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所谓“中国学生数学NB”的神话 (豆瓣 寒璧斋小组)

所谓“中国学生数学NB”的神话 (豆瓣 寒璧斋小组)

来自: 苏仁(以无为行有为, 以有为守无为)


都说中国学生数理基础NB,呵呵

中国只是中学数理比较好,到了大学就甭提了。

中外工科高等教育有巨大差异,尤其体现在数理基础课上。

国内而言,首先是数学工具对中学思维的极端迁就
中国工科教材除了基本的微积分运算之外,像中学生一样喜欢用标量式,喜欢只考虑大小,忽略方向,甚至还出现过 “略去负号不写,只考虑大小”这样的语句,尽量避免使用矢量式。
而欧美的力学课程中一开始就使用大量的矩阵理论和线性空间知识,强迫学生以比较抽象的思维从比较高的视点看问题,摒弃中学思维中的部分陋习

到这里之后才发现,很多中国留学生奇怪为什么老外出题不懂的循序渐进,一上来就是如此复杂的问题。虽然他们中很多人是清华、西工大或者上交前几名的尖子。
这就是中外工科教育的另一差异
我们培养的是解决简单问题的熟练度。优秀学生也只是解决简单问题的熟练度比较高而已。我们在一些常见的简单问题上有很多结论,要求学生背下来,对这些结论的熟练与否决定了学生考

试成绩的高低。
老外很奇怪中国学生怎么背了这么多结论,而且都是他们没有刻意强调的。最重要的是,中国学生觉得这些结论很有价值,很高深。而老外觉得...
进行一下张量运算,这根本就是显然的嘛,高深个屁。

总而言之,我们长期以来“背结论”式的教育,扼杀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使得学生过分依赖结论。

举个简单的例子,理论力学课程中我们非常强调动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套这两个公式一下子就能解决很多中式题目。
但如果一个模型,他既不是动量守恒,也不是角动量守恒,中国学生中的尖子也会很烦。因为这是不按套路出牌的。
老外才不管这些,算了满满一页纸,告诉你:我不懂什么狗屁动量守恒或者角动量守恒,因为它的动量和角动量的一个线性组合是守恒的。


还有
助教谈到几个经常被中国学生问到的蠢问题
“角速度怎么能算矢量呢?它不是转圈的嘛,向量应该是直的”
“面积什么时候都成矢量了?中学的时候可是一直把他当标量的”
“一致连续和连续到底有什么区别啊,一致收敛和收敛呢?”
难以摆脱中学逻辑的阴影,思维高等不起来,是中国学生普遍存在,亟待解决的缺陷

学了实变函数之后,中国学生仍然天真的认为求导和积分互为逆运算,仍然信奉“先积后导全抵消”。
在国内学了一年线性代数(这还算好的,有的只学了半年),竟然不知道对称阵可以正交对角化(这种学生在国内的线性代数考试中可能拿了90多分,国内只考个算行列式,特征值特征向量

什么的,当然水)。当课上涉及这些内容时,面露惊讶神色,张大嘴做见上帝状的,只有中国学生。

再举一个揭中国学生伤疤的,

中国学生对 “场”非常没概念,对“梯度,旋度,散度”的了解只停留在定义式上,应用尤其不熟练。中国学生虽然中学的代数运算技巧、三角变换技巧非常高深,让老外瞠目结舌,但上了

大学之后对那些蕴含着大智慧的高等工具却有强烈排斥倾向。除了基本的微积分运算之外,中国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还停留在中学巅峰时期的水平,甚至还差些。

中国学生认为柯西不等式是不显然的,是一种技巧,是少数人的专利,有畏惧心里,更遑论 holder和minkovski不等式。工科学生99%不知道柯西不等式,剩下的1%中又有99%不会用。而国外教

学大纲是按照高屋建瓴的线性空间思维建立的,无论柯西,holder还是minkovski不等式,根本就是“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样显然直观。

OK,不举具体例子了,太多了。一说凸函数,随便交换极限次序之类的笑话,80%都是中国学生整出来的。以后谈谈体制问题。

又忍不住了,再举一个例子:

上面说的那些东西,不是我首先发现的,以前也有不少人抱怨过,包括国内某些教授。他们的回应就是加强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把工科的“高等数学”改成“工科数学分析”。数学分析好啊

,有大智慧的,但这时咱们的“山寨文化” 又起作用了:谁让你名字前面挂了“工科”二字,于是数学分析比高等数学优越的内容一删再删,最后变成了和高数没什么区别的东东,除了名字挂着个数分。

我们批量生产的人才,自称学过数分,连柯西收敛准则都不知道,分不清逐点收敛和一致收敛,自称学过傅里叶分析却只会套公式而不知道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把助教都快整疯了。她眼中

的中国留学生从来就不以数学水平著称,法国人和匈牙利人才是。

所以我们必须反思: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比老外的中学生数学物理都强,而且不止一星半点,到了大学却不仅被迎头赶上,还被远远超越?是什么造成了我们对高等思维、高等工具的排斥感?

我们的中学教育到底靠什么领先:

我们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反复练习初等数学中一些较为非主流的,近代数学毫不感兴趣的技能(比如初中几何的辅助线,三角形全等,高中的三角函数代数变换,降幂扩角,倍半角公式,怎么样又勾起大家的痛苦回忆了吧)。而国外会强调一些空间知识,比如把长度的概念拓展成“模”,初步引入其他空间的三角不等式之类,略显抽象,但在我们看来毫无用处,因为这些东西不能帮我们算出椭圆或者抛物线的方程,而高考就靠这些。多记忆一些结论之后,乍一看起来我们的中学生比老外要多一些“形式运算”的数学技能。但这些技能在高考后会被迅速忘却,这方面的优势没了,抽象思维能力的劣势还在,“形式运算”的习惯还在,于是“随便交换极限次序”之类的笑话便不足为奇了。

同时,中国中学的教育只展示了数学最丑陋的一面,而不是优美的一面。无尽的题海使学生厌倦或者恐惧。进入大学之后由于没有了高三那样的压力,学生逃避或抵触高等思维、高等工具已成必然。而反观国外,已有概念在新的空间的推广,前后的相似之处,联系和区别,更能体现数学的本质,告诉学生数学是优美的。
中学数学技巧无论如何高深,终究也只能解决简单问题。.

TOP

我们的数学真得有问题。

我是理科生,在美国留得学。 留学的时候就发现问题。 就是在物理这类基础科学中, 第一梯队觉得是美国人的天下。 (ABC算美国人)。 中国留学生都跟得上,但很难出众。 勤奋,用功,聪明, 但着眼界有问题。 这个眼界问题,是个潜力问题, 大学教授一方面育人, 一方面也是组织科学论文生产。 中国学生成了整个生产环节中的“民工”角色。

这篇文章我看得很明白, 但是多数中学生家长看不懂, 能写个通俗版的就更好了。 不过这个不容易。.

TOP

我都不愿意误人子弟

理科背景,美国学位的我, 按说要做教育做初高中物理类的补习应该是和背景相符, 得心应手, 名利双收。
但是放弃这物理去做纯外教小学英语( 星吧阁创意英语), 是做个良心事业, 就是希望从小让孩子的眼界拓宽。 理解美, 数理化其实也很美。 美存在于逻辑,运用,探索等一系列的过程中。

现在体会大学校园里两座铜像“德先生”和“塞先生”, 人文科技的结合是教育之美。 公式是结果, 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果的。.

TOP

我觉得小学的数学教育就和国外差一大节了,虽然看上去国内教的难,但是在思维训练上这个差距不是一点点,我不明白那些结论都是谁总结出来的,估计是没有去听过课的人总结的。.

TOP

回复 1#慢吞吞 的帖子

>中国中学的教育只展示了数学最丑陋的一面,而不是优美的一面。无尽的题海使学生厌倦或者恐惧。

小学奥数题还要丑陋.

TOP

分数加法

分数加法大家都会的,怎么做?很简单,通分是关键。
有两种教法:
1、告诉你分数加法的关键是通分,然后一步步教你如何寻找公倍数,由此引申出来教你如何找出因子,一堂课就可以讲完所有的内容。然后花十堂课的时间去练习,反复操作老师交给你的流程。
2、把分数加法的问题提出来,同学们通过猜想、讨论、验证、分析、总结、反思,充分运用已掌握的数学方法,如画图、实验等,充分运用已掌握的数学技能,如加减乘除等。最终,同学们发现分数加法的关键是公倍数,由此引申出如何最方便地找到公倍数,如何寻找最小的公倍数等等。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可能也需要11节课的时间,甚至更长。

这两种教法,你觉得哪种更好呢?.

TOP

写得很好,送花.
中国大学的物理和数学,确实和高中的很像很像..

TOP

回复 1#慢吞吞 的帖子

>所以我们必须反思: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比老外的中学生数学物理都强,而且不止一星半点,到了大学却不仅被迎头赶上,还被远远超越?是什么造成了我们对高等思维、高等工具的排斥感?

小学里面奥数做多了,到中学会对方程产生排斥感,总觉得能够用算术方法解题才是厉害的。
对中学阶段的学习极为不利。

我见过这样的例子。.

TOP

人类进步是因为有好奇心,孩子们都“被学生”的没了好奇心,如何NB.

TOP

回复 8#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我还见过这么一个例子,初中生碰到什么问题都设X、Y,为何要设呢?不知道。.

TOP

回复 8#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强烈赞同,看到W网上那种奥数,都集中在两个,三个个体的比较上,以后大了学微积分或者解决样本数未知的问题时,还会沿用奥数这些方法吗?担心中。.

TOP

回复 6#ccpaging 的帖子

这两种教法,你觉得大多数老师会使用哪一种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10-11-19 20:16 发表
这两种教法,你觉得大多数老师会使用哪一种呢?
我的老师教学水平比较低,他们只完成最低限度的教。那时候的教材也比较简单,大家跟得比较轻松。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生”想。
现在的老师教学水平高了,也不满足于完成最低限度的教,把知识简化又简化,小学数学变成了几十个公式。现时的教材也比较复杂,大家跟得不轻松了,学有余力的同学越来越少,没时间去“生”想。.

TOP

看了这篇文章我感到很欣慰,原来我数学数得不好,不是我的错,是教材和教法的问题。.

TOP

所有的学科,都是外国人教得好,越往上越明显。
但是,外国人只有学得好才会留下来继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得最好学得最好的大都是他们。
可他们的总体数学水平还是比中国人低的,有些人算账也算不清楚。没见先进的数学教学在他们身上发挥什么作用。
当然,我认为这样很好。不从事专业研究的何必学那么深呢?全体学奥数,大多数孩子在陪练,外国人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讲,好学生最好要出国。
在国内读不好的,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周助 于 2010-11-19 23:55 编辑 ].

TOP

太赞成这个文章的观点了,这也是我在国外大学发现和思索的问题。都说中国学生数学好,但真正需要好的数学基础的领域我们学生的表现都不是很理想。不是我们中国学生不努力,但是在逻辑思维方面始终要慢几拍,另外在空间结构等方面都有障碍。所以教学方法是关键,思维定势一旦固化就很难突破。国外是有简单计算都要依赖计算机的学生,但不妨碍他们在建筑、工业设计等领域都有不错的表现。我们的学生接受的是填鸭的训练式教学,不是通过激发兴趣、正确引导、独立分析的方式学习,缺少真正的思维训练。我们的教育问题还是任重而道远。.

TOP

回复 8#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因为有些老师严格禁止他们使用正向思维的方程,并且还告诉他们方程都是笨蛋才用的方法。莫明其妙!.

TOP

回复 17#千零 的帖子

是学校里面的老师还是培训班的?.

TOP

只要是“教”就已经错了

小学里边,不是说“教”方程先进还是“教”算术更先进,只要想“教”就会犯错误。

大家想想看,这些所谓的应用问题在生活中用到过没?很少用得到。
如果你打算会见网友,会计算两车相向而行的路线,相遇时间吗?几乎从来不会。
小学被“教”这些东西有用吗?根本没用。

从掌握技能的角度考虑的,如果你要进工厂了,要去操作车床,那么要被“教”的。既然我们将来是为了去操作车床,那么直接去学如何操作车床,不是更节约时间吗!

我们不能把小学的知识等同于掌握学习技能,因为那种技能毫无实用价值。小学的知识是若干个 Sample,通过这些 Sample,同学能在较低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尝试和体会知识进步、思维进步的全过程,由此,同学们能获得基本的科学素质。仅仅是学会了些毫无实际意义的解题技能,没有思考,不会思考,不能思考,这小学也就白读了。

“思考”如何教?这没法“教”。只要是“教”就已经错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11-21 13:00 编辑 ].

TOP

回复 18#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培训班的,而且不在少数。直白的用方程就剥去了小学奥数人为故作神秘的外衣。.

TOP

回复 20#千零 的帖子

误人子弟.

TOP

回复 21#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有位家长问培训班老师,如果用方程做会不会算错。老师回答,中学优先录取算术方法的孩子,算术方法的孩子聪明!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有中学老师出来说说么?

[ 本帖最后由 千零 于 2010-11-21 14:3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千零 于 2010-11-21 14:20 发表
有位家长问老师,如果用方程做会不会算错。老师回答,中学优先录取算术方法的孩子,算术方法的孩子聪明!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有中学老师出来说说么?
中学老师认为,小学老师教的方程方法是错误的,说的难听点,被教错了。
问,为什么小学老师不好好教算术,为衔接初中做准备?

大学老师认为,中学老师教的大学解题方法是错误的,说的难听点,全被教错了。
问,为什么中学老师不好好教中学知识,为衔接大学做准备?.

TOP

回复 23#ccpaging 的帖子

如果真是对数学有兴趣,解决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小学同学学有余力,且完成小学数学的思维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那么,他应该上中学老师的数学课,而不是上小学老师讲的中学课程。中学也依此类推。.

TOP

回复 22#千零 的帖子

培训班老师当然拣对自己有利的话来讲.

TOP

Math is sexy ....

附件

math.jpg (151.73 KB)

2010-11-21 17:54

math.jpg

TOP

回复 16#xsxsl 的帖子

我儿子想去国外学建筑(可能是信口开河),想问一下,去国外学建筑需要哪些科目的能力特别突出?我对此是一窍不通。
他的数学能力一般,尤其是计算,有时连口算都会错。但空间概念貌似不错。目前在学素描,不知道学得怎么样。审美意识倒是非常优异。.

TOP

引用:
原帖由 千零 于 2010-11-21 14:20 发表
有位家长问培训班老师,如果用方程做会不会算错。老师回答,中学优先录取算术方法的孩子,算术方法的孩子聪明!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有中学老师出来说说么?
再仔细考虑一下的话,我倒没有觉得培训班老师在故意误导人。有可能他们自己真的是这么认为的。
而且根据我自己的观察,持这种观点的老师和家长都不在少数。
我在以前开的帖子里面讨论过这个话题。

今天换个角度发挥一下。
有个词叫做“屠龙术”,什么意思呢?
龙很厉害吧,一般人触其逆鳞则必死无疑。
那么能够跟龙战斗并胜而屠之的,必有绝艺在身,非常人也。
比喻非常高难度、深奥的学问或者技艺。

问题是,世上并没有龙这种生物。
屠龙术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同样的道理,同学们进学校学习数学,首先是为了掌握用数学手段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本领。
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合适的工具去对付相应的问题。
有一些问题,用方程去解是很容易的,容易到使得这类问题没有什么智力训练的价值。
而且,有一个统一的方法,可以系统化地解决一类问题。
可是用算术方法去解,就不一样了。
不停地绕弯转圈还不算,每个问题还需要有专门的解决办法。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培训好之后,问题来了:
并没有别的方法解决不了的难题非要你用弯弯绕的算术方法去解。.

TOP

回复 28#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再补充一下:

并不是说小学生们不需要学习算术方法,直接跳到方程去。
小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需要时间、需要教育来发展的。
方程虽然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不容易掌握。
所以需要学习算术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以后再过渡到方程,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用简陋的方法去强行解决复杂问题,我一向都是反对的。.

TOP

回复 8#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恩,我一直觉得很奇怪,明明用代数很容易就解得出的题,为什么一定要用很复杂的算术方法来做,这种搞脑子搞得一点意义都没有。

我儿子现在4年级,他们已经在学代数,在这之前,也从来没有用算术方法做过很搞脑子的题。中国的教育确实是有些问题的。.

TOP

帖子的作者,在国内是学工科的,猜想出了国,偏应用的专业不容易进,被迫转到偏理论的相关专业里,那点数理基础就显得太不够用了。如果是国内好的理科学校,学过几门理论物理,应该不至于这么惨。。。中国的数学老师学的都是纯数学,视野不是一般的窄,除了演算根本不会应用数学工具解决任何问题。.

TOP

=

[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1-28 08:27 编辑 ].

TOP

回复 32#meia 的帖子

家长和老师都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TOP

回复 33#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1-28 08:27 编辑 ].

TOP

回复 34#meia 的帖子

尝试着和老师沟通。.

TOP

回复 35#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1-28 08:28 编辑 ].

TOP

我觉得大多数家长其实是,怎么说呢,进理想的大学需要哪块敲门砖,就想办法让孩子掌握哪块敲门砖就行了而已,数学也只是其中一块,有几个家长(即便是孩子获奥数一等奖的)想让孩子长大后做数学家、物理家的呢,尤其是女孩。敲门砖用过了之后被扔掉也很正常,真正感兴趣的自会研究下去,即便老师不教他也能自学赶上别人,不喜欢的扔了也没什么可惜的,因为它的使命已结束了嘛。而且有时有的人虽然有数学或其他某一方面的天赋,也不见得就一定会对这方面感兴趣,有的人是学习能力很强,想学什么都比别人容易成功,既然现在大学看重这些,他就学了,也得到了一些成就,但也不见得就一定会对数学物理什么的方面感兴趣,而且做人还有现实生活方面的考虑呢。我是想说有人把学数学作为一个目标,可也有人把学数学作为一种手段,目的不一样所以方法也就不一样了,而中学的老师应该会更倾向于后者,因为他需要针对大多数人的需求

[ 本帖最后由 糖果她妈 于 2010-11-22 22:19 编辑 ].

TOP

思维的定式

我自己的体会:思维的定式,是我们往深往高走一步的障碍。 多年的教育训练形成了一种习惯,造成了一种思维定式,这让我等非超智商的土鳖类工科生走到一定程度后,很难突破。

不光是理论上很难突破,我早就悬崖勒马跟理论说再见了;在技术上一样,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惯性的定式形成了,虽然很努力,就是很难突破了。

我现在很担心我把一些思维定式不自觉的传授给我女儿,如果这样,还是让她自己从学校获取数学知识吧,说不定我干预少点,还对她有好处呢。.

TOP

回复 38#pp_dream 的帖子

我仔细研究过我儿子的数学书,对于他们那种循序渐进,螺旋式提升的编排方式深表赞同,而且,他们的书编得简单易懂,小孩子都能自学成功,我儿子有时候上课开小差,有的东西没弄清,我都是叫他自己看书把不懂的东西自己补上。通过几年的螺旋式加强印象,他们对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应该是理解得非常清楚的了。.

TOP

回复 26#jingjing2010 的帖子

看了20多年这图形,今天看到了骨子里。我是否会大彻大悟呀。期待!!!.

TOP

神话还是笑话,介个问题,手握一把最优秀中国学生,且随便挑挑拣拣的丘成桐不是早有定论了?.

TOP

回复 41#ljj 的帖子

WW上知道丘的人不多.

TOP

教材是好的,很科学的。螺旋式的教学安排,实施者是老师。如果遇见一个会教的老师,这样的安排能让他们学好数学。但是,大多数老师特别是外国人的小学老师自己的数学也不咋样,这个螺旋式往往会造成一个概念还没搞清就结束了,然后这个概念的深层次要到下一学期甚至学年才出现。如果没有适当的强化和练习(这个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父母来教),很多孩子的脑子里就是一片糊涂。等积累不懂的东西多了,就很难自己通了。不管怎样,还是需要每次学的时候搞清楚的,而且指望课堂上是不够的。
做题也是如此,概念搞清的不一定会做题目做对,我认为中国的小学数学虽然机械,但是练习还是有效果的。最好能结合一下。我有个朋友就是将中国数学,比如乘法口诀结合到她儿子国外的数学课程中(她儿子是生在国外的),外国老师很吃惊的,认为孩子很聪明,后来果然孩子考进了一个他妈妈想都不敢想的一流私立名校。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周助 于 2010-11-24 11:13 编辑 ].

TOP

但是有一点,中国的数学教得比较boring,让本来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人怎么样也提不起兴趣。外国人弄得很有趣味,面也比较广,不管结果怎样,学习数学的过程还是有乐趣的。.

TOP

回复 43#不二周助 的帖子

说得很对,学校里时间有限,老外又不喜欢布置太多作业,所以,怎样把学会的东西通过做练习把它牢固掌握,还是要靠家长额外补充一些的。

我们学校老师经常会给家长一些建议,买一些什么样的教辅书可以给孩子再补充一下,做不做还是看家长自己的。所以,我觉得在美国主要还是看家长是不是抓得紧,如果家长都不在乎,那就没人在乎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