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孩子是否要学钢琴?

孩子是否要学钢琴?

 相信这个问题是部分小年龄段孩子的家长们正在思考的问题,那么就来听我的一些经验及思索吧,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我孩子满4岁后正式开始学钢琴。学琴前带她远行一次,因为想到一旦开始钢琴学习后远行的时间就少之又少了,因为任何学习都有延续性。

       孩子算是喜欢音乐的,这当然与早教不无关系。小时进托班哭,当听到老师放配乐故事就会安静下来,于是老师就知道该如何使这孩子不哭了,每当她伤心时就给她放点音乐。

       孩子也算坐得住的孩子,现在三十分钟内基本无小动作,能专心练琴,中间休息,后三十分钟有小动作,注意力也无法与前三十分钟相比。

       即便这样,我和孩子之间也存在着不和谐,毕竟孩子还没喜欢音乐喜欢到主动去练琴的境地。

       这一年里我不断的调整与尝试各种方法怎么能让孩子学琴更顺利点,更有效点。从自己陪练到自己完全不陪练,从不愿请陪练老师到开始请陪练老师......之间的调整与尝试可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总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回到正题:如果一切重来,我选择在学龄前阶段不给孩子学钢琴。因为学龄前的孩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玩,而学钢琴每天至少要花掉孩子一个小时玩的时间。

       看这到这儿,有家长就会问我了,当初你为什么会让孩子学钢琴呢?

       是呀,当初为什么会让孩子学钢琴呢?理由很简单:只因文学、音乐、绘画最能丰富灵魂,感动心灵,给人带来快乐与超然的心态。

      孩子四岁多点,我就带她去看芭蕾舞剧,听新年音乐会,但不算频繁。为了她学钢琴,从今年七月起我每月都带看音乐会、合唱会、芭蕾剧等。在看这些节目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其实只要多给孩子鉴赏的机会,也同样能把孩子带入音乐的殿堂,等到她大点了,再自愿地去学某件乐器岂不更好?

      曾看到过一些文章,提及孩子若学琴不当,不仅无法养成好习惯反而养成很多坏习惯:比如拖拉、一心二用、依赖及不动脑......

      钢琴是个任何人都可弹的乐器,因为它的七个音是放在那儿的,所以会出现眼睛看着乐谱,手里弹着琴,而心却不知飞到哪里去了的情况;弹琴不分析乐谱,甚至会出现弹了几遍连几几拍能没搞明白的情况;迫于大人压力坐在琴上却磨洋工。

      当代中国学琴的费用可算得上是最高的了,请一个好点的老师一小时至少200元以上。把这些钱拿去给孩子买音乐会的票绰绰有余,足以陶冶情操,培养兴趣了,最重要的是能省出一小时的时间让孩子自由的玩。

      在中国,之所以钢琴教师收费如此之高,最主要的原因,中国的音乐基础教育出现了断档,等当代学钢琴的孩子们成长起来后,中国必定会国外接轨,钢琴教育成为普及型教育,不再“高高在上”了。

[ 本帖最后由 旮旯茸 于 2010-9-15 23:0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旮旯茸 于 2010-9-15 23:00 发表
回到正题:如果一切重来,我选择在学龄前阶段不给孩子学钢琴。因为学龄前的孩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玩,而学钢琴每天至少要花掉孩子一个小时玩的时间。
非常同意!!!

我家小女不久前6岁了,开始学钢琴,每天半小时练琴都坐不下来。想象4岁开始根本不可能。当然有些小朋友坐得住,愿意学,那是可以早一点。不过,看到这么多小朋友4岁就开始,我觉得父母推得太厉害了。.

TOP

哎,大点再学,理论上说应该各方面条件更充分点,但是有一点不足:就是孩子没时间了。

其实你现在的状况已经很不错了,跨过了一道又一道坎,这其中,收获的不单单是钢琴方面的,而且还有其他方面的,特别是专注力,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些,在学前能养成是很重要的,所以,也没啥遗憾的,你说呢?

倒是上学后,得调整弹琴的时间了,趁着现在还有相对自由的时间,把该学的,想学的,都尝个遍.

TOP

我们4岁不到,在幼儿园学钢琴,蛮好呀,坐的下来呀,每天回家半小时练琴。把学琴当成快乐的事情吧,家长不要板个脸在旁边呀,形式可以多样化呀,我女儿认为学琴就是在玩的。我们每天回家一个小时固定的作业时间:练琴、做思维题目、练跳舞,然后就出去逛街去了,9点洗澡睡觉,蛮好,孩子很习惯。不要提到学啥东西都是种折磨一样,这样大人都抗拒,你怎么能期望孩子接受。.

TOP

引用:
原帖由 naomi 于 2010-9-16 10:09 发表
我们4岁不到,在幼儿园学钢琴,蛮好呀,坐的下来呀,每天回家半小时练琴。把学琴当成快乐的事情吧,家长不要板个脸在旁边呀,形式可以多样化呀,我女儿认为学琴就是在玩的。我们每天回家一个小时固定的作业时间:练琴 ...
这样的状态真让人羡慕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汪洋大海 于 2010-9-16 08:41 发表
哎,大点再学,理论上说应该各方面条件更充分点,但是有一点不足:就是孩子没时间了。

其实你现在的状况已经很不错了,跨过了一道又一道坎,这其中,收获的不单单是钢琴方面的,而且还有其他方面的,特别是专注力 ...
在中国确实存在这问题,孩子的时间会被无限的功课所包围,这也是打算让孩子早出去的原因之一吧。
得与失,谁又说得清呢?古语有:盖棺定论。
我现在保证她每天放学后玩一小时再回家。.

TOP

引用:
原帖由 naomi 于 2010-9-16 10:09 发表
我们4岁不到,在幼儿园学钢琴,蛮好呀,坐的下来呀,每天回家半小时练琴。把学琴当成快乐的事情吧,家长不要板个脸在旁边呀,形式可以多样化呀,我女儿认为学琴就是在玩的。我们每天回家一个小时固定的作业时间:练琴 ...
家长的心态好的确重要,但请记住,学钢琴是个严谨的事情,它可不象画画,没有任何限制。.

TOP

回复 7#旮旯茸 的帖子

是一个很严谨的事情,但是不是说家长拿着根棍子或者板着个脸就意味着严谨了,音乐是让你享受的,不是折磨人的东西啦。提高孩子的兴趣比较重要。当然啦,我们也只是刚开始学琴,没有那么多的经验,至少孩子喜欢,能坐下来,仅此而已。我也没巴望她能成为钢琴家,幼儿园里有个全国钢琴比赛冠军的孩子,人家每天练习4小时,我可没这个要求,哈哈。.

TOP

回复 1#旮旯茸 的帖子

哈哈,同意同意,我们家的也开始学钢琴了,才刚开始两次,主要还是要小孩从小养成坐的住的习惯,而且小孩子从小要有些音乐方面的熏陶。要让小孩接触各种能成为她今后爱好的事物。.

TOP

我们刚开始学,还好,坐得住的。我跟她一起学,一起练琴,一人一遍,弹得不好的停掉一次,弹得好可以奖励一次。小家伙为了赢我,还是很用心的。.

TOP

主要还是看宝宝的兴趣。我家从5岁开始弹,情况还可以,主要是喜欢,我是一点都不懂的。我同事说还是早点练好,等上了小学,功课紧,就没有时间让宝宝好好弹了。.

TOP

个人还是觉得要早点学好。幼儿园时期时间还是比较空的,放学回来可以先玩上一小时,练琴45分左右,随便认点字,做做算术就可以了,当然,认字和算术也可以看情况,换点别的或直接删除。到了小学,就不一样了,时间严重不够。玩也得缩水。现在幼儿园时期让她产生感情,到小学,想扔掉,小朋友也会舍不得了。.

TOP

支持楼主,能不学就不要学。

我们也是经历过才有这个觉悟,呵呵。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钢琴=音乐,或者学钢琴=培养好习惯。其实不是那样简单的对应关系。

为了音乐,为了好习惯,有的是其它方法,更乐于为大部分孩子接受的方法。对吧?

转一篇最近看到的博文,给大家分享:
  业余学琴何必太专业

    原作者: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 音乐美学 心理学博士 周海宏  
    来 源:中央音乐学院  


    很多年前,当接受新学生时,有些学生的家长会向我表明:孩子不想搞专业,仅仅是想作为一个业余爱好来学琴。这时我总是说,"不管孩子的条件如何,想不想搞音乐专业,我们都要按照专业、正规的教学来要求。只有业余的学生,没有业余的教学。"这些话代表着很多负有责任心的音乐老师的想法,家长在听了这些话时,也会心中暗自庆幸,在很多仅对乐器一知半解的教师"滥竽充数"时自己找了一个专业的老师。家长往往赞同地说∶"对,要么就不学;要么就学好!"     问题出现在这个"学好"上。


    在什么叫"学好"的问题上,大部分家长都不是指让孩子去当演奏家,而是指能够很正规地、完整地演奏乐曲。现在有了考级,有些家长就将通过某个级别当作"学好"的一个目标。


    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弹钢琴真不容易,要同时控制两只手十个手指的弹奏,还要看着乐谱,同时控制着脚踩踏板。其实真正的困难远不只这些,这些大的方面中的每一项还有很多更加细致的要求。弹好一首乐曲,与能够把一首乐曲弹出来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其中所要付出的劳动的差异也是十分大的。而家长往往并不能全面了解演奏的复杂性与困难性,当说"要么就学好"时,他们还根本不了解这对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


    在普通学校基础教育中,孩子所接受的知识与内容,是他们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够掌握的,大部分人都能够掌握阅读、书写、计算等技能,并且能够按步就班地一级一级地升上去。不少家长往往是根据这种普通学校的学习进程来想象器乐学习的学习进程的,因此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琴上也应该取得与普通学校学习大致相同的学习效果和成就体验。殊不知,器乐学习的努力与效果之间并没有那么简单的对应关系。达到一般乐器演奏水平所要求的能力,就并非所有人都能具备,对那些基本能力不胜任,或者需要付出过多的努力才能勉强应付的人来说,弹好琴就不仅是困难的,而且是做不到的!对这一点很多家长往往是缺少心理准备的。


    我认为目前儿童业余学琴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压力状态高的问题,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对儿童整个发展的不利影响已经没有必要在此复述。为什么产生如此大的压力问题,是很复杂的,有家长个人生活态度方面的、有对儿童教育方法方面的、有学琴目的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业余学琴教学要求过于专业化。忽略了儿童学琴的根本目的与儿童个体能力差异,一味地追求高标准、严要求,所导致的对儿童发个性发展的不利影响已经到了需要引起注意的时候了。


    很多家长,甚至有些老师认为,所谓的专业化就是指演奏方法的正规性。以钢琴为例,最让家长觉得头疼,也最让老师花功夫的,就是学生的手型。大多数学琴的孩子都无数次地听过老师或家长喊"指尖!指尖!注意指尖!!"。"手腕别拱"、"手腕别塌"、"不要折指"、"手要放松,但不要垮"、"注意指法不要错"……等等。其实专业化的要求远远不只技术上的。音乐表现方面的要求就更多,只不过家长们不那么敏感罢了。比如乐句的呼吸感、旋律进行的表情性、音乐发展的结构布局、句法与分句的奏法、风格、和声的整齐、和声连接的平稳、声部间的平衡与主次把握,还有每一个声音的发音质量……等等、等等。要想一首乐曲达到比较好的表现,所有这些都是必需的。要做到这些,不仅需要刻苦的努力,更取决于学生有没有能力来驾驭这么复杂的操作与心智活动。家长们必须接受的一个事实是,很多孩子的绝对能力根本就达不到这种复杂操作的要求,而不取决于他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对此我们将另文讨论。


    过于专业化是从业余学琴的目的角度说的。如果我们不想成为职业演奏者,那么是否应该付出很大的努力,花巨量的时间与精力来掌握一门特殊的技能就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了。每天一到两小时,一年四季不间断,持续数年,可以做多少事情!但对于很多学琴的孩子来说,可能仅仅达到一般的能够演奏的水平。对于那些根本没有可能从事专业演奏的孩子来说,为什么不能把学琴的压力减轻些,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自己善长而又有兴趣的事情上呢?


    过于专业化之所以成为问题,在于专业化的要求导致了高度的学琴压力,降低了演奏的乐趣。我们已经反复强调过了,高度压力下不得不持续从事一项毫无兴趣的活动会给儿童的个性发展带来广泛的不良影响。如果我们的根本目的是使孩子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使他们能够在较深的层次上了解音乐艺术,那么演奏技术的正确与否,音乐处理的精细与否就退到次要地位了。学琴的教学规格把握需要与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其它学校课程的安排等等方面的权衡来考虑,而不是越专业越好。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最合适的状态下,把握教学的规格;如何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安排体现出培养音乐修养这一目的。教学规格的降低,并不意谓着教师水平的降低,而是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权衡。音乐老师不仅仅要为学琴负责,更要为孩子的全面发展负责。


    学琴过于专业化似乎是一种大趋之势:其中有器乐教学的一贯传统;也有社会生活中互相攀比的心理作用;有传统教育以愈严愈优的定势,家长们也认为越严越好,认为"严师"定能"出高徒";还有教师以学生成绩为手段提高自己的个人地位与声望而不顾孩子全面发展,采取对琴负责对人不负责的态度,等等诸多原因。这种愈严愈善的风气,使某些自己对正确演奏的概念尚不明确,对演奏专业知之并不深的老师,以对照学生要求严格而苛刻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近些年,考级出现了,考级通过可以在升学中加分的错误政策又使这一趋势进一步升级。可悲的是,这一切以孩子为目的的出发点,最终走向了使孩子成为受害者的结局。


    有一个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在原来的老师(这个老师曾因为众多学生通过考级而被命名为"优秀钢琴教师")那里已经学了四个月,仅仅学了三个音,在过去的四个月里每天按老师要求做数千次"掉腕"练习,五岁的孩子每天练琴多达四小时,以使动作达到正规化的要求;甚至连得腮腺炎时也必须去上课,否则就会被这个"好老师"开除!"这是你自己的孩子,你不心疼吗?"当我问家长这句话时,家长顿时泪如雨下,说∶"人家说,学琴都得这样,没有办法呀!"正象一个家长说的:"学琴就好象是百米赛跑,跑前都说不想拿冠军,可枪声一响个个都很玩命!"


    学琴过于专业化是一个对孩子发展有害的误区,在这个有着巨大社会惯性的误区中,人们别无旁顾地埋头向前奔跑,因为人们相信学琴是百利无一害的,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学琴有什么不好,更认为学琴越正规越好。然而,当你和你的孩子都觉得痛苦时,就到了抬头向前看的时候了,看看现在的学琴状态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否已经远远偏离了当初要学琴的目的。提醒一下自己,会一门乐器演奏的技能并不是我们学琴的根本目的。如果一个孩子根本没有能力达到正规化的要求,或需要付出超负荷的努力才能达到基本要求,那么我们是否还应该坚持"要么不学,要么学好"的原则呢?业余学琴的"学好"不应以专业化的演奏技术为标准,而应该以使孩子获得美的享受、获得音乐艺术的修养,丰富人生为目标。


    在当前这个巨大的学琴过于专业化的误区中,唯一能够救救孩子的是我们自己的反省能力。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10-9-16 23:40 编辑 ].

TOP

回复 13#胡豆妈 的帖子

“唯一能够救救孩子的是我们自己的反省能力”

这句话太有道理了,学琴的路上走着走着就会忘了学琴的初衷,想必大部分家长当初都不是为了培养一个钢琴大师,而是为了让孩子从音乐中得到享受。但随着老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家长的关注点就会放到这些要求是否完成了,比如手型,比如提手,比如唱谱,比如新曲子是否弹对了,节奏怎么样。

因此,时时的反省和心态调节就非常重要了,不是说技术细节不重要,但这些不是全部,最重要的还是保持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TOP

后面两位家长的讨论开始上路了。谢谢你们的回帖。.

TOP

不一定要学钢琴,可以学他喜欢的任何一种乐器,目的只是为了有个起码的音乐鉴赏能力。至于能不能成音乐家,要看天分了。.

TOP

推荐一部纪录片《音乐人生》——2009年第46屆金馬獎中獲提名並奪得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及最佳紀錄片。

“香港音樂天才黃家正的成長傳記。黃家正就讀拔萃男書院,十一歲已遠赴捷克與專業樂團合作。影片跨越六年時光,描述恩師羅乃新對他的啟迪,刻劃同學及兄妹間的矛盾,還有父子從關愛到咬牙切齒之情,發現天才的終極目標,原來是做一個「人」。”.

TOP

很喜欢LZ的言论~~
我让儿子学琴,就是为了让他有点对音乐的感觉而已。
我觉得我也没想儿子将来靠这个吃饭,心里比较轻松,呵呵~.

TOP

引用:
原帖由 Putumayo 于 2010-9-17 14:32 发表
推荐一部纪录片《音乐人生》——2009年第46屆金馬獎中獲提名並奪得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及最佳紀錄片。

“香港音樂天才黃家正的成長傳記。黃家正就讀拔萃男書院,十一歲已遠赴捷克與專業樂團合作。影片跨越六年時光 ...
谢谢你的推荐,我这就到网上去搜搜看。.

TOP

引用:
原帖由 Putumayo 于 2010-9-17 14:32 发表
推荐一部纪录片《音乐人生》——2009年第46屆金馬獎中獲提名並奪得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及最佳紀錄片。

“香港音樂天才黃家正的成長傳記。黃家正就讀拔萃男書院,十一歲已遠赴捷克與專業樂團合作。影片跨越六年時光 ...
谢谢你的推荐,我这就到网上去搜搜看。.

TOP

引用:
原帖由 Putumayo 于 2010-9-17 11:44 发表
“唯一能够救救孩子的是我们自己的反省能力”

这句话太有道理了,学琴的路上走着走着就会忘了学琴的初衷,想必大部分家长当初都不是为了培养一个钢琴大师,而是为了让孩子从音乐中得到享受。但随着老师不断提出新 ...
很有道理,关键是阿拉做家长的心态.
要经常回到原点,去想想自己曾经决定让孩子学琴的目的是什么?

既然不准备走专业道路,无非是多个爱好,多点音乐上的享受~
与其让孩子流着泪,带着恨,不如多点宽容和淡定.
和所有的琴童妈妈共勉~.

TOP

回复 1#旮旯茸 的帖子

在法国我没有觉得钢琴是普及的。
相反的,我觉得是中国的琴童要多于任何国家。.

TOP

我给儿子试了一个月,根本不喜欢,所以早放弃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