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102个人次参与评价】

想说一说我们4对75年左右出生夫妻,移民三年了,现在的情况【转帖】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0-8-12 13:01 发表
因为我觉得外国人工贵,同样请老师辅导更贵。所以在上海只要女儿自己想学的,我都给她报。乐器,画画,跳舞,网球,中文,除了收费不同,外国的中国人和中国的中国老师还不都一样么?在这里不学就浪费资源了。
还好吧,我看家园网上人家请钢琴老师,按级别的,好像是5级以下35刀/小时,5级以上50刀,别的东西不清楚价钱.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0-8-12 13:23 发表
哈哈,我佩服你。侬实在是思想准备很充足,理论很到位了。侬啥辰光去啦?
外国居住优点还是很多的,只不过我们先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对伐?
是滴是滴,不能光看好的,要看看最坏打算,能够承受的话,再跨出这一步哇,因为最坏的都想到了嘛.

TOP

回复 144#月兔妹妹 的帖子

房子粉便宜-----------也分地方的,好的地方,新的房子,怎么可能很便宜,哪儿都有好社区和差社区的。

我是觉得,不要拿国外的好来比国内的差,也不要拿国内的好去比国外的差,每个地方都是不同的,肯定会有一个地方让你觉得满意或者不满意。

在国内不得志去了国外,在国外不得志又回了国内,彼此彼此,张三不要嘲笑李四。

以前出去很多都是对国外不了解,以为国外是金山银山地上捡捡的,8几年出国淘金潮,9几年技术移民潮,都是为了扒分出去,结果发现那些年国内的机会更多,炒股炒房,发财机会远远比国外多,就后悔了,因为国外怎么可能有这样急功近利的暴发机会呢。而找不到专业工作,混的不好的,那就更后悔了,因为在国内好歹还能找份像模像样的工作哇。.

TOP

引用:
原帖由 Janina123 于 2010-8-12 14:13 发表
哈哈,穿着是看场合的,我所认识的所谓"高等级"人员
如果是什么晚会,或者正式拜访客户,那肯定是晚装或正装
如果是逛街,一般就休闲装了
所以得体最重要
你看吧,小区里穿西装戴领带的,你首先就考虑是否房屋中介
哈哈,这倒是的。听讲温哥华的人都穿的很随便,多伦多反而穿的很正式,因为多伦多都是上班族多,温哥华都是不工作的闲人多。

还说投移每年报税都是“低收入”者 ,因为投移都不工作的,当然没有收入啦.

TOP

引用:
原帖由 Janina123 于 2010-8-12 14:23 发表
有不少人留在国外的初衷,是为了孩子
到孩子上学了,才发现,
其实也要买学区房,才上得上大家所谓的好学校;
其实很多华人的二代到周末都在奔波于学汉语,就如很多国内的在奔波学英语;
很多华人小学阶段担心孩子作业太 ...
华人有时候是太喜欢操心了

最好的肯定是贵族和教会学校,因为学校管的多,都住宿,不会有不好的小囡进去的, 至于公立学校,其实学校设施和资源都差不多,但是就是因为华人喜欢搞“排名”,又分出369等的学校来。不过排名上上下下也很快,主要是因为ESL学生的关系,拖了学校后腿.

TOP

回复 151#吉与陈的爸妈 的帖子

就是因为孩子读书才考虑出去的。太多的事,哎.

TOP

回复 155#SHINE-ON 的帖子

OTTAWA,魁北克省,好冷的吧

移民最大的心愿是拿了身份-----3年就可以入籍呀

回来面对高房价,高竞争,平稳惯了,怎么回来?-------这倒是的,在国外呆久了,人也变得单纯了,再回到大染缸一样的中国,又不适应了

WW上没房的新上海人,多么艰难,饿S也没人理,什么福利都没有-----是这样

以为上海满地是金子.----------前20年上海的确满地是金子呀,不是说么,80年代下海做生意,90年代买认购证,炒股票,炒房产,21世纪么炒公司上市,这种暴发户的机会,国外哪里有啊。不知道接下来还能炒啥。.

TOP

回复 158#jake_shi 的帖子

温州老板.

TOP

回复 161#jake_shi 的帖子 回复 162#SHINE-ON 的帖子

这个,还是社会制度造成的吧,贫富不均,欲求太多,人心贪婪,等等,太多问题了。

计划经济时代条件真比现在差多了,但人心没有这样浮躁。也别说老百姓浮躁,上梁不正下梁歪。快速发展带来的副作用也是没办法的,这问题讨论起来就大了,也不是1/2句话的事。.

TOP

引用:
原帖由 jake_shi 于 2010-8-13 09:23 发表
稍微有点社会关系又有点能力的人,不见得要往大城市挤。改革开放20年,内地也已经很好了。我认识的大部分在北京上海的外地毕业生,很多都是有点想法又不甘心,回到家乡又没有什么好工作的人。但现实情况是,在上海未 ...

真正有能力的人,在哪都能生活得好。
回流的很多人,不就是看在中国的机会要比国外多吗?否则那么多现实的国人,怎么可能回流呢
是这样,看人在哪儿发财了,就奔向哪儿,结果自己未必有这样的能力发财,这样的人很多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finnair_hl_2004 于 2010-8-14 01:36 发表

M宝贝:提个想法,等你移民1年或者3年之纪,我们再来回顾这个贴,看看那时你的想法和心态会有什么变化?
我的猜想是:你会更理解, 甚至支持SHINE-ON. :-)

我一直觉得在国内如果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管以什么理由选择出国或是移民,千万不要误信打Labor工上瘾的事情,那只能是暂时的的行为.如果真的上瘾了,那说明你的意志已经被一次次的面试失败或者是劳累的体力工作消磨殆尽而已. 你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能力都应该成为推动你力争上游的源动力.找回自己的专业,哪怕是适当的转业, 才能帮助你找回自信和真正的尊重!
好哎,我们来个3年之约,移民3年后我一定回来写一篇自己的移民记~到时候一定要捧场哦~

我在国内就是全职妈妈,虽然我受过高等教育,但我从没对自己做全职妈妈有过丝毫的不自信 所以我即使一直做全职妈妈做下去,也不会失去自我。

也许每个人想法不同,就像全职妈妈,有的人认为就该是全职保姆,或者就该是蓬头垢面的黄脸婆,不出去工作就是不思进取,愧对所受的教育。只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不是每个全职妈妈都会快乐,同理不是每个移民都会快乐。有的人尝试了全职妈妈结果并不感到快乐,但不代表所有的全职妈妈都不会快乐。

任何事,想清楚了再去做,既然决定要做,就enjoy这个过程。如果真的不适合,那就换一种方式生活。来去自由,无非是折腾些钱罢了。不管做什么事,最要不得的就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永远都觉得人家的饭比自己碗里的香,这样永远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碗饭。.

TOP

回复 175#核桃酥 的帖子

么有继续的,本来就是个转帖,大家有兴趣就一起讨论讨论而已。

任何决定,都可能会让自己后悔。

任何时候都会有人离开故乡,无论是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还是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都会有人想不通,都会有人过的好,也都会有人离开了又想回故乡,太正常了。.

TOP

回复 177#快乐的小肥阳 的帖子

因为那天刚好在回一个全职妈妈的帖子,的确很多人认为全职妈妈就是不修边幅的煮饭婆形象呀,就是觉得做全职妈妈都会后悔的,因为人生不精彩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快乐的小肥阳 于 2010-8-24 18:54 发表
这只是转帖
我想楼主移民了也不会专注在打短工这方面,所以没必要说听楼主三年后什么什么
总是有机会找机会,没机会再说
人的心能淡定,到哪里都能生活的开心
本就是一碗饭,一张床,一间房的事
我去了解那些老移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心态,也是想知道各个层面的移民,长期居住在国外的,到底会有什么和国内不一样的想法。
说的再直白一些,我连在那边需要多少生活费都了解过了,包括儿子继续学钢琴的费用 ,对我们家来说这不是问题。但毕竟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而且又不像在国内,普通话走遍全中国,总归是人家的土地。总要知道人家生活在那边的人有啥问题,有啥困惑,有啥障碍。如果那些障碍是自己完全没法接受的,那也要好好叫考虑清楚才能做决定的对吧。

至于打短工的人,我看到这些文章,给我的主要印象就是,即使他们打短工,也一样生活的简单愉快,一样心态平和,孩子一样轻轻松松读好大学!我觉得这些正是国内缺乏的。国内虽然物质生活蛮优越,但是心理的压力,LS的各位谁能说没有吗?各种不良社会现象,中国没有吗?各种不公平,中国还少吗?

的确,每个人都想人往高处走,但这个“高”,标准肯定是不同的。若是把职业划分贵贱,或者把金钱作为社会地位的高低,这在国内我觉得比国外好好叫明显了。有人说国外的富翁不会和打工的做朋友,国内不也一样啊,我们谁能和家里的保姆、楼道里的清洁工成为真正的朋友?邀请她们作为客人参加我们的正式场合?但如果说精神上的放松,我看那些移民,都比上海的很多人要高品质呢。出国后物质财富立马缩水7倍,但其他很多方面的提高,我觉得不止超过中国7倍。

大家接受不了的,是在国内已经混到了一定程度,已经可以俯视别人了,而到国外,如果还需要打工的话,这个“身份”和“地位”,让人感觉落差实在太大了吧。
总想压低别人、俯视别人,正是典型的中国式的思想呀。 还别说没有,看很多挤公交车地铁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回到家里却对钟点工颐指气使,好像自己多高人一等的了,我倒还真受不了这样的人。如果习惯了这个的人,绝对不要出国,因为习惯不了人与人之间平视的方式。.

TOP

引用:
原帖由 午后阳光 于 2010-8-25 12:46 发表
SHINE-ON看得很深刻,他不是歧视任何职业,他只是看出了这社会深层次的东西,非常佩服.
另一方面说,是不是都看懂了,才会不淡定才会有痛苦呢?比如一个白人笑脸,就单纯的享受那个笑脸,不要再深究其中深层次的含义,那也就得到了单纯的开心和满足了,呵呵.实际上,这可能是大多数普通人的生存哲学.
争论的分歧可能在这里:M认为自己获得满足感就好,其他的可以模糊掉;而S,对于满足感,定义的标准更多一点,因为他了解得更加深刻一些。
这个,我又要讲到一个让人讨厌的地域话题了。

我觉得人处在什么位置,或者说每个人心里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还是根本,也就是像你说的,可能是想的够简单。

我们也有外地朋友,也有相处的好和不好的。有一个结论,在一个经济和工作都差不多的范围里,但凡和本地人相处的好的,都是想的少的。也碰到有外地朋友,我们本地人倒很想得到她们,经常邀请她们一起玩,但总是觉得她们自己在排斥我们,从内心深处排斥,感觉很不自然。几次之后,我们很怀疑我们这样热情对她们,是否反而让她们不舒服?于是也就慢慢疏远。我想,她们可能就是心里想的比较多吧,想到一些我们都未曾深刻想过的东西。我们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帮她们实现她们的满足感。

也许,揣摩别人的言下之意,察言观色等深刻的内心就是中国特色吧,所以碰到一个想法简单的人或者地方,反而没法融合。

用中国心去看问题,最好还是留在原地,真的。.

TOP

回复 185#快乐的小肥阳 的帖子

42,也有很多人想象着全职妈妈日子过得都很悲惨的呢.

TOP

回复 192#聿飞妈 的帖子

家园网有次看到过一个,原文不记得在哪儿了,大意说的是,高的低的日子都好过,不好过的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

比如经济条件,没什么家底的,财产缩水6-7倍对本来的生活也没多大影响,所以不觉得日子难过了;家底雄厚到缩水6-7倍后还能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的,日子也不会觉得难过;难的是有那么点家底,在国内过的还算滋润,但缩水6-7倍之后马上捉襟见肘,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大幅下降,这日子就难过了。

比如工作,本来一般的工作,换个环境还是一样打工,反而有工会支持,也不会难过;能力超强,换个环境还是能发展事业也不觉得有啥;也是不上不下,在国内看看还好,换个环境就啥都不是,一切推翻了重来的最难过。

大多数人总结的:
1、在国内花天酒地,或者靠ZF、靠关系生存的人出去绝对不好过

2、想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到哪儿都想找出优越感的人,绝对不好过.

TOP

回复 194#聿飞妈 的帖子

好的啊~.

TOP

回复 196#wishuhappy 的帖子

一楼是转帖,我连文章作者都不认识。难道我标注的还不够清楚.

TOP

回复 199#快乐的小肥阳 的帖子

恭喜你也跨入至今还被人误解和曲解的全职妈妈行列.

TOP

回复 202#胖胖25 的帖子

有时候和女孩的妈妈开玩笑,说女儿出去读书,要是带个洋女婿回来你要不要,人家妈妈很骄傲的说,才不要呢!大概也是看不起老外

有些尊重,可能的确只是表面,如同尊重家里的保姆。但说到攀亲戚,这个就不光是尊重了,即便是上海人家,也不是谁都可以攀亲戚的,但不代表就尊重人家吧……门当户对的确存在,也的确重要,你我都不是能和李嘉诚胡白白攀亲戚的吧

老移民圈子里,流传比较多的一句话:觉得国外日子过的好的,无外乎2种人,要么大富或者有大才的,生活质量不会降低,所以日子也不会不好过;要么本来就是一无所有,在国内日子肯定是过的很艰难的,但国外低收入的福利肯定比国内好咯。觉得日子不好过的,就是中间层,高不成低不就,资产缩水6.5倍,不能维持原来的生活质量,但又没穷到底,因此总在患得患失:这点资产在国内本可以过的很好。.

TOP

 71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