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123
发新话题
打印【有258个人次参与评价】

[讨论] 让我们开始干吧!——谈中国普通家庭的教育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我形容的如“岩浆喷发”的天赋,其实不是指记忆有多快、逻辑有多清晰,而是指热情。

任何一个孩子,找对了自己的方向,父母没有要求一棵橘子树非得结出苹果的话,他的热情就是势不可挡。升学的挫折对于这个孩子是有的,他有过一点失落,写过升学的感悟。但是他的深度思维习惯把他个人的升学挫折变成他对中国教育体系思考的热情,他还写了一篇长文来跟我讨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

有了热情的牵引,孩子就可以通过自发地阅读经典而向各行各业的大家学习,而不是拘泥于升学所圈定的范围。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1-9-5 09:45 编辑 ].

TOP

回复 489楼水之形 的帖子

思考的热情和能力,是教育中的智育的终极目标。

但是目前的教育体系,如果每一步紧盯升学要求的话,每一点都要满足“一流学校”的要求的话,是会磨损思考的热情的,从而长不出思考的能力。.

TOP

我说的这个孩子,他的舅舅就是应试教育的失败产物。他舅舅从小一直成绩优异,父母很疼爱,以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财经大学。但是因为成长的年纪不能有时间了解自己,没有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结果工作之后失去了努力的动力。这个孩子的妈妈吸取自己弟弟的失败教训,从维护孩子求知热情的角度不断地做工作,有些地方也很值得我学习。这个孩子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明智的且内心强大的妈妈,保护他的成长空间。.

TOP

回复 492楼ccpaging 的帖子

是的,对于任何具备了自我教育能力的孩子,名不名校已经没有意义了。这个时候,需要有经典而有趣的书,作为孩子的老师;需要孩子能找到一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索。这些在资讯发达、联系便捷的今天已经不是难事。

关键是怎么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点,点燃这把火,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状态。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1-9-8 09:13 编辑 ].

TOP

回复 502楼ccpaging 的帖子

是,各种文体的文章都是这么写出来的。但是很多父母可能会觉得孩子开始写的散文词句不够优美、科学论文格式不够规范、政论文论述结构不够严谨,于是去上学习班。

作文,不论什么文体,归根结底是思想的表达。思想不成熟的时候,表达有缺陷太正常不过了。但是不成熟的思想,也许有极强的生命力,耐心等它长好就是了。思想长好了,文章就漂亮了。作文不是教出来的,教出来的都是套路。好文章就是好思想,是长出来的。

即使是我的这个朋友的儿子,他在三四年级写的文章,他妈兴高采烈地拿给我看,我看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好在我们既不吹捧他也不打击他,放任他写,同时顺着他的性子架构他的阅读内容。他妈妈拒绝了很多很多课外班的邀请,拒绝了老师的提议,不在乎得不得作文奖,不写那种如僵尸般的文字。

写作跟年龄段很有关系。因为再多的积累,再好的架构,需要时间来帮助孩子完成对这些外在输入的咂摸和领悟。这个男孩在小学六年级,也就是上海的预初阶段,写作有一个质的飞跃。这个时候是他青春期的开端,思想的成熟跟身体的成熟也很有关联。

所以,放任写、适当地架构、等待时间酿造果实,这是我的看法。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1-9-8 09:15 编辑 ].

TOP

即使是现在,这个男孩写的东西,我是把他完全作为一个出色的成年人来看待,总能挑出一堆毛病。但是不碍事。每次他传给我的文章,我看过之后,跟他妈妈谈一下我的看法。我说你的儿子的思想已经开始长骨架了,长得齐全但是不匀称。好的文章,肥的肥,瘦的瘦。你儿子写的是肥瘦相间,还缺把神韵。但是这个不用去纠正他,让他写,不停地写,他会自己纠正的。写多了,他因为积累的写作的经验,他就会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去看那些经典的文章,而不是象一个懵懂小孩被灌文章。他一旦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审视其他的作者,他就学会了欣赏,他就会审视自己的文章,从而修正自己的不足。

这个孩子的妈妈最大的优点就是对孩子信任并有极大的耐心去等待,并在等待中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他妈妈最近和我通信的一些文字,可以感受一下这个妈妈的风格:

1、他发展到今天,一如我愿,健康,积极,热爱学习,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还有小小的幽默,我很开心,这里面有你巨大的贡献,他的成绩是我们共同的骄傲。不过他还是一个很普通的青少年,有生气的时候,有偷懒的时候,有懈怠的时候,有怯懦的时候,有烦躁的时候,我想这都很正常,后面的路还很长,继续努力。
2、稍稍改动一点,利用电脑写作是大转折。我们是在4-5年级暑假前买的电脑。这时候他已经通过学校的学习掌握了电脑的运用,文字输入,PPT制作,Flash制作,网页制作,所以电脑对他来说完全是一个工具而已。一直到他小学毕业,他是班里唯一一个没有QQ号,没有上过QQ农场,没有玩游戏的学生。同学们想方设法给他发各种游戏链接,要拉他下水,他不为所动,说浪费时间太可惜了。同时也说,妈妈,小孩的心智一定不成熟,如果我们家一年级就有电脑,我肯定和他们一样痴迷游戏的。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妈妈,本身就是极优秀的人。是我无论从人品到专业都敬佩的人。她是我的校友,比我高两届。她从落后的乡村考入大学,进来的分数不高,但是她强有力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得她名列前茅。她目前是一家外企的中国区副总裁,但是她的朴素,她的平常心,体现了她发自内心的修养,令人敬佩。她的勇气和爱心也赢得了她的下属的敬佩。

这么多年来,孩子的父亲一直在外经商,儿子基本是她一个人带大的。自从我自己有了孩子,我开始学着理解母亲这个角色,于是开始掺和他儿子的教育。在我搀和之前,这个妈妈已经通过言传身教,把孩子的时间观念培养起来了,同时把校内基础的东西学得比较扎实,有了初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这个基础上,我对她儿子开灌,非常顺畅,只要考虑一些适合他的书,谈一下对于他这个性格从哪个角度去读就可以了。所以主要还是孩子的妈妈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从家庭条件上来说,这个孩子不属于寒门。但是他的妈妈清楚地知道寒门的条件对于一个儿童的品格和性情的成长是多么地重要。我们有一个一致的观点,无论家庭是否富有,无论父母是否有见识,都应该保持孩子物质上朴素的生活,保证孩子童年时单纯的成长环境。等孩子基本的素质长结实了,再给他们打开眼界。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1-9-8 09:45 编辑 ].

TOP

回复 506楼小宋他娘 的帖子

首先,背诵和精读不能等同。背诵只是精读的一个初步——熟悉精读素材。如果通过反复地阅读来熟悉素材也是可以的。多看了,其实也就会背了,殊途同归。精读在于熟悉素材之后的反复揣摩和素材之间的联系。这个过程,我认为孩子自己写感想比较好,或者自己跟家长谈也可以。随便怎么写,不要去管他。

其次,你的孩子不能翻看《三国演义》说明他虽然对内容喜欢,但是阅读能力没有同步跟上。也就是说,在比《三国演义》更浅一层的阅读层面上,你的孩子没有展开阅读,没有把这个层面打牢。你可以选取比《三国演义》更简单的,但是又比三国连环画更高一层书引导他。

精读和泛读是相辅相成的,精读上不了台阶,是泛读功夫没到。泛读之后,没有收获,是这个层面的精读没做好。

另外,他有看很多遍的习惯,你就不要去管他哪一遍是不是看得太快。第一遍看得快,固然有不好的地方,但是大了以后,这种阅读方式也许有助于他对于书本整体有一个快速的把握,当然前提是后面他会花时间弄清细节。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1-9-8 12:56 编辑 ].

TOP

回复 517楼云中继续漫步 的帖子

这个不是有什么特殊规则可以举例说明的,而是这个妈妈本身就是一个控制时间的高手。我把这个妈妈的特点讲一下,你可以自己揣摩一下可能会用什么方法进行时间控制。这个妈妈给我的印象就是无论时间有多紧,一旦每日的常规事情能够确定了,她就开始进行流程优化。比如这个孩子年幼的时候没有进行古文教育,我叫他妈带他念诗歌,已经是四年级的事情了。他妈想了半天,每天打印出来一页古诗,比较长的那种,晚上先过一遍,上学由坐公交车改成打车。这个妈妈一向非常节俭,之所以打车,是为了把上学路上这一刻钟利用起来。在车上,娘俩开始背诵唐诗。到目的地,娘俩一首诗念得七七八八了。晚饭后如老妈没应酬,可以陪儿子散步,互相再提醒一下唐诗,就熟了。老妈不在家,电话询问一下,儿子自己复习一下,也不累,也不烦。

这种零碎时间可以用来积累一些基本的素材,对于素材的思考,是需要大块时间的。正如数学的学习,如果进行详尽的推演,是非常好玩、非常有趣的,但是也是非常花时间的,需要整块的、大块的时间。这个嘛,就是保证孩子的业余时间不被侵犯咯。这一点,这个妈妈做得非常好。最近孩子上中学了,被分在尖子班,老师建议住校,说住校便于孩子刻苦读书。因为孩子来回路上都可以利用起来,老妈就坚持孩子住家里。老妈的理由是在家里,他有更好的空间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全部用来课内的自习。.

TOP

回复 518楼ccpaging 的帖子

脑科学啊,需要基本的神经科学知识作为基础呢。你可以用“神奇校车”里面的“感觉器官”作为引子,也就是思维原点,通过网络查资料,包括维基百科利用起来,对神经系统的末梢——感受器(其实就是仪器中的传感器,起换能作用)有个比较详细的了解,然后再进一步了解神经元回路的工作原理。先这样可以了,其他的东西,需要对电学、化学、控制理论有所了解,才能进一步学习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脑的工作模式。.

TOP

回复 522楼ccpaging 的帖子

不需要这么复杂的,脑的工作效率在于脑的供氧量。其实需要全身的协调。如果Alex身体很棒的话,随便怎么安排,脑子都是够用的。身体弱的,比如俺当年,需要间歇性地休息以恢复脑力。.

TOP

体力的提高,就是对脑力的最大支持。.

TOP

贴一下这个小学毕业生的随笔

旭日当空,书香满盈,正是男儿读书时。翻开一本本记载着民族兴衰的历史书籍,纵览五千年沧桑巨变。字里行间,风云跌宕,时而激动万分,拍案称绝;时而仰天长叹,陷入深邃的沉思。仿佛梦回千年,在那些已成定局的红尘往事中,追寻着历史记忆的碎片。
犹记得,当我还是一个懵懂小儿,在读《资治通鉴》的外公就跟我谈到过司马光的一些理论。时隔多年,有一句话依然记忆犹新,却只知其白话译文,在网上寻根求源,费了好大的劲,方才找到了司马公的原话:“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司马光自有他的理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如果没有贤者,宁肯用无才无德之人,也不用有才无德的人。在他看来,“无才无德”要比“有才无德”的破坏力小。虽然对司马光写下这段话的政治背景和意图不甚通晓,随着知识的增长,思想的成熟,越来越觉得此言值得斟酌。正值文思泉涌之际,便想好好把“德才”加以论述,表达一点“个人意见”。
说到德才,简单的分法有四种人——德才兼备、有德无才、有才无德和无才无德。当然,“德”和“才”只是两个笼统的概念,而人性是复杂的。为了使全文更加通畅,不得不暂时使用这几个笼统的概念。单纯地论事不论人,就看司马公这一句原话,我便发出了三个疑问——第一,什么是选拔人才的标准?第二,在没有“德才兼备”的人时,该用“有德无才”还是“有才无德”的人?第三,“无才无德”一定就比“有才无德”的破坏力小吗?
先看第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弄清楚选拔人才的标准,我们就无法解决其他的“德才问题”。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尽管有不完善之处,但大体上还是以“才”取人的。这样,不可避免地会选拔上一些“有才无德”的官员。那么,我们可否将“德”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呢?
光是人才考核这一点,以德取人便行不通,因为道德是可以装的,而且要想设计一套道德考核系统更是难上加难。何况,王朝需要的是能够治国的人,没有治国才能的道德君子,只能作为先进模范起带头作用。
再看第二个问题。司马光认为,“有才无德”之人因为没有道德心,才能只会成为他们祸国殃民的工具。反之,也就是说,“有德无才”之人尽管没有才能,但他们有满肚子的道德和伦理,不会对国家造成负面影响。
谈到此处,不禁发问,“有才无德”之人难道只会“祸国殃民”吗?
让我们细数青史中那些耀眼的伟大帝王,有谁,是德才兼备?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明太祖、明成祖这些或是为历史做出伟大贡献,或是开创盛世的君主,他们的身上,存在着好大喜功、残暴冷血等恶劣品质。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却曾在“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而后又篡改历史;铸就远迈汉唐盛世的永乐大帝,更曾下过“抬出门去,着狗吃了”的暴戾圣旨。这仅仅是他们肮脏道德的一部分,却已经令人发指。我们不禁要问,好皇帝,都是好人吗?
“有才无德”者方能利民、利国而利天下,然有德者,何如焉?当君子进入官场,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不是怎样改变这个官场,而是是否改变自己,因为官场,历来都不是一个讲道德规则的地方。
道德很难坚守。中国古代初入仕途的人,大多都是受过很深的儒家文化熏陶的。就说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想要“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书生,必考科目便是这些儒家书经。那么,这些深受道德熏陶的官员,为什么登上仕途之后,同流合污、鱼肉百姓者比比皆是?就连大明名臣戚继光,在“抗倭英雄”的光环之外,腐败的事也没少干。这就是官场的风气,现实使得整天诗云子曰的读书人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将道德束之高阁,成为官场毒瘤的一分子。就是那些依然怀有憧憬的人,也只得暂时向现实妥协,而将理想埋入内心深处了。既然风气如此冥顽不化、腐败不堪,又岂是几个道德楷模可以改变的?
谬误不止一点。只要君主有能力驾驭一帮“有才无德”之人,或者让他们互相牵制,对社会的危害不会很大,反而由于他们的才能,人尽其职,可以更好地治国。而这些“有德无才”之人,不仅对治国益处微乎甚微,反而由于政治和战略上的模糊与幼稚容易被他人利用,“好心办坏事”。
再看第三个问题。这个问题比较棘手。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什么是“才”,才能分出“有才无德”之人和“无才无德”之人。我想,诸如严嵩、李林甫之类的权奸应该算为“有才无德”,更确切地说,是“缺大德”;而魏忠贤、王振、赵高一类的人物,应该归属到“无才无德”。
“无才无德”一定就比“有才无德”的破坏力小吗?此言差矣!“无才无德”的王振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抵挡也先,结果酿成了“土木堡之变”,二十万精兵毁于一旦,英宗被俘,要是没有于谦,明朝的国祚也就到此为止了;“无才无德”的赵高谋划“沙丘政变”,后又陷害李斯,蒙蔽秦二世,使得在关东农民大起义闹得沸沸扬扬之时,秦二世却在宫中一无所知,就是在巨鹿之战的危急时刻,为个人利益与章邯反目,给了秦王朝致命一击,以致后人叹道:“留侯椎铁荆卿匕,不及秦宫一赵高。”“无德无能”者误国之例,可谓数不胜数,若言“无才无德”者比“有才无德”者破坏力小,确实很难使人信服。
然而,也会有质疑者认为,魏忠贤、王振之流不能算是“无才无德”,他们有阴谋诡计,应划分为“有才无德”。试问,如果阴谋诡计也都能划归为“才”,何人无才?如君所言,普天之下,大概只有那些呱呱落地的襁褓婴儿能达到无才的境界吧?
无意间,仿佛看到了历史深处的凄凉与悲催。理想世界总是那么美好,令人向往,但他千年来仅仅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之中。我们总是有一个梦,梦幻着一个大同世界,随着岁月的消磨,梦,越来越渺茫。我们只得将它寄托在被遗忘得差不多的远古时代,夜色之中,将梦儿放飞,飞向那一轮皎洁的明月,那位亿万年来历史的守望者。
笔落此处,目眩良久。.

TOP

贴一下我的评语

**:你家公子写到这里,我要开始问他问题了。其一,当一个人身处要职的时候,他的“德”就不仅仅限制于他个人修养的“私德”了。他的“德”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他做事的水平上,也就是才能。当他的才能和他的职位所不匹配,他就不具备这个职位所需要的“德”。当一个人没有前瞻性、全局观的才能的时候,他做出来的事情如何有“德”?当一个人有相应的才能的时候,知道事情应该怎么处理,但是缺乏勇气进行历史性的担当,如何能正确地发挥他的“才”?其二,你假设一群私德不够好的人,在有才干的君主的统领下,能够互相制衡,发挥才干。这是历史上有过的景象,譬如大隈重信、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等一些私德未必完满但充满历史使命感同时有经世济民之才的人,在天皇这个精神领袖的统领下,能够互相制衡,为国共同出力。那么我想问一句,如果明治天皇、唐太宗这类君主不存在的话,那么如何让这群牛人互相制衡?能不能有什么办法让这群人的制衡能够脱离对英明君主的依赖?其三,请区分一个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和当代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和当代评价有时是不重合的,一个当代有骂名的君主,可能会有高的历史地位;一位没有什么骂名的君主,可能有着低下的历史地位。请阅读近期的欧债风波,了解欧洲经济体形成中的挫折,再研究一下秦始皇的工作和汉朝的经济复兴之间的关系以及日本战国时代织田信长、德川家康的经济工作。顺便再了解一下德国的统一过程以及林肯的南北战争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写一篇文章谈一下为什么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TOP

这篇文章,是这个小朋友在初一的第一个月里面写成的。我看了之后觉得,嗯,有点样子了。不过得不断敲打他的思想,毫不留情地抡着大锤上。

我的评语没有什么客套话,对于一个写作热情高涨的小孩,没有必要再去肯定他什么思想比同龄人深刻了,更没有必要肯定他什么文笔好之类的了。直接攻击他的思想。我提出的问题,不是要他接受,不是要他立即有答案。而是给他反攻我的一个理由。他为了反攻我,必定要去看书。至于看什么书,对不起,对于他我是不会提供现成的书名的。要了解我提到的这些人,这些历史进程,他必定要去查资料,要去搜书名,要去自己整一份reference。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习。.

TOP

回复 529楼云中继续漫步 的帖子

是,这也是我的一贯主张。零碎时间用来需要记忆积累的东西。记忆也是分片段进行效果最好。譬如一份需要连续背诵1个小时的素材,不管它是啥,公式也好、诗歌也好,分成三个十五分钟,分三次进行,比一个小时的效果好。大块的时间给孩子用来玩。对于一个有阅读思考习惯的孩子来说,阅读思考跟玩是一回事。对于一个有行动力的孩子而言,自己动手完成一样设计或者进行一次社会活动,也跟玩是一回事。.

TOP

回复 531楼小宋他娘 的帖子

不必羡慕,相信你的孩子也会找到令他着迷的世界。我们应当致力于帮助孩子找到属于他们的领域,虽然这过程充满了未知。孩子一旦找到这个兴奋点,那是 九条牛也拉不回啊。他们就会用打网游的劲头在属于自己的领域中探索。

孩子自己长出来,要找能指导的老师不难的。难的是孩子没长成,需要老师扶着走,这活太累人了!.

TOP

回复 537楼zhangyi_cyf 的帖子



是哪位妈妈呢?好像跟我很熟,我猜不出来了。.

TOP

昨天晚上,电话里再次攻击小朋友的思想。从他写的文章中的论据引申开去。他提到赵高毁秦的典故。我让他思考一个人——李斯。李斯是一个典型的有才无德的人。他不仅仅是一个治世能臣,对于秦王朝的典章制度的完善做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还是一个大书法家,此外,文采斐然。但是李斯这个人心胸狭窄,他的好胜心已经越出正常的范围,变成强烈的嫉妒心。在中国古代,给女人的戒律中,都有戒除嫉妒这一条。其实男人的嫉妒心也是广泛存在的,而且一旦发作,杀伤力比女人的嫉妒心强多了。因为嫉妒,范雎搞定了白起、庞涓陷害了孙膑、李斯杀死了韩非。从李斯设计杀害韩非这件事来看,李斯是一个不择手段消灭有竞争力的人。赵高早早地看透了李斯这一点,因此才敢拉着胡亥跟李斯摊牌说:扶苏一旦即位,蒙恬一定盖过丞相你。李斯哪里能容忍这个,私心发作,合伙矫诏,令扶苏和蒙恬自杀。后面的局势就不是李斯能控制得了的了,始皇帝所有的子女(除了胡亥)都被胡亥残忍杀死,曝尸街头。最后胡亥也被赵高所杀,始皇帝绝了后代,一手创下的基业也土崩瓦解。李斯本人也没有好下场。

我就问小朋友,李斯这个人当用不当用?如果不用,太可惜;如果用,太危险。请就李斯这个案例分析一下,写一篇文章,论述李斯这种人是否可用?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可用?什么情况下不可用?现今的政治生态跟两千年前虽然有很大的变化,但是李斯这种人还是存在的。设想一下如果在现今社会,如何将这种牛人制衡,发挥他的长处,却又能避免他致命的杀伤力?

另外,写一篇文章从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两件事情来探讨始皇帝一生的工作。并找出刘邦起兵汉中、文景之治以及武帝抗击匈奴这几件大事和始皇帝的工作之间的联系,找出它们赖以存在的基础。

这几件事够小朋友忙活一阵子了,希望能够帮助他建立起连续地看待历史问题的思考模式。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1-9-28 09:38 发表
**:你家公子写到这里,我要开始问他问题了。其一,当一个人身处要职的时候,他的“德”就不仅仅限制于他个人修养的“私德”了。他的“德”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他做事的水平上,也就是才能。当他的才能和他的职位所不匹 ...
.

TOP

回复 532楼小美女 的帖子

我并不希望他只成为思想家,我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有实践能力的政经人才。希望他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东洋的历史,了解西洋的历史,除了金戈铁马的军事史,还要了解经济、金融史。希望他能够把这些贯通了来思考中国的问题。中国还在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化的进程需要博古通今、横贯中西的人来推动。堪当此任的政经人才是非常稀缺的。但是很多孩子现在有条件建立起深远的历史观和广阔的眼界。回看日本的近代化进程,不得不唏嘘中国的进程一再被打断,但是我还是相信即使被打断,但还是在进行。美国人早就进行全球性的思考,从抵触中国的制度到研究中国的制度,从不屑了解中国的国情,到研究中国的历史。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开放心态。

即使是金融危机打断全球化的进程,但是不可能扭转这个进程。以后一定是全球战国时代,孩子们任重道远。.

TOP

以前我虽然自己读了很多这些文史知识,但是我是看不大起政经人才的。因为我认为只有理工科人才才是真正做事情的人,才是真正创造财富的人。但是事实教育我,没有卓越的政经人才推动历史进程,没有他们为社会各项工作的展开设立良好的制度,理工科人才是得不到很好地发挥,不过是沦为奴工而已。.

TOP

还是那句话,不应当以学校的牌子来考虑孩子的教育,而是要以孩子最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来考虑这个问题。学校只是驿站,“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需要时时思考的东西。.

TOP

乔布斯去世,哀悼。盖茨老了,乔布斯过世了,会不会是一个时代的终曲?.

TOP

回复 544楼小美女 的帖子

看看日本的近代化进程,不得不慨叹日本当时是有福的。因为日本虽然也是被坚船利炮敲开国门,但是他们的国民已经准备好了。有出色的政治理论家——后藤象二郎、坂本龙马;有一大批有积淀的商人——三野村利左卫门、广濑宰平、岩崎弥太郎、安田善次郎、五代友厚;更有用中国古典哲学为日本奠定商业伦理的哲人——涩泽荣一、福泽谕吉。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才有作为的空间。如果没有这些人,明治维新大概还不如我们的洋务运动。他们的财团能够延续几百年,得益于学习西方的经营理念,也得益于他们商业伦理的确立。

反观我们国内的状况,商人无伦理可言。连以前旧社会行会确立的职业道德也抛弃了。在国人的精神上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一窝蜂地摸着石头过河,这是我们乱象横生的根源。每个人都在为此付出代价。我们这三十年,给我的感觉是洋务运动的翻版,只是时代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这一次是在主权相对独立的时候展开的,国人对财富的追求被极大地释放。但是相关的制度、伦理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每每读日本的商业史、金融史,都痛感我们在很多方面落后是有原因的,是必须要承认的。不管教育部的理念如何,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把升学搞成现代版的科举,以此来禁锢孩子们的头脑。星巴克的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说过建立企业跟教育孩子一样,最初的原则是最重要的。这些基本原则是决定后面企业(孩子)能走多远的关键性因素。孩子们有他们的时代,他们的时代和我们的时代是不同的,更不是我们时代的线性推导。作为群体,他们有他们的时代责任,而这些责任会逐步落实到个体身上,他们必须做好准备。因此,我们做父母的,要有冰球运动员那样的眼光——滑向冰球将要到达的地方,而不是冰球已经在的地方。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1-10-6 10:16 编辑 ].

TOP

回复 545楼唐丫妈妈 的帖子

不管现实情况如何,如果作为父母已经看到了不合理的一面,应当为孩子在这个狭小的现实中保留一点理想。

没有理想引领的人生是卑微的。当这个社会耻于谈论理想的时候,保留理想也许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TOP

回复 551楼ccpaging 的帖子

我无意去苛责前辈,这个世界上,批评比建设永远来得容易得多。他们有他们的担当,他们承担了他们的使命,我们在他们的位置上能否像现在这样从容不迫地思考、抉择?不知道。

问题是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看到了前辈不足地方之后应该怎么做?现代化的进程,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我们作为普通的父母,能够在这一点上,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在孩子的朋友身上能做些什么?.

TOP

乔布斯的去世,让我一个早晨都很难过,虽然我谈不上是苹果粉丝,虽然他的过世并不意外。我只是觉得他的人生触动我,他的精神激励我。把这样一种精神传递给孩子,给他们的内心燃起一把火,或许是对乔布斯这样一类人最好的纪念。.

TOP

回复 558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理性来自于感性的绝望。其实我在自己做学生的时候,埋怨就很多了。我妈教育我,表说外界理由,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我心里嘀咕着:哦,当我是完人啊?大人都不反省,指望我们小孩反省啊?

现在的教育大环境,感觉比我们小时候还要严酷。不能指望有什么救世主,只能自己救自己。哪怕努力的效果是微弱的,但是束手待毙不应当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家长的选择。正是有太多的不满,实在没法指望有大改观,所以我们必须自己做起来。.

TOP

回复 562楼不不园 的帖子

我们不能在教育上等待自上而下的改革。

现实中大多数父母,心里都渴望来自于自上而下的改革,希望有个脑子清楚的,有历史担当的人来给我们扫除障碍,就像各大论坛上都有的论调——为什么上苍给我们秦始皇、汉武帝这类人物?为啥不能给我们华盛顿、杰斐逊、弗兰克林、汉米尔顿?我曾经也有这种渴望。但是现在我明白过来,什么样的民众、什么样的历史条件,出什么样的人。民众不自立、集权不会消退。正是因为这种对自上而下的渴望,才会导致这个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立即降临。

这种对自上而下改革的渴望,其实恰恰是帝国臣民的心态。我们中国,曾经在帝制的统治下,绵延了千年。大一统的帝制,使得我国疆域广阔、历史、文化绵延不绝,在经济上曾经遥遥领先。但是大一统的帝制,使得人们对变革的看法是“肉食者谋之”,跟自己无关,这是一种被动的态度,也就是“看客”的心态。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骄傲于历史,需知今日的种种乱象,正是这曾经伟大的历史的延续。诚如我们对今日的种种不满,需知带来这些不满的原因却也曾经造就过辉煌的农业文明。

正是因为被动的态度,于是绝大部分精力在期盼、失望、愤怒、埋怨、对骂中度过。这些情绪很正常,可以有,但是停留在这一步,则是令人遗憾的——牢骚太盛防肠断啊!

这不是现代化公民应有的素质。如果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体制内高位的人的身上,其实也就是把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推卸了,这是一种怯懦。如果大部分中国人不把自己当做公民,甚至中国人中经济条件好、受教育程度高的人,都不把自己当做公民,都是被动的臣民生活态度,那么有什么理由指望一个现代公民社会能够从天上掉下来,砸在我们头上呢?所以,我们抱怨之后,要做!

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把属于自己的责任承担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具备公民的素质,一个现代化的具备社会契约精神的中国才会出现。中国的语言很深刻,“危机”,危之后,必有机。几千年就是这么过来的。在目前很多令人不满的危境下,我也看到了生机在萌发。

——有感于你的“蛮劲”,一点心里话,与你分享。.

TOP

回复 569楼不不园 的帖子

其实我那么多废话,归结一下,就是一句人人知晓的古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一点都不深吧。把简单的东西绕深了,是庸才,鄙视一下自己!.

TOP

回复 564楼小美女& 唐丫妈妈 的帖子

童鞋们,不要为我的社会职责编排了

感谢你们对我的期许和担忧,呵呵。努力探索着去做一个理性的家长,并能把自己的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扩散,对目前的我而言,已经够忙活的了。.

TOP

回复 571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无法一一枚举,这是一种综合感觉。

至少,您和不不园,都是我看到的生机之一。.

TOP

回复 575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周围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这个问题,在女儿出生的时候,我爹就忧虑了。他问我网上那么多垃圾,如果女儿到青春期,管不住了,受垃圾影响怎么办。我的态度就是改变孩子的特性,改变到能够抵御垃圾。也有家长担忧孩子早恋,问我怎么办。我的态度就是,任何家长都没有能力跟荷尔蒙的威力对抗,家长不可能改变他们青春期对异性的倾慕,唯一能改变的是孩子的品味。家长所能做的就是在幼儿到儿童期这段时间内,让他们大量阅读名著,并注重品行培养。无法阻止他们爱慕异性,不可能限制他们接触广泛的人群,但是我们能通过教育改变交友的品味和深度。

在我自己身的成长中,我童年时痛恨我父亲灌输的这些古典名著(他的灌输手段比较粗暴)。到了青春叛逆期,终于可以自己选择了,觉得再也不要念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东西,这真让年轻的我兴奋!有段时间还真的就不念了,凡是跟中国人文历史有关的东西统统不看,诗歌、小说、绘画、历史音乐,统统只看外国的。在一年暑假,跟父亲一起逛西湖,从苏堤这头走到苏堤那头,全部在极其热烈地跟他辩论,辩论的内容是中国的诗不叫诗,什么诗经、唐诗统统过时了,泰戈尔、叶芝、拜伦才是真正的诗人!中国的交友规则也不要遵守,什么温良恭俭让统统不要,要的是热烈、直接、明快,哪怕于人、于己都会有伤害。内容可笑吧?可是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年,后来就改变了,中外的都看。而小时候读过的书,也在某些时候帮助了我,避免了我性格中极端的成分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

所以我现在也不太担忧,我只管引导孩子读经典。我坚信有这些古今中外大家的帮助,孩子可能会有一段叛逆,但不会走歪路,放出去是收得回的。有些朋友问我,又不是要当文学家,为啥要读那么多名著。其实名著就是最好的防身术,也许不会立即变出经济效益,但是可以极大地保护孩子不走歪路。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1-10-15 10:21 编辑 ].

TOP

回复 590楼orchid_ren 的帖子

有点疑问啊,既然爱看书,有好些朋友,下课时间不够用,怎么会有“人生没有什么意思”的结论呢?.

TOP

回复 597楼orchid_ren 的帖子

那么平时都看些什么书呢?平时和朋友在一起都玩些什么游戏呢?.

TOP

回复 601楼orchid_ren 的帖子

这位妈妈,我不是很了解你的孩子,从目前的有限的信息来看,你的孩子没有什么不正常。她所指的生活没有意思可能是一时的喟叹。你对她的引导要具体一些可能会好一些。

孩子对生活的体悟,是需要很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带领孩子体悟生活中平凡的美。比如,在孩子吃到她喜欢吃的一件食物的时候,妈妈也同吃,并且真诚地说:“真好吃啊!"用自己的体悟来加强孩子的体悟。 带孩子出去游玩的时候,自己也要有具体的游玩的快乐,用自己真诚的热情感染并加强孩子的感悟。

2、在某些时候满足孩子渴求的一些物质需求的时候,用自己的情感强化一下。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时候,不能立即满足,要孩子有渴求的时候,滞后一下满足。孩子如果显现出更多的需求之时,要再隔一段时间满足。

3、给孩子一定程度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不闻不问式的,而是带领孩子一起,让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做自己的选择。比如读书,你买的那些”汪洋大海“推荐的书,都挺好的。还有一种选书的形式,就是带孩子泡书店,让孩子在书店里自己选择读本。读书的时候,给孩子看一点你从网上找的,另外给一点空间让孩子看她自己选的。

4、赋予孩子能够完成的责任,给孩子一个担当的机会,给自己一个真诚夸奖的机缘。责任感能够让孩子感知自身的能力,让孩子选择一样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任务。当她完成的时候,给予具体的、真诚的评价。我的孩子,这么大,她的任务是整理自己的玩具柜、书橱,每天晚饭后收碗,每天出门、进门把自己的鞋子在鞋架上摆好,每周帮我买份报纸。当她做得很好的时候,我会拥抱她,变着不同的法子告诉她,她的努力让我们家更整洁。孩子觉得自己能够被赋予某种责任,并能顺利地完成它,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特有价值。人都需要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儿童也是如此。

总之,父母如果想要引导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自己首先要拥有这样的生活态度,并及时地通过语言来强化这种积极的态度,比如起床时说一句:”睡得好香啊,热被窝真舒服!“天气好的时候,说:”太阳真好,晒太阳去!“下雨的时候可以说:”空气很凉、很湿润,好难得的干净。带上雨伞,我们去走一圈。“每次我处心积虑带小朋友吃点她喜欢的东西,她要是说了:”真好吃,妈妈,我还想吃。”我就说:“嗯,是很好吃,我也很想再吃。我们努力劳动,挣多一点钱,再来吃。”每次孩子出去放松,比如去酒店度假、去森林公园玩耍,回家的时候,孩子会说;“妈妈,真好,我都不想回去,还想来。”我就会加强一下;“是啊,我也还想来。我们能有空、有时间来这里,是因为我们前面很努力,才挣出时间和钱来玩。我们回去再努力一段时间,了解更多的知识,挣出更多的时间和钱再来玩。每次辛苦劳动之后,出来玩耍真是很幸福!”

你的孩子没有大问题,她能跟你及时交流,谈自己的朋友,这就没什么问题。一时的喟叹,可能是你比较少时间陪她,加上生活缺乏那种通过努力来满足自己的机遇。太容易被满足的生活,就是不能承受之轻了。多花点时间陪她,让她参与到家庭生活建设中来,会好的。.

TOP

回复 603楼orchid_ren 的帖子

谢谢。

加强孩子的责任心,看到机会就做,用不着正儿八经地说教。比如我女儿每周给我买报纸,有几天她生病了,没给我买。我陪她看病的时候没事做,就抱怨道:“唉,**生病了,妈妈就没报纸看了,都不晓得这周发生了什么事情看,跟白过了一样。”这个就是一种形为抱怨,实为赞许的责任感的培养。而且这也是我的真心话,不是编出来哄她的。我女儿很吃这一套的,病好了,不用提醒就去帮我买报纸。还有一个顺带的效应,就是不断地在孩子脑子里一遍遍地刷一个概念——报纸很重要,她以后说不定也有看报纸的需求。

让孩子体验到他能给别人带来些什么,他能给他人带来一些幸福感,他就会有极大的成就感。成就感对于孩子体会到生活的趣味非常重要。.

TOP

回复 606楼ccpaging 的帖子

蛮好的,多谢关心。前段时间小忙。我就是这样的,想起来,聊一通,想不起来,就disappear.每个阶段不会持续太久。.

TOP

 137 123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