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兴趣引擎”是怎样发动的——上海一所市郊小学的“另类教改样本”

回复 19楼lifangliu 的帖子

呵呵!.

TOP

回复 27楼核桃酥 的帖子

你说得没错啊,要是条件好的地方,家长的要求和想法都一大堆,怎么会给改革家实践的空间呢?

所谓的条件不好,给教育改革者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

回头想一下,咱殚精竭虑的“为孩子好”,为孩子“设计将来”,有没有给孩子留出发展的空间呢?

呵呵!.

TOP

回复 25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昨天回给刘老师的一个“呵呵”,把这篇老贴给捞了出来。没想到还引来您的关注。

现在招供,昨天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我去参观了这所学校,并有机会与陈校长做了沟通。

这是一次特别有意思的参观,我打算找个时间把情况整理出来给大家分享。.

TOP

回复 28楼感谢生活 的帖子

这位妈妈,你亲眼看到学校以后,就未必想把孩子送去了。

除了路远,学校的条件还是相当艰苦的。包括每班孩子超过50人,教室异常拥挤,校园活动场所极小,缺少运动设施。师资也有人员不足和流动性大的问题(据说这两年转成民办学校以后好些了)。

陈校长是在他的现有条件内做到了很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并不是说这所学校完美无缺了。也可以说他化劣势为优势,用创造力弥补了物质条件不足的硬伤。

接触了这所学校和校长后,我感到不管咱们孩子能不能上到比较理想的学校,家长能做的是:学习陈校长创造性的理念和做法,调整教育思路。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12-5-9 12:55 编辑 ].

TOP

回复 40楼感谢生活 的帖子

是呀,孩子上小学,除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包括礼仪和安全两方面)、健康生活习惯(国内这块已经完全不管了,国外是有营养、健康等方面的课程的)、学会合作、建立友谊、培养兴趣(现在的兴趣会成为未来的职业方向甚至理想)。小学和初中阶段能够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建立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就能够很好的地自处以及与别人相处,为将来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这个基础越扎实,将来能够盖上去的楼也越高。

如果在初等教育阶段把精力全放在知识学习上,就舍本逐末,甚至弄成内伤。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12-5-10 15:25 编辑 ].

TOP

回复 42楼tony的妈妈 的帖子

这个学校有初中,办到初二,因为都是外来孩子读书,没有办法参加上海的中考,到初三就回老家读书了。所以学校只到初二。.

TOP

回复 48楼ccpaging 的帖子

走班制只搞了一学期,就因安全问题被停止了。安全永远是悬在教育部门头上的什么什么剑。.

TOP

回复 52楼lilee_1980 的帖子

今天了解到走班制实行了一个月,因安全原因被主管部门叫停。

不知道有哪些坚持下来的,因为至今只接触过这个学校和校长一次。感觉这是个很有活力的地方,常常会有新东西。

比如学校准备翻新一座教学楼,教室想弄成套间式的,一大间是孩子们的教室,一小间是老师的办公室。因为陈校长认为老师应该有自己的空间,而孩子们也应当随时能找得到老师。想模仿国外小学的包班制,由一个老师承包几门主课。

不知道这些理想是否能实现。因为建楼的经费好象还没有全部落实。

陈校长还有创新的想法,接受社会各届对新建教学楼的捐助,12万元可以捐赠一间教室,并以捐赠者或捐赠单位的名字来命名这个教室。捐赠者可以在非教学时段使用自己捐赠的教室。.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