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96个人次参与评价】

有没有想过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回复 59#yiyilaoba 的帖子

如果发生一场海啸,渔夫能不能继续晒太阳,其实是看这个国家的福利的,如果这个国家的福利做的不错,渔夫的生活改变不会太大,如果福利不好,即便是富翁,那天遇到个商业破产,富翁也一样没有安全感。
我们为什么买保险,目的就是在发生意外时,能让我们的生活轨道不至于偏离正常太多。从这个角度来看,福利也是如此,如果福利保障到位的话,无论富翁还是渔夫,都可以悠然自得的生活,否则,富翁也不安全,所以,这个国度的很多富翁也已经移民到福利保障好的国家了,这里只是挣钱工具。.

TOP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自从有了孩子,我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以前一直认为:学习的真谛在于发掘并保持孩子发现和认识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但这只是个原则和目标,如何实现,并没有思路。
最近在看关于芬兰教育的书籍,很受启发。
1.芬兰教育不提倡“精英教育”,“平等、品质、公平”是芬兰教育中不断强调的。如果社会与教育体制用了80%的资源去辅助那些已经很“优秀”的20%的学生,那其他80%的“非资优”学生,岂不是只能分得剩下的20%教育资源?所以,人都有弱点,教育不是去加深强化这些弱点,引发出教育的不平等,而是应该想尽办法去改进个人的弱点,不去为不同弱点的人贴上优、差的标签。
回看我们的教育,恰恰是通过一路淘汰机制,以制造大批“淘汰生”为成本选拔出少数“优秀”学生。而这些被淘汰掉的学生,在走入社会后,需要社会付出更高的成本来纠正前面的错误。.

TOP

先推荐2本书。给关心孩子教育的父母看,当现在的客观社会无法改变的前提下,至少先改变我们自己的头脑,再通过一个个爸爸妈妈的一点点努力改变这个社会。


.

TOP

回复 120#核桃酥 的帖子

2.不同于我们过分关注基础功扎实,从开始就一个一个细节的去打磨,结果一门专业学生还没有了解就已经厌倦;芬兰教育是先见林,后见树。先介绍这门功课的整体情况,带领学生了解这门功课有趣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这门功课的兴趣,使学生自愿去探索这门功课。变要你学为我要学。
举个例子。我们上音乐课的时候,主要是学习唱歌,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一遍遍。大部分的歌曲都是陈旧干枯,丝毫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芬兰的音乐课是这样的:
音乐课除了介绍、赏析北欧各国的音乐特色外,当老师讲述到不同国家时,也会请学生把讲义上的空白国旗涂上颜色,而老师在引导孩子们聆听邻近各国的不同歌曲时,也会一并带领他们认识这些国家里面重要的作曲家。
...老师先播放听一首尼尔森的作品,然后让孩子们以简单的文字和自创小插图,写下或画下自己听完音乐后的感受...当介绍“培尔.金特组曲”时,老师详细解说了整个故事后,就一段一段的播放“培尔.金特组曲”,但会适时暂停一下,请孩子们分别猜测隔断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然后延伸介绍不同段落的各个主要乐器,例如场地与双簧管分别演奏的是“晨曦”,三角铁是阿拉伯舞曲的叮叮当当主旋律。.

TOP

3。由于芬兰教育对于学校、老师、学生都没有考核,中央把教育的权限下放,只负责大纲的制定,而教育的内容,教材的选择则由学校和老师决定,老师不必疲于应付升学率或各种考核,而是围绕学生,考虑考虑每个孩子的特质,让每个孩子经过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找到自己最好的出路,也就是让孩子的未来有“人尽其才”的发展。
反观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强调竞争,如何在同龄的孩子中“脱颖而出”,举个例子,某天孩子拿着试卷回来,“妈妈,我今天考了95分。”妈妈听了并不会高兴。但孩子接着一句话:“是全班第一。”妈妈立刻喜笑颜开,抱住孩子使劲亲一口,“宝宝好棒!妈妈奖励你一个XX。”事实上,妈妈并不关心孩子学到什么,关心的是在竞争中的位置。.

TOP

发新话题