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数的诞生

数的诞生

摘自”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1118003。也许可以归纳提炼简化一下,编成故事讲给我们的宝宝听?

    若干年以前,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往往几十人在一起,过着群居的生活。他们白天共同劳动,搜捕野兽、飞禽或采集果薯食物;晚上住在洞穴里,共同享用劳动所得。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他们之间逐渐到了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于是产生了语言。他们能用简单的语言夹杂手势,来表达感情和交流思想。随着劳动内容的发展,他们的语言也不断发展,终于超过了一切其他动物的语言。其中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语言包含了算术的色彩。

    人类先是产生了“数”的朦胧概念。他们狩猎而归,猎物或有或无,于是有了“有”与“无”两个概念。连续几天“无”兽可捕,就没有肉吃了,“有”、“无”的概念便逐渐加深。

    后来,群居发展为部落。部落由一些成员很少的家庭组成。所谓“有”,就分为“一”、“二”、“三”、“多”等四种(有的部落甚至连“三”也没有)。任何大于“三”的数量,他们都理解为“多”或者“一堆”、“一群”。有些酋长虽是长者,却说不出他捕获过多少种野兽,看见过多少种树,如果问巫医,巫医就会编造一些词汇来回答“多少种”的问题,并煞有其事地吟诵出来。然而,不管怎样,他们已经可以用双手说清这样的话(用一个指头指鹿,三个指头指箭):“要换我一头鹿.你得给我三枝箭。”这是他们当时没有的算术知识。

    大约在1万年以前,冰河退却了。一些从事游牧的石器时代的狩猎者在中东的山区内,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农耕生活。他们碰到了怎样的记录日期、季节,怎样计算收藏谷物数、种子数等问题。特别是在尼罗河谷、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发展起更复杂的农业社会时,他们还碰到交纳租税的问题。这就要求数有名称。而且计数必须更准确些,只有“一”、“二”、“三”、“多”,已远远不够用了。

    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及两河周围,叫做美索不达米亚,那儿产生过一种文化,与埃及文化一样,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虽然相距很远,但却以同样的方式建立了最早的书写自然数的系统——在树木或者石头上刻痕划印来记录流逝的日子。尽管数的形状不同,但又有共同之处,他们都是用单划表示“一”。

    后来(特别是以村寨定居后),他们逐渐以符号代替刻痕,即用1个符号表示1件东西,2个符号表示2件东西,依此类推,这种记数方法延续了很久。大约在5000年以前,埃及的祭司已在一种用芦苇制成的草纸上书写数的符号,而美索不达米亚的祭司则是写在松软的泥板上。他们除了仍用单划表示“-”以外,还用其它符号表示“+”或者更大的自然数;他们重复地使用这些单划和符号,以表示所需要的数字。

    公元前1500年,南美洲秘鲁印加族(印第安人的一部分)习惯于“结绳记数”——每收进一捆庄稼,就在绳子上打个结,用结的多少来记录收成。“结”与痕有一样的作用,也是用来表示自然数的。根据我国古书《易经》的记载,上古时期的中国人也是“结绳而治”,就是用在绳上打结的办法来记事表数。后来又改为“书契”,即用刀在竹片或木头上刻痕记数.用一划代表“一”。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还常用“正”字来记数.每一划代表“一”。当然,这个“正”字还包含着“逢五进一”的意思。

    人类是动物进化的产物,最初也完全没有数量的概念。但人类发达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已经达到更加理性和抽象的地步。这样,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才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比如捕获了一头野兽,就用1块石子代表。捕获了3头,就放3块石子。"结绳记事"也是地球上许多相隔很近的古代人类共同做过的事。我国古书《易经》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传说古代波斯王打仗时也常用绳子打结来计算天数。用利器在树皮上或兽皮上刻痕,或用小棍摆在地上计数也都是古人常用的办法。这些办法用得多了,就逐渐形成数的概念和记数的符号。

    数的概念最初不论在哪个地区都是1、2、3、4……这样的自然数开始的,但是记数的符号却大小相同。

    古罗马的数字相当进步,现在许多老式挂钟上还常常使用。

    实际上,罗马数字的符号一共只有7个: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这7个符号位置上不论怎样变化,它所代表的数字都是不变的。它们按照下列规律组合起来,就能表示任何数:
1.重复次数: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如:"III"表示"3";"XXX"表示"30"。
2.右加左减: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右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加小数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左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减去小数字的数目,如"IV"表示"4","XL"表示"40","VD"表示"495"。
3.上加横线:在罗马数字上加一横线,表示这个数字的一千倍。如:""表示 "15,000",""表示"165,000"。

    我国古代也很重视记数符号,最古老的甲骨文和钟鼎中都有记数的符号,不过难写难认,后人没有沿用。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迅速发展,适应这一需要,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计算方法--筹算。筹算用的算筹是竹制的小棍,也有骨制的。按规定的横竖长短顺序摆好,就可用来记数和进行运算。随着筹算的普及,算筹的摆法也就成为记数的符号了。算筹摆法有横纵两式,都能表示同样的数字。
从算筹数码中没有"10"这个数可以清楚地看出,筹算从一开始就严格遵循十位进制。9位以上的数就要进一位。同一个数字放在百位上就是几百,放在万位上就是几万。这样的计算法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因为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真正使用十进位制时已到了公元6世纪末。但筹算数码中开始没有"零",遇到"零"就空位。比如"6708",就可以表示为"┴ ╥ "。数字中没有"零",是很容易发生错误的。所以后来有人把铜钱摆在空位上,以免弄错,这或许与"零"的出现有关。不过多数人认为,"0"这一数学符号的发明应归功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人。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

    说起"0"的出现,应该指出,我国古代文字中,"零"字出现很早。不过那时它不表示"空无所有",而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如"零头"、"零星"、"零丁"。"一百零五"的意思是:在一百之外,还有一个零头五。随着阿拉数字的引进。"105"恰恰读作"一百零五","零"字与"0"恰好对应,"零"也就具有了"0"的含义。

    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罗马数字中没有"0"。其实在公元5世纪时,"0"已经传入罗马。但罗马教皇凶残而且守旧。他不允许任何使用"0"。有一位罗马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关于使用"0"的一些好处和说明,就被教皇召去,施行了拶(zǎn)刑,使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

    但"0"的出现,谁也阻挡不住。现在,"0"已经成为含义最丰富的数字符号。"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有。如:气温0℃,并不是说没有气温;"0"是正负数之间唯一的中性数;任何数(0除外)的0次幂等于1;0!=1(零的阶乘等于1)。
除了十进制以外,在数学萌芽的早期,还出现过五进制、二进制、三进制、七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二十进制、六十进制等多种数字进制法。在长期实际生活的应用中,十进制最终占了上风。

    现在世界通用的数码1、2、3、4、5、6、7、8、9、0,人们称之为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它们是古代印度人最早使用的。后来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的数学融进了自己的数学中去,又把这一简便易写的十进制位值记数法传遍了欧洲,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阿拉伯数字。
数的概念、数码的写法和十进制的形成都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的结果。

    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自然数是远远不行的。如果分配猎获物时,5个人分4件东西,每个人人该得多少呢?于是分数就产生了。中国对分数的研究比欧洲早1400多年!自然数、分数和零,通称为算术数。自然数也称为正整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发现很多数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比如增加和减少、前进和后退、上升和下降、向东和向西。为了表示这样的量,又产生了负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如果再加上正分数和负分数,就统称为有理数。有了这些数字表示法,人们计算起来感到方便多了。

    但是,在数字的发展过程中,一件不愉快的事发生了。让我们回到大经贸部2500年前的希腊,那里有一个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研究数学、科学和哲学的团体。他们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支配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因此世间一切事物都可归结为数或数的比例,这是世界所以美好和谐的源泉。他们所说的数是指整数。分数的出现,使"数"不那样完整了。但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所以他们的信仰没有动摇。但是学派中一个叫希帕索斯的学生在研究1与2的比例中项时,发现没有一个能用整数比例写成的数可以表示它。如果设这个数为X,既然,推导的结果即x2=2。他画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设对角线为x ,根据勾股定理x2=12+12=2,可见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即是所要找的那个数,这个数肯定是存在的。可它是多少?又该怎样表示它呢?希帕索斯等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认定这是一个从未见过的新数。这个新数的出现使毕达哥拉斯学派感到震惊,动摇了他们哲学思想的核心。为了保持支撑世界的数学大厦不要坍塌,他们规定对新数的发现要严守秘密。而希帕索斯还是忍不住将这个秘密泄露了出去。据说他后来被扔进大海喂了鲨鱼。然而真理是藏不住的。人们后来又发现了很多不能用两整数之比写出来的数,如圆周率 就是最重要的一个。人们把它们写成 π、等形式,称它们为无理数。.

TOP

无奖征答:谁得“很多”更多呢?

引用:
原帖由 艾米丽娃娃 于 2010-10-26 12:26 发表
    后来,群居发展为部落。部落由一些成员很少的家庭组成。所谓“有”,就分为“一”、“二”、“三”、“多”等四种(有的部落甚至连“三”也没有)。任何大于“三”的数量,他们都理解为“多”或者“一堆”、“一群”。有些酋长虽是长者,却说不出他捕获过多少种野兽,看见过多少种树,如果问巫医,巫医就会编造一些词汇来回答“多少种”的问题,并煞有其事地吟诵出来。然而,不管怎样,他们已经可以用双手说清这样的话(用一个指头指鹿,三个指头指箭):“要换我一头鹿.你得给我三枝箭。”这是他们当时没有的算术知识。 ...
以下是007和我跟11、Alex他们一起去SB排队的时候玩的故事,还吸引了好几个外地小朋友的眼球,大家都来试试。
=============================================================
这个部落里的两个老汉碰到了一起。

甲:昨天多少人出去打猎啊?
乙:很多。
甲:打到了几只鹿啊?
乙:很多。
甲:你们家分了几块鹿肉?
乙:很多。
、、、
讲到后来,甲和乙想比比谁的儿子多。
甲:你现在有几个儿子啊?
乙:很多。
甲:我们家也有很多儿子。
乙:那还是我们家多。
甲:笑话,村子里的人都知道,我们家多。
乙:反正我们家有很多。
甲:你们家有很多,我们家也有很多,但我们家的很多比你们家多。
乙:切,那得比比才知道。
甲:比就比,谁怕谁?

问问同学们,他们只能数0、1、2、3,再大的数就是很多了,他们怎么比较谁的很多更多呢?欢迎跟贴解答。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10-26 13:48 编辑 ].

TOP

感谢分享!真的是很有趣的故事和题目!建议把它做成“无奖征答”,把孩子们的答案跟贴?恳请ccpaging72小时后公布正确答案,并给优胜者口头颁奖!:-).

TOP

回复 3#艾米丽娃娃 的帖子

好啊,你提醒我。口头颁奖好像不实惠,届时我再讲一个故事,如何?.

TOP

您既实惠,又无私!感动!献花!.

TOP

回复 4#ccpaging 的帖子

对了,你家宝宝给了个啥答案?先抛块玉出来吧!也好给我们的孩子一些启发?.

TOP

回复 6#艾米丽娃娃 的帖子

我忘了耶,模糊记得两个小子想了好多办法,都被“很多”的回答否定掉了。等我回去问问、、、看看他们还记得哇,不敢保证哈。.

TOP

72小时将至,要么我们就给自己颁个“瞎起劲”奖吧;-P  

我家艾米丽的第一个回答是“一一对应”,问她还有什么办法,于是她想了想说3个一组一数,其它就没了。不知ccpaging那里还有其它什么好办法?其实我本来倒是满想听到与数无关,但是很有创意也很有童趣的其它办法的。

您的数学故事还可以继续 :-),虽然没有征答者,但是一定有读者。.

TOP

无奖解答:谁得“很多”更多呢?

原题见: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page=1#pid7717122
引用:
原帖由 艾米丽娃娃 于 2010-10-29 08:29 发表
我家艾米丽的第一个回答是“一一对应”,问她还有什么办法,于是她想了想说3个一组一数,其它就没了。
先恭喜你们家艾米丽,完全答对了。“一一对应”是你这个妈妈给总结的吧?!这是非常简洁的总结,不过已经很深远了,因为这已经涉及到集合的概念了。从研究数发展到研究数的集合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提一提,让孩子有个小印象,无妨,权当埋下一个种子。
我们在SB排队的时候,想出来的是同一个办法。甲 VS 乙,老大对老大,老二对老二、、、一个个牵出来对,到最后甲家还有儿子,乙家已经对不上了,所以乙家的儿子要少些。
引用:
原帖由 艾米丽娃娃 于 2010-10-29 08:29 发表
不知ccpaging那里还有其它什么好办法?其实我本来倒是满想听到与数无关,但是很有创意也很有童趣的其它办法的。
没其它的办法了。好像数学家们也只能想到这个办法了。不过,你可不要以为这个办法不够聪明或者没有创意哦。.

TOP

无奖征答:奇数多还是偶数多?

奇数又叫单数,也叫男人数,例如1、3、5、7、9等。
偶数又叫双数,也叫女人数,例如2、4、6、8、10等。

偶数的英文写做 Even。Even在英文里边还有成双成对、公正、公平的意思,它寓意像天平那样,两边挂一样重的“权”,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称偶数为女人数,是对妈妈们的一种赞美。
奇数的英文写做 Odd。Odd的意思跟Even完全相反,与众不同、稀奇古怪、不配对的意思,总之跟妈妈们是反着来的,所以,被称之为男人数。作为一个爸爸,我倒觉得这也是对爸爸的一种赞美,只是需要我们从特殊的角度去欣赏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奇数多还是偶数多呢?

11和Alex觉得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当然是一样多”,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我问,为什么呢?你们是猜的吧?未尽证实的猜测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你们要证实。
11和Alex试着来证实这个问题,你看嘛,在10以内,奇数和偶数一样多,在100以内,奇数和偶数一样多,在1000以内,奇数和偶数一样多、、、
我说,嗯,你们说的不错,而且还可以一直数下去,我相信只要你们数得出来,奇数和偶数还是一样多。可是,你们总有数不下去的时候吧,到那时也只能像原始部落的人一样说--很多,那么,我完全可以怀疑,在“很多”以后可能埋伏了几个奇数,你们知道爸爸们总是很奇怪、喜欢出其不意的,他们完全可能在你们数不下去的时候,突然杀出来,最后导致了奇数更多的结果?你们能证明我的担心完全是不必要的吗?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10-29 11:41 编辑 ].

TOP

回复 8#艾米丽娃娃 的帖子

弱弱地问一声,你们家艾米丽几年级了?.

TOP

二年级。“一一对应”倒不是我总结的,她就蹦出这一个词,没有余话。我当时还愣了一下,没想到她倒还听上去满高度概括的嘛,我觉得这应该是他们数学老师的课堂用语吧,她一定听到过这样的表述,否则我并不认为她能立马想到这个词。.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