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2个人次参与评价】

引导和逼迫

回复 85#我是乐乐妈 的帖子

这个研究真实度如何不得而知,但和我们的经验相当吻合。
我的感觉是:
家庭内部人际关系如果反映当下社会总体人际结构特点,这孩子适应性就强。
“民主”的家庭教育在中国是自欺欺人,父母放弃责任或自我满足而已,孩子一踏上社会就不适应。.

TOP

回复 110#m宝贝 的帖子

兴趣爱好就像定期储蓄,每天存一点,将来可以拿出来当笔财富。
要是克扣得太多,哪怕难以长久。
父母适当督促一下,不要急于求成,是给孩子的一个很好的gift。
送给孩子一个没有任何负担的童年,将来回忆起来是个很好的gift。
不可能兼得之。.

TOP

父母要有威信,不要靠怒气和暴力

不怒而威,让孩子信赖、相信的父母,是理想。
讨论手段,不如讨论如何让父母在孩子眼里,更有威信。.

TOP

回复 126#m宝贝 的帖子

JC是国家暴力。
父母能够以自己的生活态度赢得孩子发自内心的尊敬,身教自然优于言传。
比讲100句道理都有用。
这是我说的威信。

如果父母自己生活得没有追求,还要小孩追求,那就只能靠暴力和压制了吧。.

TOP

回复 125#m宝贝 的帖子

引导:带领;领路
----------------------
我跟你的观点不矛盾。父母走在前面带头,就是引导,我同意。
关键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自己身体力行是否一致。

至于民主的讨论,我认为你的引申一点都不大。
我希望我的孩子是改良派。
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希望孩子走志士之路。
不要说到街上去闹了,就是在教室里闹一闹就够家长头疼心烦的了。
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跟老师搞民运,你支持吗?
我肯定反对。
人人平等,是你去争取和人人平等。而不是不平等的时候去要一个说法。
前者的活法更有尊严和务实。后者很天真,很可悲。.

TOP

回复 139#m宝贝 的帖子

在人的社会里,只有形式民主,程序民主。
上下级关系永远的存在。没有本事把老板炒掉,就不要发牢骚。
这就是你说的“屋檐”。
有的时候,屋檐有形,有的时候是看不见的玻璃天顶。
我是历史悲观论,人生乐观论者。
还是让我们的孩子多一点本领,不要在低低的屋檐下抬不起头,这比较务实。.

TOP

回复 142#m宝贝 的帖子

受不了的人不是移民去了吗?

我在此地纳税,让孩子上公立学校、争取每周都去免费的博物馆、公园、听政府贴钱的市民音乐会,把税都拿回来。.

TOP

回复 142#m宝贝 的帖子

不知不觉开始歪楼了。
我就告诉孩子,你想自由,就得有本事。
这算引导还是逼迫?
或者叫延迟满足?.

TOP

回复 147#m宝贝 的帖子

我就高高兴兴看奥运会,看世博会。
人生苦短,生那个气干吗?
他们把这种人叫做逍遥派、或曰既得利益者。
我都得到利益了,还管人家有没有问我同意干吗?
我真是很落后。.

TOP

回复 148#混凝土 的帖子

你的警惕心很高嘛!.

TOP

回复 155#m宝贝 的帖子

对,这次我自我暴露很彻底。.

TOP

回复 156#混凝土 的帖子

我做回沉默者。.

TOP

回复 158#m宝贝 的帖子

中国的知识分子早已经比熊猫都稀少。
现在最多是知道分子。
或曰脑力劳动者。
我记得这在旺网上早有热论。.

TOP

回复 161#混凝土 的帖子

对的。去竞赛板块看看。.

TOP

回复 158#m宝贝 的帖子

知道分子,脑力劳动者都还算好的,不要做犬儒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就是上品了。.

TOP

回复 158#m宝贝 的帖子

做清白的专家,走“白专道路”。.

TOP

关于学钢琴

天才们的传记很多,
流传较广的有史兰倩丝卡的回忆录《琴恋》。这是钢琴家本人撰写的回忆录,记录了她从幼年时代习琴的过程。
我摘几句给大家看看:
第七章
1931年1月15日,我满6岁。日子充满了挣扎和音乐。
。。。。。。
这段时间,父亲慢慢理出一个练琴和进食间进一步的关系。大约有三年,早餐是我从早上6点半练到9点半,父亲满意后的奖励;中餐是接下去那个时段的奖励;最后为了晚餐,我也得努力赢得他的满意。
。。。。。。
只要练得不顺父亲的意,就是没有东西吃。

当然,史兰倩丝卡的父亲本身是一位小提琴教师,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和鉴赏力。而且是个偏执狂,并不惜为培养女儿成为“最伟大”的音乐家牺牲全家人的生活。他不考虑任何的人情世故,总是直接带女儿去他能找到的最好的钢琴老师那里,用最短的时间学习那位老师所内给与的技巧和知识后,立刻改投下一个老师。

这一点朗郎的父亲也有点像。
那种把命豁出去的疯狂,没有几个父母会有。同时,也没有几个孩子能承受住。
史兰倩丝卡幼年就每天练习10个小时,但是他父亲对外总是说3个小时。
这才是天才。

是否一个平凡的孩子被这样要求,也能成为天才呢?当然不可能。

平凡的孩子,我认为有一个更好的范本:
上海音乐学院林华出过一本《学琴日记》。林华在少女许雪青跟随陈树哲教授学琴记下的日记的基础上,作了注释,阐述了少儿学习钢琴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技术问题和练习方法。少女许雪青开始学琴已经小学三年级,在大多数中国家长看来“太晚了”,不可能“成才”。但,音乐或其他的艺术学习本来就不应该是功利的。音乐学习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文娱生活。
定位准确了,家长就不会对孩子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同样练习1万个小时,慢慢来,就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一定要在小学4年级以前达到(以便考附中),这就很可怕了。
更可怕的是,被强制的孩子天赋平平。
至于孩子是不是天才,能够被强制的孩子的孩子大概就是天才,在强制过程中遇到极大阻力的,肯定不是。史兰倩丝卡6岁的时候每天练琴10小时,如果你可以让你的孩子也做到,我认为这个孩子极有可能是天才。如果做不到,我认为不是“能力”或“态度”问题,是“天赋”问题。
普通小朋友,每天弹40-60分钟,足够了。
我见过低龄考高级别的小朋友,说实话,大多数弹得都很勉强、幼稚、空洞。
天才是神的孩子,注定要祭献,不是天才,就好好爱她,不要让她吃太多的苦。

[ 本帖最后由 和你在一起 于 2010-7-31 11:14 编辑 ].

TOP

回复 169#假居士的跟班 的帖子

而且我的毛病跟小时候的一样,老出错,从来没试过一音不错地拉下这首曲子。
------------------------------
这么明显的短处,肯定没有培养前途。
早该放弃小提琴作为主项,拉着玩玩就可以了。
天才是没有短板的。.

TOP

回复 173#ccpaging 的帖子

也许他将来做工业设计呢?素描基本功当然用得到。而且很锻炼观察力、注意力。好处很多啊。
体育活动是交朋友和自身减压的最好途径。
体育才能突出的男孩子找女朋友优势也明显。
最主要的理由是你孩子喜欢,画画和游泳让他开心。
人开心的时候,容易发挥潜在力,学习事半功倍。
绝对要支持的。.

TOP

回复 177#ccpaging 的帖子

如果是我,我不会去逼迫孩子学习小升初加分的项目。
我女儿每天花1小时弹钢琴,1小时练书法,暑假2.5小时游泳,都不能为升学加分。
但我认为可以为她的人生加分,为她的生活加分,为她的快乐加分。
小升初也许她会落在同学后面,但是就是上一个普通公立初中也没什么。
最后决定她高度的不是学校,是她的眼界、目标、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我希望她的人生丰富些。.

TOP

回复 178#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谢谢你的花。
史兰倩丝卡的《琴恋》和《指尖下的音乐》也很值得一读。
前者让人知道到底什么才是“天才”,以及天才艰难的心路。
读了可以早早断了把自己孩子培养成天才的妄想。
后者讲练习方法,虽然我自己不弹琴,但是读来也觉得十分会心。.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