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成长路上,甘于“不争一流”

成长路上,甘于“不争一流”

成长路上,甘于“不争一流”
——记一对在应试和素质教育间寻求平衡的父子
2010年11月7日   05:科教卫新闻·新闻视点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李爱铭

--------------------------------------------------------------------------------

  本报记者  李爱铭

    胡辰浩是上海电力学院电器工程系的大一新生。进校短短2个月,他在校内已经小有名气。他会变魔术,餐厅里随手用牙签盒、刀叉就能来段即兴表演,让同学大开眼界。口琴、电子琴、吉他等乐器,他吹拉弹唱样样行。专业课他也很不错:不但动手能力强,电路图随手能画,理论学习也得心应手。在这所二本院校里,胡辰浩过得很快乐。

    小胡的快乐,源于爸爸胡建民的“相对论”培养逻辑: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夹缝间,寻求一个相对合适的“平衡度”。

择校,要进“二流学校”

    时下,“择校”是个社会热点。但与其他家长瞄准“一流名校”不同,胡建民和儿子“择校”,却专盯着“二流学校”。理由是,一流名校学习抓得太紧,孩子太辛苦;“二流学校”相对压力小、功课少,学习和课外活动容易兼顾。

    小学一二年级,胡辰浩上的是家门口的小学,学习轻松,放学后开心玩。搬家后进了一所名校,却开始吃“苦头”。科技老师很赏识爱动手的胡辰浩,经常带他培训和参赛。烦恼却随之而来:有一阵胡辰浩忙于训练,作业来不及做,被班主任天天批评,甚至要叫停他的课外活动。“我一看不行,不得不出面干预。”胡建民找到班主任沟通,孩子参加课外活动是知识活学活用,“少做一些数学加减法题目、少抄几个语文生字,又何妨?如果儿子学不好,我自己负责。”

    有老爸顶着压力减负,小胡一直“玩”到小学毕业。升初中时,不少一流的民办初中都盯着学业成绩和学科竞赛等第,胡辰浩手上虽有一大把科技课外活动的奖杯,但奥数、英语等“有用”证书,一个也没有。“儿子没有‘竞争力’,我也不强求。”当时上外双语学校刚成立,胡建民认为挺适合,就让儿子进了这所学校。到了中考,胡建民要求也不高,只要考进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将来能考进本科大学即可。

    从小到大,胡辰浩参加课外活动一路 “绿灯”。今年他考进了二本院校上海电力学院,别人觉得可惜,父子俩却觉得如愿以偿:“电器工程是最喜欢的专业。”而且,小胡跟电力学院早有“渊源”:高中时他参加学生创新大赛,负责一个盲人电子候车系统项目的电路图设计,获过上海电力学院专项奖。胡辰浩将来的目标是考交大研究生,但究竟能否实现,老爸仍然不强求。

不补课,允许“半途而废”

    孩子课外学什么?除了学科补习,乐器、书法等在升学中有“含金量”的培训,也让不少人趋之若鹜。而胡建民对孩子的课外学习,则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轻松,绝不增加负担;二是在最开窍的窗口期“入门”,打好基础,便于以后随时“插入”;三是允许半途而废,不为难孩子。

    幼儿园小班时,胡辰浩迷上了电子琴。“小时候练琴,会在读谱和弹奏之间形成条件反射,成年之后再学就来不及了。”半年以后,难度提高,曲目练习单调乏味,胡辰浩失去了兴趣。爸爸并未逼他:“如果又打又骂,孩子哭着弹琴。琴是学会了,但性格变坏了,岂不是得不偿失?”学围棋也是如此,学了两年就“半途而废”,也没有考段。

    放弃围棋后,胡辰浩开始对科技产生了浓厚兴趣,四年级时,他做的面包虫实验,还曾代表上海小学生向全国展示。身为少科站老师,老胡颇为欣慰,父子俩教学相长、互相切磋,十分愉快。“孩子如果除了读书没有其他任何爱好,将来一辈子生活单调乏味,毫无情趣,是很可悲的。当然,更可悲的是很多家长太功利,把弹琴、画画等当成升学敲门砖,孩子也无快乐可言。”

高三学魔术,苦中作乐

    不过,课外再潇洒,毕竟难逃升学体制,这对父子也有不得不 “收敛”的时候。“初三和高三,面临大考,命运攸关,我也只好逼他埋头学习。”

    “孩子临近初中毕业时,我有点慌了。”胡建民发现,高中环境很重要,一所好学校,周围孩子都上进,儿子自然不甘落后;但如果落到差的高中,可能连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无法养成。加上孩子的班主任多次“洗脑”,胡建民开始盯紧儿子学业,全力准备应试。直到胡辰浩考进同济一附中,父子俩才松一口气。

    不过,应试高压之下,为避免过多影响身心健康,老胡对胡辰浩一些看似不务正业的要求,还是尽力给予满足,让他“苦中作乐”。初二下学期,很多孩子已停止学琴,为学习让路,但胡辰浩突然感觉玩玩音乐“很酷”,又想重学电子琴。对这个“特殊要求”,胡建民特意托人,让儿子获得了宝贵的“插队”学习机会。

    高三上学期,胡辰浩看到刘谦的魔术表演,突然对魔术着迷。两人签订“君子协议”,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每周去一次成人魔术班。“高三太苦,适当放松吧。”胡辰浩学了好几个节目,回家还把“吃叉子”等小魔术“传授”给了老爸。

    从小到大,胡辰浩学习难得全力以赴,学艺也总是半途而废,但老胡对他从未苛求:“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他将来踏上社会后,能够快乐地生活,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且,儿子多才多艺、性格阳光,胡建民更感欣慰:“不少男孩读成书呆子,聊天找不到话题,女朋友都找不到。同事都跟我开玩笑,说我儿子没问题。弹弹吉他、变变魔术,女孩子能不动心?”

记者手记

    孩子读书,让不少家长纠结。既心疼学习太紧张孩子太累,又担心太放松考不进好大学。课内学习与课外的素质拓展间如何平衡,成了一个社会性的两难。

    胡建民父子,是千千万万普通父子中的一对。他们的普通,在于求学路上的矛盾与抉择,挣扎与苦痛,一样也不少。但他们又不普通。父亲以一颗寻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敢于解放孩子,甘于不争一流;儿子也因此拥有了更多自由时空,学习知识之外还注重性格修养塑造和素质培养,为将来较高的生活质量奠基。

    教育孩子最终是为了什么?除了成绩好、进名校、谋好职外,孩子过得快乐,也是重要的因素。这对父子的故事,或许能带来启发。.

TOP

沙发!“主旋律”报纸上,居然有了这样的文章?是不是现行的教育模式和风气真的有改变的希望?

如果禀赋卓越,能较为轻松地成为一流,当然还是值得努力一把的。如果较为吃力,要以牺牲丰富的生活本身为代价,那就心悦诚服地甘当二流。

其实话说回来,到底什么叫一流?什么叫二流?

[ 本帖最后由 艾米丽娃娃 于 2010-11-16 23:2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艾米丽娃娃 于 2010-11-16 21:50 发表
沙发!“主旋律”报纸上,居然有了这样的文章?是不是现行的教育模式和风气真的有改变的希望?

如果禀赋卓越,能较为轻松地成为一流,当然还是值得努力一把的。如果较为吃力,要以牺牲丰富的生活本身中的为代价, ...
这个报道,我也没看懂,难道上外双语算2流的?.

TOP

市示范性高中是不是市重点高中?这个不算一流的? 当时上外双语刚成立的时候,是不是想上就可以上的?

不过这个家长的放松心态值得我好好学习。.

TOP

这位爸爸思路超级清楚,就是应该这样培养男孩的。要培养生活情趣的。

特别欣赏 “少做一些数学加减法题目、少抄几个语文生字,又何妨?”.

TOP

神马是一流,神马是末流?

老同学就是电力学院的系主任,孩子读书还不错,中考后去了国际高中,说为了避开国内高校。
是为了不争一流,还是避开末流?

[ 本帖最后由 ljj 于 2010-11-17 11:04 编辑 ].

TOP

孩子本来就优秀,一路上的学校都不差,家长是没什么好担心的。不过大学进了上海电力学院,算成功吗?.

TOP

可以上一本的选择了二本,确实轻松许多,把力量放在后面,反正是长跑。各人有各人的做法和想法,相信二本有很多这样的学生。也许民办大学有更多,大专有更多这样的学生,还有没有考大学的学生,他们都会很快乐的有自己的人生。也许多写写他们的成长,对于现在的教育高要求是一种缓和。
如果普通企业招工对学历要求仅限于高中的话,我想大学就不会拥挤了。还有不同学历,同等收入,看谁还愿意到大学学习?什么时候我们淡化了等级制,什么时候我们就不必为了就业而学习了。
我总不懂什么叫素质教育,什么叫应试教育,动不动就把教育分成两个阵营,听上去又是两个相对立的阵营。更多的受不了应试教育的,吵着闹着要进入素质教育。倒少见素质教育的想到应试教育。看来素质教育更让人欢迎一点?还是素质教育阵营的人实在太少?或者根本没有?.

TOP

引用:
原帖由 shxuco 于 2010-11-17 09:44 发表
市示范性高中是不是市重点高中?这个不算一流的? 当时上外双语刚成立的时候,是不是想上就可以上的?

不过这个家长的放松心态值得我好好学习。
--也不是没有要求的嘛。只是侧重点不同,不奥不考英文证书。但其他的科技比赛不参加了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父亲只是尊重孩子的意愿而选择课外的学科。.

TOP

“孩子如果除了读书没有其他任何爱好,将来一辈子生活单调乏味,毫无情趣,是很可悲的。当然,更可悲的是很多家长太功利,把弹琴、画画等当成升学敲门砖,孩子也无快乐可言

非常同意这句话,一个人连找乐子都不会将来真是会很可悲。.

TOP

奥巴马开会时都发誓连第二都不当

什么理论啊!

美国不要说一流了,奥巴马开会时都发誓连第二都不当,我们难道昏头了吗?.

TOP

曲线救国而已, 因为胡辰浩将来的目标是考交大研究生..

TOP

孩子对自身的要求最重要,兴趣和习惯最重要,否则为了小升初把孩子最具灵性的小学阶段送给了语数外,真是太可惜了。
有了兴趣和习惯,事半功倍。.

TOP

都有2面性,就看各位家长自身的想法。孩子都是聪明的,只不过是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TOP

如果真有潜力的话,进入一流学校也不会太累啊,也可以发展其他兴趣啊,看着这篇报导,不是很懂,感觉有点葡萄酸的味道.

TOP

心态放松最重要。.

TOP

特别欣赏 “少做一些数学加减法题目、少抄几个语文生字,又何妨?”

.

TOP

只有达到一流者,才能~~甘于“不争一流”

勿上当.

TOP

一流的民办初中~~
上外双语学校,杨浦排名第三的民办,杨浦学费最贵的民办~~

“只要考进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市重点

记者真搞笑.

TOP

还是很欣赏报纸能登这样的文章。
我们不必纠缠于细节,而是可以借鉴一种思路。
建议记者同志可以眼光放得更宽泛一些,音乐、体育等等各方面有造诣的孩子很多,比如听说这次市运会花样游泳冠军就是哪个重点中学的学生。.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