部逻辑的不自洽———现在有不少媒体评论说,张的理论可谓错误百出,但为什么当初就没人发现呢?或者说,如果严谨、讲说理,很多就娱乐不起来,而为了娱乐,严谨和说理也就顾不上了。这种娱乐、麻辣与科普、教育的关系,也是公民说理教育缺失的结果,可以说,有这么多不爱讲理、不追求严密逻辑的受众,也才有娱乐、教育走向低俗、出格、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境地。如果按照严密的说理逻辑,某位专家的观点,应该现场做实验(或者提前录制实验对比过程),加以验证,否则,大众是不会轻易就因专家的随口一说,而被忽悠的。

  探究真理的过程本就该是其乐无穷的,这应该是对大众最多的兴趣吸引,这就如国家地理杂志的很多节目,让人欲罢不能。还有国外的一些少儿科普节目,通过大量的实验、对比、个体体验,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好奇心。课堂的教育可以生动活泼,但这种生动活泼应是调动学生参与探究、互动、辩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去获得真知、真相、真理,不是在教学语言上的侃大山———我看到网上的一些麻辣教师语录是“某老教授本来可以活90岁,由于娶了小保姆,只活到80 岁,这就是加速折旧”,这听上去很生动、形象,可从逻辑上漏洞百出,某个人的寿命是可以预测的么?每个人的正常婚姻是可以被消遣和调侃的么?这在平时可以开玩笑,但却不适合课堂教学。我们的教育,给予受教育者的应该是这种兴趣培养,而不是哗众取宠,以及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无视科学规律、教育规律。

  张悟本从“神医”到“神骗”的“神话”破产了,但现实的教育土壤没有变,如果我们仍旧不重视对公民的说理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核),那么,还有更多的“悟本”们会这么无道理地走上神坛。

  (作者系21世纪研究院副院长) (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TOP

我们的教育中并非没有说理

我们的教育中并非没有说理,只是这个说理大部分是以老师高高在上,以掌握绝对真理的伟光正权威,对同学们说理。

没有教会同学们说理,没有倡导同学们之间互相说理。

最后,抢到话筒、已抢占权威的少数同学压服驯良的大多数同学,而更少数居于中间的同学独立地批判其他。.

TOP

我们的教育不仅是缺乏说理,更缺乏自省。
不是非黑即白,就是非对就错,所以到处都是结论和口号。
因为可以虚拟事实、拔高推理。。所以鲁迅似的杂文历久常新。.

TOP

美国小学四年级学写什么作文?

http://nf.nfdaily.cn/nfdsb/conte ... ontent_18357888.htm
2010-12-11 11:31   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0 条,点击查看    我有话说

  ■天下论坛之徐贲专栏

  在网上读到一篇关于北师大何克抗教授的报道,关于他在极贫困的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小学实验语文新教学法(称为“跨越式教学”)。报道介绍说,按照中国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要认读1600-1800个常用汉字,跨越式教学的目标差不多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在写作上,新课标要求,一、二年级只说不写,三年级开始写话写句子,四年级才开始写段落;而接受跨越式培养的学生,上二年级时平均就能手写出超过150字的段落,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们甚至可以用电脑打写出300字以上的文章。

  如今的大教授,空洞泛论中国文化发展远景或世界重要性的大有人在,而能像何克抗教授这样专注于基础和初等开蒙教育的,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格外令人敬佩。小学的读写教育一直就应该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而学“写”则不仅是学习基本的书面语言表达,而且更是学习与他人的公共交流方式。所以,尽早有效地培养儿童写作能力也就越发重要。

  在美国的小学里,四年级就已经开始学习短文写作了,远不只是开始写段落的程度。以M cGraw-Hill出版的英文教材为例,四年级的语文分为6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两个部分组成:文法和写作。6个部分要求学习6种写作样式,分别是个人叙述、比较、说理、解释、故事、说明。这些都是向别人说明自己的看法并共同分享的写作样式,儿童可以用这些样式说自己想说的话,不必模仿大人说话的样子。例如,有一篇题为《米斯提和我》的个人叙述,“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猫米斯提生小猫的那一天。猫喜欢在暖和、僻静的地方生小猫。所以我和爸爸就用一个大篮子和旧的小毯子做了一个窝。后来,我们就去做别的事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发现米斯提不见了!我很担心,在屋子里到处找米斯提。她正从屋后的树丛里走出来。她嘴里叼着一只刚生下来的小猫!她刚在屋外生下了小猫。

  我后来想这件事,不再觉得太奇怪了。米斯提一直都是很独立的。”

  小作者叙述这件事,用了100多个英文单词,共有3个小段,很率真地说了一件动物不喜欢人类替它越俎代庖做窝的事情。

  “说理”也是四年级作文的一种样式,作文要求包括“清楚地陈述自己的看法、提出理由、逻辑地组织理由,最强的理由最后说。”有一个叫大卫·刘的孩子写了一篇叫做《必读之书!》的作文:

  “你上一次全神贯注地读一本书是什么时候?帕特丽夏·麦克拉克伦的《朴素又高大的莎拉》可以让你一口气读完。书说的是草原上的一个人家失去了妈妈,一位妇人来到了他们家。故事会叫你又快乐又悲伤。

  每个人都说这是一本好书。它还得到过纽伯瑞奖章。我最要好的朋友过生日时我送了她一本。她非常喜欢!

  如果你喜欢读关于草原、家庭和动物的故事,你就一定要读这本书。它非常真实有趣。我们这里的图书馆有6本这个书,你可以很容易借到。你一定不会失望的。”

  这篇作文也用了140多个英文单词,共有3个小段,提出了看法,并用了三四条理由来加以支持。《朴素又高大的莎拉》确实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1985年曾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最佳儿童书,现已有中文译本,题为《海边来的新妈妈》。

  美国小学的说理文是要在课堂上作口头陈述的,要求是“注意语调,要有表情和自信;与听众要有目光交流;用一些手势来强调要点。”这些要求是为了让学生从小知道,作文和说话都是有具体接受对象的,是一种与他人的相互交流,不是自说自话。四年级的作文其实不在于字多字少,而在于有实实在在的话可说,并把话说得明白而有条理。有了这个训练,以后继续提高写作,也就有了好的基础。

  (作者系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

TOP

引用:
原帖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1-1-10 13:35 发表
我们的教育不仅是缺乏说理,更缺乏自省。
不是非黑即白,就是非对就错,所以到处都是结论和口号。
因为可以虚拟事实、拔高推理。。所以鲁迅似的杂文历久常新。
您说得对,一定程度上,这是现状。包括我自己,也经常犯那种拿结论和口号压服别人的事情。只是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慢慢会发现,很多事没有黑白的明晰界限,而且即使是模糊的界限也在随时间而变化。
前几天,俺在旺网上的帖子被某记者抽去只言片语,被找来一些专家评论,这可算是体会到“永远正确”的谬误了。其实,如桥哥曾经曰过的,任何的教育思想都可说是正确的,但任何说到实践的方法都可说是错误的。我以为,原因便在于,方法是要根据实践的对象变化的。对象不同,用于此有效的方法,施之与彼,就未必有效,甚至有害了。

说实话,俺不太能接受居于超超然地位批评众生浮屠的态度,这里指理论精英们。我们居于其中,被框架于其中,经验在积累,认识在变化,一切都还有发展的机会、、、

回到这个楼的主题,“说理”教育说是教育孩子,BBMM们也应该学习,毕竟我们缺少这种教育,应该补上这一课。.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1-1-10 14:51 发表
如桥哥曾经曰过的,任何的教育思想都可说是正确的,但任何说到实践的方法都可说是错误的。我以为,原因便在于,方法是要根据实践的对象变化的。对象不同,用于此有效的方法,施之与彼,就未必有效,甚至有害了。

说实话,俺不太能接受居于超超然地位批评众生浮屠的态度,这里指理论精英们。我们居于其中,被框架于其中,经验在积累,认识在变化,一切都还有发展的机会、、、
的确,我常觉得数理比人文容易掌握,因为数理定律放诸四方皆准,明白了就可以答对问题,可是人文科的理论却非如此对错分明。所以读书时,我尽量避免选修人文科目,要到成年后,真正面对生活,才开始摸索要怎样思考这些问题。

我觉得最基本的,是要有开放的态度,说之前,先认真听和问。正如你说,我们都不能超越自身的环境和背景,所以跟别人讨论时,如果没考虑双方的背景,没弄清楚对方提出议题的来龙去脉,先设定答案,那么是次谈话就谈不上讨论,只能说是自言自语了。然后才是批判思考,推理,最后有条理,有技巧的说。

可是如果不时常这么做,还是很难做到的。昨晚跟一群朋友聚会,我就自言自语了,晚上因此激动得睡不着 。我和一位新朋友谈到公民权,很惊讶于我们两人在这一点上的巨大差异,很想让她从我的角度看问题,回家后却开始反思自己的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察觉自己其实还有很多疑惑,决定去找书看。

另外,我发现跟小孩说话是练习听和问最好的机会,因为他们往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忘了提供必要的背景。.

TOP

《加州公立学校幼儿园至12年级阅读和语言艺术 (教学)纲要》

TOP

回复 18#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下载了,研究中。.

TOP

回复 18#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也下载了,好好研究一下。.

TOP

回复 18#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大家一起来翻译,如何?.

TOP

回复 21#ccpaging 的帖子

这是个好主意。但是翻译很辛苦的,我不一定能抽出时间来。
你可以找人先翻起来,我有空就凑凑热闹。

我自己是喜欢直接看原文的。.

TOP

回复 21#ccpaging 的帖子

这个文件挺好的,不仅是针对英语,其实就是儿童语言学习的一个样板,俺觉得对语文学习的指导意义更大。

一共也就十多章,找W友翻译应该不难。俺可以认领一章。.

TOP

回复 23#zhenai 的帖子

好啊,欢迎。希望有更多旺友参与。.

TOP

回复 24#ccpaging 的帖子

要不这样,你们翻译,我帮你们把所有的东西整合起来。
比如两个人改动了同一段落,怎么合并起来,这种工具我擅长。.

TOP

可以开始认领了

已将英文原文整理成若干 TXT 文件,见附件。

欲参与翻译的朋友可以认领一个TXT进行翻译,并请告之,避免重复。
可以使用TXT或者Word等编辑器。
翻译时最好是保留英文原文,方便大家检查校对。
翻译完成后请将文件以附件上传。

谢谢参与。

== 文件列表及大小 ==
1-publish information.txt                  5,255
2-contents.txt                             8,787
3-introduction.txt                        11,761 ... Working by ccpaging
4-Kindergarten.txt                         8,419 ... Working by 混凝土
5-grade one.txt                           11,198 ... Working by Zhenai
6-grade two.txt                           11,463 ... Working by Zhenai
7-grade three.txt                         13,801
8-grade four.txt                          16,481
9-grade five.txt                          15,102
10-grade six.txt                          17,683
11-grade seven.txt                        16,662 ... Working zhanggogo
12-grade eight.txt                        18,971
13-grade nine and ten.txt                 27,276
14-grade eleven and twelve.txt            25,852
15-glossary.txt                           29,620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1-27 10:16 编辑 ].

附件

elacontentstnds.zip (68.16 KB)

2011-1-12 12:56, 下载次数: 107

TOP

引用:
原帖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11-1-11 12:47 发表
大概是这个文件:
http://www.cde.ca.gov/be/st/ss/documents/elacontentstnds.pdf
看看需不需要配套?
加州公立小学标准化测试Language Arts Grade2.

附件

Language Arts2.rar (765.77 KB)

2011-1-12 13:15, 下载次数: 81

TOP

俺来认领
5-grade one.txt                           11,198
6-grade two.txt                           11,463

[ 本帖最后由 zhenai 于 2011-1-12 13:57 编辑 ].

TOP

工具介绍

去如下地址下载版本管理工具:
http://bitbucket.org/tortoisehg/ ... .8-hg-1.7.3-x86.msi
以上是给windows xp安装的。其它平台的去如下地址
http://tortoisehg.bitbucket.org/
右边会有个下载栏自动决定你应该下载哪个版本。

安装之后需要重启机器,然后就可以右键调出TortoiseHg的菜单了。.

TOP

回复 26#ccpaging 的帖子

此事坐等“认领”估计会黄掉的,
得硬性摊派——您身边的英文达人,混儿、书迷1、上面的真爱等等,每人包销若干节,由您监督着春节前必须交作业!
最终火车一统筹,就成了,呵呵!.

TOP

回复 29#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从菜单中选择“Global Settings” (全局设定),在那里更改你自己的用户名。

见下图。我给自己设定的用户名是Tea in Train:

.

TOP

回复 31#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然后下载并解开如下文件:
elacontentstnds.zip (145.15 KB) .

TOP

回复 32#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解开后进入目录,就可以自由修改其中的文件了。当然,分工的事情还要在论坛上再协调一下,工具不解决这个问题。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讲讲怎么样合并大家的修改。.

TOP

示例:确认你的修改

我现在修改了一年级的那个文件。

现在我的目录看起来是这样子的:


选中有惊叹号的那个文件,也就是我刚刚修改了的文件,右键调出菜单,选中“Hg Commit”,弹出如下窗口:


会告诉你哪些文件会被提交,每个文件有什么变化。输入日志信息(见下图),然后点击左上角的"Commit"按钮:

.

TOP

示例:查看修改历史

上面确认之后,文件上的惊叹号就不见了。表明该文件的修改已经提交给工具管理起来了。

右键调出菜单,选择Hg Repository Explorer,显示所有文件的一个历史:.

附件

explore.JPG (79.05 KB)

2011-1-12 14:22

explore.JPG

TOP

引用:
原帖由 happyyj 于 2011-1-12 14:01 发表
此事坐等“认领”估计会黄掉的,
得硬性摊派——您身边的英文达人,混儿、书迷1、上面的真爱等等,每人包销若干节,由您监督着春节前必须交作业!
最终火车一统筹,就成了,呵呵!
好的。.

TOP

示例:发布你的修改

现在你的修改还是在本地计算机上管理着,需要把修改发布出去以便别人能够使用。
我们在这里只使用比较简单的做法。

在上面查看修改历史的地方,选中你要发布的修改,右键调出“Export Patch”菜单:


把生成的补丁文件保存到一个地方,然后把文件作为附件上传到这里。目前这个工具还不是很好用,多次修改只能作为多个补丁导出,最后由于WW不支持上传.patch类型文件,把它们打包传上来。

我下面传上来的文件包含两个补丁。

elacontentstnds_rev1.2.patch.zip (1.25 KB) .

TOP

示例:吸收别人的修改

把别人发布的修改下载下来并解开。

用35楼的方法调出界面,选择“synchronize | import”以导入补丁:


选择刚刚解开的补丁文件(可以多选),工具会提示你有哪些可以用:



把不需要的去掉,点"Import"按钮,这些补丁就会应用到你的本地。

把别人的修改都吸收过来。然后在别人的修改上继续你的工作,就可以了。.

TOP

有什么问题请跟帖提问。有些高级技巧这里还没有介绍。大家先用起来吧。.

TOP

这个工具的好处在于大家可以同时修改同一个文件。只要没有修改到同一个地方(同一行)就没有问题,工具可以自动合并。方便一个人翻译,另一个人同步校对,第三人编辑格式等。.

TOP

回复 30#happyyj 的帖子

偶不系达银,葱齐亮也挤系咸银.

TOP

回复 21#ccpaging 的帖子

科学普及出版社陆续出版过一套美国的课程建议标准,2061计划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 ... mp;ref=search-1-pub
其中,《科学素养的基础》,我以前读过,跟火车提供的那篇十分相似,《科学素养的设计》和《科学素养的导航图》没看过。
注意,这里的科学,不仅仅是数理化,包含人文科学。

对照这套标准,我们教学中的弱项包括
1. 数学:统计的运用,包括在所有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调查中。这个现在在改进中。。。。。。
2. 人文写作:跟国内语文作文要求根本不是一回事。而且,它们是贯彻在所有人文学科中的。
3. 科学写作:所有自然科学均有解决某个问题的写作要求,甚至超过对原理,计算方面的要求;国内是一片空白,进了大学,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写论文。
4. 公民道德与公民意识的灌输

[ 本帖最后由 shumi1 于 2011-1-12 16:18 编辑 ].

TOP

回复 42#shumi1 的帖子

也是好东西,送花.

TOP

没找到《科学素养的基础》的电子版。找到《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中文译本。.

附件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zip (166.39 KB)

2011-1-12 17:31, 下载次数: 74

TOP

回复 42#shumi1 的帖子

4. 公民道德与公民意识的灌输
===========================
灌输不了,俺都不能说自己是具备公民道德和公民意识的人。这是一个过程,我是过程中的一员,儿子将来一定比老子强,够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1-1-7 00:02 发表
认领翻译《加州公立学校幼儿园至12年级阅读和语言艺术 (教学)纲要》火热进行中,详见: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page=1#pid7994764

======================== ...
I have interests on your activity and will be available after spring festival. What can I help?.

TOP

引用:
原帖由 EATON爸爸 于 2011-1-14 11:42 发表

I have interests on your activity and will be available after spring festival. What can I help?
认领一段。我正在尝试翻译Introduce。

====================
   The English–Language Arts Content Standards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s, 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e Twelve represents a strong consensus on the skills,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that all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master in language arts at specific grade levels during 13 years in the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 system. Each standard describes the content students need to master by the end of each grade level (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e eight) or cluster of grade levels (grades nine and ten and grades eleven and twelve). In accordance with Education Code Section 60603, as added by Assembly Bill 265 (Chapter 975, Statutes of 1995), the Leroy Greene California Assessment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Act, there
will be performance standards that define various levels of competence at each grade level and gauge the degree to which a student has met the content standards that are measured.                                                
   《加州公立学校幼儿园至12年级阅读和语言艺术 (教学)纲要》阐述了一种强烈的共识,包括学生在加州公立学校学习的13年中,在每个特定阶段,所能掌握的语言艺术的技能、知识和能力。每个纲要描述了学生需要在每个阶段末所要掌握的内容,例如从幼儿园到八年级,有的阶段包括两个年级,如九、十年级和十一、十二年级。按照议会法案265号(依据1995年加州勒罗格林专科学业成就评估法案第975章增订)制定教育法第60603号,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执行标准,该标准定义了每个级别上不同水平的能力,以及衡量学生在何种程度上满足了测试内容的要求。
====================
在这段话里边,“all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master in language arts”就是很值得深思的说法。我理解,这个纲要所描述的是“所有学生应该能掌握”,其意思区别于“所有学生必须掌握”,也区别于“所有学生努力掌握”。也就是说,他们相信,纲要的内容是普遍适用的,不同先天条件、不同背景、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通过在公立学校的学习,都可以掌握这些内容。.

TOP

回复 47#ccpaging 的帖子

“应该有能力掌握”?.

TOP

回复 48#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嗯,这样翻译更准确一些。.

TOP

回复 49#ccpaging 的帖子

我前面提供的软件好用哇?试过没有?.

TOP

 90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