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9个人次参与评价】

[留学] 去英国留学的含金量是不是有点低啊

回复 5#ljj 的帖子

涨得是国内学生学费。。。。

(转)在英国能否读研究生,能就读怎样的学校,和你本科的成绩还有最终拿到的学位等级有关。一般来讲,要有资格继续读硕士,需要拿到二等以上学位。要就读名校硕士需要达到二等一的学位。注意,英国的评分标准是40分以上通过

一等学位 均分70以上
二等一学位 均分60-69.9之间
二等二学位  均分50-59.9之间
三等学位 均分40-49.9

[ 本帖最后由 wind919 于 2010-12-13 10:30 编辑 ].

TOP

英格兰本科3年+1年授课硕士好像一直这样的,注意是授课硕士,不是研究硕士。。。。那种带实习的本科也要4年。。。觉得很紧凑啊。。国内本科的第四年在做啥大家都知道啊。。。如果英国不行,那国外留学还有哪里?美国?总之,还是要看学校,看自己的适应情况。。。。.

TOP

回复 13#rainbow123 的帖子

(转)1997年秋,在为家乡河南征战完八运会后,邓亚萍正式退出乒坛,开始了11年的求学之路,分别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先后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和如今的经济学博士学位。
邓亚萍接受采访时表示,要考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在第一年就要先通过一个难度极大的“入学”考试。一般都会有40多人参加考试,但最后能够通过考试的人只有10多人。同时,剑桥大学还要求每个攻读博士学位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必须要是最独特的,并且是惟一的。邓亚萍说:“选择全球竞争中的奥林匹克品牌这个点也是之前从来没有人研究过的,这就符合了要求,并且我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能够查到很多别人都无法了解的资料和内容。在过去4年中,我基本都花在了论文的准备上。最后能够成功获得这一学位,自己觉得还是很幸运也很开心。”

如果以上属实的话,邓亚萍确实也花了很大的精力,11年。。。。

[ 本帖最后由 wind919 于 2010-12-15 11:05 编辑 ].

TOP

(转)克莱登大学害人不浅,众多名人痛失母校(转载)


在中国很著名的美国“大学”、明星杨澜的丈夫、阳光卫视老板吴征获得其博士学位的巴灵顿大学(又写做巴林顿、柏林顿、百林顿大学),在2004年被美国总审计局特殊调查办公室认定为属于标价贩卖文凭的“文凭制造厂”。巴灵顿大学于1998年9月14日在阿拉巴马州注册,查阿拉巴马州**公司登记资料,该“大学”已于2006年4月19日关闭。其网站barrington.edu也已关闭。
    
    吴征“博士”没有母校了,痛失母校,当然伤感。不过吴博士不必要太伤心,因为与他同病相怜的还有好几位。例如中国汽车系统股份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陈涵霖(校友1)在其简历中称自己“毕业于美国Barrington大学的MBA”。
    再比如人大教授、某企业老总李虞财先生(校友2)。李虞财,中国江西省兴国县人,1955年12月2日出生,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研修中心,获美国百林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著有n多部创新经营理论研究性论文。先后荣获中国建材行业优秀企业家、江西省劳动模范、江西省优秀企业家、江西省有中国特色建设者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先后受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研修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员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副所长。现为江西国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http://www.jxgxsy.com/qyjj.asp)。
    
    再比如校友3:张文超,男, 1962年12月生,汉族,黑龙江人,工商管理硕士,教授,大连市人大代表。1999年被大连市中山区人大常务委员会授予“优秀人大代表”;2000年就读美国百林顿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2001年被大连市**授予“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工作者”, 并参加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全国民办教育培训研讨班学习,当年荣获中国科技人才全国发展建设“实业贡献奖”(http://www.dbi.edu.cn/lingdao/zzsj.htm)。
    
    再比如校友4:孙非 教授,头衔有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天津赛智经济顾问公司总经理,天津金香麦速食有限公司管理顾问 ,天津立达医疗电子公司顾问,天津团校兼职教授,美国综合科学研究中心国际顾问。2001年8月至今,美国百林顿大学认证教授;
    
    再比如校友5:哈尔滨的企业家王军。2003年王军52岁,他从中国人民大学MBA班毕业,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来,他又毕业于美国百林顿大学,并当选为哈尔滨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发表了《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现代企业文化管理》、《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战略的探索与实践》等专著。
    
    再比如校友6:王力,男,生于1958年7月,美国百林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第七届人大代表,四川省第七届党代会代表,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起重机协会副理事长,四川省企业家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理事,四川省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物料搬运协会理事长.曾任化工部第七化工建设公司技术干部,长江起重机厂科长,处长,副厂长,厂长;长江工程机械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副董事长,董事长;现任四川长江工程起重机有限公司总裁,泸州金融投资公司董事长.未持有公司股票。.

TOP

(转)
英国的研究生分类比较复杂,有master,学制一年,授课式教学。申请到奖学金的机率很小,但是有几个名额,经常写论文很累;mphil(master of philosophy),学制有一年的也有两年的,研究型硕士,不用上课不用考试,申请奖学金的机率大一些,但是全奖不太可能,读完之后很容易转读博士;phd,学制一般三年,但是能按时毕业有一定难度,主要看你是否出了成果,不用上课不用考试,年底要求交一个report,有一个presentation。审评的人一般是自己的导师找的专家,审评人认为合格了才可以通过继续有资格读下去,否则很可能会转成mphil、phd申请奖学金机率大一些,但是名额依然有限,各式各样的奖学金每种几个名额,所有的学生去竞争,而且大部分奖学金是programme开始前就申请的。申请到就连续给三年,申请不到一旦programme开始就只能申请ORS(英国提供的奖学金,补国际学生和欧盟学生学费差额的,竞争非常激烈,层层审核)。但是有一个途径是可以叫你自己的导师帮助找公司赞助,就是说你做的项目直接服务于赞助你的公司或者间接的使他们受益,这个也是在英国读博士学生最广泛的经济来源。

由于我就是读博士的,所以了解多一些,可以多介绍一些这方面的情况。我是国内本科毕业直接申请过来读博士的,但是真的是走运到了极点才有这个机会。因为申请英国的博士是如此之难,他不会象美国那样奖学金项目多,导师手上都比较有钱,因此大量本科毕业、硕士毕业,甚至博士毕业的学生都首选去美国读书。我想英国的教育方式条件并不会比美国差,很大程度上我认为英国读博士的学生的科研能力会超过大部分在美国学校的学生,原因也就是找到经济资助难,导师在招收学生的时候也格外费心。大家背景都很厉害:有的在国内自己都带研究生了,访问学者过来留下的;有的本身在自己国家就是搞相同项目学位没有读完继续到这里读的;有的自己政府资助为了将来回去对本国有好处的;有的从A-Level开始就在英国读书的;有的从在其它国家分校读完一段时间转过来的;还有的是在英国的大学里读了本科而且成绩非常优秀的。总之了他们很少直接招收其它国家本科生,因为比起我上面所列的,其它国家的本科生竞争力太差了。例如我们导师五个学生,一个是他做访问学者的时候相中直接要过来的;一个是巴西政府资助签了合同以后回去工作,并且从英国别的学校读完一年博士转过来的;一个是本校毕业申请上来的;一个是在一家著名的摩托车公司工作三年的;唯一我一个走运的没有论文,英语成绩也不高,但是国内重点大学本科,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经历(过人的PS,与科研能力无关但是却是教授欣赏你的地方),本科成绩平均80分以上,一封系主任、一封清华教授推荐信。可见难度之大远远胜过一般美国院校。

最后想和国内优秀的学生说:不要只看重美国的学校,其实如果你有能力申请到在英国读博士,并且拿到奖学金,会更加证明你的个人实力。最后这句话也回答了网上经常看到询问去英国还是去美国的提问。.

TOP

回复 33#rainbow123 的帖子

事业成功和道德高尚当中没有等号关系。。。。某些人找这些克莱登大学搞文凭,道德上值得质疑。。。也是最被鄙视的.

TOP

回复 35#rainbow123 的帖子 关于美国的高等教育之一

(转)在美国很多州,注册一所大学和注册公司一样非常容易,因此美国各类大学达上万所,但获 得美国教育部认可的六大认证机构认证的大学则不足3000所。从法律上来说,无论被认证还 是未被认证的大学都是合法的,但美国很多州的法律也规定,非认证学院必须在学校的网站 和宣传资料上明确注明自己是一所“非认证学院(未受美国教育部承认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学 院)”,否则即是违法。  学校合法注册和学校是否得到认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据美国打击“野鸡大学”的权威 专家奇普介绍,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些学校,只要交一篇5~10页纸的毕业论文就可以 拿到博士学位,但用这种学位去找工作,大多数雇主都不会雇用他们。在法律规定较为严格 的俄勒冈州,用“野鸡大学”的文凭找工作或进行其他活动甚至会被视为非法。.

TOP

回复 35#rainbow123 的帖子 关于美国的高等教育之二

(转)我把美国的大学分成四类:国立、州立、私立、赢利,并概括性地勾画了这四类大学的历史成因和特点,可供读者参考。在这里,仅对这四类大学的现状进行一番简要的描述。
国立大学,顾名思义是联邦政府掏钱办的大学。一般而言,美国是个没有国立大学的国家。恐怕大部分留学生,在美国学习了三四年,也不知道美国有国立大学。其原因是,美国的国立大学,主要是几所军校。普通院校确实没有国立的。美国的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州立大学靠纳税人的钱支持,但仍然“公立”得不够彻底。这主要是因为州立大学要州政府拨款,依赖的是本州老百姓的税金。本州的纳税人子弟进这些大学,自然享受公立的低廉价格,实际上接受了纳税人的大量补贴。但是,外州学生前来就读,就必须支付全额的费用,其学费经常翻一倍还不止,和私立大学的学费没有本质区别。
私立大学,顾名思义是依靠私人经费办的大学。因为不靠政府,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格局也比较纷繁杂乱,很难一两句话概括。我们不妨从两个极端讲起。美国最好的大学,基本都是私立大学。比如常青藤盟校、麻省理工、芝加哥、斯坦福、加州理工等等。这些学校的“小金库”,即“捐助资金”,往往富可敌国,比一个小国家的GDP都多。而且教育学生不惜工本,即使是三四万的学费,也难支付其教育成本,而且还有大量的学生领取奖学金。在这次金融危机以前,这些学校面临的危机是钱花不掉。根据美国的法律,非赢利组织的基金必须花掉基金总额的5%才可以享受免税的待遇。可是,一些常青藤的捐助基金在股市不停地升值,每年的财政经费虽然已经到了相当奢侈的地步,但依然不到捐助基金总额的4%。于是国会的一些议员要求用5%这把尺子来逼迫这些大学,把钱用在低收入家庭学生的教育费用,也和这种压力有关。甚至有人预言,未来一流大学的教育将向免费化发展。金融危机无疑打断了这一进程。这些大学虽然在资产缩水的压力下大砍经费,但是学生的奖学金仍然要优先保障。
另一个极端,则是完全靠学生的学费过日子的私立大学。当然,这种学费并非仅仅来自学生的腰包,还有些是从联邦或州政府拿的奖学金、助学金。因为没有纳税人的钱作直接的后盾,这些学校的经营有时难免风雨飘摇。声誉好的,一般不会有生存问题。比如在当今的经济危机中,真正破产的学校实际上非常少。但是,规模小、底子薄的地方学校,则往往经受不住打击,找不到学生就只好关门倒闭。
除此以外,最近20年还兴起了一种新型大学,叫赢利性大学。美国一般的学校,不管是国立、州立、还是私立,都属于非赢利组织,一般不纳税,但也不能赢利,所谓不赢利并非不能从事经营活动,而是必须将所得收入投入学校的运营经费或捐助资金,不得用于教育之外的目的。赢利性大学则不同,往往就是个上市公司,经营的原则和超市、工厂并无区别,那就是赢利。与此同时,这种赢利大学和企业一样向政府纳税,不享受非赢利组织的待遇。美国的保守派经济学家,比如弗里德曼等等,曾力挺赢利性大学,认为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在中国,像新东方这样的教育机构,作为上市公司就属于赢利性大学的模式,所不同的是其主业并非大学而已。
镀上“留美”的金,有钱基本就可以
这四类的概括,仍然不能全面说明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下面有必要从“教育层级”的角度介绍一下各种大学的性质。
最高的层级,无疑是研究性大学。如果你看《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那个著名的全美大学排名,研究性大学当是美国大学的主流。但是“研究性”这个名字有很大的误导性,“综合性”也许更贴切些。研究性大学按说应该是以研究为主,以博士课程为主,本科教育不应该是重点。但是,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全美大学排名榜中,即使是主要的“研究性大学排名榜”,其实也是在评价本科教育。
19世纪末,美国学习德国模式,开始建设研究性大学。斯坦福、芝加哥、约翰·霍普金斯、克拉克等大学纷纷冒出来。那时是美国的“镀金时代”,出现了一批像卡内基一样的财主,捐款滚滚而至。办高精尖的研究性大学似乎有了充分的条件。但是,从长久来看,讲究实用的美国文化对研究性大学有相当的抵触,认为把人圈在象牙塔里那么多年实在没有必要,甚至将之当成一种外来文化的入侵。当年的那些研究性大学,纷纷把本科教育当成主业。芝加哥大学大概在研究性上坚持得最久,一直以研究院、博士课程为重点。但是,最近20年也不得不有所调整,加大本科教育的投入,进而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排名榜上扶摇直上。不过从另一方面说,研究性大学的崛起重新塑造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常青藤盟校在19世纪末以前全是本科教育学院,19世纪后,除达特茅斯外全成了“研究性大学”。另外,许多“旗舰”式的州立大学,如伯克利、密西根,也都成了研究性大学。这些学校,都有强大的博士课程。当然,即便如此,本科教育还是学校的核心。
接下来的层级,则是本科生教育。按说美国的大学几乎全是以本科教育为主,没有必要另立一类本科大学。其实不然。本科大学,主要是指明显以本科教育为主业、并不太注意研究院、甚至完全没有研究院的大学。比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除了研究性大学排名外,还有一个本科学院排名。这些本科学院大部分是私立,规模袖珍,质量最高的几乎可以与常青藤比肩。一些被列入研究性大学排名的学校,如达特茅斯、华盛顿大学,虽然有研究院,但还是以本科教育为绝对中心。大多数州立大学,也不像伯克利、密西根那样有实力雄厚的研究院,本业依然是本科教育。
在最低一层,则是社区学院,即两年制的学校。这大概相当于中国的中专、大专,但在美国都归入高等教育体系。在这种学校就读的学生,接近美国大学生人数的一半。社区学院大多公立,学费低廉、学制短,比较容易承担。如今美国制造业外包,产业工人技术升级,为适应白领经济,就特别倚仗这种社区学院。因而从布什到奥巴马,联邦政府给社区学院以大量的支持。许多赢利性大学,也开始和社区学院竞争,瞄准那些半工半读的大龄“非传统学生”。
这么庞杂的高等教育体系,反映着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原则,也给唐骏们所毕业的“克莱登大学”的崛起提供了土壤。但是,美国对高等教育虽然自由放任,仍然维持着基本的水平,否则就无法成为全球第一。根据1965年的《高等教育法案》,美国教育部委托一些可靠的机构,按照严格的程序对各种大学进行“鉴定”(accredit)。一般而言,只有通过鉴定的学校,其学历和文凭才被承认。我最近查看美国教育部的资料库,其中包含了6900多家通过鉴定的高等教育机构。
授予唐骏博士的西太平洋大学,当时并没有通过“鉴定”,反而因为贩卖文凭遭到联邦的调查,起因是一些联邦雇员涉嫌花政府的钱到这个学校买文凭以充实自己的资历。联邦法律规定,用政府的钱培训的雇员,必须就读于通过“鉴定”、有正式资格的学校。这一调查引发的最大丑闻,大概是爱尔兰政府顾问Barry McSweeney。此公仅读了一年,就在西太平洋大学获得博士,日后平步青云,甚至成为具有全欧影响的“居里奖学金”的负责人。他在博士学位被揭露后被迫辞职。后来西太平洋大学更名为加州米拉马尔大学(California Miramar University),属于赢利性大学,并通过了“鉴定”,但也仅授予3个学士学位、4个硕士学位。这些学位,主要是管理类。唯一一个硕士学位为电子通讯(telecommunications),根本不具有授予博士学位的资格。这反映了“鉴定”制度下的规范:一个学校不能想设什么专业就设什么专业。如果专业设置无法通过“鉴定”的标准,则会影响学校的资格。
经过这么一番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高等教育虽然不能说是“产能过剩”,但至少大学是应有尽有,高等教育的“供给”异常充足。美国大学的教育竞争激烈。但是,这种所谓的激烈竞争,主要集中在前100家左右的大学。这种学校,要挤进去需要和他人比拼。在接下来100多家大学中,最多只是略有竞争而已,80%-90%的申请者都可以被录取,比中国高考的录取率高多了。如果你申请前300名以外的大学,那么只要有高中毕业文凭,英语达到最低要求,有能力缴纳学费就可以就读。而且周围的同学,经常一周打30个小时左右的工,不少有全职工作,很难专心于学业。在这种学校成为优等生,也实在不足以作为“优胜记略”。
博士课程则复杂些。美国的大学,即使列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研究性大学排名榜的,也经常并不重视博士课程。特别是文科的博士课程,只有极少数大学才有。理工科的博士课程因为需求旺盛而多一些。但是,这种博士课程的建设硬件要求比较高,比如大型实验室等等,并非一般院校可为。如此算来,能够授予博士的院校就少得多。比如,授予最传统的博士学位Ph.D.的学校,在美国不足282所。而且这些学校中的大部分,也仅在几个科目上授予博士学位。比如我所在的萨福克大学,仅在经济学等两三个学科有博士学位,也被算入这282所大学内。
应该说,镀上正牌的“留美”这层金,有钱基本就可以。博士也许稍微难些。但是,在比较实用的学科,博士课程数目还是很多,甚至赢利性大学中,至少在低层级竞争性很低,名正言顺地拿个正牌博士,按说并不太难。美国贩卖学位的机构大概不少。但是,我在美国读书、教书15年,听过的贩卖学位的事情,几乎全是从中国新闻中来的。美国的高等教育有着如此大的规模,对市场渗透可谓无孔不入,甚至对那些根本不是读大学的料的人,也设计好课程、比照其财政能力制定收费标准。如此容易地就能接受正经的教育,为什么还要买文凭呢?这一点,我看是唐骏们最难解释的。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7883.

TOP

回复 35#rainbow123 的帖子

克莱登大学就是卖文凭大学,与“假文凭”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手法更巧妙一些,欺骗的艺术性更高一点。。还有,克莱登大学要花更多的钱去买。。还是那句话,成功与道德高尚没有等号关系,经商成功与学术水平没有等号关系。。。。

目前本土的大学,情况如何呢?

所以,海内海外,为了孩子,还需仔细辨别。。。

[ 本帖最后由 wind919 于 2010-12-20 17:17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